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觀后感(精選20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觀后感 篇1
據央視新聞,3月3日晚,《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舉行,記錄片《無窮之路》的主創、香港媒體人陳貝兒獲獎。以下為組委會授予陳貝兒的頒獎詞:
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你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陳貝兒
隨后,陳貝兒在個人微博上對自己獲得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一事進行了回應:
感恩!很榮幸獲頒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作為媒體人,通過鏡頭傳遞真實故事是我的份內事。很難得有機會拍到《無窮之路》這部紀錄片,見證并展示了祖國脫貧攻堅的成果,傳遞正能量給觀眾。未來將繼續用心說好中國故事。再次感謝大家的支持!感動!
2021年,一部反映全國脫貧攻堅題材的紀錄片《無窮之路》火了,豆瓣評分9.5,片子的主創是香港的媒體人陳貝兒。
出發前,她看到許多西方媒體對中國脫貧成功的質疑。在采訪中,陳貝兒說,她覺得作為一個媒體人,真的不可以只看人家的報道就信以為真。她是真的要親身去看、去聽。
陳貝兒出生在香港,生長在溫哥華,一直生活在繁華都市的她對貧窮沒有什么概念,對去脫貧地區的艱辛是她未嘗預料的。
為了拍攝懸崖村易地扶貧搬遷的原因,陳貝兒兩次攀爬天梯上懸崖村,來回共一萬多級,每次花費十幾個小時,累得腳軟不說,有恐高癥的她身體一度抖到不行,但還是堅持了下來。
在去怒江拍攝交通扶貧時,陳貝兒不顧危險,親身體驗了過去百姓過江用的溜索。
一路走來,對于西方媒體的質疑,貝兒也有了自己的.認知與看法。
采訪中,陳貝兒表示,在拍攝之前就看過一些外媒的報道,說那些村民搬到安置房之后很不習慣,配套又不好,但是自己親眼看到的不是這樣的。她說,她真的非常震撼,從這一點她就看到,國家是很大手筆,也不惜代價的,國家為了脫貧的決心是非常強大。
歷經3個月,陳貝兒一行5人,穿梭全國6個省份,10個脫貧地區,深入海南熱帶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嶺,拍攝制作了12集紀錄片,全面詳實地見證了中國的脫貧之路。
這段經歷也給了陳貝兒很大的震撼,她說,在采訪的過程當中,她碰到了很多很了不起的人,他們給她很大的力量。他們碰到困難時候的那種堅持,跟他們要生存下去的那種生命力是非常非常強的。脫貧的工程比聯合國早10年完成,這是因為我們當中有很多無名英雄。
《無窮之路》播出之后,出乎陳貝兒的意料,不僅內地觀眾贊譽不絕,香港觀眾也好評如潮。
陳貝兒說,很多香港觀眾朋友給她留言,他們都說看得很感動,因為這個節目他們也都知道了現在國家發生的變化,這給了她莫大的鼓勵。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觀后感 篇2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3月3日訊 據央視新聞消息 向陽而生,向善而行。那些人性當中最閃耀的瞬間,無時無刻不在感動著中國。
3月3日晚,《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一套播出。郴州女孩江夢南當選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同獲感動殊榮的還有:彭士祿、楊振寧、顧誦芬、吳天一、朱彥夫、中國航天人、蘇炳添、陳貝兒、張順東李國秀夫婦。
車水馬龍、人聲嘈雜、對于普通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但對于江夢南來說,所有的聲音都是陌生甚至可怕的。因為在三年前裝上人工耳蝸之前,她什么也聽不見。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從小幾乎完全喪失聽力的她,在父母的幫助下,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不僅沒有失學,而且一路考出了偏遠的瑤族鄉鎮,直到考上了清華的博士。
江夢南:我從來沒有因為自己聽不見,就把自己看成了一個弱者。我相信自己不會比別人差,我也相信事情可以做得很好。
時間回到29年前,在小夢南半歲時,因為肺炎誤用藥物,她的左耳損失了大于105分貝,相當于直升機起飛時聲響的聽力,而右耳的聽力則完全喪失,臨床上被診斷為極重度的神經性耳聾。
父母會抱著她坐在鏡子前,讓她觀察別人和自己說話的口型,進行發音模仿,并一遍遍地糾錯。
江夢南:一個字,念一萬遍我能夠學會,父母都已經很開心了。可能有一些口型非常像的音,花、瓜,就要把我的手,放在他們的嘴巴附近感受這些氣流。花,有氣流,瓜,沒有。需要很多遍的反饋,才可以慢慢練成這樣一個肌肉記憶。
常人很難想象,在無聲的世界里,小夢南是如何通過海量的重復與練習,學會讀唇語的。夢南沒有上過一天特殊教育學校,因為她父母堅持要讓女兒去公立小學讀書,但沒有一個正常小學肯接收她,以至于到了上學年齡,無學可上的夢南又多上了一年學前班。
江夢南:有一個場景我印象非常非常深刻,我的學前班跟我的小學,他們中間有一段臺階,小學在臺階上面,我的學前班在臺階下面。我站在臺階上,看到其他同齡人都去順著臺階往上爬去讀小學,我自己順著臺階往下走,我當時在臺階上就哭了。
江夢南:父母安慰我,告訴我,聽不見是既定的事實,與其怨天尤人,還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這點。
于是,在學校里,夢南靠著坐在教室前排,讀老師口型“聽課”,并憑借驚人的努力和記憶力,發奮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甚至,為了補上學前班多讀的那一年,她在四年級暑假自學了五年級所有的課程。
就這樣,好強的夢南一路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吉林大學的本科、碩士,并于2018年,考上了清華大學生命與科學學院的博士,主攻腫瘤免疫和機器學習。為了測試自己還有哪些潛力可挖掘,三年前裝上了人工耳蝸。終于,她人生第一次,真切地聽到了這個世界。
江夢南:冷不丁的哪一天會聽到我以前從來沒過的聲音。我開始聽見了鳥叫,聽見了青蛙在叫,或者聽到了一些很美好的聲音。
