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卷高考作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2022浙江卷高考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浙江卷高考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備注】2022高考作文將于6月7日語文高考考試結束后公布,以下內容為2021高考作文,我們及時更新2022浙江卷高考作文內容!以供大家參考。
【作文題目】
浙江卷:得與失的思考(2021年)
有人把得與失看成終點,有人把得與失看成起點,有人把得與失看成過程。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參考范文:每一次得失都是新的起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既然是求索,自然會有得有失。
比如,你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可又怎樣?難道接下來的四年里,你就可以“躺平”?大學只該是你人生的一個新起點,繼續學海泛舟,繼續提升自己的才學,才是你最應有的選擇。可惜有些青年不懂,以為考上了大學就萬事大吉,浪費大好時光,好不容易“混”了一個畢業證,卻還未畢業就已經失業,“持證失業”豈不悲哉?
又或者你投資失敗,可那又如何?難道就意味著你的人生從此就“前途無亮”了嗎?須知,只要你懂得反省,吸取經驗教訓,失敗就是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咸魚都能翻身,“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只可惜,有些人輕易就被命運擊垮,一次失敗就一蹶不振,甚至走上絕路。
能有得,當然是“信可樂也”,是可以歌以詠之的。暫時的收獲是可喜的:它可以幫你積累足夠豐富的經驗,它可以讓你站在更高的平臺,它還可以幫你攢下走得更快、更遠的資本。寫小說出名了的劉慈欣開始接觸影視行業,說相聲的郭麒麟也開始拍電影、電視劇,這就是曾經的“得”帶來的效應。所以,珍惜每一次的“得”,珍惜每一次取得的成績,然后繼續奮然前行。
沒有人愿意有所“失”,所以每一次的失去總是讓人憂傷:憂傷于愛情的離去,憂傷于突然而來的疾病的纏繞,憂傷于昔日風光的不再……人生總是有那么多的不如意,傷心總是難免的。但一時失去不必惋嘆,一時落魄不必膽寒,只要生命還在,心還在,夢就在。想想身后那些期待的眼神,你會發現,哪怕是死亡,都只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盛大節日。
人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時的得失當然會有其影響,但不能決定整個人生,沒到最后一刻,都有無限可能。韓愈多次被貶,都交代侄子“好收吾骨瘴江邊”了,后來也成了一代文豪;褚時健的一生可謂大起大落,74歲的他出獄之后還和妻子二次創業,將“褚橙”推向了全中國。真可謂,東邊不亮西邊亮,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得與失怎么能是終點?又怎么可以看成是終點?它理所當然是人生新的起點啊!
把每一次的得失都當作人生新起點吧!得時可以“人生得意須盡歡”,但千萬要牢記,不能忘了初心而終成“蓬蒿人”;失時仍需“處涸轍以猶歡”,只要“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憑誰問,人生已老?
參考范文:失為起點
老子昔日云:“同于得者,得亦樂得者;同于失者,失亦樂失之。”人若想有所得,必先以失為起點。起點與終點的選擇,是一種價值觀,更是一種人生觀。世間萬物,亦是如此: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海鷗選沙灘,蝴蝶選花叢;松柏放棄肥沃的土壤,扎根于懸崖峭壁之中,換來迎風斗雪的雄姿;梅花放棄安逸的環境,獲得傲立風雪的傲骨;天空放棄絢麗多彩的夕陽,迎來日出的壯麗;稻麥放棄萬紫千紅的春天,迎來金秋的豐收碩果。
