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文以自然為話題
海與大河不同。河流緩緩流淌,如老聃的“清靜微妙,守玄抱一”;而大海變化萬千,如莊周的“洞達而放逸”。海水的磅礴之勢,海水的傲視天下,海水的寧靜微瀾——面對這樣的海,我聽到的是孟德的“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我看到的是太白的“孤帆一片日邊來”;我想到的是子壽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海在歷史的進程中閃著文學的光,并且這片光芒不是僅有亮度上的耀眼,更是有色彩上的絢目——因為海的多變。但當面對這片藍色之時,我們又如何能夠只專注于它的磅礴、它的孤傲、它的寧靜呢?曹操的壯志,李白的才華,張九齡的妙句不是更應得到我們的關注、我們的肯定和我們的繼承?大海成為古典文學眾多意象中的閃亮一點,它的價值又豈止是它的多變?古人為我們留下海一般博大精深、奧妙無窮的燦爛文化,作為擁有悠久歷史與豐富傳統的民族的子子孫孫,我們的目光不該僅留在海水表面。
海的能量不僅蘊藏于中國古典文學,它于全人類的藝術領域都有巨大貢獻。當莫奈懷著對自然的膜拜與對光的獨特認識畫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日出之海,當海明威筆下的老人與澎湃海洋做著殊死搏斗,當貝多芬聆聽內心洶涌的潮聲譜出震撼人心的命運之曲……藝術家面對大海的時候,他們看到的不只是海水還有宇宙萬物,他們聽到的不只是浪聲還有心潮起伏。他們用獨特的心去感悟海,去感悟人類世界,于是他們為人類留下的藝術珍寶又如何能用海水去度量?無論是印象畫派還是《老人與海》抑或《命運交響曲》,這些誕生于海又比海更為廣闊更為豐富的文化,值得全人類去傳承發揚。
文學與藝術在海的滲透中格外鮮活,而我又由此想到了人類更本質的東西——那便是人性。也許雨果那句“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心”已經足以說明問題,但在充斥了現代科技的今日社會,人性似乎重新回到一個需要被討論與審視的高度。曾有人提出所謂“魚的哲學”——能夠隨波轉向便是適者—— 適者生存。但大海給予我們更堅定更值得欽佩的礁石。礁石任由海水沖刷,我自巍然不動,當潮水逐漸退去,顯露的才是真我本色。每個人的心均是片汪洋大海,做魚還是礁石是處世哲學的選擇,而勿庸置疑的是,礁石比魚更長久。
其實大海給予我們的遠不止文藝哲學,或者說文藝哲學中包含的遠不止大海。但面對海,馬爾克斯的冷峻、富恩特斯的磅礴、魯爾弗的神秘、柯塔薩爾的細膩,都一一浮現,我們可以聽見來自先人們的呼喚,以及內心真正的自我
人們常常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宣稱要征服自然。這實在是太狂妄自大了,因為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而他卻要作自然的主人!他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樣,有什么資格與自然對立! 如果說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類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雖然這個水滴也映照著大海,但畢竟不是大海?墒牵藗兙谷徊蛔粤苛 地宣稱要用滴水來代替大海。
看著人類這種膚淺的表現,大自然一定會竊竊私笑——就像母親面對無知的孩子那樣的笑。人類的作品飛上了太空,打開了一個個微觀世界,于是人類就沾沾自喜,以為揭開了大自然的秘密?墒,在自然看來,人類上下翻飛的這片巨大空間,不過是咫尺之間而已,就如同鯤鵬看待鷦鷯一般,只是蓬蒿之間罷了。即使從人類自身智慧發展史的角度看,人類也沒有理由過分自傲:人類的知識與其祖先相比誠然有了極大的進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資本;可是,殊不知對于后人而言我們也是古人,一萬年以后的人們也同樣會嘲笑今天的我們,也許在他們看來,我們的科學觀念完全錯了,我們的航天器在他們眼中不過是個非常簡單的兒童玩具。人類的認識史仿佛是糾錯的歷史,一代一代地糾正著前人的錯誤,于是當我們打開科學史的時候,就會發現科學史只是犯錯誤的歷史。那么,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人類是大自然的模仿者,但他模仿得很拙劣。他發明了種種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億萬年的時間積累下來的寶藏——煤碳、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各種礦物質,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墳墓呢?誰能斷言我們不是在走著一條通向死亡的路呢
我覺得,參加這次討論的有學問的人事實上是按“理”和“工”分成兩派:
可以說工程師直接設計、創造了我們的現代文明,我承認,他們有理由也需要這種豪情說無需敬畏自然;然而工程師們應用的理論來自于科學家的實驗,請聽聽理科工作者們(何××不算,中科院系統都知道)的聲音。
很多人站在埃及金字塔前心潮澎湃、看著現代工業創造的鋼鐵水泥的龐然大物思緒萬千,對5000年的燦爛文明敬畏不已;也有人靜靜地站在長江前聆聽滾滾東逝、在茫茫大海前遙望潮起潮落、在夏威夷火山感受地底的呻吟,于是對大自然的宏大與不可戰勝敬畏無比。科學家所敬畏的并不是這些,科學理論都掌控了或將掌控這一切具體的事物,科學家們敬畏的是整個宇宙的存在,整個科學理論的深邃和歸一、生命的復雜有序。當一個自以為學識淵博的懵懂少年真正踏進科學的殿堂,那種震撼是無與倫比的:人類的渺小與無知激勵他奮進;而宇宙的宏大、科學理論深邃的美感、生命體的精致與機巧,將抹去科學家任何一絲狂妄。在宇宙與人類之間,浩瀚與渺小、博大精深與無知的巨大反差之下,敬畏是一種必然。
人類所創造的大家伙,最大的也許就是未來的三峽大壩和水庫吧,但它只是對滾滾長江的小小改造,長江還是長江、地球還是地球、銀河還是銀河,當我們注視包圍著我們的整個星空的時候,難道就那么理所當然,就沒有一點敬畏的震顫?大自然難道不是一個偉大的存在?她的宏大、她的精巧、她蘊含的深刻的美——物理定律,所有這一切創造了人類,也震撼了無數科學巨人! 拔迨畾q以后的牛頓,開始轉向神學,研究上帝。此后,他的面孔在公眾眼里變得模糊。后人談起這一點時,與其說是不解,不如說是帶點恥笑與嘲諷的意味了。牛頓的后半生何以莫名地糊涂?———因為“敬畏”。當其時,有誰像牛頓那樣在科學的長路上走得如此遙遠?有誰體驗過他在注視宇宙與星空時內心的顫栗與惶惑?宇宙秩序的完美與無懈可擊的精致,讓他驚悚———是什么造就了這渾然一體的秩序的鏈條?”——北京市民鄭茜:把科學推上神壇也是反科學
當人類在納米材料的應用上一路凱歌時,生命早在數十億年前已制造應用更精細百倍的分子材料了。生命在五億平方公里的實驗室里,在數十億年進化歷程中積淀出的令人眼花繚亂的復雜與精巧,這難道不值得我們仰望、并在實驗中審慎嗎?
