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音樂會的觀后感
當觀看作品時,我們會沉浸在情節之中,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觀看音樂會的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觀看音樂會的觀后感1
《蝙蝠》是擁有"圓舞曲之王"之稱的小約翰施特勞斯的傳世名作,聲歌系171班選擇了這部輕歌劇為畢業大戲。這部歌劇擁有大量美妙的`圓舞曲、波爾卡,令人印象深刻的最后結局由尷尬反轉為皆大歡喜,在快速波爾卡舞曲中,之前出現的多個主題此起彼伏,全曲在一片熱烈歡騰的氣氛中結束。
樂評家彼得·加蒙德曾說:"人人都在贊賞《蝙蝠》,原因十分簡單而毋庸置疑;它是迄今為止所寫出的最好的輕歌劇。在它材質洋溢的總譜中,沒有一個音符是多余的。"聽完后確有此感,此外,現場的一個巧妙設計,就是主持人在幕間介紹時與演員來了個跨越時空的互動,也為此版本增色不少。
觀看音樂會的觀后感2
今天老天爺的臉雖然還在哭喪著,但是我的心情還是非常激動,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杭州網小記者的活動。3月3日下午在杭州大劇院觀看了一場《杭州愛樂樂團音樂會》。
在去的路上我特別興奮,因為我從來沒有近距離看過這種高雅藝術,真是太期待了!
音樂會開始了,首先演奏的是歌劇《威廉·退爾》。先是優雅寧靜的小提琴,再是二胡獨奏,聲音十分輕柔,像一股清泉流入我的心田。突然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聲音如雷鳴般響起,震撼了我的心田。過了一會兒,又慢慢變輕了,我們都陶醉在優美的樂曲中。
其中我最熟悉的是《掀起你的蓋頭來》。這首歌是新疆名歌。這時,我慢慢地閉上眼睛,仿佛看見了一片遼闊的`草原,男生和女生手拉手跳著迷人的舞。演奏結束了,他們的精彩表演,博得了觀眾們雷鳴般的掌聲。
然后演奏的是巴西澤昆哈·阿布魯的《雀鳥》。這首歌旋律非常活潑有趣。頓時,我感到天上無數的小鳥在為我唱歌,那歌聲既婉轉,又動聽。我沉浸在了想象的世界中……九首樂曲演奏完了,但是臺下的小記者和家長們的掌聲不斷,讓演奏者們不好意思掃大家的興,就又來了兩首曲子,觀眾們跟著旋律拍起手來,這可把指揮的叔叔忙累壞了,他不僅要指揮臺上的演奏者,還要指揮觀眾。
音樂會結束了,我從心底里佩服演奏家們,他們把自己心中所想的,都能通過音樂表達出來。希望下次我還能有幸聆聽這種藝術。
觀看音樂會的觀后感3
匆匆忙忙趕回來,但是因為這破電腦,還是錯過了開頭的聯合國進行曲,有點遺憾,等重播的時候再看一次。
每一年看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心情都是很澎湃的,我不想點評一些譬如“演奏水平很高”“大師詮釋很到位”之類的廢話。我最想說的是上半場的維也納少女圓舞曲,老揚真的處理得很棒,在里面加入了口哨元素,我看著樂手們吹著口哨,真的很震驚,吹口哨竟然出現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當中,因為畢竟在這如此嚴謹高規格的音樂會上,吹口哨這些沒有什么音準音高可言的表演,一般來講真的是很不搭調的。不過,他們吹口哨的音色真的非常的好,音準也吹得很準,然后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有許多奇奇怪怪的風俗,每年除了正常演奏之外,還會有一些額外的風趣演出,今年的風趣演出加上吹口哨,令我想到一句話“不會吹口哨的演員不是好樂手”,用在今年的新年音樂會上真的很恰當。
每一個人喜歡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理由都不一樣,有的人喜歡圓舞曲,有的人喜歡每年的.芭蕾演出,而我最喜歡的是波爾卡和童聲合唱。在20xx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觀后感上我就已經寫過,先不說演奏水平,我覺得國內的樂團和維也納愛樂或者柏林愛樂或者捷克國家廣播等等的世界著名樂團的差別,我看國內的樂團演出,每個樂手只會把演出當做一份工作,我并不認為他們是真正的音樂家,我喜歡維也納愛樂,我喜歡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是每次看到他們演出的時候,他們都是很享受音樂的,每個樂手都是在一邊演出一邊微笑的,我很少看國內樂團演出有這種發現,他們都是機械的演出著,沒有任何特色,沒有任何的風格。老揚真的是一個嚴謹、滴水不漏的音樂家,他所詮釋的音樂我沒有感到有什么驚喜,不過聽完他的詮釋卻又會覺得非常滿足。從20xx年開始到現在,我已經看了16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從20xx年開始,也是每年寫一篇觀后感。每一年欣賞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是我全年之中最幸福的瞬間,沒有之一,因為聽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真的是很有安全感,你完全不用操心它會搞砸,不用擔心音樂的質量,一種穩穩的幸福。每人所追求的幸福都不一樣,對我而言,美好的音樂,就是幸福。
