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個人研究報告(通用12篇)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個人研究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個人研究報告 1
我們語文課題組在上級領導的直接關心領導下,做到人人參與,扎實開展了各項研究工作,努力探索“體驗式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與方法。一路走來,我們腳踏實地探索著,也采擷到了甜美的果實。
一、研究的基本情況:
1、對體驗式作文教學的認識。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作文本是精神產品的獨創,學生只有寫自己的內心真實感受、親身經歷,自己最熟悉的、最動情的東西,才有可能說真話,抒真情,才會寫出感人的作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寫作目標中談到:“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地表達。”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在新課程標準的引導下,突破傳統作文的樊籬,為學生創設開放的作文大課堂,引導學生去關心生活,觀察生活,參與生活,重視生活的積累與體驗,做生活的有心人。體驗式作文是一種以寫作為重點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它要求學生要綜合利用學習要素,它能比傳統的作文教學在發揮主體性和創造性有很大的突破,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作文教學。
2、體驗式作文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我校派出了齊灝等五位教師參加了在世紀中學召開的關于體驗式作文報告會,觀摩了來自上海的李白堅教授精彩授課,以及來自張店七中魏俊峰老師的關于體驗式作文的嘗試的報告后,老師們熱情很高,認為體驗式作文非常適合在我們農村中學開展。在邢基光校長的帶領下,以教研組長帶頭在教研組會上就怎樣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展開廣泛討論,并確定了課題重點實施年級,為六年級(一班、二班、三班、四班、五班、六班),七年級(一班、二班、三班、四班、五班)和課題重點實施教師:商娜、郭承業、顧秀霞、張俊愛、劉金枝、劉華、齊灝、王循茂。并擬定以骨干教師帶動策略。決定以實施體驗式作文教學為契機,改變我校語文教學目前存在的現狀。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方式。
(一)、在學校生活中學習語文。
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舞臺,這座舞臺上發生的一些事可以引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來。學校師生之間的交往,班干部競選演講,觀看演出等活動,同學們參加的各項社會實踐活動,也都成了學生體驗的機會,為提高作文教學效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我們老師的積極引導,都成了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途徑。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應該去親自嘗一嘗。”同樣,對作文的體驗感悟也是如此。為此,我組教師有意識地創設機會,結合文本,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課堂上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體驗,去感悟,加深感受。初四的王循茂和齊灝老師則結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開展了以“秋雨”為主題的作文活動。通過觀察秋雨,傾聽秋雨,讀描寫秋雨的文章,體驗秋雨,在此基礎上齊媛媛寫出的《雨思》張麗偉的《秋天·秋雨》均以描寫細膩真實而受到語文組老師的好評。
讓生活與作文緊密聯系,在生活中學習作文。向生活要素材,讓學生留心觀察。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注意收集觀察的第一手資料。把豐富的校園生活、多彩的假日活動、溫馨的家庭生活、四季交替帶來的景物天氣變化等引進作文課堂 。因此, “當老師做操的時候”、“大自然的聲音”、“游蟠龍山”“ 老師遲到了2分鐘”、 等等生活題材在我組廣大教師的引導下,都成了學生習作、說話的題材。如劉華老師上的八年級作文課——《背起行囊走四方——感受家鄉》,是一堂將生活和語文結合分組調查:
1、調查家鄉歷史、家鄉傳說、發展變化等等;
2、調查后:交流家鄉與其它地方的異同、學習寫作,交流評價。在此基礎上傅曉陽寫出了“家鄉美―――傅山” 彭巖同學寫了“蟠龍山游記――家鄉掠影”發表在校報上。
(二)、在社會生活中學習語文。
社會是一道廣闊的背景,更是學習語文的一片天地。我校教師郭承業開展了以“環保小課題”的調查研究的體驗式作文試驗。通過對周圍的垃圾進行調查,引起他們對自然、對生活、對社會的關注。將學生分為若干組,每組由組長、資料員、調查員、聯絡員、撰稿人等組成。組長負責全面協調、統籌全程(由具有組織、管理能力的學生擔任);資料員負責查找相關的材料,供全組使用(由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最好是家里有電腦、能上網的學生擔任);調查員負責制定調查問卷、發放問卷、訪問對象等(由表達能力、交際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撰稿人負責將調查的結果撰寫成書面報告。將文化、生活、語文融為一體。
(三)、在家庭生活中學習語文。
家庭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場所,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啟蒙老師。我組顧秀霞、張俊愛教師抓住了每個學生家庭的特點,巧妙設計語文教學。開展了“愛心故事”為主題的體驗式作文活動,讓學生從家庭中找愛心,例如: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服裝的,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水果的,則讓談談家長掙錢的艱辛等等。通過交流體會到父母的愛心。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高昂,也覺得有東西可寫了。
從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的作文出現了一些可喜的變化,模仿抄襲的少了說空話假話的少了,學生認識到要寫好作文就要細致的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要寫出好文章就要說真話、抒真情。
二、存在的問題
1、反思評價階段仍有少數老師以教師講評為主,不敢放手讓學生評作文。
學生評作文中教師的指導不到位,讓學生互改是個好方法.也能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但是,為了提高批改的整體質量,要有計劃地積極引導學生實施“專項批改”,即每次習作訓練以一個方面的教學目標為批改重點,提高批改的針對性,顯然在這方面教師還缺乏有針對性的指導。
2、設置體驗式作文的活動太籠統,活動設計不具體,簡單化。教師在設計活動的方式方法不夠靈活,操作性差。所以學生的體驗不夠深刻,寫出的東西不夠感人。
如在“愛心故事”的主題體驗活動中,學生在交流中只是泛泛而談,還缺乏對父母的愛深入體會。
三、研究的困惑
在實踐過程中,老師們普遍感到體驗式教學還缺乏系統性。體驗式教學的開放性較強,同時它的隨意性也很大。目前老師們的體驗式作文的探討還主要是圍繞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而進行。對于體驗式作文還存在模式化傾向,對于體驗式作文的形式探討的還不夠。 很多孩子只是很興奮地看看別人給自己做的修改,卻不會去進行自己的“再修改”。教師的引導不夠,批前的指導不到位。同時,對于教師在學生互批之時扮演怎樣的角色,還沒有清晰地認識。
四、今后的打算:
1、全組教師要繼續深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努力探究學習關于體驗式作文的理論文章
2、進一步強化科研意識,深入進行課題實驗。鼓勵課題組全體教師反復實踐,反復研究,對比分析,在實踐中勇于探索,總結課題研究的經驗教訓并整理成文。
3、在課題研究的成果及推廣上,有待于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作用、輔導作用和輻射作用,廣泛引領全組語文教師繼續投入到課題研究中去,努力多出成果。
4、加強交流合作,尤其是向在體驗式教學中做得較成功的學校學習先進經驗。
總之,全組教師依托體驗式作文教學開展了扎實有效的研究工作。在工作上,留下我們努力探索、辛勤耕耘的足跡。 由于受各種條件限制,我們在體驗式作文方面的研究還很粗糙,在今后的教科研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努力,將語文教學繼續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努力多開花、多結果。
個人研究報告 2
(一)課題的提出
1.問題的由來和背景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如何才能教好作文,我們老師在作文教學中下足了功夫,可為什么依然收效甚微。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現代作家趙樹理也說過,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可見寫好作文,離不開“修改”過程的嚴格錘煉。對于作文創作有了一定基礎的中學生來說,下功夫于“修改”,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長期以來,在作文教學研究領域,一直側重于“寫前指導”的研究,忽略對作文的“批改與評價”。教師在作文評改中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卻收效甚微。早在1978年,葉圣陶先生在一次座談會上就談到:“我當過語文教師,改過學生作文不計其數,得到一個深切體會:徒勞無功。”事隔近40年,這種“徒勞無功”的現象依然在不斷上演。其主要原因是作文評改多采用單一的“教師指導”的形式,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被排斥在評價過程之外。作文教學中,老師往往只重視了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未能從知識與技能獲得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未能從學生的內部發展需要激發學生對于作文評改的共鳴。導致學生對作文的評改視若無睹,評價的反饋作用難以實現。最終的結果是學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沒有了寫好作文的內在動力,作文水平提高緩慢,教師的教學效率低下。
