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精選21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 1
通過那濃濃的戰火,我看到了一個個最可愛的英雄:連長梁三喜無私奉獻,舍己為人;副連長靳開來豪爽大度,身先士卒;戰士薛凱華胸懷大志,才華過人;軍長“雷神爺”嫉惡如仇,一身正氣;我不禁想起魯迅先生的一段話:“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中國的希望!
從這部電影中我知道了,戰斗是殘酷的,我們要珍愛和平、珍惜烈士們為我們打下的和平世界。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養和科學文化素養,做一個有理想、有能力、有信心、有辦法的“四有”大學生。將來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
高山下的花環,永遠綻放光芒!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 2
10月2日下午,根據安排,我隊全體官兵組織觀看了《高山下的花環》教育專題片。該片生動展示了戰爭情況下,戰士們為保衛祖國做出的巨大的犧牲,啟示我們:作為每個中國人都應牢記“中國是我的,可也是你的”這一道理。
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以對越自衛反擊戰為背景,描述了戰爭情況下人物特點及事例,著重把鏡頭重點放在了最平凡的戰士身上,老百姓身上。影片中許多情節讓人觸動:梁大娘的三個兒子老大打鬼子死了,老二文革時被壞人整死了,老三反擊戰犧牲;將軍把自己的兒子送上戰場;老一輩農民子弟兵的戰斗素養和奉獻精神……還有人物個性刻畫最為鮮明的靳開來,讓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軍營男子漢應該背負的責任和擔當,要具備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意志,要有堅決完成任務的毅力和決心。
觀看完畢后,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電影中表達的情感始終打動著我,戰友情、親情、愛情,以及對國家的拳拳赤子之心,真摯而熱烈。作為一名消防人,我們應緬懷先烈。我們要牢記保家衛國的宗旨使命,更要加強學習,筑牢思想防線,講規矩,繼續發揚湘潭消防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優良傳統,綻放消防人的光芒!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 3
電影中,最讓我感動的人物是那個“吃米費糧,穿衣費布”的大漢——梁三喜。他在自己的遺書上寫的那些話,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中。“人窮不能志短”,更是讓我十分的敬佩他。
遺書是心靈明亮的窗戶,而有些人則在他身上,反襯出了冷血的一面。梁三喜的遺書中所說的遺產,只不過是一些撫恤金和一件軍大衣罷了。這些在我們現在的人看來簡直不敢想像。我們心中的遺產都是什么房子啊、大把金錢啊、車子啊。可見,我們現在的人有多么看重于物質享受啊!而梁三喜的'遺書中,飽含的那股情,豈還是遺書?都說“家書抵萬金”,而這份家書,又何止萬金?
當然,其他的人也令我非常感動。靳開來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換來了戰士們的戰斗力,而到頭來卻是連一個榮譽都沒有。難道他的功不大于過嗎?難道偷甘蔗,比一整個連的人命還要重要嗎?還有“小北京”,他是那么的聰明才干,可是偏偏就這樣被兩枚臭蛋奪去了生命。還有……
到這里,我還有許多話要講。這部電影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悲楚,更多的是悲哀!我認為英雄不一定要犧牲,但即使犧牲,也不能像“小北京”一樣犧牲得不值得,也不應該像靳開來一樣小過沒過大功。他們是英雄,實實在在的英雄。是不拘小節的,愛國的英雄。
我欣賞“這種英雄”。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 4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電影中的每個鮮活人物,有的來自大城市,有的來自農村,但他們在戰場上,都用無私的愛國情懷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奮勇殺敵,為祖國,為人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我們換來安寧和平的'幸福生活。
作為一名在幸福中成長的學生,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報效祖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以此來告慰像梁三喜同志這樣的先烈們,祖國不會忘記你們!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 5
看之前,我以為是一部傳統的戰爭片,全程轟轟轟,砰砰砰那種。等哭著看完,才發現戰爭的片段只是很少部分,戰前連隊的生活,戰后烈屬的撫恤,才是這部影片的重頭戲。這部影片所講述的故事、塑造的人物、反映的問題,可以說是一個點緊接著另一個點,絕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在矛盾中開展,在矛盾中結束。怎么說呢,就是既純真又復雜;既有戲劇性又不是為了轉折而轉折;既飽含感情,又不刻意煽情;既充滿愛國主義,又不是高高在上的愛國主義。
總之就是,看完內心五味雜陳,想法很多,就是說不出來。只能說,真好看,一個“真”字打動了我們所有人。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 6
這是一部比我年齡都大的電影,在楊遠斌隊長和王天航教官的熏陶下,我觀看了《高山下的花環》。