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工作賺錢,賺到錢才能繼續學音樂聽音樂,也希望以后可以有機會去維也納,親身感受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這是我人生最大的愿望之一。
觀看音樂會的觀后感4
又是一年畢業季,歡歌喜語夜相逢。6月16日晚7:30,浙江音樂學院攜手舞蹈學院,在音樂廳上演了約翰·施特勞斯的輕歌劇《蝙蝠》。或許是由于現場直播,為了照顧不懂德語的觀眾們,主持人會在每一幕前為大家介紹接下來的故事情節。華麗優雅的裝潢和背景,繁復濃艷的著裝和扮相,裝點著即將離開校園、褪去最后一層青澀的畢業生面孔。《蝙蝠》的角色分主次,而舞臺上的大家不分主次。今夜小約翰·施特勞斯《蝙蝠》的`再度創現,不僅是臨近畢業的年輕學生們獻給觀眾們的完整演繹,更是展現自我、承前啟后的向新征程的邁進。在演出結束后的短短幾個小時內,這場由青年學生們所呈現的《蝙蝠》,已經收獲了五十多萬的駐足與聆賞。也許在演出的此時此刻,籌措與激情屬于舞臺,期待的目光屬于我;而在閉幕的彼時彼刻,歡樂與熱烈屬于舞臺,沉思的靜謐屬于我。
觀看音樂會的觀后感5
今天,我參加了一個令我難忘的音樂會。這場音樂會是我的鋼琴老師的年終師生專場音樂會。為了這場音樂會,我爸要表演的鋼琴獨奏和詩朗誦練了一個多月,今天終于要上場來,我的心情真是既緊張又激動。
晚上七點,音樂會正式開始。第一個節目、第二個節目……陸續表演,每一個節目都十分精彩,女孩子們妝扮得漂漂亮亮,男孩子們打扮的英俊瀟灑。很快就到我的節目了,我懷著不安的心情,用優美的步伐走上了舞臺。我的報幕很順利,報完幕,我鎮定地坐到琴凳上彈起了我的表演曲目。前面部分很好,可是談到中間時,我不小心彈錯音了。我心想,怎么辦?怎么辦?千萬不要再彈錯啦!辛好,后面沒彈錯。我松了一口氣。下面是我的.詩朗誦表演,等我的鋼琴伴奏朋友上場后,我們手拉手一起鞠了躬。她坐到了琴凳上,當優美的樂曲響起時,我開始了我的詩朗誦《雨巷》。當我的聲音在大廳里響起時,我認為我發揮得比平時好多了,連我自己都為我在心里鼓掌。當我表演完后,聽著大家那熱烈的掌聲,高興得不知道怎么表達了,原來已經提到嗓子眼的心也終于放下來了。
最后,于老師為我們每一個節目和我們每一個學生20xx年的學習情況作了點評。她還當眾表演了我呢。最后我得了一張榮譽證書和一盒巧克力,我既高興又驕傲。回家的路上,我有點沾沾自喜,媽媽笑瞇瞇地說:“以前是誰說練琴好枯燥呀,不愿意參加音樂會的呀?”,我不好意思笑了。這場音樂會,不僅讓我獲得了證書和巧克力,更讓我深深體會到了什么是“先苦后甜”。
觀看音樂會的觀后感6
20xx年8月21日15時,由遼寧省音樂家協會手風琴學會主辦,撫順小白楊手風琴學校承辦的《杜寧創作作品音樂會》,在沈陽大學音樂廳成功舉行,希望在園丁——《杜寧創作作品音樂會》觀后感。
中國音協手風琴學會副會長、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教授杜寧,中國音樂學院作曲博士高佳佳,遼寧省音樂家協會主席、沈陽音樂學院院長潘兆和,遼寧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汪敏,遼寧省音協手風琴學會會長孫家勝,及遼寧省手風琴界教師、學會會員和手風琴愛好者300余人到會觀摩。
音樂會由撫順小白楊手風琴學校的23位同學演奏杜寧創作的18首手風琴曲目。演出涵蓋了獨奏、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聯奏、合奏、為聲樂伴奏等多種表演形式。同學們的演奏嚴謹認真、十分精彩,無論是斷奏、連奏,還是音程(雙音)、和弦都很準確,較好地表達了樂曲的內涵。
音樂會上所選的曲目有簡有繁,從《世上只有媽媽好》到《無窮動》,聽眾的熱烈掌聲詮釋了杜寧老師作品的精湛,觀后感《希望在園丁——《杜寧創作作品音樂會》觀后感》。杜寧老師的作品無論是和聲織體、現代和聲,還是復調、對位的運用,都堪稱獨具匠心。由于杜寧老師深厚的演奏、教學功底,使他的作品頗具實用性。曲目中對輪奏、華彩、顫風箱等手風琴演奏技法的設計美妙絕倫,使樂曲的藝術表現力臻于完美。
音樂會的成功舉辦,應該歸功于撫順小白楊手風琴學校的高級教師金順善。金順善師從著名手風琴教育家、沈陽音樂學院手風琴教授李敏老師,現為遼寧省音協手風琴學會副會長。她對學生的要求十分嚴格,在排練和演出時,無論是速度、力度、觸鍵、顆粒性的把握,還是節奏、音型、音量平衡、音色的對比統一,都一絲不茍;在生活上她對學生體貼入微,學生們發自內心地稱她“媽媽”,在她精心培養下,學生們多次在國內手風琴賽事上獲獎。
音樂會的成功舉辦,還應該感謝汪敏老師。她非常關心小白楊手風琴學校,多次到撫順講座、指導,和同學們一起拉琴,甚至連一些同學的名字都叫得出來。
遼寧省音協手風琴學會副會長劉麗老師,在這場音樂會上她擔綱主持,她和金順善老師撰寫的“連接詞”非常精彩,既介紹了曲目特點、編者的初衷,又解讀了手風琴的演奏技法。主持節目中,她的.語言流暢,語速準確,形象完美,穩重大方,頗受贊揚。
如果說音樂會不足之處,我感到兩人以上演奏的節目中,手風琴音色、音量的平衡稍差些,這和同學們使用的手風琴產地、型號不同有關,統一起來的確有難度。但總體看,不失為一場完美的、令人流連忘返的藝術展示。
音樂會的成功舉辦,使我們看到了手風琴演奏發展的美好未來,我們堅信,將會有更多金順善這樣的好園丁,手風琴的希望將燦爛輝煌!
