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時間:2023-02-21 09:23:14 讀后感 我要投稿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總結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1

  近幾日,有幸拜讀了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大作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后感4。讀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覺得他的每一條建議,都是他在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用心血和汗水換來的。都凝聚著他的聰明與智慧,都彰顯著他的熱情與博愛,都寄托著他的夢想與希望。文章中有談如何教書育人的,有談如何關心后進生的,有談如何提升自身素質的。特別是《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這篇文章對我的`觸動特別大。

  她在文章中說:教育素養的這一重要特征的第一個標志,就是教師在講課時能直接訴諸學生的理智和心靈。在擁有這一真正寶貴財富的教師那里,講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談的對方(學生)發表議論。教師不是宣講真理,而是在跟少年和男女青年娓娓談心:他提出問題,邀請大家一起來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在分析這種課的時候,大家會感覺到:在教師跟學生之間建立了一種密切的交往關系。你,作為校長,也會被教師的思想的潮流所帶走,你會忘記你是來檢查教師的工作的,你會感到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你跟一群15歲的少年們一起為發現真理而歡欣鼓舞,你在心里回答著教師提出的問題。可見,教師在他所教的科學基礎學科方面,如果沒有深刻的科學知識,就談不上教育素養。那么怎樣才能使每一位教師不僅懂得一點教學的常識,而且深知本門學科的淵源呢?

  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于此。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

  是啊,作為一名老師,如果沒有淵博的知識,沒有較深的教育理論素養,如何勝任自己的工作呢?受其影響,我開始反思自己,與蘇霍姆林斯基相比,我有點自慚形穢,有些汗顏。業余時間大都浪費在了閑談與游戲上了。于是我開始了新的人生之路:走進圖書館,去翻閱新上架的教育理論書籍。現在,我正在閱讀《教育心理學》、《學習論》等理論書籍。下一步,我還要制訂一份讀書計劃,多讀一些國內外的教育家有關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經驗方面的著作,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并將好的經驗應用于教學之中。同時注意積累、總結自己教學工作中的經驗與教訓,并以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讓自己的身后也留下一串歪斜而踏實的腳印。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2

  第一次聽到蘇霍姆林斯基這個名字,是因為他的一個故事——蘇霍姆林斯基和兩朵玫瑰花。有一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正在花園里散步,看到一個小朋友跑過來把玫瑰花摘下來拿在手里,蘇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這個小女孩為什么摘那朵玫瑰花,就彎下腰,親切地問:“小朋友,你為什么要摘那朵玫瑰花呢?”小女孩很認真地回答:“我奶奶病了,病得很重,我告訴她學校里開了這么大的玫瑰花,她不相信,我摘下來拿回去讓她看看,看完就送回來。”聽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震憾了,他牽著小女孩到花房里又摘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小女孩說:“這兩朵玫瑰花一朵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是一個有愛心的孩子,另一朵是送給你奶奶的,她養育了一個你這樣好的孩子。”

  當我們看到有孩子摘花時,我們又會怎樣做呢?不聞不問、又或者是批評教育。在這個故事中,我看到了一個溫暖,能讓孩子感受到真、善、美的蘇霍姆林斯基。

  當讀完這本書以后,我更是被蘇霍姆林斯基深深的感動了。他是真的'愛教育、愛孩子;愛思考,愛研究;愛閱讀,愛自然;是一個智者,也是一個有著無窮想象力的孩子。

  讀這本書的過程,其實也是在不斷反思,在我大一,剛剛接觸關于教育的課程時,我很相信,只要夠耐心,每一個孩子都有花開的時刻,可是我自己以及身邊同學做兼職的經歷,我發現我們似乎自然地就會對那些聰明認真的孩子有一種偏愛,而那些現在看來學習有困難,態度也不好的學生,我們好像很難走進他們心里,我越來越認同邊界問題,有的孩子的問題以老師的專業確實沒辦法,可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給了我新的認識,不是沒有辦法,而是要去研究、去嘗試。

