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風俗的作文(匯編15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風俗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風俗的作文1
提起元宵節,我想起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鳥,錯飛到人間的一個小村莊里,那村里的人以為是一只壞鳥,就把他殺死了。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讓天兵去把那村莊給燒了。仙女聽到了玉皇大帝的話,就讓一個神仙變成老奶奶到村里報信。神仙到人間跟村里的人說,在村里村外點上篝火,才能免去災難。他們按照神仙說的做了,玉皇大帝一看,心想,我還沒有放火,他們就放起火來了,自己燒自己。玉皇大帝樂得哈哈大笑。這個小村莊真的`免去了大難。這個事情流傳開來,就有元宵節了。
這就是傳說,不是真的,真的元宵節起源于漢朝。印度人信佛,他們成佛的人,把他們燒成骨灰,扒一扒,有一個好像珍珠一樣的東西,叫舍利子,印度人朝拜舍利子。這事后來流傳到中國的漢朝,民間也有了佛教的活動。舍利子的事情被漢朝的皇帝知道了,他們也在皇宮,張燈結彩,朝拜舍利子。老百姓看著很好玩,也跟著玩,張燈結彩,可是沒有舍利子,這就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五張燈結彩、放篝火的玩法。就演變成后來的元宵節。
唐朝的元宵節是最熱鬧的,他們有寶馬香車,燈樓高50米,有50000盞燈,燈樓里有20個房間,過三天,人們都到街上玩。宋朝是過五天,他們過的也很熱鬧,也是在街上玩,玩法很多。明朝是過十天,從初八玩到十七。
正月十五,人們一起吃元宵,猜燈謎,鬧花燈,耍龍,獅,放煙花,踩高蹺,扭秧歌。對了,張燈結彩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活動,而扭秧歌是后來的風俗。有各種各樣的玩法。
南方的風俗也很好玩,其中有偷菜。女生上別人家偷,別人看見也沒事,可是男生不能偷。
我的家鄉也有自己的玩法,在冰上玩,滾冰是最有意思的了,我上冰上一滾,我的頭都滾暈了。打花臉也很有意思,你給我打,我給你打,打來打去非常好玩。
關于風俗的作文2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老家的春節挺有特色的。雖然和其他地方沒有太大區別,但是它的特點更加突出。
除夕的前一天
這時候奶奶總是早起,拿起抹布開始工作。久不揉的家具早就積了一層厚厚的'灰,卻在奶奶的巧手下“脫胎換骨”。大家起床后,奶奶把床單和床單洗干凈,放在太陽下曬干。真無聊,我帶頭找工作,——。我拿出幾張紅紙,用毛筆蘸了蘸墨水,寫了幾副對聯。當我把它放在大門上時,鄰居們稱贊我的才華。母親把剪好的窗花貼在玻璃上,心滿意足地點點頭。爸爸和爺爺也不甘示弱,加入了“掃地”的行列,一個拿著拖把,一個拿著掃把。
除夕
一大早,大家開車回老家,在那里呆了一天。我們還沒有到達目的地。周圍的村莊顯示出強烈的年味。
晚上大家坐在大桌子上吃團圓飯,很豐盛,色香味俱全。
首先是晚輩對長輩的祝愿,然后長輩對晚輩陳述自己的期望。最后我等著爺爺點的菜“開始吃”,實在憋不住筷子就吃了。
團圓飯后,——看春晚是必不可少的項目。
小品和相聲逗我笑,歌舞賞心悅目。
時間流逝,上下眼皮開始打架。很難熬過十二點。本來就困的時候就睡著了。這是一個成功的新年。
農歷新年
新年的陽光在冉冉升起,耳邊傳來嘈雜的聲音。好奇的我穿上新衣服跑了出去。
原來這是我們這里的傳統春節習俗:——年糕。新奇,腦子里只蹦出這個詞。所以,我也嘗試做年糕。
首先將糯米磨成糯米粉,按一定比例加水。水不能多也不能少,否則會影響口感。其次,等糯米粉吸水過篩。然后將篩選好的糯米粉放入蒸籠中,放入石臼中。最后打年糕,但總是沒本事打石臼。后來積累了經驗才步入正軌。打軟打硬后,做年糕。把一個長長的年糕切成條狀,吃一個年糕頭,預示著新年越來越高!雖然沒有精致的砸機,但畢竟是自己砸的。味道好極了!