觀看音樂會的觀后感7
8月15號晚上有幸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聽了一場音樂會,《中國交響樂團附屬少年及女子合唱團》的演出。這個合唱團是我的最喜歡的合唱團,也是全國著名的合唱團,向往已久,當然不能錯過,聽完,果然讓我感動,那些孩子就是上天派來傳播世間最美的音樂的天使,形容成天籟之音一點都不為過。團長楊鴻年曾經這樣說過:“作為中國人的我,很高興在中國有這支合唱團的存在,它遠近聞名,聽過他們演唱后的觀眾都無不為之喜悅。特別受人尊敬的是合唱團是在中國著名的音樂殿堂內用動聽的歌聲同我們的心靈說話。”他們以出色的演出及特有的音色被譽為音樂大使。天籟之音,轉換音色,自然的舞臺表演是他們顯著的特征。
整場音樂會的過程,都讓我很感動,每一首作品的演繹都無不讓我贊嘆,現場都響起了熱烈而激動的掌聲,完美的音色,和聲,舞臺表演,配上特有民俗風情的音樂作品,每個作品都被演繹得淋漓盡致,簡直就是美的化身。合唱團里每個孩子都有獨立表演的能力,不僅會唱,還會樂器表演,這點是最讓我佩服的。在他們的歌聲里感受不到一點社會的雜質,純凈而優美,聲音氣息運用自由,音色圓潤而通透,表現力極強……他們今天的音樂成就,是怎么獲得的,是我最感興趣,我猜想應該有如下幾個原因:
1、好的藝術指導;
2、正確的音樂教育理念,或許在他們看來,音樂不是用來練習的,是用來玩和享受的;
3、生活的環境氛圍,音樂文化深入人心,已經跟他們的生活密不可分,音樂不是音樂工作者的專利,是一種普及的大眾文化,生活中無處不洋溢著音樂的美。
4、還有最重要的遺傳基因。
想想在我們身邊,音樂在校園中也是成了一種快餐文化,比如要參加一個合唱比賽了,才趕緊組團,進行簡單的發生練習后直接進入作品排練,在隊員中的水平摻差不齊,包括演唱能力和音樂素養,沒有比賽,音樂就是一個閑置的課程,可能有好作品嗎?作為一名普通的音樂的老師,這么好的教育資源被浪費,實在惋惜和難受,音樂是最能美化和提高人的素養的'一門藝術,而且入門容易。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好的能沉淀下來的音樂作品是越來越少了,音樂逐漸只成了音樂家門獲取經濟利益的手段了,真的是一種恥辱和罪過。
可能我這樣的想法比較偏激,但我真的沒有看到什么音樂教育的希望,音樂只成了城里孩子的專利,特別是在農村,這里的孩子很淳樸,更加需要音樂的滋潤,音樂可以讓他們更健康快樂地成長。這種現狀何時能改善?天籟之音,讓我沉醉!期待我們的國家能音樂之聲遍地流淌!
