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9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 篇1
重陽節文化迄今已有兩三千年歷史,在西峽至今流傳眾多民間傳說。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要數重陽公主的傳說。
據《漢書》記載,東漢安帝年間,宮中身懷六甲的李娘娘受閆氏所害,逃至洛陽以西伏牛山以南的重陽店。恰在家歷九月九日這一天生下一女,取名重陽女。李娘娘歷盡艱辛,慢慢把重陽女養大成人。誰知一年秋天,此地發生了一場大瘟疫,村里得百姓和李娘娘都未能幸免。李娘娘臨終前,把自己的身世告訴了重陽女,并把安帝贈送的玉佩傳給女兒,讓她找機會狀告閆氏,為她計回公道。李娘娘死后,重陽女到處拜師學藝,立志斬除瘟魔,為母報仇。一位道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動,精心傳授劍法,并密告瘟魔的四個弱點:一怕紅色,二怕酒氣,三怕刺激氣味,四怕高聲,讓重陽女來年九月九日瘟魔重現時見機行事,為民除害。第二年九月九日這天,重陽女組織附近的百姓登上云彩山,女的頭上插紅茱萸,茱萸果為紅色,葉子散發出一種怪味,男的喝菊花酒,瘟魔一出現就齊聲高喊:鏟除瘟魔,天下太平。瘟魔見到紅色,聞到酒氣和怪味,聽到喊聲,縮成一團,重陽女一劍將瘟魔刺死。從此重陽店一帶百姓安居樂業,健康長壽。此事傳至京城,安帝派宦官前來視察,見到了重陽女和玉佩,報知安帝。安帝召重陽女進京相見,父女擁抱大哭一場。后安帝貶黜閆氏,專門為李娘娘修了娘娘廟,封重陽女為重陽公主。安帝要留重陽女在宮中,重陽公主以母親葬在重陽、逢節要去祭奠為由,執意回到重陽店生活。但每年九月九日前后,都要帶上菊花、茱萸和菊花酒、茱萸酒回京城一次,孝敬父王,順便把當地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民俗傳入宮中。
重陽公主生在重陽,長在重陽,又在重陽結婚、生子,百歲而亡。當地群眾為重陽公主修了重陽道觀,年年重陽節前來朝拜。由于歷史的的變遷特別是戰亂的`影響。漢安帝建的娘娘廟和重陽百姓為重陽公主修的重陽道觀都已不復存在。但歷史總會留下一些痕跡。
距重陽鎮10公里的西坪鎮有一個皇后村。《西峽地名志》講:相傳,一皇后經此小憩,地以人傳。這位皇后就是李娘娘。因李娘娘逃難時已身懷六甲,行動不便,曾在當地歇息。
近年,我縣重陽文化研究會又在重陽寺內發現幾件實物證據。《西峽地名志》上說的后寺就是今天的重陽寺,該寺在抗日戰爭中被日軍炸毀,現殘存一些瓦片、石碑等。其中一段廟脊瓦塊上清晰可見恭李氏字樣,這與傳說中的李娘娘十分吻合。這有一段龍頭瓦和鳳尾瓦,古代一般稱皇帝為龍,皇后和娘娘為鳳。從這三件瓦的文字和圖形推斷,此寺在后來修建中可能為李娘娘專門修了一個殿,也可能此寺改成了娘娘廟。中國的道教、儒教和佛教是相通的。另一塊是天子萬年碑,這塊碑的碑文大多都看不清了,但天子萬年四個字清晰可辯。天子即君王、皇帝,皇帝才是真龍天子。天子萬年碑是與皇帝有關。這位皇帝就是漢安帝,這與李娘娘生重陽公主的傳說十分一致。由此可以推斷,傳說中漢安帝為紀念李娘娘,重修了重陽寺、娘娘廟是真實的,是有碑可證的。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 篇2
獨立金秋,群山綿延,菊花怒放,紙鳶漫天,放飛金色夢想。
在那連綿不絕的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一個個流傳至今的傳統節日化作無數晶瑩的浪花,翻滾而來,其中李東陽的一句“萬古干坤此江水,百年風日幾重陽”見證了重陽佳節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眾所周知,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從古至今,重陽節在人們心中早已生根。孟浩然的“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的豪爽,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念,李清照的“莫道不*,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哀傷,如此名篇數不勝數。今天,我們吃重陽糕,登峰,賞菊花,放紙鳶,敬老人,獻愛心,體現了一代又一代人積極向上的精神接力。
在那金色的秋日里,天高氣爽,萬里無云,人們結伴而行,攀登生命高峰。一步步的艱難攀行,一次次的勇往直前,重陽節給了億萬炎黃子孫一次展現自我的機會。立于山頂,俯瞰腳下,祖國的大好河山盡收眼底。金色的果實是農人一年勞作的汗水結晶,金色的落葉裝點了群山大地,詮釋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無上的人生價值。瞧,遠處的孩子們正在放飛他們“親手制作”的紙鳶。五彩繽紛的紙鳶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這是孩子們金色的笑臉,金色的理想,金色的心。
