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范文(通用15篇)
在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生厭學調查報告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1
一、活動的實施:
(一)調查對象:從本次課題研究目的出發,在本校學生中,選擇全校學生參與此次問卷調查。
(二)研究方法: 學生學習情況問卷調查法
(三)問卷設計
學生厭學情況問卷設計,主要從四個方面設計了35個問題。四個方面分別是:
1.家庭情況調查;
2.學生的厭學程度;
3.導致厭學的原因;
4.家庭教育方面導致厭學情緒的因素。
(四)問卷的發放和回收:
在全校學生中進行學生問卷調查,共收回問卷352份,有效問卷為352份,有效率達到100% 。
(五)數據統計和基本情況分析。
二、本次調查問卷具體調查情況如下:
1.學生家庭的基本情況
本項內容共包括四個問題:家庭住址、家長成員、家庭關系、家庭的教育方式。
1. 從表中可以看出,家庭中的成員,三胎以上(含三胎)占45%二胎占50%,獨生子女只有5%;家庭關系中,離異后再婚家庭占40%,離異后單親家庭占20%。家庭的教育方式中:要求高,管教嚴,動輒實施暴力管教占26.5%;關心較少,缺乏溝通了解占34.6%(其中不知道如何教育占90.09%);漠不關心、不聞不問占38.9%。
2. 學生的厭學程度:不熱愛學校,認為上職業學校是無奈的選擇占93.63%;沒有家長和老師督促,不主動學習的占79.30%,有時主動的21.09%;坐在書桌前進行學習時,立刻感到厭煩的4.07%,有時厭煩83.14%;成績不好的科目不努力的11.63%,有時努力63.37%;因為看電視或和同學玩耍的時間過長而擠掉了學習時間,經常這樣65.58%,有時這樣25.70%。可以看出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厭學情緒。
3. 學生對學習的重視程度和對自己的期望:對學業成績無所謂的48.72%,比較看重的51.28%;根據學習情況,認為自己能打60分以下(差):13.94%,60到85分(中):73.33%,85以上(優)12.73%。可以看出約一半學生認為學習無所謂,一半比較看重,但對自己的評價都比較高,比較自信。
4. 學生厭學的.家庭原因:家長不了解4.65%,了解的少 48.26%;當學生犯錯時,家長打罵一頓了事 6.40%,管不住,不理睬 5.23%;家長的教育方式不是以鼓勵為主46.51%;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能接受的6.40%,有時能 46.51%;學習上家長從不過問 21.16%, 要求一般 50.47%,嚴格、有措施 28.37%;家長(父母)和學生較少在一起 8.58%;
學生認為父母對自己沒有期望的1.16%,一般33.72%,期望很大的65.12%;家庭人際關系不和諧的65.23% ,一般的26.16% 。可以看出學生厭學的主要家庭原因是:家長與孩子溝通少,在一起的時間少,教育方法不科學,對孩子的期望高但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求不嚴格,不重視。就是說重結果而輕過程,違背教育原理。
三、一般性結論
通過本次問卷調查的統計分析,我們可以對我校當前學生家庭教育情況做出下面的判斷:
大部分中職學生學習過程不夠主動,自覺,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厭學情緒,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較高,但是對孩子的關心較少,缺乏溝通了解,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求不嚴格,重結果而輕過程。家長文化水平偏低,教育方法不科學。
(一)經濟基礎為實施良好的家庭教育提供了保障,然而家長整體素質不高,很難為學生提供真正意義上的高質量的家庭教育。
(二)過高的學業期望值與當地社會教育大環境差、家長素質較低之間的矛盾,使得學生承擔了過重的學習壓力,而在興趣、特長、智力等方面卻得不到應有的充分發展。
(三)雖然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逐漸成為主流,但是權威型或放任型家庭教育方式依然大量存在,學生在極端教育方式的影響下,道德價值觀、個性心理等方面極易受到扭曲。
四、提出建議
(一)構建完善終身學習教育體系,不斷提高家長自身素質。我們認為,當前,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積極采取措施加大對僅有初等教育水平的公民的繼續教育力度,可以通過辦社區居民文明學校、專業教育證書制度等形式,提升這一層次公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使之能夠在家庭教育中真正成為學生的榜樣。而在這些方面,學校作為教育教學的主要陣地,我們要積極與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取得聯系,通過協議合作等形式承擔一定的義務和責任。
(二)健全和完善家校合作機制,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學校應加強與社區、家庭的合作,辦好家長學校,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家長學校工作,指導和協助家庭轉變家庭教育觀念、改善家庭教育環境,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2
背景分析:
作為現代教育的一部分,高考的功利性導致學生受到了來自家庭和老師的雙重壓力。所以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產生學習心理障礙——學習焦慮、考試恐懼、心情煩躁等情緒,很大一部分學生學習動機水平偏低,學習漫無目的,缺乏主動性……往往這些情況會導致中學生會有一種厭學的心里狀況,這種心里使學生對學習持消極態度,繼而對學習厭惡、反感、恐懼,在學習過程中很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健康不只是我們的身體也包括我們的心里健康。因此充分了解中學生的厭學心里,采取相應對策使中學生能夠在健康成長,這是非常重要的、必要的。
研究目的:
找出中學生厭學心理的根本原因
分析這些原因的由來
幫助中學生找到一些擺脫厭學的方法
幫助學校的教育任務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
個別訪談法
資料查閱法
調查結果分析:
【1】厭學狀況:我們主要研究的是高二學生的厭學情況,大多數同學都以一些厭學,具體表現為覺得學習枯燥、喜歡雙休日討厭工作日、有些人還認為自己凡事都不如他人…很少有人覺得學習是一件十分非常有意義非常有成就感的事,都把它當做一種應付老師應付家長的一個任務。
【2】厭學的原因:
1.環境影響。這里的環境既包括廣大的社會環境,也包括我們圍觀的小環境,當今社會正值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而社會競爭的焦點便是人才的競爭。而在高等教育資源和優質教育資源依舊短缺的當今社會,高考毫無疑問成為選拔人才的門檻。家庭自然有教育的功能,但是我們的社會卻讓家庭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第二課堂,社會的影響已經大大超過了家庭的影響。社會的發展在無形中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在學習過程中造成的緊張以及擔憂,在家庭中得不到緩解,漸漸的內心會變得很焦慮,產生人際交往困難也會和父母有隔閡。父母也有他們自己的.任務和職責,不能忽視孩子的近況以及孩子自己的一些想法。關系也有適度,不能把自己的孩子逼得太緊,不然往往會把孩子推到自己的對立面。
2.教師的影響。教師的教育理念受到大環境以及學校教育制度的約束。以成績的高低來評判學生的好壞,往往會導致學生對老師的不滿,老師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往往會忽視學生自己的個性以及學習特點。
3.青春期心理不穩定因素。學生進入青春期后,他們的感受和變現形式會更加強烈更加豐富。此時的高中生希望獨立,但是他們對待事物具有片面性,在這一階段他們會變得很焦慮很煩躁,面對自制力比較差的人,那么這些現象表現尤為突出,對學習的熱情直線下降,喜歡上看小說,聽音樂,手機QQ聊天等等一些娛樂,注意力也不能夠集中,一點小事都能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3】厭學的危害:厭學心理不止會是你的成績下降,也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當一個人特別討厭學習的時候那么他們會對身邊關注他學習的人產生一種不耐煩的心里,繼而就會引發和副怒的矛盾和教師的對抗,慢慢的就會覺得學校就像一個監牢,你會越來越討厭學校的,那么在學校的日子就變成了一種浪費時間的事情。當你發現你與同學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的時候,你會慢慢的變得沉默,和同學間的交流越來越少。家庭矛盾,師生矛盾,同學間的矛盾,慢慢就會浮上水面。
【4】我們的建議:
1.讓教師轉變他們的教育觀念。對學生一視同仁,也能和學生有心靈上的交流,找到合適的方法讓學生愛上學習。
2.家長與教師能夠溝通溝通。了解學生在家里以及學校里的狀況,共同作用,促進孩子的心里健康。
3.學校給予厭學的孩子適當的心理教育。讓學生充分理解我們學習的目的,以及我們如何去面對繁重的課業和壓力,幫助學生減緩壓力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周末,家長也可以讓孩子出去走走,放松一下心情。周一到周五,不言而喻繁忙而緊張,難得有個周末,就該讓他們走出學校的壓力,雖說不能完全放松,但是也不要讓神經繃緊。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3
調查對象:
xx中學初一年級全體學生
調查方式:
基本方式—問卷調查,課下與學生的交流
調查結果:
有85%的同學曾發生過厭學情緒,有46%的同學正處于厭學情緒的困擾中。可以說,厭學情緒是普遍存在。
一、中學生厭學心理的成因
造成中學生厭學情緒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有長期積化的因素,也有在現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而萌生的新影響,我們不能單單從學生身上找原因,而是要觸及社會、家庭、學校等各方面,全面而有效地去分析,去實踐。
(一)客觀原因
1、社會因素
社會,是我們心理生長的一個巨大的搖籃。它承載著太多的內容,這些內容有時能促我們成長,但有時也會使我們看不清事實,分不清方向。
(1)社會不良文化的沖擊及市場經濟浪潮的影響。現代社會,“有色文化”、“暴力文化”普遍存在,調查過程中,還發現在學生中流傳著一種件的小卡片,名曰:“流氓證”,“打手證”,經詢問,是由附近的小賣部所出售。此類惡俗文化,對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嚴重阻礙了正需要引導階段的中學生們去正確認識自我,認識世界。
(2)營業性娛樂場所的增設以及不規范管理,造成學生精力分散,無心念學。
這是社會環境因素中造成學生厭學心理最為直接,也是最為廣泛的因素。游戲機室,網吧,臺球室等娛樂場所的開設日益增多,特別是位于學校附近的此類活動場所,使學生無法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3)不良社會現象的影響。在我所調查的過程中,了解到在學生中曾出現過“社會青年”對其收取“保護費”、“地皮費”一類的不良現象,有的學生便會效仿該做法向低一級的同學收取費用。無形之中,使學生在學校的角色發生偏移,完全把學習的任務置于一旁,傾心于這種不法行為。
2、學校因素
學校,是學生普遍接受教育的地方,不僅要提供給學生一個安靜和諧的校園環境,同時也應打造成一個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園地。但現實中的伊甸園校園畢竟不存在,它在一些方面也或多或少多對學生的厭學心理造成影響。
(1)學校辦學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當。一方面,在應試機制的作用下,課業的繁多,各種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身心負擔過重,造成精神上難以負重,難以應付各種壓力,由此產生厭學心理在所難免。另一方面,學校在開展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等活動相對較少,使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學習興趣不濃厚。
(2)教師素質的低下,教學觀念陳舊,課堂教法不當。在與學生聊天的過程中,了解到有的同學在小學階段,個別教師片面追求升學率,讓學生死記硬背,題海戰術,輕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學法指導和能力培養;重學習尖子,輕多數學生的培養;脫離實際,講課枯燥乏味等。有甚者更是,讓學生在考前死背下考試答案,不遵行者還要受體罰。造成了學生對學習的恐懼,對學校的恐懼,以致這種厭惡學習的心理一直持續到中學都仍然存在。
3、家庭因素
(1)家長百般溺愛,對子女過于遷就,使學生任意妄為,滋養了依賴性和懶惰性;家長過于放縱,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貪玩心尤盛,有的家長沒有起到有效的監督,加以限制,使子女放任自流,長期下去,導致子女懶學勤玩。
(2)父母不正確的引導。有的父母不善于管教,反而給學生造成錯誤的引導。在我所調查的學校中,大多數學生的父母以務農為業,家里有一定的地產,因此他們在對學生的教育上出現了偏差,使學生存在著這樣的錯誤認識:讀不好書不要緊,家里有十幾畝地等著,當農民也照樣有出路。不當的教育造成了學生倦學的情緒。
(3)個別父母對學校教育的干擾,完全不配合學校的老師開展教育工作。在實習期間,我碰到這樣的事例,老師打電話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家長漠不關心,以忙為借口,沒等老師開始反映,就把電話掛了;老師去家訪時,當聽到自己子女的學生不足時,對去家訪的老師投以冷眼,并交待老師其兒子(女兒)在學校只能寵不能罵等等。很多父母不能正視自己子女的不足,總把他當成寶,對子女的學習情況更是自認最佳。使學生在對待學習的態度上日益偏離正軌。
(4)家庭關系不和或家庭破裂,會給子女心靈上造成創傷,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響學習。
(二)主觀原因
主觀原因,即為自身因素。學生自身是各種行為的主導者,由于十三四的孩子心智還未完全發育成熟,因此,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種種阻礙對其產生的消極影響學生并不能及時解除。
(1)在該校,學生兩級分化的現象較為明顯。這就使得很多學習成績偏后的學生失去后進的信心,產生難以超越的想法,不能從學習中獲取樂趣,逐漸放棄自己。
(2)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基礎知識較差,在小學階段形成的壞習慣延續到了中學;學習方法不當,以致消耗大量精力而到考試時收效甚微。
(3)難以適應中學的學習。我調查的對象主要是初一年級,很多學生習慣于小學的學習生活,對中學課程的增多,老師新的教學方法,新學科的設置等一下難以適應,從而導致學習興趣的減退。
二、解決學生厭學心理的對策
1、加強學生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的教育
這是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厭學情緒的有效途徑。加強中學生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教育,應滲透在各科課堂教學中,適時適地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學生要給自己樹立一個奮斗的方向,擺正學習的心態,力求尋找到學習的最佳狀態,不斷努力地學習,才能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滿足社會的需要。
2、優化學校的教育環境
學校并非單單只是傳授知識的地方,它也擔負著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的重任。學生與學校這個小社會中接觸的'時間最長,無形之中受的影響也最大。因此,應整頓學校的教育特制,清理學校的文化環境。把一些不良勢力,消極因子,通通消除,給學生提供一個安靜文明的校園環境。
3、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
學校或班主任應定期召開家長會,班主任也應有針對性地進行家訪,多些與家長接觸,做到不僅經常與學生溝通,也與家長溝通。使雙方的信息即使得到反饋。發現學生有厭學情緒,要及時進行心理誘導。作為家長,要盡量做到家庭和睦,不給學生的思想上添加額外的負擔,干擾學習。學校與家長經常保持聯系,共同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對教師這一群體的嚴格篩選
教師可以說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指路人。那么,一個合格的指路人,除了應具有淵博的學識之外,還應具備哪些素質呢?我覺得,在選拔教師時,應對其教學的能力進行考查,要做到不僅自身有魚,更能對學生“授之以漁”。其次,應用愛去教育。而非單純地以成績去看待學生,把愛施布于每一個學生,不存在偏袒,不存在歧視。三是教師應明確自己的責任所在,不能片面追求升學率,不顧學生能力的發展。
5、多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豐富的課余活動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生活從單調乏味中脫離出來,變得精彩紛呈,各類第二課堂的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的興趣,寓教于樂。也能讓學生參加活動的同時心情得到放松,壓力得到消減。
6、教師應多與學生交流溝通
在閑暇之余,教師應多深入到學生當中,通過聊天、發郵件等各種方式,隨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并與學生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吸引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去學習。
