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出仕與隱居_

時間:2024-09-03 09:43:59 作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出仕與隱居_1000字

  古人中不甘于平庸者,最常見的兩種出路:一種是典型的“出身仕漢羽林郎”,參軍,便有可能出人頭地。不過這種方法一是受到身體的局限,第二點是保證不了生命安全,雖有話說:“縱死猶聞俠骨香。”但死的幾率大,死后有沒有“俠骨香”就不一定了。

  于是大多數人都開始走向科舉之路。科舉考四書五經,也考八股文等等。但年年花樣不翻新,考察的東西非常死板,選拔出的“人才”不一定有能力。追根溯源,孔子是很早就提倡“仕”的,但孔子又有話了,說“仕”是為了尋求“大道”,也就是說,只要尋求到了“大道”,不管你是村夫還是農民,孔子都十分敬重。也就是說,主要目的不是當官,而是悟道。

  道為何物?并非黃老之道,并非孔孟之道,也并非禪宗之道。道獨立于天地間,一旦領悟到了人生、人世的最高境界,便叫悟道。六祖慧能說的好:“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本清靜,何處有塵埃?”此中“佛性”便是“道”,悟道方法不同,但殊途同歸。

  所以說,人生的最高追求應是悟道。而“仕”只是一種方式。但后期科舉已完全違背了選拔“仕“的本意,而眾多讀書人,例如范進,也僅僅是利用科舉獲取功名。正是眾多像范進一樣的讀書人,扭曲了科舉考試,而正是科舉考試,殘害了眾多范進。

  少數范進爬上了統治階級,但他們腹中只有迂腐陳舊的一套,不僅推動不了社會發展,甚至倒行逆施,給社會帶來巨大的損失。

  這就是出仕的悲哀,更是出不了仕的悲哀。

  古代知識分子中的另一些人則不干了,他們不愿過這樣的人生,于是隱居山野,親自耕種,以供生活。這樣的隱居者有陶淵明這樣留有詩文在的,但更多的是無名之人。

  但這樣的話,就等于放棄了為國效力的機會。有社會抱負的人是不干的。即使他們向往隱居,厭惡世俗,但為了自己的夢想,他們不得不通過科舉之路。

  這就是隱居的悲哀,更是想隱居又不忍隱居者的悲哀。

  于是古代知識分子就面臨了兩難的抉擇。最為痛苦的是白居易,他有“兼濟天下”的志向,卻又無時不刻不向往隱居生活。他在《琵琶行》中寫到自己“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行繞宅生。”的落魄境地時,內心是很悲憤的。但有時他又會寫道:“悵望青田云水遙。”說明他在希翼出仕的同時又向往隱居,這種情懷在古代知識分子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出仕與隱居,只是兩種不同的悟道方式。范進們的悲哀之處不完全在于他們淪為了腐朽的科舉制的犧牲品,更在于他們忙碌一生,疲憊一生,卻沒有自己的“道”,沒找到自己的人生信念,那么這個人無論是出仕或是隱居,都是失敗的。假如他出仕只為了功名利祿,隱居只為了顯示清高,那么這個人的一生是沒有意義的。

  有意義的人生,應像孔子說的那樣——朝聞道,夕死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