但是,新的困難接踵而至。為了建立耳蝸里聽到的聲音跟文字之間的聯系,夢南還需要不斷持續進行聽力訓練。而且,清華的學業壓力大,每天面臨大量專業的討論,夢南的人生,仿佛每一步,都是“困難模式”,等待她去克服。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觀后感 篇3
今晚,《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播出。盛典以“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為核心主題,全面展現中國人所經歷的波瀾壯闊的2021年。其中,蘇州籍兩院院士顧誦芬當選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顧誦芬,男,1930年2月出生,江蘇蘇州人,1951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航空工程系。現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級顧問、中國航空研究院名譽院長。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榮獲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顧誦芬院士是著名的飛機空氣動力學家,是我國高空高速殲擊機的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他主持建立了我國飛機設計體系,主持研制的型號開創了我國自行設計研制殲擊機的歷史,顧誦芬院士先后參與主持了殲教1、殲8和殲8Ⅱ等機型的設計研發,曾任殲8副總設計師、殲8Ⅱ總設計師。由于對殲8系列飛機的.重大貢獻,顧誦芬院士被譽為“殲8之父”。1991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顧誦芬父親顧廷龍和母親潘承圭都出身于蘇州名門望族,舊居在望星橋。顧廷龍逝世后,顧誦芬按照父親臨終前“將藏書一部分捐贈母校”的囑托,分兩次從北京專程到蘇州,把父親生前收藏的4000冊(套)珍本、孤本、善本藏書捐贈給蘇州一中。為此,蘇州一中專設“顧廷龍贈書珍藏室”。2019年8月,“清芬可挹:兩院院士顧誦芬”展在蘇州美術館舉辦,展出了顧廷龍、顧誦芬兩代名人的手跡、圖紙手稿、工具儀器等90件實物原件,以及成績單、珍貴照片等66件文獻資料,真實再現了顧誦芬院士從江南文化望族走向我國航空科研尖端的砥礪行程。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觀后感 篇4
讀書一天用一根蠟燭
在劉伯珍的記憶中,弟弟伯明是個勤奮刻苦的人。“他上高中時,每天天不亮就上學去,晚上披著星星回來。那時候,家里經常停電,他就點蠟燭學習,頭一天晚上燃掉半根蠟燭后睡覺,第二天天不亮就起來接著點蠟燭學習。說起來,當時一根蠟燭得花1毛多錢,一天用掉一根蠟燭還是挺貴的。”
張福林是劉伯明在依安縣一中念高三時的班主任。他告訴記者,伯明上高中時是班級里最能吃苦的。雖然家與學校很遠,可他從來沒有遲到過。“從家里到學校20多里地的路程大概得用40多分鐘。尤其到了冬天,騎到學校時,棉帽子和棉襖后面全掛滿了霜,整個人就像‘雪人’一樣,看了都讓人心疼。”
“他平時話不多,但好學好問,學習比較有方法,在班里學習成績一直在前兩名。”張福林非常肯定地說:“即使不考‘飛’,伯明也能考上大學。可以說,是他這種頑強的毅力、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孜孜不倦的求知欲,讓他從一名普通的農村孩子走上了‘航天路’。”
自古以來,齊齊哈爾市都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城市,抗擊沙俄侵略的壽山將軍、打響中國武裝抗日第一槍的馬占山將軍、在全國叫響的.馬恒昌小組、殉職的養鶴姑娘徐秀娟……在齊齊哈爾市歷史畫卷上續寫下了一頁頁輝煌。這種厚重的城市文化底蘊所凝聚的英雄情結,無形中也在影響著翟志剛、劉伯明的人生軌跡:生在英雄的城市,更要擁有遠大的理想,要踏著英雄的步伐向前邁進。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觀后感 篇5
3月3日晚八點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CCTV-1播出,著名核動力專家、中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大連理工大學杰出校友彭士祿獲頒“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彭士祿是革命先烈彭湃之子。1925年生于廣東海豐,1949年就讀于大連大學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應用化學系一年級,1950年大連大學建制撤銷,就讀于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系二年級,1951年在大連工學院化工系化工機械專業讀三年級時赴蘇聯留學。1958年回國后一直從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工作。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彭士祿院士是我國著名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顧問、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核動力學會名譽理事長。
彭士祿院士是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為中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做出了開創性工作。從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到大亞灣核電站,再到秦山二期核電站,彭士祿院士為之傾注了大量心血,被譽為中國核動力事業的“拓荒牛”。2021年3月22日,彭士祿院士因病逝世,他曾說:“活著能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獻身,足矣!”
