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時間:2023-12-19 09:39:02 讀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精選)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

  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就似乎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如同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碰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蘇霍姆林斯基在反復的教導我們“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首先就要我們了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立不同的個體,在學校里,教師不應該“一視同仁”,尤其是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要個別對待。

  他打了一個最形象的`比喻:讓所有剛剛入學的7歲兒童都完成同一種體力勞動,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盡,有的孩子卻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強迫一個身體虛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桶,那么這就會損害他的力氣,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兒童的腦力勞動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這樣各不相同的。

  讀到這我不禁想到一個一直困繞我的問題:為什么在班級中會有明顯的優差生等級?為什么同時教授,有的學生可以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學生卻什么也學不會,現在我終于明白,雖然老師們在備課時考慮到了學生的差異,但沒有周密的考慮到每一個學生在上課時將要做什么,沒有因人而異,為他們挑選適合他們學習的內容,使他們取得一點小小的成就。就因為這種欠缺考慮的備課,備學生不夠充分的備課,使我們的課堂中產生了很多的無效勞動,而無效勞動——這大概是學生和老師可能遇到的莫大的嚴重危險吧。

  所以,我們要在課前充分的備學生,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在課堂上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學生嘗試解答不同難度的檢測題目,課下布置不同難度、不同數量的作業……以滿足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需求,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2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前蘇聯著名的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為了提高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專為中小學教師寫的書。而譯者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里選譯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改稱《給教師的建議》。

  翻開本書,單單看目錄,就極大的激發了我的好奇心,這其中很多問題不正是自己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嗎?究竟如何解決,迫不及待去書中一探究竟。

  一個月的時間,終于讀完了,每條建議所談的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實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讀完之后真的.受益匪淺,感悟良多。

  感受最深的是教師的時間問題,作為一名新手教師,我常常感到手忙腳亂,覺得時間過的很快,時間不夠用。.。.。.時間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看了《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這條建議后,好像突然明白了,學無止境,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閱讀,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才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很快提取出可以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內容。正如本文中所舉的例子,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的公開課非常成功,問他用了多久時間備課時,他說一輩子,但對這課題的直接準備是15分鐘左右。聽完這位歷史老師的回答后,細細想來,真的是這樣的,如果我們一直不斷的學習,為自己“充電”,學習和自己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知識,那就能在碰到具體問題時快速解決,不用再臨時抱佛腳。雖然說臨陣磨槍,不快也光,但是我們更希望打有準備之仗。讀書,終身學習是我們永恒的主題。

  讀書,學習他人的智慧,就是在節約我們的時間。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3

  雖然我還沒有仔細得閱讀完這本著作,但現在覺得自己有了不少的想法。雖然蘇聯已經解體了,但是蘇聯的教育卻依然對全社會有著無比重要的影響和作用。作者在書里面講到的很多條建議里,我認為可以歸納出兩個字“思考”,提醒我們教師時刻得“思考”著。不管教師對待學生的問題時,還是對待自己教學的問題都應該思考。

  我們說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大綱只可能包含一定階段和范圍的 知識水平,他不包括活生生的孩子。既然是“活生生”的孩子,那么我們怎么能不思考就對他們實施教育。活潑好動的'孩子們他們的問題很多,從他們一年級一入學他們的問題就隨之而來了。進入一年級,孩子們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學習任務了,他們會喜歡嗎?他們會思考嗎?他們會記憶嗎?﹍我已經帶過兩屆的一年級了,學生在一開始都非常得配合老師,來上學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但是沒有一學期,有時甚至只有2個月,就不耐煩了。為什么呢?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知道自己太不了解孩子了,沒有真正得思考他們。當然你不懂孩子,孩子自然就會把你丟棄。以后我就會首先去思考他們,然后再嘗試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還告訴我們光思考孩子們還是不夠的,還要思考我們的課堂我們的教學。我常常羨慕那些上公開課上得很漂亮的老師,以為肯定很辛苦得花了幾天準備了一堂課。但是蘇說真正優秀的課是不需要花很多時間的,可以是隨時拿來。但細看看真有這樣的好事嗎?不,絕對不是,那是要花一輩子的功夫在思考的。一輩子似乎夸張了點?沒有!優秀的教師就是這樣做的!我教的是數學,覺得有的孩子天生沒有數感,剛講過的東西換了一種形式他就不會了。現在看來是自己不會思考學生,更沒有思考方法。我要給自己準備兩套教學大綱:一、就是教育部門發的;二、就要給學生準備和其有關的課外閱讀和其他資源來源。那么當我提出問題時尤其是較難的時候,他們不會搞得手足無措,他們的腦子里馬上反應出與之相關的事物。這樣他們對數學感覺不是那么抽象,而是越來越鮮明,他們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來越敏銳。

