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林清玄散文》讀后感

時間:2021-09-23 19:23:07 散文隨筆 我要投稿

《林清玄散文》讀后感(4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應該都對散文很熟悉吧?散文常用記敘、說明、抒情、議論、描寫等表達方式。相信很多人都覺得散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林清玄散文》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林清玄散文》讀后感(4篇)

《林清玄散文》讀后感1

  真正開始讀《林清玄散文》這本書還是從今年的五月份開始的。如果說我真要與他的散文結緣,那么要從我讀他的散文第一天就開始了。林清玄的散文處處可見柔情,句句隱藏著不俗的個人見解,字字描摹著他的靈異世界。我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我對他散文的第一感覺—愛不釋手。

  沒有一顆冷靜的心,林清玄的散文會讓你的心更加動蕩不安。他就像是一個活躍的孩子,時常把人情世故擺在了我們的面前,卻又讓我們看到了他天真的一面。一曲《少年游》讓我們看到了林清玄歷經風雨仍保有童心的一面。歲月不饒人,他仍然可以恣意地游于天地之間,把少年的那份執著的豪情滿懷如潑墨般揮灑,歲久彌新的過去沒有過去,他的記憶卻能時常讓他唱起《暖暖的歌》,輕狂的夢如此招人歡喜。

  林清玄的散文,真正達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年輕的他像很多散文新秀一樣,顯得頭角崢嶸,豪氣如虹,難免出手生澀稚嫩。然而中年的他已經把那種稚嫩化為了無形的成熟韻味,似乎他可以看穿年輕的心,把那種年輕的心描摹得透徹而且細膩。他寫的言情散文《鴛鴦香爐》,情真意切又毫不做作,把那種人間最美好的情素展現在了讀者的面前。一般的,我們稍不留意他的寫作方向,可能就會以為他在說些貌合神離的大道理,可當我們細細品味時,又會發現他一直在圍繞一個永恒不變的主題,這樣的情形在《生平一瓣香》《旅店》等散文中可見一斑。寫到此處,我不得不佩服林清玄的散文寫作功底了,散文如果總是圍繞眾人耳熟能詳的東西開展寫作,那么不會給任何人帶來新鮮感,同時也會讓散文變得四不像,失去了它的神韻。

  我們這么來形容《林清玄散文》一書吧。初看其散文,覺得它讓人身在半空中,云里來霧里去毫無知覺;再次看其散文,恍如身輕如燕,飄飄忽忽卻時而能神清氣爽;三次看其散文,突如其來的是欲仙欲醉的行蹤不定;如果我們還能堅持,抑或是想要看他的散文第四遍、第五遍……我們會驚奇地發現,他的散文會給讀者一種莫名的視覺變動感和心靈的震撼感。就像有著好酒越品越香的效果一樣,他的散文看多了幾遍,還真是越讀越有那么些書香了。那時我們才會真正發現,我們不是在讀書,而是在讀人生路,每一頁書寫的不是滿紙的心酸,而是真真切切的情感體驗,使我們不自覺地產生對他的崇敬之情及向往他那飄逸的為人處世的態度。記得我念高三那年,我的班主任時常勸我讀書,那時他說要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而不要讓它成為我們情感的負擔。當時不是很懂,可自從我讀了林清玄的散文之后,我完完全全讀懂了班主作對我的期許。就像林清玄的《籮筐》一文寫得一樣,“燕子輕快地翱翔,蜻蜓滿天飛。云在天空趕集似地跑著。麻雀一群,在屋檐咻咻交談。我們的心是將雨,或者已經雨過的天空。”那是一種境界,一種忘我卻又牽伴紅塵的境界,所謂“花開兩朵,分表兩枝”,一面是他不再想自己了,一面是紅塵的點滴事由又牽動了他快要冰封的心門,使他的心靈處于一種半開半合的狀態,他又不得不想起了他自己。

