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雷雨讀書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雷雨讀書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雷雨讀書心得體會1
周樸園與侍萍的相遇是偶然也是必然,曹禺用巧妙的構思帶給我們一次精神世界的沖擊,使我們對愛情和階級意識有了更透徹的理解。
周樸園和侍萍三十年后的相遇是《雷雨》第二幕的一場戲,這場戲是《雷雨》最重要的一場戲:從內容上看,《雷雨》的所有內容都是由這一場戲生發擴展出去的;從結構的角度看,第一幕戲是這場戲的交待,而第三幕和第四幕的戲則是這場戲的發展。這場戲的情感沖突是在周樸園和侍萍之間展開的,驚心動魄的“雷雨”也是由這場戲醞釀的,沒有這場戲,《雷雨》的戲劇沖突和情節主題變沒有辦法展開,所以把握了解周樸園與侍萍思想性格的關鍵在于對他們三十年后相遇情節的理解。因此,他們三十年后相遇情節是《雷雨》只能夠最值得研究的一場戲。
周樸園和侍萍帶著近三十年的不同人生經歷,帶著近三十年的不同人生感受,帶著近三十年的不曾變化的階級觀念和不能忘記的愛情記憶,在三十年后相遇。他們之間的對話,表現了各自的階級觀念,《雷雨》三十年后的相遇情節也是由他們的階級矛盾意識展開的。
(一)階級矛盾下周樸園的選擇和內心潛藏著的愛
周樸園和侍萍的再次相遇,是因為侍萍想找她女兒四鳳回家而意外地在周樸園的家相見的。為什么說周樸園階級矛盾下的選擇呢?《雷雨》中描述,周樸園保留著侍萍當年屋室原來的樣子;周樸園特意把使用過的大柜搬來并一直放在被保留侍萍居室內;周樸園一直把侍萍的照片放在居室的鏡臺上;周樸園還保留著侍萍當年生產不開窗的習慣。那么周樸園既然把侍萍拋棄了為什么還要留有侍萍的習慣呢?為什么不從侍萍的影子中走出來呢?這一切都源于周樸園在階級矛盾意識下的選擇。
周樸園與侍萍是真的相愛的,那周樸園為什么拋棄視屏呢?看似矛盾的背后,其實暗藏玄機。
周樸園拋棄侍萍,去了有錢有門第的小姐,從而在不知不覺中他的思想也會變得復雜,他樹立起階級意識、創造家業意識,可他為什么會改變呢?周樸園和侍萍戀愛時,雖然是“闊公館”的大少爺,但那時周樸園是沒有家庭門第階級意識的,他像梅侍萍一樣單純,像周沖一樣浪漫。他是本著人的青少年時期特有的單純、天真,自然和美好戀愛的,當時他還有反抗意識,知道去爭取幸福,那是因為他還沒有成長,還沒有清楚自己的社會地位,一旦他步入社會角色,那他的思想自然會復雜化,自然會有“門當戶對”的階級思想,那么他的愛情悲劇就是發生在階級矛盾意識的萌芽上,究其根源還是在于個人角度的選擇上,為了適應社會發展不得已而為之。
周樸園階級矛盾下的選擇也表現在對自我婚姻的選擇。從《雷雨》中我們會發現周樸園在梅侍萍之后的兩次婚姻都是不幸福的,繁漪是周樸園的第二任妻子,但繁漪并沒有在周樸園那里得到她所渴望的愛,因而才把愛轉向周樸園的`兒子周萍。四鳳說“聽說老爺一向是討厭女人家的”,他對繁漪性冷淡,長時間不與繁漪住在一起,這些都是周樸園在階級矛盾意識下作出的選擇,他選擇了把自己的愛留在過去,然而過去愛已經過去,已經無法挽回也無法重現,所以他只好選擇將全身心投入到事業上,來求得心靈上的平衡。
