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作文基本功訓練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生作文基本功訓練,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第三部分寫段訓練
寫段訓練一怎樣把一段話寫連貫
怎樣把一段話寫連貫呢?要注意兩點:一是要注意句子的順序。一段話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一句一句要有個先后順序,不能顛三倒四。二是要注意過渡。一段話中層與層之間,一部分內容與另一部分內容之間,要用恰當的詞語把它們連接起來,使表達的意思前后連貫。
寫連貫一般有下列一些方法:
1.以時間先后為序寫。
例《瑞雪》中的一段昨天中午,凜冽的寒風刮起來了,呼呼地刮了一個下午。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從昏暗的天空中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霎時間,山川、田野、村莊,全部籠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這段話按時間順序寫景色變化。先寫從中午到下午刮風的情況,后寫傍晚下雪時的景象,最后寫整個大自然的變化。作者用“霎時間”作過渡,不僅把上下兩層意思緊密地銜接起來了,而且寫出了大雪中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讀一讀,練一練:
(1)讀一讀下面這些句子。想一想,句子之間有什么聯系,怎樣排列才能使這段話通順、連貫。(在括號里寫上序號。)
()整個大地好像蓋上了一條白絨毯。
()雪停了、小青和小剛拿著掃帚去掃雪。
()雪花像鵝毛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
()北風吹,雪化飄。
()慢慢地,樹變白了,房子變白了,馬路也變白了。
(2)下面這段話沒有按順序寫,請仔細讀一讀,應按怎樣的順序修改,才符合木棉樹四季生長變化的特點?(可在文中標上序號。)我們學校門前有一棵木棉樹,挺拔屹立,氣勢雄偉,就像一個神采奕奕的巨人。秋天,樹木落葉了,木棉樹也脫去了綠色的外衣,現出了粗壯的骨骼。它頂天立地,枝條直指藍天,全身長釘,像一位披甲的武將,好不威武!夏天,木棉樹枝葉繁茂,葉大如扇,遠遠望去,像一把綠色的大傘。春天,木棉樹開出鮮紅的花,綴滿枝頭,像一團團烈火。一年四季,上學放學,一看到它,就想起那守衛在邊防前哨的鋼鐵戰士……
(3)按時間順序寫一篇日記。用上“早晨、中午、晚上”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
2.以方位順序為序寫。
例《三味書屋》中的一段:書屋正中的墻上掛著一幅畫,畫上的古松底下臥著一只梅花鹿。畫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張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照老樣子整齊地放著筆墨紙硯和一把戒尺。學生的書桌是從自己家里搬來的,分列在四面。東北角上的那張是魯迅用過的。當年魯迅就在那里讀書、習字,有時把紙蒙在《西游記》一類的小說上描仿像。這段話寫的是“三味書屋”的陳設。是按空間方位順序來觀察和描寫的:書屋正中墻上——(掛著畫)→畫前——(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四面——(學生的書桌)→東北角上——(魯迅用過的書桌……)。這樣寫,一目了然,且前后連貫,井然有序。按方位順序寫段,多用于寫景狀物。由于觀察景物的方位和角度不同,因而寫作的方位順序也就隨作者的觀察點不同而不同。有時可以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有時可以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有時也可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還可以從四周到中間,或從中間到四周。不管按什么順序觀察和寫作,但一定要符合人們平常的觀察習慣和語言習慣。如按照“前→后→左→右”的順序,是符合大家的習慣的,如果寫成“前→左→后→右”的順序,就讓人別扭了。
讀一讀,練一練:
(1)認真讀下面這段話,把表示方位的詞語用“”劃出來,然后按寫作的先后順序,把方位順序填在括號里。
我家后面有座山。我經常登上山頂,向四面眺望家鄉的景色。往東看,不遠處是新建設的城鎮。城里有一排排高大的樓房,一條條寬闊的街道。街道兩旁,綠樹成陰。往南看,滿眼是美麗的田野。田野里長著玉米、高粱、稻子、棉花,莊稼一片接著一片,在很遠的地方跟藍天連了起來。一條筆直的公路穿過田野,通向遠方。往西看,是一片果園。那里果樹成林,枝葉茂密,紅澄澄的柑桔,黃燦燦的梨子壓彎了樹枝。往北看,一條大河伸向遠方。河上架著鐵橋,一列火車從鐵橋上通過;河里有汽艇、帆船,還有連成一串的小貨輪,來來往往,十分繁忙。我的家鄉多美好啊!
這段文章的寫作順序是按觀察方位的變化順序寫的,先寫()看,再寫()看,接著寫()看,最后寫()看。
(2)按觀察的方位順序寫一段話,可以“我們的校園”、“我家的廚房”或其他景物為中心內容來寫。
3.以事情經過的先后順序為序寫。
例《捉魚》中的一段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和水良去捉魚。我們一個拿著小盆;一個拎著水桶,來到小溪邊。在一處魚多水穩的地方,從兩邊用泥筑壩,圍成一個小水池。然后,我們用小盆往外舀水,水越舀越少,魚兒驚慌得亂蹦亂跳。我放下小盆,一伸手就捉到一條魚,這時候,水良也抓了一條魚放進桶里。我倆你看我,我看你,高興得哈哈大笑。不一會兒,我們就捉了十幾條。看到桶里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魚,
我們的勁頭更足了,又動手舀水。水舀干了,魚兒再也沒法逃啦!倆人越捉越起勁,很快捉了滿滿一桶魚,心里快活極了。
這一段話是寫兩個小朋友捉魚的事。小作者按照“捉魚”這件事的先后順序,首先把時間、地點、人物簡單作了交待,然后重點寫“捉魚”的經過:先寫“筑壩”的情況,接著寫如何“舀水”,再寫怎樣捉魚。一層連著一層把捉魚的經過寫得有條有理,前后連貫緊密。
讀一讀,練一練:
(1)讀讀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練習。我把線穿在針上,在線尾打了個結,就釘起來。先從衣里向外釘,怎么也釘不中扣眼,好不容易穿過來,針卻扎在了我的食指上,鮮血直流,疼得差點兒流出了眼淚。心想:什么事都有個開頭,萬事開頭難唄,練多了就會干得好。于是,接著又釘起來,一會兒,扣子釘好了。我想扣上試試,可怎么也扣不上。啊,原來釘反了,扣子釘在衣里上了。唉!沒辦法,只好拆下來重釘。盡管這次我很細心,扣子也釘好了,但仍扎了幾次手指。釘扣子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做起來并不是那么容易啊!