那么,作文怎么評、怎么改才能提高效率,真正促使學生作文能力得到提高呢?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作文的批改與評價必須從“指令性、接受式”向以學生為本、師生互動、立足發展的教學觀轉變,向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重視作文的批改與評價,創新評改方法,讓學生學會對自己與他人的習作進行評價、欣賞與修改,實際上就是教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學生要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我們認為,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是作文教學的一項固有的和極重要的任務,因為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是寫作能力的一個極重要的組成部分;不會自己修改文章的人,不可能學會寫文章。“初中作文評改方式創新研究”這一課題的提出,就是為了探索一條切實有效的作文評改之路,真正授之以漁,讓學生對自己與他人的作文學會并樂于評價、欣賞與修改,在修改的過程中增強遣詞造句、語言感知的能力,使寫好作文成為學生的內在需求,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2.課題的界定和說明
評改新模式。評改是寫作的'一個延伸。好的作文是評出來的,改出來的,評改更要舍得花時間。課題中提出的評改新模式與以往作文教學中的評改模式不一樣,首先評改主體不同,由舊模式中教師為主體向新模式中學生為主體轉變,由以往單一的教師的評、改到合作化、多元化的評、改,作文評改新模式的創建力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自改、小組合作互評、全班多向互動式評改交流等途徑,逐步培養學生自改能力,讓學生由樂改到善改,從而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
3.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現狀述評及研究意義
4.課題試圖解決的問題及其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本課題以探究作文批改的新模式為研究方向,重新給作文評改的角色定位,“主角”由“教師”向“學生”的轉變,發揮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與能力。使作文評改臻于學生自主、自能操作的范式。因此,如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如何處理好教師評改與學生評改的關系,作文評改的有效模式的探索等都是本課題關注和試圖解決的問題。立足于實踐,發揮學生主體性,探究作文評改新模式這一研究過程本身就包容了理論知識與抽象知識的整合,包容了新課標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本課題的研究必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獨立與合作研究過程中構建知識,也必定能將教師從繁雜無功的作文評改中解脫出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成長。
5.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新課程標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新課標對于發揮學生主體性的重視是對本課題研究的有力支撐。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要真正獲得知識,主要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與其它人的協商、交流、合作以及本人進行意義建構而獲得。這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本課題將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進行教學設計,通過學生作文修改中的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改變以往單一的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并形成新的學習方式。
(二)研究的目標
通過作文評改新模式的探究,調動學生的作文積極性,使學生掌握一定的修改作文方法,在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學生鑒賞作文、修改作文的能力及自身的寫作水平,使學生樂寫樂改,并以改促寫,進入到寫作的良性循環。提高習作講評課的效率,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習作評改模式,進而提高學生在中考中的作文成績。
(三)研究的內容
1.如何在作文評改的教學中培養學生對于作文及修改作文的興趣。
2.在作文評改的研究中如何能使學生掌握一定的作文修改方法,切實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作文水平及鑒賞能力。
3.在對作文評改新模式的探究過程中,如何調動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樂寫樂改,并以改促寫,使寫作進入良性循環。
4.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習作講評課模式。
(四)研究的對象與范圍
課題研究的對象:
(五)研究的方法
1.現狀調查法:課題組教師選定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等方法分析學生現有作文水平、教師作文批改方式、教材內容、學生生活等,找出對策。
2.資料研究法:通過搜集資料,總結實驗學校、優秀教師的研究成果、教學經驗,及時了解同行的研究動態和特色,充分吸取已有的寶貴經驗,從而為本課題的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3.行動研究法:課題組成員積極參加課題研究實踐,根據研究目標與策略進行實踐,邊實踐邊反思,不斷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優化教學效果。
4.個案研究法:課題組成員在課堂實踐中要及時總結發現切實有效的作文批改模式,以點帶面,達到整體推進的效果。
5.經驗總結法:研究者要能夠從大量的教學實踐中提煉、概括出與研究目標、內容相契合的信息,形成富有理性的經驗,并物化為經驗、理論文章。
(六)研究的步驟
(1)確定課題,成立課題組,加強理論學習,對相關的作文教學理論進行搜集和整理,并組織教師認真分析當前作文批改和習作講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具體的措施。
(2)制定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實施問卷調查,落實課題組成員分工。
(1)課題組成員根據課題的操作方案與學校相關的作文教學常規進行實踐,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實際問題進行及時地反饋與總結,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指導,并作詳細的記錄。積累課題實施中的各種典型案例、教學設計。
(2)在20xx年5月進行一次系統地階段性總結,為以后教學工作的改進做好準備。
3.總結階段
整理所收集的材料,撰寫結題報告,進行結題鑒定。
(七)研究的組織、分工及保障
1.課題組分工
課題負責人:
成 員:
2.課題研究保障
(1)經費保證
學校領導十分重視課題的研究工作,為研究經費提供了優越條件,并能夠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協助課題組進行有效的管理,便于課題的開展與實施。
(2)人員保證
課題組各成員都是語文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態度認真,勤奮刻苦,樂于奉獻,均為學校的中堅力量,具有豐富的語文教學和作文教學經驗、較高的教學科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課題組老師多次發表教科研論文,在各級各類的教學基本功比賽、教學論文評比中均有獲獎。
(八)預期研究成果
1.課題研究方案;
2.研究論文集:發揮學生主體性,探究作文評改新模式的教育教學論文匯編;
3.教學案例與設計集萃:發揮學生主體性,探究作文評改新模式研究中優秀教學片斷及教學設計集萃;
4.學生作文集:發揮學生主體性,探究作文評改新模式課題研究中學生優秀作文及精彩點評匯編;
5.課題研究報告:發揮學生主體性,探究作文評改新模式的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6.形成習作講評課的常規教學模式。
個人研究報告 3
一、 問題的提出
上五年級了,班級里戴眼鏡的同學越來越多,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眼鏡將會在整個班級“普及”了。近視給同學們的學習生活帶了許多不方便,洗臉刷牙,吃飯行走,眼鏡如同人身上的一個器官,怎么也離不開它了。同學們的視力為什么會下降?是否和平時的學習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呢?