周樸園還是愛侍萍的,只是默默的愛著。兩個人相遇后,周樸園深情地回顧這三十年前的愛情,在聽了梅侍萍的“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會老到連你都不認識了”之后,他詫異地說:“你,侍萍?”這種驚詫表現了他內心對侍萍的思念和愛戀。那為什么他不去想認呢?其實到這里,我們會發現周樸園強烈的階級觀念,驅使他維持他周家“闊公館”的家業,那么就必須注重社會形象,從而要拒絕在人們面前與侍萍相認,他階級觀念選擇的這一舉動,致使他只能將對侍萍的愛放在心里,從而釀成了他們的愛情悲劇。
(二)階級矛盾下侍萍的選擇和內心潛藏著的愛
強烈階級觀念的侍萍的選擇主要來源于“闊公館”階級人物的不可信,他對女兒說:“你不懂,你不知道這世界太——人的心太——。(嘆口氣)”。這里有多少難以言說的內容呢?相遇后侍萍沒有選擇欣喜繼續抱有幻想,而是指責周樸園說:“過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個兒子才三天,你為了趕緊要那位有錢有門第的小姐,你卻逼著我冒著大雪出去,要我離開你們周家的大門”。她強烈的選擇要求要把女兒從周家帶走也是因為她有著被闊家大少爺拋棄的悲劇愛情和悲劇人生經歷,她擔心自己的女兒也會重復她的命運,一切源于她強烈的階級觀念。雖然從他們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侍萍對周樸園還有愛戀可言,可深厚的階級觀念壓抑了她的內心,從而使他們的愛情走向絕谷。
《雷雨》周樸園與侍萍三十年后的相遇情節,最后仍以分手而告終,這也使我們感覺到,在他們的內心,愛情和階級性沖突的“雷雨”還會繼續下去的。其實,他們內心深處的“雷雨”也是當時幾乎所有人的人生體驗的象征。
人是既有美好又有階級性的。人的美好人性的東西就是人的純真,善良,美好的品性,階級性是由人的社會地位生發而來的劣性。選擇人性的美好的東西就得放棄社會性利益;而選擇社會性利益也得必須以放棄美好的人性為代價。正是對這兩者不同的選擇帶來不同結果的衡量就常常使很多人在兩者的沖突矛盾中選擇階級性而放棄了人性。
《雷雨》周樸園與梅侍萍作出的種種人生選擇,證明了在人性與階級性矛盾沖突中,選擇又不僅僅是在個人內心中,選擇還必然帶來不可料想的災難性后果。
雷雨讀書心得體會2
“轟隆隆”,一場雷雨從天灑下,給人震撼,不禁又使人想到那部驚世之作《雷雨》,想到那為我們留下寶貴精神財富的曹禺,想到以感恩的心來讀它。
四幕情節,高潮起伏,跌宕不已。
第一幕,四鳳與魯貴的對話,周樸園與周繁漪的沖突尤為精彩。只貪幕錢財,輕個人感情的魯貴只是為了那幾十元錢與女兒鬧,逼迫四鳳,若不給錢就說與大少爺的事,可見他對金錢的追求的了何種地步。作者成功塑造了一個東方葛朗臺般鮮活的人物形象。
周樸園與周繁漪,雖為夫妻但沒有感情,繁漪吃了好多年的藥,吃膩了,不愿意吃了,而周樸園卻逼著她喝下去,但只是為了建立一個最圓滿的,最有秩序的家庭。作者成功塑造了一個壓迫者與被壓迫者的形象。
第二幕,周樸園與魯侍萍相遇。周樸園在家遇見魯侍萍,他開始并不知道他是侍萍,只是打聽一下關于侍萍的事情,后來經過對話知道了站在面前的就是魯侍萍時,態度立刻轉變,喝問:“你來干什么?”后來想用錢來打發她走,而侍萍卻撕了支票。作者成功塑造了一個被拋棄人的悲慘形象。
第三幕主要講述在魯貴家中,魯貴與魯大海的.沖突。