這段話是按怎樣的順序寫“釘扣子”的?用簡要的詞語把寫的順序表示出來。穿針→()→()→()→()→()→()
(2)觀察一次有意義的活動或自己參加一次勞動,把活動或勞動的經過寫下來,注意把話寫連貫。
4.以物品結構為序寫。
例《文具盒》
我有一只長方形的塑料文具盒。盒蓋是粉紅色的,蓋面畫著一個傣族小朋友,還有一只小鳥和一只小羊;蓋里是白色的,有一只灰色的小袋,是放蠟筆的。文具盒里面有兩層,一層裝著鉛筆和鋼筆,另一層裝著米尺和削筆刀。文具盒使用起來很方便,用手輕輕一關,盒邊的小磁鐵就粘住了蓋邊的鐵片,盒就關上了。這段話是以物品結構為序寫的。先寫文具盒的形狀和質料,接著寫盒蓋的顏色和圖案,然后寫盒子里面的結構和用途,最后寫盒子的開關,而且每一層都是把文具盒結構上相關的部位連在一起寫的。如寫盒蓋,寫了盒蓋上面的顏色和圖案,同時又寫蓋里層的顏色和袋子,這樣不僅寫得連貫,而且非常具體。
讀一讀,練一練:
(1)下面是一些排列錯亂的句子,請你按植物結構的特點(即莖→葉→花)為序,整理成一段通順、連貫的話。(把序號寫在括號里。)
()葉子也與眾不同,小而厚,表面像涂上一層蠟,碧綠如洗。()最可愛的是它的花。
()花的顏色鮮艷奪目,五彩繽紛,有的潔白如玉,有的鮮紅似火,有的深黃若金,那粉色的則像一層又淡又薄的胭脂。
()太陽花的莖,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綠色的,看上去很嫩,似乎一掐便能流出水來。
()花朵雖然不大,但很嬌艷。
()多層花瓣的自然好看,單層花瓣的也別具風韻。
(2)你最喜歡什么植物、花草?先仔細觀察,把觀察的情況分項填在下面的表內,然后以植物的構造為序,寫一段連貫的話。
寫段訓練二怎樣把一段話寫具體把一段話寫具體,就是使這段話表達的內容讓人感到好像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讓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怎樣把一段話寫具體呢?在我們學過的小學語文課本里,常見的有下列三種方法。
一是先總寫再分述。
例如《海底世界》中的一段:海里的動物……,它們各有各的活動方法。海參靠肌肉收縮爬行,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有一種魚身體像梭子,每小時能游幾十公里,攻擊其它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的火車還快。烏賊和章魚能突然向前方噴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還有些貝類自己不動,能巴在輪船底下做免費的長途旅行。這一段的第一句是總起句,總寫海里的動物“各有各的活動方法”。后面四句是分述句,分別介紹海參、梭子魚、烏賊和章魚、貝類活動的不同方式,具體地說明總起句中所說的“海里動物各有各的活動方法”。
用總起分述的方法寫段,要注意開頭的總起句與后面的幾個分述句的配合和照應。一般的規律是:總起句里往往有一個統領全段的關鍵詞語,而后面幾個分述句的意思要圍繞這個關鍵詞語來展開寫。如上面這個段落中總起句的關鍵詞語就是“各有各的”,后面的四句話就是圍繞“各有各的”活動方法來寫的。這樣寫,段落的內容就具體了。總分式,有三種形式。一種是先總后分,如上面例段,先作總的敘述,后從幾方面進行分述。還有一種是先分后總。如下面例段:我們扛著鐵鍬、推著小車來到勞動工地。老師一聲令下,同學們便分成幾組展開了勞動競賽。男同學個個猶如猛虎,一馬當先;女同學也不甘落后,沖鋒在
前。看!十幾把鐵鍬上下揮舞,十幾個簸箕來回傳遞,十幾輛小車穿梭般南來北往。工地上,處處呈現一派生龍活虎的景象。這一段描寫的是一個勞動場面。一共四句話,前三句具體描述同學們勞動競賽的情況,最后一句總述工地上“生龍活虎”的景象。除了上述兩種“總分”形式外,還有一種是“總——分——總(小結)”。如下段:
那枝紅色的月季花多美啊!碗口大的花朵,遠遠看去就像一個火球。近看呢,那層層花瓣嬌嫩鮮艷,還能聞到香味。在那細絲兒的花蕊上還有花粉呢!外國友人說中國的月季花是“花中皇后”,真的,這青枝、綠葉、紅花艷麗極了!我真愛這枝紅色的月季花。這一段先總述月季花“多美”,接著具體分述月季花是怎樣“美”的,最后總述“我愛這枝月季花”。上面所說的總起——分述;分述——總結;總起——分述——總結三種形式,都是我們在閱讀寫作中常見常用的方法。運用好了,能把內容寫具體、寫形象。
讀一讀,練一練:
(1)讀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練習。
這是一只非常美麗的狐貍。全身毛色火紅,像涂了一層油彩,在陽光下閃動著華麗的光澤;身段勻稱,四肢穩健;兩只肉感很強的耳朵,神氣地豎立在額角;那條雪白的眉毛,使它的鼻子、眼睛顯得非常傳神,甚至還有幾分嫵媚。
①這段話是用______的方法寫的。總起句是______。②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具體寫狐貍“非常美麗”的?從文中找出有關詞語寫在下面。
作者是從毛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個方面來分述的。接著,是體操隊表演。40名隊員一色的白襯衫,紅領巾,黃褲子,白運動鞋,個個精神抖擻。他們先表演隊列,人人動作整齊、步伐一致;接著表演廣播操,40個人的動作就像一個人做的一樣整齊、標準;最后分組表演,有的表演墊上運動,有的表演單、雙杠,有的表演爬竿……,體操隊的表演真精彩!