二、 調查方法
1、看書
2、上網找資料
三 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具體內容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網絡 近視怎么形成及治療
近視眼發生的原因分內因和外因。內因主要有遺傳因素和發育因素。近視眼有一定遺傳的傾向,高度近視更是如此。正常情況下,至青春期眼球可發育正常,如過度發育即形成近視,這種近視一般到20歲左右即停止發展。如進行性發展可變成高度近視或病理性近視。從事文字工作和近距離工作的.人容易發生近視,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調節能力很強,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較大,用眼過度使睫狀肌和眼外肌處于高度緊張狀態是形成青少年近視的直接原因。因此重視視力衛生極為重要。包括注意改掉不良的用眼習慣,注意燈光照明,注意讀書姿勢,避免閱讀時間過長,注意加強體育鍛煉都能達到防治近視的作用。
書籍 怎么樣會近視 大多數人都是平時不注意保護眼睛而導致近視的。研究結果表明,近視眼是人眼對當代環境的適應性改變,它的發生與發展與日益增加的近距離用眼活動的環境密切相關,與攝入營養成分的失衡密切相關。而不正確用眼,不注意用眼衛生(如看電視和上網過長等)是現代兒童近視大增的主因。
四 、 結論
1.遺傳因素:根據大量的調查資料,比較一致的結論是高度近視和遺傳有關,中度以下近視則存在較大的分歧。高度近視的遺傳類型,多數調查資料的結論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因此父代與子代可以不同時出現近視。遺傳又往往受客觀環境,即生活條件的影響使之變異,增加了遺傳的復雜性。
2.環境因素:環境因素主要是近距離作業和不良的作業環境,這是最古老的學說,雖然至今仍存在一些爭議,但是從大量國內外有關調查研究報告看,已公認遺傳與環境是近視眼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環境條件是決定近視眼形成的客觀因素。但是,在近距離閱讀或近距離工作的影響下,為什么能產生近視?對此還沒有一致認識,主要有以下幾種理論:
(1)調節學說:絕大多數近視是在青少年時代出現,由于青少年眼的調節力特別強,對近距離工作學習有高度適應性,所以看近也不易疲勞。但是睫狀肌長時間過度緊張,睫狀肌會發生疲勞甚至痙攣而出現調節性近視,不及時消除持續發展則可成為不可逆轉的真性近視。或通過其他途徑影響到眼球軸的延長。
(2)輻輳學說:近距離工作使用調節時,也需要兩眼同時內轉的輻輳功能加強,由此可以導致眼肌對眼球加壓,而引起眼球軸的延長。
(3)環境適應學說:幼兒時期眼球小,多數呈現遠視,隨著年齡增長眼球增大達到正視狀態。在這一發育過程中近距離閱讀過多,眼球為適應這種調節需要而成為近視。這一學說受到許多反對,但是在發育期可塑性很強, 對近視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已是共識。
其他學說不作介紹,需要再提一下的是諸如照明光線、閱讀姿勢、對比度、字小模糊、距離太近和閱讀時間長等外部因素都能影響以上因素的作用。
3.營養體質學說:從一些資料分析到,微量元素鎘、鍶和鋅等的缺乏和體質的薄弱也可影響到近視的發生,但是這些因素是通過什么途徑影響近視則各有說法。
總之,從以上可以看出近視是有許多因素可以引起,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內部體質因素的相互影響,而非某單一因素而成。
個人研究報告 4
一、課題的提出及重要意義。
作為語文教師都有這樣的經歷,每次布置作文,學生很少有喜形于色的;而談到作文教學,教師則常憂心忡忡。前輩教師嘆息說,沒想到現在的學生竟然不喜歡寫作;作家則說,沒想到現在的學生寫出的文章如此難看……
既然叫“作文教學”,學生作文寫不好,教師難辭其咎。事實是,很多寫作者自述,能把文章寫好,往往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通過多讀書,自己悟出來的,練出來的。教師只能適當地指導大概寫法,更多的是要靠學生體悟、實踐。但為了提高學生寫作素養,我們必須了解作文教學的現狀,多方面尋找原因。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然而,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卻出現了許多問題:首先是大部分學生沒有感受到寫作的愉快,他們的閱讀量很小,寫作基礎較差;其次是應試作文模式過早地影響了正常的寫作教學,使他們的寫作變得功利并趨于程式化;其三是課堂寫作缺乏有效指導,陳舊的教學觀念阻滯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沒有把寫作作為一種有價值的思維活動。同時我們還發現,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水平往往優于作文的水平,原因在于習作就是一種創新,比起單純掌握語文知識難得多,而我們又往往忽略了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技巧和創新能力,因此如果不對作文教學進行創新的研究,理論上作一個整體的、序列的和系統性的探索并加以實踐,就難以進一步提高教師作文教學的創新水平和學生的習作水平。針對這些現象,我們確立了《小學作文教學研究》這一課題。
二、研究內容和目標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是要探索和總結新課改的形式下小學作文教學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在新課標下,如何促進作文創作過程的優化及如何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努力創設學生作文創作的環境,從而形成一些小學作文教學的教學模式與課堂教學結構。本課題要對如何促進課堂教學優化的小學作文教學的研究。要充分發揮學生生活經歷的優勢,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與作用,提高教學效果進行研究,特別要對作文教學和學生生活經歷以及學生的個性體驗等要素的整合方法進行研究。
三、界定關鍵詞。
新思路:是指打破傳統的“課程觀”“教材觀”和傳統作文教學模式,用素質教育核心理念為指導,遵循新課程、新教材特點與規律,以新的觀念、新的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進行作文教學的新思想、新辦法。
四、文獻綜述。
當今21世紀的'語文課堂,作文教學的重要地位始終不變,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投入的研究精力日益增加。《語文課程標準》在各學段的教學目標中,都將習作教學提到了更高的位置。隨著課改的深入發展,教師們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探索出了多種作文教學新的方法、新的思路。這些成功的經驗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五、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對師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典型學習指導經驗和研究案例,進行分析、提煉,尋找內在規律。
2、調查研究法:直接深入到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活動中,通過觀察、訪談和調查等形式總結提煉相關材料。
3、文獻資料研究法:查閱有關研究性學習的資料,對各子課題研究性學習的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根據課題的要求有所取舍,從而得出結論性的見解。
4、綜合研究法:即綜合運用上述各種方法。
六、課題研究的范圍及內容。
(一)從“傳統說教”到多元模式,改變作文課堂教學方法。
(二)從“單一訓練”到讀寫結合,明確閱讀教學重點。
(三)從關注素材積累,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四)從單純描述到入情入境,提倡張揚個性文風。
(五)從重“批”輕改到重改輕“批”,揚自主創新的習作信心。
七、課題組成員及管理網絡。
為了保障本課題正常有效的開展研究工作,我制定了完善的課題領導管理網絡。
課題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八、課題研究的對象。