第四幕,最精彩的一幕。四鳳與周萍想要一起走,侍萍知道真相,不同意,在他們的苦苦哀求下,侍萍雙手合十,祈禱著上天若要懲罰這違背人倫道德的事,就來懲罰她自己,剛要放他們走。周繁漪卻沖了出來,在于周萍的對話瘋狂起來,叫來了周樸園,最終周樸園說出了真相,周萍呆在那,四鳳沖了出去,周沖也跟著出去,伴隨著兩聲慘叫,兩人雙雙觸電身亡,周萍也飲彈自盡。
悲慘的結局,給人以震撼和無限的想象,本是美好的愛情卻發展到最終的死亡,這只能怪這腐朽的舊制度。是這舊制度產生的人導致這一切,人們的心都被利益染黑了,心中只有錢,去不顧別人的死活,如文章中的魯貴與周樸園。正是由于這,進而產生了悲劇的魯侍萍與四鳳,瘋狂的周繁漪,以及無辜的周沖。
作者曹禺這篇著作,揭示舊制度必將滅亡的歷史命運,寄托了對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有人評價:作者追求的,是“大融合”的戲劇境界,他包含了人類戲劇的精華。是莎士比亞,易卜生,契訶夫,奧尼爾的融合,是東方文學與西方的融合。
我們記住了《雷雨》,亦不能忘記他的偉大的作者,我們應懷著感恩的心去讀書,且不止這,應該懷著感恩的心讀千萬本書,感恩這些偉大的作者們。
雷雨讀書心得體會3
在愛情的國度里,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應該享有幸福的權利。可是偏偏在現實的世界中,悲劇卻一再上演。就像發生在曹禺先生創作的《雷雨》中女主人公繁漪身上的事情那樣,充滿了無可奈何。
身為煤礦公司董事長周樸園明媒正娶的妻子的繁漪,其實一直都缺少兩樣東西——快樂與幸福。她會回想過去,憶起當年的周樸園追求年輕貌美的她時,對她種種討好的情形;再看看現在,他,冷漠,甚至是殘酷的,這時在她心里泛起的不僅是酸楚,更是一種悲哀。
繁漪是可憐的。對于周樸園來說,她的充其量不過是一顆在家族利益的前提下,不知不覺犧牲掉了自己幸福的棋子。在當時的中國,女子的地位并不高,而幾乎大多數的女人都只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堅實的依靠,所以尋找到一個好歸宿就成了她們唯一的人生目標。當年的繁漪是單純的,也正是因為單純,她看不透周樸園溫柔背后的冷漠和體貼背后的算計。她相信了那張由假情假意堆砌成的魔鬼的臉,更認為自己的幸福就在眼前?墒侨f萬沒想到,她這種心理,造成的是今天自己的悲劇。
婚后的周樸園,變成了另外一個人。過往的種種溫柔都在一瞬間蕩然無存!罢煞颉敝怀闪艘粋能證明繁漪在周公館里身份的標簽。偌大的周家大宅沒有家的溫暖,卻成了困住心靈的牢籠。寂寞的`繁漪就這樣在一天又一天的時光中等待死亡。忽然一絲陽光透過層層的黑暗照到了繁漪——她遇到了年輕氣盛的周家大少,周萍。這個比繁漪小了少許年歲的男人,用他的叛逆與熱情徹徹底底得喚醒了潛藏在繁漪心中渴望被愛的靈魂。于是他們開始了一段火熱的地下情。繁漪拋開“繼母”這個稱謂的束縛,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義無反顧地與周萍暗地來往,以為終于等到了一段真正屬于自己的愛情。然而周萍在愛上女仆魯四鳳后,卻開始躲避她,甚至要與繁漪撇清關系。這讓繁漪再一次地崩潰了。誰都有享有幸福的權利,可是為什么她要一次又一次地被人玩弄與拋棄!她開始緊逼周萍,低聲下氣地哀求,無計可施下的威脅也多次被搬上臺面。她只是想要留下屬于自己的愛情,難道這也錯了嗎?
