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節日風俗作文

時間:2022-03-14 10:05:01 風俗習慣作文 我要投稿

關于節日風俗作文(精選46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節日風俗作文(精選4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節日風俗作文(精選46篇)

  節日風俗作文 篇1

  除夕的傍晚,各家各戶飄出酒呀、肉呀的香味,連風好像也是甜的、香的,吸一口,醉死人了。 每逢春節,只要你稍加留神,就可以看到,無論哪家的門窗,甚至屋內墻上,準貼著一張張色彩鮮艷、粗獷質樸、形象逼真的剪紙。 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呈現出喜慶的氣氛。有的忙著貼春聯,有的忙著準備年夜飯,有的忙著掛紅燈…… 放爆竹就更熱鬧了,你聽吧,這邊噼噼,那邊啪啪;遠處砰砰,近處叭叭;天上哧哧,地上咔咔,動聽極了。 不遠的地方正在放“閃光雷”,那火光一閃,緊接著就聽見“轟”的一聲,猶如半空打了個霹靂,震耳欲聾。

  突然,一聲爆竹,揭開新春佳節又一個黎明的序幕。隨著這一聲脆響,劈里啪啦,震耳欲聾,房屋仿佛也震動起來。 每年都有許多節日,但最熱鬧、最隆重的還是春節。我們家的春節是全家團聚、歡聲笑語的,而且,家里還有個老規矩,那就是給小孩壓歲錢。 五彩繽紛的禮花,有的像鋼花飛濺,有的似麥浪滾滾,有的好比金雨陣陣,有的仿佛銀花朵朵,有的恰似紅燕飛舞,有的宛如孔雀開屏。 瞧!那邊的大獅子追著紅繡球,時而上時而下,時而左時而右,時而上了桌子,時而又搖頭擺尾,晃動著身子跑,惹得人們開懷大笑。

  吃棕子是家鄉的習俗:從農歷五月五日端陽節那天起,家鄉的粽子就陸續上市,一直到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才陸續收市。有的甚至賣到隆冬時節,少數經營棕子的專業戶,那當然是一年賣到頭了。 我還親手放了一個叫金龍報春的禮花呢!先把金龍報春放在地上,然后拿香火把它點燃,隨著一聲聲哨響,八條龍便依次飛上了天空。它們的顏色不一、千姿百態,煞是好看。 今天是教師節,我要把這束親手采摘的鮮花送給老師,表達我對老師的敬佩之情。愿這束野花能帶給老師節日的問候,帶給老師最美好的祝福。 教師節那天,老師走進教室,同學們齊聲高喊:“祝老師節日快樂!”老師激動地望著同學們說:“謝謝大家!” 晚上八點半,“六一”晚會結束了,但我們毫無倦意,仍然沉浸在無比的歡樂之中。回到家里,我激動的心情還久久不能平靜……

  節日風俗作文 篇2

  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正陽節、龍舟節……

  在大家老家,大家會在端午節這天吃粽子、劃龍舟、掛艾草、喝雄黃酒,每一個人身上都會佩帶香囊。

  我最喜歡的當然是包粽子和吃粽子了。我學著母親的樣子,拿兩片粽葉折成了甜筒的樣子,舀了一勺糯米,放上一顆咸蛋黃,再蓋上一勺糯米,將咸蛋黃蓋得嚴嚴實實的,我想:嘿嘿,看來包粽子還蠻容易的嘛。下一步要把粽葉蓋過來,到這時粽子就有點不聽使喚了,糯米一直從粽葉里跑出來,如何也合不上,我急得滿頭大汗。旁邊的母親幫我舀掉了一小勺糯米,這才把糯米安頓好,原來我裝的糯米太多了。下面就是五花大綁了,我拿起一根長長的棉線在粽子上繞來繞去,我感覺非常結實了,就打了一個結,可是一提起來,粽葉里的糯米和咸蛋黃就像一顆顆珍珠伴著一塊金子一樣散落到地板上,最后還是在母親的幫忙下包好了一個咸蛋黃粽。哎!看上去容易,但做起來還是蠻困難的。

  大家包了非常多種餡的粽子:有叉燒的,有大棗的,還有咸蛋黃的……粽子的清香緩緩地從鍋里溢了出來,飄滿了整個房屋。弄得我口水都要流出來啦!粽子終于起鍋了,盡管還非常燙,我已經迫不及待了。小心剝開墨綠色的棕葉,潔白的糯米團里仿佛鑲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非常是好看。我包的蛋黃餡兒的粽子則像晶瑩剔透的白玉簇擁著一顆閃閃發光的黃金。我大大的一口咬下去,呀!是我最喜歡的蛋黃餡兒!怪不能這么香。可吃到了自己最喜歡的粽子!但仿佛開心得太早了,“哪個吃到了蛋黃餡兒哪個就要打掃衛生!”在我剛咬了一口粽子,滿心歡喜時,母親在旁邊宣布。我滿嘴的粽子,沒法說話,只朝母親做了個鬼臉說:“哦,好吧,吃飽了再勞動。”全家人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品著美味的粽子,我不禁想起了國內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屈原。目前,大家要認真學習,堅定信念,熱愛祖國,做一個有擔當的人。

  節日風俗作文 篇3

  我的家鄉在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我的家鄉景色迷人、物產豐富、節日繁多,如:一月一日元旦節、三月八日婦女節過節時也分外熱鬧。

  現在我將帶領大家來到熱鬧非凡的元宵節。

  元宵節是在正月十五,過節時處處張燈結彩,人們還都要去參加燈會,等會里的燈成百上千,每個單位、每個學校、每個工地,都會把他們的代表燈早早地掛到燈會上,讓人們參觀,人們參觀后便來到旺火旁,正轉三圈,倒轉三圈,保佑自己及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紅紅火火、萬事順心如意。

  隨后,人們來到廣場,廣場上人山人海,人們腳尖碰著腳跟,肩膀擦著肩膀,都到廣場觀看節目表演,人們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十分熱鬧。

  在元宵節這一天,人們還要煩那個鞭炮,尤其是那些調皮的小朋友,每人拿著一支點燃的炮竹,興高采烈[注: 興:原指志趣,后指興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后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地玩起來。每家每戶都像辦喜事一樣,紅火而美麗。在這一天,人們還要吃元宵,元宵圓圓的,里面有不同的口味,吃起來香甜可口,全家人在歡聲笑語中吃著元宵,那是再好不過的安排了。元宵象征著團圓、美好,也祝愿自己和家人永遠團圓。

  節日風俗作文 篇4

  不怕你笑話,每逢過年,我常常是足不出戶,即使出了門,偶爾碰上個小伙伴,我也會立刻腳踩西瓜皮——溜之大吉。

  因為我家比較貧困,每年我能得到的壓歲錢實在很少,而且這些壓歲錢在我的口袋里呆的時間也不會很長。新年過后,一般還得交給媽媽保管,用來交學費,應付日常開支。所以,說實在話,春節前后,我最怕小伙伴們追問我得到了多少壓歲錢。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總會有一種無地自容的感覺,恨不得鑿個地洞,跳進去、躲起來。

  有時,我甚至會怪自己命運不好,怪自己為什么要出生在這樣貧困的家庭里。

  節日風俗作文 篇5

  今年,我和爸、媽決定今年不在長安過年了,說要回家鄉過年。我聽到爸、媽說要在家鄉過年,我就在一邊偷笑了,我最喜歡在家鄉過年了,因為在那兒我可以自由地走動,不像在長安,想走都沒得走,而且在那,我有很多兄弟姐妹,無聊就可以找他們聊天。

  在一天后,我們到了。下車后,我一點都認不出家鄉了,不知道是太久沒有回去了還是家鄉的變化太大了。

  我們拿著行李走進村,向爺爺家走去。在進村的路上有很多人向我們問好和拜年。我們當然也很有禮貌地向別人問好、拜年。

  過了一會兒,我們到了爺爺家了,這時我們也就松了一口氣了,在這個時候我的情緒越來越激動,就開始四處找表哥和他玩,之后就這樣過了一天。

  第二天醒來,已是大年除夕了,我急忙地去吃個早點,然后幫我爺爺打掃衛生,大家都在忙碌著,有的在殺雞、鵝、魚、也有在包餃子的,做完這些,大人們都在貼春聯。過了不久后,我們一家都到祠堂祭拜祖宗,祠堂里太熱鬧了,擺放著很多祭拜祖宗的祭品,旁邊站滿了很多老老少少的和兄弟姐妹,然后他們滿臉笑容的向我們打招呼,我們也十分熱情的向他們問好,大家都說上了新年的祝語。過了一會開始進香了,我默默地在祈求在新的一年里爺爺、外公、外婆身體健康,爸爸媽媽工作順利,愿我在新的一年里學業進步,大家萬事如意!大家許過愿望后,鞭炮就響起來了,那聲音震耳欲聾、煙霧沖天,我就躲得遠遠地觀看,相持約半小時后才緩緩的停下來了,之后我們陸陸續續地回到大家自己的家里。然后大家一起分配煮飯,燒菜的工作……。真快,開飯了,大家齊舉起杯子,相互說起在新一年的祝福話語,這時候我才真正感覺到什么是“團圓飯”意義。

  第三天后,也就是年初一,每家每戶就開始放炮竹,自然,我們家也開始放了起來,放完鞭炮后,我們就開始按照我國的風俗,過春節就要放煙火看春節晚會等。長輩們還要給我們小孩們壓歲錢。所以我們家過春節也是如此。

  第四天后,我們一家人就開開心心出去外面玩了,每家的門口前面都是“滿地紅”。在我們的家鄉就是放的鞭炮越多,鞭炮碎紙越多,就代表在今年都是紅紅火火的,運氣、工作、學業、身體都越來越好。這就是我的家鄉,紅紅火火的家鄉。

