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和他的蜜蜂緣散文
清石村位于縣城五十公里開外的東南端,從西奔流而來的靳江從村中穿過,村南是田野,丘陵相連,梯田層層。村北是小山,岡陵起伏,房舍錯落。河水向東流經少奇故里,沿途滋養著祖祖輩輩的父老鄉親。
村北有位農人老李,年紀六十多歲,體態穩健,目光溫和。他就像院前那棵香樟樹,挺著高大的身軀,為家人遮擋風雨。老李的兩個女兒在城里,都有體面的工作,和諧的家庭。他和老伴住在村里,精心耕耘著三分田地。
老李家房前屋后的山坡上、田地間都種了玉桂樹、茶花樹。玉桂一年四季都開,而茶花要在天寒地凍時盛放。老李在村南的田邊灑下各種花的種子,從二月的櫻花到初冬的金菊始終花開不敗。哪怕在凜冽的寒風中,依然有花在鄉間田野向人們怒放。因而老李家天天生活在鳥語花香中,成為過客們眼里的桃花源。
三月的田野,生機勃勃。油菜花、紫云英在春風的愛撫下,搖頭晃腦,仰頭呵笑,樣子十分可愛。老李在園子里專心鋤土,播種青菜。身邊總是“嗡嗡嗡”地飛舞著許多蜜蜂。對于這些個子小,又零散飛舞的小野蜂,老李根本就沒放在眼里。他認為,它們就是小昆蟲,抓回去也擠不出幾滴蜜汁。
有一天,就在老李剛刨掉旁邊一棵沙棘樹時,一只土蜜蜂突然從樹中飛出,那“嗡嗡嗡”的翅膀煽動聲,像是在譴責老李破壞了它們的日常生活。老李聽慣了蜜蜂的“嗡嗡”聲,因此不以為然,繼續低著頭干他的活。土蜜蜂眼見譴責無效,在老李頭頂憤憤地盤旋幾圈后,猛地將它的毒針刺進了老李的耳后根。老李感到了錐心地刺痛,臉上像股辣火在燃燒。為了防止更多土蜂的攻擊,只能帶著老伴撤退了。到了晚上,老李開始嘔吐、發燒,女婿得知這情況,趕緊將他送進醫院進行治療。
出院后的老李且不忙著干活,他要找到蟄他的那群蜜蜂。院墻內桃花紅梨花白,熱鬧地盛開著。老李將目光停留在那棵桃樹上,嚇了一大跳!成千上萬只蜜蜂,密密麻麻,嚶嚶嗡嗡,黑乎乎地疊成一個蜂團,足有臉盆那么大。
老李在樹下仔細觀察了好一會,胸有成竹地回屋,穿上防蟄衣服,戴上橡膠手套,拿著自制的網蜂罩和一把刷子,邊走邊往網蜂罩上涂著蔗糖水。老李來到桃樹下,將網蜂罩靠近毛茸茸的蜜蜂團,用沾著蔗糖的刷子輕輕地刷那些蜜蜂。半個小時后,蜜蜂們被老李一網打盡。老李掂了掂手中的蜜蜂團,大約五、六斤重。他把蜜蜂放進木制的圓形蜂桶里。蜂桶的四周開了幾個圓形小洞,供蜜蜂們進進出出,桶頂端蓋上軟布,這就是蜜蜂的家了。
老李是個靠著山和土地過日子的莊稼人,認識很多種野蜂,如,葫蘆蜂,野山蜂,還有常見的野蜜蜂。葫蘆蜂個體大,攻擊猛烈,毒性強,蜂窩搭建在山里的樹上,如果上山砍柴不小心碰到它們,它們會群起而攻之,嚴重被蟄的會致人死亡。相比起來,土蜂是一個弱小的蜂群。它們個小,蜂群只有幾小,所以這種蜂,攻擊性小。因此在我小的時候,我也用棍子攪過它們的窩。野蜜蜂常見,個頭不大,身體壯實,喜歡在菜園、田野里飛舞,蜂窩搭建在開滿鮮花的樹上或灌木叢里。由一只蜂王率領上萬只蜜蜂組成蜂團,如果老蜂王生出了新蜂王,它們就會分家,老蜂王帶領部分蜜蜂離開,另立門戶。