得與失天生的相生相克,糾纏不清,而在得與失之間徘徊的我們應該懂得以失為起點,則有得在終點。反之,則會失去。在其中我們必須懷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樂觀態度,終點便是收獲。
以得為其起點,則會以失為終點。商紂因寵妲己失去了大好江山;唐明皇為了“一騎紅塵妃子笑”失去了唐王朝;貪官污吏因貪戀錢財遺臭萬年。但,前車之鑒,卻不曾讓后人有警醒之感。當他們在逍遙自得、衣食無憂過著生活,享受一時之樂時,往往會失去一片大好河山。他們以貪圖一時的樂趣作為起點,得到的卻是失去自由,甚至生命。
以失為起點,則會以得為終點。陶淵明一生仕途坎坷,他寧愿失去功名利祿,也不愿為“五斗米而折腰”,卻換回了神仙般怡然自得的生活。蘇軾一生也屢次遭貶,但他語出驚人“一蓑煙雨任平生",貶到嶺南時,他也能富有詩意地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豁達。他們都是以失去的是官職——“失”為起點,以得到樂觀向上的生活為終點。
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樂觀態度。《岳陽樓記》中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中的“物”指的是物質,當人們面對物質得失時,最不能把握的便是自己的情緒,因為小小的得失就會大喜大悲。然而范仲淹卻能夠超脫世俗,收獲精神食糧。如果我們能夠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那么無論有什么困難,都能夠冷靜面對。相反,如果我們過于在乎得與失,就會變得患得患失。《論語·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患得患失的結果就是影響我們的性格,我們會變得優柔寡斷,從而一事無成。所以,在得失面前,千萬不能患得患失。要保持一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樂觀態度,那么道路的盡頭便是收獲。
花蕾以失去沉睡的暢快為起點,給了大地一片燦爛的色彩;白雪以失去飛舞的腳步為起點,裝點了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大壩以擋住小溪的腳步為起點,成就了湖泊的深邃;沙粒失去游離的自由,卻成就了珍珠的璀璨……
舍棄奴顏媚骨,放下榮辱興衰;舍人之難舍,方能得人之難得。唯正直之言語,端正之品行,平和之胸懷,安定之心態,以失為起點,以得為終點,方能擁有一方廣闊浩渺的天空!
參考范文:浴火于跌宕的煙霞
“跌宕風流,煙霞筆端。”展卷而閱,千年前的歡與悲歷經歷史湍流,流瀉于筆端,凝聚為《浮生六記》的素紙黑字,喃喃囈語著人生的得與失。或許,人生的得與失不應僅僅被框定為終點標志,其以過程的形態,為新的起點奠基。
世殊事異,得與失常常被認為是一種結果與定論,但其本質上是現實因素與個體力量相互碰撞與滲透而產生的階段性彌合與落差。誠然,將其視作終點的積極意義不可否認。正如露易絲的低調而頑強的希望詩學,站在終點的視角,以鉛華洗盡水落石出的言語總結人生的得與失。誠然,這是對世界悲劇性的一種紓解,也是一種對人生得失的豁達胸襟。同時,“得與失”揚起風帆,扎入時代的大海,在內在結構上它越發玲瓏而幽微,將其僅僅作為“終點”是否顯得粗野而暴戾?倘若如此,那么加繆筆下的“荒誕”是否便淪為僅剩消極意義的說辭?
然而,屠格涅夫曾言:“生命的洪流在我們身外,同在我們內心,綿綿不息地泛濫。”在得與失交錯中,自我的主觀能動性不容忽視。援引悲劇式英雄的內涵:“吾魂兮無求乎永生,竭盡兮人事之所能。”激情與困苦并存的荒誕英雄歷經登頂之得墜石之失,而攀緣山頂的拼搏過程本身足以充實一顆人心。假如他每走一步都有成功的希望支持著,那他的苦難又從何談起呢?以得失視作過程,所以,巖石照舊滾動;所以,西西弗斯不再是徹底的悲劇英雄;所以,“我們孤立無援”的悲歌終將轉化為“我反抗,故我們存在”的前進號角。