  外界和他是分不開的,就像是開在兩枝上的花,少了任何一朵花,都會讓另一朵花感覺到孤單和空洞。事實上這正好說明了林清玄也是一個普通人,他過著和眾人一樣的生活,所以他的散文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鳴。人真的可以超脫世俗么?至今我們還沒有見到不食人間煙火的人。只是人真的有不同這么一說,世間也有上層和中層及下層人士這么些個分法,倒不是說人的物質及外表,大多人們判斷一個人,是根據一個人的精神層次及修養來論斷的。讀書可以使人明智,那么讀林清玄的散文,無疑可以使人的精神境界及修養都大大提高一個層次。林清玄的散文里從來不會透露只言片語關于如何做人,或是怎樣規范人的言行舉止,他只會在他的散文里寫他是怎樣做人的,以及他所見到的他認為做人比較成功的人的事跡。當我們靜心看過他的散文之后,我們會實不實地學習他的處世之道了,遇事處變不驚,遇人彬彬有禮,時常保持一顆童心,然后淡淡地笑容可掬。最后我們會讀出一點書中之外的意思,他在教我們如何掌握學習的能力,而不是在牽著大家的手跟著他走。人如果離開外界,只能說他不在五行中,卻也不在紅塵外,他活在蝸牛殼里,他不愿看見陽光,陽光也不會射傷他。林清玄在的散文《在夢的遠方》里非常明顯得表明了他要生于現實,又不放棄夢境的態度。當他活在現實的時候,他可以溫文爾雅地對待他的生活;當他追尋夢境的時候,他可以毫無顧忌地放手去飛躍他的人生。

  當代,大學生有很多書可以選擇來讀的機會,各種各樣的書籍足以讓大學生們眼花繚亂。但是如果我們不是有選擇性地讀書,那么我們會讓書把我們淹沒,并迷失自我。更有甚者,更多的人因為讀不進書,反而變得更加心浮氣躁。在這里我主張心浮氣躁的同學可以適當的讀讀林清玄的散文,他的散文可以把讀者帶到一個至高至誠的境界,會給予每一個摯誠的讀者最樸實無華的心靈的洗禮。

  當然了,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個讀者,在這里我只能給各位讀者說些我對《林清玄散文》最淺薄的看法,最后我祝愿各位讀者:選擇自己所相信的,相信自己所選擇的,早日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異度空間,并好好走下去。

《林清玄散文》讀后感2

  有些東西使你不得不靜下心來。——題記

  翻看林清玄的散文之前,對它的最初印象是想到了周國平,暑假里看過《周國平作品精選》,那本書讓我覺得,它靜靜地擺放在那里的時候,它是平面的,使人想起時,腦中只有直直的平行線,那是一個沒有生機的,枯燥的,干癟的存在。但當你翻開的時候,才會知曉這里面到底是怎樣一個復雜的多維世界。林清玄的散文雖不至于留給人硬板呆滯的印象,在翻開之前在腦海浮現的卻也只是幾筆粗線條而已。

  可是這樣的書就是要讓你去翻開,在閑暇的時刻,一杯咖啡或者清茶,一張搖椅,一點陽光和幾朵白云,捧著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恒。它們不似柜臺上的暢銷書,聲名浮躁間,街頭巷尾皆是議論。它們默默,默默地如白云,似流水,不會有成為焦點的時刻,卻是常在不衰。

  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是一副素描,簡單的幾筆,卻勾勒出一個人心底繁雜的世界。

  親情與鄉情是必不可少的主題。他寫到浴著光輝的母親,雖不是他的母親,但天下的母親一般的愛子心。就是一句寶貝不怕,便透露出一個母親對孩子無限的關懷。某些感動就是從這些細枝末節衍生出來的,不必轟轟烈烈,就是那么一句話,而生活中所見到的也許比一句話更簡短粗略,但卻實實在在。作者的眼睛就是如此善于抓住生活中的點滴,被人遺忘的點點滴滴,在他的筆下重現,帶給人真實的觸動。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永遠說不盡道不完的,作者的有一句話,我覺得說的很好——對于父母親的愛,我們也是“提得起來,就是我們的”,趁還提得動,行李箱還有空間,就多塞一點愛進去吧!在這些尚在的時間里,也許我們應該對父母說出自己的心意,不帶半點羞澀地毫無保留地道明,正像他們給予我們毫無保留的愛。