  我們應該問問自己,有沒有去和家長溝通,了解孩子的家庭;有沒有用錯方法,孩子不應該只埋頭在練習題、教科書中,這樣只會讓他們越來越厭惡學習,要走進自然去觀察、感悟,走進有趣的書籍去拓寬視野;有沒有總是代替孩子思考,本來需要他自己去獨立思考克服困難,卻讓他重復自己的步驟,并對他說不懂就把它記下來,我小時候老師就經常這么說,可能我永遠也不懂,也可能在某一天我突然理解了,但我不會喜歡這門課,因為我想像一個大俠一樣,沖破難關,孩子們也喜歡在自己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收獲的喜悅與自信,教師可以適當地點撥,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設置問題的難度,最重要的是教會兒童如何思考、如何學習。

  我喜歡蘇霍姆林斯基為孩子們精心創設的校園,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心愛的角落,在勞動中創作,這解放了孩子們的雙手,也解放了孩子們的思維,同時也需要教師也有著一顆童心,愿意去想象、去嘗試。

  這是一本值得放在手邊,不斷回味的經典。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3

  讀過這本書后,確實意識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書中每一條建議都充滿教育智慧,事例生動、分析精辟,啟人深思。從中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在此談談自己的幾點讀書感悟。

  當讀到“要思考,不要死記!“這一條時,我的感觸很深。現在的教學就是這樣,對于學生所學的知識,如果學生記不會或者記會但忘記了,教師就會很生氣,讓他們寫10遍,讀20遍。直到他們會了,教師才會罷休,才會滿意。其實,這樣下去,孩子的興趣、積極性就被抹煞了,隨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這里蘇霍姆林斯基告訴了我們一個好的方法:要思考,不要死記!對于一些難以記住的知識,我們教師要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它們的同時來解釋這些知識的實質,使知識活起來。讓他們理解記憶,逐漸成為一個愛思考的人,而不是死記硬背。

  其實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所以我們要想辦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學會思考!

  “學生的興趣是潛在的,需要教師的精心呵護與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為何剛入學的孩子對學習充滿了好奇與渴望,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卻越來越少?可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心理。因此,教師要從細小方面入手,不可放過任何一個"刺猬"。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教給孩子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激發學習的動力;同時教師要鉆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

  蘇霍姆林斯基讓我們記住,教育──這首先是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要掌握這一門藝術,就必須多讀書、多思考。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應當好比是你的教育車間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觸動,平時也想讀點書,但有時總以工作累,家庭瑣事多為由,沒能堅持下去。以后,我要制定一個讀書計劃,多讀好書來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把讀書當作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讀好書能夠凈化我們的靈魂,開啟我們的教育良知,鍛造我們的優秀品質。

  蘇霍姆林斯基還告訴我們,把困難當作機會。的確,工作中存在許多困難,來自于班級的,來自于教學的,來自于學生的。讀了這段話我豁然開朗,在困難來臨時抱怨是沒有用的,只有鼓足勇氣,迎面解決才是最積極的心態。我們每個人也將在解決困難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得到發展。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還要多閱讀好的書籍,多汲取教育家們的智慧和科學的教育方法,不斷豐富自己的學科知識,教育心理學知識,做好一名教師,一名讓學生喜歡和對學生有幫助,能使他們得到最大發展的老師。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4

  有幸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完這本書的一部分后我發現,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讀他的文章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作為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的確是受益匪淺,讀了這本書,就好像有一股清泉不斷沖擊著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復錘煉,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學生成長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動,也為自己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的毛躁與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困惑著我的問題突然間有找到了方向。