周至縣終南鎮東大堅小學三至六年級學生。
九、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
制訂課題實施計劃,學習相關理論知識,查閱同類課題的研究成果,著手開展研究。
2、實施階段:
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扎實開展實驗研究,通過文獻,調查、實驗等探索課題目標的實施、深入研究,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積累過程性資料,并定期小結。
3、總結階段:
通過文獻、實驗等研究,整理資料,分析結果,撰寫結題報告。
個人研究報告 5
(一)課題的提出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每當學生升入初一后,老師和家長都會發現這樣一種奇怪現象:有些同學進入初中后,簡直判若兩人。在小學他們作文寫得很好,記事清楚、完整,層次還分明,經常獲得老師的贊譽;可到了初中,他們卻感覺無從下筆,寫作絲毫沒有進步,有的甚至還退步。經過仔細分析研究,我們發現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小學作文教學不銜接,導致學生寫作學習困難、教師教學艱澀,致使整個作文教學陷入困境,這個問題已經成為困擾中小學語文教師的一個棘手問題。
怎樣指導學生的作文由小學順利過渡到初中呢?教育學、心理學的規律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明確教學目的是關鍵,是起點;要實現教學目的,就要激發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解決好這些問題,對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及語文成績至關重要。
(二)實驗的理論依據
1、早在1998年中共中央就提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而語文學科以它獨有的方式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素質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學作為語文學科的重要實踐基地,其地位更是舉足輕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作文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作文先做人”,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開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作文教學質量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生語文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和提高。
2、根據系統論觀點,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學是一個整體,小學、初中階段是作文教學的基礎階段,將小學高年級及初中作文教學結合,始終堅持從作文教學的整體性、相關性、層次性、有序性出發,及時靈活地調節各教學要素、各教學環節組合的方式,從整體優化的角度協調處理好兩者的銜接,使作文教學過程處于良好、有效、有體系的運行狀態,最終實現中小學作文教學協調的、連續的發展
3、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主張:“給學生足夠的表現自我的空間,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應該都可以掌握學習內容”。“不同學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學生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4、教學最優化理論: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學最優化理論”的核心是: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是選擇一種能使教師和學生在花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案并加以實施。教學中的分層評價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課題研究的原則
(1)實踐性原則
我們知道,作文與生活緊相連,作文是生活的真實反映。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必須為學生搭建一個實踐活動的“平臺”,在課內外和校內外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作文活動,開拓學生的視野,延伸作文的空間。通過多種形式的作文活動,引導學生從熱愛作文活動中“暗渡陳倉”,從而巧妙地讓學生熱愛作文,逐步提高個性化作文能力。
(2)開放性原則。在教學觀念上,要緊密聯系生活,在教學內容上以現行教材為載體,但又不局限于現行教材,課內與課外自然銜接;在教學模式上,不固守一種單一的模式,力求用多樣化的作文教學來滿足學生的需要;在教學方法上,堅持啟發式和討論式,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索、發現新途徑。
(3)分類指導與全體參與原則:考慮各層次學生的實際需要,分類指導學生,盡可能地引導每一名學生參與學習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都有信心,通過自己的努力,順利完成中小學作文銜接過渡。
(4)求實性原則。我們倡導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通過實驗,探索閱讀和寫作教學的普遍規律,追求最佳的閱讀和寫作教學效果。
(5)開放性原則。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廣泛吸收已有的實驗研究成果,廣泛團結有志于教學實驗與改革的同仁,求同存異,共同切磋探討。使課題研究呈現生動活潑,百花齊放的大好局面。
(四)研究目標及方法
目前,中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銜接出現了嚴重脫節的現象,影響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為此,探討出中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銜接的途徑和方法,使中小學作文教學銜接時少走彎路,提高作文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具體目標如下:
1、探討中小學作文教學要求、內容、方法和手段的差異。
2、探討出中小學作文教學的空白處,尋求突破口。
3、探討中小學作文教學的時間安排、學習方法、習慣對語文能力的影響。
4、探討中小學作文教學脫節的主要心理因素,找出與學生心理對話的途徑,在教法與學法的結合上尋求接軌點。
5、探討中小學作文教學銜接的途徑、方法和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研究方法
1.調查法調查中小學作文教學方式、內容,作文模式及現狀。
2.實驗法主要是對制定的方案開展實驗。
3.統計法主要是統計學生的作文成績和課題研究資料。把大量的、零散的樣本數據,經過統計處理,分析變化規律。
4.追蹤法主要是記錄實驗班中每一個學生的階段作文測驗成績,歸納正確的實驗結論。
(五)實施步驟
了解中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探索中小學作文教學中知識與技能的銜接。
第一階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實驗準備階段
確定實驗對象,組成課題組;查找相關資料,學習心理學、寫作學、系統論等相關理論;搞好學情調查,主要了解初中及小學高年級段作文教學現狀;編擬實驗方案。
(1)教師理論準備:學習新課標理論,把中小學作文教學目的、要求、內容進行比較,明確中小學兩個階段的差異與聯系,增強教學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學習有關教育理論,分析學情,采取時適時教學方法。