  對于故鄉,我其實是沒有太多的感慨與在意的,畢竟沒有出過遠門,沒有機會體會到思鄉的離愁別緒。但作者在文中將家鄉與親人聯系起來,我忽然就覺得,也許它比我想的遠有意義的多。作者說,他出門旅行時總帶著一杯故鄉的水土,那會給他力量,因為那里面承載的不只是故鄉之愛,還有母親的祝福。這是很實在的話,中國有句古話:兒行千里母擔憂,說的不就是如此么?鄉情中,更多夾雜的是親情吧,對親人對故友的思念。

  書中不經意間泄露出來的陽光,也總讓人心安,舒適。那些是字里行間的溫柔,那些陽光是作者想要給予讀者的最神圣的禮物。散文中多有關于陽光的字句,總帶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享受,即便是周圍沒有陽光,但是心中卻升起了一輪驕陽。那句“不論世事如何變幻,人世多少凄涼,即使你到了邊疆,陽光也會灑在邊疆”總是讓人莫名地感動。陽光何處不在,如心里的念想一般,去往何處都不會消逝。在另一篇文章里,作者借陽光給了我們一個忠告,陽光常在,歲月無改,但是屬于我們的年代卻不會停留,作者勸我們珍惜“陽光照在我們身上的歲月”,陽光不會為我們停留,再偉大的藝術家也留不住它。時光是我們一生中最珍貴的事物,但愿我們不會讓身邊的一切成為記憶中匆匆而模糊的流年。

  對于人生的見解也是不可或缺的。作者的人生觀念是不去追求虛茫的物質條件,只要每天都有一點甜美,有一點幸福的感情,就很好了。我喜歡這種知足常樂的心態,只有心靜的時候,想想每天發生的幸福的事情,哪怕你只有在某一時刻感受到了,那就是幸福。這也讓

  我想起了《瓦爾登湖》里的意境,每天與自然為伴,每天都過得開心快樂。最原始的快樂,往往是最真實的。生活不過是那句“瓠仔也好,菜瓜也好”。而在社會上生命所要承擔的責任卻是不重亦不輕的。在對別人負責之前,我們要對自己負責,做我們自己。夢想,于人生是極為重要的一程,我們有努力就有收獲,哪怕那是戲劇性的終局。

  世事離戲只有一步之遠。

  人生離夢也只有一步之遙。

  作者說,生命最有趣的部分,勝過演戲與做夢的部分,正是它沒有劇本、沒有彩排、不能重來。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們要做自己,承擔所有的責任。

  這話分量極重。不在于人理解或不理解,只在于人是否想過要去理解。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想望比他實際是否做過更重要,因為想望是未來的,而判斷一個人是否做過一件事,是看其過去。只要你想過要過好每一天,只要你的愿望足夠強烈,它便會驅使你去行動,直至成功。

  林清玄的散文里總有一股清新的氣息,許是有流水的聲音,許是灑進了陽光的溫暖,又許是有風吹過的清涼。總之,這一切都使你不得不安靜,在冬日人煙稀少的書店,當你坐下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就已有彈奏琴弦飄出的琴音安撫了你浮躁的心。它讓你不知不覺地靜下心,不知不覺地專注于這字里行間的溫柔。這便是一本書的魅力所在。像是一個禪師在向你說教,聲音低低的,柔柔地,卻絲毫不差地進入你的耳中,落入你的心里。

  所以,花季的時候,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里種花。

《林清玄散文》讀后感3

  早些時候,在書店看到一本《林清玄散文》,拿起書來細看,藍白相間的封面于隱約中透露著一股襲面而來的清麗之感,再仔細品味作者的名字,思緒仿佛立刻回到了忙碌的高中時代,記得那時候曾在閱讀短文中遇到過林清玄的文章,也就是那時候起,便被他清麗、充滿禪意的文章深深的吸引了……