繁漪,是為愛情而瘋狂的女人。對愛情的執著,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掏心掏肺,無怨無悔的付出,都被無情的鞭撻著。女人在愛情里不是只有被動的接受,而是應該得到幸福。但當時的社會,有錢人那種處處以利益為準則的心理,也只能預示著繁漪的悲劇了。
雷雨讀書心得體會4
曹禺設置戲劇沖突的技巧是無與倫比的。兩代人,分別來自兩個對立的階級,由于多次命運的巧合糾纏在了一起,復雜感情的糾葛使他們那本已傷痕累累的心雪上加霜,在命運的無情擺布和感情的殘酷玩弄下,他們已無還擊之力,死的死,瘋的瘋,逃的逃,兩個家庭在一天之內毀于一旦。這就是封建家庭對人性的摧殘。讀完之后,莫說劇中人物,連我們都痛苦萬分,徹底絕望了。
“雷雨”,這個名字取得太妙了!袄子辍,貫穿于字里行間,貫穿于環境描寫之中,貫穿于人物性格、人物感情之中,貫穿于故事情節之中,貫穿于結構形式之中。正如一些專家指出,《雷雨》故事情節的發展具有夏日雷雨的特征:開始時烏云密布,空氣悶熱難當,隨后,空氣的氣氛漸趨緊張,時不時伴隨電閃雷鳴,隨后,大雨驟至,雷電轟鳴,整個宇宙都發怒了。再看繁漪那充滿憤怒與壓抑,最終走向變態極端的感情,周萍那極度悔恨、懼怕與希望并存,罪惡感與歉然同在的感情,魯侍萍那飽受折磨仍逃脫不了命運殘忍玩弄的內心,哪一樣不是“雷雨”特征的典型寫照。對制度的批判,對罪惡的揭露,對人物的同情與無奈,愛恨交加的復雜感情,都化作了兩個字:雷雨。
雖然四幕長劇的時間跨度僅僅是一天,但我卻覺得像是過了一年還不止。一天之內,人物的感情發生如此大的變化,情節發生如此大的轉折,實在叫人能以想象,但我們不得不相信它是真實的。人物之間的關系形成了一個錯綜復雜的矛盾網、仇恨網,作者正是通過把各種復雜的矛盾糅合在一起,從而表現作品的主題的。周樸園被迫或自愿拋棄了已生下兩個兒子的魯侍萍,三十年后,周樸園偶遇魯侍萍,矛盾一觸即發。工人魯大海為爭取工人的權益與自己并不認識的親生父親發生矛盾,被自己同父同母的哥哥周萍痛打,周萍由于與自己的后媽繁漪發生了不自然的關系而悔恨不已,決定痛改前非,卻擺脫不了失去精神依托的繁漪的糾纏、威脅,與此同時,周萍愛上了魯侍萍的女兒——在周家當侍女的四鳳,恰巧,繁漪的兒子周沖,一個善良、真誠的少年也對四鳳情有獨鐘。四鳳面臨母親和周萍的抉擇,周萍把人交給了四鳳,卻受到繁漪的.牽制,周沖面臨母親和哥哥雙方面的壓力,這一切的一切交錯在一起,終于在周樸園暴露身世之謎后釀成了慘劇。這慘劇是偶然的,太多的巧合,天命,但又是必然的,封建制度對人性的扭曲、摧殘必定造成這悲慘的結局。作者的高超之處在于,他讓矛盾相互交織,無處不在,讓人分不清誰是誰,誰愛誰,誰恨誰,但一切又是那么的鮮明,讓人的心都能感受到。
繁漪是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也是劇中人性扭曲最大的人物。封建制度對人性的摧殘主要體現在繁漪身上。周沖在劇中是最無辜、最悲慘,也是最值得同情的人物。他年僅十七歲,天真爛漫,雖出生在闊家庭,但沒有絲毫強權思想、等級觀念,他追求平等,追求自由,待人真誠,對下人四鳳真心相愛。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青年,在封建家庭復雜的矛盾沖突中白白地毀滅了。周沖的死是最不應該發生的,所以周沖的死是對腐朽的封建制度最有力的控訴。
這不僅僅是一個故事。這是一個時代所鑄造的暴風驟雨。風雨之下,世間一切罪惡丑陋原形畢露,無處藏身。沒有什么愛能穿越這無限悠長的時間,沒有什么事能真正達到永恒。人生如夢,夢里淚雨滂沱。夢醒之后,自己的人生還是要自己勇敢的走。
雷雨讀書心得體會5
初讀《雷雨》一書是因為高中的語文書上有雷雨的片段,那時候剛剛接觸戲劇就被情節里的人物所吸引了。當我一口氣讀完并合上最后一頁時,仰頭卻發現天上的星星也在對我慘白地笑著,而我的心,已如夜一般黑,夜一般重。