①這段話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是______關系。
②把有關的句子找出來,分別填在下面表里。
(2)以“百貨商店的商品真多”為內容,用“總——分——總”的方法寫一段話,分述的話最好能用上排比句。
二是先概述再舉例。
例《李時珍》中的一段:李時珍為了寫這部書,不但在治病的時候注意積累經驗,還親自到各地去采藥。他不怕山高路遠,不怕嚴寒酷暑,走遍了盛產藥材的名山。他有時好幾天不下山,餓了吃些干糧,天黑了就在山上過夜。許多藥材他都親自品嘗,判斷藥性和藥效。他走了上萬里路,訪問了千百個醫生、老農、漁民和獵人,向他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這段話,第一句用“不但……還……”這個遞進句,概述李時珍是怎樣為寫好書而努力作準備的。接著舉了四個事例進行具體敘述:一是不怕辛勞,走遍名山;二是帶干糧上山,山上過夜;三是親自品嘗,判斷藥性;四是奔波萬里,四處求教。四個事例具體地表達了李時珍寫書的嚴謹態度和忘我的精神。用“先概述再舉例”的方法寫段,要注意概述要簡明,例子要具體貼切。關鍵是要寫好“例子”,例子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幾件,不過一定要準確地圍繞著概述句點明的中心意思來寫,而且要詳略得當。
讀一讀,練一練:
(1)讀一讀,完成后面的練習。
無論做什么事都有學問,一點兒也不假。王嬸打水,只見她把桶放下去,把繩索左右輕輕一搖,猛地一拽,滿滿的一桶水就提上來了。可輪到我們,左搖右擺,水就是不進桶里去,弄了半天,就是打不上來。打水有學問,想不到下種也有學問。楊紅腰彎到90度,仍點不準,而王大爺點得可準啦,伸手一捏,就是仨,然后指縫一漏,玉米正好落在土坑里,不偏不斜正好成三角。蓋土可是細活兒,瞧后面那兩位,先撒細土,再把大坷垃砸碎,蓋上。瞧他那認真勁兒,像給睡熟的嬰兒蓋被子。①這段話是用先概述再舉例的方法寫的。段中的概述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舉了哪三個事例具體說明“無論做什么事都有學問”?哪是詳寫?哪是略寫?
第一件:王嬸打水;第二件:______第三件:______。______是詳寫,______是略寫。
(2)以“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為概述句,舉1—2個事例,具體進行敘述。注意詳略得當。
三是先整體再部分。
例《荷花》中的一段: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段話的第一句,是從整體寫荷花池里荷花開放的全貌:“已經開了不少”,“荷葉挨挨擠擠的”。然后對剛開、全開和未開的各種荷花一部分一部分地進行描寫:“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部展開了”,“有的還是花骨朵”。這樣寫,不但使讀者能了解荷花開放的全貌,而且對各種荷花的形狀也留下了具體生動的印象。用先整體再部分的方法寫段,一定要注意把整體和部分結合起來寫。不論是寫人還是寫景狀物,如果只有整體的介紹,而沒有部分的描述,那么給人的印象只有模糊的輪廓;同樣,如果只有部分的描述,而沒有整體的介紹,別人又會對全貌缺乏應有的了解。因此,一定要把整體和部分結合起來記敘。
例如:我愛小白兔。它全身長滿了白色的絨毛,毛茸茸的,好像穿了一身白棉襖,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大棉團。它的頭,有拳頭那么大。頭頂上豎著兩只長耳朵,耳朵能自由轉動。它的眼睛紅紅的,圓溜溜的,好像嵌在白絨中的兩顆紅寶石,紅白相映,使小兔更加討人喜歡。可小白兔的嘴巴,長得有點奇怪,上嘴唇從鼻子下面開始分為兩瓣,下嘴唇是完整的,所以人家叫它“三瓣嘴”。它吃青菜時,胡須一翹一翹的,真像掉了牙的老公公。小白兔有四條腿,它的兩條前腿又短又小,后腿又長又壯,它不走,只會跳。有時,我給它吃食,它還會用兩只后腿站
起來,像人一樣直立站著。小白兔還有一截短尾巴,像個白絨球貼在屁股上,它跳起來,短尾巴一撅一撅的,顯得十分調皮。這一段是描寫小白兔的外形。先從整體寫小白兔的顏色和體形:“它全身長滿了白色的絨毛……像個大棉團。”給人一個整體的印象。接著一部分一部分地寫它的其它特征:頭——拳頭那么大;耳朵——長長的;眼睛——紅紅的,像紅寶石;嘴——三瓣,胡須一翹一翹的;腿——前短后長;尾巴——短,像絨球。給人留下了具體而生動的印象。
讀一讀,練一練:
(1)讀下面例段,完成后面練習。下了車,眼前出現了一幢嶄新的樓房——它是由四上四下八間屋子組成的,雪白的墻壁,大紅的門窗,雕花的陽臺,漂亮極了。一進門,寬闊、平坦、牢固的樓梯迎著我們通向外婆的臥室。樓梯和欄桿漆成桔黃色,還散發著油漆的香味。外婆的臥室可美啦!墻上貼著草綠色的墻紙,地板油漆得通紅透亮,天花板上還裝著雪白的吊燈呢!舅舅房間的氣派就更足了!屋里擺著一套奶黃色的組合家具,全海綿的三人大沙發,窗戶上掛著紫紅色的絲絨窗簾。樓下是廚房和衛生間。墻上、灶上是一色的白瓷磚,地面是磨光石的,嵌著金色的銅條閃閃發光……