不知不覺,春節已經溜走,在笑聲中完美落幕。祝大家新的一年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關于風俗的作文3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江南,那里山青水秀,民風純樸,有很多有趣的風俗習慣,特別是過年的風俗歷史悠久,讓我既興奮又熱愛,既盼望又懷念,從不厭倦,從不遺忘。
我聽大人們常說,在家鄉,完整的過年是從臘月小年開始,到正月元宵為止的。每年過了小年,人們就開始緊張忙碌起來:打掃衛生、采購年貨、裝飾屋子、訂新衣裳等等,直到大年三十,勞累了一年的人們,從四面八方回到家里團圓。據說,過年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農歷臘月三十,它可是新舊交替、辭舊迎新的關鍵呢。
大年三十那天,我們家全體出動,一大清早就出門買買買。女人們都得下廚,準備年飯,準備美味佳肴;男人們則在大門口“應戰”寫春聯。因為我外公是個“老秀才”,德高望重,毛筆字寫得倍兒棒,所以每年都有很多鄰里鄉親排長龍請他寫春聯,以求來年大吉大利,子孫金榜題名。大人小孩爭先恐后,空氣里飄散著一股濃稠的墨汁和紅紙的香味,家鄉的年味多么激動人心啊!
中午時分,豐盛的飯菜就準備齊了,全家幾十口人圍坐在特大的圓桌旁,外公在大門口放了一大卷鞭炮,“轟轟隆隆……”驚天動地,趁著硝煙彌漫,外婆端著飯菜供奉天地,然后團圓飯就在喜氣洋洋中拉開了序幕。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吃香喝辣,互相敬酒干杯,互相祝福勉勵,喜笑顏開,氣氛熱烈,多么快樂而美好的時光啊!
這頓飯是一年來吃得最久的,要吃幾個小時。吃完年飯,各家各戶就開始貼春聯,掛燈籠,紅紅火火的,在大門上還要綁上大蒜(大船)和大菜(大財),喻意“大船裝大財”,新年發財多多,幸福安康。干完活后,大家就去洗澡,洗去一年的塵勞,穿上新衣裳,展望新年。小輩們滿心歡喜,走街穿巷,去給親戚長輩們磕頭拜年,拿紅包,拿壓歲錢。天黑了就回家,一家人圍火爐,吃夜宵,吃零食,看“春晚”,一直熱鬧到午夜,婦女兒童們才去“享福”(睡覺),男人們則留在廳里“守歲”(守夜),一直到天亮。
古老不變的過年風俗,表現了多么甜蜜的親情和力量啊!我終于明白,為什么人們能夠戰勝困難?為什么人類能夠生生不息?這就是答案!
關于風俗的作文4
壺鎮鎮地處麗水、金華、臺州三市的交界處,位于縉云、永康、磐安仙居四縣市腹地,自古有“浙南北窗”之稱。傳統飲食以“粥撈飯”為主體,配以五谷雜糧。番蒔、洋芋為主要副食。特色風味食品主要有:土索面、橡涂、千層糕、榛子豆腐、敲肉羹、燒餅、米炮糖……在傳統民間娛樂中有演戲、迎燈、迎案,其中規模最大是迎案,隊伍多、表演形式五花八門、內容豐富。此外,還擁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富有特色的縉云壺鎮話!