記得它最感人的幾個片段是:連長交代把欠下的'債還掉;連長的娘有三個孩子全部都奉獻給了祖國;軍長的孩子的犧牲。就像連長的娘說的一樣,看到一個這樣的,祖國就有希望,中國就會興盛。還有對副連長的評判,中國就需要敢說真話用于批判的人。副連長的犧牲一開始沒有被報上去是因為違反組織紀律,其實也正是這種批判精神的體現。整部劇鋪墊還是有點長了,我快看到一個小時的時候才整個稍微帶去進去。高山下的花環。都是烈士、都是英雄。
向英雄致敬!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 7
星期四,我看了一個經典紅色影片《高山下的花環》,講述了革命戰爭的故事。
連隊的一位指導員拿上一個花環,獻給了可敬可愛的連長。記者采訪指導員,指導員回憶起當時的場景:
當時,連長吳三喜把指導員介紹給其他軍人,并讓他擔任指導員。有一天,指導員浪費糧食,把一個雪白雪白、干干凈凈的香饅頭扔進了水溝,連長全體教罵了所有軍人:不能浪費糧食,要節約。解散以后指導員坦白的告訴連長,饅頭是自己扔的。后來,指導員的媽媽寄信給兒子:你們軍隊要打仗了,十分危險,你趕緊撤離軍隊吧。指導員也很想逃跑,便和連長說:“我不參加這場戰斗了!”連長當著全體軍人的面罵了指導員,說他是膽小鬼,就知道當逃兵……指導員聽了連長的.教訓后,決定參加戰斗。
連長對所有的軍人說:“每個人不能做逃兵,要去和侵略我們中國的人抗戰到底。如果犧牲了,要讓自己的兒女當抗日英雄。”指導員聽完后,把手指頭咬出血,在布上寫了6個字——我決不當逃兵。
經過一場激烈的戰斗,許許多多的人犧牲了,連長犧牲了,副連長犧牲了,還有一些戰士也犧牲了。
最后,指導員回到了家中。把連長唯一留下的紙條遞給了連長的父母,還到墓地給連長獻了花環。
軍人是多么的偉大,為了百姓能過上安定的生活,勇敢地犧牲了。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 8
平凡的歲月,不少平凡的英雄;崢嶸的年代,更不缺硝煙中的英魂。《高山下的花環》觀看已久,每一個鏡頭卻仍歷歷在目。它以最精簡的手筆,最樸實的鏡頭,帶我們穿越時空,看向那硝煙滾滾的時代。
面對戰爭,并非人人都生來是英雄。指導員趙蒙生也曾企圖逃避,他畏懼,他迷茫,這也正是未經歷戰爭的大多數人的寫照。可戰火與死亡不會因此消退,而是逼迫人們成長。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不少英雄都是這樣歷練而來。面對生死的離別,情同手足的兄弟犧牲,再怯懦的靈魂也會覺醒,再柔弱的羔羊也會咆哮。而放眼未來,我們雖身處和平年代,但戰爭卻并不曾遠去。我們未歷經死亡,但我們有軍人的血性;我們或許畏懼傷亡,但我們絕不退縮;我們并非生來英雄,但濃烈的硝煙終會帶給我們重生。
面對戰爭,人人又都生來是英雄。無論是心直口快的靳開來,還是無私奉獻的梁三喜,他們都在時代的洪流下被推向戰爭。每一名戰士身后都有幸福的家庭,牽掛的父母,可面對戰爭,他們都義無反顧的放下一切,沖鋒在前,以血肉之軀筑起鋼鐵長城。靳開來說:“干了這碗酒,烈士陵園見!”面對生死未卜的戰爭,為了身后千千萬萬家燈火,無數戰士前赴后繼,用鮮血與生命將“英雄”刻印在祖國邊疆。
戰爭殘酷,卻也造就了烈士真情。面對斷水的危機,副連長靳開來冒著違反紀律的風險為戰士砍甘蔗,也最終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正是這“生命之水”解決了連隊的燃眉之急,為部隊的勝利鋪平了道路。面對戰爭的爆發,雷師長義無反顧的將獨子“北京”送上戰場。他才華橫溢,卻又默默奉獻,雖然年少,卻斗志高遠。這樣優秀的人才,并沒有擺架子,比后臺,而是扎實工作,立根基層,卻不幸犧牲在戰場。在戰爭年代里,正是有無數像他們這樣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革命先輩作為中流砥柱,我們的部隊才會在千百次戰斗中攻堅克難,帶領全國走向勝利。
當然,英雄史詩永遠傳唱,但我們也不能忘記血與痛的教訓。趙蒙生的母親曾數次力圖調動兒子遠離戰爭;組織領導因不喜靳開來的心直口快而扣去他烈士名譽;“北京”甚至為兩顆早已過時的臭彈而獻出自己的生命…這些我們都不能忘記。即使是在新時代的當下,這樣的'情節也時有發生:位高權重的官員為孩子“開后門”;喜歡甜言蜜語的領導厭惡真正有益的逆耳忠言;日常后勤的疏忽令戰士們在訓練中傷病百出…站在時代的浪潮前,我們更應銘記歷史,銘記這些先輩用生命換來的教訓。一支強大的軍隊,永遠是一支善于總結的軍隊,只有克服這些陋習,肅清軍隊風氣,才能使我們走的更高更遠。
身為新時代的軍人,我們肩負祖國建設的重擔。我們或許并非生來英雄,但定要在時代的浪潮中爭當英雄。我們要將將祖國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將奉獻與拼搏記在心間。無論是在硝煙中浴血的戰士,抑或在和平時期為國奮斗的百姓,他們都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的力量,教會我們中國人的自豪,我們又有何理由不努力學習,刻苦訓練?牢記前人的經驗與教訓,傳承先輩的意志與精神,祖國的希望就寄托在我們身上,我們定會不負使命,砥礪前行!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 9
軍訓第四天組織觀看《高山下的花環》這部影片,傳達了作者對解放軍戰士們無私奉獻的贊美與歌頌,我對那一群為國家奉獻自己生命的真實事跡充滿了敬佩之情。
趙蒙生,出身在一個軍人家庭,生活條件優越。在下連隊時,思想上還停留在“我要回去”,生活中不能融入集體,事事需要他人幫忙。但經過自衛反擊戰的洗禮,戰友的犧牲觸動他,戰場上的血腥,使他懂得了作為軍人不應該有退縮當逃兵的思想,要有軍人的責任與使命感。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如此,總會有很多想要逃避、退縮的.時候,但我們需要做的是勇敢的去面對,不畏懼困難,迎難而上。
當自衛反擊戰打響,戰士們義無反顧地殺上戰場。艱苦的環境里,戰士們干渴難耐,靳開來為了提高連隊戰斗力去砍甘蔗,被地雷炸死,炮手“小北京”被敵人的槍彈擊中而犧牲,通信員金小柱被炸斷了雙腿,梁三喜為掩護戰友趙蒙生中了敵人的冷彈倒在山坡上,憤怒的趙蒙生抱起炸藥包沖進敵人山洞,為贏得勝利立了功。
在一場戰爭中,犧牲的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但那些犧牲的戰士們,他們的熱血會永遠存在于我們中華民族的兒女心中!