  節日風俗作文 篇6

  無論是來自亞洲,南美,非洲,歐洲,以至中東地區的參觀者,都可以把自己裝扮成各式各樣的人物,亦可帶備簡單樂器,即時演奏本土的獨特音樂,融合無疆界的風土文化。可能我以前從未參加過萬圣節的活動,更莫說這么精彩的巡游,所以特別覺得有新鮮感。

  早于十月中,曼哈頓市已開始“鬧鬼”了,在繁忙的街道上,已看見四處懸掛起萬圣節的鬼怪裝飾,很多百貨公司也忙著把應節禮品及衣物堆放在櫥窗里,吸引不少途人駐足觀看,而超級市場及街市亦擺放大大小小的南瓜售賣,供市民買回家布置家園或制作南瓜燈之用,當然嘛,也有主婦烹煮南瓜作菜肴或糕餅,完全依足節慶傳統。

  節日風俗作文 篇7

  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著時代變遷,現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咸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時節,也是老中醫和中藥房最忙的時候,一般入冬時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制一點,吃到春節前后。

  居民日常飲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湯最為常見,有的餐館還推出當歸生姜羊肉湯,一些傳統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現餐桌,再現了南京寒冬食俗。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南京人在小寒季節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體育鍛煉方式,如跳繩、踢毽子、滾鐵環,擠油渣渣(靠著墻壁相互擠)、斗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斗)等。如果遇到下雪,則更是歡呼雀躍,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會全身暖和,血脈通暢。

  廣東-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里面吃。

  廣東人很講究食療。小寒因處隆冬,土氣旺,腎氣弱,因此,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臟。池曉玲說,所謂“三九補一冬”,但小寒時切記不可大補。在飲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補。

  節日風俗作文 篇8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它又被稱“歲除”,意思是除舊迎新。它是我們中國老百姓最重視的節日之一了,家家戶戶都會為這個日子做好充足的準備。我們家的除夕從早上就開始忙碌起來了。

  天一亮,所有人就起身下床,各自忙碌起來。爸爸和外公把一只只肥肥的雞給處理掉,用菜刀把它們切成一塊塊的,裝在籃子里;我和侄子侄女們在大門的兩邊貼春聯,先用米飯給春聯做個按摩,再把春聯貼在墻上,用手把它們給按緊,以防會被哪陣頑皮的風給吹下來;家庭婦女們更是手忙腳亂了,雖然那一桌子的菜需要花費許多精力,但是,精明的她們還是能在晚飯前準備好這一切。

  當大家草草吃過早飯后,就拿上祭品出門拜神了。一般的祭品會準備瓜果餅干、大米和酒,這幾種常見的食物。拜完神后,除夕晚上的前餐飯就開始了,雖說這菜比不上晚餐的豐盛,但在一上午的勞動后,大家也都餓了,剛上餐桌的菜很快就一掃而光。

  到了下午,奶奶就開始做糍粑,小孩子們就會馬上搬起小板凳來圍觀。剛學會走路的小孩子,已步入社會闖蕩多年的大孩子,兩鬢斑白的老孩子,提起糍粑,誰不是嘴里就立馬生出一種軟糯香甜的感覺呢?只見奶奶熟練地揪起一坨面團,搓成一個小圓球,再把它給壓平了,用勺子弄上一點糖餡放在皮中間,再把它搓圓起來,一個糍粑就像是變魔術一樣地做好了。經過火的助攻,蒸出來的糍粑一口咬下去軟軟的,糖餡會自己流出來,吃得你滿嘴都是。香氣四溢,空氣中充滿了糯米的香味和我們的贊嘆聲。奶奶一見我們吃得這么開心,笑得比糍粑還甜呢。

  在一天漫長等待后,我終于等到了年夜飯。所有人都陸續就座了,伴隨著飯菜的香味,每個人都吃得很開心,一家人其樂融融。“嘭嘭”,不知是誰家的煙花放了起來,這個夜晚比往常更熱鬧了。小孩子們嘴巴還沒擦完就立馬奔下餐桌,拿出珍藏已久的爆竹出來放,大人們也去到客廳,邊看著春晚邊聊天,所有人都沉浸在守歲的快樂中。

  這一年,就在熱鬧的氣氛中漸漸退場了……

  節日風俗作文 篇9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說到端午節,我們就會想起屈原這位偉大的詩人。

  據歷史記載,屈原本為楚國重臣,但因他人陷害,被楚王流放。期間,秦楚兩國交戰,屈原回來后,楚王又不聽他的勸阻,執意赴會議和,最終死在了秦國。屈原不愿看著自己的國家滅亡,投江自盡,以身殉國。后來,人們將這天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賽龍舟,食粽子,以祭屈原。

  每到端午,江邊可就熱鬧了,一群人圍在江邊,伸長了脖子,看著江上的人賽龍舟,邊看邊大聲呼喊。只見江上一條條龍舟駛過,舟上的人們賣力地劃槳,船頭敲鼓的人狠狠地擊鼓,激昂的鼓聲振奮著正在劃船的人們,動作整齊劃一,節奏歡快鏗鏘,而岸邊的觀賽者呢,吶喊助威聲連著鼓聲熱鬧了兩岸。

  端午節不僅有熱烈的龍舟賽,還有畫額、吃粽子等習俗。畫額,就是用雄黃酒在額頭上畫王字,希望能借猛虎以鎮邪。粽子,那是每年端午節的必備食物。五月初五,這天吃飯時,誰家不是粽香四溢呢?粽子種類繁多,口感豐富,做法簡單,最基本的做法是把洗凈的糯米和蜜棗放在卷好的粽葉里,綁上細繩,放入鍋中煮2—3個小時,香噴噴的粽子就做好了。煮粽子時,看著棕葉從青綠色變成了灰褐色,我不禁問道:“這粽子怎么煮著煮著就黑了?”聽完這句話,全家人都哈哈大笑。粽子煮煮熟后,一掀開鍋蓋,熱氣就撲面而來,空氣中全是粽子的香味。我趕忙抓起一個,剝開粽葉,糯米和蜜棗融在了一起,在粽葉的包裹下形成了一個類似于三角形的樣子,光是看著就讓人垂涎三尺。輕咬一口,糯米的軟糯和蜜棗的甜味,足以讓人大口大口地咬下去。

  端午的習俗還有很多,但粽子的清香和龍舟的熱鬧,是最讓人回味無窮的。

  節日風俗作文 篇10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便迎來了,我最喜歡的節日 端午節。端午節又叫重午節,我記得媽媽說是為紀念屈原所設。這一天主要活動是吃粽子、賽龍舟等。

  到了那天,我和媽媽會很忙,因為我們要包粽子。首先,媽媽拿出了所需要的材料。把綠豆洗干凈,糯米調好味,把它切成一塊塊。媽媽做好以上工作,便對我說:兒子,咱們一起包粽子吧!我看著這一片片綠色的棕葉,在想粽子那金字塔的外表,像三角形而又有一點不像三角形,一下子發起呆來,問媽媽怎樣包啊?媽媽見我如此疑惑,便做起示范來,首先把兩快粽子葉疊成一類似圓錐的物體,然后把糯米綠豆和五花肉放進去,再用一塊粽子葉封好底面,用草繩把它扎緊,不把它綁緊煮熟了就不好吃。媽媽是示范后,我就嘗試著包了起來。一開始不太順利,不是漏了東西沒放進去,就是沒捆扎緊。經過一次次失敗,終于成功了。

  包好后,就要開始煮了,看著這些剛下鍋的粽子,我以為十幾分鐘后便可以吃了,但媽媽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對我說:這些粽子起碼也要四五多個小時后才能吃。聽了媽媽的話,我似乎有些失望。等呀等,突然媽媽到廚房翻動一下粽子。我連忙跑了上去,看著這又大又飽滿的粽子,聞聞那香味就夠咽幾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口大口的朝嘴里塞灌呢!

  家鄉的習俗多得數不清,但無論什么節日,我都會開開心心地過,開開心心地做。

  你們吃過自己做的粽子嗎?

  節日風俗作文 篇11

  元宵節,家家戶戶前掛著紅燈籠。飯前,鳴放鞭炮。晚飯也多了一道菜——胖乎乎圓滾滾的湯圓。

  到了元宵的晚上,我們家就非常熱鬧。平常走動的街坊鄰居們,有的就早早相約來我家里搓麻將;有的牌友沒搶到座位也要圍著桌子,細細觀賞一番,忍不住時還會插句話:“要贏噠嘞”“要不得要不得,打錯噠咯”,還有人也會抱著手機玩游戲刷抖音……而這天夜里,沒有大人管束的小孩,那就是放飛了的氣球。晚上,叔叔帶我們買了各式各樣的花炮,即使沒有花炮,在家中也能有聲有光地玩耍。我們選花炮,猶疑不決,哪個想要買,花費了將近一個小時來選。等到我們到家了,我們又迫不及待地把買來的花炮排在地上,開開心心地玩了起來。看煙花時,小朋友們像看電視一樣,全神貫注,緊緊盯著花炮,膽子小的孩子也會捂緊耳朵,眼睛缺舍不得閉上。半空中的煙花像仙女像精靈,飛來飛去,跳來跳去,還伴著節奏,但是散發出來的硝煙味比屁還要臭呢,熏得我躲回房間了。花炮玩了,我和小朋友們又玩起了游戲,玩老鷹抓小雞時,我們小隊就像扭來扭去的一條龍。直到肚子餓得咕咕叫了,我們才稍微安靜下來。就在這時,我被湯圓的香味吸引了過去,媽媽一句:“吃湯圓了,吃湯圓了!”我焦急地盛好湯圓,生怕它們突然在我視線下消失了。那白白胖胖的元宵很是好看,我用小勺舀起一個放在嘴里,只輕輕一咬,那香香的滑滑的餡料便甜到了我的心里!我一下吃了八個嘞!

