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豐子愷散文》有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豐子愷散文》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豐子愷散文》有感1
家里的《豐子愷散文集——緣緣堂》常是放在書桌上的,挑燈趕作業累了,翻開翻開看一看,就算是休息。豐子愷的這本散文集,幾乎全是發于生活,但以小見大,從瑣碎紛亂的生活小事中,引出富含哲理的深刻思考。他從來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從來沒有華麗的描寫,所有文字語言都是那么普通,但總富有一種特殊的魅力,把你帶到一個獨特的世界,一個用純潔的心靈,用思考的眼光看待每件事物的世界,讓你沉醉其中,產生共鳴。即使他寫的并不是現代的生活,而是早已過時的清朝,但他的思想,語言是永遠不會過時的。
豐子愷先生的文章仿佛專門和我捉迷藏,往往初讀一遍覺得平淡無奇,可書頁快要翻到下一頁,又覺得這一頁頗有趣味,再一讀,啊,原來如此,仿佛書中的妙意全部展現在我的面前了,可是還有更深層的思考被你的滿足埋藏在你的腦海里等著你發現。這才是真正的常讀常新,寓意深刻,味馥而其境悠遠。
拿《白鵝》這篇文章來說吧!聽了老師上了無數節課,看了小學生寫了無數片讀后感,感覺的是遺憾。他們還只是停留在白鵝可愛著一個層次,接下去的幾個層次,根本沒有涉足。為什么不多讀讀呢!為什么把自己的思維要禁錮在框架中呢?豐子愷散文選集
“我們走近雞或鴨,這雞或鴨一定讓步逃走。這是表示對人懼怕。所以我們要捉住雞或鴨,頗不容易。那鵝就不然:它傲然地站著,看見人走來簡直不讓;有時非但不讓,竟伸過頸子來咬你一口。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這傲慢終歸是狂妄的.。我們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項頸,而任意處置它。家畜之中,最傲人的無過于鵝。同時最容易捉住的也無過于鵝。”初讀此處,我也是覺得這鵝真是可愛得可笑了,可再讀一會兒,這段文字仿佛就自己與原來看的幾段文字間連接上了公路,開始互相交流,最后仿佛發現他們有著驚人的一致性。這鵝是傲慢的,絲毫不知強中更有強中手,見自己在雞鴨犬獸之中能稱王稱霸,就自以為可以在所有人的面前亂闖,多可笑,真是夜郎自大。這可不就像清末的中國嗎?見周邊的日本,阿古柏,俄國的侵略都被一一打退,就自以為天下無敵手,可不就是白鵝見雞鴨犬獸都怕自己的驕傲嘛!可實際上呢?比中國強大的國家多著呢,只不過遠在歐洲而已。
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確實不錯,可如果有一個像慈禧這樣垂簾聽政的太后呢?我們應該用知識武裝自己,而不是用心理雞湯來迷惑自己。我們需要的是憂患給予我們的動力,而不是心靈雞湯給予我們的暫時平靜的假象。
讀《豐子愷散文》有感2
豐子愷的散文通過寫兒童的天真、寫百姓的不幸,寫生活中的一切瑣事,歌頌兒童的純真無邪,同情民眾的不幸遭遇,表現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對幸?鞓飞畹你裤,對光明理想社會的渴望、這種善良、慈愛和博大的情懷幾乎在豐子愷的每一篇散文中都能讀到。
現今我已讀完了《豐子愷散文》,下面就來具體敘述一下本書給我的無限啟發:
作者用親身經歷向我訴說了學習的真諦,學習其實并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么枯燥乏味,學習是一件樂事,但需要一個條件——苦。能下苦功者自然覺得學習不會累,感覺輕松是排除枯燥乏味這一傳統概念的一大前提。作者的苦學經歷讓我備受感動,作者的休閑時間基本都是與書相伴,且作者是去往世界各地學習,因為此,作者又畫得一手好畫。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當然,最后作者也是我國的一位優秀的翻譯家。