  最先吸引我的是《從哪兒找時間,一天只有24小時》、《關于做困難學生的工作》因為這是我迫切希望解決的幾個問題,數學專業跨語文教學對于我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學校發的練習冊又多,改個作業都要兩節課,甚至第一次的作文我竟然改了兩天,剛開學那段時間每天忙得跟陀螺一樣,不是備課就是改作業,總感覺完成這些工作時間都不夠用。哪還有時間去關注學生生活方面、寫簡書呢?看了后真的對我幫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觀念上有了轉變,我也經常抱怨沒有時間,忙;對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嗤之以鼻。但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后,觀念轉變了,從心底里認可了這個道理,只是認為操作起來還是會很困難很困難。希望大家不要讓成績中上游的孩子在短時間里一下子記住要背的課文,一下子理解這道應用題,不要把他們看得和優秀學生一樣的能干,這樣只會越學越死,越學越笨。而要更注重鍛煉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為他們今后的不斷學習,不斷發展。

  我還了解到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積極思考中教師在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后,教師問學生:"有什么問題嗎?"教室里鴉雀無聲,沒有問題,我以為他可以說出一個所以然,以為新內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我讓學生復述剛講述的內容的時候,他們都回答得前言不搭后語。

  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我們班的孩子的表現欲望都很強,每次搞語文園地的口語交際說和舉辦故事大會、辯論賽等等,這一點是毋容置疑的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切為了學生!讓我們多學習、多積累,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青椒這個大家庭里總能收獲滿滿,主講的老師都是各地優秀的教師竭盡所能,努力吧!讓自己和她們一樣優秀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5

  “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剛讀這個題目時,對于“抽象”的理解是那么含糊。讀完這一節,才明白作者用詞的準確。來看看學生的定義,“學生是在國家法律認可的各級各類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中接受教育的有學籍的人。簡言之,學生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事學習的人,主要指在校的兒童和青少年。”這個概念描述的就是抽象的學生。在這個概念里,我們無論在哪個學校里都能找到這樣的學生,卻不能在任何一個學校里找到完全相同的兩個學生,這個道理就跟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我見過兩個孿生兄弟,都在讀三年級,兩個人的長相極其相似,寫出來的字也很相像,說話的聲音語速幾乎也沒有差別,但這兩個孩子的學習態度卻不一樣,一個勤奮,一個怠惰,勤奮的孩子每次測試成績都比較理想,而怠惰的那個卻只能達到合格的分數。因為后天教育環境施加的不同影響,所以兩個孩子就表現出了差異。孿生的都有這么大的差別,那么非孿生的,其差別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決定了教育的取向是因材施教,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只有因人而異地進行教育,才能在每個個體身上體現出教育效果的最優化,才能使學生在取得成績的同時,獲得成長的快樂,在此基礎上形成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要善于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學中,我們要防止一刀切,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感知、理解、識記能力不一樣的學生,那樣做,會挫敗認知結構薄弱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傷害其自尊,會使他們對學習產生失望和厭倦的情緒。記得一次給差生補課,考卷上有這樣一道練習題,請在一段話里用上三個描寫春天的成語。結果學生寫出來的句子都不通順,因為他們平常的`閱讀積累還沒有達到這個層次,有些學生對寫出來的詞語還沒有透徹理解。我立刻降低作業要求,只要他們用其中一個成語寫一句話,學生比較樂于完成這樣的任務,因為這是他們力所能及的。教學中,我們常常遇到這類情況,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我們的期望值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我們不能以我們的要求去衡量學生,如果不及時調整教學目標,縮短預設的目標和學生之間的差距,就會勞而無功。“恨鐵不成鋼”不是一個老師盡責的詮釋,鐵就是鐵,為什么偏要把它煉成鋼?關鍵的是我們要給這樣的“鐵”一個合適的定位,看它在生活中成為什么角色才最能體現其自身價值。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6

  一直以來,都因為工作忙而疏于靜下心來讀書,總借口沒時間而不能夠靜下心來學習。可最近,一本孫起英的《給幼兒園教師的101條建議:美術教育》卻讓我有如獲至寶、如遇知音之感。讀這本書感覺不像在閱讀書籍,而是像與一位耐心、睿智的長者聊天,他的豐厚學識、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地滋養著我心靈。