光線暗了,投向舞臺的是一雙雙充滿期待的眼神,四處寂靜,朦朧的聲音叮當響起.......這是在學校的明城堂,一場音樂會拉開序幕。雖然我對樂器并不是太了解,但是聽了這場音樂會,我卻更加明白了為什么說音樂是相通的沒有任何界限。
出場時,看到他們一個個器宇軒昂,步伐輕盈,渾身都流露出天生音樂家的浪漫氣質。這么多音樂人組成的集體聚集在舞臺上,多么耀眼。親眼目睹交響樂團出現在自己的眼前,是那么近,那么真實,同時也令我震撼。兩邊排開的椅子,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樂團。
演奏開始了,音樂婉轉動聽,我眼球被指揮人余老師那全身心投入的指揮動作吸引,他身體前傾,拿著指揮棒,時而緩慢柔美時而迅速有利地指揮著,更甚則在舞臺上踏著步子、打著節拍。雖然他留給我的只是背影,但我仿佛能夠看到他那專注的眼眸,陶醉的微笑,看他的指揮棒所指揮出的輪廓,與旋律相輔相成、交相輝映。怪不得說指揮是整個樂團的靈魂。
隨著指揮輕盈得甩動指揮棒,各路樂器競相奏起——小提琴歡快得躍動,那是奔跑在春天懷抱的精靈;大提琴沉穩得搖擺,那是流出于山澗的小溪;笛子吹出清涼的風,悠悠揚揚,自在飄渺,好似春風拂面,溫柔而又清爽;喇叭唱出快樂的歌,飄飄灑灑,活潑調皮,好似春的孩子,稚嫩而又天真......音樂,原來可以這樣風情萬種,美侖美奐。坐在臺下,靜靜地聆聽,我仿佛在與音樂女神攜手同游,飄向云端,又輕輕地落回塵世。又恍若在茫茫大海中蜻蜓點水般飄然而至,悠哉樂哉。這難道就是所謂的“羽化而登仙”。
看到如此龐大的樂團演奏,我才知道原來一首歌,一支曲子,它的每一個音符,每一個節拍都凝聚著作曲家的情感,并非信手拈來,憑空而造的。因此,我明白了為什么流行音樂只能流行一時,而經典音樂可以流芳百世。它們是作曲家內心發出的情感,因此它們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一首首樂曲有著一段段他們的故事,有的催人奮進,有的令人喜悅。最令我感興趣的便是吹嗩吶的演奏者,我想是他多年的用功練習,才能練就成這口技,就如同嗩吶一般,令人震驚。
將近兩小時的演奏,演奏者們絲毫沒有顯現出疲憊之感,仿佛都置身于音樂之中,享受音樂的洗禮。聽了這場音樂會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樂器了,雖然他沒有流行音樂那么前衛那么火爆,可是的它的高亢,它的婉轉,它的節奏都無不體現著這個有音樂的國度的悠久歷史和文明。
音樂竟然有如此的感染力,我從沒有想過,我只是覺得這是一種學習,一種心靈的交流。在習慣了流行音樂的嘈雜后,有這樣一段時間靜靜地聆聽,欣賞高雅音樂,無疑是一大享受。在繁忙緊張的學習生活中,我們真應該找點時間來聆聽音樂,欣賞藝術,豐富自我,不是嗎?
觀看音樂會的觀后感8
作為小約翰·施特勞斯最具代表性的輕歌劇之一,《蝙蝠》的上演率極高。
在進入主題前,一對舞者伴著歡騰熱鬧的序曲身著現代服裝搖曳在華麗的'宮殿中,與蝙蝠相像的服飾似乎暗示了蝙蝠鬧劇。此版本雖然有所刪減,選擇了一些精選選段,但其中聲樂表演著實驚艷到我。輕歌劇就是那么詼諧幽默,由一場鬧劇導向happy ending,在場的所有人也在這圓滿歡樂的氣氛中迎來美好的雙休日。
觀看音樂會的觀后感9
《蝙蝠》是三幕輕歌劇,由小約翰·施特勞斯作曲,劇本根據德國作家貝涅狄克的喜劇《監獄》改編而成。
《蝙蝠》序曲已是家喻戶曉,大幕拉開就使觀眾沉醉其中。整場演員大多采用詠嘆調演唱,對白較少,這是演出的.一大特點。
演員們功底深厚,幾位主演很好的抓住了角色特點,整場演出極具詼諧感。現場為觀眾貼心的準備了字幕,幕與幕之間有主持人為觀眾進行劇情講解,使觀眾緊跟劇情發展。舞臺布景華麗,演員服裝貼合劇本,劇情引人入勝,場景富麗堂皇,表演幽默詼諧,可以感受到主創團隊的精心設計。
觀看音樂會的觀后感10
開場用鋼琴和舞蹈演出引入劇情頗具新意,雖刪減了部分對白,但在幕與幕之間通過主持人的介紹,也能夠用另一種方式使觀眾更好的理解劇情,欣賞音樂,也讓觀眾能夠產生濃郁的興趣去感受《蝙蝠》獨特的喜劇內涵和戲劇魅力。
全學生的陣容雖稚嫩,卻使整部作品呈現出年輕的朝氣與活力,每一個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都十分投入,無論是演唱還是表演都將角色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出來。
觀看音樂會的觀后感11