金色的秋風帶來絲絲涼意,凌霜不屈的菊花也在悄悄的綻放。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俗的組成部分。菊花是寒秋之魂,自古以來被看作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與梅、蘭、竹并稱為“四君子”。唐代詩人元稹的《菊花》一詩“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就精辟地道出菊花神韻清奇的特點。菊花有的形神一體,風流瀟灑;有的群芳簇擁,體態婆娑;有的玲瓏俊秀,生動傳奇。重陽節給我們的不僅是視覺上的欣賞,還是精神上的升華。“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吟出了南宋詩人鄭思肖對菊花那種堅持正義、矢志不渝精神的贊美之情。菊花還是長壽的象征,讓我們在這重陽佳節里向長者們獻上金色的`菊花,道出自己金色的祝愿。
金色的秋天也給老人們帶來了長壽與活力。每逢重陽佳節,敬老院里人流如潮,熱鬧非凡,我也有幸能身臨其境。那天清晨,往常靜謐的小巷一改常態,腳步聲、歡笑聲在院子里蕩漾起伏。原來是重陽佳節熱心的人們都來看望這些孤寡老人,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我也趕去四宜糕團店買重陽糕以贈老人。門口大紅的燈籠,里面朱紅的雕梁畫棟,張顯這節日的喜氣,這是老人們的金色假日。提著糕團,我快步走到敬老院,里面早已是人山人海。人們提著大包小包的禮物,帶著自己最真摯的祝福,與老人們共度佳節。我急忙獻上熱乎乎的重陽糕,軟軟的甜糕是愛的傳遞。老人們那些飽經風霜的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正如窗臺上那株迎風怒放的*。
金色的重陽,帶給我們金色的希望,奮斗的汗水,澆灌祖國壯麗的河山。讓我們將愛傳遞下去,讓愛之芳香沁滿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 篇3
重陽節,是中國尊老敬老的傳統節日。印象中的重陽節,我都是與爸爸媽媽一起回爸爸的老家去,也就是陪爺爺奶奶吃吃飯,聊聊天。
今年的重陽節,剛好周六,我們一家一早就起來,先去了超市買了許多東西,接著往老家趕。爸爸一路上不斷在絮叨,說早點去好給爺爺奶奶多干些活。
到了爺爺奶奶家,已接近中午了,媽媽放下大包小包,就把買給爺爺奶奶的餅干、水果一股腦兒全交給奶奶,又從一個包里拿出給奶奶買的新衣服,讓奶奶試穿。“媽!來,試試看,不合身我再拿回去換。”奶奶心疼地說:“哎吆,怎么又買新衣服了,不是有的穿的嗎?”“那都是什么樣的啦,穿出去鄰居會看不起我們這些小輩的,還以為我們不懂事呢!”媽媽笑著與奶奶親熱地聊了起來。“哦——行行行,我穿我穿。”奶奶高興得幾乎合不攏嘴。看著這溫馨的一幕,我和爸爸都忍不住笑了。
奶奶試好衣服,媽媽便走進廚房協助奶奶給大家張羅午飯了。
客廳里,爺爺抽著煙,爸爸喝著茶,爺兒倆你一句我一句聊起了天。爸爸一會問奶奶最近身體怎么樣,睡覺怎樣,一會又問今年蕃薯長得好不好,現在地里該種什么了。我呢,在一旁看書,一聽到番薯,便一個勁嚷著要爺爺帶我去地里挖蕃薯。“好好好!吃了飯就去。”我的爺爺對我這個孫女兒的要求歷來是有求必應,爺爺笑呵呵的,滿臉的喜悅。爸爸偷偷地向我豎了豎大拇指,這可是我和爸爸早就計劃好了的。因為爺爺總不讓爸爸幫干活,總認為爸爸是文弱書生,不常干體力活,擔心爸爸吃不消。
開飯了,我們大家說說笑笑,吃得可開心哩。爸爸不停地給爺爺奶奶夾菜,嘴里不住念叨:“阿媽,這菜有營養,你要多吃點……”“爸,這菜味道不錯……”奶奶不住推辭:“夠了,夠了,給可可多吃點。”爺爺笑笑說:“我自己來。”我也學著爸爸給媽媽夾菜,可看到媽媽對著我朝爺爺嘟嘴,便又夾了滿滿一筷子的青椒肉片往爺爺碗里送。爺爺笑呵呵地一個勁兒夸贊我孝順,懂事情。看著我們父女倆一致的動作,媽媽開心了。
下午,我和爸爸跟著爺爺去地里挖蕃薯,后來媽媽也趕來了。爸爸和爺爺前頭挖,我和媽媽后面撿,只一會兒就裝滿了兩畚箕。
爸爸看了看,對爺爺說:“爸,你先把畚箕里的挑回去吧,就不用來了,你在家歇一歇,剩下的我來解決。”“你一個人挖,行嗎?”聽出來爺爺不大放心爸爸。“又不是第一次,往年我不是干過嗎?”“那好,我把這一擔畚箕挑回去。你們過會也早點回,不用挖光,剩下的我明天來。”
爺爺挑著擔子先回了,爸爸又挖了個把小時,終于把那一整塊地的蕃薯全挖完了。我和媽媽收拾了好多,爸爸用籮筐連續挑了幾趟。最后一趟,太陽靠近西山了,爸爸跨著堅實的步子,挑著沉重的`兩籮筐的番薯,一步一步,小心地踏在回家路上。我禁不住感動了:我的爸爸在學校里是個好老師,在老家可真是個大孝子,難怪媽媽總說爸爸是個實誠人。我真應該學著點。
晚上,我們按老家的風俗,全家人圍在一起品嘗著奶奶和媽媽共同做的茭白絲炒粉干。爸爸對我說:“可可,今天是重陽節,也是敬老愛老的節日,99就是久久,但愿爺爺奶奶健康久久,幸福久久。”我點點頭,這一餐,我吃得很多,覺得特別有味。
這次重陽回老家,大家都忙碌了一天,可我并不覺得累,反而覺得很新鮮,很有意義,因為我懂得了“孝順父母”“孝敬長輩”的真正內涵。我真期待下次再回老家!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 篇4
