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讀后感范文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讀后感范文1
只有經過人生錘煉的愛,才是永恒的。
——題記
讀完整本書,波瀾不驚的心仿佛也漸漸沉寂下來。
細細回味,既為簡愛的自由倔強的性格所折服,又被她和羅切斯特先生那動人心弦的愛情所深深感動。
簡愛,從小在舅媽那里就度過了一個并不幸福,甚至有些悲慘的童年,長期得不到快樂的她終于在受到一味的不公平待遇和欺辱之下決心離開蓋茨赫德,被送到了洛伍德學校。
一心希望有個新開始的她在學校里認識了兩個朋友,一位是甘于承受命運的海倫,即使被他人批評責備,甚至是欺負也默默忍受,而這仿佛就是主人公簡愛的對立面。相反的,簡愛就是那樣一個有著堅強個性,不逆來順受,追求自由自主的.女孩。盡管她為此付出了代價,但這是她的人生信條,不會也不可能屈于命運而輕易改變。而另外一位丹伯爾小姐,則是出生以來大概是第一位對她如此之好的陌生人。(即非親屬)她第一次以公平、客觀和憐惜的態度去對待簡愛,一次次幫助她。致使簡愛逐漸喜歡上了這所慈善學校。作者在此的筆墨并不是很多,但是這段自然的過渡,豐富了簡愛的個性與處事,向我們展示了每個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逐漸養成待人處事和世界觀價值觀的過程,很是貼切現實生活。
而真正故事的開始,是從簡愛成為特恩費德的家庭教師開始的。因為在那里,她認識了改變自己一生的人,羅切斯特先生,特恩費德的主人。
像所有愛情小說一樣,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相逢很有戲劇性,仿佛像上帝的安排。這次偶遇也給讀者男主人公的第一印象(包括之后的相識),是個有些奇怪,但總體來說是威嚴的主人。就在我們一方面為他們怎樣開展羅曼史的同時,作者運用了明暗線交錯的手法,以一件蹊蹺的事情(即羅切斯特先生的房間被火燒)來顯示出男女主人公朦朧的愛戀和男主人公不可告人的秘密。然后又是和大多數愛情小說類似,“小三”出現了,也就是女主的情敵。但是作者在這里很巧妙地寫出了一向主動而且倔強的簡愛在愛情的問題上,在對待英格姆小姐的問題上,卻又有些失落和自卑。面對英格姆小姐,盡管她看到了很多缺點,但是畢竟她不清楚羅切斯特先生對她深厚的愛。或者說,在愛情方面由于她地位的卑微,只能寄希望于主人對她的示愛,而如果自己主動的話,又沒有那份勇氣與自信。
可是作者峰回路轉的情節設置的確很巧妙,且不說羅切斯特和英格姆小姐的訂婚是他的“小計謀”,讓簡愛由此嫉妒生愛。而是在教堂舉行婚禮的時候,讀者原本想象著幸福而又快樂的氣氛,就被那個羅切斯特先生的秘密所撕破了一切的幻象,包括簡愛對他的崇拜和癡情。
而至此,也掀起了全文的高潮,就是羅切斯特先生挽留簡愛的情節。面對如此抱歉,和深深愛著自己的他,不論怎樣訴說愛的情話,用一顆摯愛的心去留住簡愛,都難以改變簡愛的決心。看到這里,相信很多讀者都會扼腕嘆息,原本就要成婚的戀人就這樣分道揚鑣。其實,看似有些絕情的簡愛內心的煎熬絲毫不亞于羅切斯特先生,她曾經猶豫過,但是內心深處的理智思想告誡她一定要離開,而事實證明離開是正確的(后來瘋女人放火燒特恩費德),盡管分離是異常痛苦。
讀到這里仿佛簡愛曾經握緊的幸福就這樣溜走了,再一次,簡愛開始了新的旅程。
我始終認為,簡愛在摩爾屋的經歷就類似于在洛伍德學校一樣屬于過渡的部分,而恰恰這兩部分少了一些悲情和痛苦,更多的是真情和溫馨。
高中生讀后感范文2
利用課余時間,我閱讀了《邊城》這本書。他的作者是著名的文學家沈從文,沈從文是世界公認的文學大師,作為中國現代史上最著名的鄉土作家之一,他的地位正逐步上升,人們對其的認識也在不斷提高,評價也趨于公平,沈從文的《邊城》可以說是成名之作,這部小說也深深的影響了我。
沈從文的小說就整個創作來看,可以分為城鄉兩個方面但其側重點是反映湘西邊地生活,正因如此,沈從文被人們稱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很重要的鄉土文學作家。
