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精選44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1
《穆斯林的葬禮》是由著名女作家霍達寫的一部文學經典,它講述的是一代回族人之間的家庭故事,結局十分悲慘。對于回族人民,我所知甚少。看了《穆斯林的葬禮》這一部小說,就如同走進了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
這是一部關于穆斯林的圣潔詩篇,雖然結局十分悲慘,且有些離奇,卻會給人一種獨特的美感,給人一種清新脫俗的感覺。
過去的生活已經過去了,新的生活開始了。盡管生活得十分悲慘,但也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面對。這是我看完這本書后悟出的深刻道理。
我想,這也許就是悲劇的長河,命運的長河,人生的長河。從開篇到結局的新月之死,我實在無法抑郁情緒,不覺留下感動的淚水。如果不是作者把人生的真諦寫得如此深邃,描繪得如此動情,能給人這種撕肝裂膽的藝術魅力嗎?
的確,一頁一頁讀下來,我進入一個莊嚴而偉大的世界。獨到《玉殤》梁亦清之死,這是一個大斧鏗鏘的雕塑,悲壯淋漓,令人震撼;讀到《玉王》,韓子奇青云得意,勾心斗角,用筆如此老練,千萬世態,游刃有余,我深為這種藝術動力而贊嘆。圍繞著這一條清澈而晶瑩的玉的`長河,梁軍璧、韓子奇,各有鮮明的性格,各有獨特的內心世界。但在這龐條的人生之林中,卻響起一支幽幽的樂曲,它由小而大,由輕而重,由弱而強,一個形象表現出的,正是這一純潔、幽靜、美麗的靈魂。
正如作者所言,人心無論是優美的還是殘酷的,人的心靈,壓倒一切、鎮住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絕。新月之死,可以說是祝英臺之死,是纏綿的,又是壯烈的,不是柔情感人,而是蒼天泣血。
默默蒼天,沉沉大地。結局中出現的新月,不僅僅是一個新的新月,也是她純凈美麗的心靈,是一個甜美嶄新的關于未來的夢,還有一個美好的希望。
這本書,我百讀不厭,因為每次讀完一遍,都會有一種新的感悟,也會有一種別樣的感受。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2
讀過回族著名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之后,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梁君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梁君璧個性鮮明,性格剛強,書中說:璧兒還比母親更勝一籌,天資聰穎,長于心計,家里的內外開支,都比母親還有數。雖不識字,卻全憑心算,安排得井井有條。剛剛十二三歲,就頂替了母親大半,幾乎梁亦清小小的“賬房”。梁冰玉卻叫她“管家婆”。我個人認為她是一個能干、做事果斷、剛強,但眼里不揉沙子的人。
在小說中,她與妹妹梁君玉的矛盾最突出。首先梁君璧是韓子奇的妻子,由于戰爭爆發,韓子奇不得不帶著他用半生心血收藏的珍貴玉器,隨著沙蒙。亨特遠渡重洋去了英國,受到愛情挫折的梁君玉執意隨韓子奇前往。沒想到,因為戰爭他們在英國一住就是十年,十年兩茫茫,他們與中國的親人完全失去了聯系。一再受愛情折磨的梁冰玉卻與相依為命的韓子奇產生了愛情,并生下了女兒韓新月。抗日戰爭勝利后,韓子奇在與梁君璧取得聯系后,他們又不顧一切的回到了魂牽夢繞的'北平,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博雅宅”。他們沒有想到梁君璧無法忍受這母女倆,韓子奇又不肯為了愛情拋下愛子韓天星,絕望的梁冰玉留下韓新月后,獨自返回英國。從此,這姐妹倆反目為仇,失去一切聯系。表面看起來,梁君璧勝利了,但是從這一天起,韓子奇和梁君璧之間的夫妻感情也已名存實亡。從情感方面來說,梁君璧是失敗的。
梁君璧是個獨斷專行且不懂愛情的的女人。從兒子天星的婚姻來能看出這一點。天星與同廠的女工小容子感情很深,但梁君璧看不起小容子的出身,設計讓小容子離開了天星,并暗中撮合天星與新月的同學陳淑彥結婚,而天星一切都被蒙在鼓里,使得天星在廠里抬不起頭來。梁君璧親手毀了兒子的愛情,毀了他的名聲,但她是最愛天星的,她想兒子設計人生,兒子不理解她,甚至恨她,因為她不懂愛情。
其實梁君璧又是最大的受害者,她留住了韓子奇,但他失去了韓子奇的心。她把對韓子奇和梁冰玉的恨轉嫁給了可憐的新月,其實當新月年紀輕輕撒手人寰時,她何嘗不痛苦。
梁君璧雖然得到了想要的東西,卻沒有去珍惜她,也許內心的痛苦太多太多……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3
白的純粹,白的潔碧。
回回……
憶往昔,崢嶸歲月。阿訇帶著韓子奇在禮拜途經清碧玉石下的奇珍齋開啟了命運的征程。
原以為這是命的宿劫。而情愫也隨著文字在呼吸間急促了些許。思碎的頃刻間,試圖迅速整理獲取一個所謂的果。理清畫面與片段在腦海的模樣。似乎,玉碎……這運命的輪盤才賦予使命,開啟它轉動的閘。
這債的開始,也或許注定了成為玉王的因。誓言為徒,賠上一生。在梁老爺子傾注的培養中,日夜趕制,為了活命,為了傳承,為了民族的榮譽……為了…正因為每一種情愫的相融與交織。鄭和航海船在晝夜趕制中斷送了梁老爺子命后,二次琢玉。不僅奠定了其手藝的精湛,更為完成民族的事業刻下了師傅與自己的名字。
在還為理清那命運中冥冥間的安排時,也相繼踏上了倫敦的征途。
誠然,每個人的人生都賦予著獨特的意義。去感受那所謂生活中參半的苦楚與甜蜜,何嘗不是一種活著的滋味。就像韓子奇的女兒新月的宿劫一般。美貌與智慧并存,考入北大與她的老師相愛。然而命運的齒輪并沒有按相愛就能有美滿的相守中渡過余生。命卻草草的在風濕性心臟病里結束了18歲的生命。或許新月是幸運的,成長里因為努力、因為才華遇見了摯愛的老師。而每一份賦予韻律的人生都只在一呼一吸間,悄然的開始,無息中結束。
這一切,似乎只有雨夜最能與此刻的`物境與己境陪襯,才能找到那一點點慰藉…
許諾里無法兌現的諾言,交織在雨夜里,密集的雨絲抽打著玻璃,又像瀑布似的朝下傾瀉……沒有了結局,或許這已是結局。
努力不讓自己去記住梁玉清梁君壁梁冰玉楚雁潮韓天星韓新月那原本錯綜的三代的名字。
那“為玉而生,為玉而焚”在別人的故事找到平衡命運的想念,就正如契柯夫曾經說過:當喉嚨發干時,會有連大海也可一飲而盡的氣概——這便是信仰。
帶著念,一呼一吸吧……
憶往昔,唯愛不破。
璞玉,愛得純粹。
掩卷,停思,止筆。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4
很早以前就知道《穆斯林的葬禮》,所以對我來說它還是很熟悉的。這本小說獲過矛盾文學獎,也拍成電影過,名字叫《月落玉長河》。有很多大文豪評價過這本小說,所以我自己并不好對其作出評價,只是近來又一次翻閱,仍有感觸,便寫下數筆。
還記得大概是九十年代初的一段時間,當時我正在上中學,每天中午總能從學校廣播里聽到一陣悠揚神秘的唱禮聲,然后是一個廣播劇,名字就叫《穆斯林的葬禮》。小說描寫的一個穆斯林家族,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期開始,一直到改革開放的七十年代末大約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從我的感受來說,我通過看這部小說,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一個對我們來說比較特殊地民族的生活習性。這一點,是最主要的,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穆斯林的葬禮》這部小說根據作者的后記,應該是有原形的,所以它更加能吸引讀者。它描寫了一個兩代人的愛情悲劇,也許是上天的注定,也許是塵世間不同民族之間的隔閡,一切,造就了這個悲劇發生的根源。我們看到,從韓子奇、梁君壁、梁冰玉三人之間發生的一種用世俗或者宗教教規來評價屬于畸形的愛情悲劇,既而延續到韓新月、楚雁潮這兩個主要生活在新中國建立以后的年青人身上的更加讓人感慨和不能接受的愛情結局,讓讀者陷入了深深地同情與無奈之中。“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但在這種某些世俗人所理解的宗教教義的籠罩下,一切注定就只能是一個無法取得圓滿結局的悲劇。
小說中,梁亦清作為一個玉雕技藝高深的匠人,始終過著一種與世無爭,小心翼翼的生活。但他對自己事業的執著,對玉全身心的熱愛,讓人看到了中華民族自古所崇尚的一種善良、仁義與忠信,但這些并不能讓他免遭黑暗社會勢力的代表人物蒲老板的壓迫與欺凌,他生活的環境,最終將其摧毀。韓子奇從流浪而來,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朝拜者把他送到了故事的中央,他成了梁亦清的唯一徒弟,并得到了師傅的真傳。在師傅慘然離世后,韓子奇接手了師傅留下的一切,包括未完成的“鄭和航海玉雕”,一個破敗的家以及三個孤兒寡母。韓子奇在事業上無疑是成功的,在他的努力下,“玉王”這個名字享譽京城。但他與梁家大女兒梁君壁的`結合,與其說是一種愛情的發展,不如說是一種生活的憐憫與相互依靠,正是這種憐憫與依靠,當他們事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結癥也就相應出現,于是,一個不可饒恕的罪孽開始產生。在新潮思想教育下的梁君壁的妹妹梁冰玉,大膽的與自己的姐夫韓子奇真正相愛,還有了他們愛情的果實——韓新月。韓子奇最終在良心的譴責與惶恐中回到了自己的家,但在這樣的背景下,小新月注定將要承受自己父母所留下的苦果。
新月也在流浪中誕生,是命運將她送進了一段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里。新月是無辜的,從她一出生,就患上了先天性的心臟病,似乎是造物弄人,這樣殘酷的懲罰在繼續延續。好在,新月有幾個真心愛護她的親人,除了她的父親韓子奇,還有一個她同父異母的哥哥——天星,一個飽受戰亂摧殘的善良、可憐的女人——姑媽。在這樣的呵護下,新月一天天長大,在考上北京大學時,最終遇上了一個與她至死相愛的人——楚雁潮。但當她開始選擇自己的愛情時,一種無法逾越的障礙卻擺在了他們頭上。在世俗與宗教的阻撓下,一切都將成為不可能,因為楚雁潮不是一個穆斯林。對這種不可能的妥協,作者只能是安排他們天地相隔。
小說伴隨著一個個的葬禮而完成了一段段的故事,最終輪到了新月,非常細膩地刻劃了一出出感人至深的情節。同時,在這部小說,也非常無奈的講述了幾個被外界因素所困擾的愛情結局,甚至有些“輪回”色彩。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韓天星、容貴芳、韓新月、楚雁潮......總之,在這部小說中,姑且不提他們的結局,所有的愛情都是悲劇性的,都是違背了主人公的意愿的。
問題的根源究竟出在哪,現在沒有人能夠確切地告訴我們,所以讀者都只能自己領會,感受其間所傳達的種種。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5
讀書就像看人。你第一次看人與第二次看人,感受是絕然不同的。讀書也是這樣。
