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逝去的年味的散文
又到了一年新舊交替的時候,20xx年過去了,我們走進了20xx年。每年這個時候,滿耳聽聞的詞語便是“新年的鐘聲已經(jīng)響起”,“揮手告別了過去的一年,迎來了新的一年”、“新年快樂”、“心想事成”、“萬事順利”、“闔家幸福”等等。不錯,舊的離開,新的到來,辭舊迎新之際,自然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今年的元旦,不由地讓我想起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一切都是靜悄悄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和平時沒啥兩樣,20xx年就這樣悄悄地過去了,啥也沒帶走,啥也沒留下,20xx年就悄悄地來了。
其實,不光是公歷元旦,農歷的春節(jié)在今天看來,也不如小時候的熱鬧了。那時候我盼著春節(jié),盼著的是大魚大肉可以狠狠地解把饞,盼的是煙花爆竹讓我們痛快地玩幾天,盼的是沒有督促寫作業(yè)的嘮叨,盼的是成群結伙挨家挨戶給長輩們磕頭作揖好換來滿滿一兜的花生瓜子塊糖和幾毛一塊的壓歲錢。可是如今的春節(jié),也許是大魚大肉吃膩了的緣故,也許是煙花爆竹燃放有了種種限制的緣故,總之,現(xiàn)在的年,它在人們心中似乎已經(jīng)無關緊要了,唯一剩下來的,就是能夠放幾天假,和平常都在忙的親朋好友們、同學同事們、哥們姐們們聚一聚聊一聊,給那顆為了家庭為了兒女而一直繃緊受盡了壓抑的心放松放松。
最最懷念小時候放寒假回老家在老家過年,黑土地孕育了關東人樂觀豪放的性格,無論生活多么的艱辛,他們都能幽默地來幾句,爽朗地笑幾聲。逢年過節(jié)或者有了喜事,他們都能敲鑼打鼓扭上秧歌踩著高蹺忘情地浪一把狠狠地樂一回,小劇場里的二人轉也唱得格外熱鬧。
那個時候的人對我們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格外的重視,一進了臘月,按家鄉(xiāng)人的說法,也就進了年關,人們就開始緊張地為這個年忙乎起來了。年前的幾個大集招來了鄰近幾個村的人們,賣剛剛殺完的新鮮豬肉、羊肉的,賣從水泡子(湖,我們老家人叫水泡子)里撈的活蹦亂跳的魚蝦的,賣各式家織粗布的,賣不知哪里淘澄來的花布頭的,賣自家園中大棚里生長出來的韭菜芹菜的,賣自家地窖里儲存的大白菜、大蘿卜、胡蘿卜、土豆子的,賣煙葉的,賣年畫的,賣剪紙的,還有剃頭的,做衣服的,焊洋鐵壺的,當場書寫對聯(lián)的……各類的貨攤一個挨著一個,把泥土的街道兩旁占得滿滿的,連個縫隙也沒有,采購的人們眼花繚亂,看了這個看那個,擺攤的人們拼命招攬顧客,討價還價聲,吆喝叫賣聲,親友互相打著招呼聲,不時響起的鞭炮聲,和著洋溢著油炸干炒以及硝煙氣味的空氣,彌漫著整個集市。品種雖然不像今天的豐富,卻也熱鬧非凡。這是一輩一輩傳下來的習俗,任憑誰也動搖不了的,即使在那個叫嚷著“砸爛一切封資修”的年代,這個傳統(tǒng)習俗也沒有被禁止。而且,一進了臘月,各個村子也都開起了各種作坊,釀酒、做豆腐、磨面、榨油……
最最熱鬧的還是大年三十剛剛吃過晚飯后就響起的鑼鼓嗩吶聲,和隨著緊密的鑼鼓點跳著舞著的秧歌高蹺隊伍。各個村鎮(zhèn)的披紅掛綠的秧歌高蹺隊伍從四面八方朝著公社涌來,匯聚在公社前面一塊泥土的空地上,公社大院里的探照燈射出的光柱,把這些紅紅綠綠手持花燈你來我往不停扭動身子甚至還做出各種怪姿怪態(tài)的人們,清清楚楚地展現(xiàn)在看熱鬧的面前,跑旱船,騎毛驢,踩高蹺,扭大秧歌,各個村鎮(zhèn)的秧歌隊伍開始在這里龍爭虎斗,爭奇斗艷,競相展示,鑼鼓聲、嗩吶聲、人們的呼喊聲、哈哈的笑聲混雜一起,把這個年味烘得濃濃烈烈的。
