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一次出差散文
1960年9月下旬,父親與石油鉆采機械研究所的兩位同志一行三人,背著行李及測繪用具等去大慶油田測繪蘇制3500米電測絞車。
當時正值中蘇關系破裂、前蘇聯對我國經濟上進行制裁,技術上實行封鎖,加之國家又遭受三年自然災害,國內外形勢非常險峻,人民生活極其困難。大慶油田勘探開發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的。
到大慶報到后,接待站的同志安排他們住在“國營第一旅社”,也就是一處不足80平方米的“干打壘”,進門后兩排百通鋪,左邊一排住男的,右邊一排住女的,中間僅留一條狹窄的通道。入住的旅客都是按登記次序自帶鋪蓋卷在這兒排隊住宿的。旅社房子窗戶又少又小,電力不足,燈光昏暗,繪制圖紙十分困難,工作根本無法展開。兩天后,經多方聯系他們在十里開外的油田供應指揮部找到一間十多平方米的簡陋房子,雖說門窗不全,住宿、干活較為困難,但可以勉強展開工作,也屬非常幸運了。
9月下旬的大慶,氣溫已是零下十多度,我們凍得實在不行,就去外面撿一些廢舊包裝木箱、玉米桿等生火取暖。由于天氣太冷,在外面解手完都得提著褲子回到房子里烤一陣,待手靈活后才能系住褲腰帶。吃的也很差,每天定量供應燕麥粥,每頓飯加一碗一眼見到底的醬油青菜湯,餓得實在支撐不住就去野外撿些菜根,或偶然撿的一半個玉米棒子,或挖的老鼠窩內積存的鼠糧充饑。那次出差我實實在在體驗到饑寒交迫的滋味。
工作初始階級,他們每天來回兩趟走十多公里去供應指揮部的料場實際測繪,自裝自拆繪制草圖。一周后就轉入了繪制階段。天氣太冷,他們不得不在室內生火取暖,因此煙火繚繞,半明半暗,還要時不時地跺跺腳、揉揉手,以防手腳僵硬無法工作。為了按時完成任務,他們忍饑挨餓,頂風冒雪,自覺加壓,每天都工作十四五個小時以上。由于不畏艱險,不怕困難,不分晝夜地連續苦干,原計劃一個月的任務僅用二十天就完成了,而且是高質量的。
今天回想起來,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高質量、高水平地提前完成任務,似乎不太可能,不可思議,但這些畢竟是事實,是我親自經歷的事實。不僅是我,凡是當時在大慶的人,都是如此。到底是什么力量、什么精神促使人們這樣忘我拼搏的呢?五十多年的思索告訴父親:是國家需要、人民需要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是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精神;是自力更生、人定勝天的延安精神;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大慶精神。
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繁榮景象。有了實干、拼搏的寶石精神,我們企業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寶石之花必將更加鮮艷奪目、光彩照人。
【難忘的一次出差散文】相關文章:
記一次難忘的夜班散文01-26
一次難忘的海上詩會散文06-28
出差05-07
學校時幾個難忘的第一次散文04-20
難忘自考散文06-25
難忘映山紅的散文06-24
師恩難忘散文08-26
難忘的鏡頭的散文06-10
難忘夏日散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