陳平原先生曾言:“所謂‘韌性’,就是在升降起落時能夠從容應對。”而段義孚認為:“沒有經驗是人類的普遍狀態。”由是觀之,得與失具有延長性與普世性特征,穿梭于漫漫人生征途。而馬爾克斯筆下“亙古的旅途”更印證著人生的得與失以過程的形態伴隨著生命的旅途。掬水月在手,臨淵回眸。忽憶及擁有弱德之美的垂暮美人葉嘉瑩懷著一代人的樸素與誠摯,以體認生命的方式書下《哭女詩》,站在人生全新的視角上,坦然地重新面對人生得失,折射出生命質地的強韌與深微。而吾輩青年芝蘭秀發,或許沒有豐功偉績之得,沒有墜入低谷之失,但應持有葉嘉瑩先生的坦然與從容,將“得失”沉淀。
所以我不愿將人生的得與失僅僅視作終點的意象標志,我愿以木心式“生命不安現狀”的沖動,賦予其新起點的內涵。愿我們能秉持臨淵回眸的生命意識懷著那份坦然與從容,接下得與失留給我們的這份沉重,走在得與失的歷史延長線上,站在歷經得與失的新起點上,從浴火于跌宕的煙霞中走出,與時代進行不帶自憐的抗爭,重新締造屬于自己跌宕人生的煙霞。于是乎,我們便能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再出發。
參考范文:得失之間
壁虎舍棄了尾巴,它獲得了重生的希望;雄鷹舍棄了親人,它獲得了飛向藍天的勇氣;仙人掌舍棄了嬌艷的外表,它獲得了根植沙漠的精神。看似簡單的選擇,但在一失一得中成就了獨特的人生。得與失只是一種手段,一種選擇,一種通往人生不同的道路的方式。我們不應當將得失只看為起點或者終點,而是在得失之間,成就我們人生的漫漫路途。
得與失是一種態度。得失是一個過程,是一種看淡人生的態度。蘇東坡落難的時候,在江邊寫下“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千古名句。當舍棄了在官場中的斗爭時,他便得到了“清風徐來”的感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忍受胯下之辱的韓信,這都是明智的“舍”。得與失是一種態度,是一種總結過去面向未來的態度。正所謂態度決定成敗,當我們有了平淡的態度,得失便不會那么重要,在得失之間,也會收獲許多。
得與失是一種經驗。我們的人生充滿了得失與成敗,不將得失看作結束或開始,而當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得失伴隨人生的整個過程。我會以昨天的“失”去總結經驗,鑄就明天的“得”。人類的歷史在一次次的發現中開啟新的探索,一個個的得失構成了我們的歷史,它不因得失而始,亦不因之而終,而是在得失之間逐漸地推進向前。紅軍長征,是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之后,被迫實行了戰略轉移,這不正是在得失之中總結經驗,邁向成功的典型事例嗎?如果沒有得失之間的權衡,那便不會有“三軍過后盡開顏”的景象了。從古到今,大到國家,小到個人,無一不需做出得失的選擇,或許放棄會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
得與失是一種胸懷。第一次登陸月球的太空人,除了我們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之外,還有一位是奧德倫。當記者提問奧德倫:“你讓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為登陸月球第一人,你會不會覺得有點遺憾呢?”奧德倫回答道:“別忘了回到地球時,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艙的,我是第一個登陸地球的人。”奧德倫失去成為登陸月球第一人的機會,但他得到的是眾多人的贊賞。得失之間,如果沒有一種豁達的胸懷,航天科技事業就不會發展得如此迅速。
失與得,正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們能舍,會舍,懂得舍,那是因為始終有這樣的信心。”有舍就有得,有得必有失,不因失去而斤斤計較,不因得到而沾沾自喜。得與失是一種態度,一種經驗,更是一種胸懷。懂得舍棄,才是對于夢想更加執著的堅持。我們要舍棄無關緊要的東西,得到我們真正需要的,在得失之間,成就美好人生!