①這段話是用______的方法寫的。
②作者先寫新樓的外觀整體印象,接著根據新樓的內部結構特點一部分一部分地敘述。給人留下完整、具體的印象請填表列出各部分的主要內容。
(2)按照先整體后部分的方法,把下面這段話寫完整、寫具體。我們的校園里有一棵梧桐樹,它高大、粗壯、枝葉茂密。說它高大,一點也不過分,它的樹梢快到三層樓頂了;說它粗壯……
寫段訓練三怎樣把一段話寫生動
要把一段話寫生動,光靠敘述是不夠的,還要從下列幾方面下功夫。
1.學會描寫。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事、景、物進行具體、生動、形象的描繪和刻畫。
如下面例段:小姑娘長一副小的瓜子臉,黃黃的,沒有紅潤色,這是標明著缺乏營養的跡象。兩腮和小鼻梁上爬著幾塊硬幣般大的癬,圍著小嘴呈一圈青色,像長了一圈小胡子。只有黑黑的眸子是活潑的、有生氣的;又長又濃的眉毛是精神的。耳邊垂著兩根編得歪歪扭扭的小辮兒,零亂的碎發,被風吹得在臉上飄來飄去。她穿
著厚實的小皮襖,外面罩著一件紫紅色燈蕊絨外衣,可能是不夠長了,袖口和衣襟下邊都接了一截相同顏色的新布。
這個例段是人物外貌的描寫。作者主要抓住小女孩肖像的特征進行描繪:“瘦小的瓜子臉,黃黃的”;“兩腮和小鼻梁上爬著幾塊硬幣般大小的癬”;“小嘴……呈青色”;“只有黑黑的眸子是活潑的、有生氣的”;“兩根歪歪扭扭的小辮”,“零亂的碎發被風吹得飄來飄去。”通過上述描寫,一個家庭窮苦,嚴重缺乏營養的農村小女孩兒的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下面例段。我家有盞漂亮的臺燈。它的燈座是塊黑色的玻璃盤,放在寫字臺上,穩穩當當,顯得樸素而又莊重。在玻璃盤上,鑲著一只精巧的開關。開關旁邊豎立著臺燈的身軀——燈柱。燈柱分為三節:上下兩節是六角形的黑色玻璃菱體,烏亮照人;中間一節是個白色的圓球,晶瑩閃亮。從底盤開始,有一根克羅米銀色鐵管。穿過三節玻璃體,直通頂部的燈頭,就像脊椎骨一樣。再上面就是一個圓圓的腦袋——燈泡了。一個用彩色尼龍綢做的美麗的燈罩,像頂大帽子,歪戴在它那光光的腦袋上。這盞臺燈陪伴我三年多了,它是我的好伙伴。我們建立了親密的友誼。這是描寫臺燈的一個段落,作者主要是抓住臺燈的形狀、顏色和材料的特點進行描繪的。按照臺燈的結構:燈座——燈柱——燈頭——燈罩,有次序地從下寫到上,每一部分都抓住“形狀”寫。如燈座是“玻璃球”,燈柱是“六角形的菱體”,燈炮是“圓圓的腦袋”。除了形狀描繪,還注意了色彩的描繪。如寫
玻璃的顏色是“黑”的,“白”的,管子是“銀色”的,燈罩是“彩色”的。形狀描繪的色彩描繪結合起來,把臺燈寫得非常形象具體。描寫是一種形象化的表達方法。狀物時,就要抓住物體的特點,寫出物體的形狀、大小、色彩等,給人一種具體、真切、生動的印象。
讀一讀,練一練:
(1)讀下面的例段,完成后面的練習。春天到了。春風吹拂著大地。這時,泡桐樹上掛滿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蕾。陽春三月,花蕾便爭先恐后地綻開了。那花瓣是淡紫色的,里面還有許多小黑點,花心正中長出三、四根像蝸牛觸角似的細絲,這是花蕊。近看泡桐花,像一個酒杯,一股濃郁的香氣樸鼻而來,像是使人陶醉的美酒。遠看泡桐樹,好像一個巨人,長著比千手觀音還多的手,拿著數不清的雞毛撣子,仿佛要掃凈空中的灰塵似的。
①這一段主要描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按要求在段中找出有關句子分別寫下來。
描寫泡桐花形狀的:
描寫泡桐花顏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寫泡桐樹樣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細觀察一種你最喜歡的植物或花草,抓住它的莖、葉、花的特點進行描寫。注意用詞寫句生動形象。
2.運用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的意思。通過打比方,把抽象的變為具體的,把陌生的變為熟悉的,把深奧的變為淺顯的。恰當地運用比喻,能使語言表達準確生動,形象鮮明。
例《第一次跳傘》中的一段飛機起飛了,把我們帶到空中。我從機艙的窗戶向外看,一片片云朵就像一座座蓋著白雪的小山。掠過云朵,我看見了地面上一堆堆的小村莊,房屋像鴿子籠,綠樹像小草,汽車像甲蟲,公路像一條線,一切都變得那么小。這段話寫的是從飛機的高空往下看自然景物的情況。一切都變小了,小得什么樣子呢?作者在段中用了四個非常巧妙而貼切的比喻,把“房屋”比作“鴿子籠”,“綠樹”比作“小草”,“汽車”比作“甲蟲”,“公路”比作“一條線”。通過這些比喻,把地面景物變小的樣子寫得生動有趣極了。