的確,一頁頁讀下來,我進入了一個莊嚴而偉大的世界。讀到《玉殤》梁亦清之死,不禁悲痛萬分。這是大斧鏗鏘的雕塑,悲壯淋漓,令人震駭;讀到《玉王》,韓子奇青云得意、斗角鉤心,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戰術”。
說到韓子奇,就不得不談到他的女兒—韓新月。我姑且先隨書中所說—稱她為新月。新月的命運曲折多變:她的母親,是她父親原來的妻子—梁君璧的妹妹—梁冰玉。這在穆斯林中是不可寬恕的事情。后來梁冰玉離家出走去了英國。韓家為了不讓外人知道這件莫大的丑聞,便讓腦海中對母親并沒有多少印象的新月稱梁君璧為“媽媽”。但在這龐雜的人生之林中,新月卻如同一只幽幽的樂曲,她由小而大由輕而重,由弱而強—這就是真正的新月,這一純潔的靈魂、幽靜的靈魂、美麗的靈魂。本來是一道活潑的小溪,卻一下跌入人生的劫難,由她患上心臟病這一波瀾突起,掀開了可怕的命運的巨變,使得純真少女的愛心像一塊無暇之玉一下跌得粉碎。無論是優美的還是殘酷的,人類的心靈鎮住一切,壓倒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絕;新月之死,是纏綿的又是壯烈的,不僅是柔情感人還是蒼天泣血,人們的心正是從這悲劇之美中得到凈化。
再從完美藝術上來看,在諸多林林總總的人物中,梁君璧是作者塑造的最為豐滿的一個經典形象。一言一語,一顰一笑,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她表面上顯露著壓人的威勢,其實內心隱藏著一腔悲痛。梁君璧雖然從小持家、嫉惡如仇;對丈夫—韓子奇又管得嚴;對從海外歸來的`親妹妹—梁冰玉冷若冰霜;總想把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只疼愛兒子,卻不理睬女兒;活活拆散兩對相親相愛的情人……這些事情看起來都蠻不盡人情,然而,我相信她一定是有苦衷的,象對丈夫管得嚴,不就是想讓這個家和和睦睦嗎?對親妹妹冷若冰霜也不就是不想讓梁家、韓家丟臉啊!……事實上,我相信在這本書中除了可歌可泣的新月外,“刀子嘴豆腐心”的梁君璧就是命最苦的了。
一部書,能寫出一個經典人物已經不容易,更何況全書的藝術可以稱得上“如空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我讀《穆斯林的葬禮》真是一種難得的藝術享受。
我想,正是因為人心所傳,全書籠罩著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因此我說它是穆斯林的圣潔詩篇。當然,我不是說書中有多少真主的旨意,我所指的是它揚起了穆斯林美的靈魂。或許有些讀者覺得這個結尾太悲慘了。但是在尾聲部分,梁冰玉回到“博雅”宅,進門看到“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出現在門邊,潔白的皮膚,俊秀的臉龐,黑亮的眼睛,長長的睫毛,正吃驚地看著她。新月!新月……她一把抱住了少女……”是的,時間如梭,過去的生活過去了,新的生活開始了。梁冰玉抱著的已不是新月,而是梁家第三代人,她抱住的不是一個新的新月,一個未來,一個希望嗎?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6
當我第一眼看到《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的乳白色封皮時,便喜歡上了它。雖然厚重,但捧在手中,卻有一種別樣的美感。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多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變遷,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作者霍達用她柔婉細膩的筆調和深刻的內涵,創造出一個又一個血肉豐滿的人物。
我對玉所知甚少,卻也能深刻地感受到小說中“玉王”韓子奇對玉的熱愛。玉,濃郁、深沉、厚重,也正是韓子奇一生的寫照。頭頂著世人贊譽的光環,背負著妻子的憤怒與人生的凄涼,他沉默不發一言,艱難地走在人生的路上。幾次大起大落,幾番塵世起伏,仍然沒有磨銳他醇厚的內心。他的人生路是彷徨的,有過快樂幸福,也有過悲傷失措。臨終前,韓子奇的內心仍然在為女兒的'死、古玉被毀等等而自責后悔,愧疚悲戚。他在生命盡頭所叨念的“清真言”,是不是對自己生命的反省與感慨呢?
我為單純美麗溫婉的韓新月和才華橫溢的楚雁潮的愛情悲劇深感惋惜。韓新月,純真、善良,但命運卻沒有眷顧她。十九歲女孩兒的生命因病痛逐漸消逝著,但她全然不知,對未名湖仍然充滿期望,對生活仍然充滿希望,對自己的人生仍然充滿希望。楚雁潮雖然家庭出身不好,卻始終執著于自己的理想:將魯迅的著作譯成英文版。恐怕也正是這種儒雅而堅強的氣息,吸引了新月吧。俗話說患難見真情,在新月重病時,楚雁潮的情深義重給了她堅持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勇氣和力量。還記得那段對話:“老師,莊子為什么要給五百年前的骷髏‘起死’?”“也許,是要他重新生活一次。人生雖然艱難,生命畢竟可貴。莊子認為人生應該像鯤鵬展翅,扶搖而上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
多想我是莊子,多想我是楚雁潮,在悲傷的時候,給新月“起死”,讓她重新生活一次,不再有遺憾。
很厚的一本書,捧在手上,感覺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讀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穆斯林的葬禮,既是一場葬禮,更是一種新生。無論一生圓不圓滿,無論一生有沒有遺憾,死亡就是人們最終的歸宿。但是,每一場祭奠亡魂的葬禮,又何嘗不是一次脫胎換骨的新生呢?
穆斯林的葬禮,一場偉大而又凄美的悲劇。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7
我想,我是一直在和你對話。
你說,天空中,一輪新月悄然升起的時候,你的心里曾是寂靜的歡喜。可是,那歡喜只是太短。
聽,是誰拉著小提琴奏出了《梁祝》的哀婉與凄涼。你抬頭望著新月問,你是因為這琴聲才不舍得離開嗎?你抬頭,看到天上的銀河流淌成一條玉的長河,可你不知道,你的終點在哪里。
是的,玉的長河,世世代代流淌在不卑不亢的梁家人的血脈中,你玩手中的`翠玉,就像把玩著自己的命運,絢爛卻又無奈。
“博雅”宅,這座故園,真的承載了太多太多的恩恩怨怨。有時候,人忍辱活著,只是為了一口氣。所以我看到了曾經背負玉王盛名的韓子奇,他所謂背信棄義表面下的那顆強烈的屬于回族人的自尊心。
當梁亦清口吐鮮血終將寶船染紅的那一刻,我看到了逆境我的拳頭。
奇珍齋只不過是一個名字,玉王也只不過是一個無關痛癢的稱呼。你負篋漂洋過海只為了追隨你生命的根源。
所以,你的女兒完美地繼承了你的一切。
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
她做到了,可是代價太大。你說你再也忘不了葬禮上楚雁鴻那個冰涼的吻。一個人心里積壓了太多,愛,卻只剩下那么一刻。可是你告訴我說,這一刻比一生還要長。
我想繼續追尋,就像每一個回回追尋日夜縈繞心間的麥加城一樣準許你的心跡。是的,你說你的玉太脆,一不小心就碎了一地的惆悵,然后和著那個時代的動蕩,匯成了兩代人殊途同歸的悲劇。
一個優秀的作家,應該控制不了他書里的主人公,而是心隨著主人公的起起伏伏而變化。霍達就是這樣一名作家。他用這樣一個讓人忍不住輕嘆的故事向人們展示了世界上這樣一個民族。他們堅韌,他們清澈,他們的心里永遠只有一個方向,這個方向指向麥加,指向每個人心底最純粹最善良柔弱的地方。
我是讀完這本書后才開始了解這個人數并不多的民族。可是,我想說的是,在這個并不算興旺的民族里,竟有一位這樣偉大的作家,用自己的筆書寫了屬于他們自己的命運和眼淚。
我們無需哀愁。我聽著玉河汨汨的流水聲,就像聽到了他們喃喃的夢囈。
我們也無須哀嘆。因為我看到了世世代代繁衍不息的回族人們臉上虔誠的微笑。
所以,就像所有的葬禮一樣,我們要做的,就是默默地哀悼和祝愿,祝愿那些逝去的亡靈,一路走好。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8
用“廢寢忘食”這個詞來形容我讀《穆斯林的葬禮》毫不為過。那是怎么樣的一種狀態?盡快讀完,必須讀完,每一次情節的跌宕起伏都讓我無法停止,于是,也只能,一直跟著霍達、跟著書中的他們——悲傷的奔跑!
關于這本書的評價真是“前人之述備矣!”,無論是冰心的《一本奇書》,還是劉白羽的《穆斯林詩魂》都讓我對這本書肅然起敬,就更別說“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桂冠讓它實至名歸!真心的感謝霍達女士,讓我有機會第一次近距離接觸穆斯林,粗略的了解回族的各種儀式;第一次深刻感受六十年間三代人在歷史的變遷中動蕩沉浮;第一次對玉的歷史對玉的鑒賞有了淺薄的認知……更讓我認識了一群朋友:梁亦清、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這些人有的初次相識,有的似乎已經相交甚久,有的似乎是在講述別人,有的也無非就是在說你我的故事!
全書讓我掩卷而泣,無法自己的是新月之死。那么陽光、燦爛的生命怎能在最美的季節就停止綻放了?
新月無疑是此書最完美的人物:她善良純潔,對人對事恬淡不爭;她有理想有追求,希望做一個回族人的驕傲,學好英語,破釜沉舟高考僅填一個志愿,最終考上大家都夢寐以求的北京大學;她積極樂觀,幫助同學羅秀竹,參與班上演出,積極主動參與譯文工作;她漂亮可愛,如畫中人兒……可是她又是全書中最悲慘的人物:她是韓子奇與妻妹梁冰玉的私生子,出生在戰爭顛沛流離的年代,不到三歲親生母親就不得不離開了她;她剛滿十八歲,正是揚起夢想和希望的年齡,花一般的生命中卻陡然發現有嚴重的心臟病;在生命的盡頭,老師楚雁潮真摯的'愛情奇跡般的滋潤著她絕望的心靈,在她剛剛泛出生命之光時,因為回族不能輕易與漢族通婚的習俗,以及后母的古板不疼愛,還原真相的殘忍,又讓新月得到更深的打擊,從此一病不起,很快走向了生命的邊緣!
在那個清晨,在那個大雪封路,窗外還是黑層層,隱隱約約可以看見雪花撲打窗戶的清晨,在那個淡淡的曙光剛剛映上東窗的清晨,新月結束了她短暫而充滿遺憾的一生。“沒有真主的許可,任何人也不會死亡,人的壽命是注定的。我們都屬于真主,還要歸于真主。”該為她悲傷還是喜悅?她終于擺脫了俗世的困擾,在真主面前可以盡情的揮灑自己青春的色彩,進入天園的穆斯林不是都可以在綠蔭的庇護下,享受芳草鋪地、鮮花盛開的美景嗎?可她又有那么多留戀,深愛她的父親與哥嫂,用生命去詮釋愛情,對她一往情深的楚雁潮,還有那夢里呼喚了無數次到死都沒有見到的生身母親……
我無法停止哭泣,那是一種怎樣的生命力量?
淚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一輩子為玉而生、為玉而死的梁亦清、韓子奇?他們給予了玉鮮活的生命,但歲月卻給予了他們到死都不瞑目的人生,這到底是為了哪般呀?我又看到了一輩子為了男人、孩子而生存的梁君璧,遠走他鄉、顛沛流離的梁冰玉?本是相親相愛的兩姊妹,卻在婚戀上反目為仇,那些艱苦與共的真情、那些異國他鄉的思念到頭來又算得了什么?還有韓天星、陳淑彥,還有……還有二十年后那久久佇立在一棵樹旁,頭發已經花白,臉色沉郁、神情凄楚的拉著小提琴的他,夢里的《梁祝》一定在述說著那些別人懂或者不懂的故事!