  在美術創作活動中,我曾發現這樣的情況:有的孩子拿著筆不知所措;有的無目的地在紙上胡亂涂畫;有的東瞅瞅西望望,看到同伴畫什么便畫什么……幼兒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都是由于學前幼兒具有目的性不強、構思能力不完善并易受他人影響等特點造成。本書在實施操作篇中給了我幾條很好地建議:首先應選擇與幼兒生活經驗緊密相連的、幼兒感興趣的題材作為創作題材。其次,創作開始前,教師應有意識地通過提問或者談話活動,幫助幼兒明確創作主題、與創作相聯系的繪畫內容以及可以如何表現等。再次,應為幼兒提供簡單易學但具有變化性的繪畫材料。最后,在幼兒繪畫過程中,教師應多觀察,當發現幼兒停筆不動或左顧右盼遇到困難時,教師應盡可能多地了解幼兒的意圖、心態,多給幼兒正面回應,找出幼兒成功地方加以鼓勵,并通過問題的引導以建議的提出等方式引導幼兒明確自己的創作意圖,如:“剛才想畫什么的?”“哪里不會畫了?”“看看旁邊小朋友畫了什么,對你有啟發嗎?”……通過言語上的提示、問題的啟發,幫助幼兒找到創作的方向繼續下去。

  還有在美術教學中我常遇到這樣一個問題:活動結束了,仍有些幼兒因種種原因還未完成自己的作品。那么這時教師該不該進行活動評價呢?怎么評價?很有幸在本書的發展評價篇中我找到了答案:首先,教師要觀察還沒有畫完的`幼兒有多少,如大多數沒完成,不必著急評價:如只有少數幾個就可以進入評價環節。其次,教師要將這些沒有畫完的幼兒作品與畫完的展示在一起,并與未完成的幼兒說:“等有時間你們還可以畫!”評價過程中不要回避這些作品,因為他們只是沒有時間繼續畫,并不是畫得不好。最后,老師要分析沒有畫完的原因,如果只是因為在構思、構圖上比較復雜,所需時間長,教師只需為他們提供再次作畫的時間就可以了;如果是因為在創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教師可與幼兒交流:“今天在畫畫的時候遇到了什么困難?是怎么解決的?下次需要老師幫助嗎?并對其作品給與肯定,以增強幼兒下次創作的信心;如果是因為不能集中注意力,易受外界環境干擾而延長時間,則有必要對其進行行為習慣上的培養。

  如此好的建議還有很多,推薦大家有空時賞析。

  讀完這本書后我如閉塞的心靈打開了一扇窗戶,我又進一步理解了“教育藝術”、“教育智慧”的深刻含義了。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7

  “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打開序言,第一句話就讓我感受到了這本書的與眾不同。

  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像一面鏡子,真誠的表述了作者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著。沒有命令,沒有說教,有的是作者對現代學校教育的獨特見解,是娓娓道來的人生哲理,充滿了善意與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

  “為孩子們當下的人生幸福服務”這句話令我至今感觸頗深。一直以來,我們教育孩子時都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們現在這么做,都是為了讓你將來過上幸福的生活。從來沒有人懷疑過這句話,因為這句話好像確實是一個真理。在我們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老師這么對我們說過;在我們成為老師之后,這個理由也一直是我們管理學生的強有力的支撐。但是,細心琢磨一下,原來這句話錯了。什么是“幸福”?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幸福是一個人的主觀感受。心理課上,我常常和學生討論,在同樣的條件下,面對同樣的事件,有人感覺幸福,有人卻感覺不幸,關鍵是因為他們對于這件事的看法、評價不同。我們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去預設孩子的將來,我們能做的是,幫助他了解自己的需求,教會他調節自己的心態,告訴他必須要把握、追求什么才是自己的幸福。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由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一個個階段組成的`,任何一個階段的缺憾都是一生的缺憾。人的一生可濃縮為“三天”,即昨天、今天、明天。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明天的事情等來了再說。最要緊的是,做好今天的事情!因為,只有今天才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只有今天才是我們生命中惟一可以把握的一天。心理學上稱之為“活在當下”,即活在“此時此地”。而教育的意義不僅是為學生的未來人生幸福,更要為他的當下的、此刻的人生幸福服務。不能為了看不見的所謂的未來幸福,而以剝奪學生童年和少年時期的幸福作為代價。事實上,許多人的一生不幸往往源于他童年和少年時期的不幸與受到的傷害,或者他童年追求幸福的權利和需要沒有獲得周圍人的足夠尊重。