  以前正是因為少了這份思考,感覺自己每天都在努力著,花的時間和精力也不比別人少,但是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沒有很大的提高。現在我找到了原因,不善于思考的教師永遠是不合格的教師,他只能是一名教書匠。那么我希望以后自己能做個善于思考的老師,培養出善于思考的學生。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4

  有句名言說得好:“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錯,的確是這樣。在看過《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這本書之后,帶給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一、教師語言的純潔性教師的語言要純潔、文明、健康。語言純潔,就是要講普通話。語言文明,就是用語要文雅、優美,語調要和諧、悅耳,語氣要親切、和藹,使學生聽后能產生愉快感,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誨。語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語言時,要切忌一切低級、粗俗的污言穢語。語言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師的語言修養是其為人師表的重要因素,會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和審美修養產生極大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語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這種敏感性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源泉所在。”因此,要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教師就要用醇美的語言去觸動學生心弦,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純潔、文明、健康的心靈世界。

  二、教師語言的準確性教師的語言要準確、鮮明、簡練。所謂準確,就是要觀點明確,語意清晰,發音標準,遣詞得當,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邏輯,用語具有專業性和學術性。所謂鮮明,是指語言要褒貶分明,飽含真情實感,愛什么,恨什么,贊揚什么,反對什么,涇渭分明。所謂簡練,是指語言言簡意賅。論述簡明扼要,提綱摯領;分析鞭辟入里,絲絲入扣;描繪畫龍點晴,入木三分;見解獨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的語言才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夠像春雨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同時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學的知識一道帶進去。

  三、教師語言的激勵性語言作為一種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離不開言辭的熱情、誠懇和富于激勵性。因此,教師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靈感和思想貫徹到自己的話語中去,使“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從而“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受到強烈的感染”。教師語言的感情色彩,來源于教師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來源于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對文化科學知識的強烈渴求,以及對學生的赤誠之愛。據說魯迅先生講課的聲音并不抑揚頓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句話,每個字都充滿著感情的魅力,使學生覺得意味深長,引人入勝,使每一個接近過他的學生都感到有一種信念的力量浸透在自己心里。

  四、教師語言的`啟發性教師的語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啟發性。教師如果言語豐富,措辭優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讓學生置身于語言美的環境和氛圍之中,學生就會心情愉快,興味盎然,思維敏捷,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學效果。語言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師工作是創造性的勞動,在教師勞動的每一領域,都需伴有取得溝通教育對象心靈最佳效益的語言;教師應有一個語言庫,貯有豐富的資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教師還應具有很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根據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來,用得妥貼。這就要研究學校教育活動每一領域的語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學語言成功和失敗兩方面的經驗,要研究不同教育對象的語言特點,要研究不同學科教學語言的特點,還要研究其他行業可借鑒的語言。在研究中,勤于采集大量語言材料,善于分析綜合語言材料,還應持之以恒對某一語言現象進行跟蹤積累、研究,并對教學語言的效益進行評估。

  總之,讀過這本書后,帶給我極大的啟示和教育,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藝術,以后還要多看這類的書籍以此增強業務水平和師德修養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5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是由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完成。這是我讀的最慢最慢的一本書。因為書中每一條建議都需要我在需要長久的學習實踐中消化吸收。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為教育教學中的實力,娓娓道來。讀這本書,思緒萬千,大師為我們指引了教育教學的方向。今天我從以下兩點來談談我的收獲。

  一、愛學生

  作為教師,我們面對著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問題,我曾經瀉過氣,也曾經懷疑自己能否能勝任。蘇霍姆林斯基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指出:教師的職業就是研究人,長期不斷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我們教師就是要努力去做使這個幼小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任性的東西不受到壓抑、傷害和扼殺。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用腦子去思考,更要用心靈去體會,就會發現有些弱點是無關緊要的,是每個孩子年齡階段所表現出應有的特征時,你會為自己生氣、憤怒和加以懲罰的行為感到可笑。我們要理解兒童的行為,懂得兒童是一個經常在變化著的人。參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感覺老師是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師生關系會比以前更融洽。

  二、愛閱讀

  第19條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說:“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書上做了一個比喻,學習困難的學生更需要閱讀,就像敏感度差的相片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就更要靠閱讀、閱讀、再讀,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因為閱讀能教給學生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的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就越敏感,而我們教師的工作做起來也就會容易一些。這不僅讓我想到了班里的一個小男孩,他每天的.閱讀打卡,由一開始的一字字的迸出來到現在的朗朗上口,識字量大大提高,課堂回答問題也變得積極勇敢。他的媽媽激動地告訴我孩子現在認了好多字,愿意去做閱讀理解題了,進步真的很大。這樣的例子不止一個,思其根源就是認真的閱讀造就!這也讓我更有感觸閱讀不僅僅是提高了低年級的識字量,更是一種培養思維的方法,最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6