  我喜歡吃元宵,也喜歡過元宵節。因為一家人在一起熱鬧又有趣。

  節日風俗作文 篇12

  背起書包上學校的小孩子,匆匆出門上班的的大孩子,白發蒼蒼喝著茶的老孩子,提到湯圓誰不是嘴里就立刻生出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將芝麻放入鍋中炒熟,碾碎成粉后放入白砂糖攪拌成芝麻餡,再把糯米粉中倒入溫水揉成面團醒15分鐘,醒好,將包好的湯圓放入鍋中煮熟。是不是非常容易呢?煮的過程中聞聞那種香味,就夠你咽上幾回口水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一個一個地朝嘴里塞灌呢!

  住在小平房里的小雨,今天可高興了。她一個人進進出出廚房,看到湯圓正在沸騰,碗筷都已擺在灶邊,但媽媽總說還早。

  “媽,媽,我餓了!”

  “哦,是嗎?”媽媽用溫柔的目光望著“小饞貓”。

  “是真的。”小雨邊說邊指著自己圓鼓鼓的肚子,“你看嘛!你看嘛!”

  媽媽“撲哧”一聲,搖了搖頭,笑著說:

  “好,好,媽媽相信小雨餓了,但湯圓還沒有煮熟,等湯圓煮熟了再吃好不好?”媽媽邊說還邊摸小雨的腦袋。“不嘛,不嘛,我現在就要吃,我餓了!”其實小雨所說的餓了并不可靠,她只是急于想知道湯圓是什么味的罷了。

  “小雨,你這樣可不乖。”說完媽媽故意裝出不高興的樣子。小雨發現媽媽臉色不對,也就不敢再多說什么,只好安安靜靜地坐在一旁等待湯圓煮熟,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轉眼間湯圓就煮熟了,只見媽媽一大勺一大勺地往碗里裝,當然,小雨也沒閑著,她則是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

  飯桌旁,小雨剛坐上凳子,就舀了一顆熱氣騰騰的湯圓放到嘴里,又急得吐回,吐著舌頭不好意思地笑著嚷道“呀!好燙好燙!”一家人看著她,笑聲又起來了。湯圓的味道,的確很美味,吃起來甜甜的膩膩的甚至還有點滑滑的,而芝麻餡更是香香的!味道就如同蛋糕一樣美味!不!甚至比蛋糕還美味!

  節日風俗作文 篇13

  我沒當地過年可熱鬧了,很有意思,不信,你就跟我來吧!

  正好,今天是大年三十,到傍晚,噼噼啪啪的響聲開始了。我們都坐在客廳里看電視,同時吃著餃子。我問爸爸“過年為什要吃餃子呀?”爸爸說“吃餃子是有含義的。”我驚奇地問“吃餃子有什么含義?”爸爸說“它的含義是和和美美的意思。”原來過年吃餃子都有學問!

  吃過晚飯,我和爸爸出去散步,看見外面有一排排燈籠非常好看而且每家都貼對聯,我邊走邊欣賞,紅紅的燈籠意味著人們的生活紅紅火火。人們還把石灰撒在家門口,他們想把財神留在自己的家里。

  我們家鄉的習俗還有很多說幾天幾夜也說不完。

  節日風俗作文 篇14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的春節習俗也各不相同。我們這個小村莊也有特有的春節習俗。

  每逢大年初一的清早,村里的中年男人們有的聚在一起,有的單獨行動,去給各家的老人拜年。聽我爸爸說,超出約定的時間可還要“罰款”呢!各家的老人也都早早的起了床,準備好瓜子和煙。來迎接“客人”。到了鄰居的家里,拜完年,會互相說祝福語,然后把煙和瓜子推來推去,再放幾個炮。這畫面談不上壯觀,但是春意盎然,其樂融融還是談得上的。至少在城市里是絕對見不到這種場景的。這真是應了“遠親不如近鄰”的俗語。

  初一初二滿街走,但初三走親戚的都不會很多,因為這一天都會給死去的親人燒紙,好讓他們也感受到過年的滋味。

  節日風俗作文 篇15

  “八月十五月兒明呀,爺爺為我打月餅。月餅圓圓甜又香呀,一片月餅一片情呀,爺爺是個老紅軍呀……”每當聽到了這首歌,我就想起了中秋節,每年有很多節日,中秋節是我最歡的節日了。

  過中秋節最讓人開心的事是“做月餅”了。月餅有很多種類,月餅制作的方法有很多,有的是烘烤制成的,有的是蒸熟的,還有的是冷凍的。月餅的口味非常豐富,各有不同,有很多美味的水果餡,有的是芒果味,有的.是蘋果味,有的是桃子來,還有的是草莓味……也有很多營養豐富的伍仁月餅,香氣誘人的蛋黃月餅,甜甜蜜蜜的蓮蓉月餅,還有清新爽口的冰皮月餅。月餅外表有許多美麗的花紋,不同的月餅花紋和造型也各式各樣,有可愛的小動物系列,有漂亮的花朵系列,還有蒼勁有力的書法系列……

  今天是中秋節,下午,媽媽帶著我和姐姐一起做月餅。首先,我們用盆子把面粉用水發好,用筷子攪和均勻。等一會拿出來,搓成一個個小面團,把它們放在桌子上,然后再把面團一個一個拍扁,接著再把自己喜歡的餡放在面皮上,餡不要放太多,最后再把餡包起來,將它揉成一個小球,放進自己喜歡的模具里壓一下,就做好啦!最后媽媽把剛做好的月餅放進烤箱烘烤15分鐘,我們就可以吃到自己親手做的月餅了!

  在我們小區里,小路邊,大門前到處掛滿了紅色的燈籠。燈籠上寫著燈迷,小朋友們在爭先恐后地猜燈迷,那邊,一群小孩在你追我趕地玩游戲,大門廣場還有歌表表演呢!

  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掛在天空,我們一家吃著月餅,看著月亮,我想起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節日風俗作文 篇16

  端午節在人們的印象中,充滿了濃濃的中華色彩:吃粽子、點雄黃、賽龍舟……這樣一個中規中矩的傳統節日,有朝一日竟然能夠與手工DIY掛上鉤?!如果,你在端午節這天有幸來到了我們的社區,那你能感受到的不僅是對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欣慰,還有古老節日的現代化活力。

  端午節當天,社區的售樓大廳燈燭輝煌,人聲鼎沸。大廳中央擺放著一張古色古香的長條桌,桌邊有若干把做工精致的太師椅。桌上擺著幾大盆白白的糯米和碧綠清透的箬葉,儼然一片莊重的氛圍。哈哈,你猜的沒錯——一年一度必選項目,包粽子!在場參與的孩子們包得可認真了,四角形的,三角形的,有的甚至還包成了一個扁扁的多面體哩!

  你可能會說:“這沒什么好玩的,不就是包個粽子嘛!”少俠莫急!端午節的另一大習俗,就是“佩香囊”。且看,清過桌面后,一座五彩斑斕的“花園”立地而起:紅的布,藍的布,繡著招財貓的,印著櫻花的……簡直就是一座布匹市場。對于什么針頭線腦的,我們就有點“班門弄斧”了。一旁的幾個助教老師輕巧地飛針走線,看得我們眼花繚亂。無需多時,一個精致美觀的香囊就出世了。但是到我們親自“磨刀上陣”的時候,可就沒這么規范嘍。一個個香囊“歪瓜裂棗”,擺在同一張桌子上,可以稱為“群魔亂舞”。有的小朋友照著老師的做,成品“馬虎過關”;一些同學是照著往年家中購置的三角形吊墜香囊創作的,還縫著大氣的流蘇……“不走尋常路”的我另辟蹊徑,縫制出的成品竟然和《紅樓夢》中記載的種類沒什么兩樣。我特地選用了紅底仙鶴紋的布料,用五彩繩做了一個可調節活扣鏈系上。香囊底端墜著一條中國紅流蘇,增加了許多趣味。自己做的香囊佩戴在胸前,可是別有一番甜蜜滋味呢!

  雖然我們自己制作的粽子和香囊遠遠不比市面上買的好,但是在我們的心底,這些“形態各異”的粽子永遠是最甜最糯的,那些“繽紛多彩”的香囊永遠是最香最靚的……因為這些“勞動果實”的溫暖陪伴,所以這個端午節肯定是我們從此以來度過的最獨特的一個,也是我們永遠鐫刻在心中的一個端午節。

  節日風俗作文 篇17

  新年是全美各州一致慶祝的主要節日。美國人過新年,最熱鬧的是除夕晚上。是夜,人們聚集在教堂、街頭或廣場,唱詩、祈禱、祝福、懺悔,并一同迎候那除舊更新的一瞬。午夜12點,全國教堂鐘聲齊鳴,樂隊高奏著名的懷舊歌曲《一路平安》。在音樂聲中,激動的人們擁抱在一起,懷著惜別的感傷和對新生活的向往共同迎來新的一年。

  新年在美國并不是最熱鬧的節日,但仍有不少盛大的慶祝活動,加利福尼亞州的玫瑰花會是美國規模最大的新年盛典,屆時用鮮花特別是玫瑰花扎成的彩車綿延數英里,車上擺滿鮮花做的各種模型,不僅吸引加州的男女老少簇擁街頭,而且還吸引著上百萬電視觀眾。在費城,有舉行化裝游行的傳統,參加游行的人們,有的裝扮成小丑,有的裝扮成婦女(按照古老的習俗,這個游行不允許女人參加),隨著彩車載歌載舞,熱鬧非凡。

  美國人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習慣,就是在新年許愿立志,他們稱之為“新年決心”。這決心通常不是什么宏圖大志,而是一些樸實而實際的打算,例如“我一定戒煙”、“我要好好對待鄰居”等等。他們總是坦率地講給大家聽,以期得到監督和鼓勵。

  據說美國的印第安人也有獨特的新年習俗。每到除夕之夜,他們就舉行富有特色的篝火晚會,一家人圍在篝火旁邊,載歌載舞。待至晨曦微露,他們就把破舊衣物付之一炬,作為除舊迎新的象征。