重讀《雷雨》一書時,吸引我的就不只是它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節了,而是劇本的思想。劇本反映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上層社會生活的腐爛與罪惡。作者以卓越的藝術才能深刻地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于走向沒落和死亡的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
《雷雨》一書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命運對人殘忍的作弄。專制、偽善的家長,熱情、單純的青年,被情愛燒瘋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著罪孽卻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還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這一切在一個雷雨夜爆發。有罪的,無辜的人一起走向毀滅。曹禺以極端的雷雨般狂飆恣肆的方式,發泄被抑壓的憤懣,毀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周樸園,故事的源頭,作為一個舊社會的資本家,言行所表現出來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圖和陰險狡詐。假如當初他沒有拋棄魯侍萍,那魯四鳳、繁漪就不會出現,那么周萍的.兩段戀情就不會發生,那么慘劇也不會發生?蛇@只是個假設,事實上因為他的貪婪,他的無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導致悲劇的發生,但是到了最后,魯四鳳、周沖、周萍死了,魯侍萍、繁漪瘋了,魯大海不見了,唯獨他完整無缺。可我們知道事實上他失去了一切……
這個悲劇是因為封建主義家庭的權威不容他人打破,在封建權威的籠罩下,人們如同跌在沼澤里的馬,愈掙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沼澤里。掌權者也失掉了可貴的本真。周樸園生活在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斷層中。年輕時,他曾經試過跳出封建的束縛,追逐自由,真心地對待所愛的侍萍,然而他的懦弱使他背叛了自己的理想,背叛了侍萍,飽受摧殘的侍萍便是這個社會的犧牲品。她沒有權力去愛她所愛,恨她所恨,而是將一切罪責都擔在了自己身上,這既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又是一位對封建權威的臣服者。
看了這本書,我最大的讀后感是:是時代和命運在扭曲的人性中塑造的這一出悲劇。這就是我的雷雨讀后感。
雷雨讀書心得體會6
但凡家族式的故事,總是離不了悲劇的結局!都t樓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它之后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巴金著)、《金粉世家》(張恨水著)、《京華煙云》(林語堂著)都是這樣,一個封建式大家族從興盛到衰落,一直到崩潰,就是一個悲劇。
《雷雨》也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曹禺先生用不同于小說的文學劇本的形式講述了這個悲劇故事。更令人覺得奇巧的是,僅僅是一天的時間,就揭示出了30年的恩恩怨怨,只有8個主要人物,他們之間的關系就像一個蜘蛛網,紛繁復雜。讓人覺得刺激緊張,加上“雷雨”式的渲染,更覺得讓人震驚,令人潸然淚下。