  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一定要思考清楚教育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么?是為了人生,而且是為了學生當下此刻的人生。此時此地,如果他對自己的生存狀態感到幸福,那就說明此時此刻他的生命質量很高。所以,我們應該時刻關注孩子們當下的幸福感,幫助他們度過一個屬于他自己的快樂幸福的童年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從心育、德育、美育三個層面,從啟發心靈的視角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自己、思考人生,為塑造優良品性、陽光品格奠定基礎。

  那句話終于可以放到一邊了,把目光從遠方收回,從現在做起才是最重要的啊!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8

  美術活動是孩子比較喜歡的一種活動,在活動中幼兒手腦并用,不僅發展了手部的小肌肉,同時還促進了大腦的發育,對于幼兒智力的發展是很重要的。作為幼兒園的老師在指導幼兒開展美術活動時,怎樣的引導幼兒大膽的繪畫?以及教師怎樣運用好美術活動中的范例?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我重點閱讀了書中實時操作篇中的幾篇文章,在書中我得到了一些收獲。

  書中講到要讓幼兒大膽的作畫,就要給幼兒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如要信任幼兒,用和藹的態度與幼兒交流,尊重幼兒有不同尋常的想法,不要用成人的思維模式去限制他。還要給幼兒提供適合的、多樣的繪畫材料。如提供給幼兒的紙不能過小,幼兒在繪畫時會放不開手,提供的材料要充分,不要害怕孩子會弄臟而不提供,要讓幼兒在多種材料的吸引中有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盡量的用情境、游戲的形式開展繪畫活動,這一點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很明顯,活動中用念兒歌、或故事的.形式創設情境幼兒參與的興趣就會很高,反之,興趣就會有所減少。根據不同的美術活動,怎樣創設一個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情境,還是需要多思考的。此外,盡量采用“鼓勵法”評價幼兒的作品。教師要努力的去讀懂幼兒的畫,充分了解孩子“稚”“拙”的特點,站在幼兒的角度評價幼兒作品,對于個別幼兒講不出畫的是什么,教師不要著急,要引導幼兒,肯定孩子的優點,千萬不要用成人的標準來挑剔。充分肯定的欣賞將逐步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注意對幼兒的要求要循序漸進的。

  在引導幼兒學習繪畫的時候,繪畫的范例是我們經常運用的工具,如何更好的運用它,什么時候用?怎樣用?用什么樣的范例?在書中,我也找到了一些答案。首先,范例要有美感,有美感的作品才值得欣賞,幼兒從中得到收獲,而不美的范例就不能為幼兒樹立很好的榜樣,讓幼兒的觀察機會喪失、觀察能力得不到發展。,思維得到禁錮,創造能力也受到發展的限制。其次,范例的描繪方法應該是適合學前兒童年齡特點的,是他們能夠合理接受的,積極健康的,太成人范畫不適合幼兒來欣賞。其三,范例的形式應該是多樣的,能從不同方面反映事物的形態,可以啟發幼兒的思路。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還是收獲很多的,書中講到關于美術方面的理念,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都可以運用到,對自己的業務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幫助。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9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盡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干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制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獲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余,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于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志上搜索著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后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后的一些感想,其實它里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10

  有人說,身為教師不知道蘇霍姆林斯基,無異于學音樂卻不知道貝多芬。可見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界的影響,這位把一生都獻給教育的偉人用筆書寫著對教育的熱忱。雖然蘇霍姆林斯基已離我們遠去,但他留下的寶貴財富對我們今天的教育仍有很多的借鑒意義。《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是每一位中小學教師都應該仔細讀的書,它給我們指明了方向,讓我們看到了光明。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高度需要我們慢慢的揣摩。