(2)做好轉變學生學習觀念的銜接:要向學生講明小學字、詞等基礎知識多,閱讀理解少,時間充足,重機械記憶,形象思維。初中由于課目增多,相應地學習語文的時間少,重理解記憶,抽象思維;老師講得少,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多,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應大大加強。
(3)做好學情抽樣調查,了解初中及小學高年級段作文教學現狀,編寫調查報告,并以此為依據,編擬好實驗方案。
第二階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實驗初級階段
形成研究網絡,初步形成教研常態模式;組織學習,開展活動;寫好實驗教案,搞好實驗研究;收集試驗優秀作文等。
(1)加大語文知識的積累量,做好記憶、思維的銜接。初一學生面對增多的課程和加難的課文,難免有諸多不適應,小學是記憶詩歌的黃金時期。老師要把住記憶特點--機械記憶,讓學生大量背誦古典詩歌、名言警句。二是根據思維特點,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適當重視形象思維。如充分利用電教設備的視聽效果進行直觀教學,使抽象語言形象化。用游戲、表演、比賽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語文豐富多彩的廣闊天地。
(2)貫徹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做好作文習慣、作文方法的銜接。適當引導學生研究“單元學習要求”及“預習提示”,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講授新課,重點不在于分析解答,而在于引導發現作文的方法,逐漸改變依賴老師的習慣,養成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的好習慣。
(3)展開讀寫雙翼,做好由套路作文向開放式讀寫的大語文銜接。讀寫被稱為語文的兩翼,是語文的兩支柱,但是在小學大多數學生寫的都是“套路文”。老師一讓寫好人好事,不是誰給誰補課,就是下雨了誰的傘自己舍不得用,留給別人。這種作文內容陳舊化、形式模式化,反映了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教思想的封閉和僵化,學生思維靈性被扼殺。必須從這種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結合起來。從閱讀或學到方法或理解內涵,再延伸到寫作,或談感受,或學技巧,把兩者結合得比小學時再緊密些,樹立讀是為了寫好,寫能更好地促進讀。
有人說:“日記很小,只容得下我一個人,日記很大,又可包羅萬象。”由于日記特殊的魅力,決定了日記提高一個人的語文能力乃至人的本領的特殊作用。記日記是小學時形成的良好習慣,中學需要鞏固好發揚好,使它成為積累素材、提高寫作能力的助推器。
第三階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實驗中期階段
分析處理實驗數據,搞好階段性總結,針對存在問題,調整實驗方案,繼續進行實驗;收集整理好試驗教案,實驗總結,實驗報告,實驗文章,實驗作文,競賽成果等。
(1)開展實驗匯報課,課題組成員之間互相交流上階段成果。
(2)繼續抓好學生作文積累工作,完善“讀書報告會”、“觀察描寫作文訓練”模式,并在其它實驗班推廣。
(3)開展學生作文競賽,評選優秀作文,并匯編成冊。
第四階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實驗驗收結題階段
舉辦優秀課堂教學展示活動,撰寫試驗總結;準備好結題所需各種材料,迎接結題驗收。
(1)舉辦實驗優秀課堂展示活動,評選出兩節優質公開課示范推廣。
(2)收集匯總實驗材料,并進行篩選整合,匯編成冊。
(3)進行實驗總結,撰寫結題報告。
(六)研究的主要成果與分析:
1、通過調查分析總結,發現中小學作文教學存在著以下現狀:
(1)作文的重要性沒有得到體現,師生普遍不夠重視。
調查結果顯示,88.3%的教師認為作文很重要,認為作文不重要的為0;42.3%的老師認為學生寫作文的態度是被動的,純粹為了完成作業。57.2%的學生討厭作文,61.3%的學生不愿意寫作文。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普遍都認為,作文不像數理化、外語一樣,短時間內難以見成效,即使再努力,作文也就70-80分,要想得高分,難上加難。其次是考試分值的安排,作文從屬于語文學科,在語文的120分中,作文占據了50分,可謂是是重中之重。其他學科與語文地位相當,作文當然沒法比較。第三,作文教學從屬于語文教學,語文所涉及的內容眾多,作文教學是其中一部分,教師花大量的時間去講解課文,完成教學任務,沒有精力過多地光顧作文,每周一節作文課就算是很奢侈的,學校也未另行安排作文課。這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作文教學被輕視,作文的重要性只停留在表面上,沒有真正得到大家的認可,致使作文教學成低效教學。
(2)中小學作文教學方法不同,造成中小學作文教學脫節。
中小學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各自根據教材編排的內容教學,沒有機會或者根本不會去想了解中小學作文銜接教學中應具有的共性,各行其事,不照顧全局,不統籌兼顧,因而教學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統的教學方法。從調查結果來看,77.3%的小學生認為教師指導作文方法是反復講解,輔以范例,一篇文章反復寫。67.5%的小學生認為老師重點講的是語言表達,很少涉及表達技巧;41.9%的中學生認為中學教師指導作文是講解再寫作再講解再寫,51.7%的同學認為老師重點講表達技巧。調查中我們發現小學高年級作文訓練大多按照命題——審題——立意——選材——起草——謄寫——批改——講評程序進行,教師一般結合范文或范例向學生傳授寫作知識,學生按照老師的指導,模仿范例,基本上能寫出一篇語句通順、條理清晰的文章。這種教學方法把學生置于完全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生只是一味的模仿,很少會變通,有的學生甚至干脆背篇范文,交差了事。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對學生觀察想象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綜合能力的訓練,學生依賴性強,導致學生進入初一后,因教師不能再提供范文而不知如何下筆,學生作文水平何談提高。
(3)中小學作文教學側重點不同,評判標準不同,造成中小學作文教學難以銜接。
新課標對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的要求是: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新課標更多關注學生的記敘能力,對表達方式沒有具體要求。新課標對中學作文教學的要求是: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根據表達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根據這個要求,中小學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指導時側重點也有所不同。調查結果表明,小學教師在進行作文指導中,有56.2%注重的是語言表達,40.1%注重結構布局;而中學教師在進行作文指導中,有40.3%的教師注重語言表達,35.5%的教師注重的是表達技巧。從這個結果可以看出,小學教師主要指導學生在自己掌握的語言、文字、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敘寫親身經歷或耳聞目睹的人、事、景、物,能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條理清晰地、具體、形象、生動地表述出來,有一個明確的中心,這樣的文章就是一篇好文章,就能得高分。而中學階段,教師指導學生作文時,不但語言表達比小學要求更高,更重要的是行文技巧和表達技巧的訓練,這對以前沒有經過這方面專門訓練的小學生來說,是很難達到的。因為小學作文的認知水平只停留在“寫實”這一感性認識上,知道什么就寫什么,中學則強調的是“寫意”,它涉及了表達方式、表達技巧之類的抽象思維內容,這無疑是一個質的飛躍。因而小學生升入初中,再按小學作文的模式行文,其作品就會被初中教師以“平淡、乏味、毫無文采可言”而判為劣作,這樣就導致了學生剛進入初中就對作文感到茫然而無所適從,造成作文不但沒進步,反而還不如小學水平的現象。