參考范文:得與失是完善自我的過程
常言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得與失是值得人們思索和討論的話題,如何看待得與失是感悟人生的重要環節。得到和失去,看起來像是某個起點或終點,但究其本質,不斷地得到和失去,其實是完善自我的過程。
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心湖難免會因得與失而產生波瀾。唯有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克服這種波動,才算走向成熟。正因如此,得與失就好比磨刀石,讓人們得以磨礪心性,成就更好的自己。
得與失讓人們更懂得珍惜。求而不得,會格外渴望獲得;既而得之,便會愈加珍惜。一個人若不珍惜他擁有的某件物品,很可能是因為得來全不費功夫,或者不到失去的那一刻都不知道要珍惜。假若他曾花費了許多心思和時間去獲得,假若他曾失而復得,那他很可能會對此物倍加珍惜。可見,得與失能讓某件物品在人的眼中更具價值。
得與失讓人們更勇敢地面對挫折。人生中的得,意味著順利;人生中的失,意味著不幸。可是,正如古人所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一時之得何嘗不是他日之失?一時之失何嘗不是他日之得?這正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沒有人能參透這種轉化的奧妙,但它切切實實地存在且無法躲避。既來之則安之。也許這種奧妙就是為了讓我們知道,挫折與磨難并不可怕,積極樂觀地面對即可。
得與失讓人們更能看清自己想要的東西。每個人想得到的東西很多,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得到其中一些就意味著失去另一些,這時就需要做出選擇。而選擇,就是選出自己心里真正想要的東西。陶淵明便是很好的例子。宦海沉浮數載,在名利上有所得,但失了自在閑適;歸隱山林,在名利上有所失,但得了自在閑適。兩種選擇并無優劣之分,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才是陶淵明的心之所向。于是他選擇了放下對名利的追逐,回歸田園生活,在品自然景色之美和瀟然灑脫的生活之味中尋得了人生的意義。人的一生,是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是接受得與失磨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有把得失當作一路同行的朋友,才能順利抵達遠方。
參考范文:放出眼光權得失
《韓非子》上有這樣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講的是東周時期公孫儀擔任魯國的宰相,權位十分顯赫。他有吃魚的嗜好,于是一國之人爭相買魚來獻殷勤,然而他卻堅辭不受。其弟子不明就里,探問原因,他回答道:“若受魚則會遷就他人,遷就他人則會枉于法,枉于法則會免于相,免于相則不僅再無人送魚,而且失去了買魚的俸祿。”
受魚而享受美味,此誠為一得;免相而丟棄俸祿,此又為一失。得與失,會集于“受魚”這件看似尋常的事情上。然則孰大孰小?公孫儀的一番嚴密推理實在精彩之至,令人折服。他很懂得其中的辯證法,得出受魚之得小而免相之失大的結論,因此沒有掉進那個陷阱。從這件事來看,他雖然算不上憂國憂民的賢臣,但至少不失為善處進退的智者。
其實,大千世界,悠悠萬事,如同“受魚”一樣,都是得失相參利弊相隨的。問題是如何去應對它們。魯迅說:“有百利而無一弊的事也是沒有的,只可權大小。”就像當年先生偶導“拿來主義”一樣,我們也應該“運用腦髓,放出眼光”,從長遠權衡它們的大小,然后做出取舍。斷不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惑于小得而疏于大失。對于得失,如果說公孫儀偏重于從物質角度來計算,未免有失狹隘,那么孟子強調從一精神方面來考量,就很具有高度。他在《魚我所欲也》一章中說:“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在他的眼里,得到很厚的俸祿較之失去禮義廉恥,就是得小而失大。如果為之,就是失去“本心”;失去“本心”,就是不知羞惡;不知羞惡,就是所謂“非人”。他的這一見解歷來受到人們的推崇并被奉為修身的圭臬。