一、壺鎮米炮糖制法:糯谷浸泡于水,數日后撈起,置飯甑內蒸熟、灑干脫殼即成“發米”,大火將“發米”炒成“米炮”。冷卻后加入花生米等和食用彩絲,以煎好的麥芽糖攪拌,經壓制、芝麻敷面,切片包裝。技師專門加工制作最佳。
二、索面卵:家來客人,或家人生日,以索面卵招待。索面即土制面條。大碗底墊肉片,索面堆成"丘",上封炒肉條,雞蛋餅蓋頂,或置剝殼白蛋一雙。
三、迎燈:大多在元宵節進行。種類以龍燈為主,有板龍、鞠龍、布龍等,另有獅燈、臺閣、轉車以及花樣繁多的花燈。板龍少則數十洞,多則數百洞,長達數百米。迎前由各家自行糊制,迎時點炮拼接,鳴鑼開道,所到之處,鞭炮相迎,外村設飯茶招待,并以糖果,粉干等相贈。其時春苗初秀,龍燈出村,進入麥田,稱"龍踏麥",謂日后必定豐收。結束之夜,非鬧個燈破龍斷,精疲力盡,決不罷休,俗稱"掰龍肉"。
四、重陽廟會:每逢重陽節(今老人節)即農歷九月初九,全鎮各村組織“扭秧歌”、“銅錢鞭”、“唱聯歡”、“羅漢”、“打腰鼓”、“十八狐貍”等民間藝術表演隊到赤巖山“會案”表演,然后到各村游行,沿街演唱,以表達豐收喜悅。活動一般持續10余天,參加人員不分男女老少。據記載,這個傳統廟會已沿襲數百年。
關于風俗的作文5
春節又到了,在孩子們的歡呼聲中,在清晨那清脆的爆竹聲中,它再一次悄然而至。 對于眾多孩子來說,春節的到來是令人高興的,他們唱歌,他們跳舞,以慶祝他們的喜慶節曰。但對于我來說,春節沒有這么好,春節的到來,卻不能給我帶來喜悅。因為,我是窮人家的孩子。
每當春節早上我一醒來,就在想:“要是我早上能意外得到父母的壓歲錢,能有好多的點心吃,那該有多好呀!每當想到這里便情不自禁地跳下床,可是,無情的事實不得不讓我熄滅了心中的希望之火。
我不得不再一次告誡自己:別再癡心妄想了,你是窮人家的孩子,然后,我只有默默地坐在門口,望著別家孩子們歡樂的笑臉。 又是一陣清脆的爆竹聲,把我從往事中拉了回來。是啊,我該起床了,盡管得不到父母的'壓歲錢,還有那琳瑯滿目的點心,可床還是得起的。 我以極快的速度梳洗完畢,當我跨出房門時,廳堂里的一幕吸引了我的目光,沒錯!那是我爸媽擺放出來的點心,沒錯的!
當我想到這時,媽媽走了過來,手里還拿了一張嶄新的50元人民幣,帶著無限關愛說:“麗,新年快樂,這是你今年的壓歲錢,拿好,別丟了!”我頓時驚呆了。
問道:“媽,我們家庭狀況不好,拿壓歲錢干啥?”媽笑了笑:“傻孩子,改革開放這么久了,我家狀況也好多了,以前是爸媽對不起你,但是以后,不用再受窮了,你就放心拿著好了。”“那邊還有點心,多吃點。”我一蹦一跳,跑到點心前,抓了一大把,開心地吃了個痛快。
我靠著門邊,一手拿著點心,一手捏著媽媽給我的壓歲錢,再望著不遠處那群孩子打鬧的情景,聽著大人們說著“新年發財”的祝語,耳畔是那此起彼伏的爆竹聲,心中不覺暢快無比!
也是從反面的角度來構思,但又有些許變化。前面的是寫叔叔的禍事對一家人的打擊。而本文則是通過“我”過去與現在過春節的截然相反情形之對比,揭示了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這亦揭示了寫話題作文,不僅可以在某個點上選擇題材來寫,還可以在線上縱向鋪開,寫出縱向故事的發展變化,也更易使文章內容充實豐滿。
關于風俗的作文6
我的家鄉在新州,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那非春節不可啦!
春節是新年的開頭,寓意新的一年到了,要說春節的來歷啊!哪來頭可不小呢!春節是從歷年流傳下來的,直到現在大約有5000年的歷史呢!
我們這里的春節差不多從臘月二十四過完小年就開始了,當然那都是節前的彩排。最熱鬧最隆重的是年三十那天,那天才是真正的過年,那天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己,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除夕晚上必定要吃我們新州的元寶餃子。餃子寓意著招財進寶。我家餃子餡是多種多樣的,有白菜餡、豬肉餡、韭菜雞蛋餡、香菇餡等等。餐桌上,弟妹嚷嚷著:“再給我一盤,再給我一盤,我還沒有吃飽!”