新中國成立后并不是完全的太平,我們今天的和平是當年那些戰士們用他們的生命所換取的,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他們都愛自己的家,愛生活,盡管他們生活得并不富足,但他們始終將國家的興衰放在第一位,在國家需要時,義無反顧、毫無怨言地獻出自己的生命,位卑未敢忘憂國,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人民極強的愛國主義和崇高的情懷!
《高山下的花環》讓我看到了戰中的浴血奮戰、戰后的感人事跡,讓我了解到我們腳下的土地不是用土鋪就的,而是戰士們用他們的鮮血,用他們的身軀奮戰而成的。“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魯迅先生的這句話,應用在這里是恰好不過的了。
熱血沸騰的青少年們,我們是幸運的,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我們應珍惜眼前的一切,努力讀書,爭做社會好青年,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我們只有更加努力奮斗,才能更好的為國家和人民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 10
根據支隊國慶統一活動安排部署,10月3日下午16時,湘潭縣大隊統一組織全體官兵觀看了《高山下的花環》,這部影片傳達了導演對解放軍戰士們無私奉獻的贊美與歌頌,對那一群最可愛的人真實事跡的崇尚與敬佩之情。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我想,在自衛還擊戰中出生入死的梁三喜寫的家信,價值何止萬金?遺書中所述的家產少的可憐,只不過是一些撫恤金和一件軍大衣罷了。但遺書中:“人窮志不能短。再說我們的國家也不富,我們應多想想國家的難處!”更是突顯了他的傳統美德、單純的思想、樸實的生活和軍人的使命與責任感。
自衛反擊戰艱苦的環境里,戰士們干渴難耐,靳開來為了提高連隊戰斗力去砍甘蔗,被地雷炸死。他敢于直言他人錯誤,關心他人冷暖,卻不能得到應有的榮譽,是最讓人痛心的。
趙蒙生,出身在一個軍人家庭,生活條件優越。在下連隊時,思想上還停留在“我要回去”,生活中不能融入集體,事事需要他人幫忙。但經過自衛反擊戰的洗禮,戰友的犧牲動觸他,戰場上的血腥,使他懂得了作為軍人不應該有退縮當逃兵的思想,要有軍人的責任與使命感。
軍長“雷神爺”,在“神通廣大的貴婦人”趙蒙生的母親戰前將電話打到指揮部時的憎怒,“我會讓她的兒子第一個去炸碉堡”;在靳開來犧牲后未得到榮譽時,憤怒地摔下軍帽怒吼:“不給靳開來立功,天理難容!”在他的兒子凱華犧牲后,做出讓報道員真實寫實,但不能把自己的關系寫錄時,展現了作為軍人要有大無畏的精神,要遵守軍人嚴格紀律的職責。
“神通廣大的貴婦人”趙蒙生的母親,在自衛反擊戰役打響前,不惜以強硬的手段還在想讓自己的兒子回去,只知在國難前自己的小家,不為國家的自私;炮手“小北京”因為一發臭彈誤了戰機,被敵人的槍彈擊中而犧牲,無一不揭露了部分軍隊中的上層領導以權謀私,官僚作風嚴重等丑惡現象。
影片中無私奉獻,舍己為人的連長梁三喜;豪爽大度,身先士卒的副連長靳開來;胸懷大志,才華過人的戰士凱華;嫉惡如仇,一身正氣的軍長“雷神爺”;還有經過戰場血與火洗禮的趙蒙生,無一不值得我們去學習,體會生活,在困難險阻面前不能退縮,要直面而上克服困難。
其實影片的'主體形象大多是些小人物,梁三喜、靳開來、梁大娘、小北京……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他們都愛自己的家,愛生活,盡管他們生活得并不富足,但他們始終將國家的榮辱興衰放在第一位,在國家需要時,義無反顧地獻出自己的一切,反應了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戰士們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經受的考驗,以及他們一心為國,以保衛國家和人民的安全為己任的高尚品質,正所謂位卑未敢忘憂國,在他們身上體現了人民愛國主義的崇高情懷。
而作為當代的我們,不用承擔戰爭帶來的悲歡離合,我們無比幸福,就更應該發揮好一個共產黨員的本色,在工作中盡職盡責,兢兢業業,起到先鋒模范作用;在生活上勤儉節約,樂于助人。影響帶領身邊的人,為身邊的人,真正發揮一個共產黨員風范。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 11
《高山下的花環》是一部讓人難以忘懷的老電影,它在壯麗的悲劇中,熱情謳歌了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飽含著對解放軍戰士無私奉獻的贊美與歌頌。影片中描寫了普通軍人對祖國高尚的赤誠之心,塑造了像梁三喜一樣來自普通百姓的優秀的解放軍戰士,也刻畫了愛開小差的趙蒙生經歷了戰場中血與火的洗禮,最終為戰爭的勝利立下了功勞的形象。
電影的拍攝人員也滿含真誠,電影表達手法質樸,忠于原著,男主角的扮演者呂曉禾對梁三喜的把握可以看出付出了很多心血,是用他最真誠的感情去演繹梁三喜這個中國農民最優秀的兒子的,呂曉禾把自己當成了梁三喜,我也覺得銀幕上的`梁三喜就是小說中的梁三喜。
《高山下的花環》中既描寫了普通軍人對祖國無私高尚的赤城之心,同時揭露了一部分軍隊中的上層領導以權謀私、官僚作風嚴重等丑惡現象,唐國強扮演的角色趙蒙生的母親借自己的權利和影響要把自己的兒子在臨戰時從前線調走。靳開來作戰優秀,就因為直來直去說了幾句實話得罪了上頭的領導,一直得不到升遷,卻在臨戰時“給了一個送死的官”被任命為副連長。在戰爭最艱難的時刻,他為了給饑渴的戰友們解渴,冒險去砍了幾捆越南人的甘蔗,不幸踩雷犧牲,就有人以違反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紀律為由,不給靳開來立功,連一塊勛章都沒有。脾氣火爆的雷軍長大罵:不給靳開來立功,天理難容!再一次感動于中國軍人關心民族命運和國家前途的情操,堅強的革命信念和偉大的獻身精神。
在新時代下,我們都應該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做有血性、有靈魂、有本事、有品德的新時代消防軍人,用自己的信仰、知識、技能守護一方平安。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 12