盼哪盼,音樂會召開的日子終于來臨了。
臺下,張老師在忙碌地指揮著各位同學井然有序地上臺表演。臺上的各個演員都使出渾身解數,表現出自己狀態最優秀的一面。坐在底下的同學有的在拍照片,有的在竊竊私語,還有的在側耳傾聽……熱鬧又有序的場面,感染得身為演員的我既緊張又興奮。整個晚會,我最喜歡的節目要屬旋律《水邊的阿迪麗娜》和我們十分熟悉的《茉莉花》了。《水邊的阿迪麗娜》是沈于涵同學表演的,她那靈巧的雙手在琴鍵上“跳來跳去”,優美的琴聲在她的手指間里慢慢地流淌出來,動聽極了。我們熟悉的《茉莉花》是由陳彬彬同學演奏的,伴隨的媒體背景很美麗,一朵朵的`茉莉花隨著音樂綻放,在耀眼的陽光下露出了可愛的笑臉。演員也跟著音樂搖擺起了柔軟的腰肢。
這次的音樂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會場的琴聲悅耳動聽,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觀看音樂會的觀后感12
欣賞1月5日晚上在象山劇院舉行的“梧桐御府之夜”名家名曲音樂會的觀眾,剛一入場便發到人手一張“欣賞音樂會需知”,還未開演就聽主持人多次提醒應該如何聽音樂會,既可見音樂會的主辦方對營造良好欣賞秩序的充分關注,也表明在象山上演一臺高雅音樂會將要面臨的考驗是多么大。我在進入象山劇院后,看到從三歲孩童到六七十歲長者,從政府官員到平民百姓,從音樂工作者、音樂愛好者到非音樂人士的各年齡各階層各音樂素養的觀眾群體,便已開始擔心今晚的音樂會是否能順利聽完了。因此,覺得入場時每人發一張說明書,音樂會開始前主持人再強調一下,很有必要。
這是一場由政府搭臺,企業出資共同主辦的音樂會。會場布置簡單但不失美觀,音響和燈光效果較好,舞臺的調度也較緊湊。音樂會的指定用琴是由四明琴行提供的,音色與音準還不錯,略有不足的就是貼在琴身上與觀眾面對面的招牌字的形狀和顏色欠佳,字形太大,顏色太艷,造成過于奪目的效果,使我要專注于演奏家的表演時,常受到它的干擾。擔任音樂會主持的是業余的專業主持孫忠心。因他是教師,所以說是業余主持,又因他經常應邀主持縣內各類演出,且主持風格機智、熱情,受人歡迎,所以可稱得上是夠專業的了。在今天的音樂會中,他的主持對觀眾的欣賞紀律和秩序起到了不少的作用。
音樂會分上下兩個半場。上半場先由一對加拿大雙胞胎姐妹Nadia和Annie組合演奏,一個彈吉它,一個吹長笛。她倆一上臺,俊俏的模樣,閃閃發光的樂器,未演奏便給人一種悅目的視覺享受了。她們演奏的第一個曲目是一首古典組曲,吉它的演奏音量和音色比較有古典味,長笛除了音量過大,換氣聲聽得一清二楚略有不適外,其他均非常棒。兩姐妹的配合十分默契,節奏、力度、速度、表情等非常一致。遺憾地是,在演奏的進行中,臺下觀眾不出意外地果然有一些聲音,有小孩的叫聲,有手機的鈴聲,還有竊竊的私語聲,大概因這類音樂離大家的生活太遙遠,或是大家才落座不久,未能安心定神聆聽音樂的緣故吧。
第二個出場的是81歲的美國爵士音樂家鮑勃·貝勒斯。他的滿頭銀發加上即興的彈唱,一上來便吸引了觀眾,觀眾開始從欣賞第一組節目時的只在音樂演奏完后規矩地鼓掌,發展到在音樂表演中也開始鼓掌了。音樂家很能逗觀眾,時而來句半生不熟的中國話,時而在音樂表演中做一個夸張的動作,時而唱一些中國歌曲,逗得大家不時配合著音樂家的表演給予掌聲,并且在他下場時,很有希望他再表演一會的愿望。在該組節目中,觀眾的氣氛比起第一組節目的表演要好不少,如果場內的個別小孩不大聲哭喊的話,應該是比較圓滿的了。當然,如果孩子家長事先知道臺上演奏的是比孩子爺爺還年長許多,甚至可能就是今晚劇場內年齡最大的人時,肯定會知趣地將孩子帶離現場,待哄好后再進來欣賞了。
第三個表演的是英國鋼琴家馬克·拉提墨,他演奏的第一個曲目是拉威爾的《水妖》。拉威爾是印象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這段音樂自然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了,最能讓人明顯捕捉到的音樂形象便是“水”的波動,而旋律性并不很強,因此,聽眾中又有些不安穩了。但當他演奏第二首現代風格的樂曲時,由于節奏的多變,音塊的大量運用,較大的音量,給人強烈的聽覺沖擊,甚至有時是一種受不了的感覺,這種新奇的音響震懾了觀眾,大家聽得投入之余,也顯出茫然的神情。如果主持人能夠在演奏之前介紹一下這兩種音樂風格的特點,讓大家多一些心理準備,會更有利于調節欣賞的口味和心態了。這位音樂家雖然不像前一位那樣善于用語言和觀眾進行交流,但他的絕活也是很吸引人的,最拿手的便是用臀部“坐”到鋼琴的琴鍵上,造成很突然的聲音效果。隨著他連坐帶滾(手指在琴鍵上飛速翻滾)的表演,觀眾的熱情開始被點燃,場內掌聲疊起。他的表演帶來了音樂會的新高潮。