天上,新月朦朧;
地上,琴聲縹緲;
掩卷,我悲傷的奔跑著;
遠方,晨曦熹微,我終愿跑出這悲傷,因為我愿不負那普照大地的陽光!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9
前段時間,曾匆匆讀了穆斯林的葬禮,可惜的是并無暇去深入透徹地了解品味。今年寒假,我終于能夠彌補這個遺憾,重新翻開了書的扉頁。隨著書中情節的跌宕起伏,或喜或悲,我被其優美冷峻的文筆深深吸引著。新月的死,令我潸然淚下;韓子奇一生的心血——價值連城的歷代古玉被人大肆搶掠,狠狠地揪痛著我的心;看起來不過四十多歲,卻已頂著滿頭白發的楚雁潮在新月墳前深情地拉小提琴曲梁祝,讓我心如刀絞。整本書敘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作品含蓄蘊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回腸蕩氣,余韻繞梁。感謝霍達,她告訴了我許多從不過問的穆斯林的'生活方式,信仰,習俗。
穆斯林對主的信仰之深,令我敬佩、感嘆。梁君璧始終堅持回漢不能通婚,可她的丈夫韓子奇卻在臨終之際道出了壓抑了自己一生的秘密——“我……不是回回!”主著實開了個玩笑,到頭來,韓家的后代身上原來是流著回、漢兩個民族的血液。可笑,可悲。穆斯林的葬禮僅僅是想告訴世人在回族里發生過這樣凄美的愛情故事?不是。書中,時時提到種族的不同。回漢不能通婚;穆斯林的葬禮上,不能有漢人參加;韓太太以種族不同,宗教不同反對楚雁潮與新月相愛。人與人之間并不存在什么障礙,為什么要分種族,有所歧視呢?也許,這也是作者霍達所想要問的吧!“楚老師,魯迅為什么要寫起死?”“也許,他要喚醒沉睡的人生……”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10
輕輕撫過書的封面,望著上面那一彎古老的殘月,用一種莊嚴的心態去感受那來自心靈的呼喚……
新月,這是一個讓人聽起來多么恬靜的一個名字。人如其名,她一定是一個很嫻靜的女孩。她在別人眼里或許幸福得無可救藥,仿佛幸運女神只光顧她而已,可有誰知道,她將在自己的生命航程中遭遇幾多風暴,也許這是一種冥冥中的宿命。
她出生于一個穆斯林家庭中,注定這一生會是一場悲劇——嚴格的家訓,父親、母親和大姨之間的愛恨糾葛,使她在很小時便失去了母愛,她也只是曾經擁有過,在那個不懂事的孩提時代……
她有一個好哥哥——為了她,寧愿犧牲自己的幸福也要讓她快樂,他不愿看到妹妹不開心,總是在背后默默地保護她、呵護著妹妹脆弱的心……
她有一位好老師,他們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理想,他們之間的緣分由一首《梁祝》緊緊地連在一起,那凄美的旋律久久回蕩在兩人的心海之中,他們不正是那翩然翻飛的蝴蝶嗎?
她青春年少,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在清晨的清風雨露中暗香彌漫,恰似一闕天籟之音,在龐雜的年歲中詮釋真純;誰料想這蓓蕾未曾開放便將凋落,那和聲未曾揚起便戛然而止。她剛剛觸碰到的愛情夢想,卻被宿命硬生生擊的粉碎。
老天是這樣的公
平,公平得讓人難以接受,新月,這個可憐的姑娘,上天賜予了她美麗、才學與聰慧,卻相應拿走了她的母愛,生命與幸福……
她本該是世上最幸運的人的——她有過人的聰明,美好的家庭,即將到來的甜蜜的愛情,可這一切都因為老天的公平而破滅了……
直到合上這本書,心仍在兀自顫抖。我實在無法相信,那輪純潔、無暇的新月會悄然隱沒于暗夜,池中水依然輕薄蕩漾,水中月卻已隱匿無蹤;那如花的生命會那樣瞬間凋零。花香還在鼻前飄飛,可香源卻已凋落不在……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11
記得初次接觸霍達的這本成名著《穆斯林的葬禮》,是在二十多年前上中學的時候,那時中午吃飯有個習慣,每天準時收聽中央廣播之聲的長篇小說聯播,上高中時,之聲正熱播這本轟動一時的長篇小說,從此這部長達50多萬字的獨特的長篇小說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書中的那些鮮活的呼之欲出的人物,韓新月、楚雁潮、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等等,總是盤旋在腦海之中,揮之不去。
上個月去西單的圖書大廈買書,在文學類圖書中竟然發現這本二十多年前就出版的小說,現在還在熱賣。于是當即買了一本。此后又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把這部被冰心稱為“奇書”的書,從頭到尾,仔仔細細讀了一遍,當讀到韓新月病逝出葬的一段,竟然還是淚流滿面,傷感不已。
《穆斯林的葬禮》確實是一本好書。這是一部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二十年發行上百萬冊、感動中國幾代讀者。最純潔的夢想、最凄美的愛情、最痛楚的命運,這個評價毫不過譽。
我覺得這部書最大的優點是,整部書結構安排的非常巧妙,兩個時空相互穿插,并以“玉”“月”為每章的標題,交織在一起,在小說的結尾又合二為一。小說情節緊湊,高超迭起,使讀者看書,如入迷宮,登山光景,佳境不斷,總是能不斷地吸引讀者,不斷地往下讀下去、讀下去。尤其是韓新月的身世之謎,深深地吸引著讀者看下去,去解開這個謎團。此外,異于漢族的回族伊斯蘭穆斯林文化也是小說的一個亮點。千年古都北京又為小說展現了一個富于文化底蘊的背景。
霍達為小說設置了一個清絕的藝術基調。小說中的主人公姓“韓”“梁”“楚”,隱喻了“寒涼、凄楚”。小說中人物的“清、冰、玉”等,也給小說籠上了一層凄清的意境。“韓新月”這個名字,顯得多么清新美麗,而小說作者為讀者塑造的韓新月,也是那么的冰清玉潔,完美無瑕。整部小說文筆清新優美,和茹志鵑的《百合花》很像。
據作者自述,《穆斯林的葬禮》的故事是取決于真人真事,通過小說可以大概推知小說中隱藏的真實故事。我猜想應該是作者本人熟悉的一個親朋好友,她就是書中“韓新月”的原型,她的父輩也有類似書中的感情糾葛,而這個原型也經歷了類似“韓新月”的忠貞不渝的師生戀情,不幸的是年紀輕輕就患病夭折了。
要說書中的不足,就是通讀全書,還是能明顯地感覺到,作者在描述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情景時,常下筆如神,活靈活現,而當描述不熟悉或未經歷的事件時,就顯得有些單薄不夠豐滿。如描述韓子奇與梁冰玉在英國時候的'經歷時,細節上就覺得經不起推敲。還有就是有些情節安排的不夠自然,如女仆“姑媽”初到韓宅,剛換完衣服,一看見嗷嗷待哺的天星,就母愛大發,當著陌生人,解衣露乳喂奶,就算姑媽是一個鄉下婦女,起碼的羞恥感還是應該有的吧。我覺得書中最失敗的一處描述是韓子奇與梁冰玉在國外生下新月,回國,冰玉與君壁姐妹相見,畢竟姐妹之間血濃于水,冰玉是君壁一手帶大,這里的感情應該是很深很深的,而書中的梁冰玉從海外歸來,姐妹相見,完全是一副小三見原配的感覺,還口口聲聲喊著“我也有權利生活,有權利愛。”難道你愛了,就能傷害愛你養你如同親生母親的親姐姐,梁冰玉還聲稱“我只知道她是我姐姐,只這一點兒。”還鼓動韓子奇離開苦苦等待了他十年的結發妻子(她的親姐姐)和兒子,和她遠走他鄉。這是人話嗎?是在國內海外受過最好教育的人說的出來的嗎?如果梁君璧和梁冰玉是完全的陌路人,韓子奇已經不愛君璧,那梁冰玉說這話還能理解。所以說這一段書中對于梁冰玉的塑造失敗的。實際上梁冰玉當時的心情是應該是很復雜的,既有對于韓子奇的愛,又有對于姐姐的思念愧疚,又有對于家園的依戀懷念等等,但作者并沒有完美地把這種充滿人生無奈的復雜情感表達出來,確實是書中的一個比較大的瑕疵。還有就是小韓子奇初入梁家門,把梁亦清的玉碗打碎,突然決定留下來,也比較突兀。最后就是此書初版時,有韓子奇在臨死前吐露說自己是漢人的孤兒,這一段極具震撼力的描寫,最后在此書再版時,據說霍達迫于回民同胞的壓力而刪改為韓子奇臨終前的懺悔不尊教規,故事感就差了一些。但是就算完全按照原來初版,寫韓子奇是漢人的孤兒,欺騙了吐羅耶定巴巴和梁家,在小說前也應該不斷地有暗示,才能在臨死前的吐露真言的一刻,不至于讓人覺得太沒有任何思想準備和突兀,讓人吃驚。還有韓子奇回國幾十年與梁君璧分床,也有點怪,畢竟梁君璧并沒有對比起韓子奇,韓子奇也并沒有拋棄這個為他生養兒子的結發妻子。
小說的高超境界是要寫出人生的無奈,而不是簡單化、概念化。
小說也有許多精彩的描述,印象最深的是寫北京的春天,干燥風沙大,花還沒盛開就被風沙中吹殘,生活在北京二十多年,深有感觸,北京春天常常是花剛開沒多久,幾陣風沙就落花滿地了,春天的北京并不令人愉悅。寫韓新月臨終時眼睛突然看不見了,若是沒有親身經歷,是很難寫的如此真實的。寫韓新月大學時候的校園生活和同學情誼,也是活靈活現,肯定也是作者的校園親身經歷為素材的。尤其是羅秀竹諷刺上海人小氣一段兒,令人噴飯。肯定也是卻有其事。
《穆斯林的葬禮》這個書名,總讓人覺得應該是一種歷史類圖書,好像是要介紹穆斯林的風俗似得,而以此小說改編的電影取名《月落玉長河》就婉約詩意多了,可能也是覺察到了這一點兒。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本奇書,也只有像霍達這樣的出身經歷背景天分才能寫得出來,很難再復制了,也難怪這本書有這么多喜愛者,感動了那么多讀者。
《穆斯林的葬禮》值得一讀。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12
“在這個世界上,我是人,我有權利生活,我有權利愛。”
韓新月,楚雁潮不就是這樣的人么?韓新月的生命列車快要到達終點時,她也不會忘記與死神搏斗一番,憧憬她美好的校園生活,忘不了她日夜思戀的楚雁潮,她多么希望看到她的親生母親一眼!她的生命再也忍受不了這世間的紛雜錯亂,可她那顆擁有少女熾熱的心飛屬于她的那一片土地。
楚雁潮,明明是韓新月的老師。但在她住院期間,他明知新月將不久離開人世,但他為了追求他心底的愛,給予韓新月無微不至的照顧與對她“肝膽相照”的心,即使他知道他們不能永遠在一起,即使他知道韓新月的逝去對他來說是多么的痛苦,可他依舊無怨無悔。
沒關系,這些都不能阻隔兩顆年輕的心一起旅行。可是,地利,人和,卻天不時,世間最美好而純潔的愛情也融化不了上天頒布的那冰冷的圣旨。
也許韓新月太累了,不愿反駁,不愿反抗,被天宮的宮使無情的從楚雁潮身邊擄走。但,這兩顆純粹而充滿夢幻的心不是普通人能夠左右,一起,一起,逃離那混沌的世界,去尋找那充滿歡聲笑語的.棲息之地。
啊!兩個年輕人因為心底的純粹、熱情,向著太陽奔跑,那片明亮。
世界本無情,潔白的墻壁,外表光鮮美麗的高樓大廈,方便人們出行的車輛,都是冰涼的。是誰,那么善良,那么大公無私,悄悄地向它們傳遞著熱量,不驚動一片云彩?是愛。為什么要這樣?只因為它內心盈滿熱情,盈滿純真,盈滿純粹。
霓虹燈活在世上,那么溫柔;螢火蟲在林間照亮樹木,那樣引人注目,它們沒有人類高級,不會說話,卻有著比人們純潔和熱情去細細品味這世間它們給傳遞的愛與溫情,它們臉上掛著的笑靨,是他們幸福的象征。
仰望天空,是那么的漆黑,此時窗前托腮凝思的少年為這凄美的愛情故事所感動,為這世間的溫暖所感動。
凝眸處,淚水一滴滴打濕了窗臺,看完書后哭了一個晚上的我在床邊靜靜想著韓新月,楚雁潮,想著他們如果在一起,這世界也不算辜負他們了。
時針與分針完美交替在十二點,困意悄悄爬上身來,我默默地許愿,只愿我擁有一顆純粹而善良的心,我愿熱愛整個世界;我愿對我身邊的人、物報以熱忱的心去對待;也愿我掬一捧熱淚獻給這美好的世界,我也盡全力向著晨曦奔跑,縱使傷痕累累……只希望這世界能陪伴我一起編織美好而夢幻的經緯來撫慰我在布滿荊棘的路上劃下的傷口,感受時尚的至親至愛。
希望上天能聽到我的愿望,我愿永遠保持心底的純粹去熱愛整個世界。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13
年輕的我們一起哭,只因為我們不敢笑。
——題記
當合上它時,我無數遍問自己,為什么美麗的東西都只是幻影?為什么愛情之間非得站著一個死亡?為什么那種痛會成為永恒?痛在回憶里一遍遍地倒騰,卻又揉碎在寂靜的琴聲中,當耳旁響起《梁祝》,它是否絲絲撥弄著你的心弦?是否愀然帶來了你那高貴的苦難?是否絮語呻吟著曾經的幸福?