7、加強對各種娛樂場所的管理
各種營業性娛樂場所應盡量避免開設在學校附近。此外,有關部門還應加強對這些場所的管制,嚴格查處非法營業者,以及沒有按照規定限定消費者年齡的商家。應創設一個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環境。
在短短的三個月里,通過調查,對中學生的厭學心理我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面對當前中學生厭學心理日益嚴重的現狀,我們應投以更多關注的目光,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合理選擇、綜合運用,社會、學校、家庭及學生共同努力,更新教學方法,面對不同的問題學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從思想上根除學生厭學的情緒,在實踐中逐步改善,使學生愛學習,學好習。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4
如今中學生厭學心理較為普遍,正確認識和解決中學生厭學心理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至關重要的問題。如何認識和評價這一心理問題,如何使中學生走出這一心理困境,尋求心理健康,已成為擺在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今年3月——9月我談話,問卷調查等有效渠道,對眾多在校中學生做了厭學心理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的中學生是非觀念、愛憎觀念是好的,造成厭學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客觀方面的原因為主導因素。
造成中學生厭學的主要因素有:
一、社會因素。
主要有:
1、受社會不良文化及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上學無用論”在當代中學生中普遍流行,中學生不能客觀地看待和理解知識的重要性,認為學習是被動、煩惱的事,學習是為老師而學、為家長而學,與自己無關。
2、受校外營業性娛樂場所影響或吸引,使中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認為有趣的事情上。
3、受一些社會現象影響,如知識分子就業難的現狀等。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課堂,對學生學習態度甚至人生態度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主要有:
1、家長溺愛。這類放縱型家長對子女放任自流,導致子女懶學勤玩,使孩子滋生了依賴性與懶惰性,不僅對枯燥的學習毫無興趣,而且易沾染社會不正之風,貽害終生。
2、家長要求過于苛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些強制性家長不顧孩子的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規劃孩子的人生與未來,逼迫孩子學習,如果孩子成績不好還要嚴加懲罰,這樣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進而產生厭學情緒。
3、家庭關系不和或家庭破裂。家庭關系不和或家庭破裂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難以抹去的創傷,家庭的陰影會占據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進而無心學習,產生厭學情緒。
三、學校因素。
學校是中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對中學生的'影響尤為深刻。主要有:1、教師素質低下。教師是學生第一線的教育者,是影響中學生學習態度的最關鍵因素。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學生其他方面的素質,這種對學生能力的錯誤評價使學生頗為不滿。更有的教師,公然歧視所謂的“差生”,僅僅因為他們學習成績不好而全盤否定,見了他們更是表現出不屑與輕視,一旦這些差生做錯什么就嚴加懲罰,大打出手,仿佛遇見仇敵一般。“差生是由老師一手造就的。”低素質的教師使學生對其產生逆反心理,明知自己做得不對還是要做,為的就是“整老師”,“你想辦法整我,我就想辦法整你!”
2、沉重的學習負擔。現在,學習是學生的第一要務,提高升學率更是各個學校的第一要務,這關系學校的生存與發展。然而,一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采取“填鴨式”教育方式,使學生身心負擔過重,精神高度緊張。大量的作業,大量的練習使學生越發感覺學習是極其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出厭學情緒。
3、教師教學觀念陳舊,不懂因材施教,重死記硬背、題海戰術,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指導和能力培養,講課枯燥無味。作業繁多乏味,多為反復型、單純抄寫型作業。
四、自身因素。
主要有:
1、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學習不刻苦,基礎差,成績跟不上。
2、學習方法不當,感覺付出沒有回報。其實,說到底,自身因素也歸屬于客觀因素,這是父母及教育工作者的失職,完全可以避免。
那么,當一個中學生出現厭學情緒時,他會有什么表現呢?
一般認為,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包括厭學情緒、厭學態度和厭學行為。表現為對學習極度厭惡反感,在課堂上睡覺或做與學習無關的事,經常曠課或逃學,自覺地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如迷戀網絡、打架斗毆、早戀等,這是中學生喜愛向別人展現自己的必然結果,學習成績不好,就要在其他方面超過別人,讓別人對自己刮目相看。厭學的直接后果就是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下降,學習成績急速下降,間接后果則影響學生的人生態度及人生價值。
其實,“差生”不差,只是被主觀地扣上了“差生”的帽子。調查表明,有些成績差的中學生并不是一直學習成績都差,甚至有的還曾經排在班里前幾名,只是后來的一些因素使他們開始“變差”。越是厭學,成績越差;成績越差,越是厭學。那么,如何擺脫這一惡性循環,使“差生”重獲自信,重新走上正確的學習道路呢?鑒于以上對厭學原因的分析,我認為應采取如下相應對策:
一、加強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的教育。
良好的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能激發愛國熱情,在學習上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強烈的責任感。學習不是為別人而學,而是為自己學,自身的素質提高了,才能施展出自身的才華與價值,為社會做出貢獻,為祖國效力。當今科技迅猛發展,競爭日益激烈,社會需要的是智力型人才,一個人如果不努力學習,不能掌握足夠的科技文化知識,就不能在社會立足,甚至不能生存。
二、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十分重要,作為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應積極與學生家長聯系、配合,使雙方的信息得到及時地反饋,發現學生有厭學情緒應想方設法積極進行心理誘導,決不能任其自流,也不能實行強制管理,這樣更會加重學生的厭學心理,使問題更加難以解決。作為家長,應努力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盡量避免或減少孩子心靈上的創傷,家長不是永遠都對,自己有錯不要羞于承認,家長主動承認錯誤有利于父母與子女建立和諧的關系。學校應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對行為上過于放蕩的學生按規定給予適當的處分是必要的,也應考慮學生的想法,運用多種形式,進行啟發式誘導,想方設法增強學生抗御挫折、精神壓力的能力,以增強學習信心。
三、學校要重視激發,培養學生自尊心與自信心。
教師的作用不只是教書,還有育人。如何育人?應當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當這些優點被別人認可并贊揚時,他便會擁有很強的自尊心與自信心,這樣,他才能嚴于律己,勤奮學習。試想,如果學生在教師眼中都一無是處,他還有什么動力推動他學習呢?教師應該更為關注處于弱勢的學生,真心地幫助他們,孜孜不倦地誘導他們走出陰影。
四、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作為思想活躍的中學生,不會僅僅滿足于課堂接受,而期望通過課堂活動或社會實踐來獲取知識、展示才華,這就大大激發其學習動機。
五、教育方式與課堂教育方法改革。
努力提高教師素質水平,堅決避免教師歧視“差生”現象,嚴厲制裁體罰學生現象,為學生學習生活提供和諧的環境。教不好學生說明教師水平低,不說明學生差。教師應該多與學生交流,教給學生掌握知識的合理學習方法,使學生克服學習的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與自學能力,誘發學習興趣。實行民主教學,變我講你聽、我說你服的灌輸型教學為表演、演講、辯論、討論、競賽的激發型教學,采取多種趣味性方式,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不自覺地投入到學習氛圍之中。布置作業應適度,更要新穎,杜絕“題海戰書”。
六、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情感的融洽,不僅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而且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與主動性。課上是老師,課下是朋友,變傳統的師生關系為平等、互尊互愛的師生關系。老師真誠地關心愛護和尊重學生,充分挖掘其閃光點并給予充分的肯定,給予鼓勵與表揚,這樣的老師也必定能夠得到學生的尊重與認可,使學生專心致志地聽課,以積極的態度,積極配合各項教學工作。
七、加大力度整治營業性娛樂場所及非法音像圖書制品等。
為創造一個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營業性娛樂場所永遠都不應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積極開展各項針對非法音像圖書制品的整查活動,依法嚴懲制造者、傳播者。
綜上所述,當代中學生厭學心理的成因是復雜多樣的,但解決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相互滲透的,這仍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合理選擇、綜合運用,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5
學生“厭學”現象,當今已是教育界中的普遍存在的問題。每個學生都會在某個時候對上學有些抗拒。為了不使學生把學習當作一件普通的“日常”生活,作為教師就應該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把這個“日常”的學習生活,創造出一個生動活潑、情趣盎然的形式與氣氛來,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了讓學生在這“日常”的學習生活里窺察生活的底蘊,領悟人生的真諦,尋覓理想的路徑,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為此,我對學生的厭學心理進行了研究。研究效果表明,學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激發了他們的自尊心,樹立了信心,使他們看到了希望。
一、個案描述
1、研究對象:王xx,男,八年級學生,身體健康,學習能力差,第一次離家,寄宿學校不適應學校生活,導致不愛跟同學交流,不喜歡上課及完成作業,經常謊稱生病而不去上學。進一步了解,該同學在家父母比較嬌生慣養,作為家里唯一的男孩很受家人溺愛,從小比較依賴父母,沒養成獨立生活的習慣。
2、研究過程:經歷了對學生家庭及周邊環境的調查走訪,和學生的談話交流,對學生的輔導教育等環節。
3、研究方式及做法:調查法、談話法、輔導教育法。
二、個案分析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和行為的產生,依賴于個體對環境情況的 認知,同一個人對同一個客觀現實在不同的環境中會有不同的認知,因而產生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學生厭學,古來有之。那么導致學生厭學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說可以分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這兩類。 厭學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學生本身,學生對學習目的模糊,認識不到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對學習沒有興趣,喪失了求知欲,把學習當成是一種負擔、一件苦差事,厭學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學生本身的內在因素對學習的影響雖然很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學生厭學的三大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今天著重從這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家庭因素
1、過分溺愛。生活中孩子在家時父母的過分溺愛使他們習以為常,認為自己天生就應該過“小皇帝”的生活,不但沒有感恩心理,而且稍有不滿意,就對父母發脾氣,甚至逆反頂撞。有時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顧不上教育孩子,使一些學生對于生活中的小常識一無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極差,回家也不愿意做作業、學習成績老是跟不上,久而久之,學生便習以為常,形成了惡性循環。學習中孩子在遇到困難和挫折就輕言放棄,失去了一次次的鍛煉機會,也養成了逃避或喜歡找人代勞的依賴感。來到寄宿制學校首先脫離了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心理上沒了安全感。造成了厭學心理。
2、放任自流。部分家長有時覺得孩子對學習厭煩而導致學習很累,自己很心疼,自己沒有什么文化卻照樣賺錢,孩子讀不讀書無所謂;導致學生對個人將來的前途不太關心,沒有遠大的志向,沒有向上的動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覺得讀書沒有絲毫樂趣可言,不愿努力學習,甚至經常逃避學習,以至厭學。
3、家長期望值過高。有的家長都信奉高標準、嚴要求這一信條,認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這樣,不但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而且容易讓孩子產生挫折感。對于有的孩子來說,盡管自己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可還是不能達到家長的要求。但在家長的眼里,他們只看到成績不理想、沒有達到他們的期望這一結果,卻沒有看到孩子為此所付出的努力。這使得學生整天被苦悶、焦慮、抑郁和不滿的情緒圍困著。特別是家長期望值過高,總是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百般挑剔,孩子的學習只要稍不如愿,就遷怒于學生。久而久之,把本來有樂趣的學習視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對學習的厭煩甚至恐懼的心理。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蕩然無存。
(二)學校因素
老師為追求教學質量,對學生的要求過高。大部分的老師的作業布置超過國家的有關規定,使學生的作業量增多,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并且,老師以成敗論英雄的考核標準,不但容易讓孩子喪失繼續追求成功的熱情,也為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埋下了禍根。
對于部分寄宿式學校,第一次離開父母很多孩子不適應,又加上學生不熟悉環境不熟悉導致學生不愿呆在學校里,學習跟不上,長此以往便造成了學生的厭學心理。
(三)社會因素
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令人眼花繚亂的。學生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觀,還不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擋社會上的各種誘惑,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讀書無用”、“金錢至上”、享樂主義、哥兒們義氣等很容易侵蝕他們純真的心靈,使他們對學習產生迷惘,不知為什么而學,學什么,最終厭學。再就是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運用,特別是電腦的誘惑。由于在那個虛擬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學校里受到各種各樣的約束,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來越多的學生沉迷于網絡,家長和老師是拔也拔不出來。
農村信息閉塞,缺乏理想。在農村里,孩子接觸到信息渠道很窄。他們主要靠教師和家長知道信息。傳統的教育加之教師本身的信息問題,難以滿足孩子們信息的需要。更難以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三、指導策略及啟示