作者學習時并沒有閉門造車,也沒有半途而廢,而是充分挖掘學習的樂趣。我認為,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也應該多培養自己對于讀書的興趣,畢竟一味地去靠死記硬背是最不可靠的學習方法。其次,要增強自己的意志力和對學習的信心,畢竟,我也將要踏入高中的學習旅程。高中的學習生活更加艱苦,需要我能夠吃苦耐勞的精神,我會向作者一樣,懂得下功夫學,懂得培養對學習的興趣。
在書中我看到了父親的責任心。作者是一位有著多位子女的.父親,在作者辛苦養育子女們的同時,表現出了一種強烈的責任感。父親悉心記錄著孩子們的成長過程,在自己惹得孩子們不快樂或不高興的時候能夠反思自己應當如何做一位好父親。這一幕幕給了我很大的感觸。責任事一個人的標志。具有責任感的人才是活得有價值、有意義的人。
一個人是否具有責任感,關鍵看他為這個社會付出了多少。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就要承擔不同的責任。我們作為學生,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承擔責任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遇到些許挫折,但是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世間沒有不勞而獲,犧牲才會后回報。付出相應的代價那也是理所應當的。所以,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在具有責任感的同時也要有堅強的毅力,這樣才能做到盡到責任,得到回報。
在書中,《中國就像棵大樹》一文中,作者提到中國就像被斬掉許多枝節的大樹一樣,但在劫后余生中國重新振作起來的時候,這棵大樹勢必會比之前更加的枝葉繁茂,而中國也將會越來越強大。在這里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愛國情懷以及具有奉獻之心的歷史責任感。由此可見,我們中學生努力學習將來也是要為打造更強大的中國而盡一份力的,肩負著歷史責任的我們一定不負厚望。
作者的散文大都娓娓道來,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就如同在與朋友閑話家常,親切自然。
作者是一個善于觀察、細心發現的人,他寫散文來記錄孩子們的游戲吵鬧,回憶師長的音容笑貌,就連身邊的小貓、白鵝、螞蟻也都成了寫作描述的對象,他的散文具有人間關懷和平民氣質。在他的筆下,一切都顯得非常清白、明凈、天真、自然。
現在的我們在寫作時通常局限在一處而停滯不前。一方面原因是我們閱讀的課外書目比較少,另一方面原因就是我們太努力想要構造完美華麗的詞藻,但卻又冥思苦想而不得,最終“精心編造”出來的文章通常都是那一類矯揉造作、風花雪月的三類文章。往往很難于得高分。
在這里我們可以向作者學習,多觀察,放眼仔細去看看你周圍的世界,發現你周圍事物最美的一面,之后多讀書,積累好詞佳句,加以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配飾,一篇平凡事物中充滿著不平凡文化底蘊的文章就呈現在我們眼前了。
寫作不一定要“匠心獨運”,但方法以及變通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的。
真誠,寫作要真誠,真誠地表達出你內心所想,不必過于修飾,在藝術技巧上用筆簡單樸素,才能營造出生動傳神的氛圍。
通過閱讀《豐子愷散文》,不僅在為人與學習上給了我諸多的思想教益,并且在寫作上也激發了我很大的興趣,給予了我很多啟發。
讓我對于學習與用筆又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對于即將進入高中生活的我,一定會以豐子愷的散文作為寫作的起點,并在此基礎上追求更好的卓越!