  節日風俗作文 篇18

  我的家鄉在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我的家鄉景色迷人、物產豐富、節日繁多,如:一月一日元旦節、三月八日婦女節過節時也分外熱鬧。

  現在我將帶領大家來到熱鬧非凡的元宵節。

  元宵節是在正月十五,過節時處處張燈結彩,人們還都要去參加燈會,等會里的燈成百上千,每個單位、每個學校、每個工地,都會把他們的代表燈早早地掛到燈會上,讓人們參觀,人們參觀后便來到旺火旁,正轉三圈,倒轉三圈,保佑自己及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紅紅火火、萬事順心如意。

  隨后,人們來到廣場,廣場上人山人海,人們腳尖碰著腳跟,肩膀擦著肩膀,都到廣場觀看節目表演,人們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十分熱鬧。

  在元宵節這一天,人們還要煩那個鞭炮,尤其是那些調皮的小朋友,每人拿著一支點燃的炮竹,興高采烈[注: 興:原指志趣,后指興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后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地玩起來。每家每戶都像辦喜事一樣,紅火而美麗。在這一天,人們還要吃元宵,元宵圓圓的,里面有不同的口味,吃起來香甜可口,全家人在歡聲笑語中吃著元宵,那是再好不過的安排了。元宵象征著團圓、美好,也祝愿自己和家人永遠團圓。

  節日風俗作文 篇19

  東梓關,是一個古老的村落。他沉淀了多年的文化,也遺留下了不少傳統的節日風俗。

  東梓關,是我的外婆家,在上小學以前,我大多數日子都待在東梓關。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一年一度的“過節”了。“過節”是在農歷的正月十八。在這一天,就是東梓關人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候,我的外公、外婆自然也不例外。從早上開始,外公、外婆就開始接待來自各地的親朋好友。在過節這天,村里的人都要宴請親戚好友到自己家中吃個痛快。聊聊家常,交流交流彼此的感情。雞、鴨、魚、肉等菜必定擺上桌。還有一樣也必定上桌,那就是——米馃。米馃里面和著芝麻,預示著今后“節節高”、甜甜蜜蜜的。

  這一天,不僅村民家中熱鬧,村口的空地上,也格外得熱鬧。每到過節的前幾天,小販們早已聚集在此,組成了一個“集市”。這個“集市”上賣什么的都有:小玩意兒、日常用品、衣裝首飾,一應俱全。還有什么扎氣球,砸玩具的游戲前也都站滿了人。原來只是“默默無聞”村口小路,在過節那天也成了歡樂的海洋。

  玩了一天,忙了一天,也熱鬧了一天,到晚上也該好好休息休息了。可農歷十八的晚上,在東梓關的廟頭,都會演戲。前面搭一個臺子,后面則放了許多板凳,給前來看戲的村民們坐。晚上,必有許多人前來看戲:有老人、有小孩、有一家全部來了,也有好友結伴來的。有時,去看戲的人太多,還需要自己帶板凳觀看。村里人大多聚集在此,好不熱鬧,好不和諧。趁看戲前,大家都會聊聊村里最近發生的事,聊聊自己感興趣的事。開始演了,演員們陸續出場。觀眾們的歡呼聲越來越高。聽得最入迷的,要數那些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們了。聽到熟悉的曲目,還會“咿咿呀呀”地跟著哼上一段。小孩們則是看個“奇怪”的服裝,“奇怪”的妝容。還有一點兒也讓他們有足夠的耐心等下來。那就是戲后的扔糖環節了。每次演出完后,舞臺上的表演者會將框里的糖果扔給觀眾。這時,小孩子最開心,瘋狂地撿著散落在地上的糖。樂著,叫著,也便結束了這一天的活動。

  你是否也過過節呢?你是否也喜歡“過節”呢?那你就在農歷十八來東梓關吧!跟我們一起過節,一起熱鬧!

  節日風俗作文 篇20

  我的家鄉在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我的家鄉景色迷人、物產豐富、節日繁多,如:一月一日元旦節、三月八日婦女節······過節時也分外熱鬧。

  現在我將帶領大家來到熱鬧非凡的元宵節。

  元宵節是在正月十五,過節時處處張燈結彩,人們還都要去參加燈會,等會里的燈成百上千,每個單位、每個學校、每個工地,都會把他們的代表燈早早地掛到燈會上,讓人們參觀,人們參觀后便來到旺火旁,正轉三圈,倒轉三圈,自己及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紅紅火火、萬事順心如意。

  隨后,人們來到廣場,廣場上人山人海,人們腳尖碰著腳跟,肩膀擦著肩膀,都到廣場觀看節目表演,人們有的唱,有的跳舞,十分熱鬧。

  在元宵節這一天,人們還要煩那個鞭炮,尤其是那些調皮的小朋友,每人拿著一支點燃的炮竹,興高采烈地玩起來。每家每戶都像辦喜事一樣,紅火而美麗。在這一天,人們還要吃元宵,元宵圓圓的,里面有不同的口味,吃起來香甜可口,全家人在歡聲笑語中吃著元宵,那是再好不過的安排了。元宵象征著團圓、美好,也祝愿自己和家人永遠團圓。

  節日風俗作文 篇21

  每年藏歷七月初一到七月初五,是西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藏語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頓”是“宴”的意思。“雪頓節”也就是吃酸的節日。后來由于這個節日的活動內容多以藏戲會演為主,所以也叫“藏戲節”。建國前,每逢雪頓節,西藏12個最有名氣的藏戲劇團,從四面八方趕到拉薩羅布林卡,向喇嘛和西藏地方政府,進行交差演出。參加演出的有扎西雪巴,賓頓巴第六個古老的白面具劇團;有均巴、覺木隆等四個新派藍面具劇團;還有野牦牛舞、工布鼓舞等。

  17世紀以前,“雪頓節”的活動是一種純宗教活動。那時按照佛教的法律戒規,夏天有好幾十天禁止出家門。到了開禁的日子,允許他們出寺下山,按風俗老百姓要準備酸施舍。喇嘛們除了吃一頓酸外,還盡情地歡樂玩耍。

  17世紀中,清朝政府正式冊封五世和四世班禪,加強了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這時“雪頓節”的活動,更加豐富多姿,開始正規演出藏戲節目,約定成俗,形成了固定的雪頓節日。這個時候宗教活動和文娛活動相結合,范圍仍局限在寺廟內外。先是以哲蚌寺為活動中心,稱為“哲蚌雪頓節”。五世從哲蚌寺移居達拉宮后,定每年六月十三為“雪頓節”,并在哲蚌寺進行藏戲會演。第二天便到布拉宮演出。18世紀初羅布林卡建成以后,成為夏宮,雪頓節的活動又從布達拉宮移到羅布林卡,這時允許市民入園看藏戲。從此以后,“雪頓節”的活動更加完整,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節日儀式。在雪頓節期間,拉薩廣大市民和郊區農民,都穿上節日服裝帶上吃喝用品,紛紛前往羅布林卡,觀看藏戲演出。

  1959年西藏地區政治改革以后,百萬農奴才真正獲得翻身解放。從此,雪頓節才真正成為廣大人民傳統的節日,除具有傳統的賽馬、射箭和各種馬術表演外,還增加了舉重、拔河等項目,并組織文藝演出、放電影、錄像等活動。各地來的商業貨客,有農業、工業、牧業和各種物資產品,前來擺攤設點,進行貿易。變成了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資交流大會。

  節日風俗作文 篇22

  春節的前幾天,家家戶戶都要清洗家具,拆洗被褥,進行大掃除,干干凈凈迎新春。早在堯舜時期,我國人民便有了“掃年”的習俗。它起源于古代人民驅除病疫的宗教儀式。逐漸演變為年終的衛生大掃除了。到詔代,“掃年”之風盛行。“掃年”的風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愛勞動、愛清潔、講衛生的傳統。

  農歷除夕,各家各戶的門上,貼上一個福字,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正月十五微服出巡,看見圍觀一幅漫畫,上面繪著一個赤腳女人抱著一個大西瓜,明太祖看了,卻對此產生誤會,以為鎮上的人有意取笑他的馬皇后,明太祖把這件事暗記在心上,下令凡沒有參與嬉笑的住戶在門上貼一個福字。軍士們便以此為據,到沒有貼福字的家里提人。從此以示安分守己。這種從避嫌變祝福的善良直流傳至今。

  盼著、盼著終于盼到了快樂的新年,除夕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飯后我與哥哥姐姐一起放炮,一顆顆五顏六色的火花飛升降落,猶如天女散花,又好像信號彈飛上天空,忽明忽暗,把夜幕裝點成鮮花的世界。在有幾分鐘便是十二點了,掛好鞭炮,媽媽喊:“十二點了放鞭炮啊!”爸爸點燃了鞭炮,震耳欲聾的聲音迎來了新年!

