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好習慣養成教育作文_小學生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好習慣養成教育作文_小學生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外教育家十分重視青少年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曾經說過:“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可見習慣是如何重要,孩子一旦養成不良生活習慣,在學習中,在生活中,甚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很難讓他人接受,從而處理不好人際關系。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其收益終身。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一生,它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有這么一個好多人都讀過的故事:有一個跨國公司要招聘人才,應聘者特別多,經過多輪測試,最后有六位進入面試。當他們被通知依次進入某房間時,卻發現那里空無一人,可是這個時候負責招聘的主管來了,留下了里面個子不高,學歷也不是最棒的那個。他們問為什么不面試就決定用他了,主管說:“只有他在進門時敲了門,在進門時把腳在踏步上踏了個干凈,只有他在進門后輕輕帶上門,這些良好的習慣可以決定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那些人很吃驚,他們沒想到竟然輸在這些細節上。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孩子的行為習慣也千差萬別,為了讓所有孩子也像那個年輕人一樣,長大后也能因為良好的行為習慣而受人器重,所以,與孩子們在一起的日子,我們要始終不忘“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始終不忘“從小養成好習慣,有利于孩子成才、成人,會使孩子終身收益。”
習慣涉及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飲食起居,大到民族風俗。作為老師,作為家長,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逐步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以身示范,用良好的行為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李鎮西說過:“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要使孩子具備健康人格,老師、家長必須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我們要微笑著面對孩子,態度親切自然,言語文明優美,動作輕拿輕放,充分體現出示范性和教育性。在與孩子交往時以禮相待,多用“謝謝、不用謝、沒關系”等禮貌用語,讓孩子始終感受到文明語言的熏陶、感染。長此以往,我們積極的生活態度,崇高的精神境界,堅韌的意志品格,會啟迪著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
二、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有機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
我們的孩子,可塑性大,各種習慣容易養成,也易于改變。我們要抓住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從小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1、幫助孩子形成自主學習和自覺研討的習慣。
當前一部分孩子衣食無憂,惰性思想嚴重,主要表現在“怕”字當頭,課前怕預習,上課怕思考,課后怕作業,怕問老師和同學,甚至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我們要針對這些現象,盡量把學習生活化,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和自覺研討的習慣。如語文的識字,要盡量引導孩子把學習向外延伸,告訴他們人的姓名、街道的標識、各類包裝的文字等凡所能見到字的地方,都是要學習的生字,希望他們能去問一問,認一認。這樣就能把識字課堂擴展到目之所及的地方,增添了孩子識字的樂趣,也增強了自主識字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聯系孩子實際,文道有機結合,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葉圣陶先生說過:“習慣是從實踐中培養出來的,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幾點做幾點,積累起來,在各方面養成習慣,而且都是好習慣,就差不多了。”學習生活中必須聯系實際指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在知識的傳授中滲透預習、復習、聽課、尊老愛幼、熱愛勞動等習慣。這樣日復一日,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內化,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以孩子為本,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魏書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喚醒孩子心靈深處的“主人意識”。可見,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糾正行為偏差的能力。要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在日常管理中,我們應做到兩個“結合”,一個“強化”。借助歌謠,自評和互評相結合。可把一日常規編成“三字經”,如“伸伸手,彎彎腰”督促小朋友彎腰撿垃圾,形成愛清潔、講衛生的習慣。美國研究發現養成一個習慣大致需要21天,有的習慣甚至還需要30至40天,時間越長習慣越牢,因此,在培養規范化行為的過程中要及時進行強化。要善于察言觀色,發現正反兩類典型,抓兩頭,促中間,樹榜樣,同時重點幫助習慣差生,促其改正,這樣長期堅持才能慢慢見效。
教師是良心職業,我們的肩上擔負著為國家、為社會輸送有用之才和有用之人的神圣職責。現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幫助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好習慣養成教育作文_小學生作文】相關文章:
好習慣作文09-23
養成好習慣作文10-15
【熱門】好習慣作文09-04
【薦】好習慣作文07-20
【精】好習慣作文09-04
【熱】好習慣作文10-20
好習慣作文【熱】08-20
【推薦】好習慣作文10-28
好習慣作文【推薦】10-24
好習慣作文【熱門】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