  翻開書的扉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張林清玄的照片,照片上是一個其貌不揚的中年男子,有點謝頂,頭發長而蓬亂,面帶著些許微笑。照片下有幾行小字,是他的簡介。于驚訝間,終于了解到,原來以為會是溫柔嫻靜的林清玄“女士”居然會是個男子,沒想到,在他的筆下會流淌出如此細膩、敏感的文字,在他的骨子里會流淌著如此濃重的鄉情……

  林清玄是虔誠的佛門弟子和不疲倦的佛學宣講者,讀他的散文,總能于平實的'文字中感受深邃而樸實的佛理,80年代中期以來,林清玄散文的佛學意蘊日漸濃厚,宗教稱為他獨特的個性色彩,很多人稱他為“清玄居士”,他的菩提系列將人引入一個凝定,恬靜,肅穆的宗教氛圍,晨曦,菩提樹,佛鼓,紅塵……在文學創作的林眼中,看透了爭名逐利的人間世相,他時時贊頌的菩提樹,是一種凈化了的人性象征,從繁華街頭的楓香樹上,從露珠上,他看到純凈與傲骨,看到不肯為日漸惡劣的環境而低頭的不屈風采。只要保持一份安寧的心境,一些沉靜的智慧和一種溫柔的心情,便能抵御都市的種種污染,從中發現美麗。

  林的作品對以散文集出版,通常多為散文、報道,偶爾會出現一兩篇小說,就是早期的《法圓師妹》,小說主要講的是一個軍隊班長和一個自小在尼姑庵長大的小尼姑的愛情故事,兩人之間的故事看似曲折卻又順乎自然,兜兜轉轉之后,兩人又神奇的相遇了,只是早已物是人非,記得文中有這樣的幾句話“每個人的命運其實和荔枝花一樣,有些人天生就沒有花瓣的,只是默默的開花,默默的結果,在季節的推移中,一株荔枝沒有選擇的結出它的果實,而一個人也沒有能力選擇自己的道路吧”。也許就是這樣,因為班長一時的猶豫,在他們轉移的時候沒有帶走法圓,所以法圓選擇了一種極端的方式離開了她成長的尼姑庵,而又在以后的很多年后,班長在一家旅館偶然又遇到了當年錯過的法圓,人生總是在相遇和錯過中不停的轉換著,當時法圓師妹就對班長說,“有些心情你不會明白的,有時候過了五分鐘,心情就完全不同了,生命的很多事,你錯過了一小時,很可能就錯過一生了。那時候我只是做了,并不確知這些道理,經過這些年,我才明白了,就象今天一樣,你住在這個旅館,正好是我服務的地方,如果你不叫咖啡,過著領班不叫我送,或者我轉身時你沒有叫我,我們都不能相逢,人生就是這樣”。此時的班長也許會悔恨當時沒有把法圓帶走,但命運就是如此,他們因為種種原因錯過了,而今,又因為種種聯系又神奇的相逢了。

  這是迄今為止讀到了為數不多的林清玄的小說之一,他的文字總能給人以深思,引發對人生的思考,我想這也是他作為佛門虔誠的宣講者的最好體現吧。

  讀他的散文,印象最深的一篇是《吾心似秋月》,文中提及楊岐禪師曾經留下的禪語,“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痕垢盡時光始現,心法雙亡性即真”。他說的是一次白云守端禪師與師父楊岐方會禪師對坐時發生的故事,楊岐問白云守端禪師是否記得他以前的師父茶陵郁和尚大悟時說的一首偈,白云說“記得記得,那首偈是‘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一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白云畢恭畢敬,不免有些得意,誰知,楊岐聽后,笑了笑,走了。白云為此整夜無法成眠,終于忍不住去請教楊岐,楊岐見眼眶因失眠而發黑的弟子,笑的更加厲害了,說道:“原來你還比不上一個小丑,小丑不怕人笑,你卻怕人笑。”白云頓悟。

  其實,在實際的人生里也是如此,我們常常會因為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句笑談,一個動作而心不自安,甚至茶飯不思,睡不安枕,而這些眼神,笑談,動作在很多時候都是沒有意義的,我們之所以心為之動亂,只是由于我們在乎,仔細想來,歸其原因,這些所謂的“在乎”只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真正的認識自我,回歸自我,反觀自我,主掌自我,小丑由于認識自我,不畏人笑,故能悲喜自在;成功者由于回歸自我,可以不怕受傷,反敗為勝;禪師由于反觀自我如空明之鏡,可以不染煙塵,直觀世界。認識,回歸,反觀自我其實都是通向自己做主人的方法。正如寒山的一首詩所說“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更與何人說”。