第四個表演的是比利時的音樂家尚·馬龍。由于他的'中譯名很中國化,因此,觀眾的期待感也最強。他一上來便開始和大家玩起了中國話,雖然不地道,但比起鮑勃·貝勒斯要熟練多,他還能用中文說出“我愛象山”,更逗得大家非常開心。在一首外國樂曲之后,他演奏了江蘇民歌《茉莉花》改編的爵士鋼琴曲,很討人喜歡,雖然爵士風格的茉莉花不像中國風味的茉莉花那么典雅、清純,但也是別有一番滋味的。第三首是日本作曲家喜多郎的《絲綢之路》改編曲,東方味較濃,大家同樣聽得較入味。可以說,聽眾的情緒隨著一個個音樂家們的精彩演出,逐漸進入到良好的互動欣賞的狀態了,時而是自發地鼓掌,是而是有節奏地鼓掌,時而是專心地聆聽,一副陶醉狀。隨著尚·馬龍的精彩收場,上半場便圓滿結束了。
中場休息后,下半場的音樂一開始,便多了濃郁的中國味。臺上是五位身穿藍色旗袍的年輕中國女樂手,用揚琴、箏、琵琶、二胡、笛子演繹了兩首中國樂曲《喜洋洋》和《采茶舞曲》,其技巧熟練,風味純正,是地道的江南絲竹風格。除了揚琴的擴音不夠好以外,整體的音樂表現較婉轉、悠揚、清麗。隨后,尚·馬龍又和她們合奏了一曲《梁祝》,效果也不錯,觀眾聽了感覺比較親切。下半場的第一高潮,是尚·馬龍先生帶領大家演唱齊秦的成名作《月亮代表我的心》。這首歌曲觀眾是最熟悉不過的,在音樂家的語言和歌聲帶動下,大家也應和著演唱起來,這種互動的感覺很好,音樂家與觀眾的交流也達到了很默契的地步。第三首歌曲《昨日重現》也有類似的效果。最后,在大家的一片歡呼聲中,尚·馬龍結束了演奏。
接著又是用臀部“坐”著演奏的鋼琴家馬克·拉提墨上場了。他上場時還端上來一個盤子,大家不知他要干什么。正猜疑間,肖邦的音樂已從他的指尖流淌而出,先是一段平穩的行板,然后是熱情乃至奔放的波羅乃茲舞曲。他似乎要把各種音樂風格都彈遍,因為他已彈了印象的、現代的,現在又彈浪漫的,而且對各種風格的演繹都較入味(只是為了迎合觀眾的品味,演繹肖邦的音樂時略有些表演過頭)。他在第二首樂曲的演奏中,開始變得“不規矩”起來,不但拿掉了鋼琴的譜架,還從盤子中拿出一些物品放在三角鋼琴的琴弦上。演奏中,也不時再拿一些東西放到琴弦上,使音響變得怪異。有時會用手指去撥鋼琴琴弦,有時兩手拿著兩個衣架在琴弦上來回刮動,發出各種新奇的音響,并在演奏了一會后,把衣架順手往身后一扔,繼續演奏,逗得觀眾哈哈大笑。突然,他停止演奏,轉向觀眾,拍起了掌,大家便跟著他一起拍,他則在掌聲中繼續演奏……總之,他的表演,有許多創意。雖然音響效果不是傳統的悅耳的聲音,但大家并不覺得討厭,可見,現代音樂的某些特色還是受到大家認可的。在他的演奏中,其實已向大家傳遞了現代音樂的大致概念——反常規的表現方法產生的新奇的視聽效果,演奏家與觀眾一起表演產生的互動情景,和那種自由不羈的表現所帶來的感官刺激。如果主持人能插入一些音樂風格的知識介紹,則會讓大家在笑過唱過拍過之后,多一些“哦,原來如此”的領會了。從下半場開始至此,觀眾的欣賞紀律和秩序有了明顯好轉,已聽不到小孩的哭叫(或許已經睡著了),也聽不到手機聲(或許已經關機了),也聽不到與音樂無關的交談聲了,因為音樂家的表演,把大家的注意吸引住了。
隨后出場的依然是一對雙胞胎姐妹。這次的演奏,擴音效果好了許多,長笛的表演更加自如,并且比吉它要好,反倒是吉它有個別音沒處理好。《卡門幻想曲》的演奏中,由于有《哈巴涅拉舞曲》、《斗牛士進行曲》這類大家較熟悉的旋律,因此,觀眾的欣賞狀態很好,不像聽她們第一次出場演奏時那么茫然了。她們在結束部分的華彩段的演奏中,展示了高超的技巧。長笛力度的突強突弱處理,將旋律骨干音與伴奏音進行了清晰的分離,使擅長旋律演奏的長笛,也能同時奏出旋律與伴奏音型來。吉它的和聲節奏同樣恰到好處地烘托著音樂的脈動。尤其是她們在結束句上的一氣呵成的演奏和長笛在最高音上的強奏,讓大家在輕巧的吉它與長笛的演奏中,聽到了輝煌的音樂效果,引發了大家的熱烈掌聲與喝彩聲。
壓軸出場的是81歲高齡的鮑勃·貝勒斯。他的此番表演,與觀眾的交流更加默契,時而用歌聲,時而用眼神,時而用琴聲,在音樂的演繹過程中,絲毫未見老態,有的是充足的活力。他通常在觀眾的掌聲尚未停止時又繼續演奏和演唱下一曲,一副很投入的樣子。在他的帶動下,觀眾也變得更加投入了,曾經被擔心為不懂得音樂會欣賞禮節的觀眾,此時已儼然成了很會欣賞的觀眾了。當他的表演結束后,主持人告訴大家他的真實年齡時,引得大家一片驚嘆。此時,那些在他的表演中有很好互動的觀眾,一定大呼過癮,而少數那些在音樂欣賞中無動于衷的觀眾,一定會感到一種失禮的愧疚和無知的沮喪了。