到了晚上外面噼里啪啦的響,家家都在放鞭炮,我們家也不例外。爺爺和爸爸從屋里拿出長長的紅紅的大鞭炮,邊拖邊擺放著。點火!爺爺和爸爸趕緊跑回屋里來,火沿著火線慢慢的'延伸到鞭炮。猛然間外面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響個不停。接下來就是放煙花了,一點火,煙花飛上天空,在一瞬間炸開了,有的像無數顆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朵,還有的像金色的太陽,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一樣。“轟”的一聲,一束煙花飛上了天空,緊接著,更多的煙花飛了出來,隨著噼噼啪啪放鞭炮似的響聲,煙花綻開了,不一會兒,紅的、黃的、綠的、藍的、紫的……各種顏色的煙花縱橫交錯,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你瞧,圓形的、流星形的、瀑布型的、花型的……五花八門的煙花在天空爭先恐后地展示著自己的“舞姿”,它們有的像上翻,好像嬌媚的牽牛花;有的向下垂,好像絢麗的菊花……我還饒有興趣的為每一組煙花取了名字,如萬紫千紅、繁花似錦、滿天繁星、百花齊放,再加上黑天空的襯托,顯得煙花像是天上的仙女,好一幅壯麗的景象!
吃餃子、放鞭炮是我印象最深的節日風俗。
關于風俗的作文7
苗族是什么顏色?紅色?紫色?藍色?我想,最貼切的莫過于——銀色!
我最常去的三亞,就有苗族聚集地,我曾去過那里。走進大門,幾個身戴銀飾的姑娘就撞入我的眼簾。喲!她們身上全是白晃晃的銀飾!這些銀飾將陽光反射,姑娘們似乎在熠熠生輝。哇,苗族到底有多少種銀飾啊?
越往里走,姑娘們的銀飾就越華麗,尤其是頭上的帽子:帽子非常大,上面嵌著用銀做的花,花看起來很薄,不堪一擊,實際非常堅固,而且這些花的做工很精細,仿佛能看見花瓣中的脈絡。他們脖子上戴的項圈也絲毫不遜色于帽子,圈上雕刻著龍鳳,還掛著“元寶””、“鯉魚”等象征著吉祥的小鈴鐺,中間還掛著一個笑瞇瞇的小佛祖,附帶一個能鎖住福氣的大銀鎖。耳釘同樣也很搶眼,幾條長長的流蘇垂在肩上,把苗族姑娘本身就很俊俏的臉,襯托得更加美麗動人。小玩意兒雖然山,但是精美程度絕對不輸給大物件——有精致的`銀戒指,有掛著鈴鐺的手鐲,還有裙子上點綴的小銀片……這簡直就是銀色的世界、銀色的海洋,仿佛銀色就是為苗族而生的!
從一位講解員口中了解到,他們的銀飾以大為美,以重為美。可是很重的銀飾,戴在身上合適嗎?我隨機向了一位苗族姑娘,她用普通話回答我說:“你別看帽子這么大,但是這些花啊、角啊都做得很薄,項圈的掛飾都是中空的,各種小東西也就一點點,也不會很重。從重到腳一共……大概兩千克左右吧……”“兩千克啊!這么重!”我驚叫起來。苗族姑娘搖搖頭,笑著解釋:“沒有啦!這可是我們苗族的文化瑰寶,兩千克也不為過。”我這才明白,這銀色,就是苗族人生活的大部分啊!
好一個銀色的苗族,這少數民族服飾中的一雜奇葩!這五十六種顏色,編織成了璀璨的華夏文明,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
關于風俗的作文8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的地方的春節都會有不同的風俗和特色。我家鄉的春節習俗也有很多:購年貨、包餃子、貼春聯、拜年等。想知道嗎?那就往下看吧!
春節前的幾天需購買年貨,最少不了的就是衣服、食品、煙花爆竹等。
我的`家鄉最少不了的一項習俗是包餃子了。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
過年時的早上,我和媽媽就要開始包餃子啦!聽說,過年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包餃子還要講究技巧。第一步先將小面條充分揉好,搓成長條;第二步,再用刀切成大小相對均勻的小塊兒,然后再在上面撒面粉,之后再用手掌心垂直摁下。最后用小搟面杖搟成圓圓的面皮;第三步放適量的肉餡,將餃子皮對折,縫隙要掐好。餃子就包好啦!