又如下面例段傍晚,天邊飄來一朵褐色的云。天還沒有落黑,就淅瀝瀝地下起雨來。熱鬧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漸漸安靜下來。人潮流進了千家萬戶。水淋淋的馬路,像一條閃光的綢帶,在初夏的綠陰中輕輕地飄著。一群剛放學的孩子撐著傘,仿佛是浮動的點點花瓣。來往的汽車,就像穿梭奔忙的小船……
這一段是雨中街景的描寫。段中運用了三個比喻:“馬路”比作“綢帶”;“雨傘”比作“花瓣”;“汽車”比作“小船”,把“雨中街景”描繪得真真切切。
讀一讀,練一練:
(1)讀例段,做練習。我站在梅關上,舉目眺望,山巒重疊,漫山的樹林郁郁蔥蔥。雄偉的梅嶺像一條銀色的龍在飛舞,氣勢磅礴。在這萬綠叢中,一棵棵火紅的楓樹挺立著,像一把把火炬,像一片朝霞。一陣金風拂過,滿山紅葉像千萬只彩蝶在翩翩起舞。
①用“”標出段中的比喻句。
②第一個比喻句是用______比喻______;
第二句是用______比喻______;
第三句是用______比喻______。
③想一想:這些比喻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寫一段話,用上至少三個比喻。
3.學會擬人。擬人,就是把要描寫的“物”當作“人”來寫。運用擬人的方法,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使沒有生命的東西“活”起來。增強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和感染力。
如下面例段:夏天來了。校園操場周圍的小樟樹更顯得可愛了。一片片葉子綠油油、光亮亮,好像豎起無數只機靈的小耳朵,傾聽著教室里小朋友們的瑯瑯讀書聲和清脆甜美的歌兒。小樟樹陶醉啦,舒展著枝條翩翩地隨風起舞。段中描寫的樟樹,雖然是有生命的植物,但是是不會思想的。作者運用擬人的方法,賦于小樟樹以豐富的思想感情。能像人那樣用“機靈的小耳朵,傾聽教室里小朋友們瑯瑯的讀書聲”,能“翩翩起舞”,能“陶醉”……。這樣寫,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化到描寫的景物之中,收到借物喻人的效果。特別是我們小朋友采用這種擬人的方法,文章更能充滿兒童情趣,更顯得生動、活潑。
讀一讀,練一練:
(1)讀一讀,按要求做練習。秋天,花果山的景色迷人。青石鋪的小路,由山腳盤旋回轉,在樹林中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就像一條龍在波浪中玩耍。黃、橙、紅、綠各色樹林盡收眼底。那粗大的銀杏樹,這兒一棵,那兒一棵,穿著一身金袍,很神氣地立在山崗上。那高大的楓樹林,紅得像火似的,這兒一片,那兒一叢,在翠綠松林的懷抱里,顯得十分耀眼。
這段話中哪些地方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有關的句子找出來寫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橫線上填上擬人的句子,把這段話寫完整。
踏進公園大門,上百盆菊花______;那茉莉花______;還有那美人蕉______秋天,公園的花真美!
4.運用排比。排比,就是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近,語氣一貫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語句連在一起。如同學們記得很牢的一段話: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這段話中接連用了五個排比句說明毫無自私自利之心是共產黨人的可貴精神。運用排比,可以全面而充分地表達中心意思,加強語勢,抒發強烈的感情,以增強語言的表現力。
又如下面的例段:
畫家喜愛鷹。愛鷹的健美——它像歡騰的海水送著夕歸的帆船那么美麗;愛鷹的聲音——它短促而悠遠的歌唱,嘹亮,清脆,好像在遙遠的天邊吹著哨音,使人忘記憂愁和痛苦;愛鷹的眼神——它那目光像一團火焰,燃燒在畫家心里,使人產生美麗的幻想;愛鷹的雄姿——它那“一飛沖天”的身影,像黑夜中的流星,閃爍著生命的光輝……
這一段寫畫家愛鷹。全段五句話,用了四個排比句,寫鷹的健美、鷹的聲音、鷹的眼神、鷹的雄姿。句子整齊有力,感情波瀾起伏,鷹的形象逼真。表達了畫家愛鷹的真情實感。
讀一讀,練一練:
(1)讀讀下面的例段,想想運用排比各段有什么特點。抬頭看那秀美的楊樹,剛剛結滿的楊絮一串串地懸掛著,像綻開的花蕾,像潔白的棉絲,像晶瑩的雪花,是那樣的絢麗多姿。秋天,藍天白云。陽光像輕柔的薄紗,籠罩了大地。池邊菊花盛開,有的如冰盤托桂,有的如雪里獅子,有的如紅蓮繡珠,有的如銀針紅旗,儀態萬千,美不勝收。不論高山、深谷,不論草原、森林,不論溪流、湖泊,處處有豐富的物產,處處有奇麗的美景,真是說也說不完啊!
