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山村里鄉風純散文
燕山腳下是故鄉,無時無刻不懷想。
故鄉那個山村很小很小,偏僻遙遠,山環水繞,只有一百多戶人家,四,五百口人。
雄偉神奇的云彩山造就出鄉親們粗獷彪悍如大山一樣的性格,奔流不息的青龍河打造出鄉親們如水一樣的外柔內剛和細膩善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滿族文化成就了鄉親們知書達理,張馳有度,愛憎分明,尊老愛幼,童叟無欺,禮義廉恥的品德。嚴格的家風,濃濃的鄉情,鄰里和諧,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純樸的鄉風流傳延續,約定俗稱,與時俱進。
在我的家鄉,孩子們剛剛懂事,就會受到家風禮儀的教育,這種教育不是學校的那樣中規中矩,而是長輩們的口口相傳,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尊長敬上,尊重客人,恪守信義,日常禮儀……那是平時勞動生活中的點點積累,滲透到我們的血脈和骨子里。
記得小時候,我們一大幫孩子圍坐在鶴發童顏的爺爺身邊,纏著他給我們講”瞎話兒”,爺爺給我們講起滿族老祖宗努爾哈赤,他說咱們的祖先在當年打江山的時候,就下達了文書,規定小輩兒對長輩二兒,年幼的對年長的怎么做的禮儀,滿清進入中原,特別是康熙,乾隆爺多次舉行敬老宴席,讓天下人都尊敬老人。自此尊長敬上就成為我們滿族的重要習俗了。
小時候,總感覺老媽不停地對我們嘮叨,她是滿族正藍旗,禮儀禮節特別多,她告訴我們早晚要給爺爺奶奶老爹老媽和長輩們問安,對長輩要處處恭順,不許和老人頂嘴,老人說話時要好好聽,別插嘴,和長輩同出門,不能并排走,要隨走在后面,請安也好,問事情也好,都要站立著,老人讓坐下了,才能坐下,老人喝茶抽煙時要給泡茶,倒水,點煙,要學會”三人同行小人受苦”。過年過節要給老人叩頭拜年…… 她就認準一個樸素的常理兒,她說,沒有老人哪有你們,你們現在不敬老人,將來你們老了,你們的孩子能敬你們嗎?
我們那個小村熱情好客是出了名兒的,無論誰家來了客人,都是熱情接待,把平時自己舍不得吃的東西拿出來給客人吃。客人 來家時,一進屋,先敬煙,再沏茶倒水,男主人陪伴交談,女主人操持飯菜,吃飯時,客人坐上座,主人坐下座相陪, 老豆腐,小豆腐,走油肉燉粉條,粉咯吱兒匯大白菜,就上當地的小燒酒,賓客談天說地,氣氛濃濃。
小村里的父老鄉親,敦厚樸實,自古就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民風,小時候,老爹經常告訴我們,寧可餓死,寧可窮死,也不做偷雞摸狗的事情,要是偷拿別人家的東西,自己磕饞不說,大人也在村里抬不起頭來。誰家有難處,如缺柴少米,蓋房種地,挑水擔擔,都要主動幫忙,要做傻瓜,傻瓜長的大,做凡人,凡人沒煩惱,投機取巧,不務正業,算計別人,遲早不會有好結果的。我們在懵懵懂懂中逐漸長大了,長大后才體會到,鄉風對我們的影響以及小村那種鄰里和睦的氛圍,怎么是用什么政策用什么硬性規定比擬得了的呀?
小村滿族鄉親們的禮儀很多很多,施禮,講的是禮貌和敬意的表達,請安禮,說的是晚輩對長輩,對尊貴者的敬重,跪安禮,鞠躬禮,執手禮,抱腰接面禮,叩頭禮,握手禮,以及紅白事,各種禁忌,林林總總……盡管帶有一些封建迷信色彩,但那是滿族文化的傳承,是滿族鄉風的延續。
故鄉搬遷20年了,無論走到哪里,只要遇到家鄉人,那禮儀,那風俗是必不可少的。
小村的鄉風呀,令人留戀,令人難忘,小村的鄉風呀,濃烈,甘醇,小村的鄉風呀,影響教育著一代代人,小村的鄉風呀,那是傳統道德的承傳,那是民族生息的文脈!
【小山村里鄉風純散文】相關文章:
村里那個瘋子散文05-02
家鄉的小山塘優美散文05-03
小山村里的阿太家作文600字08-13
我們村里的三駕馬車散文04-29
村里有個姑娘精美散文04-27
客鄉散文05-03
鄉約散文04-30
新疆的風散文05-02
中條山的風散文04-30
風與葉子的散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