《感動中國》的'頒獎詞這樣寫道:
歷經磨難 初心不改
在深山中傾聽 于花甲年重啟
兩代人為理想澎湃
一輩子為國家深潛
你如同你的作品 無聲無息
但蘊含巨大的威力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觀后感 篇6
2022年3月3日晚,備受矚目的《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來自香港無線電視(TVB)的主持人陳貝兒獲評“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2021年,陳貝兒憑借豆瓣9.5分的TVB紀錄片《無窮之路》,獲得廣大觀眾的喜愛與贊美。
以香港媒體人視角看內地扶貧,五人團隊歷時三個月,穿梭全國六個省份,深入十個曾經深度貧困的地區。走到云貴高原大峽谷,踏進大西北戈壁沙漠,進入川藏高原,真實地用腳丈量每一寸土,了解各地民生,向觀眾介紹各地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
紀錄片貴在真實,而真實在于細節的把握與感情的.投入。
在《無窮之路》中,每到一個拍攝地,陳貝兒都盡可能地深入體驗當地生活,親身經歷各種職業,快速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感受鄉村振興為當地老百姓帶來的驚喜變化。她天生的親和力也在節目播出之后飽受全國觀眾贊譽。
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陳貝兒的頒獎詞: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以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對于獲評“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陳貝兒表示,作為媒體人,通過鏡頭傳遞真實故事是份內事。
2021年很難得有機會拍到《無窮之路》這部紀錄片,見證并展示了祖國脫貧攻堅的成果,傳遞正能量給觀眾。
未來將再接再厲,用心說好中國故事!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觀后感 篇7
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托起孩子們的夢想。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執鞭上課,艱難斑駁了歲月,風霜刻深了皺紋。有人看到你的滄桑,更多人看到的是你年輕的心。
這是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你的頒獎詞,是對你十八年來辛勤付出的高度評價。我無法清楚地訴說我此時此刻的心情,感動、慶幸,同時又有些不解。我感動,感動你用一根窄窄的扁擔,18年風里來雨里去,挑起了一片晴空;我慶幸,慶幸我現在坐在溫暖的教室里,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不解,不解你為何有如此大的決心留在那個窮困的小山村,甚至在你失去了才九個月大的女兒時。這個窮困的小山村,埋葬了你的青春,折斷了你的翅膀,奪去了你小女兒的`寶貴生命。
為何?為何?為何你不選擇離開?
直到我看到你坐在那個破舊的教室里,望著孩子們吃著你為他們準備的午飯時那明媚的笑顏,我才深切明白,有種東西,叫做堅守。
堅守,堅守那一根帶來知識的扁擔;堅守那一方坑坑洼洼的講臺;堅守那一塊殘破不堪的黑板;堅守那一雙雙求知的清澈的眸子;堅守你為孩子們死撐的那片叫做希望的藍天。
《感動中國》的主持人敬老師說:不是杰出者才做夢,只是善夢者才杰出。
而你,張玉滾,你是一個杰出的織夢者,你用無私與關愛為孩子們織就了一個個五彩斑斕的夢,同時,也造就了自己,一個杰出的自己!
陽春三月,春意盎然,此刻,你是否手中握著那根窄窄的扁擔,你是否顛簸在那條泥濘的小路上,你是否仍舊擔著沉甸甸的課本孩子們的夢想和希望,額頭上卻早已細汗蒙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面對孩子們的深切感激,你淺笑安然。你想的是,堅守初心,方得始終,不求感動中國,只求無愧于心!