  每到春節最令人難忘的是拜年等,到大小年統統拜完,年味就像硝煙一般。

  第二天,天剛亮,我就被炮聲驚醒了,我穿上新衣服,和爸爸媽媽一起貼春聯,貼完后顯得喜氣洋洋,我們兄弟姐妹一起放炮,熱鬧極了,每一個人都應該以新精神來迎接新一年到來。

  人生最有趣的事,就是辭舊迎新,因為人類的最高愿望就是更上一層樓。

  節日風俗作文 篇23

  在農村,無論過去,還是現在,蒸饃都是過春節的頭等大事,家家戶戶都十分重視。一來是春節期間祭祀祖先和信奉的神仙要用到;二來白面饃是走親戚的主要禮物之一,尤其是在商品經濟不發達的年代,白面饃更是農村春節走親戚不可或缺的禮物。

  蒸饃的時間一般選擇在臘月二十五六之后,先一天,把“馇頭”,也就是上次蒸饃留下的發面,用溫水化開,拌上面粉,攪成稀水,用老百姓的話講叫“打面水”,然后把攪好的“面水”放在煤火臺上靠近煤火口的地方,等著發酵。這是春節蒸饃的前奏。

  一般第二天晚上和面。白天準備好足夠的面粉,然后找個大缸,洗涮干凈,準備放面。一般的人家一口大缸就足夠,家里人口多、親戚多的也有準備兩三口大缸的。和面要用上等白面,沒有面粉廠時,在臘月二十前,家家戶戶就自己推磨磨面,篩出最白的面粉留作春節蒸饃用。

  到了掌燈時分,就開始和面了。家里的壯勞力負責和面,有蒸饃經驗的年長女性負責掌握每次和面放面的多少和放“面水”的多少。和面是重體力活,不一會兒就會腰酸背痛,如果是性子急的男后生,此時往往會問:“怎么還不完?”或說:“完了吧?”而和面、蒸饃最忌諱說話帶“完”字,因此,此前家里年長的人就會特意交代,和面和蒸饃時,不能說“和完了”“蒸完了”,要說“和齊了”“蒸齊了”,取“起”的諧音,以圖吉利。面和好,放到準備好的大缸里,上面蒙上濕布,放到煤火臺上,下一步就是“看面”了。“看面”就是不時地在煤火臺上移動大缸,使缸體受熱均勻,面發得均勻,不然第二天早上面不起,或起得不均勻,都影響蒸饃的質量。

  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飯,就開始試堿蒸饃了。蒸饃需要的人手多,如果家里人少,還會兩三家在一起合伙蒸饃,今天蒸你家的,明天蒸他家的。蒸饃試堿、做花形一般是家里女性干的活,男性負責干一些粗活,如燒火、裝饃、揭饃。

  春節蒸的饃樣式豐富,并且每種樣式都有一定的講究。

  一開始第一鍋會蒸小饃,小饃也叫小糕。既是試試面發得怎么樣,堿試得怎么樣,也取“小高”之意。

  接著蒸長條饃,長條饃也叫大糕,其狀如布袋也叫布袋饃。布袋饃做工簡單,把面搓成長條,七八寸長短一個,切好后再在兩邊用刀輕輕壓一個印,就好比布袋扎住了口。

  大饃,每個要有碗那么大小,形狀好比碗倒扣過來。有的大饃上用搟得薄薄的面片切成四瓣放在正上方,然后再摁個棗;有的則在大饃的頂端包上紅糖,再用剪刀剪成四瓣,蒸熟時面瓣裂開,里面的紅糖顯露出來,有白有紅,又香又甜,煞是喜人。大饃也叫人口饃,家里有幾口人蒸幾個,并且只在一個大饃里邊包上子錢。大饃等到大年初一祭祀過后才能食用,誰吃到包有子錢的大饃,預示著一年大吉大利。

  大饃蒸齊后,就開始蒸其他樣式的饃。刺猬饃,把饃做得像面包一樣,然后用剪刀在上面一剪一剪,剪出刺猬的模樣,再在前面用綠豆或黑豆裝上兩個眼睛,喻意像刺猬一樣能粘住錢;魚饃,一般是雙頭魚,把面搓成中間細,兩頭粗的形狀,然后折過來交叉起來,用黃豆在兩個魚頭處安上魚眼,一條雙頭魚就活靈活現做成了。魚饃取年年有余之意。小燕饃,把面搓成長條,一頭用刀切開,形如燕尾,一頭摁上個紅棗。這三種饃都是春節期間放在大門口祭祀門神用的,刺猬饃和魚饃與財富有關,小燕饃則是喻意著燕子飛入家中,來年喜事多多。

  蒸饃最后蒸的是財神盤。財神盤的底座是用將近兩寸厚的面做的,直徑有將近一尺那么大,財神盤邊沿的上面用手捏成花紋,上面盤著兩條龍,兩條龍龍嘴里銜著子錢,龍頭相對;兩條盤龍的正中是用面團成的元寶和金條,取金絲纏元寶之意,元寶和金條要高出龍身,呈麥堆狀。這個財神盤的意思是家里的掙錢人,辛辛苦苦掙了一年錢滿載而歸,過年了,可以安安心心守著財富過個安穩年。

  從除夕夜開始就用饃上供,堂屋里正中的八仙桌或條幾案上,擺上蒸的財神盤、大饃、棗花,點上香,邊作揖,邊給逝去的先人及家里供奉的神仙愿語。除夕夜將供品擺在那兒,從初一到初五的每天早上都要上香愿語。

  過罷初一就開始走親戚。初二是回娘家,小媳婦會領著女婿和孩子,打扮得整整齊齊、干干凈凈,用斗籃裝著自己蒸的饃,上面蓋上花巾回娘家。路上遇見熟人,還會打上個招呼,掀開花巾,對對方蒸的饃品頭論足一番。下午閨女要回婆家,這時當娘的要取籃,也就是要把女兒瞧自己拿的饃取下一部分,一定不能取完,否則就有貪財之名。取罷籃,當娘的要把自己蒸的棗花饃和其他禮物放到女兒的斗籃里,這叫做回籃。

  過罷初二,走其他親戚,根據關系遠近拿的饃也不一樣,但也有取籃和回籃的講究。

  雖說春節前蒸罷饃就不再蒸饃了,但正月十五蒸財神盤是個例外。這天蒸的財神盤大致與春節前蒸的相仿,不同的是兩條龍已從相向而臥,變成了龍頭銜龍尾,好似你追我趕的模樣。意思是春節要結束了,家里掙錢人要出門辛苦掙錢去了。

  在農村有句俗話,叫做“能窮一年,不窮一節”。一般家庭春節蒸的饃不僅能吃到填倉節,而且還有好多家庭到了填倉節蒸的饃也吃不完。這時,天氣已經回暖,柳樹已經發芽,吃不完的饃容易放壞了。不過不用擔心,這些放壞的饃還有用處,等夏天來了,這些長了綠毛的蒸饃就被做成了豆醬,變成了別有風味的小吃。

  節日風俗作文 篇24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楚王卻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節日風俗作文 篇25

  元宵這一節日,在老舍的《北京的春節》中是過年的一個高潮,使我想起了以前小時候在吳山廣場看花燈的那一場景。

  “看,那龍燈可真漂亮啊!”哥哥指著前面那盞能噴水的龍高興地說。不止他一人,大家都被這盞燈艷麗的色彩弄得眼花繚亂。

  這是元宵節的夜晚,我們觀賞了吳山廣場的燈展。今天的吳山廣場是燈的海洋,猶如漫天的星星落在人間,氣勢很是壯觀。

  吳山廣場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我和好朋友們隨著人流往里走,各式各樣的燈不斷展現在眼前。這是“豬八戒背媳婦”燈,只見一位相貌丑陋的“豬八戒”,背著穿著一個紅色衣裳的“姑娘”,看“豬八戒”走路的樣子,真可笑。那是“米老鼠唐老鴨”燈,它吸引了許多小觀眾。只見“米老鼠”的屁股一扭一扭的,像是在跳舞,“唐老鴨”在一旁不停地鼓掌,嘴里還說:“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往前走,我們還看見了“孔雀開屏”等燈。突然,一陣虎嘯傳來,我們趕緊向聲音發源地擠去。不只是哪位大叔驚訝地喊了一句:“嗬,這虎燈做得太絕了。”只見它的腦袋來回擺動著,好似是在歡迎我們,它的用燈泡做成的眼睛閃閃發光,大家用相機對著它那威武的姿勢一陣狂拍,閃得我們都睜不開眼睛了。

  節日風俗作文 篇26

  新年到,家家都守歲。年夜里,大家都不睡覺,必等著通宵過去后,人們才可以睡下。

  晚上大家都圍坐在沙發上,觀看著好玩的春晚,看著電視里播放的好玩樂趣的小品與各種年終的慶祝歌舞,歡天喜地,一派祥和,總令人激動與歡樂。

  至于為什么要守歲,我也不大清楚,只知道好像最開始是為了在這一晚趕走什么東西似的,以保平安。所以一家老少在這一天都得守歲。盡管爺爺奶奶們大約在半途時候就會微微睡著,可年輕人卻精氣旺盛,通宵不累。

  這不正巧又到了年上,我外婆已慢慢靠在沙發上,瞇著眼睛睡著了。媽媽親手親腳地幫她蓋被子,還是將她吵醒了,她立馬叫嚷著說:“不用不用。我自己來就好,我還沒有那么老呢。”我與媽媽聽著這話,總忍不住笑開了。一邊的姨媽好像不怎么專心,靜坐在沙發上一會兒玩手機,一會兒敲電腦,有時還看看劇,好像對于電視里的春晚,并不是很在意。

  我與媽媽則專心多了,坐在沙發上,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春晚的小品可逗啦,演員的動作夸張而有趣,臺下的觀眾哈哈大笑,我和媽媽也都笑得人仰馬翻。媽媽可不會放過任何教育我的機會,這時候總會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其實演員的動作就像我們寫作文一樣,可夸張,也可帶些諷刺。細細地觀察演員,說不定會讓你的作文更加錦上添花。”……

  在這些嘮嘮叨叨“愛的教育”中,又是一年除夕過去了,正月十九過去了,年也過去了,守歲也只能等到下一年再進行了。

  節日風俗作文 篇27

  刨豬湯,是中國西部及重慶地區農村的傳統習俗,其意思就是在年前殺年豬,做成滿滿一鍋菜,通常必須包含一個主菜:把豬肉、酸菜煮成一鍋,味道酸辣而不失新鮮。只要有一戶人家殺了年豬,就會做頓刨豬湯,邀請鄰居及親戚前來享用,以達到聯絡友情,增進聯系的作用。

  不過對于一個普通的孩子而言,聯絡友情、互通信息可能并不重要,我們對其感興趣,就是看上了這一桌菜的味道。

  首次去到鄉下,吃到了這一桌農家飯后,我就喜歡上了鄉村。平時很不起眼的小菜,在鄉下的柴火的爆炒下都變得鮮美無比,肉類更是色香味佳,令人眼饞,各種菜肴香的香,辣的辣,再配上一杯冰鎮后的橙汁或可樂,簡直堪稱完美。