音樂家們的謝幕也很有意思。那位常愛在演奏中別出心裁的馬克·拉提墨,竟然拿了一把掃帚在舞臺上掃起了地,隨后尚·馬龍拉著他在鮑勃·貝勒斯的即興演奏中跳起了滑稽的舞蹈。觀眾的熱情再次被點燃,掌聲如雷貫耳,響個不停,并在主持人的提醒下,全場起立鼓掌。不知不覺,整整兩個小時的音樂會便在這樣熱烈的氣氛中結束了。
回顧音樂會開始前會場內的一片嘈雜景象,回顧主辦方向每位觀眾分發“欣賞音樂會需知”的舉動,回顧主持人在開演前向大家作的鄭重聲明,回顧頭幾個節目表演時觀眾中出現的不太和諧的聲音,再來看音樂會進行中的良好互動氛圍和音樂會結束時的輝煌熱烈場面,覺得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本場音樂會的特點——在欣賞中互動,在互動中欣賞。
在音樂會的進行過程中,主持人、音樂家分別用語言、音樂與觀眾進行了互動。主持人的語言是通俗易懂的,加上是本地人,熟悉本地百姓的欣賞口味,因此,觀眾較容易接受主持人的建議,并在欣賞的初期普遍遵守了欣賞紀律,雖然一些樂曲不是太熟悉,也能夠盡量克制自己,努力保持欣賞禮儀。而在音樂會的進行中,能抓住觀眾欣賞心理并使觀眾投入欣賞的,是音樂家們的精湛技藝和幽默風趣的臺風。三位男音樂家都有極強的表演與溝通能力,能在自如地玩轉手上的音樂活兒的同時,忙里偷閑和觀眾進行交流,于是,場內逐漸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欣賞的氛圍。此外,他們所選取的互動時機、互動內容與互動方式,也是吸引觀眾的重要因素。一是選取了觀眾熟悉的音樂,如大家熟知的流行音樂、民歌、名曲旋律,使大家在心里產生共鳴。二是用語言與觀眾拉近了距離,大凡國人聽到外國人說中國話,總會有一種親切感與好奇心,這一招被三位音樂家們用得最多,尤其是尚·馬龍,他向大家秀了多段很中文,既有說,又有唱,令觀眾大呼過癮,自然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三是音樂表演與身體、眼神交流相結合,除了兩位女音樂家的表演比較“中規中距”外,其他三位男音樂家都有許多身體和眼神上的外顯性表演,并常在音樂的最精彩之處插入表演,這種方式很適合較少聽音樂會的本地觀眾,正是這種恰到好處的舉動,提醒了觀眾:該是鼓掌的時候了,該是唱出聲的時候了,該是笑出聲的時候了。與主持人用人人皆懂的中文向大家介紹欣賞常識,介紹音樂家的來頭相比,音樂家們結合音樂性與趣味性的表演方式更是對觀眾如何聽音樂,如何享受現場互動樂趣的生動教育。用音樂來調動大家互動,用互動使大家愉悅,讓大家遵守音樂會的紀律與秩序,更好地欣賞音樂,歸結起來便是——在欣賞中互動,在互動中欣賞。
由此,我想到了音樂課堂,它不正是音樂會的精簡版嗎?教師有時是主持人,向學生傳授欣賞音樂的常識,有時是音樂家,向學生親身演示各種音樂形式,帶給學生美的享受,有時雖然自己沒法演示,但會在將音樂錄音錄像介紹給學生時,加上適當的提示。使學生良好地學習音樂,尤其需要教師有互動的本領,要會用眼神、體態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這種交流,不一定要像音樂家們那樣夸張,也沒有一致的統一模式,只有每位音樂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式,營造良好的互動欣賞氛圍,才能使音樂課堂也像今晚的音樂會那么生動。如果只會說不會演,那就只能當好語文教師,不能當好音樂教師。如果只會自己表演不會營造互動氛圍,不會巧用互動時機、內容和方式,那么,只能當好自我陶醉的音樂教師,而不能當好受學生歡迎的音樂教師。只有懂得學生的心理,了解自己的特點,能熟練地運用語言、表演,能抓住教學的瞬間,選擇恰當的內容,運用有效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互動學習氛圍,才能讓自己和學生都沉浸在音樂中,才能像鮑勃·貝勒斯那樣忘記自己的年齡,忘我地駕馭音樂課堂,帶領學生馳騁在音樂世界里。
作為一名普通觀眾,我由衷地向為我們帶來美好音樂和歡樂享受的音樂家們致敬,并感謝主辦單位的精心策劃,承辦單位的用心運作,主持人的熱情主持。
觀看音樂會的觀后感13