(一)希望家長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要關注孩子在學習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和苦惱,隨時掌握孩子的心理變化。平時多抽出時間與孩子進行交流與輔導,不要讓孩子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要多聽聽孩子是如何思考的,看看他的想法。如果發現孩子的想法有不正確的地方,家長再加以講解和輔導。對孩子的關愛和體貼會減弱孩子的厭學現象
2、重視、關心孩子的學習。就每天都應該過問、關心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比如今天學了什么?做什么作業?完成了沒有?會做嗎?對比較懶惰的'就要督促嚴點。對孩子多表揚、鼓勵;采取正確的方法。也不能聽到孩子犯了什么錯誤就打,打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啊。
3、多與學校、老師溝通,隨時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在校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二)減輕學習負擔,加強學生意志力
相對地壓縮學習時間,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學生要加強自身的意志能力,抵擋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如果在學習當中遇到難題,要隨時向同學和老師請教。
和同學之間遇到矛盾,要及時化解,不要產生對班級、對集體的厭惡和排斥,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有意義的活動。學校要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全面發展的人才觀,通過適當降低教學難度、減少作業量,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從事自己喜歡干的事,參加各種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個性發展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學習有張有弛、勞逸結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夠情緒飽滿地投入到學習中。可以根據不同的基礎布置不同的作業。讓學生都能輕松完成。不把學習看成包袱。
(三)建立師生關系,培養學習興趣
1、贊可夫曾說過:“個性的發展,在孤獨和隔絕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學生集體的內容豐富而形成多樣的生活中才有可能。” 教師要與學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師生關系。要正確地選擇教學方法,在課堂上不能簡單地告訴學生答案,而應該提示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學習方法指導,使學生學會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尤其對學習有偏差的學生,教師更應常投以關愛的目光,以證實教師對他們格外重視,激勵他們奮發向上。同伴的熱情與快樂感染了他,讓他的情緒得到調節,心理達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態,厭學心理也就逐漸消失。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使學生看到知識的價值。讓學生參加各種課外興趣小組,不僅能使他們學到既動腦,又動手的本領,而且能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引發新的學習需要,發展廣闊的學習興趣。
特別是一些成績差的學生,由于種種原因對學習不感興趣,但他們當中不乏熱衷于文娛、體育等活動的人才。如果能組織他們參加這類活動,就可逐步把他們在這方面的興趣遷移到學習中來。老師要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滿腔熱情關心學生。知識學習中總有一些枯燥無味,很難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教師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單調死板、照本宣科、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處于一種乏味的心理狀態,致使學生感到學習成了一種負擔。因此,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采用先進教學手段,科學的教育手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還要善于發現厭學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激發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看到希望,樹立信心。
四、結論與反思
排除厭學心理是一項長期、艱苦、復雜的工作,需要社會、學校、家長的共同努力。只要教師能對癥下藥地耐心細致地做好厭學心理的輔導,并得到家長的積極配合,就可以調節他們的心理狀態,排除他們的心理障礙有效矯治地其厭學心理,讓其以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理對待學習和生活。
只有全社會形成一個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社會大環境,深化改革,確實減輕學生負擔,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給孩子以科學的教育,注重心理輔導,才能有效地消除厭學情緒的蔓延,使學生健康地發展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6
一、調查時間:
20xx年12月18日至12月24日
二、調查地點:
安塞縣化子坪鎮中心小學
三、調查對象:
化子坪鎮中心小學學生
四、調查方法:
談話法等
五、調查人:
李xx
六、調查內容:
“厭學”現象已引起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的普遍重視。厭學是學生對學校的生活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持冷漠態度等心理狀態以及在行動中的不良表現方式。厭學,作為一種心理狀態,不是特定學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學生在某種程度上共同潛在的問題。一旦造成厭學的客觀條件發生作用,便在行動中表現出來。逃學則是厭學心理發展到較高階段的一種逃離學校生活環境的行為。孩子們產生一系列逃避上學的行為。孩子不愿意上學,以頭痛或生病為借口,如果強迫他們上學的話,他們就哭叫吵鬧,糾纏不休。針對當前個別家庭對兒女的厭學狀況進行研究,探討當前我國家庭教育中如何幫助孩子消除厭學的生理因素和那些讓孩子害怕的事情,了解學校的教學方式,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弄清他們面臨的困難,總結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發現和議論一些共性的問題。
曾有學者指出,學生“厭”學現象,當今已不是一地乃至一國的問題,而是教育中的.普遍存在的問題。每個小孩都會在某個時候對上學多少有些抗拒。 如果孩子不去上學而是呆在家里,這些癥狀就會消失。從而促使學生對于學習沒有了興趣及崇高的理想,沒有崇高的目標理想的催發,學習對于學生就成了一件很普通的`“日常”生活。為了不使學生不把學習僅僅當作一件普通的“日常”生活,作為教師就應該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把這個“日常”的學習生活,創造出一個生動活潑、情趣盎然的形式與氣氛來,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了讓學生在這“日常”的學習生活里窺察生活的底蘊,領悟人生的真諦,尋覓理想的路徑,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為此,我對學生的厭學心理進行了研究。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7
為全面了解我校學生厭學情況,分析厭學原因,尋求解決辦法。我校就厭學情況在學生中進行了問卷調查。在我校七年級、八年級共九個班級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調查內容主要為學生厭學面、厭學原因、對學校的期望三個方面,共下發調查問卷220份,收回調查問卷219份。
一、調查問卷基本情況
(一)關于學生厭學面的調查情況
1.學生厭學面較大。在所有被調查學生中,沒有厭學情緒的學生只有7人,占調查學生比例的3.19%;一直有厭學情緒,且討厭上學的18人,占8.29%;有,但可以控制自己的111人,占50.68%;偶爾有的78人,占35.6%。
2.學生中抄襲作業現象較普遍。沒有抄襲作業現象的只有2人,占0.9%;抄襲作業嚴重的32人,占14.6%;有但不多的90人,占41.09%;只是個別抄襲的88人,占40.18%。
3.對中考科目厭學表現最嚴重的是英語。討厭學習英語的86人,占39.26%;其余科目分布基本平衡。
(二)學生厭學原因的調查情況
1.社會原因導致學生厭學的較為嚴重
(1)迷戀電視娛樂節目、網絡游戲、玩手機、看網絡小說、上網聊天導致厭學情緒較為嚴重,其中迷戀電視娛樂節目的56人,占調查人數的25.57%;上網玩游戲172人,占78.54%;玩手機136人,占62.1%;聽音樂39人,占17.8%;看網絡小說106人,占48.4%;上網聊天的98人,占44.75%;
(2)由于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等社會問題影響學生厭學的較為普遍:認為大學生就業難而致使自己產生厭學情緒的175人,占調查人數的79.9%;認為大學生工資低導致厭學的103人,占47.03%;認為讀書無用而厭學的59人,占26.94%;認為考大學比較容易的22人,占10.05%。
(3)當今社會用人制度對學生厭學的影響較為嚴重:認為不讀書有好關系可以找到好工作的93人,占42.46%;認為讀書多不一定賺錢多的110人,占50.22%;認為讀書找不到理想工作的136人,占62.1%;認為不讀書可以打工賺錢的33人,占15.1%。
2.家庭原因導致學生厭學的占相當大的比例
(1)家庭教育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很大,認為家長對自己學習不關心的78人,占調查人數的35.61%;家長外出打工,難以教育學生的90人,占41%;認為家長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對子女期望過高的127人,57.99%;認為家長放縱孩子、對自己要求不嚴、教育方法簡單粗暴的69人,占31.5%。
(2)家長自身原因導致的學生厭學情況也不容樂觀,認為家長過于看重學生成績的.142人,占調查人數的64.84%;家長離異對自己漠不關心,不管學生學習的31人,占14.15%;家長知識層次低,不能輔導學生學業的88人,占40.18%;家長參與賭博影響學生學習的20人,占9.13%。
3.學校原因導致學生厭學不容忽視
(1)學校管理和升學壓力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的比例較大,認為學校課程設置單調的82人,占調查人數的37.44%;認為學校管理松散,身邊同學不良行為影響學習的66人,占30.13%;認為課外活動少,學習枯燥單調的142人,占64.84%;認為學生可自由支配的自主學習時間少,缺乏自由度的128人,占58.44%。
(2)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影響較大,認為教師不關心學困生學習的64人,占調查人數的29.22%;認為教師教學方法單一,課堂學習枯燥的92人,占42%;教師諷刺挖苦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導致學生厭學的93人,占42.46%;對教師教學模式、教學風格不喜歡的99人,占45.2%。喜歡按照高效課堂模式教學的29人,占調查人數的13.4%,喜歡按傳統模式教學的42人,占19.8%,但是要求老師加強基礎教學、培養學科興趣、多做個別輔導的分別占109人、122人,占調查人數的50%以上。
4.學生自身原因導致厭學情況分析 學生能客觀的從自身分析厭學原因。
(1)認為厭學主要原因在于自身基礎差,想學習而力不從心,聽不懂課的157人,占調查人數的71.69%;怕吃苦的73人,占33.3%;學習習慣差,沒養成良好習慣的125人,占57.07%;學習目標不明確,有早戀現象的49人,占22.37%;對學習不感興趣的63人,占28.76%;自制力差,控制不了自己的91人,占41.55%。
(2)學生認為自身厭學與周圍人際關系、學習環境有很大關系,認為因考試成績不理想而產生厭學的143人,占調查人數的65.79%;受到老師批評而厭學的73人,占33.3%;父母關系不和諧等家庭原因而厭學的.44人,占20.1%;父母管教太嚴,每天嘮叨導致孩子逆反而厭學的45人,占20.54%;自己心情不好,情緒不穩定而厭學的31人,占14.5%;和同學關系緊張而厭學的16人,占7.3%。
(三)學生對學校的期望調查情況
1.對學校管理工作的希望 要求加強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督促學生改進學習習慣的98人,占調查人數的44.75%;要求轉變觀念,做好學生理想前途教育的66人,占30.3%;要求改變環境,營造重學、樂學的學習氛圍的101人,占46.2%;要求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的30人,占13.7%;要求回歸傳統模式教學,取消高校課堂教學模式的34人,占15.53%;要求采用高效課堂模式教學的41人,占18.72%。
2.對班主任老師的希望 能平等對待每位學生,重點做好學困生和問題學生工作的110人,占調查人數的50.23%;希望對不同學生應有合適的教育目標的86人,占39.27%;希望老師與家長溝通改變家長對孩子提出不貼合實際或過高要求的82人,占37.44%;希望班主任老師多下班,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談心的33人,占15.07%。
3.對科任老師的希望 要求按照高效課堂模式上課的29人,占調查人數的13.24%;要求按照原來模式上課的42人,占19.18%;希望老師個別輔導、注重基礎的122人,占55.71%;希望培養學科興趣的109人,占49.77%。
二、調查分析
1.從調查總體情況看,一是厭學面廣、情況嚴重:只有3.19%的學生從沒產生過厭學情緒,其余同學均有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二是學生抄襲作業現象嚴重,調查顯示,從沒有抄襲作業的同學只有0.91%,其他同學均存在抄襲作業現象;三是學生討厭學習英語情緒極為嚴重,對英語厭學的學生占39.2%,和其余學科相比嚴重失衡。
2.厭學原因調查顯示
(1)社會環境對學生影響極為嚴重。特別是社會上的部分不良休閑娛樂活動對學生影響很大,諸如參與過玩網絡游戲、聊天、賭博燈不亮娛樂活動的學生超過50%,嚴重影響了學生身心健康,更加導致了學生討厭讀書,以至于無心讀書;此外,社會上拜金思想的誘導、大學生就業難和工資低的現象,使學生感覺到讀書無用、讀書同樣無法實現個人理想,導致厭學情緒嚴重,這類情況占到70%以上。
(2)家庭教育和家長對學生的態度是造成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又一個重要因素。調查顯示:家庭對孩子的不關心、家長的外出打工、對孩子的放縱等均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取心。特別是農村家長多外出打工,缺乏時間教育孩子,這種影響比例達到了41%;此外,家長的教育方式粗暴、方法單一、父母離異,特別是農村家長賭博惡習對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都有較大程度的影響。調查顯示留守兒童產生厭學情緒比例相對較大。
(3)學校課程設置、教師教學方法、對待學生的態度是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調查顯示:學校生活單一、課外活動少、受部分有不良行為學生的影響等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比例較大;另外,教師對學困生和問題學生的歧視、諷刺挖苦、課堂教學的枯燥也是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另一重要因素,特別因教師對學困生的關心不夠、教育方式單一而厭學的占到42%以上。
(4)自身基礎差、習慣不好、自制力不強、早戀及人際關系、學習環境、情緒變化等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學生的期望調查顯示 學生對加強行為習慣培養,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期望較高;期望班主任老師能公平對待每位學生,特別是與成績差的學生多溝通多交流;期望科任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公平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多進行個別輔導,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模式上學生并不要求一定要按照何種模式上課,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教學,面對全體學生,應該是我校教學質量提升的基本策略。
三、啟示及對策
1.任何問題的產生都是有其根源的,通過對學生厭學根源剖析,我們認識到,學生必定是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各方面均不成熟、不穩定,容易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加上自制力較差,對來自于社會、家庭、學校、同學中的問題認識上有局限性。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加強學生的管理和引導,提高學生自覺抵制來自各方面的不良誘惑的能力刻不容緩。