(4)閱讀積累的缺失,造成學生寫作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是吸收,習作是表達,材料的積累是寫好文章的關鍵。從調查數據來看,只有23.7%的學生經常閱讀課外書,有57.1%的學生偶爾讀讀,而19.2%的學生根本不讀;有15.6%的學生堅持寫日記或讀書筆記,66.3%的學生偶爾寫寫,18.1%的學生根本不寫。從這些數據來看,很多學生對課外閱讀不夠重視,比較隨意,只憑自己的興趣,沒有當做一項學習內容來對待。究其原因,是學生對閱讀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深刻,教師引導不到位。閱讀的缺失,造成寫作材料缺乏,從小學到初中反反復復就是那么幾件事,事例陳舊,老套,要寫新穎獨特的內容,學生就無話可說了,自然就不愿寫作了。
2、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
(1)改變教學理念,提升對初中及小學高年級段作文重要性的認識。
根據新課標的“大語文觀”,作文教學也要樹立“大語文觀”,要深刻領會新課標對中小學作文的總體要求和階段目標,認識到作文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校、老師、學生、家長思想上都要高度重視,給作文教學以應有的地位。認清中小學作文教學的目的,要培養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恰當地表達思想情感,不能就作文而作文。學校要保證作文教學時間,為作文教學的提高創造條件。
(2)加強教師作文教學,探索作文教學的新途徑。
教師作文指導水平的高低,是搞好作文教學的關鍵。要提高教師的作文專業水平,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建立長效的培訓機制,加強教師的專業理論的培訓,實踐經驗的操作,可以舉辦不同形式、不同類型的培訓班或研討活動,也可以利用網絡這一先進設備,進行網上通識培訓,將好的經驗有針對性地推廣,以此來打造一批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同時,教學研究人員要深入學校,和一線教師一起,根據各學段的不同要求,編寫出專門的作文教材,明確作文教學目的、教學要求和教學方法,用以指導實踐。
(3)改變作文指導方式,注意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的傳授。
當前作文教學指導,主要是以教師點撥為主,總體上是按照“教師命題——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教師批改——教師講評”的模式進行,教師指導時往往以范文為摹本,引導學生如何模仿,更有甚者干脆讓學生硬背范文,應付考試。這種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能動作用,學生處于被動狀態,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沒有發揮出來,這種單一的教學形式難以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因此我們要建立一種新的作文教學機制,這個機制應是以學生為本,教師要根據學生生活的特點,選取切合學生生活的話題,這樣學生才能調動自己的生活儲備,才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小學高年級教師在進行作文指當時,應將眼光放遠一些,適當對學生進行一些表達方式的引導,讓學生提前站上高一級臺階,為中學打好基礎。中學教師在學生剛入初中時切不可過快地提高要求,應給學生一段磨合的時間,承續小學的教學重點,逐步轉移到中學軌道上來。然后才正式介入寫作知識與寫作技巧的指導,逐步引導學生掌握如何審題,如何構思,如何選材,如何立意,如何表達,循序漸進,日趨提高。切不可操之過急,急于求成。
(4)重視閱讀積累,豐富寫作素材。
讀寫結合,以讀促寫,這是許多作文成功的經驗。現行的學生課本中大量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美文,教師要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除了讓學生學習文章內容之外,更應當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寫作特點,即要讓學生在理解作者“寫了什么”的同時,更要知道是“怎么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樣學生在獲得閱讀體驗的同時,又獲得了寫作知識。當然,光有課本內容還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要告訴學生眼光可以放高一些,可以看看名著,還可以閱讀一些精美雜志,諸如《讀者》,《少年文藝》《意林》之類,讓學生從中選取一些文質兼美的美文來閱讀,只要學生看得懂,就一定會有收獲。另外,一味地看書,不做筆記,效果特差,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摘抄,抄優美語句,抄哲理名言,抄自己最喜歡的語句,還可以讓學生寫寫讀書筆記,將自己閱讀所得及時記錄下來,這些都可以成為今后作文的良好素材。有了這些素材,學生寫作猶“如魚得水”,還愁寫不出好文章?
教師的業務水平有了較大提高。
由于我們以課題研究為抓手,引導教師加強理論學習,進行深入探討,大膽進行實驗,所以廣大教師在學習與實踐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成為學校的業務骨干。
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心理及精神狀態發生了顯著變化
實施三年來,學生學習內驅力顯著增強,興趣提高了。學生作文速度、寫作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從學生和家長的反映看,效果喜人,這在以往是從未有過的現象。
學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他們自信了、活潑了,友愛了,堅強了。學生再也不會“談寫色變”了,寫作積極性的大增,帶來了成績的提高。
(七)研究結果評估
通過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
1、通過對中小學作文教學內容、要求、方法、手段的差異的探討,提高了教師作文教學的針對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目的性,有效地提高了語文的教學質量。
2、作文現狀的分析對小學作文教學有借鑒、警示、指導作用,薄弱環節可以及早加強;對中學作文教學有前瞻性,避免中學的重復教學,從而全面夯實學生的作文基礎,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八)實驗反思
1、雖然對課題實驗研究的正確理念已進行多次學習,但將正確理念轉變為教學的行為,仍存在著差距。
2、課堂教學是課題實驗應該關注的重點。觀念的轉變,師生關系的正確定位,有待進一步解決。目前的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現狀仍然在一定程度的存在著。
3、課題實驗的諸多問題還有待解決。如超前性與統一性;實驗性與常規性;指導性與研究性;機械性與靈活性;研究性與發展性;模式化與個性化;試驗研究與理論思考。
個人研究報告 6
一、問題的提出:
從小到大,爺爺總是對我說:“你是林家的后代,我們林姓源遠流長,人才輩出,林家子孫遍布中國乃至世界各個角落,你要做一個林家的好子孫。”這讓我很好奇。林姓的歷史是什么?現狀又是怎么樣?我想借這次活動做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閱讀報刊;
2、上網瀏覽,了解林姓的來源和歷史;
3、向人請教,了解林姓的現狀。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書籍、報刊涉及的方面;林姓的來源。具體內容:林姓起源于姬姓,是東周周平王姬宜臼(公元720—770年)的小兒子姬開,他的子孫以林字為姓。
信息渠道:上網,涉及方面:林姓人口數,具體內容:林姓在全球約有2千多萬人。
信息渠道:爺爺的講述,涉及方面:林姓族譜,具體內容:近日在安溪縣湖頭鎮一古厝里被挖出。
四、結論:
1、林姓起源于姬姓,是東周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20——770年)的小兒子姬開。
2、林姓歷史上的名人有憂國憂民的林則徐,民國第一才女林徽因,太平天國將領林鳳祥,清海軍將領林永升......