暑假,我的二胡劉老師送給了我兩張民族管弦音樂會的門票,他也會登臺演奏二胡。
拿到門票后,我非常期待,因為我從來沒有到現場聽過音樂會。
三天后,我興奮地來到了大劇院,哇!劇院非常寬廣,里面擺設非常雅致。坐下不久,劇院內那明亮的燈光突然暗了下來,原本空黑的舞臺亮起了強烈的燈光,猶如道道瀑布射向舞臺。
主持人走上舞臺,用悅耳的聲音介紹演出人員和曲目。古箏名曲《梁祝》將音樂會拉開序幕,舞臺中央指揮家身著筆挺的黑色中式服,有節奏的地揮舞著指揮棒,音樂隨著指揮棒起起落落,時而急,時而緩,猶如萬馬在草原馳聘,又猶如老家水田里的小蜻蜓在水面上輕輕點了一下水,平靜的水面上蕩起點點小小的水波。在場的觀眾深深的地沉醉在這音樂世界里,讓人仿佛看到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下一個節目是二胡演奏,有二胡,揚琴,提琴……我期待已久的二胡音樂終于來了,二胡樂隊整齊地走上舞臺,莊嚴的坐下,拉起了著名的《二泉映月》。我的二胡劉老師也看見了我,用他那寬廣有穩重的目光向我點了點頭。我以前從未聽過劉老師演奏過一支完整的曲子,這次,我終于聽到了!二胡音樂聲婉轉悠揚,只見弓在他的`手上輕快地揮舞著,猶如在空中畫著泉水,一股股清泉隨著弦緩緩而下,猶如道道金光隨著舞臺注入整個大廳,流進每個觀眾心田。以前劉老師給講過《二泉映月》故事,伴隨著他的演奏,我仿佛看到了江南名山――惠泉山的那個清泉,看到了創作者阿炳雖失明了,但他對故鄉山水充滿著深情,月光雖明,世道卻暗,泉水雖甜,人世卻苦,水面雖平,但人間不平的現實。
奏完了所有的曲子,觀眾一齊站起來鼓掌,掌聲傳遍了整個藝術大廳,久久都沒有停止,拍得我的手掌又紅又疼。
我以前一直覺得民族樂器演奏出來的音樂很老土,還不如動畫片里的音樂好聽,這次音樂會改變了對民族樂器的看法。現在我學二胡快兩年了,從中也領悟到了樂器帶給我快樂,它讓我在煩惱時平靜,在痛苦時卸下包袱。我下決心一定要學好二胡,拉得像我的老師那樣棒。
觀看音樂會的觀后感14
我在大劇院聽了一場很棒的親子音樂響宴,是由廣州交響樂團演奏的“大手牽小手快樂齊步奏”。一進大門,我看到了用氣球做成的花、樹、人物、音符……,就像是參加了一場令人期待的同樂會,再進入中正廳時,它的設置彷佛讓人走進大巨人的 家,里面有好幾扇超大的`“扇子”,每個人看起來小小的,視野很寬廣忍不住我好奇的四處張望。
在第二首柴可夫斯基的蘆笛之舞,加入了一些跟我年齡差不多的小小音樂家,他們實在很厲害,可以站上舞臺參與表演,其中,有幾個小居然可以吹奏,既巨大又沉重的法國號,真的很讓我敬佩,而且他們表現的十分精彩,我也用力的大聲鼓掌。
當音樂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糖果仙子時,有許多漂亮的芭蕾仙子加入表演,她們翩翩起舞,帶我們走進音樂的故事,我想,不論是演奏的音樂家或是表演的芭蕾仙子, 還有人偶雞、兔子、國王……,他們呈現了一場完美的故事演出,配合音樂的美妙結合,他們一定經過不斷的排練,才有今天晚上絕妙的音樂盛會。在現場欣賞表 演,有一種熱騰騰的感覺、充滿喜悅,也希望大家多參加藝文活動,增廣不同的視野。
我最難忘的是──大家跟著音樂表演者一起互動,要我們站起來跟著他們一起跳舞,還演奏小毛驢、蝴蝶蝴蝶真美麗、吹喇叭、大象之歌、造飛機……這些耳熟能詳 的曲子,讓大家玩得開心極了!最棒的是,我還得到了兔子先生的彩蛋呵!參加音樂會,不僅可以聆聽偉大的音樂家流傳很久的經典音樂,也可以欣賞到一個團隊的 用心和努力成果。
觀看音樂會的觀后感15
觀看陶維龍教授導演的輕歌劇《蝙蝠》,幾乎每一幕我都直呼“bravo”!
全劇用美聲唱德語,雖然完全不懂德語,我還是沉浸在了劇中。演員們的動作、神情和語氣,將角色的幽默氣質體現地淋漓盡致,引起觀眾們的陣陣笑聲。歌劇大量利用重唱、合唱來加強作品的'戲劇性沖突,推動劇情的發展。
今晚的《蝙蝠》是我近年來體驗過的最棒的演出!
【觀看音樂會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音樂會的觀后感11-10
音樂會觀后感11-06
音樂會觀后感04-27
音樂會觀后感(優選)05-17
交響樂音樂會觀后感08-30
音樂會觀后感(通用22篇)12-28
音樂會觀后感(通用15篇)09-05
【精】音樂會觀后感8篇11-23
音樂會觀后感15篇【優選】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