  我們教學中力求使學生在學校養成細致的、溫存的、敏感的富有同情心的心靈,然而只是在兒童上學后才開始培養情感,為時已經晚了。假如兒童在家里沒有受到情感教育,他就不可能用心靈認識世界和接受老師的話,他所能了解的,只是他聽到和讀到的東西的邏輯意義,而情感上、心靈上的潛臺詞,他不會明白的。

  為什么往往新學期已經開學了好幾天,課堂教學紀律不好組織,學生對教師的話還沒有過多反應?教師不得不大聲吆喝、學生被批評、被罰站,為什么有時這樣做也無濟于事呢?罪魁禍首就在于個別孩子缺乏一定的情感教育。

  假如我們想要學生留心聽我們的每句話,感受每句話,就要關心學生家庭情感關系是否豐富的問題。道德怕心靈的孤單,如同思想怕周圍無人一樣。我們需要與家長加強溝通,了解孩子的生活狀況,什么樣的'事物給孩子帶去快樂。

  學生好比一塊大理石,家長與教師作為并肩工作的兩個雕塑家,要朝一個方向,有共同的教育理念。關心孩子的情感教育,切不可對兒童采取體罰的方法,體罰不僅是對人肉體的暴行,更是對人精神的摧殘。我們要用自己的智慧、溫暖的言語教導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同時,還要對兒童進行一定的勞動教育,讓他們體驗創造勞動帶來的快樂。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7

  開學初,收到了學校領導的一份厚厚的禮物,幾本好書,其中有一本是《給教師的100條建議》 ,一個學期都在慢慢品位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是一本30年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的書,書中的一個個案例吸引著我,一句句通過實踐總結出來的理論再次震撼著我,給我的教育教學帶來深深地思考。其中有一篇文章是《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教育素養包括很多方面,我認為最重要的應該是專業方面的素養,教師應該知道你的專業學科最復雜的問題是什么,你的專業學科最前沿的問題是什么,你的專業學科核心內容是什么,學生應該掌握最基本的技能是什么,這樣教師才能超越教材,成為真正的教育能手。想一想自己剛任教的幾年里,認真地按照教科書把要講述的東西準備好,甚至把講述的內容和邏輯順序都記住,記在一個小小的紙單上,生怕把哪個內容知識點忘掉,結果我把教材內容講完了,而學生卻一點興趣沒有,對知識也似懂非懂的,現在我意識到我把更多的注意力關注在自己思維和教材內容上,卻把學習的主角——學生丟在一邊。

  蘇霍姆林斯基說“這是因為處于教師注意中心的只是教材,而不是教育過程的各種細節,教師使足力氣去回想講述的過程,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思考的教材內容上,學生要領會這樣的講述是非常困難的,他的講述也缺乏情感,兒童就不會感興趣,而在沒有興趣的地方也就沒有不隨意識記,這是教師的.教育素養的一個非常微妙而又非常重要的特征。”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我開始整理地理專業教材,關注地理前沿熱點問題,研究地理核心內容,尋找地理最基本的地理學習技能,這樣思路慢慢地展開,課堂不僅僅局限在教材上,而是抓住地理核心,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思維和想法。教育素養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有扎實的心理學基礎。課堂是老師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一個鼓勵的眼神、關心的眼神,一句激勵的話語“這次做得很好”,一個肢體的動作,拍拍肩,握一下手,如果老師不能和學生有心靈的接觸,那么孩子們就難以和你達成共識,無法對你、對你的學科感興趣。

  “教師素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善于在兒童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過程中,在游戲、參觀、課外休息時間內觀察兒童,以及怎樣把觀察結果轉變或體現為對兒童施加個別影響的方式和方法,對于兒童的認識首先是由觀察開始的。”可能也有很多教師也有和我一樣的困惑,那就是我觀察孩子,可是有時還是不能明白他們的想法和做法,大學里也學過心理學,可是在實際中卻得不到應用,理論是理論,實踐是實踐,也曾迷茫過,直到看過中學生心理書時,才明白孩子在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心理,他們的言語表達方式,行為方式,思維方式都和成年人不一樣,大學的心理學是比較寬泛的,當你的教育對象發生變化時,你得了解他們的心理和行為。

  于是開始潛心鉆研中學生心理方面的書籍,慢慢地也能理解孩子們有時很反常的行為,其實是證明自己的成長,老師需要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他們的叛逆、情緒,甚至不違反大原則的過錯。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我的人生字典里多了“讀書”兩個字,多了“思考”兩個字,讀書應該成為教師的精神需要。記得一個教師曾說過:“只讀兩本書(教材、教參)的教師無論如何是不能成為優秀教師的”。