在景物描寫上,沈從文主要突出湘西過去的那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而在寫人上,主要突出湘西人民身上那種原始古樸的人性美和風俗美。這些都寄托了沈從文自己的人生理想,也就是他創作理想的核心,他認為好的作品因該引人“向善”,這是一種不可低估的力量,人們從這種人生景象中有所啟示,對人生或生命能做更深一層的理想,也就是使人明悟“一個人不應僅僅能平安生存即已足,尚必須在生存愿望中,有些超越普通動物肉體基本的欲望,以飽食暖衣保全首領以終老更多一點貪心或幻想,方能把生命引向一個更崇高的理想上去發展。這種激發生命離開一個動物人生觀,向理想境界發展與追求的欲望或意志,恰恰是人類一切進步的象征,這件事唯有小說還能擔當,想必這便是沈從文創作《邊城》的根本原因。
《邊城》反映的優美人性的高尚道德在中國現在文學史,甚至是世界文學史中也是稀有的。應該說他的作品的積極意義勢不可低估的
《邊城》不是桃源,但它是沈從文的人生樂園。沈從文所寫的《邊城》是他對理想的寄托,邊城里的人們之間沒有矛盾斗爭,充滿著友愛和真情,充滿著人性美的動人畫面。人們都仗義疏財,扶弱濟貧。而這種自然、優美、健康的人生形式,也確實反映了小農經濟的某些特征。沈從文是想通過田園牧歌的情調,表現人們道德的完善和人性的完美。因此,《邊城》超越了時代的局限。《邊城》中的人物形象,皆栩栩如生,真實自然。女主人公翠翠,簡直是自然美的結晶,這個迷人的形象,是沈從文全部創作中最理想的一位女性,也是整個《邊城》的靈魂。她是人之子,更是大自然的女兒。沈從文在塑造這個形象時,融合了在生活中的模特兒和歷史文化內容。《邊城》中翠翠所生活的環境,深潭碧水,青山翠竹。《邊城》是對人生理想的夢幻般的追求。翠翠的命運同那群女神一樣,美夢始終還是憂傷而逝。一場大雨,沖走了渡船,轟到了白塔,爺爺死了,心上人儺送下了桃源,只留下孤寂的.翠翠守著渡口,期盼著儺送的歸來。《邊城》結尾寫道:這青年也許明天回來,也許永遠不回來了!這就是《邊城》留下的凄涼的回味即藝術空白,也許這正如沈從文對生活的理解:“凡美麗的都不容易長存。”
《邊城》是一部充滿理想主義的小說,它所描寫的故事是現實的,更是理想的,是現實與“夢”的結合,沈從文寫《邊城》是為了保留家鄉人民那正直、淳樸、善良的品格,而不是逃避社會動亂。主要是啟發讀者認清什么是真善美的人性和假惡丑的靈魂,以便實現民族精神重塑的偉大理想。邊城中人與人之間充滿著人情味,是那么和諧美好,這讓人想到當今都市人情的冷漠,不能不讓人深思。
讀完此書,我得到了許多感悟。相信人們對《邊城》的認識,給他的評價,會越來越深刻和公正。同樣,《邊城》對人們產生的影響,也將會越來越廣泛和深遠!
高中生讀后感范文3
《名人傳》,是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即《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與《托爾斯泰傳》,雖然他們各自所處的領域不一樣,但是,在他們坎坷的生命歷程中,他們追求真理和正義,想要表達真、善、美的勇氣和精神,是一樣的。
貝多芬這個擁有堅強毅力、純潔心智的偉大音樂家,他一心為善,愛自由高于一切,卻造化弄人,一生都在與病魔抗爭,他的人生像一場悲慘而殘酷的斗爭。幼年喪母使得小小的他便要擔當起很多的責任,他的苦難從來沒有停止過,他的雙耳失聰,是對他音樂夢想的最大的一次打擊。遭此磨難,平常人恐怕會心灰意冷,貝多芬卻以他超乎常人的毅力,以及對音樂無比的熱愛,繼續了他的音樂創作,也正是他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才有了后世的人無不為之一嘆的《命運交響曲》,《第九交響曲》等,也正是他的這種百折不撓的毅力,才讓我們對音樂的了解更深一步!讓我們永遠銘記這位在煉獄中帶給我們天使之音的偉人!