  由于刨豬湯食材都較為新鮮,所以整頓飯在色、香、味各方面上比普通的農家飯更要勝上一籌。

  先是菜品:大菜裝在一個大盆里,綴著年終出壇的泡菜,較濃的湯水里若隱若現地浮現肥碩白嫩的肉類;小菜則用白凈的小碟、盤子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桌上。一桌子美食看上去既豐盛、熱鬧,又不失古樸、雅致。雖然早春的天氣還有些寒冷,但是新鮮的食物曝光在清涼的空氣下冒出的徐徐白煙,給周圍增添了一份溫暖的感覺。

  潤滑的血旺湯緩緩入嘴,慢慢入肚,咸辣的口感仿佛讓全身都暖和了起來;咬上一口豬肝,一種厚實卻入口即化的口感在嘴中蔓延開來;夾一塊熏香的臘肉,一年的滿足仿佛都會聚到這頓飯里……

  客人們吃飽喝足,提著臨走前主人熱情硬塞的新鮮豬肉,順著崎嶇的山路往回走,主人家的小院又靜下來了,只有墻上掛著的那個豬頭,還在暗示著這里剛舉辦過一場豐盛古老的盛宴。

  刨豬湯,一個聽起來再樸素不過的名字,其字行間卻充盈著每個鄉下人家一年的辛苦,這的年前盛宴,就是人們勞動與智慧的結晶。

  節日風俗作文 篇28

  中國傳統節日很多,什么中秋元宵清明除夕端午,數不勝數。但擁有一段凄慘的愛情故事為點綴的,便是乞巧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七夕節。

  傳說織女在人間遇見了牛郎,便留在人間和他生兒育女,幸福生活。但織女是玉帝的女兒,被玉帝發覺私下人間后,不得不告別牛郎,回到天庭受罰。牛郎帶著兩個孩子追至南天門,卻被王母劃下的天河所阻。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王母娘娘見他們的感情如此真摯,便準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而這一天,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上搭起鵲橋,幫助牛郎織女相會。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所以人們也往往在相聚一起,期待能觀此盛況。并以各種方式向織女乞求智巧。

  古時候,穿針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漢朝,七夕之時,各家女兒圍坐一團,以五彩絲線穿針,速度快為巧者。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習俗也慢慢發生了變化,明清后,又有七夕中午,把針放進水里,借日影而驗工拙,成花鳥云獸的影子,則乞得巧。

  但現代,乞巧的女子越來越少,但在這一天期待和愛人相互廝守的情侶越老越多,所以七夕節已成了情侶們互述衷腸的節日。對于情侶來說,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收到對方的一份禮物,感受情人的一顆真誠的心,似乎便代表他們之間的情感就像牛郎織女那樣,銀河也阻隔不開。

  七夕節的故事還在傳唱,七夕節的兒女們不止眺望遠方的星河燦爛,更凝視著眼前愛人,期盼著情比金堅……

  節日風俗作文 篇29

  春節,傳統名稱有新年、大年、新歲等。農歷正月初一為新年開始,一般要到正月十五結束。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會進行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的活動。

  關于春節的由來,其實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古時候,有年獸,名為年,每到臘月三十,便挨村挨戶殘害生靈,晚上人們也不敢睡覺,只得聊天壯膽(后來形成了守歲)。有一年的臘月三十,恰逢兩牧童在賽牛鞭子,“年”忽聞空中有“啪啪”的鞭子,嚇得趕緊跑到另一個村子,抬頭卻又看見一家門口晾著件紅大衣,“年”不知道是什么,掉頭就跑到了另一家,這家屋里里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得逃跑。于是,人們總結出了“年”怕響、怕紅色、怕光的特點,因此延伸出了放鞭炮,貼春聯等活動,并在每年臘月三十通過這些活動驅趕年獸。

  其實這些故事都是后人牽強附會,故意鬼神亂神的一些趣談。其實,春節在歷史上就是一個農業的慶祝活動。它起源于殷商時期的祭神祭祖活動,后來農業越來越發達,從西周開始就變成一個慶祝農業生產的活動。漢朝則正式形成了新春的禮儀:開始燃放爆竹,到處進行團拜。魏晉時貼春聯,宋朝開始放鞭炮……

  隨著歷史的演變,春節的活動越來越豐富,并一一傳承了下來,而且到后來還增加了壓歲錢、掃塵、貼年畫等好玩兒有趣的習俗。

  除此之外,除夕宴上還有很多特別的食物,比如說年夜飯上通常會有年糕,寓意年年高升;還會端上一尾魚,寓意來年年年有余,至于那盤餃子,形狀像元寶,寓意包住福運和富裕……中華人民就是通過這些食物的名字,來表達自己對新春的一個美好的祝愿。

  到了今天,春節已經變成了全國人民最喜歡最重要的節日,是國家假日中最長的一個節日,而且充滿了喜慶。全家都會團聚在一起,通過各種方式,表達這種新年的祝福。

  節日風俗作文 篇30

  春節是一年中我最喜歡的節日,它有著豐盛的大餐,特別多的紅包,好看的節目,壯觀的煙花,十分美好。

  春節中,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年貨,比如酸雞鴨魚肉,糖餌果品等一大堆。因此,父母也開始忙碌起來:上街買菜,回家制作,總是要花很長一段時間。但到了晚上,大量美味的佳肴也紛紛呈現在眼前,餃子、湯圓、年糕、各類雞鴨魚肉,應有盡有。

  而我們小孩有一個非常好的特權——拜年拿紅包。

  所以在吃飯時,我毫不猶豫地率先對在場都的長輩說了“恭喜發財,紅包拿來”的吉祥話,而長輩自然也紛紛把紅包都遞給了我,一個紅包就有好幾百塊錢呢。

  飯一吃完,我最喜歡的節目也就剛好開始了。春晚的舞臺上,很多著名演員都在那表演著,我總是看得十分入迷,跟著那些演員開心、傷心,沉迷其中,無法自拔。等到較晚些時候,主持人提醒我們新年倒計時要開始了,我立刻跑向陽臺,向天空望去:

  天空先后出現了兩朵美麗壯觀的絢麗花朵,緊接著空中美麗的大花越來越多,次第盛放,綻出一簇簇的花火,所發出的聲音也是震耳欲聾,就連人們說話的聲音也被完全掩蓋了。無數的煙花炸開,那么的華麗,那么的繽紛,讓人久久癡迷。

  等到除夕一過,新的一年就來到了,這個熱鬧團圓的年三十,也被我深深刻在了腦海里。

  節日風俗作文 篇31

  農歷的2月28日,我們全體村民在村長的帶領下,來到當年抗日戰爭的地方,進行一次緬懷先烈、不忘歷史的活動——掃墓。

  到達了目的地,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用混凝土建成的灰色方柱形紀念碑,它穩穩地聳立在蔥郁的密林中,那碑像尖尖的寒劍直指蒼天,上面鐫刻著“抗日陣亡將士暨死難同胞紀念碑”14個剛勁有力的大黑字,底座正中鑄著“千古不朽、浩氣長存”8個敬仰英魂精神的大字。看著看著,景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掃墓活動開始了,村長首先具體痛訴了日軍的滔天罪行,講述了抗日戰士和死難同胞頑強反抗的感人事跡。聽著聽著,我的眼睛濕潤了,我對死難同胞的敬佩忘懷念亡情隨加濃。我緊攥著小拳頭,腦海中浮現出先烈們奮勇反抗、慘遭日軍大屠殺的情景。

  接著村長叫每個村民向紀念碑鞠躬,輪到我了,我拖著沉重的步子向紀念碑走去,恭敬、深情地向紀念碑行了三個鞠躬禮。我思潮起伏,注視著碑前那兩株高大的榕樹,仿佛看見了烈士就在我們面前,我回到原處,聽著那時時變調的溪流聲,仿佛覺得是英雄的贊歌;看著怒放的杜鵑花,映照著我們的臉,不禁聯想起詩句“杜鵑啼處血成花”。是啊,那花是先烈們的血染紅的。我擦了擦濕潤的眼睛,心里默默地宣誓:一定要好好學習,去完成先烈們未竟的事業,為祖國成為強國而努力,不讓祖國母親承受到任何的屈辱。

  烈士的英名啊,千古不朽;先烈的精神啊,浩氣長存。

  節日風俗作文 篇32

  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的習俗有登高、賞菊花、吃重陽糕、插茱萸等。

  重陽日這一天,大家會從四面八方來欣賞五顏六色的菊花,因為菊花在古代象征著長壽,也就是代表祝福老人們長命百歲。在賞菊花的同時,人們還會登上高山,眺望遠方,這樣可以達到心曠神怡、健身驅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聯系的是吃重陽糕的風俗,因為“高”和“糕”是同音字。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糧食豐收,品嘗新糧的意思,后來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的習俗。代表了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在古代,茱萸是一種草藥,可以驅蟲避邪,并能消積食、治寒熱。古人認為九月九日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因此,人們喜歡在重陽節佩戴茱萸來避邪。

  重陽節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和“久久”是同音,包含著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到了八十年代,我國把“重陽節”又稱“敬老節”,倡導全社會尊老、敬老、愛老。

  節日風俗作文 篇33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在古代的中國,一些監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年飯"對古代中國人是何等的重要。

  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借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里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說到除夕的刀砧聲,鄧云鄉撰寫的《燕京鄉土記》卻記載著除夕一個十分凄涼的故事:舊社會窮人生活困難,三十晚上是個關。有戶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錢歸來,"家中瓶粟早罄,年貨毫無。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籌莫展,聽得鄰家的砧板聲,痛苦到極點,不知丈夫能否拿點錢或東西回來,不知明天這個年如何過,又怕自己家中沒有砧板聲惹人笑,便拿刀斬空砧板,一邊噔噔地斬,一邊眼淚潸潸地落……,這個故事讓人聽了.確實心酸。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古代,過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質,有些酒現在已經沒有了,只留下許多動人的酒名,如"葡萄醅"、"蘭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蘇酒"等等。在這些酒中間,流傳最久、最普遍的,還是屠蘇酒。但是屠蘇酒的名稱是如何來的?又是用什么制作的?從來傳說不一。