哀莫大于心死,有些事情注定會凄涼,我不想過多地介紹書里的內容,也許我根本就說不清。小說以1979年陰歷六月初五開頭,又以這一天結尾。也許中間的一切都好像是一個夢,夢的起點與夢的終點重合在一起,在她生日的那一天,當然,也是她的祭日。一切都好像在歸于零,歸于飄渺,歸于虛幻。就好像新月從來就沒有有血有肉地站在我們的面前,她只是夢的使者,告訴我們,當我走時,夢就醒了。但她確實真真切切地活在我們的眼前,她很幸福,她是有才學而極具靈氣的女孩,有轟轟烈烈的愛情,有疼她的爸爸媽媽,包括那個永遠愛她卻又不得不扔下她的母親。但她又很不幸福,她有穆斯林本身就有的軟弱,他們膽小,有強烈的自我保護心理。宿命逼走了她的母親,又讓她不能與心愛的人結合。她很不幸,因為她是回回;她很不幸,因為她得了心臟病;她很不幸,因為她沒有等到那一天最美晨光的到來。
她的眼睛一直注視著東方,想讓陽光一點點地爬上那美得幾近悲涼的臉頰。她帶著幻想,又揣著幸福,喘息著。
“怎么……天還不亮?太陽……還不……出來!”
可是那只是個雪天,沒有太陽。
她的呼吸越來越微弱,心跳越來越緩慢,像是一條絲線般的細流,在沙漠中艱難地流淌,馬上就要干涸了。
“我……怎么……看不見了?”
當微微的晨光爬上了地平線,她卻看不見,她走進了一個黑暗的`世界,忽然,她掉下去了,掉進了一個沒有天地、沒有日月星辰、沒有山川河流、沒有花草樹木的虛無世界。
她用盡最后的一口氣,只艱難地喊出了一個字——“楚……”,那一個充滿熱情,也具有才氣,并帶給她希望的的男人,在最后的時刻卻沒有回到她的身邊。只因為他是漢人,他只能偷偷地去參加她的葬禮,他無聲地來面對這一切,因為他不敢出聲。撕心裂肺地喊叫都只能湮沒在那兩行熱淚中。看著她的尸體,她是那個走進燕園,穿著白色的襯衫,藍色的長褲,手里提著沉重皮箱和網袋的新月嗎?
她是那個在未名湖畔迷路,又驚喜地朝他奔來的新月嗎?
她是那個在紅楓映照下的湖心小島上,朝他回眸的新月嗎?
她是那個問“老師,我們之間是……愛情嗎?”的新月嗎?
可現在她在他的懷里,可她卻有另外一個去處——“安赫”。他親自埋葬她,把她送往“安赫”。一塊塊壘砌的土磚,也埋葬了他的心。
一掊土,一行淚,又一掊土,又一行淚。
一切贊頌,全歸真主,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我們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求你引導我們走上正路,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誤者的路……
想起了塵封的《故事新編》。“我的名字愿意永遠和你排在一起,它們將印成鉛字,傳遍世界。”那一本含著他們的累與愛的譯文,可惜它不能出版,它只能消亡。
墓山上,緩緩地飄來幽咽的琴聲——《梁祝》,訴說著一對悲傷的蝴蝶;尋夢的蝴蝶;錯愛的蝴蝶。它們壓抑,它們輕柔,如泣如訴,如夢如煙,它讓一切都成了悲,也許有的本來就是悲,有的后來才變成了悲。慢慢的,它讓我感覺到字字都摻著血,字字都壓抑著我的內心。心在流血,眼在流淚。
當一切都靜下去,習習涼風中悠遠地飄來《梁祝》,凈化了死去的心靈,平靜,再平靜,直至心死。這一曲,只屬于這個美麗的靜靜地躺在“安赫”里的回回——新月。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14
新月在北大讀書時有校慶的演出,由她飾演《哈姆雷特》中的索菲里婭。因為她的形象、氣質都很好,純潔、天真又帶有幾分羞澀和淡淡的憂郁。但是因為有病她不能參加校慶演出,不能出演莎翁筆下可愛的少女了。就在她心緒不寧時,50歲的盧大夫卻告訴她,自己在年輕時也曾經有機會出演索菲里婭,而且也沒有演成。因為盧大夫覺得索菲里婭不是她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索菲里婭是那么怯懦,她那么愛哈姆雷特,卻一直不敢表達自己,面對宮廷里的陰謀和哈姆雷特的悲劇,她僅僅是唯唯諾諾、忍氣吞聲、委曲求全,最后只能成為隨葬品、犧牲品。這是盧大夫所不能接受的,盧大夫更欣賞健康的美,生命的'美!盧大夫是一個多么有愛心而富有智慧的醫生啊!她用自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化解病人心頭的煩惱,教會新月更昂揚積極地面對人生的苦痛。而新月正是因為這番話改變了對人生的追求和看法,不再自怨自艾,不再自憐自苦,而決定像簡·愛一樣堅強與勇敢。
我想這就是文學作品的力量,我們能透過作品中的人物思考,從而擁有自己的選擇!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15
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劇,悲劇,也是幸運的。人生的舞臺上,悲劇,喜劇,喜劇,悲劇,輪番演出,不舍晝夜,無盡無休……
月夢,月魂;盡是虛無。兩條線拉著所有人走完了這須臾一生:玉魔,玉殤,玉緣,玉王,玉游,玉劫,玉歸,玉別;月冷,月清,月明,月晦,月情,月戀,月落。
……又看了一遍,不知從何說起,那就不說。當然一本書不同的人來看有不同的關注點,我覺得都可。本就一部宏大的作品,哪能讓我三言兩語就講完,沒有所謂的推薦,想看就自己看,好與不好也無需評判。作品本身是屬于作者的。
最凄美的'愛情,我只當是講新月和雁潮。直到最后,新月沒有等到她盼望的那個人,終于丟下一切,走了!對這個世界,她留戀也罷,憎恨也罷,永遠地離開了!踏著月光下的湖岸小路,楚雁潮獨自低首徘徊。一個獨往獨來的幽靈,一只無伴無依的孤雁。
雁歸有時,
潮來有汛,
唯獨明月不再升起。
愛就是愛,它是人類的天性,人間最美好的情感,我因為愛你才愛你,此外沒有任何目的!愛,不是獵取和占有對方,而是發自內心的責任感,愛是一生一世的承諾,就像信仰一樣永不改變,永不背叛!
如果世間還有真正的愛情,那應該是一塵不染的圣物,是人和人心靈的相互感應,它像無線電波一樣在空中自由地飄蕩,尋覓‘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知音。
天上,新月朦朧;
地上,琴聲縹緲;
天地之間,久久地回蕩著這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16
西南天際,一道彎彎的新月,浮在遠處的樹梢上空,浮在黑黝黝的房舍上空,它是那么細小、玲瓏,相稱在黑絲絨上的一枚象牙,像沉落水中僅僅露出邊緣的一只白璧,像漂在水面上的一條小船,這小船駛向何方?
長春道人的奇特經歷,在易卜拉欣的.心中喚起了一種親切的情感,用自己的想象補充師傅過于簡略的敘述。他也曾有過萬里跋涉啊,但那時,并沒有像長春道人那樣學藝探寶,因為他還沒有認識奇珍齋和梁亦清師傅,還不知道玉的精靈在遙遠的北方等著他。現在,他來了!
小說的情節十分精彩,或沉醉于新月那份追求遠方的執著或向往于那脫離世俗唯美的讓人心悸的愛情亦或是感悟于生活的真諦……個人覺得這本小說很適合正處在迷茫期的大學生去讀,從中可以領悟到生命的脆弱和堅強,以及珍惜當下自己所擁有的東西,開始認真的生活善待身邊值得珍惜的人,而我每每都會被那與疾病抗爭卻依然擁有詩和遠方的姑娘感動的淚流滿面,她讓我覺得人活著其實就是不斷的突破自身極限去享受另一番努力后的喜悅,提升自己才能活的精彩漂亮,不斷通過自己微薄的力量到達另一個更廣闊的世界。新月對待生活的態度以及永遠懷著一顆孜孜不倦的進取心都值得我們學習,效仿。這也是我們大部分大學生所不具備的東西,所以才顯得異常可貴。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17
前幾個星期,我讀了一本書,叫《穆斯林的葬禮》。
《穆斯林的葬禮》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作者是霍達。這部書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時代交錯著的愛情故事。從主人公韓子奇、韓新月身上,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一股頑強的生命力,和他們對生活的熱愛。發生在兩個時代,同時又是兩個民族之間的故事,愛情沒有完美的結局:梁君壁為了愛只能將妹妹冰玉趕走,韓天星和容桂芳被母親硬生生地拆散,韓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之花還沒來得及開放,就隨著新月的死去而成了永久的遺恨。
作者將故事娓娓道來,隨之將一個天大的秘密在新月面前展開,一個負罪的靈魂在新月面前顫抖——新月的親生母親,不是梁君碧,而是梁冰玉!她最終還是走了,離開了這個世界,她對這個世界留戀也好,憎恨也罷,最終都離開了!