3、林姓現在有2千多萬人。
4、林姓族譜在安溪縣湖頭鎮被挖出。
個人研究報告 7
一、問題
最近班級里坐在后排的同學,被老師請到回答問題都說自己看不到。有些人是在找借口不站起來,而有些是真的看不到。一年級時幾乎沒人近視,可上了五年級怎么近視的人就多了起來?我們組決定去調查這個問題。
二、調查方式
查詢電腦
調查班上近視眼的同學,詢問近視的原因
了解近視會引起什么并發癥
三、調查情況
(1)查詢電腦
據中華眼科網統計:全國近視人口占全國總人數的30%,城市近視人口比率達33%,其中,在校的小學生佩戴眼鏡的.比例為30%,中學生為50%,大學生達到了75%。居世界第二位。統計數字顯示全國近視眼發病人數達到3.6億。
(2)調查班上近視眼的同學
我們班近視的有12個,占全班25%。他們近視都是因為:
1、看書,看電視姿勢不正。
2、不喜歡做眼保健操。
3、同學們家里都有平板電腦,臺式電腦……他們都是長時間玩電腦沒有適當的休息。
(3)近視會引起什么并發癥
1、后鞏膜葡萄腫
2、視網膜萎縮變性、出血和裂孔
3、視網膜下新生血管
4、視網膜脫離
5、青光眼……
四、結論
1、通過以上調查,我發現:
同學們大多近視的原因有:沉迷游戲、長時間看電視、學習負擔重、長時間對著屏幕,沒有讓眼睛得到很好的休息、沒有認真做眼保健操。
近視還會引起很多并發癥。
2、提出以下建議:
1.看電視看書姿勢一定要端正。
2.必須要認真做眼保健操。
3.不能長時間玩電腦要有適當的休息。
所以請大家保護好自己的雙眼!
個人研究報告 8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家養了一盆含羞草。我早就聽說,含羞草是因害羞而得名的。但是,含羞草為什么會害羞呢?我為此做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從書籍中查找有關資料
2.在英特網中查閱有關資料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1.什么是含羞草?
含羞草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又名知羞草、呼喝草、怕丑草。成簇生長,高可達1米,耐寒性較差,原產美洲熱帶地區。含羞草花期7月至10月,花色粉紅,形如絨球。果實扁圓形。一株高40厘米至60厘米,枝上有刺毛。總葉柄上有羽片2個至4個,呈掌狀排列,小葉有14片至4 8片之多。含羞草的花、葉和莢果均具有較好的觀賞效果,成為陽臺、室內的盆栽花卉,在庭院等處也能種植。
2.分布地區:
含羞草原產于南美熱帶地區,喜溫暖濕潤,對土壤要求不嚴,喜光,但又能耐半陰。現多做家庭內觀賞植物養植。無明顯地理分布區分。
3.其他特異功能:
在強烈的地震發生的幾小時前,對外界觸覺敏感的含羞草葉會突然萎縮,然后枯萎。在地震多發的日本,正常情況下,含羞草的葉子白天張開,夜晚合閉。如果含羞草葉片出現白天合閉,夜晚張開的反常現象,便是發生地震的先兆。
另外,害羞草還可預測災害性的天氣變化,對突發性的反季節性溫差、地磁、地電等變化會產生有違常規的生長活動。
4.害羞的原因:
植物的運動現象,通常是由于細胞內膨壓改變所造成的,大部份成熟的植物細胞,都有一個很大的液泡,當液泡內充滿水份時,就壓迫周圍的細胞質,使它緊緊貼向細胞壁,而給予細胞壁一種壓力,這就是膨壓。膨壓使得細胞壁處于繃緊狀態。液泡內所含的有機和無機物質,它們的濃度高低,決定滲透壓的高低,而滲透壓的高低可以決定水分擴散的方向。當液泡濃度增高時,滲透壓增加,水份由胞外向胞內擴散而進入液泡,增加細胞的.膨壓,使細胞鼓脹;反之,細胞則萎縮。
這種過程只能造成緩慢的運動,例如氣孔的開合等,但是當胞膜的半透性發生霎時變化時,卻也可以引起相當迅速的動作。將氯離子向細胞內,鈉、鉀等陽離子向細胞外運送,使得胞膜和鄰近地區保持一定電位差。當外界刺激超過某一定限度時,這種差異通透性會突然改變,鈣離子大量涌進細胞,鉀離子卻向反方向進行,使膜內電位增高,甚至成為正電位,這種情況叫做去極化。這種情況會傳遞,當細胞產生去極化現象時,胞膜的差異通透性消失,原來蓄存于液泡內之水份遂在瞬間排出,使細胞失去膨壓,變得癱軟。葉柄的數條維管束,在葉枕合成一大管道,便于容納葉枕排出的水份。
當我們碰到含羞草的葉子時,葉枕變得癱軟,小羽片失去葉枕的支持,依次地合攏起來。葉枕的下半部,有一些感受細胞,它們特別容易接受刺激,只要遭到輕微的觸動,就會立刻放出水份,使葉柄下垂,造成含羞草的羞態。其它和含羞草同科的合歡,羽片到夜晚也會閉合起來,像是睡覺一樣,這都是葉枕內細胞膨壓改變的關系。
四、結論
1、在含羞草葉枕的中心有一個大的維管束,維管束四周充滿著具有許多細胞間隙的薄壁組織。當震動傳到葉枕時,葉枕的上半部薄壁細胞里的細胞液,被排出到細胞間隙中,使葉枕上半部細胞的膨壓降低,而下半部薄壁細胞間隙仍然保持原來的膨壓,結果引起小葉片的直立而兩個小葉片閉合起來,甚至整個葉子垂下來。含羞草在受到刺激后的0.08秒鐘內,葉子就會閉合。受刺激后,傳導的速度也是很快的,最高速度每秒鐘達10厘米。刺激之后,稍過一段時間,一切又慢慢恢復正常,小葉又展開了,葉柄也豎立起來了。恢復的時間一般為5—10分鐘。但是,如果我們繼續逗弄,接連不斷地刺激它的葉子,它就產生“厭煩”之感,不再發生任何反應。這是因為連續的刺激使得葉枕細胞內的細胞液流失了,不能及時得到補充的緣故。
2、含羞草的這種特殊的本領,是有它的一定歷史根源的。它的老家在熱帶南美洲的巴西,那里常有大風大雨。每當第一滴雨打著葉子時,它立即葉片閉合,葉柄下垂,以躲避狂風暴雨對它的傷害。這是它適應外界環境條件變化的一種適應。另外,含羞草的運動也可以看作是一種自衛方式,動物稍一碰它,它就合攏葉子,動物也就不敢再吃它了。
個人研究報告 9
一、問題的提出:
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最新數據表明,我國小學生近視眼發病率為22.78%,中學生為55.22%,高中生為70.34%。因此,兒童及青少年近視的防治越來越被學生、家長及社會所關注。為什么患近視的學生越來越多?學生的眼睛到底是怎樣近視的?為了解小學生近視情況及引起近視的相關因素,我們小組針對本班同學的近視情況展開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上網查資料,了解什么是近視及產生近視的原因。