感謝你,令我這顆焦灼而無處安放的心沉靜下來,我將揮開眼前的陰霾,乘風破浪,堅守一片冰心,只愿活得坦蕩,無愧于心!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觀后感 篇8
恭喜,恭喜!TVB知名主持人陳貝兒憑借去年播出的優質節目《無窮之路》榮獲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組委會給陳貝兒的頒獎詞為: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以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相信,看了TVB《無窮之路》的朋友,都不得不向陳貝兒豎上大拇指!這部節目目前在豆瓣網上的評分高達9.5分,可以說算得上是一部滿分作品。
在年初的TVB萬千星輝頒獎典禮上,陳貝兒就已經憑借該節目收獲了最佳女主持這個獎項。而此次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也是對她更大的肯定。
說《無窮之路》是一部節目,還不如說它是一部紀錄片!據了解,整檔節目的主創團隊就只有4個人,兩名攝影師,陳貝兒則擔當主持人。
他們去到了我國最具代表性的10個貧困地區,去了解、去探尋,我國的扶貧政策以及扶貧結果,整檔節目可以說相當具有深義。
外界都在說,最近這幾年TVB的劇集、節目越來越難看,演員老了,看來看去就那幾個人,拍攝手法也停滯不前,整體的發展已經落后,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但相信一直在關注TVB的朋友就會發現,這幾年TVB也一直在默默努力做著改變,努力創新,而此次的口碑節目《無窮之路》似乎也就是TVB這些年不斷努力的一個縮影。
又說回這檔節目的關鍵人物,陳貝兒。陳貝兒從2003年就開始在香港有線電視做主播,從事媒體行業已經近20年,身上的經驗自然也相當豐富。
而她大概在10年前,才跟隨“伯樂”余詠珊Sandy,以主持人、主播的身份,正式從香港有線電視過檔到無線電視,加入TVB大家庭。
在余詠珊的力捧下,陳貝兒很快在各大直播節目中做主持人,同時還在各類資訊和綜藝節目中擔當主持人。
早前由她主持的《嫁到這世界邊端》系列,也相當之精彩。節目從2017年播到2019年,一共播出了三季,共計40集,綜合評分高達9分。而陳貝兒在節目中,也用她難得的主持經驗以及情緒把控,給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許多小伙伴,應該和我有一樣的感受:陳貝兒可能第一眼看上去算不上是那種標準意義上的大美女,但是看了她的節目,就會慢慢發現她身上很多的氣質和特質都特別吸引人。
去年上半年,隨著曾志偉的走馬上任,余詠珊的“倒臺”。不少網友都在猜測曾經由余詠珊一手捧起來的'“有線幫“藝人,在TVB的地位會大打折扣。
畢竟他們的“靠山”已經離開,自然分不到好的資源。但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陳貝兒在TVB的地位不降反升,當然這也是靠她自己的努力和專業所換來的。
最近一段時間,陳貝兒一直留在內地發展。不僅受邀參觀了中央電視臺,同時還登上了央視的綜藝節目,代表中國香港地區演唱了歌曲。可以說是事業再度迎來了春天。
最后,我也要再一次恭喜陳貝兒榮獲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就像網友評論的那樣:陳貝兒這次能夠拿獎,絕對是實至名歸,沒有任何爭議。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觀后感 篇9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并不富裕,但他們的精神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和衡量的。
醫者他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只有一位醫者做到了,那就是胡佩蘭老奶奶,她是一位婦科醫生,雖然已經退休了,但她仍然去醫治那些婦女,卻不在意自己也是腰間盤突出的病人。曾經有多少嬰兒在她的手上出生。她是醫生中一塊不倒的銘碑,給所有人都豎起了榜樣。
有這樣的一位老爺爺,他已經快90歲了,他的每次匯款雖然都是用幾十來計數的,但這些錢是他從自己的生活中,飯菜中節省下來的。他的一日三餐只是靠自己在垃圾桶里撿來一些別人不要的菜葉為持生活,他的錢來之不易,是自己撿來的一個又一個的塑料瓶,去賣掉后換取來的辛苦錢,他自己不用這些錢,卻用這些錢去匯款給那些撿來報紙中那些有困難的學生。政府給他的補貼費也存著不用,等到足夠了,再去匯款。他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他就是飽經風霜的劉盛蘭老爺爺。他的匯款是給所有中國人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
他們雖然只是盡自己的一份責任,但他們的貢獻是誰都可以替代的,他們永遠是中國人的驕傲。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觀后感 篇10
3月3日晚八點,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沒腳走出致富路,無手繡出幸福花!張順東夫婦入選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名單。他們登上央視領獎,頒獎辭讓人淚目。
2002—2022
《感動中國》
陪你走過了20年
感人的故事歷久彌新
感動的力量經久不息
請記住這些
平凡卻閃亮的名字
他們是故事的主人公張順東、李國秀。夫妻二人加起來只有一只手,兩條腿,但他們用殘缺的身體,書寫了世間最美家庭的模樣。他們用辛勤的勞作,把兒女養大成人,他們用堅強的意志,甩掉了貧困帽子,創造了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張順東1974年出生在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烏龍鎮坪子村,他6歲放羊時被高壓電擊傷,失去了右手,雙腳重傷。19歲那年,他認識了鄰村的姑娘李國秀。
1993年,張順東、李國秀喜結連理。
莊稼人,有耕種才能有飯吃。兩個人只有一只手,他們有能力、有決心面對以后的生活嗎?