打開卷帙浩繁的中華歷史,那些有識之士直面得失,無一不表現出了崇高的風范。范仲淹受貶謫而題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箴言,文天祥面臨利誘而表白“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心跡,林則徐遭流放而吐發“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誓愿,魯迅遭遇圍攻而吟詠“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絕唱。憑著杰出的才華,他們完全可以獲取萬貫家私,享有榮華富貴,但為何做出如此常人難以理解的選擇?因為他們深知,在眼下局部環境中,得到安逸的生活事小,而在整個歲月長河里,失去美好的名節事大。不以一己之得為得,而使天下受其得;不以一己之失為失,而使天下免其失。這種“辮乎榮辱之境”的高尚“至人”,其生命價值當永垂不朽。
可是在今天這個充滿誘惑的特殊時期,有不少披著“人民公仆”外衣的人,得失當前卻本末倒置,遠遠沒有當年公孫儀的清醒頭腦,更不必說具備那些有識之士的長遠目光。他們利令智昏,欲壑難填,得隴望蜀,蛇口吞象,全然不顧道德靈魂的存在,最終自食苦果,落得可恥的下場。原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李真就是典型一例。他在任職期間,用他的話講,“臺上講慷慨正義之詞,臺下想升官發財之路,平時干齷齪不堪的勾當”,貪污受賄累計人民幣竟達千萬元之多。結果呢?被繩之以法,推向了斷頭臺,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這真是:“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金錢故,二者皆可拋。”得能償失嗎?他在西天定然心知肚明。唯以一己之得為得,而使天下喪其得;唯以一己之失為失,而使天下被其失。這種寡廉鮮恥、不齒于人的卑劣小人,就該遺臭萬年。
著名作家周國平曾說:“萬有皆逝,唯精神永存。”個中內涵對于被銅臭熏得暈頭轉向的李真之流來說,當然永遠一旁不通;但是對于每一個具有良知的人而言,應該很容易徹悟。常言道:“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精神之得往往大于物質之得。那些人何以看不破呢?風物長宜放眼量,權衡得失,切莫丟了“精神”這個重要籌碼!不然,我們有何顏面去見兩千多年前的公孫儀和孟夫子。
參考范文:起點
把得與失看成終點,對此,有人提出批評。他們認為,得與失只代表著過去,人生未來還有無限的可能,不能因為一時的得與失而就此放棄繼續奮斗。我以為,有這種想法的人顯得太過悲觀。
既然已經得到,那就意味著曾經的付出暫時畫上了一個句號。對于那些生活態度原本就積極上進的人而言,某一次的得到只是對昔日自己的一種肯定罷了。莫言不會因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然后就此放棄繼續創作;屠呦呦不會因為發現了青蒿素,然后就放棄科學研究。同樣,一時的失去也只代表著過去。生意失敗,頂多只能說明過去的選擇有問題;愛情終結,頂多只能說明你還沒有遇到對的人。未來未來,怎么能把一次的失去看成人生的終點?
歷經多次沉浮的相聲表演藝術家郭德綱說:“等風來不如追風去,追逐的過程就是人生的意義。”做一個追風的人,得與失的終點也是起點。
把得與失看成起點,對此,有人提出疑問。他們認為,只看到起點會導致忽視了過去的經驗。忘記過去的得失,容易意志麻痹。我以為,有這種想法的人太過片面。
既然已經得到或失去,那就意味著一切都成為“過去時”。而把得與失看成起點,不是要忘記過去的經驗或者教訓,不是要躺在過去的成績上睡大覺,更不是因為曾經的失敗而就此一蹶不振。“天宮一號”升空了,未來還會有“天宮N號”系列繼續到太空探秘,過去成功的經驗只會為將來取得更大的成功提供幫助;服務器芯片研究失敗了,并不是要就此放棄,過去失敗的教訓只會為重新出發提供借鑒。
命途多舛的大文豪韓愈說過:“前古之興亡,未嘗不經于心也;當世之得失,未嘗不留于意也。”把每一次的得失都看成是新的起點,做一個得失了然于胸的明智的人,這才是應有的態度。所以,得與失既是終點,回望的是過去;又是起點,展望的是未來。而在終點與起點之間,就是人生必然歷經的一個又一個過程。得而不喜,失而弗憂,認真對待每一個始終,認真對待每一段歷程,活在當下,這樣才無愧于人生。
不必糾結于是起點還是終點,因為一個人的生命是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得與失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參考范文:觀得失
泰戈爾曾言:“活著的苦與樂,與得失和好惡一樣,不停地交替轉換。”得失相成,最是人生。于我而言,得失是一場奮斗必然面對的終點風景,更是激勵下一程開始的寶貴財富。
得失是結果,是不可回避的評價標準。盡管有著“憂喜塞翁馬,得失楚人弓”的權衡灑脫,但勝敗盈虛始終存在。從各種意義上講,其都具有寶貴的參考價值。將得失視為結果,不是功利為導向的目的論,而是具有清晰目標的思考方式。“表不正,不可求直影;的不明,不可責射中。”由此可知,明得失尤為重要——漫漫長路,對得失結果的預判影響著前進的方向和角度。