  在佛教的經典和禪師的體悟中,常常把心得狀態稱為“心水”或“明鏡”,這兩種貼切的比喻完美的詮釋了一種從容的生活狀態,我想,當我們真正的做到心若水時,生活里的一切善惡是非便會如痕垢在明鏡中淋漓盡致的展現了。

  回望整本書,它完美的展現了作者由年輕的散文新秀那樣,頭角崢嶸,豪氣如虹卻生澀稚嫩到文筆流暢清新,情感醇厚、浪漫,于平易中蘊育著感人力量的完美轉變。

  在

  以他的散文凈化自己的心靈。仿佛此刻云自小路飛起來了,愛也幻化為一首暖暖的歌……

  他的詞藻很樸素,更注重對思想,生活的感悟,就如同他本人所說“美麗的詞藻是比較短暫的,只有真正的思想觀點才可以恒久”。小故事里有大智慧,平淡而雋永,值得一遍遍去回味,值得一遍遍去深思……

《林清玄散文》讀后感4

  讀了《林清玄散文精選》,對林大師敬佩之至。我在一本雜志上見過林清玄的照片,感覺他是一個外貌丑陋的人,而且很丑,可是他的文章卻是很有趣的,也很有哲理,讓人深思。

  這一本散文集語言通俗,內容豐富,讀來收獲頗豐。大師視野遼闊,足跡踏遍世界,讀著文字,心也隨之游歷天下,有一種一書在手,無需出游的感覺。有幾篇文章讀來很為之動容,現與大家分享一點心情。

  其中最有趣的是他的《煮雪》,不同性情的人,在不同境況之下猶如用不同的工具生火來煮雪才可表達不同的情緒和心境。讀來莞爾,也只有林大師這般鬼才才會有這樣的想法。不止喝茶,《溫一壺月光下酒》一文中喝酒也是刻畫的有情有調,真是讓人忍不住小酌一試了!

  最讓我動情的是他寫的《飛入芒花》和《在夢的遠方》兩文。所有孩子都是母親的心頭肉,為了哺育孩子健康成長,母親付出了一輩子的心血。辛苦操勞的她們從美麗少女變成蒼老婦人,幾乎從作為母親開始就再沒有了對自己美貌的關注。而孩子們卻總能在某個瞬間突然發現,原來自己的母親是那樣美麗,那樣慈愛。我讀到此文,不禁想起了我母親經常說的話:“你們姐弟三人都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我是把你們當眼睛珠一樣來愛護的。老百姓面朝黃土背朝天,拿著身子當地種,還要看天吃飯,所以我受再大累也要供你們讀書,不讀書老百姓永遠沒有出頭之日。”林母追打兒子、鼓勵兒子時的心情想必是一樣的。幼時不懂母辛苦,懂時母親已暮年,這真是人間悲涼。我記得中學時代翻舊照片曾見過我母親年輕時的一張小照,她是那么美麗,她的美麗臉龐我們幾個孩子完全沒有記憶,幾乎不敢相信照片上的人和眼前的人竟是同一人!生活啊歲月啊,改變了人許多許多,尤其面容和身材,還有心境。要是現在我們長大了母親能依然年輕該多好!不知道林大師寫此文時心境比我要復雜多少?!不知道他的老母還尚在否?好在我的母親還健在。

  最讓我受到震動的是《過火》。大師也是凡人,成長中也歷經七災八病,百般磨難。心的沉淪需要非同一般的力量才能喚醒。這種習俗乍看粗野狂放甚至殘忍,細想就會由衷嘆服。只有不懼困難勇敢向前,才能踏過人生中的溝溝坎坎,才能承受人生風雨的洗禮。我倒是覺得現在的孩子人人都需要過火,不僅肉體需要,精神更需要。