  讀書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的愛心和社會的良心。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說‘沒時間讀書’,關鍵還是他不想讀書……”這樣的讀書箴語,我完全贊成,并深有同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8

  為了能讓我們這些新教師快速成長,從開始入職我們接到要寫讀書筆記這項任務,總共有五本書,說實話一開始覺得這項差事沒有什么意義,于是走馬觀花的寫了幾篇。直到這個寒假我才有幸拜讀了冉乃彥編著的《給年輕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這才恍然大悟,讀完這本書心里豁然開朗。

  對于這本書我沒有邊讀邊寫,只是一心一意的在讀,認真的體會書里的每一句每一字。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年輕教師怎樣規劃自己的人生;年輕教師怎樣較快地發展自己;年輕教師怎樣上好一堂課;年輕教師怎樣做好班主任工作等。文章版式的設計與眾不同,這也正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每篇文章的開始都會有一句與文章內容相符的名人名言,那就是這篇文章的靈魂。

  第一篇文章里名言是這樣說的“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八九點鐘的太陽,期望寄托在你們身上”—毛澤東。我們年輕,正是風華正茂彰顯活力的時候。我們是園丁,用愛澆灌祖國的花朵。我們是年輕的人民教師,我們肩負的責任不僅是千萬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興旺。這是我們的`驕傲!

  由題目所說文章中作者為青年教師提出了很多建議,這是我們現在尋覓或以后思考的答案。我想這些都是從經歷無數次失敗挫折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有這樣的明燈啟航,我受益匪淺,在以后的職業生涯中會少走很多彎路。青年教師應掌握的基本功大家都脫口而出,相比之下練好基本功的大忌是鮮見的。其中包括:舍本求末、淺嘗輒止、盲目驕傲。每一點都有事例說明,語言質樸但很有說服力。()文章的最后說道:“剛剛走上工作崗位,其實還不知道如何備課講課,應該在工作實踐中通過無數次的失敗去總結經驗教訓。”我們平日里總是有各種埋怨,其實想想這都是成長的必經之路,跌倒了不可怕,可怕的是重復的在同一地方跌倒,把失敗的教訓作為以后前進的財富,這也正是優秀教師與普通教師的區別。

  讀書增長理論知識,提高個人修養。這本書中提到許多具體的方法、技巧,但這不是為那些習慣于依賴現成經驗的懶漢而準備的。世界上根本沒有“一抓就靈”的萬靈藥方。只有掌握了先進的科學理念,再聯系自己的實際,在反復實踐中才能創造成功的方法。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9

  和大家不一樣的是我的這本書是在網上買的。因為我感覺這本書值得我們細細的去讀,去感悟,去學習,它很有必要成為我工作生活閑暇時的精神食糧。

  拿到書以后,我就迫不及待的瀏覽了一遍。心里不由感慨蘇霍姆林斯基這位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他的教育理念是多么的偉大、超前。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的一個特別顯著的建議,就是讓我們多讀書。首頁的一段話就讓我感慨頗深。“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于教師來說,應當只是她的知識事業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經常聽課的時候,我就感慨,為什么優秀的老師的課總是那么的自然,幽默,得心應手。那是因為他們不僅要有扎實的學科專業能力,最主要的是他們知識的淵博,才使得他們課堂上游刃有余。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幾個問題’的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明確提出‘教師知道的東西應當比他要講給學生的東西多10倍、20倍,那樣一來,她在上課時的言語就會運用自如,學生感知這些信息就不太費力。這時,處于教師注意中心的就不是自己的講述,而是學生的'思維情況。’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修養,乃是教師勞動修養的一面鏡子‘而對于學生來說,如果他不能體驗到自己的思考的自豪感,那么他就不喜歡進行腦力勞動。’可見,我們教師的知識量的重要性。

  蔡校長一再告誡我們要有一個空杯的心態,去學習,去提升自己。是呀,為人師表,學高為師。只有有了東西才能給學生倒出來。社會在不斷地要求我們,我們就應與時俱進,不斷地提升自己。干一行愛一行。讓讀書、學習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吧!充電自己,影響孩子。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0

  暑假放假之際,學校給每位老師發了一本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著的《給教師的推薦》。這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針對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寫成的作品《給教師的推薦》深受一代又一代教師的喜愛。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全面反映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有益于開闊教師的眼界,提高水平。假期里的品讀帶給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