2.任何教學模式、方法都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適應學生實際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才是最好的。脫離學生實際而單純搞形式的教學模式都會走向失敗。我校實施的高效課堂模式教學還需要廣大教師深入研究,探索適合我校學生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
3.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抓好學困生的個別輔導,提升學科成績、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克服厭學情緒的工作迫在眉睫
4.留守學生、問題家庭的學生心理缺陷、學習壓力等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和成績提高的重要方面。所以,特殊學生群體的教育工作不可忽視
在開展專項調研,分析匯總的基礎上,學校從實際出發采取措施,力爭在短期內將學生的厭學情緒調控在適度的范圍內。第一,在教學上,實施“低起點、多層次、高效率”的教學策略,是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均有所收獲。第二,在學生管理上,開展多種形式的師生交流談心活動,更多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充分發揮心理咨詢室、留守兒童管護中心的職能作用,幫助學生排解煩惱,調適心理。第三,在辦學策略上,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社團和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充分發揮18個活動小組的作用,進一步擴大學生的參與面,把學校變成孩子們的樂園。第四,繼續完善學困生幫扶和問題學生教育轉化體系,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完善人格,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活,知道感恩,主動擔當,為學生的人生奠基。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8
學生為何會厭學?情況如何?經過調查,我發現了初中生出現厭學心理人數所占比例最大。為了更好的開展研究工作,我對不同年齡階層的學生進行了訪談,發現了大多數小學生對學習能表示出喜歡的心態,而這種喜歡,多是源于家長和老師教育的結果。出現厭學者最多的是初中學生,這與他們所處的年齡應該有很大的關系,其次,初中與小學的過度差異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而多數高中生能對自己的責任表示理解,所以表現出對學習并不反感,但也并非是發自內心的喜歡。
基于以上調查,知道了學生對于學習的反感產生的最重要的階段處于初中。由此,老師或家長對學生學習教育的關鍵時段是小學到初中的過渡。對于學生為何會出現厭學的各種心理問題,我將分為小學、初中、高中來進行分析研究。
1、小學
我對某小學四年級一個班的44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有38人對自己的未來有目標,因為年齡還較小,因此覺得他們的目標多為口號式的,例如:長大為祖國作貢獻;長大當一名科學家。35位學生能夠主動聽講,21人表示從未有過不想上課的念頭,37位同學作業均是自己獨立完成,39人表示喜歡上學。由此可見,小學生大部分還是喜歡學習的,很少有厭學者出現,但也不排除極少數的學生厭學。
小學生多處于6至12歲,正處于學習能力的培養階段,他們表現出對學習的喜愛是很正常的,但是由于他們還很小,貪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小學生出現不喜歡學習的情況多是由于上學使他們玩的時間減少了。游戲活動與學習活動相比,為什么不會出現"厭玩"呢?游戲一般沒有功利性的目的及要求,它主要取決于興趣。
游戲的目的在其過程本身。而學習是一種艱苦而長期的、連續而不能任意間斷的腦力勞動,它要求人們具備勤奮、刻苦、不怕困難、不怕挫折等一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在某些學生那里存在的享樂思想、怕苦、怕難、懶散等一些不良的非智力因素是導致厭學的主觀原因,也是厭學的一個經常性原因。
從另一方面來說,小學生的堅持性還處于發展階段,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要比成人短,長時間從事教師布置的作業,往往導致注意力轉移,做錯題是常事。做錯題對小學生的作業行為是一種負強化,使學生越來越害怕做作業,厭煩作業。再有,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水平,許多家長在孩子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以后,還要布置額外的作業讓孩子做。這就使學生產生一種“苦海無邊”的感覺,反正做完了作業還要再加,沒有個完,也沒個“奔頭”,何不如坐在那里泡時間等睡覺。作業難度大,經過一定的努力仍無法解決時,一般情況下,學生會產生以下幾種反應:
(1)產生焦慮。因為做不出題目,擔心老師的批評,擔心家長罵自己笨,擔心以后無法應付考試。
(2)依賴別人。包括依賴家長幫助,同學幫助,抄襲別人作業等。
(3)放棄不管。另外,由于小學生使用的教材,編寫過程多注重于它的知識性、科學性、邏輯性,而很少或很難兼顧它的趣味性、娛樂性或生動性。再加上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基本上以課堂教學為主。一個由教師、學生及知識構成的傳遞系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運轉,學生缺乏新鮮感,教學吸引力遠不能與其它傳遞知識的媒介相比。久而久之,便會失去學習興趣。
因此,當小學生出現了厭學的心理時,家長首先應該和他們交談,小學生還處于一個自我意識未完全形成階段,他們對家長的信任程度還很大,當然不排除部分學生心理上成熟的較早而產生的逆反心理。若交談的.效果并不好,家長可以采取給孩子多點玩的時間,但萬萬不可以因為玩而不學習,而是應該正確的引導孩子勞逸結合,適當的處理好玩與學的關系。
2、初中
對某一中學里的100名初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只收回97份,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三個不同階段的中小學生中,初中生產生厭學心理的可能性最大。在問及是否喜歡學習時,43名初中生表示不喜歡,多數認為學習無聊,這與他們對于未來目標的不明確有很大關系,有28個學生選擇了對于未來很迷茫,這是他們產生厭學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沒有了學習的動力自然不會喜歡學習,而選擇喜歡學習的學生中大多是因為想要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當問及能否認真聽講時,有47位同學在遇到要求嚴格的老師時就聽,不嚴格的老師就不聽。有11個同學經常隨便找理由給老師請假,有33位同學偶爾會出現這種狀況。51位同學是因為老師的緣故而完成作業。平時小測驗有6人表示懶得寫,有10人找一份來隨便抄抄,還有45人邊做邊和同學對答案。對于作業,有15人表示抄完就好,有23人邊做邊抄,還有34人邊玩邊寫。
以上的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初中生產生厭學心理的可能性遠遠大于小學生和高中生。從數據中顯示,他們中很大一部分是迫于老師的壓力而聽課和完成作業。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初中生年齡大部分在12至16歲之間,正處于青春期,處于自我認同階段,比起小學生,他們更相信自己;比起高中生,他們又沒有很強的責任感。
他們既不會完全聽信家長的說詞,自己又沒有什么目標,玩的誘惑對于他們依舊很大,這樣,學習對于他們很可能成為一件苦差事,厭學也就顯得很自然。然而,家長大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風的愿望,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將來有出息,有前途,于是在學習上要求自己的子女能夠考出好成績,能夠超越別人。
因此一旦考不好,就不分青紅皂白,也不管是客觀上還是主觀上的原因,不是打就是罵,這就無疑給孩子增加了心理壓力,因而孩子不堪重壓,自尊心受損,厭學的情緒隨之產生,甚至離家出走,有的甚至還產生嚴重的后果,有些學生盡管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希望能夠考出一個好成績來報答自己的老師和父母,但由于沒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總結出一套循序漸進的學習經驗,結果還是事倍功半,并且在考試中屢次遭受失敗,因而產生了自卑心理,覺得自己天生就比別人笨,自己的命運注定要比別人差,無臉見同學、見老師、見父母,怕同學嘲笑,怕老師批評,怕父母打罵。
而且,由于成績差,自尊心不斷受挫,由最初的慚愧、內疚,繼而發展為“破罐子破摔”的毫不在乎,于是積極尋找學習以外的文體活動、不守紀律、尋釁鬧事,甚至實施違法行為等給予消極補償,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這個學齡段學生的家長最應該引起注意,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導致學生的厭學心理。
強制型的家長對子女用壓的辦法,按其主觀愿望逼迫孩子學習,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產生對學習的厭倦情緒;放縱型家長對子女放任自流,導致子女懶學勤玩;寵愛型家長對子女百般溺愛,過度遷就,使孩子滋長了依賴性和懶惰性。此外,家庭關系不和或家庭破裂,會給子女心靈上造成創傷,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響學習。同時,學校辦學方向也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當。一方面,在應試機制的作用下,許多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使學生身心負擔過重,造成精神高度緊張,難以應付各種壓力,由此產生厭學心理在所難免。
另一方面,學校對學生學習目的、學習態度、人格等教育長期等閑視之,使學生缺乏學習動力。此外,一些教師厭惡、歧視后進生,使學生對教師產生逆反心理,學習情緒低落。教師教學觀念陳舊,課堂教法不當。如重知識傳授、死記硬背、題海戰術,輕思想政治教育、學法指導和能力培養;重學習尖子,輕多數學生的培養;脫離實際,講課枯燥無味等。無論是望子成龍的家長,還是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和升學都十分看重,無疑要對學生的學習施加各種壓力,使學生整天“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人類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長時間消極情緒積累,容易產生厭惡反應。
那么,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什么呢?對于家長來說,與孩子交談時,點到為止,不宜過繁,否則埋藏在他們心底的抵觸情緒的種子很容易萌發。但是,也萬不能怕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而一再遷就、放縱他們。及時與老師交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也很重要,與老師一起幫助孩子是很好的方法,雖然他們有逆反心理,但大多數的初中生還是比較聽老師的話的。這就
要求教師們一定要以育人為本,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重視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因材施教,學著體諒孩子,嘗試心靈溝通,與家長“雙管齊下”,先向孩子敞開心扉,才能要求孩子們信任自己,如此一來,教育孩子亦非難事。
3、高中
對來自不同學校的100名高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實際收回52份,他們表現為,對于自己的未來,高中生多數表示有自己的追求,他們的追求都是較實際的.,眾多學生的目標是相同的:考入理想的大學。而高中生主動學習的時間則很短選擇1小時和1到2小時的均有21人。29人偶爾會有不想上課的念頭,有30人曾經有過隨便找理由給老師請假的經歷,36人認為只有好好學習才會有很好的出路。31人表示喜歡學習,19人表示不喜歡學習。在表示喜歡學習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原因欄中填寫的是迫于責任;不喜歡的多數表示:無法承受過大的壓力。在對高中生的訪談中,幾乎每一個學生都表示對于學習沒有喜歡與不喜歡之談,這是必須的喜歡不喜歡并不能決定什么,由于社會壓力,家庭壓力和學校壓力他們必須學習,這是一種責任。
通過調查研究了解到:
(1)社會大環境是造成現在高中生產生厭學心理的重要原因。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但高中生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和道德取向也悄然改變著。尤其是社會上出現的某些不正之風及社會道德水平滑波等無不對學生的心理、思想意識產生消極影響。學校周邊環境也需要整治,有些學生沉迷于游戲室、錄相廳、網吧之中,對學習毫無興趣而言。這些都嚴重地挫傷了高中生學習的積極性。
(2)家庭關系不和是造成高中生產生厭學心理的主要原因。有的家庭父母關系緊張,給子女的心靈留下了嚴重的創傷,致使他們不能把精力集中在學習上,如某校有位高三學生回家時,常看到父親打母親,內心感到十分痛苦。尤其是離婚后的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他們往往疏于對孩子的管教,把這些學生視為“包袱”,甩到學校里,懶得去管。這些學生對學習大都抱無所謂的態度,因而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3)學校對學生的管理教育沒有適應新的教育形勢的變化,課堂教學沒有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高舉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這兩面大旗下,一些學校還沒有真正把它們落實到行動上來,或者講開展得還很不深入。例如當今學校都在大力提倡研究性學習,如果能真正把它落實到處,學生的學習興趣肯定會大增的。但是,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學校要思考如何盡快地把教育管理跟上去。學校一些從事一線教育的教師,未能依據學生的現狀科學地組織課堂教學,仍然按照過去的模式,只顧完成授課任務,不注重調動學生興趣。這些也是造成學生“厭學”的重要原因。
(4)部分學生文化基礎差,對現在所學的課程聽不懂,缺乏學習興趣。這些學生當中,可分四種情況:一種是普通班的暫時后進生占的比例較大,這些暫時后進生不是自愿來讀書的,是父母自費擇校硬逼著來的。第二種是在文化學習方面智商不太高。第三種是家庭溺愛的子女和單親家庭的子女。第四種是來自教育落后地區的轉學生。這些學生對學習信心不足,而借故遲到、曠課,在課堂上打鬧,做惡作劇,他們往往不思悔改,與教師頂撞,更有甚者棄學出走。高中生在校學習期間,是他們長知識長身體的黃金時期,也是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于部分學生出現的厭學現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糾正和克服。如果任其蔓延下去,勢必給學生的身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同時,也勢必敗壞校紀校風,給學校形象造成傷害。
高中生不喜歡學習但也不易產生厭學心理,因為他們已接近成年,能夠很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因此,每一個高中生的家長都不必擔心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他們都有很強的自
控能力。也許有時候會出現暫時的迷茫但是他們的“超我”會很快的指導他們重新投入到學習生活當中。暫時的迷失,是不斷調整自己狀態與目標的動力,只要能夠很快的找回方向對學習則有很大的益處。對于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家長應該盡可能的多聽取他們的意見,尊重他們的感受,因為他們不再像小學生一樣對家長有很大的依賴,他們的自我意識已基本形成,過多的管制會使他們產生較大的逆反心理,往往適得其反,所以平等是家長與高中生交流的最基本原則。
小學、初中、高中是孩子成長的三個必經階段,對于每一個人都是至關重要的,在這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很好的處理學習心情是很重要的,家長的關心也是必要的。就學習而言,初中則是最關鍵的時刻,厭學心里也最容易在此時產生,因此,這個階段孩子的家長更應多關注孩子的學習。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認為,人生最深刻的原則,就是懇求別人對自己的關懷。社會、家庭、學校都要行動起來,用愛心打動學生的心靈,使他們找回學習興趣,從內心喚醒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要讓他們樹立責任感,懂得學習的重要性。人生的軌跡劃過生命的天空,也許最璀璨的便是讀書時代,十幾年的書式生活難免會有所厭煩,然而,學生是國家的希望,前輩人辛苦創下的功績即將掌握在他們手中。作為炎黃子孫,這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此,我呼吁所有的學生,珍惜光陰,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9
一、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對語數的學習興趣明顯高于其他學科,而對英語、科學最不感興趣。深究其中原因,與以下因素有關。