張順東:生活不是說等出來的`,是靠干出來的,夫妻同心,黃土才能變成金。
女兒和兒子相繼出生,健康的孩子是安慰,更是這個家庭的希望。李國秀說,別人的孩子用手抱大,而我們的孩子是用雙腳抱大的。
一雙兒女漸漸長大,原本僅夠填飽肚子的生活,越來越捉襟見肘。
每天天不亮,村里人還在睡夢中,張順東、李國秀夫婦就開始忙碌了。想讓日子好一點,就要付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李國秀練出了繡花的本領貼補家用,他們養殖的雞鴨豬仔也越來越多。
張順東:勤勞奮斗去干活,是一個丈夫應該去做的,更是一個父親應該去做的。
懂事的女兒沒有辜負父母的厚望,考上了師范大學。但同時,張順東原本受傷的兩只腳因為過度勞累而潰爛,不得不先后截肢。命運再次給這個不幸的家庭以沉重打擊。
截肢后的張順東沒有倒下,裝上假肢繼續耕作于田間地頭。夫妻二人更加珍愛對方,你就是我的手,我就是你的腳。
堅強,自信,樂觀的張順東、李國秀,沒有向命運屈服,在困苦中相互扶持,相親相愛。
李國秀:我覺得人再苦再難,不能沒有希望。
在烏龍鎮,張順東夫婦身殘志堅的故事被傳為佳話,只要有需要,村民們都會來搭把手,國家又給報銷了兩萬多元醫藥費。2017年,在國家危房改造資金的扶持下,家里蓋上了新房,年收入逐步提高,張順東家成為村里最早一批脫貧戶。
張順東:汗水不是白流的,總有收獲。
如今,他們的女兒大學畢業,成為一名人民教師,也有了自己的寶寶,四世同堂,盡享天倫。對張順東、李國秀而言,因為加倍努力了,所以倍感幸福。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觀后感 篇11
TVB主持人陳貝兒在《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獲評“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去年陳貝兒憑紀錄片《無窮之路》深受歡迎,在《無》中,她每到一個拍攝地,都盡可能深入體驗當地生活,親身經歷各種職業,融入當地人生活。
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陳貝兒的`頒獎詞:“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以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對于獲評“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陳貝兒謙稱:“作為媒體人,通過鏡頭傳遞真實故事是份內事。2021年很難得有機會拍到《無窮之路》這部紀錄片,見證并展示了祖國脫貧攻堅成果,傳遞正能量給觀眾。未來將再接再厲,用心說好中國故事。”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觀后感 篇12
今天,我們看了《感動中國》,它使許多人熱淚盈眶,我覺得它是凈化心靈的儀器,它譜寫了真、善、美的樂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動中國》,每個人都會有所感悟。
《感動中國》有幾十位讓人們感動到流淚的人,可以說最耀眼的不是明星,而是這幾十人純潔、善良的心。
這幾十人中我每個都覺得讓人感動,劉盛蘭每天省吃儉用,捐錢給孩子們。他那時月薪才300元,可他卻一下子捐了50元,他那時已經73歲了,后來又一場大火燒了他的房子,回到農村生活更辛苦。可他仍在捐錢,10元、20元、30元、40元這位老人吃東西都是吃垃圾里拾來的,還會拿人家扔掉不要的菜葉,而且17年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真善心!從他身上,我看到了中華民族正直、善良、樂于助人、樂于奉獻的優秀品質。
還有一個叫段愛平的。她只是一個小小的村長,可她為村里的犧牲非常大。我們應該想成為百萬富翁吧。這個段愛平就是個百萬富翁,可是她卻把自己的錢全都捐了出去,而且她有食道癌,最后窮得都沒錢看病,而且她還會下雨天幫村民一起修房屋漏洞。我們要學習她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干事創業、奮發有為的崇高精神;學習她真心實意地幫民致富、解民困難、化民恩怨、心系百姓、執政為民的公仆情懷;學習她不管身處何時何地,心中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與使命,在榮譽面前不忘本的淳樸本色。
看完《感動中國》之后,我勵志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向《感動中國》里面的人物學習,幫助、救助需要幫助的人。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觀后感 篇13
滿含熱淚看完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那一個個使人熱淚盈眶的畫面,讓我掩面深思,他們那種愛心、責任心和奉獻精神深深打動著我。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臺上,閃閃發光的是一群生活中的普通人。在2014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有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有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筑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有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干部山西村官段愛平。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
劉盛蘭是位普通村民,年輕時在外打工,后來在一家企業作保管員。73歲的時候,他開始了助學之路。17年幾乎未嘗肉味,沒添過一件新衣,“吝嗇”的連一個饅頭都舍不得買,可捐資助學總計7萬多元,資助了100多個學生。劉盛蘭唯一珍藏的是一個深藍色布袋,里面裝滿了匯款單和回信。這么多年過去了,老人也不記得匯出去多少錢、收了多少封信。
還記得那撼動心靈的頒獎詞: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是他讓我感受到了崇仁厚德!