中午時就可以貼春聯了,貼春聯,不僅是為了營造出新喜氣,祥和的氣氛,更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熱愛之情。晚上,媽媽會將早上包好的餃子一股腦兒的倒進剛燒好的開水里,瞧這些可愛的小餃子在開水中沸騰,心中一股暖流由然而生。如果喜歡醋,可以跟醋沾著吃。最后,一鍋香氣四溢的餃子就出鍋了。等我盛出一碗,伴著香氣大口大口地吃。
春節還有拜年的習俗。傳說,怪獸“年”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后把大門關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上,"年”飽了揚長而去,人們才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從此就有了拜年的習俗,年初一就開始大家就互相拜年問好祝福,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再與親戚們吃一頓飯,表達互相之間的情感。
生活中一點一滴,無不體現豐富地域文化。無不展示出民族特色。
關于風俗的作文9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千百年來,新疆各族人民血肉相連,休戚與共,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共同創造了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共同開發、建設和保衛了美麗的新疆,涌現出了許許多多民族團結的生動事例。《大河百川——新疆民族團結故事》一書,就是將這些故事一一列舉出來,為我們提供了一本民族團結的生動教材。這些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親人》和《張騫通西域》。
《親人》講的是岳普湖縣的維吾爾族書記鐵里瓦爾得,收養了一個從四川省江北縣的漢族孩子陳建宏。盡管鐵書記夫婦受著外界的許多壓力,但也含辛茹苦地把他養育成人。如: 陳建宏是四川人吃不慣新疆飯, 鐵書記夫婦就專門給他做米飯,炒雞蛋,做蛋湯;有時還給陳建宏買牛奶,燉母雞。陳建宏是四年級的學生,但這個縣的漢族小學只有一年級,于是鐵書記幫助陳建宏自學。而陳建宏也知恩圖報,上班后不僅按月交給家里錢,還一分一厘地攢錢,并用自己攢的錢為鐵爸爸買了一輛自行車和一臺收音機。他不僅幫小妹妹學習語文、算術,還給大妹妹舉辦了婚禮。在陳建宏得肝病時期,兩個妹妹也輪流看守,異族兄妹比親兄妹還親啊。
不光是兩個城市,鄰里之間,一個班,還是一個年級,民族之間都要互相幫助。
《張騫通西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講了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歷時十八年,考察了許多國家,把西域的自然環境、風土人情、政治、經濟等都向漢武帝作了詳細的`匯報,為漢朝反擊匈奴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加強了中原與西域的相互了解與來往。而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后,因積勞成疾而溘然長逝。我們應該像張騫一樣為了民族團結、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而寧可犧牲自己。
這些不同歷史時期民族團結的故事,猶如涓涓細流,匯聚成各民族大團結的滾滾洪流,是新疆各族人民團結進步的寶貴財富和源泉動力。我們應該把這些故事告訴每一個人,大家一起發揚民族團結的精神。
關于風俗的作文10
春節風俗,一些人可能只熟悉自個兒家鄉,卻對外地一竅不通。北京風俗可是非常有意思哦……
進入臘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掙些銀子過年。祭灶之后,新春聯漸次粘掛,千家萬戶,煥然一新。有人家用朱箋,有用紅紙,只有內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紙,鑲以紅邊藍邊,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臘月將梅束起放在一個腹大口小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地方,燃火,讓地微微有些溫暖,梅花就回漸漸放白,用紙籠之,到市上去賣,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區,支搭席棚,售賣畫片。婦女兒童爭相購買,以為樂。
臘月初一,大街上賣粥果者排成市場。更有賣核桃、柿餅、棗、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貯,叫而賣之。其次則肥野雞、關東魚、野貓、野鶩、腌臘肉、鐵雀兒、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張、樓子莊元寶。初十以后則賣衛畫、門神、掛錢、金銀箔、錁子黃錢、銷金倒酉、馬子燒紙、玻璃鏡、窗戶眼。廿日之后則賣糖瓜、糖餅、江米竹節糕、關東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時供給神馬用。又有賣窯器者,銅銀換瓷碗,京城之香爐燭臺;悶葫蘆,小兒籍以存錢;支鍋瓦,灶口用為助爨。至廿五日以后則賣芝麻秸、松柏枝、南蒼術以供“煨歲”之用。臘月諸物價錢都比平日貴些,因此才有“臘月水土貴三分”諺語。老年人到了這時,總要勸后輩謹慎花錢,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諺。