(2)用排比的方法把下面的段落補充完整。假如我是一個畫家,我就要用各種色彩,描繪出這壯麗的山河;假如我是一個詩人,我______;假如我是一個作曲家,______;假如我是一個建筑家,______。
(3)運用排比的方法寫一段歌頌、學習孔繁森爺爺的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發揮想象。想象可以形象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生動活潑,使讀者受到感染。
例《荷花》中的一段:看著,看著,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風吹來,我就迎風舞蹈,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這是一段寫“我”看荷花時展開的想象。非常形象、逼真地表達了作者當時迷戀荷花的思想感情。作文時,展開想象當然不是胡思亂想,必須根據所寫內容的需要,為表達中心思想展開合情合理的想象。如下面例段:
回家路上,我仿佛看到了在凜冽的寒風中,老大爺用焦急的目光注視著來來往往的行人。眼睛看酸了,用手背擦一擦;腳凍麻木了,用力跺一跺;站得太累了,就稍稍坐一坐。從紅日初升的早晨,到暮色降臨的傍晚,一天、三天、五天……,這時,我覺得老大爺給我的不是五個雞蛋,而是一顆樸實火熱的心。這段話是從一篇題為《賣雞蛋的老大爺》一文中節選出來的。原文講的是一個賣雞蛋的老大爺,由于看錯了秤少給了“我”半斤雞蛋后,連續一個星期的時間找“我”補還雞蛋的事。頌揚老大爺誠實的美德。這一段講的是“我”收了老大爺的雞蛋后在回家路上的心理活動。小作者運用想象的手法,描寫老大爺是怎樣等“我”的情景。這樣“想象”合情合理,既生動地表現了老大爺的品質。又起到了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讀一讀,練一練:
根據下面的提示,選一個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寫一段話。
①由種花的園丁想象老師的辛勞。
②由一只孤燕想象失去母愛的孩子。
③假如我有一對翅膀……
④我乘電梯到月球……
6.巧用詞語。寫話用詞準確而富有變化,能使內容形象、生動,表達的思想感情自然、真切。
例《花生花》中的一段:
花生的花,一般在七月開,青青的花生株上,露出一點點鮮黃的嫩苞。清晨,它浴著露水,濕漉漉的;中午,陽光照射著,它亮晶晶的。就在這時,小苞綻開了。一朵兩朵,點綴在萬綠叢中。幾天后,倘若從花生地走過,一眼便可見到那些小小的黃花疏密有致地灑在橢圓形的綠葉中,綠中透黃。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沁人心脾。這一段寫花生開花的時間和開花的情形。寫了花的形狀、顏色、香味。段中運用了不少準確而形象的詞語,如帶點的詞語:“鮮黃的嫩包”,不但寫出了花苞的顏色“黃”,還寫出了花苞的“鮮”和“嫩”;它“浴”著露,“濕漉漉”,照著陽光,“亮晶晶”,這些詞語把花苞在陽光雨露下的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
又如“那些小小的黃花……灑在綠葉中”的“灑”字,形象地描繪出了花生花開滿田野的景象;“縷縷清香”則突出了花多,香味傳得遠,比用“陣陣清香”更有“沁人心脾”的感染力,表達作者愛花的情感更強烈。
又如下面例段:一會兒,只見黃公雞雙翅一展,像只老鷹凌空撲食似的,沖向白公雞,它用腳抓,用嘴啄,迫使白公雞后退幾步。但白公雞也不示弱,它騰空一撲,嘴殼一啄,兇猛異常,把黃公雞的毛啄掉了一撮。這一段是描寫兩只公雞爭斗的情景。是動態描寫。作者巧用“展、沖、抓、啄”等表示黃公雞進攻形態的動詞,用“一撲、一啄”寫白公雞不示弱反撲的動作。用詞準確、得體,把兩只公雞好斗的樣子寫得栩栩如生。
讀一讀,練一練:
(1)讀下面例段,按要求完成練習。
春回大地,到處是一片綠,綠的草,綠的樹,綠的林,綠的世界……
這段話中哪個詞突出了“春回大地”的特征?用“”標出來。再看看下面例段是怎樣描寫荷花的顏色的?用了哪些寫顏色的詞語?起了什么作用?夏天,陣雨過后,一顆顆水珠在荷葉上滴溜溜地打轉,好像晶瑩的珍珠。墨綠的荷葉之間,各種姿態的荷花亭亭玉立。有的還只是小花苞,尖兒紅紅的,好
像誰在上面抹了一層薄薄的細粉;有的含苞欲放,玉色的花瓣之間可見開放的縫隙了;有的已經開放,正迎著和風舒展著自己潔白如玉的花瓣。荷花里面是黃色的花蕊,一絲絲的,多得數不清。花蕊的中間長著一個綠色的小蓮蓬。……這一段主要寫荷花。也寫了水珠、荷葉。重點描寫了荷花的顏色。段中寫了六種顏色,使荷花呈現一種五彩繽紛的美。
請你把描寫顏色的詞語找出來寫在下面,讀一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細觀察媽媽煮飯、炒菜的全過程,以《媽媽是怎樣做飯的》為題寫一段話。至少用上5個表示動作的詞語。
寫段訓練四掌握常見的幾種段的結構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常見的有如下幾種段的結構形式:
1.總分結構。這種結構,段落中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是先總敘再分述,或者先分述再總敘,或者先總,后分,再總。
例一《翠鳥》中的第一段
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
這一段一共寫了四句話。第一句是總的敘述翠鳥的顏色非常鮮艷。第二、三、四句是圍繞總敘的意思,分述了翠鳥“頭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的顏色“非常艷鮮”。
例二《松鼠》中的一段松鼠的肉可以吃,尾巴上的毛可以制毛筆,皮可以做衣服。松鼠真是一種有用的小動物。這一段話是先分說,后總說。先分別說明松鼠的用途:“肉可以吃”、“毛可以制筆”、“皮可以做衣”,然后總說,“松鼠真是一種有用的小動物。”
例三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橋面有石橋,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兩條互相纏繞的龍,嘴里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互相抵