看過《感動中國》之后,我的內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后,我收獲了很多,我們也不能只沉浸在感動的時光里,我們應該讓自己平淡無奇的生活多一抹亮麗的色彩。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幫助弱者、專心工作等都是我們應該做的,雖然是一些微薄的行為,但是只要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愛,還是可以感動世界的。
能感動他人的'人,是高尚的;懂得感動的人,是幸福的。學習他人的無私,傳遞愛的宣言,踐行愛的承諾,奉獻自己的力量,讓愛充滿人間,讓感動長存人間!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觀后感 篇14
在吳天一身后,是許許多多跟他一樣立足本職、默默奉獻的黨員醫務工作者。他們有的一生扎根在艱苦偏遠的邊疆、山村,默默守護當地百姓的健康平安;有的日夜奮戰在寂靜的實驗室里,在技術攻關和藥械研發路上披荊斬棘;有的常年與蚊蟲、釘螺、病毒打交道,用堅韌與汗水筑起防控疾病的銅墻鐵壁……他們心中裝著人民、工作為了人民,在各自崗位上頑強拼搏,不計較個人得失,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崇高情懷。他們都是可愛可敬、值得銘記的平凡英雄。榮光,同樣屬于他們。
致敬英雄,的方式就是向他看齊。這些優秀的共產黨員就在我們身邊,他們的事跡可學可做,他們的精神可追可及。他們用行動證明,每名黨員都能夠在民族復興的偉業中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今天,衛生健康事業在迎來巨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各種風險挑戰,需要黨員醫務工作者以先進典型為榜樣,繼續錘煉堅強黨性,牢記初心使命,用忠誠與堅韌,用專業與仁心,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在平凡崗位上鑄就醫者的光榮與夢想。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觀后感 篇15
在望謨縣的這三年,劉秀祥經常去各個村里開會、家訪,一遍又一遍地給家長和孩子們做思想工作,鼓勵他們讓孩子學習。
三年,劉秀祥跑遍了每一個村子,跑壞了幾輛摩托車,在這樣的努力下,當地的風氣逐漸被改變,家長們非常贊成讓孩子努力學習,而孩子們的成績也一步步高升,望謨縣的干部說:“劉秀祥把自己的故事傳遞給人們,讓無數人感到勵志,因為這是活生生存在的例子,不是虛假的。”
三年的時間一下子就到了,可是劉秀祥知道自己走不了,望謨縣還需要他,學生們還需要他,深思之后,劉秀祥沒有離開,而是留了下來。
漸漸的',劉秀祥的名聲傳了出來,很多人都找他去做演講,對于這樣的要求,劉秀祥從不拒絕,但也不要錢,他說要自己去演講可以,必須資助我們這邊的兩個孩子上學。
8年過去了,劉秀祥幫助的學生達到了1900人,這些孩子都一一上了大學,走出貧困山區。2018年,劉秀祥被調任為望謨縣實驗高中副校長,他開始幫助更多的學生。
劉秀祥就像蒲公英的種子,灑在望謨縣的大地上,給這片土地帶來無盡的生機。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觀后感 篇16
8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這期間,劉秀祥把望謨縣的教育帶出另一片天地。
20年前,望謨縣本科上線率為0,整個縣有十萬余人文化水平在小學及以下。
2015年到2020年,望謨縣中考成績400分以上的人數從358人突破1000人,中考平均分位居州排名第三名;本科上線率也從12.26%到如今的63.44%,要知道這些學生當初中考的成績平均只有336分,如今卻考上了本科,劉秀祥的鼓勵對這個縣的改變之大不言而喻。
隨著孩子們學業有成,回到故鄉,望謨縣的貧困程度也在逐年下降,到今年,望謨縣的貧困率已經不足3.6,經濟發展越來越好。
今年,劉秀祥被成功評選為“最美教師”,這個曾經睡豬圈,背母上學的男孩,如今用自己的故事和行動,改變了無數貧困地區學子的命運。在被評選為“最美教師”之后,劉秀祥成立了一家工作室,專門對老師的德育進行培訓,他說只有更多優秀的老師,才能培育出更多優秀的學生。
在望謨縣的8年里,劉秀祥從未放棄一名學生,他說:“我相信,任何一個孩子都值得更好的.未來。無論他出生在北京上海,還是我們貴州望謨。”
無論是扎根望謨的劉秀祥,還是為學生失去雙腿的張麗莉,這些老師們都在用自己的人生和努力,去改變下一代人的命運,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現在,這些“最美教師”們的故事,還在繼續,愿我們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觀后感 篇17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不管從意氣風發到兩鬢斑白的偉人,還是純樸的百姓把播下愛的種子變成了接力賽,從黑土地灑向人間,讓人間感受到了溫暖。那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關愛的美德,而這些溫暖又讓我們的國家得以從冰雪融化成溪水,流淌在人間,而得以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有希望。
當我們從呱呱墜地,就有了父母無畏的關愛,而極少數的嬰兒卻遭到丟棄。但世上存有一些好心人士收留那些棄嬰,無論那些棄嬰的健康狀態,還是殘疾程度,都義無反顧的做出了艱苦的'抉擇:收留他們。就是高淑珍在十幾年的時間里去收留上百名的殘疾人士,在家里人沒有飯飽的情況下也不讓那些殘疾孩子們的肚子受的半點委屈,她為的就是讓那些有殘疾孩子能夠為自己掙得養家糊口的錢去,她已經不在乎自己的餓,冷,暖。只在乎那些不能自理的孩子們,她不僅僅是她自己孩子的媽媽,是那上百名孩子的媽媽,她是可敬的!