  這本書中談到了很多教師面臨的問題,比如說“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怎樣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兒童”、“要保持‘水源的清潔” 、“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如何提高教師的教育素養”等等。這些問題也是我們現在教師面臨的問題,人們在這些問題上研究著并困惑著。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給他們正確的教育,讓他們快樂的學習是每一位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怎樣才能成為一位優秀的教育者讓我們且聽教育大師的見解與教誨。

  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怎樣使小學生愿意學習”,現在的很多學生都討厭學習,因為他們覺得學習就只是為了死板的學習知識,沒有一點的樂趣。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要想使小學生愿意學習,就應該創建一個有趣的課堂,引起他們的興趣。”如果把他們的思維套進黑板和識字課本的框框里,讓他們與氣象萬千的世界隔絕開來,這無疑是錯誤的。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他們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只有滿足他們好奇的欲望,他們才更有熱中。亞里士多德也曾指出:“思維是從驚奇開始的。”如果情況允許的話,應該帶領孩子們到花園里,樹林里,湖岸邊走一走,讓他們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發現大自然的奇特。這種快樂的學習方法,相信會事半功倍。將來我們成為老師,在學習《蘋果里的五角星》時,可以帶一個蘋果。講課時,可以親自切給學生看,讓他們看到里面的五角星,見證奇跡的時刻。又比如,在學習《廣玉蘭》時,可以帶幾多廣玉蘭,讓學生自己觀察的外形,花色,氣味等等,鼓勵他們踴躍發言。還可以教學生畫廣玉蘭,來提高他們對課堂的興趣度。我相信只要我們讓圖畫,音樂,情景劇等等藝術色彩走進課堂,學生也會情不自禁的融入其中。

  讀了這本書后,我對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講述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情,它就像我們這些未來老師的指路明燈。但讓我真正充滿敬意的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平等和尊重,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創造力和他們學習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讓我受益匪淺。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11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了這本書后,我獲得了不少收益:感受到了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對教師來說是多么重要;而是未看鄭杰著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之前,我心里有這樣的想法,這莫不是又一本“正確的廢話”的集合體吧,看著看著,發現其中還是有些內容觸動我的內心,是“無害”的,這本書沒有那種高深的理論,這越發激勵我想從書中找到其中能有助于我教學的內容。接下來我就談談讀了這本書之后一些感想:

  一、學會贊美他人。

  書中寫到:“教師要學會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權威,敬畏生命。 “敬畏真理”這是毫無疑問的,課堂上,當教師在知識傳授時出現錯誤,要勇于承認、及時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確定的問題,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工作中,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意氣風發,通達灑脫,奮發向上;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勤于學習,善于思考,踏實工作;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樂于分享,肯于吃苦,勇于創新;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淡泊名利,虛懷若谷,默默奉獻;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摯愛事業,深愛學生,精益求精……

  二、學會把握機會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深刻地體會到:老師越來越難做,壓力越來越大,面對擺在眼前的'困難,你做怎樣的選擇呢?是退縮,還是前進?鄭杰為我們做了細致的分析:“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不僅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更是放棄了自己的生存權力。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你越是往前,你的機會就越多。的確,只有將困難視為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

  三、學會享受生活

  我們活著,似乎成天在趕路,整天腳步匆匆,不敢稍停一下,生怕一旦懈怠便再也趕不上別人的步伐。我們耳邊一直回響著兩個字“競爭”,將我們的生活“糟蹋”為一場又一場的比賽,世界似乎已經成為一個角斗場,自己則是一臺疲于工作的機器,我們似乎根本沒有閑心去享受生活。這樣的狀態、這樣的心情怎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務?怎能教出適應現代化社會建設需要的人才?怎么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系,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們打開所有的感官,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閑暇,那平素里再平凡的點點滴滴,只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都有無限風光蘊含其中。是啊,“妨礙教師享受生活的,不是別人,而正是教師自己。”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12