臘月八日為王侯臘,家家煮果粥。都在前一日備好米與豆,以百果雕作人物似生花式。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饋送親鄰,為臘八粥。臘八粥,是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塘、瑣瑣葡萄,以作點染。切不可用蓮子、扁豆、薏米、掛元,用則傷味。每至臘七日,則剝果洗凈器皿,終夜經營,到天明時粥熟。除祀祖供佛外,分饋親友,不得過午。并用紅棗、核桃等制成獅子、小兒等類,以見巧思。
關于風俗的作文11
“春節”是中國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全國是上下舉國歡慶,處處洋溢著歡樂和諧的氣氛。
佛山的春節一般在農歷的二十幾就開始了。主要的活動包括逛花街,辦年貨等。佛山人喜愛逛花街,久而久之,這便成了佛山人過春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按歷代風俗,都會舉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這句是廣東話。佛山人會在農歷二十八的時候把家里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干干凈凈。把這一年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來臨。年前,佛山人還會開油鍋、蒸年糕。開油鍋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來年的日子象只油鍋,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佛山人還愛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這一日,是整個春節的高潮。這一日,孩子們都會到處燃放煙花爆竹。不僅如此,大家還會忙于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說“無雞不成宴”,所以,雞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余;發菜,代表發財;蠔豉,代表好事……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會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過午飯后,佛山人會到公園去看表演或到親友家去拜年。拜年時,不論帶了多少禮物都不能是單數,因為俗話說“好事成雙”。進了門,首先要對象說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于“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利是給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帶給他們。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在佛山,有這么一個俗語“行通濟,無蔽翳”。這意味著在正月十五那一日,人們都會拿著行運風車和與“生財”同音的生菜走通濟橋,祈求身體健康、財運亨通。除此之外,這一日還要吃湯圓,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關于風俗的作文12
今天是元宵節,可是元宵節的祝福在昨天就絡繹不絕得到來了——那是因為在我的家鄉(臨海),我們的傳統是正月十四過元宵節。
這說起來還有個傳說——和民族英雄戚繼光有關。據說當年戚繼光在我們家鄉(臺州)抗倭時,曾打算過完元宵節攻打倭寇,戰機密被泄露后倭寇決定元宵節當晚趁百姓過節、戒備放松時大舉進攻臺州府城——臨海。戚繼光又截獲了倭寇的信息,決定將計就計,于是通知全城百姓提前一天(正月十四)過元宵節。正月十五,過罷節的百姓躲了起來、眾將士在臨海縣城設下埋伏,倭寇進犯時整個城市紅燈籠高掛一派過節氣象,可是已人去城空,戚家軍來了個甕中捉鱉,大敗倭寇。倭寇向白水洋流竄,恰被潛伏在白水洋上峰嶺的戚家軍再次予以重擊。這就是著名的上峰嶺戰役。后來百姓為了紀念戚繼光,就將元宵節改為正月十四過了。
這個傳說是我小時候學校組織去上峰春游參觀戚繼光紀念祠堂時,當地的百姓講給我聽的。傳說歸傳說,究竟是否如此我就不知道了。沒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可是習俗卻一代代傳下來,認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調”。
說起糟羹,可能有人又不知道了。元宵節,一般的地方習俗都是吃元宵。可是在我家鄉,我們元宵節吃的是糟羹。那也是我們獨特的`習俗。糟羹分咸羹和甜羹兩種,咸羹我們方言又名“菜羹”,用肉絲、冬筍絲、香菇、木耳、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許來米粉、豆面,煮成帶咸味的糊狀食品。正月十五喝甜羹,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蓮子、甜棗、桂圓等做成。
呵呵,好多年沒有吃了,這么一說,口水就出來。哎呀呀……
當然,元宵節觀燈、舞獅子、踩高蹺也是習俗,還是很熱鬧的。我小時候有一個爸爸自制的高蹺,每年元宵節都會拿出來玩的,可惜呀,后來被我們弄壞了!