米開朗琪羅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雕塑家,建筑家,他一生創造了許多震驚了當時文藝界甚至是整個社會的作品。米開朗琪羅表面看上去是比貝多芬幸運的多,他不殘疾,也不貧窮,但他的軟弱卻讓他吃盡了苦難,他親眼目睹了故鄉的淪陷,意大利淪于外族之手,甚至目睹了自由的消亡,他曾因工作而勞累得臥病在床,又多少次因一事無成而默默流淚。他是一個閃耀著光芒的巨星,卻要用他的常人之軀面對一個凡人所能經歷的所有的痛苦,在這亂世中,他熱愛他的雕塑,卻被迫聽令于教皇反復無常的命令,變得一事無成,被迫與同僚勾心斗角,而遭遇迫害。也正是這樣的亂世,反而更加凸顯了他的偉大之處,他的《大衛》,《末日審判》成了多少初學雕塑者描摹的對象!正如歌德所說過的:“大師內心的執著與剛強,大師不朽的業績,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我只能仰望,我只能贊嘆!”
托爾斯泰在19世紀陰霾重重的氛圍中,就像一顆撫慰人心的明星,他的目光吸引并安慰著我們年輕的心靈。他一直認為,唯有燃燒的物質方能燃燒著別的物質,同樣,唯有一個人真正地信仰和真正的生活,才能感染他人而傳播真理。托爾斯泰的力量并不在于他思想的本身而在于他所給予思想的表達,在于個人的特色,在于他生命的氣息。他出身于俄國的貴族家庭,他1歲半喪母,10歲逝父,他也曾經酗酒好賭,縱使這樣,這并不妨礙他成為了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創作出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不朽的文學巨作。托爾斯泰的作品,字里行間都透露出對人性的關懷,對人性的思考,讀托爾斯泰的作品,猶如沐浴一泔清甜的泉水,你的身心,都會被慢慢凈化……
這些英雄們都不是神,他們都有自己的缺點,貝多芬暴躁的性格,米開朗琪羅的懦弱和瘋狂,托爾斯泰的封建和固執,這樣反而凸顯出了他們自身的堅強,超出常人的品格,這些英雄的人生旅程中,幾乎都是一種長期的受難,他們固然因為自己的毅力而偉大,也是因為他們所受的磨難而偉大。他們偉大的心靈就像是崇山峻嶺,俯視著人類。
或許,像我們這種普通人,并不能像偉人一樣成為一座山峰,毅力在世人面前,也不能在云霧繚繞的高峰上生存,卻能去頂峰上膜拜,讓偉人的氣息透析你的血液,然后再回到人生的曠野,心中充滿了戰斗的勇氣,充滿著對生活的熱情。
高中生讀后感范文4
人的一生是夢的旅途,伴侶有一個足矣。然而,讀一本書似人的一生,又不然。因為人的欲望是無窮的,我總想霸占每一本好書。一次書荒,我找不到了方向,失落間,看見了這本書,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令我折服。我本就喜歡詩歌,詩歌中的文字唯美,需要思考,也不一定能探知作者的心理。而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可謂是佳作,就讓我領略一下他的一生吧。
徐志摩自小過著舒適優裕的公子哥的生活,他的第一個妻子叫張幼儀,是個比較平凡的女人,他們之間幾乎無情感而言。要說愛就只有張幼儀自己吧,她從嫁給徐志摩后,盡心盡力為了這個家。可是在她在生產時,徐志摩去不聞不問。難能可貴的是她沒有絲毫怨言,臺灣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劃下編纂的,為的是讓后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她就是這樣一個可憐的人。
也就是張幼儀在臨產期間,徐志摩認識了才女林徽因,徐志摩與她交往甚密,并有談論婚嫁之意。所以不想再維持這沒有愛和自由的婚姻,就與張幼儀離了婚。在英國劍橋的時候,他瘋狂地迷戀著這位美麗且才華橫溢的女子,他為林微因寫了許多詩。但是他們的理智終使他們分開。《偶然》就是一首他們分離時寫的,其中寫道:"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對自己的兒女說:"徐志摩當初愛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并不是那樣的'人。"
