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秋游三塔溝散文隨筆
仲秋的周末,去了一趟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大板鎮境內的阜新三塔溝自然生態旅游區。所見所聞,心情激動,真正折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及勞動人民的偉大。
為了準時隨隊出發,我五點多就起了床,匆忙吃了口早飯,頂著蒙蒙細細雨上了路。
仲秋的細雨,別有一番愜意。結束了自立秋以來滴雨未降悶熱的天氣。作為農村農業干部郁悶多日的心情也好多了。
9點過5分,面包車入三塔溝山門。
大理石山門,十分有氣勢。三塔溝森林生態公園九個大字十分瀟灑,看后讓人頓生新意。
山門內,路雖不寬,但很有特點。路面都是由本地出產的大理石石板鋪造而成的。雖然不十分平,車行在上面還陣陣顛簸,但在那樣特定的環境中,那樣的路,雨天、雪天都不會打滑,不失為既經濟又實用的路。
入園了,透過車窗,收入眼底的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森林。油松、落葉松、側松等喬木高聳入云,粗壯的樹桿上纏繞著粗細不等的騰條;樹下檸條,五角楓等灌木樹種一叢叢,一片片,密不透風,在片片泛紅的楓葉映襯下,整個園區就是一幅立體的風景畫。
越往里走路兩邊的樹越高,植被越好,品種也越多。坐在車內,我想起了40年前去大興安嶺林區的情景。三塔溝,活脫脫大興安嶺林區的一角。越看越像,越像越想,剎車聲讓我回到了現實。車停在了三塔溝森林自然生態園管理處辦公樓前。
樓前,三座三角形座落的白塔甚為古樸。塔檐頂掛著的銅鈴隨風發出陣陣悅耳的叮當聲,好像是告訴游客這里是佛教勝地,請勿喧嘩,保持肅靜。
塔旁是崇先寺。寺內供奉著釋迦牟尼等佛祖,道童在虔誠的做著佛事。寺前的告示牌清楚的記載著:三塔始建于遼代,被毀于上個世紀后期。現在的三塔和崇先寺是由開發商投資復建于2004年7月。
在三塔的對面有一株兩人才能合抱的大柳樹,被當地人供奉為柳媽。相傳柳媽栽植于乾隆年間。在出家人的經心管護下,很快撐起觀音閣前的綠蔭,成為閣前僧人游客,品茶納涼的好去處,后雖遭破壞,但善有善報,損害柳媽之人都遭到應有的懲罰,而呵護,尊敬柳媽的人都有好運。如今大柳樹下香火不斷,各種式樣的許愿紅繩掛滿枝頭。柳媽成為游客游三塔溝必拜之景點。
雨中的三塔溝,更有一番特別之處。
山在云中,樹在山中,站在三塔溝的后山遠望,很難讓人分清哪是山,哪是云,哪是樹,致身于云、山、樹之中,真有點似仙非仙,似神非神的感覺。
據當地人講:三塔溝可是寶地。雖然景區面積10多平方公里。山不在高,有仙則靈,三塔溝卻因山小物產豐富而聞名。
在10多平方公里的景區內,生長著600多種樹木,80多個屬,元寶楓,黑彈樹、黃檗等10多種珍稀樹種。榛子、杜梨、歐季等30多種野果。
遠志、胡柴、白頭翁翠等200多藥材,這些藥材在國民經濟困難時期曾救了無數條人命。
其實,在三塔溝園區內絕大多數樹木并非自然所生,而是人工栽培。據一位知情者講:三塔溝樹木植于1957年,成型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在20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發生過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三塔溝景區內樹木是當地林業工人在巖石縫隙一锨一鎬刨出樹坑,從遠方的苗圃背來樹苗,在靠擔水澆灌活的,那工作條件是相當艱苦,山下的小河就是由幾代林業工人,幾代當地老百姓的汗水匯積而成的。三塔溝每一棵草,每一株灌木,每一棵樹都是幾十位護林員向呵護自已的孩子一樣精心管護下才有今天。勞動最光榮,勞動能創造出一切在這里已經充分體現。
三塔溝一行讓人很是回味的是三塔溝的美食。人以食為天,神仙也如此。三塔溝的美食沒有魚翅燕窩,但山里純天然的風尾蘑,山野菜,山下百姓家溜噠雞下的蛋,靠吃青草育肥的全羊,吃起來真沒法形容,就是一個“鮮”。
在歸途中,我們還體現了三塔溝另兩樣奇觀:林下猶如地毯的落地松葉和兩山峽谷之中的奇石。黃石飛來石與三塔溝點將石相比不相上下,傳說是唐朝薛仁貴點將的地方。站在峽谷入口,聽林濤,踏松葉,觀奇山,會讓游人忘記回家的路。
江山如此多嬌,勞動創造一切,三塔溝一行,讓我更加認識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及勞動人民的偉大。
【秋游三塔溝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秋游九寨溝作文550字04-27
崇圣寺三塔的作文04-25
《大理三塔》的教案設計04-27
某三塔斜拉橋動力特性分析05-02
崇圣寺三塔導游詞01-30
溝04-28
輔助墩對PC三塔斜拉橋受力影響分析04-30
游崇圣三塔作文(通用13篇)04-05
崇圣寺三塔導游詞介紹01-14
切溝、切溝侵蝕與預報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