第一,家庭因素。因社會競爭的壓力、就業的困難,家長們盼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心態可謂到了頂點。家長們總希望自己孩子將來能考取理想學校,到社會或工作崗位上時立于不敗之地。在此心理支配下,家長只關注與升學有關的科目,其他的科目則不聞不問,只關注孩子的成績,而對其他的則關注過少。家長的態度,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孩子認為語數是重要學科,其他學科學不學則無所謂。
第二,學校因素。在人事分工上,學校把絕大部分骨干教師安排去教語數,導致其他學科師資力量相對薄弱,課堂教學缺乏生機。在教研活動上,學校重點開展語數教研活動,其他非考試科目基本上沒有開展,教師的觀念得不到更新,導致教學方法落后。在評價措施上,學校也向語數老師傾斜,導致其他學科教師工作沒有熱情,責任心不夠,主人翁意識不強。
第三,教師因素。教師片面追求分數,以分數來衡量學生優劣,導致學生偏愛語數,不關注其他學科,得不到全面發展。教師教學語言不生動,教學手段不靈活,評價措施不到位,教學設計不新穎,枯燥的課堂,學生索然無味。另教師人格魅力強弱,親和力大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起到影響作用。
第四,環境因素。社會、學校、家庭是學生學習、生活賴以進行的主要環境,環境的優良潛在地干預著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系統地影響著學習活動的效果。盡管這種影響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它對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性卻是不容忽視的。良好的校園環境,團結向上的班級風氣,和諧的家庭氛圍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反之,則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五,個人因素。學生大體知道自己的讀書目的`,但在行動上,他們并不是很認真地學習,對所學的東西不是抱有濃厚的興趣和持久的注意力。語文、數學適用性強,與生活聯系緊密,學生容易理解,他們就比較有興趣,而學術性強難理解的科學、英語學生則不感興趣。學生學習意志通常不是很堅強,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
二、調查反思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影響學生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學生厭學傾向比較嚴重,針對這一現狀,課題組下階段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實驗工作,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1、轉變教育觀念
轉變教育觀念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一是從面向升學轉向適應社會需求。學校教學質量觀的確定要充分考慮如何更好滿足未來社會發展以及學生長遠發展的需要,徹底改變只重語數不重其他科目的做法,在教師分工上,教師專業發展上,教師評價措施上一視同仁。二是從面向少數學生轉向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有差異的每一個個體,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確定不同的教育方案,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三是從無視人的發展規律轉向遵循人的發展規律。徹底擯棄加重學生負擔,搞題海戰術,無休止地進行考試的違背人的發展規律的錯誤做法,讓學生輕輕松松來學習。
2、提高教師素質
培養和造就一批高素質的教師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提高教師的素質,要加大培訓力度。
(1)組織觀摩學習。其一,定期聘請專家到學校講學,聆聽專家意見,接受專家指導。其二,與武漢市的名校接上幫扶對子,請他們學校教育前沿地帶的有豐富經驗的教師現身說法。其三,到同課題學校去學習觀摩,開闊眼界,激活思維,吸取更多經驗。
(2)堅持讀書學習。要求每位教師每月閱讀一定量的理論書籍,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并要求教師每月做好1000字以上的自學筆記,寫好一篇學習心得。
(3)教師互動學習。一是開辟沙龍對話。以備課組為單位,間周集中一次,每位教師都帶著困惑和疑問,作為探究者來參加沙龍對話。二是開設教研論壇。每月可集中一次,以教研組為單位,圍繞一個帶共性的話題展開討論,讓教師在辨析中成長。
3、改善育人環境
良好的環境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一是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學校打算在教室走廊上張貼著名人畫像,在文化長廊開辟科學家求學故事專欄,各個班級的布置要體現本班特色,黑板報、墻報的設計要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是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學校成立家長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教師經常家訪,建立家校互訪制度,此外,教師要指導家長進行家庭教育,使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教育規律和科學育人的方法。通過家校的通力合作,把教育的出發點著眼于未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乃發展,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4、開展多彩活動。
小學生正處于長身體階段,愛活動愛表現是他們的天性。學校要針對學生實際,開展多種活動,如學科的競賽活動,學習標兵的評比活動,優秀作業展評活動等。各班級也要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開展一些活動,如百題無錯評比活動,學科趣味游戲活動,數學藝術節活動,學生爭章活動等。如此可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感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扭轉學生的厭學情緒,同時學生渴望得到肯定的心理欲望也能得到滿足。這樣,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也能體會成功的喜悅,體會到自身存在的價值。
5、建立和諧關系。
一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某位老師,就會遷移到喜歡他教的課程。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民主平等的,他是構建互相激勵和教學相長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愛學生,對學生要有寬容之心,要允許學生犯錯誤,要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觀點和理由,改變以往的教師權威。二是建立和諧的同學關系。和諧的同學關系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能使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下投入到學習中去,各班可通過班會、隊會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珍惜同學之間的情誼,互愛互助,共同進步。三是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對孩子的嚴厲呵斥、橫眉冷對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以至于越來越討厭學習。作為父母,在對孩子嚴格的同時還應該更多的把他們當朋友,多與孩子交流,幫助孩子尋找厭學的根源,幫助孩子找回學習的自信和興趣,并在學習上給予孩子最大的幫助。
總之,學生厭學現象問題不容忽視,只要我們學校、我們每個教師、每個家庭都重視起來,找出癥結,努力想辦法來改變這一現狀。我想,我們的每一位學生都會把學習當作己任,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興趣,成為新世紀的有用之才。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10
一、調查背景
目前,中學生厭學心理較為普遍,如何正確認識和科學合理疏導這一心理問題,使中學生走出這一心理困境,已成為擺在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厭學現象在不同層次學生中普遍存在。我校屬于標準化普通高中,生源相對較弱,厭學學生較為普遍。因此,我們想立足于我校實際,深入學生、家長、教師當中,調查學生厭學的具體情況,期待從中尋找高中生厭學原因,探討疏導厭學心理的有效途徑,以便能為學生、家長及教師提供一些有效的學習與教育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次調查對象為我校高一、高二年級部分學生、家長和教師。課題組通過學生問卷、家長問卷、教師訪談等有效渠道,對我校在校高中學生做了厭學心理調查。我們在高一、高二隨機抽取100名學生和100名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訪談了幾位學生和教師。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厭學現象的主要表現
從問卷及教師訪談結果來看,85%的學生時不時有厭學情緒,6%的學生有較嚴重的厭學情緒,5%的學生有很嚴重的厭學情緒。厭學是由于人為因素造成的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的一種不滿意、不愉快的情緒失調性心理障礙。厭學這種行為是學生表現在學習活動上的主要問題行為。當前普通高中生存在的厭學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對學習活動不感興趣,討厭學習。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心不在焉,無所事事,要么東張西望,要么昏昏欲睡,不做筆記,不回答問題,但下課時精神十足。
2、不完成老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要求。課前幾乎不預習,課堂上不參與教學活動,課后不復習,不愿做作業,作業馬虎應付,照抄照搬,有時甚至不能完成。
3、不能遵守班規校紀。常有遲到、早退現象,嚴重時有曠課、逃學行為,有時干脆放棄學業;對教師、家長提出的學習要求,常有抵觸、對立情緒。
4、回家不背書包,迷戀手機、電視、電腦等電子產品。不聽父母教導,與父母關系緊張,叛逆。
5、厭學學生大多數學習目的不明確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較差,自信心不足,沒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造成厭學行為的原因
高中學生厭學行為表現及引發原因并不是完全在高中階段出現的,絕大多數發生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從學生問卷、家長問卷及師生訪談結果來看,造成普通高中學生厭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育方法不當的影響。
從學生問卷簡答題“請回憶有沒有哪個事件引起或加深了你的厭學情緒?”的調查結果看,有40%的學生提到教育者的教育方法不當(教師、家長的不當體罰,包括打罵、打擊性語言、嘮叨、冷漠、過度關注、不恰當對比等)引起他們厭學或討厭某一學科。80%以上的學生敘述的誘發事件發生在小學和初中,高中階段情況基本穩定。下面列舉學生說道的幾個典型事件。
事件一:說起那天的事,A同學說:“那是小學時的一天,那天的太陽格外明亮、也分外的刺眼”。周一升旗,他因犯錯被罰站在旗桿下,他感覺“周圍一片明晃晃的,經過旗桿下的同學似乎都在對我‘指指畫畫’”,當時我多么希望那只是一場夢!”但這個“噩夢”卻一直伴隨著他,至今揮之不去。從那時起,他就“討厭學校、討厭老師、討厭學習”。
事件二:同學B說:“那天因為考生字,有三個沒寫出來,老師就讓我把那個單元和前幾個單元的生字每個寫10遍,否則就停我的課。”因為幾個單元的字較多,他熬夜還是沒能寫完,第二天不得不讓家長謊稱生病而逃過老師的批評。自此,對于過量的作業或懲罰,他常感到頭疼,也常用類似的.謊言或照抄等不當方法度過“難關”,學習成績自然也一落千丈,由此他也越來越不喜歡學習了。
事件三:C學生寫道:“小學數學老師打人,還常侮辱差生,然后我就不愿意學數學,現在一想起那個老師就討厭他,一上數學課就頭疼,不想聽。”D同學寫道:“小學英語課上被老師打,從此不喜歡英語。”
事件四:E同學說:“自己從小到大被對比,尤其是有一個學習特別好的哥哥或姐姐,感覺自己很廢、很渣,不是學習的料。”
雖然以上事件屬個別現象,但類似教育教學方法欠佳,教育者教育批評方式及語言不當的事例在此次問卷中占一定比例,從某個側面仍能反映出我們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特別是小學起始階段和初中過度階段,學校、教師和家長如何保護好學生的學習興趣。
2、家庭教育環境的影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學習及一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許多家長不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特點,沒有科學的育兒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導致教育方式單一,甚至粗暴。從問卷和訪談中可看出,當孩子學習成績不佳或出現不良行為和情緒時,家長安慰、關心、引導的少,嘮叨、指責、抱怨甚至體罰的多,這不但沒幫助孩子,反而使孩子心理再次受挫,更容易失去自信,產生厭學心理。同時,一部分家長的過度溺愛,使孩子很容易滋生依賴性與懶惰性,不利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一部分家長對孩子要求又過于苛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使有些強制性家長不顧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孩子的承受能力及需求和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規劃孩子的人生與未來,逼迫孩子學習,甚至參加各種學習班,這樣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進而產生厭學情緒。
另外,夫妻關系不和或家庭破裂對孩子影響很大。夫妻關系不好、父母離異或單親家庭往往給孩子的心靈造成難以抹去的創傷,家庭創傷的陰影會占據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導致孩子無心學習。同時,有些父母往往容易把家庭矛盾轉嫁到孩子身上,造成孩子心理負擔過重,難以將精神集中到學習中去,使學習成績難以提高,從而產生厭學情緒。F同學說“一回到家,爸媽常常吵架,家里氣氛很沉悶,根本沒心思學習。”許多同學也提到家庭環境及親子關系對自己學習的影響。
3、社會不良文化的影響
不良社會文化因素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較大。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此階段(12–18歲)的中學生正值青春發育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點:生理上有“成人感”,心理上卻是半成人狀態;言語上常有片面性、絕對性;行為上常有沖動性、爆發性和極端性;情緒方面既易喜又易悲,波動幅度大且難于自控。人們常把此階段叫做青少年的“心理斷乳”期或“急風暴雨”期。在此階段,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也沒有完全形成,因此,他們還不能對事物做出客觀、全面的看待、分析和判斷。隨著社會的進步,電子產品普及,網絡知識,特別是網絡游戲的豐富、營業性娛樂場所普遍,這些趣味性極強的產品深深吸引著學生的眼球。由于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如果在這一時期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科學的管理,許多學生就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認為這些有趣的事情上來,從而耽誤了學習。問卷和訪談結果也證明有許多厭學學生都沉迷于網絡游戲不能自拔。他們覺得課堂教學與精彩的網上世界相比枯燥乏味,因此興趣發生轉移,從而慢慢放棄對學習的努力,而把大量時間放在虛幻的網絡世界上,完全喪失學習動力,產生厭學行為。
4、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
厭學學生基本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恒心,缺乏毅力,沒有吃苦精神,學習方法不當,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其實,學生的'許多自身因素也可歸屬于客觀因素,這些可以說是我們做父母的及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忽視了對他們這些方面的培養。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只重視知識而忽略了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
5、高中適應性困難的影響
高中課程增多,學科難度增大,教學速度加快,學生一時難以適應。有些學生剛升入高中,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比較差,再加上自身生理、心理特點的制約,難以適應高中學習。隨著功課的增多,學科內容與初中相比無論在廣度上還是在深度上都有了很大變化,有些學生還是以初中時的學習模式來應付高中的學習便深感吃力。一些初中基礎較好的學生學習也開始跟不上去。例如高中物理與初中相比較難,對學生各方面的思維能力都有較高要求,部分學生由于思維模式、學習習慣未能及時轉變,雖在物理上花了不少時間,但仍然很吃力,聽不懂,跟不上,成績比起初中下滑很多,因此就產生了“我不是學物理的料”的想法,開始對物理失去信心,并發展到討厭物理。