10月3日我在家里看了一部紅色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以前,我只知道看動畫片,玩游戲,每天看到的都是城市里的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突然發現,我們習以為常的每一天時光、每一粒米飯、每一件衣服、每一本課本和每一次安心學習的機會,居然都是炮彈紛飛、鮮血橫流、生命凋零換來的。
在那戰亂紛飛的年代,多少人為了保衛祖國,放棄了與自己的親人團聚的機會,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連長梁三喜早就該回去探親了,可是為了部隊的工作卻一拖再拖,只有看著妻子寫來的信件回憶美好的過去;排長靳開來也靠不時看一下妻兒的照片來排解無盡的'思念,但是到了最后,他們都倒在了反擊越南的戰場上……這樣的戰士很多很多……
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他們都是再平凡不過的普通老百姓,沒有讀過很多書,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參軍也是沖鋒陷陣的基層士兵,但是他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中國人,當國家發生戰爭的時候,他們不上前線誰上前線?他們不保衛親人誰來保衛親人?他們沒有什么崇高的理想和豪言壯語,但是他們才是祖國最可愛的人啊!他們也有愛,他們也想家,可是他們只是“偷偷”想一想就算了,哪怕有萬分的思念和悲痛,到最后都沒有說出來,也沒有機會說出來,也許就炮彈轟的一聲響中就犧牲了。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浴血奮戰,卻過著多么貧瘠的生活,靳開來就是為了給戰士們獲取一點甘蔗,就付出了寶貴的生命,那時候的生命是多么的輕,又是多么的重啊!
想一想我們現在,每天跟爸爸媽媽在一起,吃飽穿暖,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學習。有豐富的圖書和先進的學習用具,節假日還可以去商場買好吃好玩的商品,去好玩的地方散心,生活多么幸福!而有些時候,我幾個小時玩手機、打游戲,作業還不認真做。這一定不是那些為我們犧牲的戰士們所希望看到的。爸爸媽媽說,《高山下的花環》記敘的是戰爭時期,那時國家與國家的對抗是用槍炮來進行的,現在世界主要是和平競爭年代,我們中國是一個人口和經濟總量處于世界前列的國家,很多大型國家都對我們虎視眈眈,雖然現在沒有爆發戰爭,但是技術領域的競爭日趨白熱化。軍事方面,各個國家都在發展高科技裝備:航空母艦、隱身戰機、原子彈等等一個比一個先進,如果武器裝備落后了,萬一爆發戰爭就不堪一擊;民用領域,我們的電腦芯片、軟件、網絡,甚至玩的游戲,看的動畫片,幾乎全靠美日技術。我們國家的通信龍頭企業:華為、中興,美國人停止零部件供應,生產都幾乎無以為繼……可見我們國家科技還有很多欠缺。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學習,認真完成作業,爭取成為一個具有較高專業知識的有用人才,為和平時期的祖國添磚加瓦!
爸爸說,我們偉大的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古代四大發明領先世界,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直到幾百年前的明末清初,因為閉關鎖國、不思進取,才一步步滑向歷史深淵,被世界列強踐踏。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蓬勃發展,我們國家正在飛速發展,漸漸站在世界強國之列。英雄的血不能白流,東方的睡獅終究要覺醒!國家的希望就在一輩輩的中華兒女身上,讓我們為了中華之崛起而刻苦努力,祝愿祖國的明天大放光彩!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 13
《高山下的花環》, 我是在興奮和震撼人心的心態下把它一口氣看了。它是一部動人心弦的小說集,掩卷回味無窮,我好像也來到那戰火紛飛的競技場上。通過那濃濃戰爭,我看到了一個個最討人喜歡的英雄,她們那般風彩偉岸:連長梁三喜甘于奉獻,無私奉獻;副連長靳開來豪放豁達,以身作則;戰士職業薛凱華雄心壯志,才氣挑球;師長“雷神1爺”愛憎分明,一身正氣;愛走神的趙蒙生經歷了競技場中戰爭風云的身心的洗禮,最后為戰事的獲勝立過了奇功。
當我們見到連長梁三喜那封遺囑時,我的眼淚從此禁不住流了出來。你聽他說道:“秀:我除開讓你留有一張賬單外,沒有一切財產交給你。
幾套軍服,披荊斬棘全陳舊了,只有一件新長大衣……”你再聽他說道:“人窮志不可以短。再聊大家的我國都不富,大家應多想一想我國的'困難!”都說“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可這封一封家書,使用價值何止千錢? 歷史時間中的英雄舍生忘死,流芳百世。在和平年代也是有成千上萬的英雄。 在上年那一場忽然到來的512大地震中,我看到了我們國人在災難面前是怎樣自立自強,不屈不撓;怎樣團結一致重建家園。她們是英雄。
在北京奧運比賽場上,在那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看到了中國體育代表團怎樣用自身的汗液和眼淚,讓那一面面承重著全部我們中國人自豪、引以為豪與理想的五星紅旗,在響亮的國歌聲中冉冉上升。是選手們根據她們奮力拼搏,一往無前,永爭第一,使我們昂起胸口告知全球:大家中國是富庶而強勁的!她們是英雄。 這成千上萬的英雄個人事跡幫我鼓勵,給我力量,教我奮進,催我勤奮,使我明白了為人處事的自尊,明白了怎樣做一個新中國成立的青少年。我想努力學習,長大以后我也要做“英雄”。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 14
雷軍長的那番話,領導家的孩子,知青下鄉的時候不愛去,而提拔的時候調到部隊,打仗卻讓老百姓家的孩子上。雷軍長和指導員母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誰不愛自己的孩子,可誰家的孩子不是孩子呢?更讓人感動的,是連長母親,三個孩子以身殉國,正是像她這樣英雄的母親,孕育出了一代代英雄!