得失亦是開始,是開啟征程的重要動因。無論怎樣,得失總歸會影響一個新的開始。史家漫畫,“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指引后人自前人的得失起步,探索新的輪回;馬蘭開拓,戈壁灘上他們經歷失敗后又“總結得失”繼續開拓創新,不懈堅持。“將欲奪之,必固與之。”在啟程前有所考量,因此得失成為航標。
實則,生命的本質也便是得失所標畫的一次次開始結束。博爾赫斯在《小徑分岔的花園》中寫道:“因為時間永遠分岔,通向無數的未來。”我們的人生也是普通圓周運動而非直線延伸。每個終點也是起點,都伴有得失的光彩與黯然。相成相和,因此生命才生生不息,周而復始又各不相同。
而決定得失所能帶來的影響的,不僅是得失本身,更是對待得失的態度。傅雷在家書中寫道:“得失成敗盡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無愧于心。”得失成敗固然重要,但對結果的畸形注重往往會帶來負向的影響。“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對得失淡然而珍視,便既可有前路坦蕩,又不失花月春風。丘吉爾言:“成功就是從失敗到失敗,也依然不改熱情。”熱情地面對得失所帶來的快意與失意,方有真正的成功。作為00后一代,我們常以“特殊精神”散發著這一代人的風采光芒。正因為如此,我們重視過程,重視體驗,重視每刻的付出與奮斗。故得失也是為青春增色的筆,而不應成為束縛活力的邊框樊籠。
觀往得失,故啟新程。此刻的得失或成定局,但下一刻依舊還有無數種可能。
參考范文:坦然面對得失
“得失”二字有時輕如鴻毛,譬如贈人以玫瑰,手留有余香;有時卻力重千鈞,害了許多固執人的性命。得失是起點,只有掂量清楚得失的分量,才能坦然處之,打造新生。
得失是轉折的開端。劉備、關羽、張飛三顧茅廬,帶著謙遜請諸葛亮出山,這一舉措看似失了身段,實則得了千古一遇的天才軍師,后來也才創造出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空城退敵等蜀漢傳奇;毛澤東在青年時代,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從此告別安穩的生活,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志氣與知識;錢學森放棄在美國的優厚待遇,突破重重阻礙回到百廢待興的祖國,雖失去了豐衣足食的安逸,卻得到了報效祖國夢想的實現;王繼才守島三十余年,風雨不撼,失去的是悠閑,得到的是他所期盼的國土安寧。他們都在人生轉折點經歷了得失。他們都選擇了堅守初心,拋開得失的束縛,灑脫前行,最終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由此看來,得失就是起點。
得失可以為我們指明方向。從古至今,人們常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回望來時的路,就是為了看清楚這一路的得失,在歡笑和淚水中汲取力量,進而重整旗鼓,調整前行的方向,繼續勇往直前。西漢初期,張良因日睹同為開國功臣的彭越、韓信等人的悲慘結局,又聯想到范蠡、文種助越國復興后的或逃或死,深懼自己繼續留在朝廷會得了權勢而失了性命,甚至禍及家人,于是自請告退,遠離朝堂糾紛。他人的得失也好,自己的得失也罷,都讓張良更加堅定自己的內心,為他指出了前行的路。由此看來,得失就是起點。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既然得失是起點,那我們更要認真對待、正確對待。初心堅定如磐石,我們才能不被一時的得失所迷惑,一直奔著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而去;而失去初心,則無法辨析得失的分量,導致瞻前顧后,無法輕裝上陣。你看,鄰里間為了雞毛蒜皮的事而鬧得雞飛狗跳,得了便宜,失了安寧,他們真正想要的不該是和睦的鄰里關系嗎?有的商家為了盈利而使用過量的添加劑或地溝油,得了金錢,失了信譽,他們真正想要的不該是消費者的熱烈支持嗎?……類似的事例數不勝數,結果都是得不償失。我們并非不計得失,而是要明得失,坦然面對得失,走好每個第一步。懷著初心,方能見寬廣之世界、寬廣之未來。
參考范文:人生不可患得患失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孔子如是說。患得患失的人是圣人口中的“鄙夫”——品質低下的人。低在何處?鄙夫不知道一時的得失代表的只是過去,是為目光太短淺。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時得勢又如何?雖然人生得意須盡歡,但如果“子系中山狼,得勢便猖狂”,你的人生又能走多遠?秦始皇自以為天下已定,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已成就子孫帝王萬世之業,結果呢?身死而為天下笑,秦之帝業,不過區區十數年。太在乎自己到手的東西,以為人人都想搶奪,時時擔心失去,就算得到了,也沒有幸福可言。