這一切,都是因為玉!是韓子奇那雙癡玉的眼睛,讓他跟隨了梁亦清,是沙蒙亨特的`玉玦讓韓子奇重振了奇珍齋,同時,也是乾隆的翠佩使他心碎!
這部書充滿了強烈的民族氣息。我很喜歡這本書,對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感到惋惜,為梁冰玉的離開感到悲傷,同時也為梁君碧的強硬感到有些憤怒,也有些憐憫——她為這個家付出得太多了,卻收獲了厭惡和悔恨!!
我建議大家看一看這本書,它充滿真情實感,我很喜歡它。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18
從前以為《穆斯林的葬禮》是一本通篇向人們灌輸“真主安拉是宇宙間唯一的神”的小說,乘著這個假期通讀了一遍,才發現我以前的想法是錯誤的。書名中的“穆斯林”指的僅僅是主人公的身份。而故事的主線是一段玉器世家的愛恨情仇。
我覺得此書中最讓我感到新奇的部分,并不是穆斯林,這一特殊的身份斯林。而是作者對文章章節的安排方式。本書以月字頭和玉字頭,交錯形成章節。以月字為頭的章節主要講述第二代人韓子奇,梁君玉和梁君璧之間的故事。以及第三代人韓新月和楚雁潮之間無結果的愛情故事。以玉字開頭主要講的是玉器的故事。
此書中人物塑造最豐滿的,恰恰是梁君玉。梁君玉的性格因故事發展而不斷改變。從一開始的天真活潑,到嫁為人婦的溫婉,當得知自己的丈夫和妹妹在一起時的尖酸刻薄以及對待自己妹妹和丈夫所生的女兒的飄忽不定的態度,攘讀者時時刻刻感受到任務的溫度。初次閱讀時,我為她的精明世故和愚昧無知而感到憤怒,因為她的愚蠢最終導致了韓新月的死亡,更是讓我有一種無力的感覺。但仔細想想,是動亂的社會和她丈夫的.所作所為而合理造成的,也就不難理解了。
作為第三代的主角韓冰月塑造的太過于完美,昭示了她的悲劇結局。我覺得她和楚雁潮之間的戀愛情節像極了舊時的瓊瑤小說中的故事。我不太喜歡這種把戀情和愛人看做自己生活中的全部的態度。
雖然最后的部分有一種不盡人意的感覺,但故事還是十分精彩的。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19
這本書里,兩條軌跡穿插著前行——“月”與“玉”。兩代人,兩條不同的人生道路。不同,但又何其地相似,是悲字溢滿心頭的苦澀,抑或是被感動良久的悲楚?命運無情,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我真想用我的眼淚來祭奠這白紙黑字,這無盡的愛。
正義,何以才能讓你生,抑或是滅呢?正義站在了新月身邊,但同時死神也同時降臨。正義,有時候是那么脆弱,連同脆弱的生命,一并離去,為什么?為什么?復仇失去了理智,上一代的悲劇,一個宿命,又輪回到下一代身上,時代的.悲哀已將一切掩埋,沒有人能理解這樣的家庭。逃離戰火,梁冰玉猛地發現:比戰爭更可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一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六十年的興衰,那么無力地控訴著人生,那么有力地詮釋著生命。
一條是恩怨分明的不歸路,一條是愛恨情仇的死胡同,韓子奇啊韓子奇,就這樣被命運捉弄!新月與子奇,父女間有著無盡的愛,但這也無法改變既定的事實,或許,新月從一開始,便是一個錯誤。韓新月與楚雁潮,更是一個錯誤,在那戰火紛爭的年代,容不下浪漫——即使是在北大園內,未名湖畔!
她的師生之戀只能走向死亡,生命在宿命面前是那么的無力,即使有楚老師深情的召喚,點燃她生的希望,也不能改變現實,冷酷的“母親”!韓子奇投入仇人門下,我只是深感佩服,而一絲哀之情也飄然入心,直到讀到新月之死,已禁不住淚流滿面,為什么生命如此脆弱,不堪一擊?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20
作家汪曾祺曾說,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氣,但是第一次也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因為它是探索,是挑戰,是機遇。這讓我想起我第一次讀文學小說。
《穆斯林的葬禮》打破了我讀不下去長篇小說這種自我否定,也發現小說中涉及歷史知識,確認它能豐富學習。尤其里面的人物情感,那些似曾相識的人物帶給你的精神力量。書中的“新月”,她真的是憑借自己的實力上的燕京大學,而且入學后成績很好,英文翻譯水平更是得到她班主任老師的極大認可。這一點,在今后的學習上給我帶來了我很大的目標與動力。
當想到她與病魔的抗爭勇氣,也許就想到了那盆唯一來源的巴西木,亦或是身邊同學朋友家人的鼓勵與陪伴。這與我的生活經歷,以及是人生故事也是極為相似的。到如今,我走進大學生活,更加體驗到新月對大學生活學習的.憧憬熱忱。她熱愛老師的翻譯事業、熱愛她所學的專業,這種感覺也在我心中微妙的存在。可以說從書中提前隱約地看到了屬于我的那條人生之路,在走的道路上更加提升自我,自我完善。
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不同的——這是我人生意義上第一次接觸長篇讀物,因為我之前的閱讀只局限在作文和散文等。最大的一點,它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好書,書中不同人物的生活經歷、性格特點,以及穿插其中的歷史背景,瓷器常識,宗教文化等。在打開你視野之外,也打開了一扇窗,看到了你自己。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21
淚緩緩地在干凈的書頁上滾動,在燦爛的陽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剔透如玻璃。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歸宿,不再流轉,慢慢浸了下去,濕潤了一片字跡。
青萍、結綠!
古劍,古玉。劍和玉有這樣奇跡般的融合在了一起。《穆斯林的葬禮》通篇在敘述一個玉器世家的興衰史,但卻多處摻進了“劍”這個和玉幾乎是兩個極端的物品。這是為何?原來,小說也講究剛柔并濟。
韓新月就像是和氏璧那樣值得秦王用十五座城池交換的絕世美玉,干凈的無一絲雜質,似乎一眼就可以望穿這個女孩的內心。但如玉一般的生命,似乎也注定了如玉一般亡失的結局。和氏璧,這個曾光耀百年最終卻被憤怒的太后摔碎一角,落入王莽手中最后又不得其蹤的美玉啊,在隔了千年之后,終于找到了它如此相似的知己!
楚雁潮就像歐冶子傾力而鑄的湛盧劍,身為鈍劍,全身無鋒,卻憑著浩然之氣削鐵如泥,吹發即斷。他如湛盧一樣,堅硬的鐵母鑄成了他的心臟,澆鑄了他的`靈魂,可這一切,卻因一人的逝去而土崩瓦解!原來,不可攻破的人都是內心毀滅的。就算他無堅不摧,可人力又怎么從上蒼手中奪回紅顏之命!?湛盧比和氏璧早了一百接近兩百年,他們無法相遇,只能隔著時空,默然相嘆。
玉以她純凈的心臟暖了冰涼的劍,當劍變得溫熱,玉卻因為心的破裂而亡!劍也流干了淚水,只剩滿目的空洞與悲涼!
癲狂!癲狂!
琢玉之指,鑄劍之手,擒狼毫而書之——玉毀劍傷!慘笑。像魯迅說的那樣,愛乎?嗚呼!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22
《穆斯林的葬禮》的序中寫道:這是玉的長河,不,人生的長河,命運的長河,悲劇的長河。很多時候,命運就是這樣,人生多歧路,命途無常。
韓子奇一生追求自己的夢想,奇珍齋歷經興衰,苦苦經營一生,最后,珍寶卻被擄掠一空,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絕,她的死,是纏綿的,又是壯烈的,她盼望著天明,在天明時死去,這是人世間多么大的悲痛!
“這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潔的詩篇,充滿悲劇的美感”
世界上沒有一個青年不曾向往愛情,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愛的種子。它可能萌發的很早,也可能貯存很久;它可能成熟于短短的一瞬間,也可能歷經漫長的磨難而最終凋謝。
楚雁潮與新月的愛情,勇敢而熱烈,樸實而不平淡,又似乎是經歷了一次哄哄烈烈的熱戀,真摯而淳樸。可是,命運對他們的追弄,讓人看得傷心悲痛,惋惜。
人生有如一場苦行僧的.修行,冰玉寫給女兒的信“在陌生人中孤獨的旅行,不是為了尋找謀生的出路,也不是尋找愛,而是在尋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獨不可以失落自己。”讓我在凄涼的尾聲中找到偉大的力量!
當我們正經歷著人生最艱難的時期,一定不要失落自己。縱使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最后,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月盈月虧,人生無常,唯有不失落自己,方得始終。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23
這本書,是我在師范初讀的,這幾天又在書城里看到了推薦,這次我讀了很多名家的點評,真是溫故而知新。
這本書有著大量的宗教禮儀的描寫,透漏著濃厚的宗教氣息,為故事的背景蒙上了莫可名狀的詭異,也許宗教本身就是一種悲劇,
是一群孤苦無依的靈魂的.彼此慰藉與溫暖,以提供活下去的勇氣與動力,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信仰,而命運的殘酷,人性的脆弱,使人們甘于自欺,那是一種對未來天真的自信,而面對悲慘的現實,卻只能通過信仰療傷。
宗教籠罩下的人物命運都有一種宿命的憂傷,在生命的路上,漸行漸遠,愈發凄迷。
這人間,每天都要上演太多的悲歡離合,那些忠貞不渝的愛情,有時也難逃毀滅,但愿愛能在燦爛中死去,在灰燼中重生,但這只是慣于喜劇思維的我們對悲劇的美好幻想。
而悲劇的力量,究竟再哪里?穆斯林的葬禮,向世人展現了難以愈合的疼痛,當面對宏大的社會悲劇時,當事人再悲痛的眼淚,再虔誠的懺悔,都無濟于事。
悲劇,作為一種力量,讓我們對人性有著更深的了解,啟示后來的人,后來的事,少一點遺憾,少一點悲傷。
那些往事,讓我學會回憶,那些悲劇,讓我學會流淚。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更加敢于去憎恨,去熱愛,去嘗試,去體驗!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24
穆斯林是一種宗教信仰,他們信仰真主。而《穆斯林的葬禮》講述的就是以宗教信仰而引發的故事。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的作者。她用雙手編出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的命運,愛情交錯在一起。
《穆斯林的葬禮》中有著這樣一段對話。“楚老師,魯迅他為什么要寫《起死》?也許他要喚醒沉睡的人生。”“莊子為什么要五百年的骷髏‘起死’呢?也許,是要他重新生活一次。人生雖然艱難,生命畢竟可貴。”我不知為何這句話讓我如此震撼。也許人生就像莊子說的那樣:要像鯤鵬展翅,扶搖而上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這樣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不是嗎?