指導員,從一開始來到連隊,只想著混完日子,趕緊調走,以至于一個月的時間,竟然連自己的連隊有多少人都不清楚,到后來,軍長的講話讓他真正意識到,自己和母親做的是多么錯誤,決心痛改前非。在戰場上,老靳為解決戰士們飲水困難而踩雷犧牲,連長為了保護自己而犧牲,指導員被深深激怒,拿起手榴彈,沖向敵人的陣地,為他們報仇!戰爭結束,指導員再次利用自己的關系,而這次,他卻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犧牲的戰友討回他應該立的'功。
另外,影片也表現了不實事求是,不聽意見的現象,老靳就是因此而得不到晉升,而上了戰場卻收到提拔,真是應了他那句,這是讓他去帶頭送死。
當干部,不應為了晉升而工作,應帶著對單位的感情,對官兵的感情而工作,戒除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實事求是,深入官兵,率先垂范,只有這樣,才能賡續優良傳統,保持優良作風和內部團結!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 15
對越自衛反擊戰已經過去了幾十年,《高山下的花環》閱讀過又忘記,但想到雷軍長這個形象,不由得想到中國的脊梁、鐵骨、軍魂、“鋼鐵長城”等,為了加深對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了解,工余,我又看了一遍電影《高山下的花環》。
老舊片子,音影不穩,幾個鏡頭便把思緒帶進了趙蒙生空降為連指導員的環境里。梁三喜、靳開來都看得出,趙蒙生是軍二代,來連里是曲線升遷的,為此梁三喜想通過感化、幫助、關心、愛護使得趙蒙生扎實從戎,戎馬一生;但剛性直率的靳開來,對趙蒙生不安心當兵,靠后門曲線升遷的思想極力反對,并直面揭露,正面斗爭,加之雷軍長接到趙蒙生母親電話之后,當著全軍的面,批評了“貴婦人”在戰斗打響前,為兒子請求調動后方的思想,是逃兵的行為,是可恥!這使得趙蒙生羞愧難當,他指天立誓在全連指戰員面前表示:“我也是軍人!今后誰再說我逃兵,咱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戰前,一桌素酒凝聚人心,靳開來向趙蒙生道歉,梁三喜安排自己帶領尖刀班開道沖鋒,日常矛盾就此和解,所有人擰成拼死的隊伍,生死一戰,勢在必行了。
梁三喜、趙蒙生、靳開來帶的隊伍插入敵人后方時,由于山高路險,部隊受困,饑渴難耐時靳開來給大家砍來甘蔗以解饑渴,就在弄甘蔗的途中,被敵人地雷炸死。看著身邊的戰友倒下,大家急紅了眼,小北京用肩扛炮炸毀碉堡時,填裝的.炮彈打不響,小北京暴露了目標,被越軍射中犧牲。沖鋒的過程中,飛彈眼看射向趙蒙生,梁三喜急中生智一腳踢倒趙蒙生,自己中彈身亡。看著活生生的生命倒在腳下,誰能不仇恨越軍呢?于是哀兵必勝,趙蒙生不顧生死沖到敵群,用一捆手榴彈炸死了全部敵人。電影中戰斗至此結束。
值得深思的是,雷軍長看望趙蒙生母親時,這位“貴婦人”還在生雷軍長不接電話、沒有及時調離兒子到后方的氣,盡管雷軍長說了戰前不能動搖軍心,可“貴婦人”就用曾經救過雷軍長的命為尚方寶劍回擊。雷軍長一怒之下,說:“共產黨的字典里,還沒有‘功臣’二字!”后來,趙蒙生母親得知雷軍長的孩子小北京,在此次戰斗中光榮犧牲后,就再也不提孩子調動的事了。
《高山下的花環》感動人的地方很多,我尤為“共產黨的字典里沒有功臣二字!”而感動。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者,他們流血犧牲,槍林彈雨沖鋒,為的是建設新中國,為的是天下受苦受難的勞苦大眾得到解放,為的是祖國強大,萬家安好,即使個人再大的犧牲也不圖點滴名利、回報,也不邀功自傲,《高山下的花環》里雷軍如此,梁三喜母親如此,靳開來母親妻子如此,趙蒙生如此,為了祖國富強,人民安寧,疆土無恙而犧牲的英雄們,個個如此,他們才是真正的脊梁,中國的傲骨,祖國的驕傲,勇敢者的榜樣。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 16
今天晚上,看到《高山下的花環》這一部影片,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一種莫名的悲傷之情油然而涌。
這個故事講述了高山下的花環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一個年輕的女老師,在高山上的山路上為了不讓一個小孩掉下去,就把她自己的小寶寶放在高山上,把自己帶上自己的小寶寶。這個年輕女老師是一位善良、有責任心、有愛心的好老師。
故事的結尾是這樣的,年輕的女老師為了救小孩子,把自己唯一的寶貝獻出了,年輕的孩子在老師面前說了一句:“老師,您好……我要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回小孩的生命。”老師用自己那高超的技能,換來了小孩的生命。
老師為了小孩子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父母的生命、自己的生命。