得到之后不懂得珍惜,哪怕是祖宗留下的家業,你也守不住。比如,六國的那些子孫,其先輩“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然“子孫視之不甚惜”,落得個身死國滅的下場。所以,最該擔憂的不是得到什么或者為什么還沒有得到,而是得到之后又如何固守,乃至拓展。而那些失去之后就開啟“破罐子破摔”模式的人,“今日割十城,明日割五城”,這樣的人連天天只知道撞鐘的和尚都不如,只能用“茍且偷生”來形容。
鄙夫太在乎個人的得失,功利心太重,是為心胸太狹窄。
這山望著那山高,就是不愿踏實走好腳下的路;吃著碗里的惦記鍋里的,就是品味不到飯菜的香。得,是他們欲望一點點膨脹的起點,對他們而言,得,永遠沒有終點;失,是他們悲觀絕望的起點,對他們而言,失,永遠最好不要到來。那些精致利己主義者就是這樣的人。你把得與失看成過程?那簡直等于要了他們的命!過程?時間太久,又難以掌控。他們要的是結果,得與失的結果。當然,他們要的結果只能是“得”,哪怕是鍍金的十字架,臨死前也要用力抓住。
人生天地間,獲取財富,是得;做慈善公益,也是得。利已是得,利他也是得:利己,成就的是個人的幸福;利他,成就的是美好的名聲。所以,得與失到底是起點,還是終點,還是過程,就看你選擇做一個患得患失的“鄙夫”,還是做一個事理通達的智者。
有善始者實繁,把得失當起點,能走好開頭的人不少;能克終者蓋寡,把得失當終點,患得患失的人太多。而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支暫時由我們拿著的火炬。在火炬傳遞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燦爛,才能溫暖世間。
寫作技巧:
1、一個好的標題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一個亮麗的題目,往往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簡潔、清晰、生動、新穎是題目亮麗的要素。一個醒目鮮活的文題,往往是內容的高度概括。它可以總領全文,不但會照亮整篇作文,還會照亮閱卷者的心靈。而擬題的技巧多種多樣,有修辭法、公式法、字母符號法等。而修辭法則是最能使題目異彩飛揚的一種。如《在我指頭跳躍的陽光》、《人生若只如初見》、《流淚的紫水晶》、《海棠依舊?綠肥紅瘦?》等,看到這樣的文題。閱卷老師的眼睛怎不會為之一亮?心靈怎不會為之一震?
2、一個好的開頭
一般來說,文章開頭力求做到一簡二美三有哲理。簡,就是開篇語言簡潔,直奔主題。使讀者一目了然;美,就是開頭的語言能給人以美感,或文采斐然,或意境深遠,或情趣盎然,使讀者心靈產生共振。哲理,是一種深度,一種高度,如果都做到了,那效果肯定錯不了。開頭的方法有很多如:趣事,引人人勝;引用名句,起點高遠;排比句,氣勢磅礴;設問句,發人深思。高考作文,由于受時間字數的限制,最好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3、一個好的結尾
古人云,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結尾是文章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文章的收筆處和落腳點,是全文的歸宿。任何虎頭蛇尾的文章,都很難引起讀者的審美情感,很難獲取高分。結尾的方法也很多:總結全文,以揭示主旨;展示未來,以鼓舞斗志;抒發情懷,以增強文章感染力,當然,最好要首尾呼應,整合一體。
4、一手好字
見字如見人,一手好字能給人一種很直觀的美感,就算文章寫的不錯,主題鮮明,文字優美,意境深遠,但是很難讓人有讀下去的欲望。要記得,書寫是文章的服飾,標點是文章的呼吸,丑陋是永遠打不贏的官司。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展示出自己的書寫水平:一要端正,二要清楚。三要美觀。標點也是文章準確表情達意的工具。不要只是一點到底。不要只會單純地使用逗號、句號,一篇文章,應該能夠準確、靈活、生動地使用六七種標點符號。書寫美觀了,感情分也就上去了!
【2022浙江卷高考作文】相關文章:
2022年浙江卷高考作文06-09
2022年浙江卷高考作文范文06-26
2022年浙江卷優秀高考作文06-09
2022浙江卷高考作文(精選10篇)06-07
2022浙江卷高考作文范文(精選21篇)08-08
2022年浙江卷高考作文(精選11篇)06-23
浙江卷“青年有擔當,青春正飛揚”高考作文06-08
2022全國乙卷高考作文06-07
2022年山東卷高考作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