看著《感動中國》一幕幕感人的畫面無一不扣動作我們的心弦,充盈作我們的雙眼。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觀后感 篇18
郭川航海意義何在?當這位50歲的青島漢子帶領國際團隊穿越北冰洋、沖過終點之后,很多人對他這種自討苦戰的瘋狂舉動表示不解。
同樣的問題可以提向所有的職業體育項目:博爾特為什么要跑步?梅西為什么要踢足球?費德勒為什么要打網球?梅威瑟為什么要搞拳擊?……他們意義何在?
對于這些蘇格拉底式的提問,我們從對郭川航海的解剖中都能找到答案。
每個人都是性質獨特的個體,興趣愛好各有不同,郭川也不例外。他作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高材生,對太空的興趣卻不如對大海那樣熾烈。他不愿庸庸碌碌地活著,對到手的副局干部待遇沒有興趣,三角翼、滑沙也不合他的胃口,唯有帆船航海讓他一見如故,沉迷其間不能自拔。他說自己就像歌曲里唱得那樣,“尋尋覓覓尋不到活著的證據,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跡。”他想換個活法,航海把他從城市瑣碎乏味生活的牢籠中解放出來。只有到了海上,他才感覺到自由和對自我命運的把握。于是他義無反顧地走向大海。國內沒有航海環境,他就遠赴法國學習,全是自費,沒有花納稅人一分錢。
航海,是郭川的愛好,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就像博爾特、費德勒、梅西、梅威瑟在自己選擇的體育項目中生活一樣,也如你我平凡人選擇的朝九晚五的上下班制生活一樣。
郭川航海是為追求戰勝自我的極限體驗。他的`帆船為創造紀錄而設計,不是為了享受,沒有任何奢侈品,甚至連馬桶都沒有。這次北極航行,他吃的是脫水壓縮食品,喝的是淡化過的海水,13天內一直和衣而睡,沒換過內衣。他追求的不是衣食住行的舒適,而是一種極致的感覺。在這次創紀錄北極航行沖刺結束后,他沉浸在巴庫斯似的興奮中:“我感覺很自豪,此刻的我完成了一件前無古人的事情。每個人都會有這樣享受的時刻,只是具體內容不一樣。有人會為加薪晉級、買房買車而高興,我為創造這樣一個世界紀錄而高興。大家只是追求的目標不同,但高興的感覺是一樣的。”
郭川說,他一直想要做一件感動自己的事情,這次做到了。因此,他首先是為自己航海,為了實現自我而航海。
如果郭川生在歐美,他或許就是個平凡的航海者。但在中國,時代的變化把他推到了歷史的前沿。北京奧運會把青島選為帆船比賽地點,讓郭川這個青島人深入接觸到了競賽帆船。中國經濟的發展吸引更多的國際帆船賽事進入中國,郭川順理成章地成為這些國際賽事的中國元素。發達的理性思維和堅韌不拔的性格讓他戰勝了種種困難,十年之內他成為帆船競技的高手,成為一個品牌,組建了專業團隊,擁有了市場。他占據天時地利人和三大成功要素。他選擇了帆船,時代選擇了他。他成為中國帆船的領軍人物。
于是郭川就不能再僅僅為自己航海。他的航海被賦予更多內容和意義。作為一個職業極限航海家,他擔負著更多責任。他要為家庭、為團隊、為支持者、為贊助商、為自己的市場品牌、甚至要為中國帆船界去航海。他必須要去拼搏,做到最好,正如博爾特、費德勒、梅西和梅威瑟這些職業體育選手一樣。
現在郭川每次航海都是一個市場項目,由自己的團隊經營。為了他能順利下海穿越北極,團隊總經理劉玲玲奔波在世界各地,為他尋找船員,尋求合作伙伴。團隊技術經理法國人哈爾貝最后累得臥病在床。這些職業人士拼命工作,確保項目順利進行。消費經濟時代,不少人欣賞郭川,因此成為他的支持者。這次穿越北極起航之前,有人暗中給他賬號里匯去二十萬元人民幣,有人萬里迢迢從國內趕到北冰洋沿岸的摩爾曼斯克為郭川壯行。因此,郭川航海的成功,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成功,也是團隊和合作伙伴、支持者和中國帆船界的成功。大家都與有榮焉。
我們為博爾特、費德勒、梅西、梅威瑟和郭川喝彩,是因為我們在他們那里找到了認同感。這就是意義所在。
郭川說過,他航海就像博爾特跑百米每一步都力求精確一樣,任何細節都不能忽視,因為他有時要在游走在生命攸關的極限邊緣,容不得任何閃失。極限航海是他的工作,就像體育和探險,都是人類為自己設計的挑戰,看似“自討苦戰”,實際是人類自我砥礪、自我改善的方式。每次極限的突破,每次世界紀錄的創立,都值得我們為之興奮。這也是意義所在。
法國航海權威克里斯蒂安·杜馬爾稱贊郭川是世界航海界的“先行者”,“意志強大,思維理性”,“堅定地追隨自己的想法”。郭川是個為實現自我價值而愿意付出一切努力的人。這是他個人精神的實質所在。
郭川曾說:“我的事跡或許無法拷貝,但我的精神可以拷貝。”他的這種精神,也是他航海的意義。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觀后感 篇19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想必大家對這句詩都略有耳聞。這句詩告訴我們:如果奉獻就是為了有一天索取,我們將變得多么渺小。生活中處處有奉獻,那個人就在我們的身邊。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我好不容易從床上爬起來,慢慢吞吞地穿上衣服洗漱好,最終我走出了家門。我剛走出家門幾十米,就看見一個清潔工在疏通昨日堵塞的“臭水溝”。