  書中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令幾乎所有老師都頭疼的問題:“為什么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造成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蘇氏在提出問題后,直接了當地做了解釋: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因材施教”。就應說,這條教育原則,對每一個從事教育的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我們在制定計劃時也經常說,不僅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要想“個別對待”“因材施教”,就務必對這“個別”“材”進行細致的了解,諸如其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加以熟知,從而在課堂上為不一樣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潛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都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要做到這一點,確實不是很容易的。它不僅僅需要教師付出辛勤的勞動,更需要必須的教育技巧,掌握必須的教育藝術。

  蘇霍姆林斯基稱說:“在我們的創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對‘后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這樣說沒有那一位教師是不肯贊同的。”但是,他善于從心理學和哲學的高度對一般認為的“差生”進行分析,從而構成了獨特的“差生”觀。他認為,一般認定的“差生”,有三種類型:一類屬于思維尚未“覺醒”的學生,教師的任務是“激發它的覺醒”。第二類屬于“天賦”面紗尚未揭開時的差生。第三類屬于“理解力差和頭腦遲鈍”的“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學生在課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會顯得越聰明”的觀點,對“差生”是絕對行不通的。要透過對“差生”進行“有足夠耐心”的教育來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而這種針對性的教育,有一個曲折的過程。況且并不是每一個“差生”都有閃光點。也并不是每一個有閃光的“差生”都能被教師發現。在轉變“差生”的過程中尋找“差生”的閃光點,從激發“差生”興趣入手進而轉變“差生”,是蘇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觀的重要理念之一。費佳是他教過五年的一位“差生”。他健忘,對學習缺乏興趣,思維遲鈍。在同一班級里,類似于費佳的學生還有不少。

  蘇霍姆林斯基特地為這些學生編了有200道應用題的習題集。其中不少題是從民間搜集的引人入勝的小故事。“差生”做這類不需要進行算術運算,只要求他們感興趣,愿意動腦筋。他們從這本妙趣橫生的習題中找到了興趣和自尊。“費佳整天整天地抱住那本習題集不放了,每解出一道題,他都感到是一個巨大的勝利。”蘇霍姆林斯基還專門為費佳他們搜集大約100本書和小冊子,他說:“有些書和小冊子是跟課堂上所教的資料有直接聯系的,另一些書并沒有直接聯系,但是我認為讀這些書是一種智力訓練。”到了五年級,費佳的學習成績最后趕上一般學生。在六年級,老師最后發現了費佳的“閃光點”--對物理的極大興趣。費佳很快成了“少年設計家小組”優秀的成員。讓差生在學習中有成功感并找回自尊是差生發現自我“智慧閃光點”的基礎,也是教師轉變差生的關鍵。從哲學的角度看,啟發“差生”尋找“成功感”,找回“自尊心”是“差生”教育的規律。

  為什么許多教師終其一生,只是個名副其實的“教書匠”,而蘇霍姆林斯基卻能成為著名的教育家?僅從下方幾個從該書中列出來的`目錄來看,就很能給人以啟示:教師的時間從那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提倡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學研究、我怎樣研究和教育最差的學生、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關于寫教師日記的推薦...原先,蘇霍姆林斯基不是在簡單地重復“教書匠”的工作,而是在創造性地工作,他對工作有滿腔的熱情,求真務實,有不斷努力進取的精神,有強烈的問題意識,能自覺地將教研科研一體化等等,教育家與“教書匠”的區別由此可見一斑。而我們很多做教師的,往往自以為是地認為,只要教好書,育好人就能夠了,至于教育科研,那是科研部門專家的事,與己無關,以至于越干思想越落后,越干越沒有工作熱情,越干職業倦怠感越強烈...一個不研究學生心理和行為,不善于總結教學經驗和教訓,不探索教育規律的教師,怎樣會是一個好教師呢?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推薦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我的知識儲備,使自我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營養,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書中給教師的推薦讓我受益匪淺,使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有理可依,有據可尋,同時也明白碰到相應的問題該如何去解決。“學無止境,教海無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學習,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1

  《給教師的建議》由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集三十余年教育實踐經驗所著,為20世紀業界經典之作。

  蘇霍姆林斯基所設計的教育目標是要培養人的和諧、全面發展,這和我國提倡的素質教育理念非常相似。除此之外,他還提到“德育要滲透到教學中”,這個觀點亦和我國現行新課標強調的“三維目標”有相通之處。因此,盡管距該書首次出版已過去四十多年,在此期間,國外的各種思想教育模式潮水般涌入中國,本書仍然被全國的中小學教師當作從業入門級寶典。