昨天有朋友發短信說叫我一起去白云上登高,我一驚,都是晚上七八點了還跑去爬山不是有病嗎?后來一想,對了,今天是九月初八,明天就是重陽了,重陽有登高望遠的習俗,在印象中我的家鄉在重陽節就是在大門口插茱萸,好像是辟邪什么用,但是自己也從未知道過重陽節的來歷。小學的時候學過王維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那時候或許不能體驗這首詩的含義。但至今或許多多少少明白了重陽節的來歷和傳說。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那么重陽節是怎么來的呢? 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重陽節來源于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 東漢時,XX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伙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里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帶到哪里。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仙翁說罷,用手一指,一只仙鶴展翅飛來,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鶴向汝南飛去。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伙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里,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沖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斗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和朋友一路顛簸終于到了白云山頂,那里可是人聲鼎沸,好不熱鬧啊,看來來登高望遠的.人好多啊,雖然一路爬到山頂已經是筋疲力盡,氣喘吁吁,但是好像人們都不只是沖著登高辟邪來的 ,或許是重陽節已近晚秋,大氣涼爽,空氣清新,能見度高,這大概也是人們選擇登高遠眺的原因吧!看來中國古代傳統遺留下來的節日都是有深遠意義的!呵呵!不虛此行!!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 篇5
重陽到又到了,每年的這天我都會想起:
在萬家燈火都熄滅時,外婆家的臺燈仍然亮著。燈光下坐著一個布滿白發而又慈祥的老人,他頭戴一副老花鏡,手握一支鋼筆,在書上不停地圈圈、點點、畫畫。他時而全神貫注;時而愁眉緊鎖;時而如癡如醉;時而面露笑容。他就是我的外公。
外公雖然年紀大了,卻非常愛看書。由于外公會捏橡皮泥,因此,我常常纏著他給我捏一些小玩藝。可是,只要外公一看起書,想讓外公捏橡皮泥那就是“白日做夢”了。我真想把外公的書都鎖進箱里。可之后的一件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有一次媽媽問了我一道題:“熊貓一只手有幾個手指啊?”我左思思,右想想,也想不出可靠的答案。還是去問外公吧,我心里想道。我跑到外公跟前,把媽媽的話原封不動地說了一遍。外公摸摸我的腦袋,說道:“你這小子,平日就知道玩,也不看看書。熊貓只有四個指頭的`啊!”“外公,您的知識可真淵博啊!這么多知識,您都是從書上獲得的嗎?”我羨慕地問道。“當然啦!‘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要你肯讀書,博覽群書,你也會跟外公一樣,知識淵博的啊!”于是,在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讀書的種子,書也成為了我的良師益友。
外公不僅學識淵博,還常常無私地幫別人做事,解決問題。一天中午,我家正在吃飯。突然,馬伯伯和幾位叔叔進來了。他們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笑容,卻堆滿了焦急與無奈。他們和外公寒暄幾句后,便進了書房,我也好奇地跟了進去。只聽馬伯伯沮喪地說:“我家的茶樹不知怎么的,生了一種怪病。先是根部生瘤,緊接著茶樹就大片枯萎。我們農民一年就靠這幾畝茶園養家糊口,可如今卻顆粒無收,這……這可這么是好哇!”說完,便一手撐著書桌,一邊低頭喪氣。這時,一位叔叔拿出了一棵茶樹的根,遞給外公,外公忙戴上老花鏡,左手緊握樹根,右手執一個放大鏡。只見外公時而撥開樹根,不停地端詳:他時而握起鋼筆,在紙上圈畫;時而放下筆來,愁眉緊鎖;時而回過頭去問一兩句。馬伯伯他們的心情也隨著外公的表情而起伏不定。過了好長時間,外公才把一張寫滿了字跡的紙遞給了馬伯伯,馬伯伯接過了紙,宛如握住了救命的仙丹,他用發顫的聲音說道:“太感謝您了,真不知道該怎么報答您才好。”“嗨老朋友了,還這么見外。幫這點小事,應該的。”過了一會兒,馬伯伯該走了。外公忙拉住他的手,說:“等會兒。”說完,他快步走進書房,拿出了一疊東西,放在馬伯伯手中,馬伯伯一看,原來是一疊錢,馬伯伯執意不要,可外公卻說:“你家今年收成又不好這點錢算是我的一點心意,以后有困難,盡管來找我。”馬伯伯握著錢的手微微地顫抖著,嘴里想說什么卻發不出聲音。望著眼前這感人的一幕,我的心不禁被觸動了,外公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他不以專長而肥私,而以助人為樂事,想到這里,外公的身軀不禁在我眼中越來越高大。
外公,他雖然沒有干過什驚天動地的大事,沒有一身華麗的外表但在他平凡的身軀中,卻分明隱含著極不平凡的品質。是啊!外公那助人為樂和嗜書如命的精神,將會筑成心中的一座豐碑,將成為我心中的一座豐碑,將成為我習和敬佩的楷模。