《穆斯林的葬禮》中有一名名為韓太太的人物。她不是主人公,但她心計多端,專橫冷酷。她的一生遭遇了多么凜冽的背叛,承受著多么沉重的`負擔。她不是圣人圣母,她也會恨會痛。她恨丈夫的背叛,也因一個個親人的離去而悲痛萬分。她所做的一切在我看來她只是守護著她認為應守護的東西。雖然在他人看來十分迂腐。
這本書中還有如初生之月一般純潔的韓新月;文質彬彬的楚老師——楚雁潮……霍達將這些人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最終以悲慘的結局為這本書畫上句點。
合上書的最后一頁,緊閉雙眼,三代人都愛恨情仇仍然在腦海中不斷演繹著,不知從何處傳了楚老師那凄婉的琴弦。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25
《穆斯林的葬禮》通篇籠罩著肅穆深沉的氣氛,一方面出于穆斯林的宗教色彩,另一方面揭示了故事的悲劇本質,書中主要人物的結局幾乎都是悲劇,他們走向悲劇的原因不同,卻又都被束縛在一張巨大的文化背景之網中,他們經歷的時代處在穆斯林與漢族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化的動態融通必然要經歷碰撞,在文明碰撞的大網中,個人就像飛蛾,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只能在網中掙扎,覆滅。
正是因為如此,才更令我們對書中人物的結局感到扼腕悲痛,作者霍達在書的后記中寫到:我已經舍不得和我的人物分開。當我把他們一個一個地送離人間的時候,我被生離死別折磨得痛徹肺腑。心絞痛發作得越來越頻繁,我不得不一次次停下來吞藥。我甚至擔心自己的葬禮先于書中的葬禮而舉行。可見作者已深入故事中,她與書中人物共同經歷著喜怒哀樂,也比我們讀者更感同身受著悲劇的錐心之痛。
別林斯基說:沒有一種詩像悲劇這樣強烈地控制著我們的靈魂,以如此不可抗拒的魅力,使我們心向神往,給我們如此高尚的享受。這句話道出了悲劇的藝術魅力和美感作用。
悲劇作品是最具吸引力和情緒感染力的,偉大的悲劇就像一把尖刀刺進讀者的心中,給讀者帶來強烈無比的心靈震撼與情感升華。我相信她之所以堅持寫完這部悲劇,是因為悲劇才能將穆斯林的艱辛歷程展現在讀者面前,也只有悲劇能喚醒我們心底的共鳴,讓我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擁有。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26
最初翻閱這部小說時,撲面而來的感覺便是沉重。而后細看這部小說,漸漸明白這股子沉重已經滲透進了小說的字字句句中。有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興衰的沉重;有三代人命運沉浮的沉重;有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的沉重。
小說目錄便耐人尋味,從序曲到尾聲,十七個章節,都是圍繞著月和玉展開的。月是指韓新月,月字章節從臨考前的新月講起,到新月抱憾離去,梁冰玉歸來結束。玉便是指韓子奇,從幼時師從梁亦清,到最終死去。兩條線索,穿插地講述著這個長長的故事。
第一條線索韓子奇,他的一生離不開一個玉字。他似乎就是為玉而生的。他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離不開玉。幼時的被玉吸引,師從梁亦清,從此踏上了以玉為生的不歸路。玉已經成為了韓子奇的心魔,執著,甚至可以說是固執。玉已經不僅僅是他的夢想,從他第一次見到玉時,玉便已經在他的心里根深蒂固了。相比較于師傅梁亦清的只愛玉不謀利與蒲綬昌的只為利而不愛玉,從現代思想來看,韓子奇似乎已經接近完美。他度世事,學習外語。他愛玉,痛恨蒲綬昌的奸商行徑。他有遠見,懂得在那個時代生存的.道理。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戰爭是無情的。在那個可謂是兵荒馬亂的時代,韓子奇是無奈的。為了他最純潔的夢想,他不顧一切。
而小說另一個靈魂人物,韓新月,她真是個單純的姑娘。她的夢想,做一個英語翻譯,努力學習,不給他們回族丟臉,同時也期盼著一份美好的愛情。她的夢想是如此簡單。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27
愛,不是獵取和占有對方,而是發自內心的責任感,愛是一生一世的承諾,就像信仰一樣永不改變,永不背叛!不要用?自我犧牲?這樣的辭藻來貶低我,我們雙方都不是祭壇上的羔羊,我們付出了愛也得到了愛,愛得深沉,愛的強烈,愛的長久,這就是一切!?
看到這里我哭了,真的替新月感動。
真正的愛情當然不是用來犧牲的,但是為了愛情敢于犧牲自己一切的楚老師曾用他像火一樣的愛曾幾度使絕望無力的新月重拾溫暖與力量。為這樣的愛情活著的和做出犧牲的人都是幸福的。
我其實想不通,為什么故事里的真愛為什么都沒有得到成全?難道殘破的才是美麗的嗎?我們該慶幸生活在這樣安穩開放的年代,對于我們來說,尋找和擁有一份真愛的條件已經足夠奢侈了,但它依然是圣物。對此我無權多說什么,如果有幸被真愛打動過,請冷靜,請自持,請勇敢,請珍惜。
穆斯林葬禮上的神圣的悼詞救贖著所有人的罪惡,活著的和死了的;濯洗著所有人的靈魂,書里的'和書外的。
銀裝素裹的未名湖畔,新月和眷戀和向往的地方的。雪還會下,可湖畔的足跡已不再屬于她了。
滿頭花白的梁冰玉在尋找著女兒的青冢,同樣被琴聲牽動內心的她不會知道,那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來過多少次,奏過幾回琴。
以上是我對《穆斯林的葬禮》的一些個人看法及分析,不求精辟,但求中懇而客觀。此外,我推薦大家去拜讀這部偉大的作品!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28
今天,我看完了《穆斯林的葬禮》,我了解了穆斯林的文化,也長了知識。
這本書講述了三代人命運的沉浮。
師傅梁亦清死后,徒弟韓子奇獨自挑起大梁,完成師傅未雕完的玉,并娶了師傅的女兒梁君碧。之后他們有了韓天星。可是,因為當時戰亂,韓子奇只好帶著玉和妹妹梁冰玉去了英國,可回來時卻多了一個小孩子,韓新月。姐姐看到后逼得妹妹遠走他鄉,新月也成為她的女兒。而冰玉卻成為新月的“小姨”。
時光荏苒,天星和新月都漸漸長大了。天星去掙錢了,并娶了新月的同學陳淑彥。而新月卻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燕大,認識并喜歡上了自己的老師楚雁潮。這一切,應該是最好的結局。可命運總是不盡人意。韓子奇突然住院了,家人都聞聲趕來,可是新月因為承受不住,也病倒了,而且醫生說她沒多少時間了,這對全家人來說是一個晴天霹靂,可最后又有什么辦法?她得的可是風濕性心臟病,心臟二尖瓣閉鎖啊!命運為何如此殘忍,奪取了一個十八歲少女的.命,這是人生中美好的年齡啊!而新月死后不久,韓子奇也走了。“玉王”從此也消失了。
幾年之后,冰玉回來了。可惜的是她再也見不到她的“侄女”了………
這個結尾引人深思,為什么主人公會落到這般田地?平常我們總在怨天尤人。但其實,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掌中。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規劃我們自己的人生!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29
讀完《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深深的沉痛在心頭久久地縈繞……
“玉”與“月”,宛若兩條清澈的河流,相融相會,娓娓地訴說著兩個凄美的愛情悲劇,串起一個穆斯林玉器世家幾代的盛衰,最終匯成一條人生的長河,命運的長河,悲劇的長河。悲壯淋漓,催人淚下。圍繞這條長河,一個個虔誠的穆斯林有著各自鮮明的性格,獨特的內心世界:韓子奇一生為玉所傾倒,他因玉而飛黃騰達,名噪一時,也因玉變得一貧如洗;梁君璧雖然表面上有股壓人的威勢,內心卻有說不盡的悲痛……然而,最感動我的人物是新月。
新月純潔善良,美麗聰穎,考上了北大,而且在班里成績是第一名,但出人意料的是,心臟病的突發使這個純真的少女一下子跌入人生的劫難,不再擁有無憂無慮的生活。而當梁君璧拒絕楚雁潮時又波瀾突起,新月的心碎了,再加上偶然了解了自己的.身世,知道了自己真正的母親,思念與絕望徹底摧垮了她的身體。臨死前,她還盼著天明,天明了,她卻看不見了,最終,她在絕望中死去,多么令人痛心呀!她純潔、美麗,卻偏偏有著最痛楚的命運,這種悲劇的美與力量震撼著我,牽動著我的心。我想:這種純潔與美,不僅屬于新月的靈魂,更是穆斯林的靈魂,全書的靈魂,悲劇的靈魂。這種美,是最觸動人們心靈深處的,它使讀者在悲痛凄美的情節中受到心靈的凈化與洗滌,感悟人生的真諦,而新月這個形象的感人肺腑之處不正在于此嗎?
望望宙外,一彎新月出現在天際,輕盈、美好,我不禁思緒萬千……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30
今天,我看完了《穆斯林的葬禮》這部作品,我了解了穆斯林的文化,也增長了很多的知識。
這本書講述了三代人的命運。
師傅梁亦清去世后,徒弟韓子奇獨自擔起責任,完成師傅沒有完成的玉器,并娶了師傅的女兒梁君碧,然后他們有了韓天星。
然而,由于當時戰爭的混亂,韓子奇不得不帶著玉和妹妹梁冰玉去了英國,但回來的時候已經多了一個叫做韓新月的小孩。姐姐看到后強迫妹妹離開,新月也成了她的女兒,而冰玉卻成了新月的“小姨”。
隨著時間的流逝,天星和新月逐漸長大。天星開始去掙錢,并且和新月的同學陳淑彥結了婚。
而新月卻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燕大,認識并喜歡上了他的老師楚雁潮。這一切,應該是最好的結局。
但命運并不總是令人滿意的。韓子奇突然住院,家人聽到消息都來了,但新月因為受不了,也生病了,而且醫生說她沒有多少時間,這對全家人來說是晴天霹靂,但最后又有什么辦法呢?她得了風濕性心臟病,心臟二尖瓣閉鎖!為什么命運如此殘酷,要奪走一個18歲女孩的生命?這是多么美好的`一個人生階段啊!而在新月死后不久,韓子奇也離開了,“玉王”從此消失了。
幾年后,冰玉回來了。不幸的是,她再也見不到她的“侄女”了……
結局發人深省,為什么主人公會陷入這種境地?通常我們總是抱怨命運,但事實上,我們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計劃自己的生活!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31
“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縹緲;天地之間,久久地回蕩著這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
合上封面,指尖劃過封面上“穆斯林的葬禮”五個字,眼睛仍是濕潤的,心中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久久不能平靜,這是怎樣的一本奇書啊,回族女作家霍達用獨特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洋洋灑灑五十萬字,把近代中國穆斯林的艱辛歷程以及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激烈碰撞和相互包容展現得淋漓盡致。獨特的敘事結構和精彩的情節竟驅使我在在一天之內看完了這本鴻篇巨制,掩卷之余,頓覺蕩氣回腸,唏噓嗟嘆。
玉和月是貫穿整部作品的兩條線,代表過去的梁冰玉與代表現在的韓新月分別作為兩個獨立又交織的故事的主人公,尾章中兩線合一,曲終文罷。這樣富有創造力的雙線敘事結構和兩個悲劇故事,兩個相似卻又不同的女人的命運天衣無縫的契合在一起,可見作者講故事的能力絕不亞于故事本身的精彩。
魯迅先生在《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中曾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譏諷又不過是喜劇的變簡的一支流。但悲壯滑稽,卻都是十景病的仇敵,因為都有破壞性,雖然所破壞的方面各不同。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32
用了17個小時讀完了初中一直想讀卻一直沒有去讀的書,看完之后,說實話,這本書里的角色我并不喜歡,但是書里人物的情感卻是真實打動我的。結局是玉碎月落,注定了這本書就是以悲劇收場。韓子奇與梁君璧、梁冰玉兩姐妹之間的感情糾葛,若韓子奇能順從自己內心,勇敢果斷地為愛遠走他方,也許后代會是另外一個結局,可是這樣一來卻是違背了做人的道德,還有他應承擔的家庭責任,也許愛的代價太大,注定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也許是韓子奇愛的不如冰玉深沉,而選擇了向現實妥協,卻造就了家庭情感的更加支離破碎。另外就是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感情,這也許是這本書里面最美好的愛情,它沖破了教條主義,打破了回漢不能相戀的.傳統,可是現實卻很殘酷地奪走了新月的性命,她是不幸的,從小沒有享受過母愛,不到二十歲卻患病而離開了這個世界,同時她又是幸運的,在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了懂她愛他的楚雁潮,他們的感情是壯烈而美好的,“雁歸有時,潮來有汛,唯獨明月不再升起.....”真的是太悲情了。最后就是天星與陳淑彥的感情,這兩個人可能就是書中唯一的好結局了,并不是因為愛情而結合,只是因為合適而結婚,但是兩人能相互扶持,平淡地度日,雖然缺少一點浪漫主義的色彩,但可能對于現實來說,這樣的感情更長久,能有更好的結局。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33
夜深了,坐在寢室的床上,漫步在昏暗的操場上,站在下沉式音樂廣場中央,趴在沫若園門外的石凳上,抬頭,看不見星星,心中平添了一分惆悵。
回想起沫若園外那一棵金黃的銀杏和遍地的落葉總讓我想起什么。難道落葉真的容易讓人惆悵。
喜歡《穆斯林的葬禮》,沒有任何理由,就是單純的喜歡。
因為《穆斯林的葬禮》,我戀上了未名湖,戀上了燕園,那一襲澄澈的湖水,碧波蕩漾,塔影槳聲,我一次次地幻想備齋,幻想湖邊的一草一木。也因此,喜歡上了未央這個名字,既是漢武雄風時那運籌帷幄的未央宮,也是在那未名湖的中央觸草戲水,小舟蕩漾。
也許真的只有親身去感受才能寫出好的作品,霍達寫《穆斯林的葬禮》的艱辛,我想象不出,每一個字都滴著一滴血,每一個章節都鋪設在逝去的朋友之上。也許,這也是為什么它能讓看書從不流淚的我滴下淚水,男女平等,宗教平等,在現在這個社會真的實現了嗎?
