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電影觀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電影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雖然學過了很多專業課,但我還是覺得自己無法寫出比較專業的論文來表達自己的感想。所以還是選擇寫關于看過的電影的一些感想,第一次這樣關心教育的眼光來看電影,的確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老師在大一的時候給我們放了很多電影《大一新生》、《小孩不笨》、《放牛班的春天》,也許是因為自己還不夠“老”,不理解其中的意義。但是到了大二又看了《死亡詩社》以及《蒙娜麗莎的微笑》忽然覺得明白了很多,關于當一個教師,關于教育。
簡介一下《蒙娜麗莎的微笑》,背景是五十年代的美國,一個被譽為“沒有男子的常青藤”的衛斯理女子學院,來了一個藝術史女教師,一個接受了自由改革思想,想讓女性重新找回自我,不要做男人或者是婚姻的附庸的女子。這個學院里的學生都是家庭非常好的,這些女孩子從小也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們可以做得更好,但是他們卻個個都被塑造成想盡快結婚,嫁個好男人的家庭主婦。難道這真是她們想要的嗎?
有些人把《蒙娜麗莎的微笑》比作女版的《死亡詩社》,但是最不同的是過程也是結果,她勝利了,贏得了同學們的理解,改變了她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讓她們重新審視這個世界。而不像《死亡詩社》的慘烈,甚至有流血的犧牲。
這些教師是令人尊敬的,他們是負責任的教師,不僅教的是知識,更是思想,靈魂。他們個性鮮活,教法獨特,富有激情,致力于學生真正的理解,并不是單純的記得。鼓勵學生,激發學生自己思考的能力。
影片中學生們的改變是令人熱血沸騰的,看著那些在教師們的激發下鮮活,飛揚的笑容,身姿。那群暴力,冷漠的孩子,站在一起合唱出美麗的聲音;那些只知道背別人對畫的評價的女生,最終畫出了屬于自己的向日葵;那些被教室課本束縛的男孩撕下課本,在操場上奔跑喧鬧。我由衷的感到高興。
但是當這樣的一個教師并不是難么容易的事,我出生在一個教師家庭,父母都是教師,經常見他們討論一些在他們嘴里背稱為“油鹽不浸”的學生。也許沒有教師不關心自己的學生,但要一位教師了解他們的學生,并不是容易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特別是對于一些老師來說,理解比他們小很多歲的學生,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如老師在課上說的課改會舉步維艱,更不必說像影片所處的那個時代與舊思想,舊權威作斗爭。
《死亡詩社》讓我們看到一個更加真實的世界。是所有的革新最終都被人接受的嗎?在更多的時候,新生的思想都被所謂的權威扼殺。
劇中的尼爾,每次不情愿卻不得不對自己父親說“Yes,sir”的時候,都讓我想到當年的自己。
每個人都經歷過青春的成長和叛逆,社會,學校和家庭所創造的環境使我們慢慢磨平了自己的棱角,每一個學生都反對教條化的學習方式,但是,現實中的我們正在接受這樣的教育方式。或許我們的生活中有人勇敢地站出來走自己的道路,但絕大部分人只好隨波逐流,封閉了自己的一切。
也許必須要流血才能喚醒人們渾渾噩噩的思想,才能看清楚自己所處的環境。
“我走進叢林,因為我想生活的有意義,我希望能夠生活的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精華,而不是當我死了的時候,發現自己從沒活過”。也正告訴所有的教育者,教育的目的是希望每一個渴求知識的人,都能夠尋找到自身的價值,從而更精彩的活著。
【教育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經典教育電影觀后感12-22
教育電影觀后感(精選25篇)12-07
觀看教育類電影后的觀后感(精選21篇)02-18
電影的觀后感11-22
電影觀后感06-16
電影觀后感03-17
電影觀后感07-14
奪冠電影的觀后感11-09
姜子牙電影觀后感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