  屠蘇是一種草名,也有人說,屠蘇是古代的一種房尾因為在這種房子里釀的酒,所以稱為屠蘇酒。據說屠蘇酒是漢末名醫華佗創制而成的,其配方為大黃、白術、桂枝、防風、花椒、烏頭、附子等中藥入酒中浸制而成。這種藥具有益氣溫陽、祛風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醫孫思邈流傳開來的。孫思邈每年臘月,總是要分送給眾鄰鄉親一包藥,告訴大家以藥泡酒,除夕進飲,可以預防瘟疫。孫思邈還將自己的屋子起名為"屠蘇屋"。以后,經過歷代相傳,飲屠蘇酒便成為過年的風俗。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別致。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也就是說合家歡聚喝飲屠蘇酒時,先從年少的小兒開始,年紀較長的在后,逐人飲少許。宋朝文學家蘇轍的《除日》詩道:"年年最后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余。"說的就是這種風俗。有人不明白這種習慣的意義,董勛解釋說:"少者得歲,故賀之;老者失歲,故罰之。"這種風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蘇軾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詩中說:"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后飲屠蘇。"蘇軾晚年雖然窮困潦倒,但精神卻很樂觀,他認為只要身體健康,雖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罰飲屠蘇酒自然不必推辭。這種別開生面的飲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產生種種感慨,所以給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直至清代,這一習俗仍不衰。今天人們雖已不再大規模盛行此俗,但在節日或平時飲用這些藥酒的習俗仍然存在。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相傳,醫圣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制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藥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后,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熱。以后,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今天。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面。新年吃面,是預祝壽長百年。

  “屠蘇”本來是一種闊葉草。南方民間風俗,有的房屋上畫了屠蘇草作為裝飾,這種房屋就叫做“屠蘇”。有的書上說,住在屠蘇里的人們釀的一種酒就叫做屠蘇酒。它是用幾種藥草釀成的。據明代屠隆的《遵生八箋》記載:“屠蘇方:大黃十六銖,白術十五銖,桔梗十五株,蜀椒十五銖,去目桂心十八銖,去皮烏頭六銖,去皮臍茇葜十二銖。”古人把一兩分為二十四茱。照這些分量按方配制,就成為屠蘇酒。”

  如果分析一下屠蘇酒所包含的七味藥草的藥性和功效,我們就很清楚地知道它是防治瘟疫的。大黃的功能是排除各種滯濁之氣,推陳致新,所以被稱為藥中的將軍。白術是健胃、利水、解熱的藥,久服能輕身延年。桔梗能補血氣,除寒熱,祛風痹,下盅毒。蜀椒也能解毒、殺蟲、健胃。桂心的功能是化瘀、活血、散寒、止痛。烏頭能去風痹,去痞,溫養臟腑。茇葜能驅毒、防腐、定神。綜合這些藥的功能,可以肯定它是防治疫病的有效藥方。

  由此看來,古人守歲飲屠蘇的習慣,也頗有一些道理。尤其是飲屠蘇,可以說是群眾性的防疫運動,很值得研究群眾衛生的同志們作為參考資料。

  節日風俗作文 篇34

  農歷正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今年的元宵節媽媽讓我獨自購買湯圓。我興奮地來到了超市,看著冰柜里琳瑯滿目的湯圓,我從中精挑細選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湯圓。回到家,媽媽將湯圓片刻煮熟了。我們一家人邊吃湯圓,邊欣賞仲秋節晚會。  團圓飯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爸爸媽媽帶著我出門看禮花。

  我們來到樓區花園中心,抬頭仰望天空,天空中接連不斷的禮花給無邊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絢麗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個個彩燈在我眼前閃過,我定睛仔細看,許多人家門口都掛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元宵節為什么要掛彩燈籠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后,我在網上閱覽了元宵節相關的資料。

  原來元宵節掛彩燈籠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啊。以前,有一只神鳥因迷路而迫降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百姓無辜受難,就冒險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  過了好久,有個老人想出了辦法,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積極響應。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驅邪避鬼神。

  看來元宵節還有這么多的習俗和傳說呀,真令我大開眼界。元宵節這一天讓我懂得了很多課外知識和文化習俗,中國是個文化古國,還有更多的奧秘正等著我們去發現它,探究它,把祖國傳統的文明的文化習俗傳承下去。

  節日風俗作文 篇35

  關這傳統的節日,有很多種說法。在此我只想說我家鄉的端午節。

  自從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后面跑開始到離家工作幾乎每個端午節都是在村子西北的最高的沙丘上過的。

  有很多年,我爺爺都黎明前就挑過來無根水,又上山采回艾蒿草放在窗臺上,夾在門把后,還夾在我們姐弟幾個的耳朵上。這過節的氣氛就是在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彌漫開來。無需任何華麗的語言,滿是對兒孫健康,幸福的祝福。

  有時我爺一給我夾上我就能醒過來,而有時卻是聞到那艾蒿的陣陣清香后慢慢才從睡夢里醒來。不管咋醒這天早晨沒喝無根水以前是不能說話的。平時嘰嘰喳喳鬧個不停的我們幾個這天都很乖的,喝完無根水,象征性的用無根水洗洗臉,下一個程序該分雞蛋了。雞蛋是我媽或我姑起早煮好的,但得分好。那時雞蛋不是天天有,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哥是男孩,爺爺奶奶總分給他s十個,而我們姐妹幾個能分到六道八個。每每這時看我撅嘴奶奶也能偷偷的多給我一兩個,還不忘在我后腦勺上輕輕拍一下。

  我們揣好分得的雞蛋,叫上左鄰右舍的小朋友很早就出發。必須在日出前爬到北沙丘的最頂端,然后回頭再看日出。五月末六月初的家鄉已綠成一片,每家每戶的孩子,還有鄰村的都從四面八方往這趕。

  男孩們領著小狗,吹著口哨從我們身邊呼嘯而過,看誰能第一個爬到最高呢。往上爬時不穿鞋的,網上褲腿就上,有時還倒滾回去。每爬上一個小山丘拿出雞蛋相互磕一下誰的現碎現吃她的雞蛋,所以分雞蛋時都挑紅皮兒的小一些的。

  登上最高處的都很自豪的跟下面的揮手,喊叫,就這樣邊吃雞蛋邊上。四五個人扯著手唱著歌上,春風伴著歡笑飛舞,春日迎著我們升起。北沙丘的每一粒沙子也都歡快地在震動。

  等瘋累了,玩夠后,滿身是沙子的我們回到家時,香噴噴的韭菜臥雞蛋,還有我媽烙的蕎面餅已經擺好了。

  節日風俗作文 篇36

  傳說古代愛國大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被逼投汩羅江自盡,人們用箬葉包了糯米飯,投進江中祭祀屈原,這種祭祀活動一年一年流傳下來,漸漸成為一種風俗。為了紀念他定于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

  端午節有很多特殊的習俗:賽龍舟、掛艾葉菖蒲、吃五黃、最少不了的就是包粽子了。今天我跟隨牛通社的記者們一起來到德清,親自體驗了會包粽子的趣味。

  小竹林里小記者和家長們圍桌子站著,桌上擺放著一盤伴著醬油的糯米,一碟醬油肉肥瘦相間,另一盤白糯米和一盤蜜棗。粽子根據餡料的不同分成很多口味,我們今天包的有咸的肉餡和甜的蜜棗餡兩種。還有碧綠的箬葉,放大版的竹葉。做粽子首先要選上等的箬葉,那綠綠的箬葉散發出陣陣淡淡的清香,仔細聞一聞真讓人心曠神怡。我挑了一張又寬又長又綠的箬葉放在手心,在葉尖三分之一處向內卷緊,形成一個圓錐形加進醬油糯米,用手輕輕的壓緊米粒再加一塊肉再放第二層米壓緊,接著將尾部箬葉向內包裹著封口,不讓米粒掉出一顆來。最后用線將粽子來個“五花大綁”,箬葉被綁的來嚴嚴重重沒有一點空隙,打上死結,一個豐滿的“三角粽”就大功造成了。看著我包的粽子像個胖娃娃,真可愛。我多想再多做幾個帶給外公外婆吃呀!可惜我包的成品不多,一個被我捏破了、一個沒扎緊散了。“哎,前功盡棄了。”我埋怨道。我的粽子只剩下那只“胖娃娃”了。終于又完成了一個迷你粽,一口粽,只比大姆指粗一點點。太高興了我提著粽子還合了影。

  滿載豐收成果的我們一到家,就開始下鍋煮粽子,我迫不及待在廚房里等著粽子的出爐。隨著鍋里水的沸騰,一股箬葉的清香又一次撲鼻而來。過了好久我品嘗著親手包的粽子,還和媽媽包的蜜棗粽比開了。

  節日風俗作文 篇37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端午節這一天,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許多的習俗都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記得每年的端午,媽媽會買來各種顏色的絲線編織成手環系在我手腕上。

  既然是端午節,當然少不了吃,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媽媽會事先將粽葉洗干凈,拌上各種餡的糯米,有紅棗餡、紅豆餡、花生餡……等等,只見媽媽銀針飛舞,一會兒就包出了一小堆粽子,她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高壓鍋里煮了大半個小時,嗯,漸漸的香味就彌漫了整個屋子,等你剝開粽葉一瞧,晶瑩剔透的糯米此時象珍珠一樣,當你嘗上一口,粘而不膩、甜而爽口,真是難得的美味呀!

  我最喜歡端午節啦!