這就是我們這邊元宵節的習俗了。元宵節真熱鬧,真開心。
關于風俗的作文13
獻哈達是藏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種禮節。當好客的主人跟客人獻哈達時,客人應該鞠躬接受。藏族人伸舌頭是一種謙遜和尊重對方的行為,而不是對他人不敬。雙手合十表示對客人的'祝福。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會客時最主要的一種禮節。客人先用右手無名指沾點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彈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然后小喝一口,主人把杯子倒滿,再喝一口,主人又會把杯子倒滿,這樣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在西藏,馬肉、驢肉和狗肉是從來不吃的,有些地方的藏民,連魚肉都不吃,因為藏族人認為狗和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而驢被視為一種很不干凈的東西,也不會食用。所以在西藏千萬不能提起吃驢肉、狗肉等事情。
西藏主要旅游景點是寺廟。目前西藏對游客開放的很多寺廟都是藏傳佛教寺廟。藏民族普遍信仰是藏傳佛教。所以在轉經時一定要按順時針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時針方向行走。很多藏族老者在轉經的時候,身后會跟這一些掛著紅綢子的羊,這種羊被稱為“放生羊”。不可對這些羊進行騷擾。同時在寺廟佛殿之內不可大聲喧嘩和隨意觸摸佛像,在沒有答應的情況下,更不能在佛殿內錄象、照相等。
從戰國始,除夕吃餃子的習俗,大約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除夕之夜,全家人圍坐燈前,邊包餃子邊聊天,山南海北,天山地下,無所不談,不時引來歡聲笑語,大有共享天倫、其樂無窮之趣。
《燕京歲時記》記載過年吃餃子的情形:“每屆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面做餃而食之,謂之‘煮餑’,全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示順利,家人吃得者,則終歲大吉。”如今,人們已不信這些了。不過,還有人家在餃子里放上糖塊、花生仁等,吃到糖塊象征生活甜蜜,吃到花生仁祝愿長壽。除夕之夜這頓餃子全家都要吃,謂之曰“歲餃子”、又叫“團圓餃子”。
古時,稱餃子為“餛飩”、“水角”、“角子”、“扁食”、“煮餑”、“銀元寶”等等。
關于風俗的作文14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這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歷的第一個月,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叫元宵節。也被稱為農歷第一個月,元宵節或元宵節,它是春節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今年元宵節,我媽讓我自己買餃子。我興沖沖地來到超市,看著冰柜里琳瑯滿目的餃子。我精心挑選了一些餃子來迎合我家人的口味。
在家里,我媽媽煮了一會兒餃子。我們一家人一邊吃餃子,一邊享受中秋晚會。
團圓飯是笑著笑著度過的,爸媽帶我出去看煙花。
我們來到建筑區的花園中心,抬頭看著天空。天空中連綿不斷的煙花,給茫茫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絢麗的色彩,讓我看到了太多的東西。突然,五顏六色的燈光在我眼前閃過。我仔細地看著他們。許多人的門前掛著各種各樣的燈籠。元宵節為什么要掛彩燈?我很困惑。回家后,我在網上看了元宵節的相關資料。
原來元宵節掛燈籠有這么個傳說。
從前,一只鳥因為迷路而被迫降落在地球上,但卻被一個毫無防備的獵人意外射殺。天帝怒不可遏,下令將地球上所有的人和動物財產燒死。上帝的女兒承受不了人民無辜的.苦難,就冒險潛入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民。
過了很久,一位老人想出了一個解決辦法。他說:“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家家戶戶裝飾房子,放鞭炮,放煙花。這樣,天帝就會認為人被燒死了。”
大家反應積極。農歷正月十五的晚上,皇帝低頭一看,發現世界上有紅燈,響聲震耳欲聾,連續三個晚上都是這樣。他以為是火的燃燒的火焰,心跳加速。這樣,人們挽救了他們的生命和財產。為了紀念這一成功,家家戶戶掛燈籠,燃放煙花來紀念這一天,驅邪避神。
元宵節似乎有那么多的習俗和傳說,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元宵節讓我了解了很多課外知識和文化習俗。中國是一個古老的文化國家,還有更多的奧秘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它,去探索它,去傳承祖國的傳統文化習俗。
關于風俗的作文15
中秋節的過法是多種多樣,并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廣東潮汕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后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于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游街市稱"走月"。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后,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中秋節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風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風俗的作文[經典]08-31
風俗的作文09-06
風俗的作文09-06
風俗的作文(精選)05-13
風俗的作文(經典)09-02
【必備】風俗的作文10-17
風俗的作文(優秀)11-01
(合集)風俗的作文01-17
民族風俗作文04-16
[合集]風俗的作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