因課程多,高中的作業量也比初中增多。一時難以應付的大量作業容易使學生預習、復習的時間減少,加之許多學生不會合理安排時間,導致新課不能得到有效的復習和鞏固,造成學生不堪重負,身心疲憊,日子一長,便容易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除部分學生進入高中不能很快適應新課程而產生對部分學科厭學外,一些學生不能很快適應新學校、新老師、新同學、新生活等,往往容易出現許多負面情緒,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導致失去學習的自信心,進而出現厭學情緒。
通過調查分析,發現普通高中學生厭學現象及厭學成因是復雜多樣的,但解決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相互滲透的,這需要我們在具體的實踐研究中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及心理疏導途徑,這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學校、家庭、社會的相互配合,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11
中學生厭學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普遍現象。眾多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有相當比例的中學生存在厭學情緒,厭學情緒發展到一定階段會演化成厭學癥,厭學癥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癥不是簡單某個或某幾個因素相加的結果,而是多種主客觀、內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其中存在著復雜的心理機制。對于“厭學”現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糾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勢必給學生的身心發展與健康成長造成極大的影響。從宏觀的角度來說,防治厭學行為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矯治中學生的厭學癥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現狀分析
調查顯示,許多中學生認為:從小學到現在,生活的主要內容就是作業、考試、分數,簡直壓得人喘不過氣來,這樣自然導致了厭學情緒的產生。老師的臉色難看,家長的嘮叨難聽,學習沒有一點樂趣。而厭學情緒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出現厭學癥。厭學癥是目前中學生諸多學習心理障礙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險性的問題,是青少年最為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
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癥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患有厭學癥的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基本特征表現為:
特征一:表現為對學習目的存在認識偏差,認為讀書無用。有人說:“讀書越多,收入越少”,“文憑越高,待遇越低”。這種錯誤的認識是對社會體腦倒掛,分配不公的主觀反映,也是流傳的一種社會偏見在學校中的折射。但無論如何,盡管這一觀點現階段已缺乏市場,對相當一部分學生還是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特征二:表現為對學習態度存在認識偏差,消極對待學習。本來學習應是一種輕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活動,但由于多種原因,卻使學生討厭學習。在教師和家長的壓力下,學生勉強學習,卻時常伴隨著不愉快的體驗。如緊張、焦慮、恐懼、羞愧、內疚、厭惡等。有的學生談到學習就頭痛,看到作業就心煩,聽到考試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說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們只是在外在壓力下機械、被動、應付式學習。
特征三:表現為對學習活動存在認識偏差,遠離學習活動。他們好像感到只有離開學習才能達到心理平衡。他們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學習活動之中,一般不愿做作業,不認真聽講,經常違反課堂紀律,時常遲到、早退、曠課、逃學,有的干脆棄學出走或輟學。對老師、家長提出的學習要求,常故意抵觸對立。此外,學習成績差,且每況愈下。
厭學癥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筆者十幾年來通過與學生多方面交流,發現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癥不是簡單某個或某幾個因素相加的結果,而是多種主客觀、內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其中存在著復雜的成因機制。
外部原因
(一)社會因素
1、社會大環境沖擊著家長和學生的思想意識及價值觀。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人們的日常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知識”價值的體現也尚未被社會充分認可。社會上出現的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對他們的思想意識產生消極的影響。有些學生由于耳濡目染了“暴發戶”家長或周圍人群的所謂瀟灑的生活方式,對自己的學習目的產生了不正確的認識。
2、低俗文化的傳播對學校教育產生了強大沖擊。社會上的不健康思潮、不良行為和不正之風,加上西方社會的精神垃圾以及乘虛而入的丑惡現象,無時不在侵害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中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活潑好動,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響,而又缺乏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當低俗文化成了學生的追求時,必然會影響到他們對學習的追求和興趣。
3、校園周邊環境差亂。不容忽視的是,不少網吧就開在校園附近。學生又不具備科學的分析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很容易沉迷于這些無聊的活動中,結果往往使學生忽視了學習,這也是現在學生出現
厭學心理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4、社會更加激烈的競爭給學生心理上造成的影響,即高壓力產生的負面效應。壓力過大,孩子沒有時間休息,娛樂,因此學習沒有興趣,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是出現厭學心理的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二)學校因素
1、目前中學教育還存在重應試、輕素質的現象,“分數至上”仍有一定的市場。現在還有不少人為了抓“分數”,而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重與升學考試有關的課目,導致學生畸形發展,面臨升學競爭壓力,心理負擔加重。
2、外界的功利評價左右了教師的教育思想
學校辦學思想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很多中學教師心理壓力很大,這些壓力主要來自社會、學校領導、家長等因素,結果導致許多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為了在評價中獲得好成績,無形中給學生增加了不少壓力。一些班主任只重視成績的不斷攀升,忽視學生能力培養與個性發展,造成大多數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痛苦的事,產生很大的厭學情緒。
3、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
現在的中學生,有相當數量是早晨5點鐘起床,一天要上八 九節課,中午被困在教室接受教師的“監督”學習,到晚上9點才能休息。雙休日有著大量的作業,很少有節假日,這樣的負擔就是成人也難以承受。學習負擔過重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痛苦、產生厭學情緒以及對學
習喪失興趣的主要原因。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保護和培養。很多學生還沒有真正領略到學習所帶來的快樂,而從一踏進學校的那刻起背上了沉重的課業負擔,長期被動學習帶來的只能是逆反心理狀態。
4、部分教師教學水平偏低。
教師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學生心理的研究,不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采取有效的授課方式,調動學生的課堂興趣。而是將學生置于題海之中。結果大量的機械式的`作業使學生感覺到自己就像機器一樣,整天忙忙碌碌而壓抑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學生形成了逃學、棄學、不愿學等消極行為反應模式,厭學情緒愈來愈重,最終導致厭學癥形成。
(三)家庭因素
1、父母的高期望值所帶來的負效應。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他們不考慮孩子自身的學習天賦條件,對待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提出過高的要求。一些學生小學時成績較好,父母的期望值過高。事實上,中學的學習內容增多,難度加大,分數降低本屬正常之事,但父母的過高期望會使孩子心理壓力大大增加,家長人為地把子女的學習與痛苦體驗聯系起來。當孩子意識到我無論如何努力都達不到這種期望值的時候,他就會放棄努力,產生厭學心理,嚴重的出現較明顯的厭學現象,對學習失去興趣,覺得學習就是為了應付父母對自己的要求。
2、家庭教育方式不良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成就評價方式極端化,他們只重視眼前的成績,無法冷靜、客觀地以長遠的眼光去對待自己的孩子,整日以壓力、嘮叨去驅使孩子,完全忽視孩子的心理感受。當孩子達到他們所要求的目標時,就不惜“重金”滿足孩子的欲望;而當孩子“不爭氣”時就冷眼對待,或放任不管,這都會對孩子的學習心態產生不良影響。
內部原因
(一)學習能力薄弱
部分學生在文化學習方面先天不足:智商不高、能力缺乏,這類學生往往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學習;或者只會死讀書,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正確、合理地表達出來。這樣,面對日益繁重的課業內容,自然產生厭學情緒。
(二)個性特點不良
如意志力薄弱,一些學生上了中學后學習環境發生改變,面臨新的挑戰,由于心理適應能力差,在挫折和失敗面前無法正視自己,喪失自信心,消極地對待學習,從此一蹶不振。
(三)學習行為盲目
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內在學習動力。我曾經在一堂物理課上提問,“你為什么學習物理?”,結果近80%的學生表情很無奈,他們也不知道為什么學校要他們學習物理,個別學生的回答是“因為有物理
考試”。這種為考試而學習的想法其實在學生中是很普遍的,他們根本就沒意識到現在所學的學科對將來自身發展的重要性。那么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是很自然的了。
措施對策
中學時期是學生長知識長身體的黃金時期,也是他們世界觀、人生觀逐漸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于他們中出現的“厭學”現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糾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勢必給學生的身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那么如何防治學生的厭學行為呢?從宏觀的角度來說,防治厭學行為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矯治中學生的厭學癥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一、須得到社會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政府領導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目標管理責任制,樹立起兩個文明一起抓的現代社會發展觀,努力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凈化學生生活的社會環境。網吧、網絡游戲、電子游戲廳、歌舞廳等娛樂場所對中學生的誘惑力是巨大的。中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逐漸形成期,一旦迷上此類場所,必將無心于讀書,最終浪費了大好時光,遺憾終生。所以作為政府要協調社會各方管理力量共同治理學校周邊環境,整頓娛樂場所,努力消除由此而帶來的不良影響。
二、充分發揮學校在防治學生厭學現象中的主體作用
1、學校內部要轉變評價觀念和課程結構。
學校以分論質、唯分是求的做法必然導致教師教育行為的偏費。只用文化考分就把學生分成“優生”與“差生”,是片面的,也是很不科學的。其實每個學生都有潛能,都有自己的長處,只要適合他們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他們都能學好,都可以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現代教育應該適應并能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增加學校課程的多樣性、層次性和選擇性,從而增強學校教育對學生的適應性,讓每個人在這個大千世界中能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會讓每個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學習的成功,避免厭學的產生。
2、發揮學校各種力量,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校通過日常各種適合每個學生個性展示和能力發展的活動,培養他們的主動性,并使其在良好的集體環境中形成正確的人際關系。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積極開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如舉辦多種類型的.文藝體育比賽,舉辦特長培訓班,開展各種社團活動等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這種良好的氛圍和環境能夠無聲地起著教育人、改造人和鞭策人的作用。
3、重視班主任隊伍的建設,強化其主體作用的發揮。
班主任是學校最基層和最直接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個班的班風和學習風氣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班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素質高,工作責任心強,學生思想工作做得深入扎實,這個班學生的“厭學”現象肯定會少,學習風氣肯定會好。因此班主任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做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4、加強課堂教學研究,切實提高課堂質量。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對教師無比信賴和崇敬,才會喜歡教師所教的這門課程。前面在分析中學生“厭學”的原因中,其中一條是教師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采取有效的授課方式,調動學生的課堂興趣。盡管教師學識淵博,在講臺上講得天花亂墜,但有些學生還是不愿聽他的課而產生“厭學”情緒,結果是教師埋怨學生難教,學生則埋怨教師授課聽不懂。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教師要了解各個年齡段學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所教班級的班風、學風,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教育方法。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師要與學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師生關系。要正確地選擇教學方法,在課堂上不能簡單地告訴學生答案,而應該提示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學會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學雙方有了良好的認知基礎,學生自然學得起勁,學習的積極性也會逐步提高。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厭學情緒的重要保證
盡管社會和學校已經為防治厭學現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子女厭學情緒的重要保證。面對孩子的厭學,家長們該如何防治呢?