《穆斯林的葬禮》,給我展現的`是另一種生存狀態,它提醒我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哪怕是打鬧,它告訴我的生活有多幸福,那不再簡單的是兩個字,而是一種我賴以生存的生活狀態。那份親情,那份生命不是可以彌補的。
未名湖畔,備齋房內,一切的一切,我珍惜。
至純玉雕,哈姆雷特,一切的一切,我感動。
水上新月,歸雁退潮,一切的一切,我珍惜。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34
精致雕琢的博雅宅,前有玉魔、梁亦清,現有奇珍齋主韓子奇,梁君璧說的很對,只要把玉鎖在家里,韓子奇就哪也去不了,甚至可以把剛尋到的體會到的愛情(梁冰玉)丟下。戰時拋妻棄子遠走異國,奧利弗的死讓他意識到沒有了繼承,他寶貝珍藏的玉將一文不值。玉王?玉癡罷了!
新月,美麗單純善良的青春少女,積極上進,成績優異,渴望母愛,心臟病奪走了她的身體,萌發的'愛情被宗教信仰束縛,分裂的母愛成了壓死她最后的稻草。想起我那離開了人間的大學室友,正值青春年華啊,淚。病痛你不要降臨給那些可愛的人
楚雁潮,小心翼翼的師生戀+艱難的事業——申請黨員,成為講師,出版譯作,六七十年代,組織要你推遲就推遲,要你擱淺就擱淺。
梁君璧,寶玉說“這些婆子們做姑娘的時候都是珍珠寶玉,怎么一嫁了人都成了死魚眼睛了”。虔誠的穆斯林教徒,傲慢清高,工于心計,始終沒把姑媽當自家人,虛榮自私冤枉老伙計,痛心丈夫出軌,精心策劃棒打兒子天星的愛情,阻止新月上學又強橫拆散她的愛情,可能一輩子都沒嘗過愛情的滋味,依然封建的舊思想女性。丈夫出走的那十年在戰火中持家撐著門面,也是堅強剛毅。
梁冰玉,從小在家的溫暖中長大,獨立自主新思想女性。和姐姐正面嗆聲對質那段也是理直氣壯。可是作為母親為了獨立自由拋下女兒十八年也太狠心太自私了點。
天星,娶一個不愛的人(陳彥淑),還要承擔起家的責任。
姑媽,鬼子帶走了她的丈夫兒子,為博雅宅又當奶媽又當仆人,卻沒人注意到她已患重病。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35
多少肺腑之言,都代替不了那悠揚的琴聲。一段真情的回憶,一句鄭重的承諾,永遠不是紅塵能隔斷的。多少珍貴的東西,如曇花般迅速凋零,但也如曇花般絢麗綻放。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雖然短暫,但那是一段永恒的隔世之情。
楚雁潮深知新月的病情,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新月。這段凄美的愛情,從一開始就是個錯,卻也是個對。錯在情太癡,對在情摯深。若是愛得早了,便破壞了師生的真情;若是晚了,便永遠沒有了這段刻骨銘心的回憶。新月,像荷花般圣潔,像桃花般可愛,一個近乎完美的女孩。楚雁潮,像山一樣雄峻,像海一樣包容,他的才華令人欣賞。小說的情節從新月把楚雁潮誤認為是同學,與他用英語攀談,楚雁潮幫助她提行李的小插曲開始,那時誰也不會想到后來居然在這小小世界中發生了那么多驚天動地的事。多少困難,他們都一起走過,即便楚雁潮的家庭不同意,但是楚雁潮依舊把這件事爛在心底。新月知道自己的身世,突然想起了自己和楚雁潮隔著教門,隔著民族,自己的'“母親”又不同意她和楚雁潮在一起,多少冷嘲熱諷,多少如山崩地裂的打擊,新月還是在死前念念不忘那個名字楚雁潮。
誰拿紛事亂了流年,又拿流年亂了紅塵。即使知道結局,知道自己身處悲劇之中,但他們依然無悔。一段純潔的愛情,一句心底的承諾,比多少甜言蜜語都要長久。那是一份心靈的默契,一份天地為之動容的感情。一聲來自九天之上,來自九泉之下,來自天地之間,長住在他心底的嘆息,挽著如泣如訴的琴聲,如孤雁盤旋,久久未散。隔世之情,也是永世之情。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36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說,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一次看時因為看過了電影知道了情節所以看的比較快。只是感覺三代人的感情交雜,不是那個時代的話可能會是另一種情景。作者給全書設置了一個帶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背景。巧妙地將玉與月作為線索貫穿整部小說,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玉器梁是一個本本分分的琢玉高手,在他接受制作鄭和下西洋制作時,不是為了錢,而是因為鄭和也是回民,看出了他的愛族精神。而徒弟韓子奇是個有抱負的人他在看到別人用自己的勞動賺的很大差額的時候,能夠下定決心一爭高下。同時是一個有仇必報的人,在自己的努力下為師父為自己報了仇。
其實我對于回民并不陌生,在我生活的市里就有很多回民,還有清真寺。他們對我的感覺就是愛干凈,不吃豬肉,頭上戴一個白色的帽子。還有就是他們每隔一段時間就去清真寺禮拜,我并沒有機會去看一看,因為我的回族同學告訴我,不是回民的不得進入大殿。還有比較讓我向往的是他們做的羊肉,羊湯,各種爆炒羊肉等等。他們很信仰真主安拉,感覺就像崇拜一樣。他們不能讓我理解的是對于回漢通婚的問題上。書里也暗示了不可以跟漢人結婚。現實中,我跟回族同學交往中得知,他們不成文的規定是回族男子可以娶漢族的.女子。可是漢族的男子要是娶回族的女子會有很大的阻礙,要經過很多的繁瑣禮儀才可以。
整本書來看,這是一個悲劇,一個三代人的悲劇。這樣的愛情悲劇相互獨立可是又同時錯綜復雜環環相扣。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37
月,皎白明亮,純潔明凈。玉,光滑圓潤,令人富貴。一對戀人的生死之戀……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本由回族女作家霍達寫的長篇小說,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庭近六十年三代人的命運兩個令人難以忘懷的愛情。
第一個愛情是韓子奇和梁冰玉的生死之戀。
韓子奇因為國家局面動蕩,內憂外患,隨著沙蒙?亨特遠走他鄉,來到英國避難。沒想到梁冰玉也跟著來了,在英國,卻仍動蕩不安,從此他們演繹了一場生死之戀。
第二個愛情是楚燕潮和韓新月之間那超越生死、超越世間世俗的愛。
楚燕潮是韓新月的老師。韓新月是楚燕潮班上最出色的學生。韓新月因為偶爾一次暈倒被發現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幾次住院,楚燕潮都去看望她,從而,良好的師生之情漸漸變為了淡淡的愛情。在最后一次住院時,新月在彌留之際也要等到他的到來,但最終,她沒能等到她的戀人,就先去了。而楚燕潮,他也用他的行動詮釋了他對新月那永遠也不便的愛。在他即將告別新月,把最后一塊磚放好的那一刻,他的`心碎了,我的心也碎了。戀人的愛是純真的,戀人的心是脆弱的,戀人的情是永遠不會變的,戀人的……
楚燕潮和韓新月的悲涼摯愛,何嘗不似《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和林黛玉呢?愛的力量是偉大的,何況這只是一人之愛!這種愛,在我們看來似乎不值得,但對他們來說,卻意義深重。
或許,我們并不需要只對戀人有愛,對社會中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們是真正需要愛的人。或許,我們也不用愛的深沉,因為只要人人都播撒愛的種子,就能長成愛的森林!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38
仰望天空,仿佛湛藍的天幕上被“玉魔”老人揮筆勾出了一彎新月;腳踏實地,好像自己正懷著一顆虔誠的心走向穆斯林的基地。幻想中,不禁心靈在顫動;冥思中,不禁心靈被折服……
這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或許是真主嫉妒她的美貌,從而培了她一顆不健全的心臟;這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少女,或許是真主嫉妒她的聰穎,從而培了她一個匱乏愛的人生。
一個孩子,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無時不需要母愛的溫暖,面對人生的挫折坎坷,又多么渴望得到母愛的支持,可她卻什么也沒有。拿到高考報名單,她得到的是“母親”冷漠的反對;病魔纏身,卻依然被“母親”視為累贅;在最渴望愛情的時候她有幸擁有了愛情,卻又因“母親”無情的“不許可”而以淚洗面。她得到的關愛太少了,除了姑媽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哥哥的體貼,父親幫不了她,“母親”也不會幫她。
16年的折磨,她終于倒下了,在父親的病榻旁倒下了。這個脆弱的少女已經禁不起任何打擊,失去父親就等于失去了雙親!躺在病房里,呵護她的只能是愛,生存的希望只能是愛。楚雁潮帶著她的所需出現了,他的出現帶培了新月多少歡樂,他的出現讓新月在一天天欣喜的期待中度日。可誰能想到,這個獲得的愛微乎其微的少女卻奉獻了如此多的`愛:她愛自己的朋友,愛自己的老師,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的事業。她是最終因得知自己的生母無從尋覓而死去了。在死前,她依舊懷著對愛的向往。
多少年后,新月的生母回來了;多少年后,她的生母和楚雁潮——兩個最愛她的人一同在新月的墳前“名祭”。一輪艨朧的新月高高升起,載著這位少女圣潔的靈魂,真主會讓她前往天國。祝福她在天國中享受在人世間未曾得到的一切……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39
高中的時候看的這本書,好多東西都不記得了,但是當時窩在被窩里哭的一塌糊涂,我不知道誰錯了,但是沒有一個人幸福,每個人都不是壞人,每個人都那么不幸。
梁俊碧錯了嗎?她很不討人喜歡,但是她沒錯,丈夫跟妹妹生了女兒,她無奈之下撫養成人,確給不了她母愛,這個立場,換誰能給愛呢,她有著中國婦女根深蒂固的東西,這讓她不可能跟丈夫離婚,那個年代也非常非常少人離婚,他只是一個守衛自己東西的傳統婦女,不可愛甚至討人厭,但是她不是壞人。
梁冰玉錯了嗎?她有著那個年代的'熱血和無知,孤身在國外,身邊唯一熟悉的就是姐夫,是人都會想依靠吧,在絕望的時候人往往會做出很多喪失人性的事情,她就是在那樣絕望的時候成了姐夫的女人,何況那個年代絕對的男權還沒有崩塌,二女一夫也不是那么難以接受,她無知不夠堅強但是她也不是壞人。
韓子奇這個倒插門女婿,在強勢妻子的淫威下本就軟弱,他既保護不了愛情也保護不了女兒,做的一切都是偷偷摸摸的,他軟弱不男人,但是也不是壞人。
韓天星隱忍安靜樸實,也因為他的隱忍安靜毀了自己的愛情,娶了別的女人,他給不了那個女人愛情,但是他懂得他的好,他總是默默的,他知道新月不是他親妹妹,母親不愛新月,但他默默的對妹妹好,他不勇敢不爺們,但是他很好。
沒有一個壞人,但是悲劇就那么不可阻擋的發生了,因為沒有一個壞人,不知道把氣撒在誰身上,不知道該怎樣做能夠阻擋這一切,沒有一個人做過一件不可饒恕的事情,每件事都有理可依,所以悲劇才那樣的不可逆轉,讓人有心無力。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40