曹禺先生在《雷雨》序中說,周蘩漪是一個最具有“雷雨”性格的女人。嫁給周樸園,本應相夫教子,可是,周樸園對她的壓迫,周萍,也是她的所謂繼子的出現,令本應壓抑的愛情之火瞬間迸發。她可以說是對愛專一,因為周萍愛上四鳳的時候,她千方百計要抓住這份愛,即使這份愛早已不屬于她。在風雨交加的夜晚,她披頭散發地出現在四鳳家的窗口時,在她當著周沖的面失去了母親的本性,揭穿她還忘不掉周萍的愛時,也同樣是愛,讓她突然像暴雨一樣瞬間爆發,也讓她走向了悲劇的邊緣。
周沖,是一個充滿陽光又有著悲劇情結的人物。他心里有著浪漫的夢想,有著美好的空間。他愛著四鳳,這也是他17歲的初戀;居昙荆l沒有做過美好的夢?可是,悲劇的是,就是他的美好的夢。他明白,他最愛的女孩心里有著他的哥哥,他同父異母的哥哥,可是,他沒有放棄這個夢。當夢境破碎的時候,他在說:“不,不,我忽然發現……我覺得……我好像我并不是真愛四鳳;(渺渺茫茫地)以前——我,我,我——大概是胡鬧!”也許,他愛的,并不是四鳳本人,而是那一個永遠也無法實現的夢。這個時候,也是他夢醒的時候。而這個夢醒,也是他的`悲劇。他很可愛、很可憐、很可悲,他為自己的愛獻出了生命,不知道四鳳會不會感受得到。
周樸園、魯侍萍。三十年前的相愛,三十年后的反目成仇。其實這個故事,是再也屢見不鮮的。富家子弟愛上平民丫頭,不知是真愛還是玩弄。本應是人人羨慕,卻成了常見的結局。就好像現在嫁入富家豪門,不到幾年就被人遺棄是一樣的。悲劇的起始也源于他們,或許,就沒有周萍與四鳳的那段孽緣,如果沒有他們,周萍與四鳳只是樸園與侍萍愛情故事的翻版,也正因為有了父輩的孽因,這一對同母異父的親兄妹才有了這有因無果的悲劇愛情。蘩漪也是這個悲劇的攪局者,是她將這個悲劇更近了一步。魯貴也是悲劇的催化劑,如果他不將四鳳送到周家做著和她的母親一樣的工作,重復著和她的母親侍萍同樣的命運,她也不會遇到周萍,更不會有著這樣的悲劇。魯大海也是造成他們悲劇命運的因素之一。悲劇的是,他與周萍同父同母,卻要面對不同階級之間的沖突。也是階級的懸殊,構成了周萍與四鳳悲劇愛情的一個原因。
《雷雨》是個悲劇,8個人物,各有各的悲劇。是時代,是當時的社會,是人物的性格,構成了這個悲劇情結。我們可以抱怨為什么曹禺先生塑造了這么一個讓人心堵的結局,我們也可以抱怨為什么命運將這幾個活生生的人推向悲劇的火爐。我們可以為悲劇命運流淚,但是我們不可以陷進悲劇的陰霾當中。作為文學作品,我們也不能一味追求大團圓結局,雖然人們樂于接受,但是,悲劇自有她的魅力,不然,一些作品不會流傳到現在。悲劇可以令人回味,可以令人悵惘。只要你的心境是樂觀的,你可以不被悲劇的結局所影響。只要我們肯以陽光的心情面對生活,再悲劇的故事,它也是美的。
雷雨讀書心得體會7
《雷雨》是曹禹的代表作,作于1933年大學即將畢業之際。這是一部杰出的現實主義悲劇。描寫了一個具有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大家庭的崩潰。故事發生在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社會里。其中真實而又形象的表現了周家內部的種種沖突和周、魯兩家錯綜復雜的矛盾糾葛,其中又交織著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沒矛盾沖突,所以它成為了中國話劇創作走向成熟的標志。
《雷雨》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便是蘩漪了。曹禺先生曾這樣評價蘩漪:"蘩漪是個最動人憐憫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執勤的馬,毫不猶豫地踏著艱難的走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夢而救出自己,因這條路也引向了死亡。"蘩漪,《雷雨》中被愛情傷得最體無完膚的女子,她在周家18年,不但沒有得到丈夫的愛,反而在精神上受到長期的摧殘。她知道丈夫的荒唐事,她眼睜睜看著丈夫為紀念另一個女人而保留的`房間。在這種不平等的待遇下壓抑這的她,產生了強烈的反抗心理。當她發現周萍拋棄了她,她徹底的爆發了!最后,周萍自殺,四鳳和周沖被電死了。蘩漪將愛與恨的交織詮釋的如此淋漓盡致,她瘋狂到讓人心痛!