  在我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就閱讀過這本書,如今重讀,我依然從中獲益匪淺。

  一、一名好老師的基本要求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反復輸出的觀點包括“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教師之愛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等。基礎教育階段對兒童而言,幾乎可說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強化學習階段。而性格處于形成階段的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同時又充滿活力和潛力,亟待恰當的疏導,以滿足其方方面面的求知需求。因此,老師需要關愛學生,理解童年對生命的獨特價值,并善于開發學生的生命潛能。

  老師對學生的愛體現在對他們的信任——相信每個學生都是有潛力的,都是可以教育的。我們作為老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使學生的一切天賦和才能都能最充分地發揮出來。關愛學生是老師最高的職業道德。這種愛是一種對教育事業,教育理想的愛,是無私的愛,不求回報的'愛,老師們只有擁有這種感情,才能相信每個學生,才能把他們培養成才。

  在我所教的班級里,我們的獎勵機制不僅獎勵優等生,我們也獎勵進步的學生,我們不僅鼓勵和表揚成績優秀的學生,我們同時也鼓勵和表揚愿意在各個方面展示自己特長和才華的學生。我始終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特的,有潛力的,應該被看見的。

  二、小學教師最重要的任務

  小學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打基礎——在本書中,蘇霍姆林斯基也贊同這一觀點。但是他也提出,如果想要打好牢固的知識基礎,老師們就不應該只關注自己所教年級的內容,而是應該把更高年級的教學大綱都拿來看一看。因為老師們只有了解學生當前需要知道什么、達到什么能力,才能讓學生在進入高年級后的學習過程得以順利進行。

  老師們需要做的更重要的事情是分析知識的具體構成內容,以明確甄別學生應牢記不忘的部分。此時,就需要老師們有的放矢地篩選大綱中的“重點”知識。

  關于教學大綱與實際工作的結合,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應有兩個教學大綱,一是學生必須學會、記住的材料,二是課外閱讀部分,以擴充知識儲備。因此,他建議所有老師“要為記住和牢記不忘教學大綱的材料打好智力底子,學生只有用腦子思考時,才能學得鞏固”。

  三、無懲罰的正常教育

  相信老師們的工作中難免會遇到犯錯的學生,老師們也會采取一些簡單的懲罰措施,但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正常的教育是與懲罰無緣的,因為當我們用外界懲罰的時候,學生就失去了自我教育,“而沒有自我教育,也就根本不可能有正常的教育”。

  學生的自我教育來源于良心的推動力,當我們懲罰他的的時候,他會覺得自己的行為已經得到了懲罰,自己也就無需再去反思了。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在正常的教育中,學生對自己的一些輕微的過錯感到內疚時,便已受到了良心的譴責,老師們也可以適當諒解。同時蘇霍姆林斯基也不建議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老師總去向家長“告狀”,因為“只有你在任何時候都不請求或要求任何人來管束和制服孩子,他才會對你敞開心靈”。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智慧,來贏得學生的愛戴,這樣學生才會信任我們,對我們誠實和坦白。

  我記得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班上有兩位同學特別喜歡開其他同學的玩笑,這種行為引起了其他同學的反感,紛紛跑來向我告狀。我當時并沒有立刻找來這兩位同學進行批評教育,而是在班上開了一節以“合適的玩笑”為主題的班會課,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們感知不合適的玩笑給別人帶來的感受,學生們自己也能說出來我們和別人開玩笑的時候應該怎樣做。這次班會之后,我再也沒有聽到學生對于那兩位學生的“投訴”了。

  書中能引起啟發和思考的建議還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們反復閱讀和推敲。蘇霍姆林斯基在書里提到要熱愛閱讀和終身讀書,這不僅是對學生的寄望,更是對教師的要求。請記得,只有當我們在閱讀當中獲得正確、豐富、通達的認知,我們才能對學生的思想持續產生正面影響。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2

  這段時間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發現這真是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其中的內容對我們一線教師很有借鑒作用。書中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對于我們教育一線的教師來說非常容易借鑒和操作。下面就里面的16—17章節結合自己的學科特點簡單地談談自己的一些膚淺的體會:

  在16章中,提到了積極活動的重要性,任何課堂的組成需要有積極的活動,吸引學生的活動,學生只有全身心的投入了活動中,才能有所得。蘇霍姆林斯基說“積極活動好比是一座把語言和思維連接起來的橋梁”,是的,在我的科學課堂上尤其是,學生只有投入到了科學活動中,觀察、思考、討論、發現,才能發展他們的科學素養,發展他們的智力,我們的教育才能取得成效。那么怎樣的活動才是積極的呢?我認為,首先要是有趣的,這樣學生才能被吸引,才能投入;其次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有難度才能吸引人,不然再有趣的簡單活動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吸引力也不大,而且有難度才能引發思考,進而引發討論,有了思維的碰撞,我們的學生才能有發展;再者,我們的活動應該是適合學生發展的,能被學生研究出一定成果的,只有讓學生嘗到了勝利果實的`甜美才能引發他們進入更深層次的研究和探討。這就對我們老師如何設計課堂活動提出了要求,我們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活動。