我懷念我的外公 。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 篇6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名稱見于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鐘徭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重陽節是個歷史悠久的節日,由于年代久遠,節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確。因此,關于重陽節的起源,有種種不同的說法:
其一: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于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后為道士)追求長生,采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倍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可見當時節俗已定型了。重陽節主題,是求長壽、戴茱萸、釀菊酒、賞菊、釀酒及祭把酒業神等。在流傳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更具有意義,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動及各種游戲等。(《節令瑣談》馬大勇編著金城出版社)
其二: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東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后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于一般歷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后出室暢游的春節,那么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 篇7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那么重陽節是怎么來的呢?
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重陽節來源于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
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伙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里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帶到哪里。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仙翁說罷,用手一指,一只仙鶴展翅飛來,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鶴向汝南飛去。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伙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里,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沖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斗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重陽節已近晚秋,大氣涼爽,空氣清新,能見度高,這大概也是人們選擇登高遠眺的原因吧!
重陽節的習俗很多,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情趣盎然。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 篇8
重陽節,一個孝敬老人、孝敬父母的節日,也是我喜歡的節日。
今天是重陽節,我一大早就起了床,一縷溫暖的陽光從窗外射了進來,多么美麗啊!爸爸媽媽已經去上班了,我疊好了被子,看了看鬧鐘,還有些時間。覺得地板太臟,我決定拖地板。我先把拖把浸濕,然后打算擰干,可是,拖把實在太重了,我怎么擰也擰不干,想到媽媽經常拖地板一定很辛苦,我就使出全身的力氣,終于擰干了。哎呀!7點了,我抓起書包,急匆匆地上學去。
中午放學,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見鄰居石爺爺提著菜籃,籃子里裝滿了新鮮的蔬菜,天氣炎熱,石爺爺特別累。我趕緊跑過去對石爺爺說:“石爺爺,我幫您吧!”石爺爺微笑著說:“謝謝你,好孩子!”我幫石爺爺把菜送到了他家里說:“爺爺再見!”就回家了。
媽媽還沒回來,我拿起話筒剛想給媽媽打電話,轉念一想:我不應該打擾媽媽的'工作,今天是重陽節我要給媽媽一個驚喜。我開始行動,先煮飯,再炒菜,炒了媽媽最愛吃的西紅柿炒蛋,噢,味道不錯。媽媽回來了,我做了一個優美的手勢“請坐。”給媽媽倒了一杯茶說,“您辛苦了,先用茶,再用餐。”笑容在媽媽的臉上綻開了:“我的女兒真的長大了!”