讀《豐子愷散文》有感3
茫茫宇宙,蕓蕓眾生,從何而來,向何處去,我不知道,但讀了豐子愷的散文,我想他是知道的。
豐子愷的第一篇散文,已向我鮮明的揭示了萬物運行的第一基本,那就是“漸”。是啊——不論春到夏,秋到冬,無論芳華落盡,紅顏老去,無不是在淡淡的漸變中運行的`。或許,真正這樣淡淡的漸變著運行著的,還有時間。
“時間”,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和空間差不多么,不是一字之差么?不,至少我們能看見空間,能摸到它,能切身的感受它,但時間呢,她看不見,摸不著,幾乎是虛幻的,但又令人感覺無處不在。倘若說空間是一幅畫,一副立體的,包羅萬象的畫,那時間則是一首歌,一首聽得到而又聽不到的太虛之歌。
豐老說,有一列火車,車上的人都極明達,有的讓其座位與老者,有的高呼“不要亂”“有秩序”,但另一列火車——“人生”就不同了,每個人的人生,很少有如此明達,所以百余年的壽命,定然太長。
但我相信,雖然少,但能勝任百年千古壽命的人定然還是有的。而且我也相信,人類社會中的兇險慘烈的戰斗一定會少的甚至沒有,而與“火車”上一樣謙讓,和平,但這只是我所相信。
讀《豐子愷散文》有感4
早聞知豐子愷的散文和漫畫,乃一絕。可以堪稱世界級的大師?赐辍敦S子愷散文》后,在內心的許多煩惱和糾結同時不知去向。
都說什么樣的人寫什么樣的文章,見字如見人。果不其然,從豐子愷的散文集中就所知他的性格童真,哲性,有很高的人生感觀和見解,對于人或事都是一個淡薄名利,而又開朗通達的人。
該書由七十多篇的小散文組成,多是作者在平常事物中所撰寫而成,從出版的時間以及文章落腳的時間來看,都是1972年前所撰寫,可以說年歲比我還大。所以,一捧起這本書,感到有一種歲月的厚重感和歷史感。
《漸》是該書第一篇文章,寫于1925年,推算當時的作者應該在27歲的青春大好年齡,許多人在這個時候應該有憧憬,有魄力,而作者這篇《漸》卻寫出了一個對世態有體悟之感。
文章首先描述人生圓滑正如書中寫到“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要素,莫如“漸”…在不知不覺中,天真爛漫的孩子“漸漸”變成野心勃勃的`青年…因為變更是漸進的…”。作者用“漸”來描述出一個人的成長過程,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心里變化。
孩子的天真往往是最可貴,最難得的賦予,可在成長和欲望的膨脹之下,初心都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變得各取所能,各自發揮。有的人從富豪變為乞丐,有的人從學生變為學者,還有的人不再是單一的只為吃穿的人,因為在他們內心越來越渴望更多的美好,甚至為其犯下違法違紀的勾當。
作者用“漸”來形容人的變化,社會的變化以及許多事物的變化,其實是在告訴我們,許多人或許多事物并不是立馬形成,而是日積月累中逐漸而成,就好比一個孩子的成長教育,并不只是一個成長的問題,每天的習慣、愛心、善良都是在一點一滴中顯現。
“漸”的本質是時間…”的確,沒有時間的蛻變何來宇宙中的浩瀚長河。漸,多余山河,改變山河,也能改變歷史。作者在結尾部分引用了一句話“一粒沙里見世界,一朵花里見天國;手掌里盛住無限,一剎那便是永劫”。
豐子愷出生在浙江崇德石門灣,而最近出游的烏鎮在其附近,在這樣一個水清舒適的環境中成長,可以想象當時的作者是在怎么的愉悅、輕松環境中。因為有游覽的圖像在腦中,當作者描述自己的家鄉和居住的環境時,就能勾畫出一個水流環繞,磚瓦結構,屋檐高巍的圖案出來。
文中作者多次提到船和水,因為在其周圍是由杭州運河所環繞,所以出行中的作者多半以船為工具。
青春期的作者在人生中遇到了兩位恩師,一是弘一法師,另一位就是夏丐尊,兩位老師對作者起著較大作為,對于他的仕途和創造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勛,可以說沒有兩位的引指,就沒有后來的作者。
作者以散文著稱,其筆脫俗而風趣,哲深而不凡,我們在作者的文章看到了一個淡泊名利的人,在作者的筆下還看到了一個風趣的智者。
作者除了寫作,還有他的漫畫享譽世界,獨特的構思和細節的表現,讓我不由想起看到的一篇關于《細節之美》的講座,其實在豐子愷先生的筆下,無論是散文,還是漫畫,都在抓住細節,抓住內心世界的,所以作者的漫畫僅僅是幾筆,沒有夸張的色彩,只是一個人形的表現,僅僅在于抓住細節的過程,凸顯出畫中真正的深入內心的筆觸和感想。這就是豐子愷的長處。一個內心細膩,觀察端詳的人。這也是作為后人應該學習的地方和借鑒之處。
【讀《豐子愷散文》有感】相關文章:
「吃酒」作者:豐子愷05-01
豐子愷漫畫館04-29
豐子愷學外語的方法05-04
豐子愷先生的《白鵝》教學反思04-28
讀散文有感11-25
《豐子愷兒童文學》讀后感09-01
大師豐子愷的外語學習方法05-04
美文欣賞《梧桐樹》豐子愷10-30
讀冰心散文有感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