她站在水溝上頭,拿著鐵鍬在把垃圾挖出來。她挖出一點垃圾,那惡臭的氣味一陣一陣撲面而來,但她一點也沒有退縮,一向堅持著,她挖出了一點又一點垃圾。突然她拿鐵鍬挖不到垃圾了,她站到“臭水溝”里去,冰凍且有惡臭的水沖擊著她的.腳,她蹲下來,用手去挖,她挖出了許多垃圾,越挖她的手就越黑,她不但沒有退縮并且更加努力地干活。大多數人肯定是嫌臟的,甚至連靠近都不敢,可是這個清潔工正好相反。
突然我聽見一段對話,一個男清潔工說:“別干了,讓別人去干吧。”這個清潔工說:“不,既然做了,那我就必須要做完。”男清潔工又說:“快走吧,那下水道又臟又冰,不值啊。”“不,你先走,我在干一會兒”女清潔工說。說話間,她把下水道疏通了,被堵住的污水向她的腳沖去,她的腳變得黑不溜秋,但她一點也不在意,悄無聲息的走了。
奉獻不是為了索取,奉獻應是自覺自愿,從此刻做起,從自身做起,讓奉獻這棵大樹永遠蔥籠茂盛。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觀后感 篇20
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以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扎根于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地區教育特點的方法。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的工資拿出絕大部分來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嗎,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了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余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她們。
在觀看張桂梅同志事跡的視頻時,我的眼眶就一直是濕潤的:當她寒暑假天天走了那么遠山路只為了去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告知家長孩子成績很好,只要考上了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高中,就能免學費就讀時;當她夜晚在手腳關節處涂完治療風濕的藥酒,躺在辦公室冰冷、堅硬的條椅上時;當她面對鏡頭,說出的愿望“我想要再多活兩年,把這些孩子送入大學”時,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同為教師,自問難以到達張桂梅同志這樣的大愛無私的品德和高尚奉獻精神境界。
我們應該學習張桂梅同志“扶弱濟困、大愛無疆”的精神。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和身邊有許許多多的人,都投入了這場脫貧攻堅之役。早在我在大學時代,我也有幸參加過一次為貧困山村的貧困群眾獻愛心的公益活動,對貧困有了初步的直觀感受,心中萌發出了自己該為此做點什么的真情實感;而在我畢業之后,來到了農村教書,一晃眼,十五年過去了。身體力行的投入到了脫貧攻堅的工作中,將“所想”變為了“所做”,不僅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還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到了扶貧工作。但我所做的一切,和張桂梅同志比起來,卻顯得相形見絀了。所以,我們都應以張桂梅同志“扶弱濟困、大愛無疆”的精神為指引,再接再厲,努力奮進,讓更多的困難群眾過上好日子,因為我們都知道,消除貧困,需要有你有我也有他。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觀后感】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心得體會(精選5篇)03-02
2021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盛典心得體會(精選7篇)03-04
202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的心得體會(精選8篇)03-04
2021年十大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心得體會(精選11篇)03-04
202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視頻心得體會(通用12篇)03-03
感動中國優秀作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