這些年老師為了孩子能夠活下去、不被別人欺負,這些年老師為了學生,可以為了學生放棄自己最寶貴的生命。
我們不應該把老師對我們的愛當做一種口號,我們應該愛我們的老師,因為老師是最偉大的人,他不管走到哪里,不管走到哪里都會在我們身上寄予厚望。老師是我們的知心朋友、最親密的人。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 17
“我們的生活是豐滿、多彩的,我不會因為有太多的不幸,所以就感到非常地幸福、快樂。”這就是我觀賞到的影片《高山下的花環》中一位位高山英雄的真實寫照。
這幾天,我看完了這部電影,我感到非常地自豪,因為這些高山英雄不僅有高貴的血脈,他們還有高貴的品質——堅韌不拔。他們的生活經歷非常地悲苦。他們的家境不好,他們的父母雙雙離世,他們的母親因為貧窮而被送到了外祖母家。他們的童年經歷非常地悲苦,他們的父母雙雙逝世,他們的哥哥被送去了外祖母家,他們的母親因為貧窮被送到外祖母家去。他們的`祖母家也被送去了外祖母家。他們的母親因為貧窮而早早地去世,他們的父親因為貧窮被送去了外祖母家。他們的祖母在外祖母家生活得更好,因為她的祖母去世了,他的外祖母就成了孤兒沒有飯吃,沒有親人,只能靠外祖母照顧,他的外祖母在他去外祖母家的第二天也離開了他。
看完《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的心情非常沉重。這樣悲慘的故事還有那么多,我想我們現在生活得多幸福,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年代里,有很多人像高山英雄那樣有著堅不可摧的信念。比如說我國的著名作家杏林子,她患上了一種罕見的疾病,可是她沒有因此而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仍然堅持寫作,后來她的作品發表了,她的生命又因此而綻放光彩。
在高山的頂峰,還有許許多多的英雄,他們的事跡讓我們永遠記住了一個名字——偉大而堅忍的中國人——他們就在我們中國人的心里,他們的精神永遠流傳著。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 18
前日飯后看了《高山下的花環》,次日看了原著小說,補充了很多電影未能提及的細節,應該說電影更震撼,原著更完整。跟朋友說現在看書觀影很難哭了,不知是淚點高了還是被自己存在之外的支撐點束縛住以至于離真實的生命漸遠,好在這部影片我終于哭了。
先說梁大娘。大娘已是風燭殘年,起伏的皺紋和彎曲的身體上布滿夜的陰影,佝僂讓她顯得格外弱小,這是她送走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孩子了。印象里這樣孤寂、清冷與悲戚的氣息多少都會招人同情與憐憫,可這位老人面容里沒有老無所依的不安與孤獨,沒有絲毫的悲戚與茍且,還不忘用莊稼人樸實的話語安慰她不知是軍長的父親。老人究竟承受了多少苦難才戰勝了人世間這般悲痛離合?
大娘端起酒杯對軍長說的那段話讓人眼淚止不住的流,有誰比一個沉默的老人看得更明白更高遠?現在看來,在大娘面前,整日吐槽的我們年輕一代不過是一群自以為是的小白臉。一位逆來順受的底層女性對信念高于自己的詮釋特別是在現在這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文化里是多么地讓人羞愧和嘆服。從后來她給蒙生的信里我仿佛看到托爾斯泰在說,哪里沒有樸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談不上偉大。
玉秀。為三喜持家育女,給老人養老送終。結婚這么多年相聚不到90天,沒有絲毫抱怨與不甘,滿屏的理解與惦念。就連哭也是一個人悄悄的,中國女性這種忍辱負重同甘共苦的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她那么美,才二十四歲,讓人心疼。感謝作者給了她一個有歸宿的結局,讓讀者還有一絲慰藉。想到這句話來描述她:過去,真善美常常分道揚鑣,到今天,才在她身上得以協調。
炮排長老靳,說是悲情好像總少了點什么,印象中這種人在彈盡糧絕的刺刀比劃中至死不停歇更符合他的臉譜,猜想作者這樣寫是想讓人更多關注他的生前——到底應該怎樣對待講真話的同志?保護還是教育,聽取還是打壓,不理不睬還是至死不放過,這真是個問題。有些真話不懷好意,有些真話讓人難堪,有些真話直指要害,有些真話不是時候,有些真話沒人相信,但總體說來真話越來越難聽到了。就像凱華在遺書里談到的,祝愿爸爸永遠發揚“甩帽”精神。希望自己可以做一個多講真話更聽得進真話的人。
趙蒙生,硝煙的沂蒙山下出生的孩子,這個溫情赤誠有些靦腆稚氣的書生。在戰場上以同歸心端掉敵人藏身洞穴的那一刻,他忘掉了生死。哦!也許還要早些,他的血性被激活是在軍長拿他做教材當眾罵懦夫的動員會上,在表決心吼著刺刀見紅的隊列前,在坐立不安淚水在眼睛打轉的連部里,在告訴連長想找戰士們談談的'委屈中。連長開心的想,那是多么快速不容等待地成長,誰不是從年輕一步步過來的呢?