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所有的龍似乎都在游動,真像活的一樣。
這一段話是“總——分——總”式的結構。共寫了6句話,第一句總說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2—5句分別說欄板上雕刻的三種不同形態的龍如何精美。最后一句總說這些龍“像活的一樣”。
上述三種都叫總分結構。第一種形式先總后分,第二種是先分后總,第三種是先總后分再總。不管運用哪一種構段方法,都要圍繞段的中心意思來寫,目的是把內容寫具體。
讀一讀,練一練:
(1)認真讀下面各例段,完成練習。山腳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縫,寒號鳥就把這道縫當作自己的家。石崖前面有一條河,河邊有一棵大柳樹,楊樹上住著喜鵲。寒號鳥和喜鵲面對面住著,成了鄰居。
①這一段話句與句之間是______關系。
②可分為______層。第一層是講______,第二層是講______
西雙版納是花果的海洋。這里的花,紅的、紫的、白的、黃的、五彩繽紛,美麗極了!這兒的果子也非常多,香蕉、菠蘿蜜、荔枝,果實累累,掛滿樹枝。
①這段話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是______關系。
②一共寫了三句話。第______句是總敘,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______,可分為______層。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季節。天高云淡,秋風瑟瑟。大地穿上了黃色的毛衣;鮮艷的楓樹葉隨著秋風悠悠地飄落著,好像一只只彩色斑讕的蝴蝶在翩翩起舞;那松樹爺爺卻不顧寒霜降臨,仍穿著它那碧綠的長袍,顯得更加蒼翠;花園里,菊花爭香斗艷,紅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勝收;柿子樹上掛滿了黃澄澄的柿子,像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桔黃燈籠;紅通通的海棠把樹枝都壓彎了……秋天,果實累累,景色迷人,我愛秋天。
①這一段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是______關系。一共寫了______層。
②第一層是總起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層是總結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二層描寫了哪幾種景物?運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
描寫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運用的修辭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家鄉的變化真大呀》為題,用“總——分——總”的形式寫一段話。
2.并列結構。有的段落中,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是并列的。這種結構,段中沒有概括全段的句子,段的內容又是從事物的幾個方面來寫的。
例一《美麗的小興安嶺》中的第四段。夏天,樹木長得郁郁蔥蔥,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遮住了藍藍的天空。早晨霧從山谷里升起來,整個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濃霧里。太陽出來了,千萬縷金光像利劍一樣,穿過樹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門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開著各種各樣的野花,紅的、白的、黃的、紫的,真像個美麗的大花壇。這一段話具體描繪了小興安嶺夏天美麗的景色。四句話分別寫了“樹木”、“晨霧”、“太陽”、“野花”,都是圍繞小興安嶺夏天美麗的景色來寫的,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是并列的。
又如下面例段:老爺爺看花,一面看一面自言自語,嘴里低吟著詠花的古詩。老奶奶看花,拄著拐杖,牽著孫孫,有的還很珍惜地摘下一朵,簪在自己的發髻上。青年們穿
得整整齊齊,干干凈凈,好像參加什么盛會,不少人已經穿上雪白的襯衣,有的甚至是綢料的。小學生們系著紅領巾,叫啊,跳啊,被這一望無際的海棠花驚呆了。這也是一個并列結構的段落。寫四種不同的人看花的情景。先寫老爺爺怎么看,接著寫老奶奶怎么看,再寫青年人怎么看,最后寫小學生怎么看。雖然排列有先后,但表達的意思,都是講看花,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是并列的。這樣寫,層次非常清楚。
讀一讀,練一練:
(1)讀下面這段話,按要求進行練習。貓有一對明亮的眼睛,即使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里,也能看清東西,再狡猾的老鼠也逃不過它的眼睛。它的耳朵很靈活,能隨意轉向發聲處,只要有聲音,哪怕是極小的聲音,它也能及時辨出。貓的腳趾上有鋒利的爪,這就是貓能疾走如飛,還能沿壁上房,爬樹跳墻,追捕老鼠的主要原因。貓的腳掌上長著一塊軟而厚的肉墊兒,因而走路時沒有聲音,可悄悄地,出其不意地逮住老鼠。貓的胡須很粗,感覺靈敏,能測出各種洞口的大小……
①這一段話句與句之間是______關系。
②寫了貓的哪幾個特點?是圍繞什么來寫的?請填表作答。
(2)以《一群小雞》為題,用并列式寫一段話,要寫出小雞的不同特點。