當哪個雨夜過后,歸于平靜,只有我們的心,還在顫動……
雷雨讀書心得體會8
《雷雨》是曹禺創作的一部以1925年前后的中國社會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的悲劇。與一般人們所謂的“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的悲劇不同,釀成這場悲劇似乎不是人性中的惡而是許許多多的“人之常情”和一種宿命論的影子。
周魯兩家三十多年恩怨情仇宿命般的糾纏:周家老爺周樸園曾為了門當戶對的聯姻驅逐平民魯侍萍和他奄奄一息的二兒子,三十年后魯侍萍卻重返周家,而礦地上那個激烈反對他的工人魯大海竟然是他的二兒子。這還不算,當周沖這個對未來懷揣著無限憧憬的無辜的向陽的青年斃命于天雷這種通常被認為是最高的天之譴責時,我們的情感幾近爆發:“這真是太殘忍了!”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麥克白》結局懲罰的是人性對權利的貪婪,是貪婪之人自掘的墳墓,惡有惡報。然而魯迅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雷雨中有價值的東西不就是那些人之常情嗎?那些在封建社會中尚未湮滅的人性的光輝:周樸園為父的涵養和氣度,周沖詩意的理想以及魯侍萍的善良等等。當這些在《雷雨》中被一件件毀滅,尤其是那象征天譴的雷電劃過長空劈碎最后的美好時,我們多半會感到一種莫名的迷惘:善而惡報,這是為什么!難道這種情感就是曹禺所要傳達的悲憫之情嗎?
曹禺在《雷雨序》中寫道:“生命本身的無奈,需要我們悲憫‘天地間的殘忍’”。我想這里的悲憫應當是人類在面對一些天災人禍時情感的共鳴,而不僅僅是一種深層次的同情。豐子愷的《護心畫集》正體現了這種悲憫:“亂世做人羨狗貓”、“洋房四面是茅棚”以及他觀阿里山的云海時寫道的:“莫言千頃白云好,下有人間萬斛愁”,無一不是這種悲憫的流露。有人批評他“不為窮人喊救命,卻為禽獸將護生”。這話也許一針見血:對任何生命的尊重、共情正是悲憫博大的內涵所在,不管這生命是動物還是戰爭中的敵人。
而曹禺說:“我念起人類是怎樣可憐的動物,帶著躊躇滿志的心情,仿佛自己來主宰自己的'命運,而時常不能自已來主宰著!薄独子辍匪w現的悲憫正是對人類自身渺小的悲憫,是對任何生命尊重的一部分。悲憫既是對惡的寬容,也有些對“命運弄人”的惆悵。悲天憫人是一種人性的光輝,這樣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人世的苦難,也許是對曹禺作品中悲劇的最好情感歸宿。
《雷雨》所呈現的不僅僅是《俄狄浦斯王》中人與命運的沖突,不是傳統地贊揚人類戰勝并改變命運,而恰恰體現了其陰暗面,帶有種宿命論的影子,最終帶給人心以悲憫之情。懷揣著悲憫之情,我不禁想起《人間世》中一個又一個在命運中苦苦掙扎的患者甚至是那些與命運、死神斗爭的醫護人員,想起被澳大利亞大火埋沒的五億多生靈,他們又何嘗不是在宿命面前渺小無助。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而悲憫正是這孤島間的橋梁,在每個生命的互相尊重中建立起一道愛的屏障,用悲憫用寬容化解惡與宿命。
【雷雨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雷雨讀書筆記05-26
《雷雨》心得體會11-09
雷雨初中讀書筆記09-24
《雷雨》心得體會8篇12-01
雷雨02-17
雷雨10-25
雷雨10-07
雷雨11-18
雷雨..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