  寒假來了,在自己閑暇時間又把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著《給教師的建議》翻開來細細品味一番。

  每一次讀這部著作都會使我覺得在教學、教育工作中有所收獲或印證。就像在與大師親切地交談,聆聽大師的教誨。在讀到關于怎樣把學生從事實引導到抽象真理一節時,作為一個數學教師我也有同樣的感觸。學生很好地背會了規則、定理、公式、結論,但是卻不會實際運用自己的知識,有時候簡直并不理解他會背的東西的內容實質是什么。

  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應當采取什么措施來防止死記硬背,而注重對規律的理解和概括呢?

  通過對教育理論的學習和教學實踐。在學生學習某個新規律時,先把這種規律放到簡單的,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中,呈現給學生。并帶領學生觀察、思考這些基本現象,在不斷出現的現象中,找出隱藏的規律,并試著把它總結提煉出來。實質上,這就是用越來越多的新事實讓學生多次經歷這一規律。雖然它還是潛在的.,但通過同學們的思考你會發現智慧的火花讓潛在的規律從同學們的頭腦里逐漸浮現出來,慢慢變清晰、變透明。最后再引導同學們把它提煉成定理或公式。并練習運用這一規則解決一些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次這樣的過程。學生漸漸地意識到,他們接觸到一種有概括性的真理。這一真理能運用到許多地方。這就是定律、公式被發現的過程。現在再記憶這些規律就會容易得多。因為它經過多次的思考。

  那做為一名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該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或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呢?

  首先,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把教材中的規律提煉出來放到一個個活生生的實例中去,并把這種實例進行必要的簡單化、課堂化。準備呈現給學生。

  其次,分析學生的思考能力和知識水平,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有的要能起到指引作用,有的要能起到有限提醒的作用。

  其三,呈現實例時,要求學生們注意觀察,配合老師所提出的問題認真思考、大膽發言。在同學們就快要發現規律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和引導,把合理和有用的部分加以總結、提煉,形成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規律。

  最后,及時練習鞏固新學的知識和規律。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把所學到的新規律應用到新的題目或實例中去。在練習過程中盡量讓學生獨立完成整個思考過程。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掌握這種發現規律、總結規律,從事實引導到抽象的思維和學習過程。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13

  每個人都要不斷地豐富自己的人生,而豐富人生最好的方式就是讀書和旅行。最近這段時間我讀了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讓我對孩子們的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

  書中深刻地談到“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這個問題。注意是伴隨各個心理活動而產生和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狀態,沒有注意的參加,不可能有比較穩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難以完成認知過程。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注意是學習的門戶”。因此,注意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在人人注重教育的今天,要想全面開發學生的智力,就必須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對于我現在教的一年級的孩子們來說,他們年齡小,自制力差,活潑好動,上課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怎樣培養孩子做事精力集中,克服注意力游移、分散的壞習慣呢?

  第一讓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好一件事。效率低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干著這個,想著那個;一會兒干這,一會兒干那。教師要從小培養孩子在某一時間內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如給孩子看圖書時,看完一本,再換一本,容易使他們養成注意力分散的習慣。孩子做完一件事情,也能體會到完成這件事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這種愉快也能幫助他們繼續學習,保持注意力。

  第二、對孩子講話不要老是重復。有些教師對同一件事情或某一點要求總要反復交待好幾遍。這樣的孩子入學以后常常忽視教師所講的話。因為他已經習慣于一件事反復地聽好多遍,當教師只講一遍時,他便當作耳旁風,以為老師也會像父母一樣重復幾遍。漫不經心地聽課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無法遵守老師的要求,自然也談不上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對孩子談事情只說一遍,是培養孩子注意力的一種好方法。

  第三、訓練孩子善于“聽”的能力。“聽”是人們獲得信息豐富知識的重要來源,對于學生來說,誰要是上課善于聽,能理解并記住聽過的東西,誰就占優勢。因為學校里老師是以講課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師要以通過聽的途徑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如課余時間聽小說連播、聽音樂。鼓勵孩子復述或用自己的話概括聽到的內容,從而培養專心聽講的習慣。