  最讓我回味的是家有香椿樹。大師吃香椿的方法竟然和我們家完全一樣。我母親在這方面酷似林大師的父親。我就是受了母親的影響逐漸愛上吃香椿的。讀到此處竟感覺自己和大師猶如老朋友,絲毫沒有距離感了,很親切很熟悉,可以來盤香椿拌咸蘿卜下酒。

  還有林大師的《翡翠蓮霧》讓我想起了少年時代,母親種的那一片碧綠的甜瓜,那種翠綠翠綠的瓤,紅彤彤種子的甜瓜,特別特別甜。自從母親不再種瓜園,再也沒吃過那么甜的甜瓜了。

  世間還有更相似的境遇,林大師那只唯一的松鼠,讓我想起了我們家曾經養的那只長毛的黑狗和那只短毛的大黃狗,還有那一頭老實巴交任勞任怨的大黑牛,動物是通人性的,多年相處下來,感情并不比朋友淺。兩只狗很懂事,母親下地我們上學,給它脖子上掛了鑰匙,囑咐它看家,它就會在門口一坐或趴著大半天,直到我們有人回來了,它才下班。大黑牛是母親常年辛苦勞作的忠實伙伴,它似乎懂得母親的辛苦,干了一天活回家,草料不要求精切細鍘,不拌麩子和玉米粉也吃得很香,有時候母親累極了玉米桿成捆扔過去,它也照樣啃。有次干活太累了,回家時母親坐在車上睡著了,一睜眼牛車停在自家院子里,大黑牛靜靜的站著,等母親醒來。不知道大黑牛是怎樣認識回家的路的?又是怎樣安全穿過馬路的?我們驚訝而激動的撫摸它粗粗的脖頸,對它表達衷心的感激,而它依然溫順的沉默。大概是因為母親把這些生靈當孩子養的緣故,它們也懂得報恩吧。平時有精力的時候母親會專門給他們做好吃的,只要糧食富裕,就會多給它們拌一些豆粉玉米粉之類的,冬天農閑時也不苛待它們,連水都是老遠挑干凈的,試過溫才給它們飲用。母親也很關注它們的健康,經常給它們吃一點藥物,類似孩子們打疫苗吧。有一次大黑牛病了,渾身哆嗦,趴在地上站不起來。父親不在家,附近村子沒有專門的獸醫,離得縣城又太遠,母親一急之下就跑去鄉鎮衛生院,買來人類用藥給大黑牛喂了下去,還給它蓋上棉被。守了它三天,大黑牛自己站起來了,我們拍掌歡呼。在我們一家人心里,這些生靈就是我們家的一份子。雖然它們早已不在了,父母也已經搬離了村子,可是那些記憶永遠是溫馨而清晰的。

  作為一個從學生時代走過來又當了老師的人,感同身受,我非常贊同林大師的說法:一個好的老師,盡職盡責地對孩子們的教育,不僅僅是要把好孩子教育的有出息;更重要的是把那些即將滑下去的孩子阻擋在即將墜落的懸崖邊。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懂得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更不臨于危崖之邊。萬一事出情急,愿一位好的老師,就是一棵懸崖邊的樹。我想,每位家長更應該是。

  《林清玄散文精選》,我接連讀了兩邊三遍,讀大師的這本散文,猶如夏日午后在公園一角涼亭之下,與一位和藹老人品茶話人生。時而細雨漫談,時而撫腿大笑,或許手舞足蹈,或許長發飄然。當年空靈如瓜藤豆絲的大師也身落凡塵人間。如今大師已然駕鶴而去,空余茶香裊裊,書香綿綿。

【《林清玄散文》讀后感(4篇)】相關文章:

《林清玄散文》讀后感10-28

【薦】林清玄散文讀后感02-10

林清玄散文讀后感【熱】12-05

林清玄散文讀后感【熱門】12-04

【熱門】林清玄散文讀后感11-24

林清玄散文讀后感【薦】11-23

林清玄散文讀后感【精】11-13

【推薦】林清玄散文讀后感11-11

林清玄散文讀后感【推薦】11-10

【熱】林清玄散文讀后感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