我永遠無法忘記指導員摸著小金父親的手肘說“我們將來一定很好安排他”時深情無措的面容,那側臉像極了一個做錯事的孩子;無法忘記他小心翼翼地為盼盼放下奶粉和桔子汁兒的輕輕模樣,他掩蓋不住的扭捏與不安;無法忘記他捧起撫恤金和賣豬錢時顫抖的雙手叫一聲大娘…英雄在保家和衛國之間選擇了后者,英雄死后,他的家人誰來庇護?
不知怎的我重讀了《一個人的百年》,那是感慨自己的老師在千年未遇之大變局中有尊嚴地活了百年。像結尾寫的那樣,“一塊對惡沒有激烈反抗卻有持久拒絕的石頭,一塊對善沒有悲壯獻身卻有耐心執著的石頭以她不絕的微光爍傷我正在死去的心”。也許英雄的時代早已過去,日常生活的重負與擔當落在每一個人的身上,那些像大娘一樣舉重若輕的人讓生命看到了希望。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 19
電影中,最讓我感動的人物是那個“吃米費糧,穿衣費布”的大漢——梁三喜。他在自己的遺書上寫的那些話,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中。“人窮不能志短”,更是讓我十分的敬佩他。
遺書是心靈明亮的窗戶,而有些人則在他身上,反襯出了冷血的一面。梁三喜的遺書中所說的遺產,只不過是一些撫恤金和一件軍大衣罷了。這些在我們現在的人看來簡直不敢想像。我們心中的遺產都是什么房子啊、大把金錢啊、車子啊。可見,我們現在的人有多么看重于物質享受啊!而梁三喜的遺書中,飽含的那股情,豈還是遺書?都說“家書抵萬金”,而這份家書,又何止萬金?
當然,其他的人也令我非常感動。靳開來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換來了戰士們的戰斗力,而到頭來卻是連一個榮譽都沒有。難道他的功不大于過嗎?難道偷甘蔗,比一整個連的`人命還要重要嗎?還有“小北京”,他是那么的聰明才干,可是偏偏就這樣被兩枚臭蛋奪去了生命。還有……
到這里,我還有許多話要講。這部電影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悲楚,更多的是悲哀!我認為英雄不一定要犧牲,但即使犧牲,也不能像“小北京”一樣犧牲得不值得,也不應該像靳開來一樣小過沒過大功。他們是英雄,實實在在的英雄。是不拘小節的,愛國的英雄。
我欣賞“這種英雄”。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 20
《高山下的花環》這本書在八十年代還是有點名氣的,電影也火過一段時間,但電影我一直沒有看。昨天偶然間看了一下,馬上被迷住了,思緒萬分。思考一下,再寫點東西。因為我看的時候,淚水幾次差點溢出眼眶,為充滿感情的映畫動容,盡管內心深入一直在提醒自己,不過是一部藝術化的電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追求而已。但理想也是可以令人感動的流淚的,假如與你的理想追求相似。
這是一部表現和平時期局部戰士的影片,卻將戰爭作為背景,突出的是人的情感,情感是人的情感,而人是社會的人,是社會矛盾的承載體。于是,影片在戰爭的背景下,將凝聚強烈情感指向的各種矛盾方面一一展現:有對走后門不正之風的批評和憤慨,它們以強烈的情感沖擊力撼動人心,引人思考。
尤其是不管前面發生的任何事情,當自衛反擊戰打響了。戰士們義無反顧地殺上戰場。艱苦的環境里,戰士們干渴難耐,靳開來為了提高連隊戰斗力去砍甘蔗,被地雷炸死,被敵人的槍彈擊中而犧牲,通信員金小柱被炸斷了雙腿,梁三喜為掩護戰友趙蒙生中了敵人的冷彈倒在山坡上,憤怒的趙蒙生抱起炸藥包沖進敵人山洞,為贏得勝利立了功。戰斗結束了。高山下的烈士陵地里堆起一些新的墳頭,在花環掩映下,是那樣莊嚴肅穆。
烈士的家屬們陸續來了部隊。靳開來的妻子楊改花帶著孩子來到部隊,但她卻沒有領來靳開來的軍功章。原因是靳開來愛發牢騷,又違反紀律去砍甘蔗。雷軍長憤怒地摔下軍帽怒吼:“不給靳開來立功,天理難容!”三喜的母親梁大娘和玉秀也千里迢迢從沂蒙山趕到連隊。她們用撫恤金和借來的.錢為梁三喜還清欠債,珍藏起三喜留給她們的一件舍不得穿的軍大衣。
夜色降臨在山坡上一座座墳頭上。梁大娘在梁三喜墓前痛哭不已,玉秀終于放聲悲泣。在另一座墳前,她們與雷軍長相遇,知道了雷軍長的兒子“小北京”也在這場戰斗中犧牲了,也埋葬在這里,她們從心里敬佩軍長。雷軍長不禁向她們舉手敬禮,他深感人民的偉大。
影片的形象主體大多是些小人物,如梁三喜、靳開來、梁大娘、金小柱、雷凱華(小北京)……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他們都愛自己的家,愛生活,盡管他們生活得并不富足,但他們始終將國家的榮辱興衰放在第一位,在國家需要時,義無反顧地獻出自己的一切,正所謂位卑未敢忘憂國,在他們身上體現了人民愛國主義的崇高情懷。
影片總體節奏處理依據情感的變化分成幾個階段:戰前的歡愉,官兵們戲水游泳,對甜美愛情含蓄的表露……;戰中的嚴峻,艱苦與死亡擺在每一個人面前,特別是一個又一個困難被克服一,一個又一個戰友犧牲,戰后的篇幅更作為一個大的情感高潮,烈士家屬們的來隊,靳開來不能立功,餞別酒席上軍長和梁大娘語重情濃的話語……,又將戰場上的情感融入社會,將悲壯之情推向高潮,撼人心魄。
我感到最難以自控的情感來自于對軍隊現實生活、家庭與國家,個人與戰爭的深沉思索。我是一個理想化的人,對國家、民族、人民與家庭幸福、工作與生活都有一種近乎完美的追求。這種追求不是有多高貴,而是認為他們是簡單而單純的,我對于復雜由衷地厭惡與恐懼。