  對孩子來說,其注意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是通過家長和教師的不斷培養的過程。一個好習慣的養成至少要堅持21天,而一個好習慣的穩定形成最短也需要85天,所以只要能對孩子堅持要求,不斷激勵并加以督促引導,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就容易培養孩子注意力的集中。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14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后的一些感想,其實它里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教師跟所有的人一樣,他也要作家務,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就需要時間。

  那么,總的來說,能不能使教師的工作中有一些空閑時間呢?怎樣解決這個時間問題呢?這個問題也像學生的智力發展問題一樣,是涉及整個學校生活的綜合性問題之一,它是完全取決于學校的全部活動是怎么安排的。

  自己的每一節課,都會說是終生都在備這節課的。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請保留此標記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

  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水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關于這一點,還得另外再提幾條建議。教師的時間和教學各階段的相互依存性

  這里想給小學教師提出幾點建議。

  親愛的同事,請你記住:所有中年級和高年級教師的時間預算表都取決于你,你在教學和教育工作中是創造精神的締造者。

  請你記住:中年級和高年級學生在學業上落伍,這主要是他們不會學習、不會掌握知識的結果。當然,你應當關心使兒童的一般發展達到較高的水平,但是,你應當首先教會兒童熟練地讀和寫。

  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的學生,就不會在學業上落后;而沒有學業落后的現象,教師的工作就容易了。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15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我平時在教學中遇到的很多疑惑都得到了解答。像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如何做好后進生的工作等。書中還有許多關于教學管理、教學經驗,教師對課程的計劃和組織,以及如何提高教學成績等等。

  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給我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會遇到落伍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干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他把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歸結于教師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所謂個別對待簡言之就是“因材施教”,現在大家都提倡因材施教,即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點來設計教學內容和要求。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以及反應能力各不相同!所以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不存在什么對所有學生都一律適用的在學習上取得成就的先決條件”,他告誡我們要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就這引發了自己的一點點思考,在日常教育中對每個學生進行個別對待,這一點大多教師都能做到,而且好多教師都是這樣去做的。但在課堂教學中要是做到這一點,估計就有點難了。其他原因且不說,單就學生人數來講,就能讓教師感到精疲力竭。目前,只有少數地區推行“小班教學”,大部分地區,班級人數都超過40人以上,我現在所教的班級人數一個班有57人,另一個班也不少,也有54人,在這樣“臃腫”的班級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個別教學,談何容易!57個學生就有57中想法,就有57中不同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個別對待學生,這是一條很好的也很有成效的教學思路,關鍵要看執行的條件是否可行。現在我帶的兩個班加起來就有111人,每天光批改課堂作業本就已將讓我忙的不可開膠了,那還有時間去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呢?當然這不是自己不這么去做的理由。

  現在的后進生怎么產生的,或許就是應驗了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話吧,“我們沒有合理的個別對待學生”。以至于現在一個班里會有那么多的后進生,而老師們當然也包括我,就知道去埋怨學生,認為學生沒有好好學,甚至認為他們“笨”反應慢,可是我們何嘗不換位思考一下呢?老師們又何嘗考慮到那些后進生的痛苦,因為某種原因上課聽不懂,卻還要裝作很認真聽講,配合老師,對他們來說何嘗不是一種煎熬!作為老師你采取了個別對待學生了嗎?沒有!我們上課只是把大眾的東西強加于他們,并沒有考慮到他們能否接受啊!長期這樣就形成惡性循環了!雖然目前來說,個別對待學生實行起來有點困難,但我覺還是應該朝這個方面不斷的努力,時間是靠自己擠出來的,方法是靠自己探究出來的,只有這樣才能才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方法,能成為更多人心目中真正的教書育人者!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相關文章:

《給教師的建議》第五條建議讀后感12-16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12-13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01-14

讀《給教師的建議》01-01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9-09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9-01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8-21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3-13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3-17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