首先,家長應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及生活方式。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在無意之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對學習的態度、學習行為習慣及生活方式等多會在子女身上有所體現。家長樂學好學,孩子受到這種學習氛圍的熏陶,自然樂學上進。
其次,家長應正確估計子女的學習能力。前面說過家長對子女過高的期望值往往會產生負面影響,結果南轅北轍。因此家長首先應冷靜分析自己子女的天賦條件,事實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家長應努力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總之,要讓孩子從苦學、厭學變為喜學、樂學,需要家長循循善誘,耐心指點,家長要講究引導方法。因為這個時期中學生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逆反心理較強,如果家長采用簡單粗暴地處理方式,不僅不能很好地達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將矛盾激化,這樣不利于問題的解決,更不能達到消除孩子厭學心理的目的。
結論
綜上所述,中學生“厭學”,除學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質較差外,也與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校的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都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我們必須有針對性地加強和改進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幫助這些同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同時,注意因勢利導,因材施教,齊抓共管,從嚴治校,那么,中學生的“厭學”現象就一定能夠得到有效地扼止。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12
調查時間:
20xx年12月3日
調查地點:
麻黃梁中學
調查對象:
麻黃梁中學全體學生
調查方法和調查工具:
方法:問卷調查法(抽樣)
工具:調查問卷
前言
為了了解榆林市麻黃梁中學的學生厭學心理產生的原因,以便針對相關原因提出建議,以改善目前麻黃梁中學學生厭學的現狀,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引導學生熱愛學習,樂于學習。
調查結果分析
從調查結果中可看出,接受調查的347名學生中只有200名學生表示喜歡學習(因調查目的在于了解學生厭學原因,故喜歡學習的原因在此不具體分析),其余學生均表示自己并不喜歡目前的校園生活,且討厭學習。而這些不喜歡學習的學生中只有幾名學生由于小學基礎好,現學習險險處于中等水平,其余的學生的學習成績都極為不理想,甚至有學生承認自己有過考試零分的記錄。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學生厭學心理產生的原因有一下幾個方面:
受家庭經濟環境的影響。
榆林市是一個貧富差距明顯的城市,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富人很富,窮人很窮”。而學生的學習情緒便明顯受到家庭經濟環境的影響,厭學心理的產生更是跟家庭經濟情況息息相關。在厭學的學生中有12%的人因為家庭環境不好,經濟緊張而不愿意繼續讀書,但又礙于父母而不便提出輟學,久而久之便不再喜歡學習,而更愿意提早離開學校,外出打工。而29%的學生卻是由于家庭過于富裕,家長教育不當或者無暇管教,從小想要得到什么東西都輕而易舉,所以他們認為即使不讀書,家里也能為自己打點一切,根本不需自己煩惱。于是他們更加向往比學校自由的外面世界,討厭學習,渴望快點掙脫束縛。
受社會觀念——“讀書無用論”的影響。
現代社會發展程度越來越高,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都市物欲橫流,社會上出現“讀書無用”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與其浪費時間讀書,不如早早投入外面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而現代家庭的生活條件較好,在校的中學生從小接觸過多的電視、電腦等媒體,受到社會觀念的影響,有許多人抵不住誘惑而放棄學習,與外面的.青年混在一起,漸漸便無心向學。榆林市麻黃梁中學便有很多這樣的學生。據統計,受調查的人中有21%是這樣的'情況。受教師的教法及教學方式影響。
受調查的厭學學生中有17%的人表示,由于老師的教法陳舊,毫無新意,上課方式不創新,導致課堂內容顯得枯燥無味,即便自己本來愿意學,喜歡學習,也會因為課堂氣氛不好,學習氛圍差,上課沉悶而不想聽課。而不聽課所導致的直接結果是堆積很多學習內容無法弄懂,且越來越多的堆積會反過來導致更不想聽課,整個就是惡性循環,長此下去就會變得討厭學習,覺得學習是一件無聊痛苦的事情。
自身成績不好而導致不想學,乃至厭學。
現在的學生中有這樣的情況并不奇怪,因為他們的學習方法或學習環境不好,導致學習成績一直提不上去,從而失去學習動力,學習成了一件毫無成就感的事,所以漸漸失去耐心,導致厭學。受調查的厭學學生中便有21%的人是這樣的情況。由于小學課程輕松易學,他們的學習成績不會太差,但進了中學以后,學習內容增加,學習范圍擴大,而他們又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導致即便努力學習,成績也不好的尷尬場面,使得他們變得沮喪,失去學習動力,久而久之便不再喜歡學習,長期下來便有了厭學的心理。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13
一、農村小學生厭學的表現
(一)在學校里的表現
當前,在許多小學里經常聽到老師說xx學生不是笨,不是學習能力差,而是懶,不學,其實這就是厭學的表現。通過調查,我們認為小學生的厭學現象在學校里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到校比較遲。要么經常踩著鈴聲進教室,要么常常遲到,這些同學起床后,刷牙、洗臉、收書包、吃早點動作都很慢,出門后在上學路上也是東張西望,邊走邊玩。
2、到了學校也不會馬上拿出書來讀。而是和周圍同學說幾句話,即使拿出書來,也是慢吞吞地翻,邊翻邊看同桌讀哪里,他也跟著讀那里。
3、課堂上不專心聽講,注意力不夠集中,思想易開小差。上一會就左顧右盼,幾乎不會主動回答問題,小組合作學習也很少參同桌討論他一般只聽不發表意見、觀點。老師布置了課堂作業要不混著不做,混到下課后抄同學的,要不就課堂上抄同學的,抄不到就亂做,測驗各科幾乎不及格。
(二)在家里的表現
小學生的厭學現象在家里的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據觀察,有厭學情緒的小學生一般在回家的路上是這逗留會,那逗留會,回到家都比較晚。
2、到家后經常書包一扔就打開電視看,極少部分學生會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3、等家長問作業做完沒有時,他才會拿出來做或是去問同學做哪里,甚至有時候他就說沒作業。
4、做家庭作業時如果父母在旁邊監督的話,作業還基本認真,如果父母沒有時間監督的話,就一塌糊涂。
5、老師布置的非書面作業從來不做,對父母就說沒有作業。當然,在有厭學情緒的學生當中也有少部分同學在家比較聽話,是個乖孩子。
二、小學生厭學現象的原因分析
(一)枯燥乏味的教學與教師行為的失范導致學生厭學。
通過調查,我們認為課堂教學的枯燥乏味是引起小學生厭學最直接的原因。很多老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枯燥無味。教育方式方法簡單粗暴,偏愛成績較好、配合自己的學生。討厭叛逆性、經常違反紀律、不聽話、成績較差的學生。處理學生的矛盾時難以做到一視同仁,喜歡的學生網開一面,而“問題學生”則不問青紅皂白就進行懲罰。學生產生反感,就不會認真對待教師所教的課程。
(二)學生困難、成績不良與人際關系障礙導致自信心缺失。
小學生感到學習困難的比例很高。近日,筆者調查走訪了xx市武xx區六所鄉鎮學校(小學),小學生普遍感到學習困難的比例為一年級28.13%,三年級30%,六年級47.89%。一部分學生因為學習時遇到困難多沒有及時克服導致基礎不牢,課堂上不容易聽懂,注意力無法集中,學習效果愈來愈差。在學習中感覺困難,舉步維艱,讓他們懼怕學習,自信降低。一部分小學生從小學習就失敗很少成功過,他們已放棄學習,雖然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但認定自己反正學不好而變得沮喪。也就是說,學生最初只是不會學習,沒有掌握基本學習技能而已,并非教師眼中徹頭徹尾的懶漢。
師生關系也影響小學生的學習情緒。有些學生因為長相、穿戴不好、學習不突出、沒有家庭背景等原因受到教師的歧視、拒絕。也有一些學生很安靜,比較聽話,不惹是非,在生活與學習中暴露的問題不明顯,不易引起老師的注意,成為長期被教師忽視的群體。缺乏與教師之間積極的情感交流,對教師反應冷漠,對班級活動和同學交往也失去興趣,喪失自信,對一切都感到索然無味。而經常受到教師批評、處罰的學生與教師關系更堅張對立,他們反感或害怕教師,這種消極的情緒也會蔓延到學習上。
(三)繁重的課業負擔與過度學習使學生產生厭倦。
在調查中學生認為老師布置作業太多的占26.76%,反映因家長布置作業和班造成作業太多的竟有70%,再加上社會上一些家教機構、特長班、補習班、提高班火爆,學生經常是出了這校門,進了那“校門”。負擔過重抹殺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特別好的對學習有興趣,不覺得負擔重,少量不學習的也不覺得重。感覺負擔重的是中間一大部分,他們特別想考好,卻難度太大,導致被動負擔多,而主動學習少。
(四)師長高度熱情與背后的冷漠造成小學生心理落差很大。
家長與教師把學習看得高于一切,賦予高度的熱情,為了讓孩子上好學校,將生活中所有一切都包辦代替,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卻不顧孩子的實際水平和學習能力。要求過高,不容許有任何懈怠,一旦孩子無法在學習成績上達到自己要求時,家長就容易心理失衡,粗暴對待或悲觀失望,這會造成學生對學習的恐懼感,失去信心,容易否定自己,對學習產生恐懼和厭倦。有些同學在遭遇困難時不僅得不到幫助,如遭家長的責罵、教師的批評,因此感覺非常無助,對自己產生懷疑。對于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來講,家長和教師是他的“重要他人”,如果反復對其倭化和貶低,其自尊和自我期待就會被像刀一般鋒利的諉化語言斫削,慢慢成為教師所說的那種人而不能自拔。更可怕的是,當老師諉化一些學生時,其行為和態度也會影響其他學生對這些被貶者的看法。在中小學階段,同伴生活在兒童成長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甚至超過老師和家長的作用的趨勢,如果被同伴排斥,那將是“天塌地陷”的感覺,造成小學生心理落差變大,進而產生懼怕學習、害怕失敗的心理。
(五)班額過大使大部分學生不能有效參與學習互動,學習處于觀望狀態。
由于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造成大量學生向優質學校涌進,而薄弱或農村學校學生越來越少。班級規模較小的班級里,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容易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相反,班級規模較大,無論教師的教學水平如何高,也不可能顧及到所有學生,無論老師多有愛心也不可能關注到每個同學,更不用說要幫助學生解決個人的學習困難了。絕大多數的同學不能參與到學習互動中去,漸漸地部分同學逐漸習慣了觀望的態度,成為學習的旁觀者,不再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六)小學生的自身因素為小學生厭學提供了可能。
發生認識論認為,學生認知水平影響了學習興趣。學生間學習水平差異隨著年級的增長逐漸增大,學生成長過程,既有所有學生不斷發展的過程,也是學生間學習水平差異不斷分化的過程。學生自我評價方式從他評走向自評。他們開始置疑老師評價,教師評價不再是唯一權威,這使他們不再僅僅為追求教師評價而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從三年級開始,兒童道德判斷進入可逆階段,學生不再無條件地服從、信任教師了,對老師的要求隨年級增高而逐步增加。不一定都聽老師的話,當然也意味著對老師的要求有時不予配合,甚至是我行我素。
綜上所述:學生的厭學心理產生是內外共同作用的結果,除此之外還有不良的學習環境、方法、習慣和興趣的缺乏使得小學生迷失學習方向,失去學習興趣,心理包袱重,以至出現了“厭學”現象。
三、小學生厭學現象的對策研究
針對上述現象,學校、家庭和社會應如何幫學生清除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回歸正道,從而健康自信地學習、成長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學校要更新教育理念,改變教育教學方法,把研究性學習引進課堂,讓學生全過程參與教學,在參與中獲得成功。
農村小學的教師需要轉變觀念,需要把以學生為本的觀念滲透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這樣,教師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里,就可以給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個性自由伸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實踐證明,依據學生的智力高低范圍,在學生的生活近區選擇探究專題,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迅速構建知識網絡,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激勵自己,獲得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學生對成功的認同,首先是基于自己的價值觀,他們只要承認自己成功了,就會得到一種愉悅;如果教師也認為他們成功了,這種愉悅感就加強了;如果同伴也認為他成功了,這種成功感就更加強烈了。所以,我們改革教育教學的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極為明顯。學生的.樂學情緒明顯增加。
(二)教師、家長要有正確的評價觀,為孩子創設積極的學習環境。
學校、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教師、家長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學生對分數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和教師對分數的態度影響,教師、家長對學生分數不客觀、不正確的態度可能會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影響其正確的學習態度的形成。因此教師、家長首先要形成正確的評價觀,認識評分的意義,對學生獲得的分數持積極的態度,切不能對于一些不能達到老師、家長所謂高分的學生,以挖苦、諷刺、打擊的消極態度對待他們。特別是教師,應樹立教書育人的觀念,教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做人的引導,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作為家長也應正確看待學生的學習,學習成績的差異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差異,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人的成功,應從長遠看,而不是一日一時的分數,應注重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總之,要使孩子能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學校、家庭要給他們創設一個適宜他們個性、智力發展的民主、寬松、愉悅、和諧的外部學習環境。
(三)老師盡量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
過高的學習要求、過重的作業常常使學生精神緊張,身心俱疲。只有減輕學生負擔,相對地壓縮學習時間,才能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學習不是機器,他們也需要休息。這也是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社會、學校及家庭要樹立全面發展的人才觀,通過適當降低教學難度,減少作業量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從事自己喜歡干的事,參加各種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個性發展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學習有張有弛,勞逸結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夠情緒飽滿地投入到學習中。