我希望的狀態集體是高貴的,人與人之間是真誠的,而不是互相為了利益而算計的。你想著默默地刻苦的訓練,提高殺敵本領,別人卻想著如何討好上級,捏造泡沫冷箭效應,博取眾人眼球,主要是領導,提職進步。為什么說眾人眼球呢?因為許多不是一個單位的人不了解具體情況,只看表面熱鬧,會盲目跟風,這一方面例子太多了,許多人聽聞的知名人物,其實往往并不是本單位最有才干的。
我希望對國家的愛是真誠的,而不是表面唱高調,遇難躲一邊,像趙蒙生一樣,一直想著調回大城市,包括他的位高權重的媽媽也在作這方面工作。我想他媽媽作為單位領導平時總結與發言一定是個調子高得嚇人,這種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現象,卻沒有人能制止,并成為一種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社會規則,真是感到傷不已。
我希望對民族的情感是真實的,中國人歷時五千年文明,的確是有無數人志士仁人灑過熱血與生命的,這些人的事跡在歷史傳承著,成為民族血液的重要成分。并不能每個都做到這種無私獻身行為,相反卻應該盡可能在物質上,即便不能在物質上也應當在精神上予以支持。即便做不到,也不應當歧視他們土得掉渣,沒有文化而不夠浪漫,應當給他們足夠的尊重。
我希望每個家庭都是幸福的,看到沂蒙山老區的人們條件那么艱苦,但充滿了愛,如連長梁三喜玉秀盡管家里很窮,但有骨氣,有愛情,這種幸福得讓人心碎。還有這種臨危受命的付連長靳開來一家也是很幸福。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 21
高山之下,烈士陵園,一束束白花放置于墳前。誰知陵墓下的白骨,也曾是多少姑娘心心念念的夢中人。
如果,趙蒙生的轉變是導演極力想要表達出的一條電影主線:對那個時代的一些高官子弟的鞭策與冀盼。那么對梁三喜與靳東來等烈士們的塑造則是電影另一主線所在:對萬千于戰場上犧牲的將士們及其家屬的敬意與歌頌。
在影片里,從連長梁三喜與各士兵的對話、連長自身的回憶與舉動,都可以看出,他與韓玉秀的婚姻,令人羨艷,十分美滿。從梁三喜推著韓玉秀與小豬崽到玉秀不遠千里赴部隊解相恩最后留波浪鼓等一件件能夠體現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事件。本以為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連長凱旋而歸,一手嬌妻,一手憨兒。可是戰爭無情、子彈無眼,一切成了奢想。前期的美滿與結局時玉秀在烈土園的悲慟,也不過是場戰役在這個時代千千萬萬的縮影。逝者已矣,可遺于生者的,只剩無盡的悲痛與思念。
于鋒火之時的家書可抵萬金,因為能予牽掛之人一聲平安之音。但若為,絕筆之信呢?玉秀所求,僅是三喜的平安,不再是團聚與富貴,可那封自前線而來的錦書,卻殘忍地抹殺掉了這一切念想。想來林覺民的妻子收至《與妻書》之時,或也同玉秀一般,悲痛欲絕。回看殘破史書萬卷,又有多少本該琴瑟和鳴的'幸福之家成為時代的眼淚呢?有多少妙齡少女從此只能睹物思人呢?
靳東來對梁三喜說:“烈士陵園見”,那時看到這一幕的我,多希望這僅是一句玩笑打趣話。可在最后,他們卻真的在高山下的烈士陵園里相聚,和萬千犧牲的弟兄們一起。在結局,靳東來的兒子拿著甘蔗,帶著軍帽,佩戴著一等功勛,用尚且稚嫩的聲音喊出:“我也要做像爸爸那樣的英雄。”而他的母親,看著兒子,怔怔出神。我猜,她或許是從孩子的身上看到了那個從今在后,只有在夢里才有相見機會的人了。
那樣的千山萬水之隔,那樣艱難的長途跋涉,擋不住數干年前的孟姜女,更擋不住思夫心切的韓玉秀。孟姜女猶可在遍尋白骨后隨之而去,但玉秀不能,她要替三喜給母親養老送終,將孩子盼盼撫養成人。遺孀之悲,在這漫漫歷史路上有多少?唯愿戰爭不再,唯愿相思不負,更愿人長久。
那高山下的花環何來?不過是有人千里迢迢而來,在夢里人的白骨填埋處所放罷了。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相關文章: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精選14篇)09-27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通用26篇)06-12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通用8篇)08-10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通用36篇)12-16
《高山下的花環》的觀后感(通用9篇)09-24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范文(精選6篇)09-27
看《高山下的花環》有感(精選20篇)06-16
觀看《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通用23篇)06-13
看《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通用31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