關于敬畏自然所需的態度,應該是審慎,既非畏縮,亦非狂妄。 “不管是在漢語還是在別的語言中,“敬畏”并不是害怕的意思。當我們說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敬畏傳統,或敬畏某種超驗的東西時,并不是說我們害怕自然、害怕生命或害怕傳統。而是說,我們清醒地知道人的理性有局限性,因而,對于自然、生命、傳統等應秉持一種審慎的態度! ∥覀兙次反笞匀,所以,在面對自然的時候,我們應當審慎。不是說我們就不可利用自然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自然,以改進人類的處境。但是,在這樣做的時候,我們應當非常小心地權衡其中可能的影響!薄本⿲W者姚中秋:中庸之道是對自然的正確態度
下為筆者前文《如何敬畏自然?》以及對批駁文章的回應,細說審慎這個話題:
目前,黑洞的存在已經從理論推斷到達了天文發現,因而微型黑洞的存在也成為可能。試想部分科學家沉迷的實驗:制造微型黑洞!(因為微型黑洞將是個誘人的實驗室,人們能通過它證實或發現宇宙的基本定律)
黑洞會橫掃它周圍的一切物質,吞噬它的一切障礙。有理論說微型黑洞會很快揮發直到瞬間炸毀,但如果它爆炸前因高速運動而吞噬獲得足夠的質量,就會變得越來越長壽,接下來就是地球的可怕的災難:它毫無阻礙地落往地心,要知道,它名叫“黑洞”!有進無出、永不知飽!高壓、近液態的地心無止境地落入洞中,整個星球急劇坍縮,部分外殼被產生的巨大能量撕扯拋出…………
最后,太陽系中,在金星軌道和火星軌道之間運轉著一顆看不見的黑洞,只是偶爾因吸收太陽風放射出X射線昭示它的存在,遠處,偶爾漂過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小行星哭訴著曾經在這個星系存在的偉大的智慧文明。
唉,還是敬畏宇宙吧。
目前,生物技術已經讓人類能夠輕易地進行基因重組與基因修飾,基于病毒的實驗是最直接的,因為病毒的基因結構最簡單、也最變幻莫測。試想一個實驗:制造超級病毒。ɑ蛟S為了消滅老鼠或治療基因疾病或軍事目的)它具備艾滋病毒的不可免疫、長時間潛伏、發作緩慢的“優點”,同時又具備某些流感病毒的空氣傳播、空氣和土壤中長時間休眠存活的“本領”。
魔鬼在實驗室的眾多培養基中終于出現了,和它那些平庸的兄弟姐妹一樣不起眼,看不出它有什么害處,但它會“飛”,只是一丁點泄漏,它很快感染到一個清潔工,病毒在他體內立即進入潛伏期狀態,只是繁殖,并不發作出明顯癥狀;很快,在肺部的大量繁殖產生飄散的病毒;再就是迅速蔓延,靜悄悄地占領城鎮、機場,靜悄悄地走遍世界;數年后,癥狀終于出現了,但沒有任何人重視;又過了一段時間,出現死亡,它終于被確認為危險病癥,但奇怪的是找不到病源,因為各洲都有病例,還因為甚至找不到一個陰性的樣本來對照證實這個被發現的病毒;在恐懼驅使下,人們浪潮般地逃往任何一個不為人知的山村和海島,病毒徹底滲透到我們星球的每個角落,從南極的考察站到撒哈拉的綠洲都呈陽性……&h
【作文以自然為話題】相關文章:
以感悟自然為話題的作文02-27
人與自然為話題的作文04-21
以”人與自然“為話題04-30
以自然為話題的作文(精選43篇)12-19
感受自然為話題作文04-28
以欣賞大自然為話題的作文04-26
以家為話題的作文_以感恩為話題作文05-01
以傾聽大自然的聲音為話題的寫事作文04-26
話題作文以領導為話題05-03
以讓為話題作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