  節日風俗作文 篇38

  不怕你笑話,每逢過年,我常常是足不出戶,即使出了門,偶爾碰上個小伙伴,我也會立刻腳踩西瓜皮——溜之大吉。

  因為我家比較貧困,每年我能得到的壓歲錢實在很少,而且這些壓歲錢在我的口袋里呆的時間也不會很長。新年過后,一般還得交給媽媽保管,用來交學費,應付日常開支。所以,說實在話,春節前后,我最怕小伙伴們追問我得到了多少壓歲錢。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總會有一種無地自容的感覺,恨不得鑿個地洞,跳進去、躲起來。

  有時,我甚至會怪自己命運不好,怪自己為什么要出生在這樣貧困的家庭里。

  節日風俗作文 篇39

  我對過年的看法是全家人在一起去親親家玩,節前打掃衛生、貼門神、放炮趕年獸、守歲等。

  春節的來源是因為有一頭年獸,每到除夕就從海底上來,來到人間殺害百姓。有一年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來到這里用炮和門神、年神趕走了年獸,從此以后年獸再也沒有出現過。就這樣人們把趕年獸的辦法一代一代傳了下來,后來就成了人類的習俗,這就是年的來源。

  我對年獸很好奇,想知道年獸到底有沒有,年獸長什么樣子,我一定要找出來,于是我在網上查找,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我又看了關于年獸的圖片,有的是爬著的,有的是站著的。不知不覺的一個小時過去了,我又看了解說,上面說不一定有年獸。我要好好學習來研究這個萬年這迷。

  你們想知道嗎?那就和我一起好好學習吧!

  節日風俗作文 篇40

  今天,我們來說說過年的習俗。

  過年的習俗有很多,最常見的有貼春聯、看春晚、走親戚和吃年夜飯。過年貼春聯是人們希望下一年能有好運氣,所以在門上貼上兩句吉祥的話。看春晚是人們為了迎接新年而準備的喜慶節目,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人可以圍坐在一起,一邊看春晚,一邊吃著豐盛的年夜飯。走親戚是晚輩向長輩問好,表達祝愿的一種方式。吃年夜飯是因為一年到頭了,讓每一家人都團圓在一起,和和美美地吃一頓飯。過年的習俗是每年必須做的事,因為做這些事的目的是讓過年有了熱鬧的氣氛,有了年味。

  不論過年的習俗要做什么,歸根到底就一句話,那就是讓人們更快樂、讓家人團圓、讓社會更美好!

  節日風俗作文 篇41

  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又到了,這讓我想起了春節里習俗,例如祭灶、貼對聯、包餃子、放炮等。

  我喜歡的習俗是放炮。說起放炮,它還有個來歷呢!相傳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一直深居海底,在除夕的時候就會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大家都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直到有一年除夕,大家像往常一樣逃離村莊的時候,有位白發老人留了下來。當“年”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一陣爆竹聲,“年”混身顫栗,再也不敢進村了。然后那位白發老人身披紅袍出現在“年”的面前,“年”竟然倉惶而逃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

  今年,我買了許多許多鞭炮、擦炮、煙花、和大雷子。我可以盡情的燃放煙花爆竹了,讓這一些永久的留在我的記憶里吧!

  節日風俗作文 篇42

  自17世紀起,慶祝萬圣節的傳統在南部英格蘭逐漸消失,代之以在11月5日舉行的火藥陰謀(Gunpowder Plot)紀念會。但在蘇格蘭,愛爾蘭和北部英格蘭萬圣節依然盛行。直到21世紀初,南部英格蘭人才重新開始慶祝萬圣節,只是方式完全美國化了。

  萬圣節前夜最流行的游戲是“咬蘋果”。游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里,然后讓孩子們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

  萬圣節源自古代凱爾特民族(Celtic)的新年節慶,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干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

  節日風俗作文 篇43

  紐約市也特別在萬圣節晚上舉行巡游,讓一群吸血鬼,僵尸(zombie),女巫,科學怪人等齊齊現身,還歡迎市民到場參觀,到會者不限年齡、性別,不分階級、國籍,即使你是膽小鬼,也可加入他們的行列,來個熱熱鬧鬧的人鬼嘉年華會。

  其實這些鬼怪都是人扮的,所以并不可怕,相反有些小鬼臉更非常可愛,令人置身其中,就如參加大型化裝舞會一樣。

  在各式各樣的裝扮角色中,以女巫僵尸一族最多人扮演,而那些專賣萬圣節用品的店鋪也特別準備這類衣飾出售,以迎合大眾所需;與此同時,生產商每年更會把當年大熱的人物造型包括面具及衣物推出市場,務求令更多人投入西方傳統節日的熱潮里,如在電影lt;哈利波特gt;的小巫師造型,已是許多孩子必選的扮演角色。

  格林威治村的萬圣節巡游﹝Greenwich Village Halloween Parade﹞始于1973年,由一位面具工匠兼木偶演員Mr Ralph Lee發起,據說最初他帶著朋友和孩童一起在鄰居處游行,后來漸漸演變成整個村的大型活動,而活動中當然少不了大型木偶表演,同時,巡行的目的更希望每一個人都是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所以即使人們只是抱著想看熱鬧的心態,當你踏進村子里,很快便會被邀請參與巡行,成為他們的一份子。

  紐約市的萬圣節巡游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的紐約人和游客參加,而巡游會在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舉行,各隊伍約在夜晚上七時從第六大道與春天街交界﹝6th Avenue amp; Spring Street﹞起步,一直游行至第二十三街﹝6th Avenue amp; 23rdStreet﹞為止,全程大概多個小時。

  節日風俗作文 篇44

  無論是來自亞洲,南美,非洲,歐洲,以至中東地區的參觀者,都可以把自己裝扮成各式各樣的人物,亦可帶備簡單樂器,即時演奏本土的獨特音樂,融合無疆界的風土文化。可能我以前從未參加過萬圣節的活動,更莫說這么精彩的巡游,所以特別覺得有新鮮感。

  早于十月中,曼哈頓市已開始“鬧鬼”了,在繁忙的街道上,已看見四處懸掛起萬圣節的鬼怪裝飾,很多百貨公司也忙著把應節禮品及衣物堆放在櫥窗里,吸引不少途人駐足觀看,而超級市場及街市亦擺放大大小小的南瓜售賣,供市民買回家布置家園或制作南瓜燈之用,當然嘛,也有主婦烹煮南瓜作菜肴或糕餅,完全依足節慶傳統。

  節日風俗作文 篇45

  每年的陰歷5月初五是國內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距今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關于端午節的故事、風俗和文化影響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在民間,關于端午節的故事有很多的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大家“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在這部分說法中,紀念屈原的說是影響最廣最深的。

  傳聞屈原死后,百姓們很哀痛,紛紛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拿出為屈原籌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為的是讓魚、蝦、蟹們吃飽了,如此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大家見后紛紛仿效,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大家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就如此大家做出了粽子。之后每年的5月初五這一天,大家都會包粽子以此來紀念屈原。

  除去包粽子以外,賽龍舟也是端午節大家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要緊風俗,在中國南方十分時尚和看重,它最早當應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大概始于原始社會末期。而在21世紀的今天,賽龍舟已經慢慢的進步成了一項富有激情的體育競技項目,受到很多青年的喜歡。賽龍舟比賽充分體現大家中華民族努力紛爭,拼搏向上的精神!

  端午節是與新年、清明節和中秋節并列的國內四大傳統節日,在世界上影響廣泛,據了解世界上有的國家和區域也有端午節節日活動。端午節不只豐富了全國各族人民的生活內容,更在這林林總總的節日文化中漸漸醞釀積淀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一同的精神世界,這無疑將成為中華民族豐富的精神財富。

  國內是有著五千年歷史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很多古人的文化風俗更是一直延續到今天,而傳統節日是傳承先祖文化的一個要緊途徑,大家應當在信息這樣發達的新年代繼承和發揚先輩的文化精神!

  節日風俗作文 篇46

  “5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5月初五,都是國內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大家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賽龍舟、飲酒,但家家戶戶都要吃上香噴噴的大粽子,一口一口地吃下去,目前想起來還要流口水呢!母親有時還會用五顏六色的線編在一塊,栓在手腕上或腳脖子上,很好看。也有時母親會在家門上掛上一些艾草。

  大家家一般都會在端午節的上午包粽子。大清早的時候我就已經看見母親在廚房忙來忙去的身影了。我也想包便進來,讓母親教我包粽子。開始動手了,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母親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些已浸泡好的糯米,放入花生,再放入已經清洗過的大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地笑了笑,原來包粽子這么容易吶!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粽葉像一個頑皮的爆竹一下子爆開了,一粒粒糯米像雨點似的脫落在地上,發出動聽的聲音。幸好母親替我“解了圍”,幫我重新示范了一遍,我認真的看著每個步驟并牢牢的記在了心里。

  我又重新包了一個。步驟跟前面的一樣,還好這次糯米沒落地,而是聽話的在里面呆著,我手忙腳亂的折騰了好一會兒,終于到了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扎粽繩。我拿出粽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自作倡導地打了一個蝴蝶結,自覺得還扎的非常不錯。母親看了看我的粽子,又皺著眉頭拿過我的粽子,一拉線粽繩就開了,并又給我重新綁了一遍,幾個小時將來。終于包完了,母親說最低要煮四個小時。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一直迫不及待地掀開蓋子察看。

  下午了,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出鍋了,我開心地手舞足蹈,粽子香噴噴、軟軟糯糯,太美味了。這就是大家家鄉的端午節的風俗――包粽子。

  端午節是中國千年來文化歷史的結晶,大家要把自己家鄉的端午節的風俗永遠傳承下去,留于后人。

【關于節日風俗作文(精選46篇)】相關文章:

關于節日風俗作文(精選25篇)03-01

關于節日風俗作文7篇02-27

關于節日風俗作文4篇11-09

關于節日風俗作文八篇11-07

關于節日風俗作文9篇02-03

精選節日風俗作文5篇02-06

精選節日風俗作文五篇01-23

精選節日風俗作文10篇01-17

精選節日風俗作文7篇12-17

【精選】節日風俗作文4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