  在17章中,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教給學生觀察,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在日常的教學中,我發現很多學生不會觀察,或者說他們不知道應該怎么觀察,而觀察對于我們科學課堂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首先要讓學生養成記錄的習慣,現在我們學生都在用科學記錄本,這很好,這種記錄手段有助于幫助學生養成科學觀察的習慣。觀察不僅僅是在課堂上的,也應該多帶孩子走出課堂,對周圍的事物進行觀察、記錄,我相信這樣培養出來的觀察習慣將有助于學生的一生。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3

  在師范的時候就曾翻閱過《給教師的100條建議》,當時就只是蜻蜓點水式地翻翻,沒有細讀,只留了個大致的印象,知道了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知道他還寫過一本書叫《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他把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事業,讀他的書就像是在讀他的隨筆日記,書中記錄了很多教育教學的理論及方法。你在平時教學中遇到的種種問題,都能在書中得到解答。

  現在,越覺得很有必要再從頭讀讀《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這本書。蘇老很重視孩子與大自然的接觸,他帶著孩子們到森林、湖泊去觀察生命的變化,用繪畫、寫童話故事等形式讓孩子們記錄所見所聞,他仔細地觀察每一個不同階段的孩子思維的不同發展。讓孩子們在自然現象面前發出驚嘆,發展智力是去自然界“旅行”的目的。“我們的觀察證實了兒童智力發展的一條很重要的規律性:兒童在課堂上要掌握的抽象真理和概括越多,這種腦力勞動越緊張,那末兒童就應當越經常得到知識的最初源泉——自然界里去,周圍世界的形象和畫面就應當越鮮明的引入他的意識里去。”孩子總喜歡提問,在大自然面前會提出無數“為什么”的問題,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他們觀察的、觸摸的、聞見的一切事物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時刻就像有一條鮮明形象、畫面、知覺、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斷地流進孩子們的心里,這樣,他們的記憶才那么敏銳和牢固。他們在大自然面前提出的那些微妙的、意想不到的問題使我們深為驚訝。可我發現,越到高年級,他們這種提問的品質卻逐漸消失了。日本實行小班化,一個班才20人,他們經常周游全國,學生每年有30天外出旅行的時間。在中國,我們的孩子每年有1次春、秋游的機會,可是孩子們真正觀察大自然了嗎?哪些孩子會向你提出:“老師,為什么花會有不同的顏色?植物的生長為什么這么奇妙?”又有哪個老師會和孩子們說:“我們一起去尋找春天的足跡吧,看誰有新的`發現。”孩子們對身邊的小草、花兒的形狀、湖畔的夕陽等事物并不在意,他們似乎對簡單的游戲、零食更有興趣。疲于工作的父母更是沒有時間帶孩子去踏青,他們接觸大自然的機會甚少,獲得的感官刺激當然也有限。什么時候我們的孩子們也能在“思維的發源地”盡情暢游呢?

  日本的孩子在學習如何切割木頭,綁木塊,用鉆孔機打孔,他們還有上家政課。看到這些照片,我腦海里立刻想到的是蘇老對兒童勞動方面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1942年回到戰爭爆發前就一直熱愛著的教育崗位,從1948年到1970年,他一直是帕夫雷什中學的校長。他特別重視兒童在復雜的、有創造性的勞動中發展智力。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那些雙手靈巧的兒童,熱愛勞動的兒童,能夠形成聰敏的、好鉆研的智慧。”在帕夫雷什中學,有各種各樣的勞動試驗室。有的設計和裝配各種裝置、機械和一切的活動模型;有的是專門做物理實驗的;還有的是觀察植物和動物生命過程的實驗室。他鼓動學習有困難的孩子們積極參加這些活動小組,啟迪智慧的各種勞動教會他們思考,促進智力的發展。“這種對勞動過程中的相互作用的思考,在我看來,是一種無可比擬的發展思維的良好手段,它可以使思維終于因果聯系、機能練習和實踐聯系有關的那個極其重要的領域得到發展。”復雜、有創造性的勞動對孩子們智力因素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我國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教學做合一",這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他注意教學之外的生活,指導學生在實際的活動中學好本領,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我們現在的學校里也設有勞動課、科學課。科學課向孩子們揭示生命科學的奧秘,他們無不為大自然生命物體的變化感到驚奇。但是他們用眼去觀察、動手去實驗的機會卻很少,因為沒有專職的老師,大量的實驗器材都閑置起來了,一些用語言無法解釋清楚的實驗活動能省則省。孩子們只能在腦海里形成粗淺的、表面的知識,這對他們的腦力發展是不利的!勞動課就更別提了,紙上談兵,對現實生活基本上沒有太大的作用。假如我們能把這樣的每一節課都扎扎實實去教給孩子們,讓他們在實踐中鍛煉動手能力,那么我們的孩子大概也能日本的孩子一樣收獲到的不僅僅是課本知識了!