2、調查走訪同學,了解近視眼同學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3、查閱有關書籍,了解近視危害和預防方法。
4、調查本班同學近視狀況及近視眼比例。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本班共有56名同學,近視的人數有22人,占全體同學的五分之二,和去年相比,呈上升趨勢。
四、結論:
1、青少年的近視率在逐年上升,這與學生繁重的'學習任務和越來越發達的社會生活是分不開的。
2、近視眼是可以預防的,要做到“五要”和“三不要”:
“五要”:
要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
要減少連續學習時間,并每天做眼保健操;
學習環境要合理、采光;
要注意均衡飲食,多點戶外活動;
要定期檢查視力。
“三不要”:
不要養成趴著、躺著、行走、乘車閱讀習慣;
不要在昏暗的燈光下或在強烈的陽光下看書;
不要在被窩里打著手電筒看書。
個人研究報告 10
一、問題的提出
手機如今都是我們的隨身物品,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如今人人都有手機,有了手機就會一直低著頭看手機。在公交車上也會看手機、在路上看手機,在睡覺時躺著看手機,甚至在寫字時也會看手機。這些現象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不便,而且也不利于人們的健康,對此我進行了一個調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閱讀書籍,上網查閱,尋找相關新聞、資料。
把查找的資料整理,得出最后結論。
三、調查研究情況和資料整理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玩手機對人的危害有以下幾點:
各種疾病。如:手機看多了以后就會得頸椎病或者全身酸痛,這樣就會對我們的生活學習帶來不便。
對學習有影響,如:一天都在玩手機,沒有寫老師布置的作業,長期導致成績下降,被老師責罵。
在路上看手機發生的'危害,如:在路上一直低著頭看手機,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以及掉入正在施工的下水道。
四、研究結論
一般長期看手機會得各種病,人們要控制好玩手機的時間。
長期玩手機對學習有影響,學生要提高自身的自控力。
長期玩手機會掉入下水道,發生車禍,在路上的時候要多提高注意力。
最后,為了我們的健康,我們應盡量減少對手機的依賴,多花時間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個人研究報告 11
一、問題的提出
最近,我們班里多了幾副眼鏡,又有幾個同學加入了眼鏡一族中。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同學近視了呢?我決定對同學們的近視狀況調查一下。
二、調查的方法
1、采訪調查班里同學近視狀況、人數及近視原因。
2、上網瀏覽如何預防近視、注意用眼衛生。
3、請教有經驗的專業人士。
三、調查狀況和資料整理
采訪人數40人
近視狀況輕微近視中度近視高度近視不近視
近視人數21人8人2人9人
所占比例52.5%20%5%22.5%
近視主要原因不注意看書的'姿勢。常看電視,玩電腦游戲長時光玩電腦游戲,看電視。十分注意用眼衛生。
四、結論
1、班里的同學已經大部分都近視了,我們要找出近視原因。還要做到看書、電視電腦屏幕時持續良好的距離,否則會導致散光或近視度數加深。
2、中度近視和高度近視的同學們的近視原因都是常看電視,玩電腦。看出電視和電腦對我們的視力有很大的毒害,我們要盡量的少看甚至不看它們,別讓鏡片越變越厚。
五、推薦
1、要養成看書寫字的正確姿勢,眼與書本之間應持續30厘米左右的距離。
2、不要看字跡太小或模糊的書報,寫字不要寫得太小。
3、教育兒童改正不合理的用眼習慣,如趴在桌上、歪頭看書或寫字,躺在床上看書,吃飯時看書,在強光下或暗處看書。
個人研究報告 12
一、問題的提由
我們班近視的人數很多,我也是其中一個。我常常想: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近視呢難道近視也會傳染嗎對于這個問題,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方法
1、去醫院問問醫生,了解為什么近視。
2、經過調查同學的近視情景,來了解近視主要在那一種人身上多發。
三、調查情景和資料整理
1、絕大多數是由于上網、看電視過多而引起,有極少數是遺傳
2、全班同學中有一半的人近視,我發現主要分布在經常上網玩游戲的同學身上。
3、全國小學生近視率為28%初中生近視率為60%高中生近視率為85%,大學生近視率竟高達90%!
四、結論
1、小學生近視多數是由于上網次數高,看電視時間長引起的,有極少數是先天性遺傳。主要還是由于電腦輻射傷害眼睛,還有的是由于在陽光集中、陽光昏暗的`地方讀書寫字,或不保護自我的眼睛造成的。
2、同學近視的罪魁禍首應當是電腦,許多同學都是在玩電腦游戲的時候不知不覺近視的有些同學竟然在網吧里無憂無慮地玩,這會導致各種眼病的發生。
3、全國小學生有大約五分之一的幾率近視,也就是說5個小學生里面至少有一個是近視眼,可真是可怕。
【個人研究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研究報告的作文匯編六篇05-03
有關研究報告的作文匯編5篇04-30
關于研究報告作文集錦六篇05-16
有關研究報告作文集合八篇05-13
有關研究報告作文錦集十篇05-13
個人的日記12-14
那個人作文05-17
難忘清明個人作文10-29
個人成長的作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