老李將蜜蜂的家安在門前那棵桃樹上,每天看著這群小精靈振動著翅膀,飛來飛去,心里充滿了甜蜜的希望。老李每隔一段時間,取下蜂桶,割下桶里的蜂蜜,等待著他的女兒們回家享用。這種土蜂蜜不僅能抗衰老,促進睡眠,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功能,還可以通腸潤肺。
上周日,陽光明媚,空氣潔凈。老李的女兒姣邀請我們去她家做客,品嘗蜂蜜,零距離體驗今冬最后一次割蜜、搖蜜的過程。我們帶著好奇心欣然駕車前往。
鄉村的道路像老人臉上的皺折,溝壑縱橫,彎彎曲曲,哪怕我們的車子已行至老李所住的村莊,導航儀也只能一次次提示:“您已進入無名道路”。我們下車詢問,養蜂人老李住在哪屋?指路人說:“前方左拐,到老屋灣一條有水泥路的人家。”
車子拐向一條不足三米寬的坑洼路上行駛,時不時發出底盤與路面碰撞的聲音。同車人調侃:美麗鄉村建設的風啊,何時能刮進老屋灣?車子越過幾道山丘,尋著水泥路進入李家小院,姣已經等候我們多時。院落里,樹上掛滿金黃的.桔子,隨手摘顆放入口中,滿嘴酸甜。院前的茶樹林里,茶花淡定素雅地開著,潔白如雪。我明白,老李家這條平坦的水泥路,是村子里致富人家的標志,也是蜜蜂們帶給老李家的經濟回饋。
老李家成了養蜂專業戶,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擺了很多蜂箱。蜂箱方方正正,里面有幾條間隔相等的固定的蜂片,蜜蜂們在蜂片上建設蜂巢,在蜂巢里辛勤釀蜜。冬天的蜜蜂有些慵懶地在院子里盤旋,也有些熬不過天氣的寒冷,恐怕看不到明年的春光明媚,百花盛開了。
老李熟練地打開蜂箱,輕輕地取出蜂片,蜂片上粘滿了蜜蜂,它們也許知道主人不舍取出它們過冬的糧食,但執拗不過女兒的熱情,于是它們不再四處亂飛以示抗議,只能乖巧地回到蜂箱。有些蜜蜂好奇地打量著外面的世界,停在老李的臉上,不蟄,像女兒依戀父親,不舍。老李割去一層層蜂蠟,連同蜂巢切成方塊分給我們,我們嘗到了甜,原生態的甜。我們也定購了老李的蜜,原生態的蜜。
老李一邊割蜜一邊告訴我們,蜜蜂們也是分工合作的,由工蜂負責采蜜,采集一斤重的蜂蜜汁,需要工蜂們作一千或一千五百次的飛行,要耗盡幾百只蜜蜂一生的勞作才能完成。我們割下的蜂片,有成千只蜜蜂組建蜂巢,上萬只蜜蜂采集花粉釀造,三到五個月才能產出蜂蜜。老李的這組數據,足以見證他對蜜蜂用情之深。喝蜜不忘養蜜人。老李離不開養育他的村子,他將自家的蜂群分給村里人,傳授他的養蜂經驗。他想告訴村里人,養一群蜜蜂,可以在家門口修上一條平坦的水泥道路。
回程的路上,我想到了唐代詩人羅隱的“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蜜蜂,一年中用數十天的生命采蜜,卻樂此不彼;它們體小力薄,其樂融融地奉獻自己的瓊漿玉液。蜜蜂是自然界小小的昆蟲,也是勤勞的使者。
老李,就像這些蜜蜂,辛勤耕耘,不求索取,用他的智慧和雙手,自得其樂地釀造屬于他的甜蜜生活。
【老李和他的蜜蜂緣散文】相關文章:
是緣?不是緣?散文06-28
緣聚緣散皆是緣散文欣賞07-26
文字·緣散文03-15
水緣的散文06-27
緣聚散文06-08
酒緣的散文06-21
相逢是緣散文06-17
燈緣散文06-13
婆媳緣散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