這時候,最最興奮最最熱鬧的還是我們小孩子了。匆忙地扒了幾口飯,便放下飯碗往外跑,身后傳過來帶著酒氣的喝令聲:“別闖禍!”我們隨口答應了一聲,腳步卻一直沒有停下。左鄰右舍房前屋后轉了一圈,一支隊伍便由我們蔡大伯家的大哥帶領下出了大院急急地向著公社那邊走去,到了那里,便如魚遇水一般在人群里穿梭著,哪里熱鬧我們就往哪里鉆。看著,鉆著,走著,玩著,走散了,便各看各的。那時我剛上小學,弟弟比我小兩歲,他緊緊地跟在我的屁股后,我就緊緊拉著他的手帶著他在看熱鬧的人群里鉆來鉆去的,直到秧歌隊伍漸漸散去,鑼鼓聲也銷聲匿跡了,蔡伯家的大哥呼喊著我們,我們才興猶未盡地跟著一塊回家去。此后一連幾天里,高蹺秧歌不斷,鑼鼓聲、嗩吶聲彼伏此起,一直延續(xù)到農歷正月十五。
那時的我們還有自己的樂事兒,那就是和臨村的孩子們打炮仗。所謂打炮仗,就是用鞭炮對射。鞭炮這個由中國人發(fā)明的只在祭祀慶典中使用的東西,成了我們兒時的最難抹去的記憶。盡管那個時候鞭炮的品種不像現(xiàn)在這么多這么花樣百出,可是它帶給我們的快樂卻是豐厚的,每每想起來,似乎還能聽到當年我們勝利的歡呼聲,還能聞到那股濃濃的硝煙味。正因為對炮仗格外恩寵,所以一進了臘月我們就相約著去趕大集,主要光顧的地方也就是炮仗攤。我們貪婪地望著那一排排的雙響、一盤盤的小鞭、燈光炮、麻雷子、穿天猴……望來望去,最終咬咬牙掏出平時積攢下的所有積蓄買來自己選中的鞭炮,回到家后,把成掛的小鞭拆解開,一個一個地放著,開心地聽著它的“啪,啪”的一聲聲清脆的聲響。我們喜歡把小鞭拿在手里點燃,然后隨即扔出去,讓小鞭在空中炸響,我們打炮仗的時候就用這個辦法偷襲對方的。除夕的夜晚,那就更加熱鬧了,臨近十二點時就開始有稀稀疏疏的爆竹聲響,漸漸地越來越密了,隨著時針分針漸漸向鐘表的最高點靠攏,鞭炮聲開始趨向密集,最終匯成了一鍋粥,分不出個數(shù)了。
那時沒有電視機,也沒有春晚,可那個時候卻有無盡的故事和樂趣。奶奶的故事讓我們總也聽不完,而且還不重復。最讓我難忘的還是奶奶用彩紙剪成十二生肖的頭、身子、尾巴、腿、腳以及翅膀等,把它們貼在紙板上,再按樣剪出來,然后用針線把它們一一連接起來。每一個部位都有一根長長的線繩垂下來,如果牽動這根線繩,就會使連接的這個部位動起來,一起牽動線繩就一起動,活了一般,就像驢皮影一樣,只不過驢皮影是透明的,在燈光映照下投影在幕布上,而奶奶做的這十二生肖的紙偶,卻是懸掛在窗戶框上,線繩垂下來,讓我們用手攥著,根據(jù)我們的意愿牽動某根線,這個紙質的生肖玩偶便隨之動彈,抬頭、扭身、跳高、伸脖子、扇翅膀、跳跳腳、彎彎腰,立刻就活了起來,有時候還會出其不意地做出一個動作,逗得我們哈哈大笑不止。
過去了,一切都過去了。隨著我們一個個長大,隨著長輩們一個個先后作古,隨著平房更名為棚戶區(qū)而全部拆遷了,隨著當年左鄰右舍們搬遷各處,隨著年復一年的新舊更替,當年的一切都過去了,只剩下了記憶,有的尚清晰,有的已漸模糊,等待重新洗印、重新連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開年酒;大年三十鬧一宿。”又進了臘月天,又將新桃換舊符,耳邊不禁又響起了奶奶當年念給我們的百聽不厭的這首歌謠,而每逢這個時候,似乎又聽到了家鄉(xiāng)的鼓聲、鑼聲、嗩吶聲,而且由遠漸近,聲音也大了起來……
【逝去的年味的散文】相關文章:
逝去的年味作文[經(jīng)典]10-06
逝去的年味作文08-28
(優(yōu)秀)逝去的年味作文02-18
年味的散文05-22
逝去的溫柔散文04-30
品著年味憶童年散文(精選11篇)04-30
獨一味臭豆腐記散文04-27
年味08-25
年味02-21
年味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