媽媽告訴我,晚上要到外婆家吃飯,我高興得跳了起來。
放晚學后我來到了外婆家,表弟正在睡覺,舅父、舅母正在做飯,外婆還沒有回來,父母在上班,表妹在寫作業。我給表妹做輔導,然后幫舅父、舅母擺碗筷,快擺完時,表弟突然醒了,可舅父、舅母忙得實在脫不開身,我趕緊跑過去哄表弟說:“不準哭啊!再哭以后就不帶你出去玩,不給你糖吃了啊!”表弟不哭了,我給了他一顆糖,讓他自己玩著,我擺完碗筷后,爸爸、媽媽、外婆都回來了,飯菜也做好了。大家一起吃飯,說說笑笑,其樂融融。
我舉起杯子對大家說:“慶祝重陽節,干杯!”
“干杯!……”
“不對。”表妹說,“應該是慶祝全天下老人們重陽節快樂啊!”
大家一塊說:“對!干杯!”
就這樣,咱們度過了一個快樂而難忘的節日。重陽節,一個讓長輩綻開笑臉的節日,一個讓咱們孝敬父母的節日。我希望所有的老人、父母都能夠開開心心、快快樂樂!
一塊重陽糕,一束鮮花,一句祝賀語……這些都是重陽節必備的東西。然而今天在我家中,沒有鮮花,沒有重陽糕,卻依然回蕩著親情的暖意。
今年的重陽節不知不覺已經來臨了。那天我來到學校,同著對我說:“今天是重陽節哎……”我這才發現,重陽節已經到了。回到家里,我第一眼就看見了正在炒菜的奶奶。我想去向他祝賀,可是話還沒說出口就收了回去。我有些不好意思,又有些緊張。終于等到了吃飯的時候,奶奶在端菜,我鼓起勇氣,終于說出了那句早已練了數百編的話:
“奶奶……”不知怎么的,我突然變得吃口起來。
“怎么了”奶奶問。
“今……今天是重陽節,祝您節日快樂。”我終于說出了那句話。
“謝謝。”奶奶說。
雖然只有三言兩語,但仍然充滿了親情。奶奶的語氣雖然很平靜。但我能看出她其實很高興。吃飯的時候,奶奶的話很多,還一個勁兒地叫我吃菜。我也特別興奮,不止是為什么。
晚飯后,我會房做作業。我記得奶奶和爸爸在外面竊竊私語,還不時傳來爽朗的笑聲。我好像隱約聽到奶奶說:“……這孩子真的長大了……”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 篇9
昨天有朋友發短信說叫我一起去白云上登高,我一驚,都是晚上七八點了還跑去爬山不是有病嗎?后來一想,對了,今天是九月初八,明天就是重陽了,重陽有登高望遠的習俗,在印象中我的家鄉在重陽節就是在大門口插茱萸,好像是辟邪什么用,但是自己也從未知道過重陽節的來歷。小學的時候學過王維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那時候或許不能體驗這首詩的含義。但至今或許多多少少明白了重陽節的來歷和傳說。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那么重陽節是怎么來的呢? 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重陽節來源于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 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伙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里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帶到哪里。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仙翁說罷,用手一指,一只仙鶴展翅飛來,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鶴向汝南飛去。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伙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里,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沖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斗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和朋友一路顛簸終于到了白云山頂,那里可是人聲鼎沸,好不熱鬧啊,看來來登高望遠的人好多啊,雖然一路爬到山頂已經是筋疲力盡,氣喘吁吁,但是好像人們都不只是沖著登高辟邪來的 ,或許是重陽節已近晚秋,大氣涼爽,空氣清新,能見度高,這大大概也是人們選擇登高遠眺的原因吧!看來中國古代傳統遺留下來的節日都是有深遠意義的!呵呵!不虛此行!!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相關文章:
重陽節作文07-16
重陽節作文10-15
重陽節的作文06-16
重陽節作文10-10
重陽節作文01-23
重陽節的作文11-20
重陽節作文01-16
高中生重陽節作文:重陽節作文05-07
重陽節的優秀滿分作文【重陽節】05-06
關于重陽節的作文:重陽節關愛老人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