  以上是一些淺淺的讀后感受,胡亂想到什么就寫了。其實,每讀完一篇文章都會有一些想法閃過腦海,但都很零碎,以后要想到什么就要把它寫下來,整理以后也許就是讀后感了。

  我們提倡校園成為書香校園,讓老師寫讀后感是不錯的方式,寫讀后感的目的是為了讓教師多讀書,都能靜下心來讀書。最讓人擔憂的是大家別把讀書也像很多事情一樣變成“形式主義”了。我們老師先帶著一股書香氣吧,再把香氣熏陶給學生。讓我們一起讀好教育理論書,讀懂每一位孩子的心,進入每一位孩子的心,靜心交流,使每一位孩子能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4

  讀書是由譯者根據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所編寫,其中還融合了蘇氏的其他著作的精彩條目,并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和需要,著就了這本《給教師的建議》,文章事例生動,理論精辟,見解獨到,可讀性極強。

  文章一共介紹了100條給教師的建議,其中有幾條讓我印象最為深刻,讓我迫不及待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其中第2條——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

  我想每位老師聽到別人形容教師放假時間長,工作內容輕松時,都會感到很無奈,只有真正做教師的人才能體會到其中的辛酸。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等事情讓老師的時間安排的滿滿當當,尤其是當班主任的同事,在備課時總會有各種事情被打擾,于是書中介紹了一位歷史老師,結束了一個觀點,備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每一節課都是用一輩子的時間準備的,這種準備就是讀書,每天不斷地讀書,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隨著教師的知識儲備越來越長,量變就會變成質變,在教書的過程中越來越得心應手,正如作者所言:“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的溪流來滋養它,要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

  其次,第33條——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幾點建議。

  作者總結了一條非常重要的真理:“無論年輕的時候充滿了的多么熱烈而緊張的勞動,但是在這個時期里,總還是能夠找到時間,來逐漸的,一步一步地積累我們地精神財富——教育是明智的。”所以趁著年輕,我們需要做的事有很多。首先必須點滴地積累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為了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須在整個一生中努力掌握科學共產主義的理論,用馬克思列寧主義世界觀的精神教育自己,要使共產主義的理想通過多種多樣的,具有深刻個性的特征從每個不同的獨立個體中體現出來,最后,年輕的朋友們,每個月要有三本書,學科方面,榜樣人物以及關于人的心靈的書,這會讓你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不光傳授知識,更能充盈學生的思維和心靈。教育者要具備一種對美麗的精細的感覺,要在創造美的勞動跟人有精神交往。

  這本《給教師的建議》中記載的100條建議可以說為我們教師量身打造,深入淺出,發人深省,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不光要教授知識,還要幫助其養成好的習慣和性格,不光要呵護學生成長,還要讓他們擁有自信和堅強的意志,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獨立的個體,我們所用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在這條“百年育人”的教育長河中,我們需要不停學習,不停積累,才能不讓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5

  在《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一書中,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轉變后進生靠閱讀”的理論。他告訴我們: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強有力的手段。

  蘇霍姆林斯基在文章中提到:我總是注意給每一個“后進生”挑選一些供他們閱讀的書籍和文章,這些書刊都是用最鮮明、最有趣、最引人入勝的形式來揭示各種概念、概括和科學定義的`含義的。在“后進生”所讀的書籍里,在他從周圍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應當經常發現某些使他感到驚奇和贊嘆的東西。為他們創造一個盡可能寬廣的“智力背景”。

  了解了作者的方法,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平時對后進生的一些做法:把后進生們帶在身邊,給他們補課,要求他們做各種不同的習題,并且給他們一遍又一遍的講解。即使在他們回家以后,我還會建議他們的家長有時間讓他們多做些題目。雖然每到考試時經過補習他們的成績會有所上升,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他們是“后進生”的局面!現在我知道了其中的原因,那就是我僅僅把著眼點放在“補習功課”上而不是“智力背景的開拓”上。

  所以,我要馬上轉化自己的思想、方法。將閱讀教學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讓閱讀逐漸成為他們的生活習慣,讓閱讀指引他們一步步走向成功。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相關文章:

讀《給教師的建議》01-01

讀《教師的建議》有感03-16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09-15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05-07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1-13

讀《給教師建議》有感06-23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07-23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01-07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5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