(四)激發學習興趣,樹立學習的信心
厭學的學生通常表出自卑,要再次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重拾對學習的信心,只能從思想根源上下手,徹底轉變對學習的觀念,客觀的認識自己的生存意義。首先,賞識教育很重要,不要忽視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教師和家長要用:“你真行”、“你是好樣的”之類的話多激勵孩子,使孩子樹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前進的勇氣,大膽地往前走。孩子是在犯錯誤中長大的,要用放大鏡來看孩子,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不要總是抓住缺點不放,讓孩子在不斷的鼓勵和肯定中增強自信心,對學習產生興趣。其次,創造機會讓孩子體驗成功。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而筆者要說:“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多次失敗,會使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喪失自信心,產生自卑心理。因此,我們應該千方百計地讓孩子嘗試成功,獲得成功,“跳起來就能摘到桃子”。教師可運用“成功教育”手段,如在講新課的頭一天,先給后進生講一遍,著重指出重難點,第二天上課時,讓孩子能積極舉手,成功回答出問題,他們的信心就足了。這樣學生在成功的基礎上不斷獲得新的成功,在小成功以后獲得大的成功。成功越多,興趣越濃;興趣越濃,自信心越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的興趣,孩子就樂學、愛學、會學,這為孩子一生的學習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五)社會各界齊抓共管,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首先,社會是一所大學校,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無處不在,各種場所應加強學習的宣傳,為學生營造學習的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其次,人們早掙錢早成家的觀念要轉變,讓他們明確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政府主管部門要加大對使用未成年民工的監察力度,嚴懲使用未成年民工的單位和個人,加強說服教育,讓未成年人從返校園。第三,當今是網絡時代,網絡無處不在,青少年是網絡應用的一個大群體,社會各個行業和部門都要切實負責,加大監管力度,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引導青少年正確看待網絡,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讓他們身心健康地成長。
總之,矯正小學生厭學心理是一項長期、艱苦、復雜的工作,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會形成一個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社會大環境,深化改革,確實減輕學生負擔。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給孩子以科學的教育、注重心理輔導,才能有效地消除厭學情緒的蔓延,使學生健康地成長。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14
一、調查目的
初中學生由于各種原因,出現了很多厭學情緒,有的逐步好轉,也有的厭學情緒逐步加深。強烈的厭學情緒,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影響很大。有的同學本來成績很好的,卻因為有了厭學情緒,而逐漸淪為成績差的學生。而有的同學開始成績不太好,卻由于樂學,能夠堅持學習,而逐漸轉變為成績好的學生。我們靈山中學的學生,生源質量不太好,為了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必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導致學生厭學的真正原因和主要原因。為此,我們展開了一項關于初中生學習情況的問卷調查。我們想通過本次調查,更為深入地了解大多數同學的心理狀態。為以后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扭轉學生的厭學情緒,打開基礎。
二、調查對象及其一般情況
調查對象:靈山中學初二年級16個班,抽取150名同學。
一般情況:海口市靈山中學地處市郊區,所以,生源相對不太好。每個班里都有比較多的同學在學習上存在困難。為了從整體上了解,接學生的學習成績抽取了一部分同學。
三、調查方式
這項調查采取的是問卷調查方式,把抽取出來的學生召集起來,給每個學生一份調查問卷,讓他們認真閱讀提示語,然后進行填寫回答問題,最后以無記名的方式上交。問卷有15道單選題。一共選了150名同學,發了150份問卷,收回了150份。其中一份由于答案全部選A,且答題時間極短,表現得極不認真,所以,認定為廢卷。有效問卷共149份。
四、調查時間
20xx年5月1日——20xx年6月10日
五、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共設計了十五個問題,主要調查:學生對厭學情緒的歸因,有整體的,也有具體的;學生厭學情緒的`發展過程;學生對老師和學校的情感。通過這些問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老師和學校平時的作為是否存在突出問題。
為了了解學生的厭學情況,制作了調查表。對靈山中學初二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果,共收回150份問卷。其中一份是廢卷,所有選項全部選A。有效問卷共149份。
六、調查結果
本課題小組對問卷的統計如下表
1、學生對厭學情況的整體歸因,選擇最多的是學生自己;這說明一多半同學還是愿意從自身找原因的。但也有很多同學把厭學的原因歸于其他因素。說明老師、學校、家庭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且對學生的影響雖不是最大,也是比較大的。初中階段,學生集中在學校的時間很長,與家長在一起的時間很短,所以,家庭因素對學生厭學情緒的產生起的作用不大,學校與老師在因素是外因中比較突出的。這符合實際情況。說明學生的回答是認真的,具有相當的可信性。
2、多數學生在學習中產生過快樂的情緒體驗,沒有快樂體驗的同學人數是0,說明只要教學方法得當,都可以吸引學生學習。但偶爾才有一點學習樂趣的同學所占比例太大,出乎意料。說明學生學習內驅力不足,靠外部因素刺激學習的.傾向明顯。如果每一個學生都靠自己的內驅力學習,可以經常獲得學習的樂趣,而不僅僅是偶爾。如果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3、學生自己想學好嗎?當然想了。有多強烈?非常想學好的只占一半。這說明,既可以對一部分學生放心,讓其靠自己的努力去改變自己,又要對別一半學生嚴加督促,以防其放任自流。
4、學生上初中的目的是什么?最多的學生回答不是提高自己知識水平,不是提高自己的素質,而是為了考重點高中或中專。考重點高中或中專當然是一個目的,但初中辦學的目的是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學生對待上初中,有著急功近利的心理。高素質的人才需要學什么?知識是一方面,重要的提高各方面的素質。只有明白了素質教育比應該教育更重要,才能讓學生更自覺地把力量用到好習慣的培養方面。而不僅僅是讀呀讀,背呀背的。
5、學生的厭學情緒是普遍存在于各科學習中呢,還是存在于某些科目中呢?學生的回答是,某個別科目。所以,改變學生的情緒不需要普遍用力,只需要解決好個別學科老師的教學問題就行了。個別學科的老師要分析自己的教學情況,弄清楚自己的什么表現使學生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有重點是改正課堂教學,是最有效的教學改革。
6、學生對某學科有厭學情緒,為什么會有厭學情緒?選擇最多的是學習起來吃力,學不會。讓學生學會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要使自己的課淺顯易懂,不做過難的題目。等等。解決難學的問題是一個頭等重要的問題。其次,學生對授課老師的人格魅力還是有需求的。有的老師,不能夠讓學生喜歡,導致學生不喜歡這一門課。努力提高老師的儀容儀表,規范老師的'言行,提高老師的人際交往能力也是改變學生厭學情緒的一劑良藥。
7、正面教育一直是教育家及教育理論中強調最多的。學生最反感的教學行為是批評學生。無論是合理批評,還是不合理批評,都會給學生帶去不良的心理感受。學生心情低沉時,學習起來自然沒有勁頭。所以,少批評,多鼓勵,仍然是一句需要經常提醒老師的話。
8、學生對班主任的工作是滿意的,班主任個人素質與勤奮程度都為學生所認可。
9、學生對學校的印象不太好的地方有兩個方面:學習壓力大和學校對學生生活不關心。學習壓力大,不是靈山中這所特有的,而是所有的初中共有的特征。學校對學生的生活不關心,卻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多與學生交談,盡力滿足學生在生活中需要。或者定期讓學生反映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及時解決。
七、調查體會
從調查活動的各個環節,都可以看出,學生對于自己的學習問題,是非常重視的,也是非常認真的。學生有著樸素的求上進的心理,也愿意為此付出努力,同時也要求學校、老師能夠給學生以幫助。學生非常歡迎來之老師方面的幫助,只要是有助于學生的事情,學生都積極配合。在此,非常感謝參與回答調查問卷的一百多個同學。
從分析調查問卷結果上看,有些突出的問題令人感到心痛:學生聽不懂,學不會;老師批評學生多,鼓勵學生少;學生愿意得到幫助,渴望得到幫助,但卻不是經常得到幫助。這些問題需要所有的老師想辦法去解決。
根據本次問卷調查過程中的所有感受和對調查結果的理性分析,我們想提出以下幾點:
1、各學科老師要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要求,了解自己的課堂不足,盡力去改正自己的不良教學行為;
2、進行更細致的調查,用現代教育理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各位老師要把規范自己的言行當作重要的事去做,與學生交往,話要經過大腦,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4、多幫助學生,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督促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15
一、調查背景: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它給無數師生帶來了福音。然而,我們在為素質教育大聲喝彩的時候,同時也為不少青少年憂慮,在教學中我們發現一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對此,教師也在犯難,“這書怎么越來越難教了”、“學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來”。不難看出,“厭學”已成了制約教育教學工作的瓶頸之一。中學生厭學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如若不加重視,會加劇學生輟學和出走。因此對學生的厭學問題,必須引起重視并進行全方面的綜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
通過對初中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對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出初中學生厭學現象的表現、影響及其產生原因,從而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法,并幫助學生找到厭學的癥結所在,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厭學問題,使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調查方法
1、對象:舊寨中學初一、初二、初三學生共203人(其中包括初一年級85人,初二年級82人,初三年級36人)
2、時間:20xx年11月
3、調查方法:采取隨機取樣的辦法,對本校部分學生的厭學情況進行分發調查問卷,隨機問卷調查。
四、結果與分析
(一)、厭學現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謂厭學,就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厭倦學習的心理,進而在學習學科課程時,對知識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不再愿意學習的現象。
其突出特點如下:
第一,課堂上,大部分學生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覺,可以說為視上課為坐牢。
第二,有的學生作業幾乎不做,有的.學生期末考試在5分鐘完成選擇題,然后就睡覺。
第三,逃學、曠課、外出閑逛、玩游戲,這是厭學的突出表現。
(二)、根據調查結果分析來看,初中學生厭學的主要因素有四個方面:
a、學習壓力過重;(約50.7%)
b.基礎太差跟不上,(約36.9%)
成績差的學生,壓力大,畏懼學習,導致越來越差,越差越不想學的惡性循環。個別學生喜歡學習的學科就想學習,而且會學得很好,感覺有意思;不喜歡的學科就不想學習,就不學。學習完全憑興趣和愛好,沒有自覺性。
c、教師枯燥的教學方法(約26.1%)
老師講得太單調,沒有幽默感,把簡單問題復雜化,課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學生,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d、家長期望過高(約22.2%)
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為了讓孩子取得好成績,在家里除了學校的作業,另外給孩子安排大量作業,學生因此沒有時間玩耍,從而感到心煩,不想學習。在家長看來,學生只能讀書,不能玩耍,學生學習不好,考試不及格,父母要打、要罵,很少與孩子溝通。
另外:
1、學生感覺學習太單調太無聊(約16.3%)
2、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不愿意學(約16.3%)
3、不喜歡某老師(約11.3%)
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學習的原因是為了自己的前途,學習的壓力主要來自于自身,當然學校、家長以及社會也成為許多孩子學習的壓力制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曾經有過厭學的想法,71.4%的學生認為厭學是正常現象,出現厭學情況時,有接近一半的學生選擇了找信得過的`師長和朋友解決。關于如何杜絕厭學現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學生選擇了找到解決學習的好的學習方法,把學習當做一種樂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學生選擇了找老師解決。總的來看,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很多,導致學生厭學的因素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好多是應該能夠改變的。厭學產生的后果和解決的方法也是千差萬別,但是學生本身大多數還是希望從根本上解決厭學問題,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06-06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范文02-12
厭學調查報告01-15
學生厭學原因及對策06-08
關于學生厭學的調研報告04-27
大學生厭學心理的成因及對策04-29
中學生厭學的歸因及對策研究05-02
探析中職學生數學厭學的原因及其轉變04-29
淺談如何疏導職業學校學生的厭學心理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