3.承接結構。這種結構的段,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是按照所寫內容的先后順序,一層緊接一層連起來寫的,前后不能顛倒。有的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承接,有的按時間順序承接,也有的按物體變化的過程承接。
如下面例段就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早晨,我們一起床就得到通知,今天有船出海。我們馬上向碼頭走去。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藍天、白云,碧綠的海,正從東方升起的朝陽。我們上了船,迎著朝陽破浪前進……這一段一共寫了四句話。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一句緊接一句寫的。承接的順序是:早晨接到通知→今天有船出海→馬上向碼頭走去→看到藍天、白云、海、朝陽→上船出海。層次清楚,條理分明。
再看下面例段:……我先放了一桶水,把青菜浸在水里。等到青菜全部浸濕后,就把菜葉一張一張地掰下來,把菜莖上的泥粗洗一下,接著再放一桶水,將菜葉一張一張地擦洗;最后,把洗干凈了的菜浸泡四五分鐘,漂去可能有的農藥,然后撈到篩子里漏干水。這一段話寫的是一個洗菜的過程。句與句是按時間先后順序連接的,用“先……接著……最后……”三個時間代詞把洗菜的過程寫得清清楚楚,句子連接得非常緊密。
讀一讀,練一練:
(1)讀讀下面的例段,完成后面的練習。試驗開始了。我先把蚱蜢的頭部浸在盛滿水的杯子里,仔細觀察,只見它一動不動,似乎沒有什么異樣的感覺,只有腹部一起一伏,大概就是在呼吸吧。幾分鐘過去了,蚱蜢不耐煩地蹬了幾下腿,還是那么有力,看來蚱蜢的呼吸器官,的確不在頭部。于是,我把蚱蜢倒過來,把它的腹部浸在水里,頭留在外面,這么一來,蚱蜢可受不了啦!剛一放進去,它的腿就使勁地亂蹬,拼命掙扎。四分鐘以后,它難過極了,嘴邊冒出了一顆顆水泡,腿也只能微微地顫動。再過了一會兒,氣泡消失了,腿也不動了,我把蚱蜢拿起來一看,發現它死了。
①這段話的主要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全段一共寫了______句話。句與句之間是______關系,是______按順序寫的。
(2)仔細觀察一種動物的動態變化過程(如貓捉老鼠,螞蟻搬食,公雞斗架……)運用承接式寫一段話。注意抓住動態特點,把過程寫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果結構。這種結構,段中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是“因”和“果”的關系。一般在因果結構的段落中,往往有“因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為……”,“因而……”等關聯詞語。
如下面例段:冬天給麥澆水,能保護小麥安全過冬。因為水蒸發變成蒸氣,能保持地面的溫暖,使麥苗兒不受寒冷的侵襲;水蒸氣遇冷凝結,也會發出熱量,保護麥苗兒;水結了冰,冰能隔絕空氣,使麥苗兒根部不受凍傷。這段話是因果結構。先寫結果,后寫原因。全段兩個句子。第一句是講事情的結果——冬天澆水可以保護小麥。第二句是個大句子,有三個并列的小分句,從三個方面說明冬天澆水能保護小麥的原因——①水蒸發變成蒸氣,能使地面溫暖,使麥苗不受寒冷侵襲;②水遇冷凝結會發出熱量能保護麥苗;③水結冰能隔絕空氣,使麥苗根部不被凍傷。
因果結構段,有的是先寫原因后寫結果。如下面例段:
媽媽是花兒工人,可她對富貴的君子蘭,花香襲人的巴蘭都不感興趣,唯獨偏愛文竹。所以在我家的窗臺上,寫字臺上都擺著文竹。爸爸常常看著文竹出神,夸獎文竹高雅,“如松似柏,使人心曠神怡。
這段話一共有三句。第一句寫事情的原因——(因為)媽媽“唯獨偏愛文竹”,第二句寫事情的結果——“所以在我家的窗臺上、寫字臺上都擺著文竹”。第三句通過爸爸夸獎文竹高雅,“如松似柏,使人心曠神怡”進一步說明窗臺上寫字臺上擺文竹的原因。這種結構形式,能把問題說得明白,把事理說得清楚。
讀一讀,練一練:
(1)讀下面例段,按要求做練習。
理發的人很多。大家就按照進來的先后排了次序,沒輪到的就坐在一旁等著。①這段只有兩句話。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是因果關系。哪句講事情的“因”,哪句講事情的“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講事情的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講事情的果。②在句子中加上“因為”“所以”兩個關聯詞,使句與句之間的因果關系更明確。怎樣加呢?請寫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螞蟻整天辛勤地勞動,沒有一個偷懶的。它們也很團結,見了面就互相搖觸角打招呼。我很喜歡它們,有時捉蟲給它們吃。
①在段中找出寫“因”和“果”的句子。
寫“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空用兩個字填空
(2)你最喜歡什么?用因果結構形式寫一段話,說明你喜歡的原因。
5.轉折結構。
這種段的結構特點是:有同一的中心,但具體內容前后似乎不一致,常用“可是”、“但是”、“然而”等詞語表示內容與內容之間的轉折關系。
如下面例段
大船造好了,在海上航行了幾年,沒出什么事故。可是后來,蛀蟲越來越多,船舷和船艙的木板上,都出現了許多小窟窿。
這就是轉折關系結構的段,共兩句話:第一句講大船在海上航行了幾年沒出事故,第二句說“后來出現了小窟窿。前后情況發生了變化,用“可是”作轉折詞,說明船出現小窟窿的原因是因為生了蛀蟲。
【小學生作文基本功訓練】相關文章:
小學作文基本功訓練05-06
小升初作文基本功訓練寫段訓練04-30
教師基本功訓練總結范文04-19
自然教師基本功的特點及訓練04-30
教師基本功訓練工作計劃03-07
自然課教師的基本功及訓練04-30
幼兒園教師基本功訓練計劃08-09
談高師鋼琴集體課中演奏基本功的訓練04-29
淺談排球二傳手的基本功訓練04-29
談談音樂為指導的基本功訓練藝術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