拿到這本厚厚的書時手上沉甸甸的,合上這本書時淡淡悲傷和壓抑久久蕩在心頭。霍達這位偉大的女作家用她淡淡的清新的筆觸向人們講述了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期開始,一直到改革開放的七十年代末大約六十年間的興衰一家三代人的愛恨情仇、榮辱興衰,玉與月向世人展現一幕幕哀傷的愛情悲劇。
質樸無華的葬禮讓我認識了穆斯林,從未了解過的宗教與信仰也在這本書中緩緩展開在我的眼前,宗教的傳統,政治的交鋒,愛恨的交織。
故事的開端從一個虔誠的穆斯林老人帶著年幼的韓子奇引出,墓地里楚雁潮緩緩的琴聲與天上的新月相交輝映著讓這命運的舞臺緩緩落幕,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在場終結了,而當我靜靜回首書中的.一幕幕,‘玉王’韓子奇艱辛的創業,對玉的執著,對感情的無奈,直至死前含淚而終。
有著不同觀念的姐妹,迂腐梁君璧為信仰毀掉了兒女的婚姻和愛情,帶著新觀念大膽追求自由和愛情的梁冰玉是新一代青年的象征,卻漂泊他鄉;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老姑媽終究守候著一家人直至病死;韓天星和陳淑彥這對被命運硬拼成的夫妻帶著悲傷活著;而那個十九歲的花季聰穎美麗的少女韓新月卻因先天性心臟病早早凋謝了生命之花,那一輪新月之下,楚雁潮緩緩的拉著提親……
在文章的最后:‘梁冰玉輕輕地走過去,心里只想著自己的女兒。和那個人一樣。暮色悄悄的降臨,婆娑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滿目雄渾的黛色,滿目溫馨的清香。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出現了,淡淡的,朦朧的,若有如無。’留于我心底的是對未來的一個憧憬,一個新的希望,期待著幸福與美好的明天,正如文中那個熱愛生活的早逝少女。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41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說,曾獲得的三屆茅盾文學獎。這一次看時,文章的內容真是深深吸引著我,說他是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學作品確不為過。
穆斯林,這三個字,在沒有碰及此書時,你或許會認為它是一個人的名字吧,那你錯了,穆斯林是一個民族,這本書便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明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的心路歷程。作者在文中也將玉與月作為線索貫穿整部書,則這本書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輕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愛情悲劇。
韓子奇因戰亂而帶著他那些珍寶似的"玉"逃到英國,并和冰玉莫名在了一起,而因思鄉,平息后帶著兩歲的新月回到″博雅居"韓子奇向妻子坦白了一切,梁君壁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穆斯麗女性聽后,崩潰不已。梁冰玉是一個擁有新文化教育代表的女性,她一直追尋著自己的愛情,娜敢于真脫一切只為愛自己想愛的人,可謂是大膽,奔放。韓子奇別無選擇,只得拋棄自己與冰玉與的.感情,所以冰玉選擇了毅然離去。終究,韓子奇帶著愧疚過終身,并將自己與女兒送進了穆斯林葬禮,新月長期受君壁的穆斯林教育的影響,且最終被君壁影響得已至她與楚燕潮才會生出那么凄慘的愛情故事。穆斯林家族,隨著新月的死亡便衰敗了。
我為處處透漏現代女孩特點的韓新月和有才華的楚燕潮的悲慘愛情而深深的感到惋惜。也為韓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這三人的身世經歷感到惋惜,最可憐的還是梁冰玉,只能一個人孤獨終老。
看完整本書后,我覺得更重要的還是要學會理智對待一切,并勇敢頑強的面對困難與挫折!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42
禁不住友人的強烈推薦,終于翻開《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過去的和現在的,兩條主線并行描述,到最終匯合,揭開所有的謎底,感嘆作者的巧妙構思,令情節更加引人入勝。加之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不乏精美文句,光是讀這些文字就已然享受了,更別說情節扣人心弦,果然是本好書呀。
再說說劇中人物,無一例外,都是悲劇,所以看的過程,心情略顯沉重。
最大的悲劇人物是碧兒,她是所有角色中最虔誠的穆斯林教徒,嚴格恪守著穆斯林的教規。早年喪父,為了家業,嫁給了父親的徒弟韓子奇,碧兒不懂愛情,她認為教規最大,祖業最大,但是現實生活卻跟她開了天大的玩笑。因為時事的變遷,韓子奇娶了玉兒,并生下了新月,新月生活在她的身邊,時刻提醒著她曾經的痛苦,但又不能恨新月,畢竟是胞妹的`孩子,有著同樣的血脈,既愛又恨,復雜的情感,令新月對這個媽媽時常琢磨不定。最虔誠的穆斯林教徒,卻原來嫁給了一個漢人。她最在意的兒子天星,因為她的從中作梗,拆散了一對情投意合的鴛鴦,非但沒有得到兒子的愛,卻只有兒子的怨恨。胞妹玉兒,因為她的不寬容,遠走他鄉,唯一的親人從此天涯兩隔。祖業"奇珍齋"因她的猜忌,葬送在她的手里——她不僅自己不幸,也給別人制造了很多不幸,她是故事情節的起因,一切因她展開。玉兒的遠走他鄉;天星沒有娶到真愛;當年管家老侯受冤致死,老侯的子孫得以抄家,抄走了韓子奇的畢生收藏,致韓子奇抱憾離開人世;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隨著新月的離去成為最大的遺憾,令人唏噓不止。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43
今天剛看完《穆斯林的葬禮》,說真的,我很少對哪一本書有書面上的評價。剛接觸這本書時大概是一個月多前,看了這么久終于看完。其實我知道自己看書慢,也沒有想過這個學期能夠看完這本書,但它又無時無刻不在勾著我的心,讓我覺得自己就生活在那個時代,遠離現實的紛擾。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己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對任何事物都持一種悲觀的態度,于是,那些好的、壞的,漂亮的'或是不漂亮的事,都會在心里烙下痕跡而又怎么也抹不去。所以穆斯林的葬禮讓我哭了好一陣子,我把自己置身于整個故事,可現實總是一次又一次地將我無情拉回。我總是為他們的歡樂而歡樂,為他們的痛苦而痛苦。我的書本常常被眼淚打濕,有時甚至不得不停下來痛哭一場。我已經舍不得和里面的人物分開,當我看著作者把他們一個個送離人間,我被生死離別折磨得徹夜難眠。或許每個人對這本書的理解和看法不同,我也不想提出誰的觀點掃我的興,我不是圣人,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同意我的想法。本來我打算按照我計劃讀完這本書后繼續我的閱讀,可是,這本書里的每一個人物都讓我感到那么親切那么溫暖而又……那么陌生?我想我是向往那種生活的,即便每個人的命運都是那么崎嶇不平,可他們都擁有過幸福,擁有過愛,這就夠了。
或許在死神面前,我們永遠只若一只螞蟻般,永遠都只是一擊就垮,但也都是幸運的,因為人畢竟經歷的高潔,純凈,完成了自己對心靈的冶煉過程。于是我不得不迫使自己停下閱讀,獨自享受現在所有的感覺。人的心決不單單是解剖圖上畫的那顆有著什么左心房,右心室的心臟,而人應該那樣的大寫的“人”,擁有感情的“人”。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44
很厚的一本書,拿在手上,感覺沉甸甸的。
很深的一段情,讀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
《穆斯林的葬禮》展現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兩代人的故事,章節交錯的方式,讓故事有穿越的感覺;民國的故事,不經回想起老北京那些各行各業的老字號和文化;北大燕園的美麗景象,不僅人人憧憬大學的美好時光;避難倫敦,讓人想起世界的戰爭,然而,最讓人難以忘懷的是主人公新月的命運和她與楚老師之間的愛情。
新月是父親眼里的掌上明珠,是哥哥心目中的月亮,她是那么的善良,面對母親的冷如冰霜,她除了懷疑自己的身世外就剩下包容理解和毫無保留的.愛著這個母親;她是那么的自信,追求自己的夢想,報考學校時第一志愿填報北京大學,而且不填第二志愿;她是那么的堅強執著,從骨子里愛著英語,即使病魔纏身,依然堅持著自己的翻譯事業,當愛情來臨時,她的生命已經一點一點的走向終點,她堅守著那純凈美好沒有一絲一毫雜質的愛情。
雁歸有時,潮來有汛,唯獨明月不在升起,她走了,誰也留不下,穆斯林的葬禮莊重而簡單,新月與楚雁潮的心是連在一切,即使生死也無法將他們分開,好多年后,新月的墓前,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樹影旁,響起輕柔徐緩的小提琴聲,如泣如訴,如夢如煙,琴弓吻著琴弦,述說著一個流傳在世界東方,家喻戶曉的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
新月走了,但她卻永遠活在每個人心中。他讓我們明白一個真實的道理,愛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東西可以超越宗教和種族的,雖然在現實中經常會被槍殺,但正因為現實的殘酷,才越發覺得這東西的美好。
美的從來都是悲的,那種無法讓人忘懷的美。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相關文章:
讀穆斯林的葬禮后感11-10
穆斯林的葬禮經典句子03-12
穆斯林的葬禮賞析05-16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04-16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01-03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15篇03-20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10篇04-20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心得01-18
《穆斯林的葬禮》心得體會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