后來,徐志摩與陸小曼相戀。徐志摩的《這是一個懦怯的世界》就是寫向往與陸小曼自由戀愛。陸小曼出身名門,又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因而養成小姐脾氣。所以徐志摩只能不停奔波,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遷就她。陸小曼對家庭觀念的淡漠使他難以忍受,陸小曼的大手大腳使他捉襟見肘,他是從狂熱的愛情中"夢醒"了吧.于是很滄桑的寫下這首詩的名句"我再不想成仙,蓬萊不是我的分;我只要這地面,情愿安分的做人。"
徐志摩死后,陸小曼不再出去交際。她默默忍受著外界對她的批評和指責。正如她在致志摩挽聯中說;"多少前塵成噩夢,五載哀歡,匆匆永訣,天道復奚論,欲死未能因母老;萬千別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離魂,人間應不久,遺文編就答君心。"她懷念志摩,致力于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遺作,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其中的苦辣酸甜一言難盡。
走著走著,就散了,回憶都淡了;看著看著,就累了,星光也暗了;聽著聽著,就醒了,開始埋怨了;回頭發現,你不見了,突然我亂了。這是徐志摩的一句話。我讀不懂,也許這是只有他才懂他心里的悲傷。我想,沒有誰的一生是完美的。徐志摩傷害過的人,原諒他了;他愛過的人,理解他了,這就夠了。生活的腳步不管是沉重,還是輕盈,成長,有時比成功更重要。人生,就是一種糊涂,一份模糊。一切不快樂,都和自己的圖謀有著密切的聯系,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渴望擁有的東西太多太多了,或者,太過于執著了。
人生在世,沒有一種曲折是屬于自己的,所以,沒必要悲觀失望。生活在這個世界,沒有一個人是沒有悲傷的,沒有一個人是不會流淚的。它對每個人而言,只是一個過客,一種磨練,一番考驗。不要一味難過,而要振作精神。曲折是難免的,不要喪失信心,堅信苦盡甘來。
高中生讀后感范文5
普希金曾經說過:跟隨偉大人物的思想,是一門最引人入勝的科學。——題記
人的一生,總要沉浸于某些情感,感悟前人的偉大思想,最好的方式便是將自己同化與一本書籍之中,與書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相伴,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進而透過他們的性格特點揣測作者的意圖和他要表達的情感,亦或是反映的社會現實。這便是讀書真正的意義所在。
捧一本精致的圖書,泡一杯熱茶,任由一縷縷的陽光灑在書頁上,而思緒早已隨著書中的思想而去。有幸拜讀了梭羅的《瓦爾登湖》,感觸頗深。
斷斷續續而細致入微地讀了進半月,愈發地為書中蘊含的思想所折服。當閱讀的時候感覺很享受,但合上書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知識的匱乏,思想的荒蕪。作者的思想深邃如海,充滿了哲學思想和隱喻,真正能讀懂的只有一小部分。
“瓦爾登湖”曾在諸多的文字作品中出現,都是“心靈故鄉”的代名詞。如何懷宏所說“我們每個都可能有一塊真正屬于自己的地方,是我們心靈的的故鄉,精神的家園,他給我們活力,給我們靈感,給我們安寧。”《瓦爾登湖》描繪的大概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在社會飛速發展,人們普遍創業,激進的.年代,唯有索羅能夠果斷的放下一切離群索居。他享受那種親近自然的,哲人般思考而不需要交流的生活,他只是簡單地進行勞作,對自己的生活做一個簡短但深刻的描繪。他是一個博學而善于深入思考的人,所以他的這一作品為后人所贊揚,所理解,賦予了深刻的時代和社會意義。
其實很多人都無法擁有這樣的生活,當時如此,現在亦然,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更多的人無法承受社會壓力,進而造成了思想上的虛無,繪制出屬于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生活在半夢半醒的狀態之中,故事就像一個烏托邦,在這里可以忘掉生活的一切煩惱,此即為我們“夢”的狀態,生活的重擔壓在我們肩上使我們不愿意醒來,寧愿沉浸在這種虛幻的快樂中虛度時日。而有當一日,我們真正醒來,卻發現現實生活與自己的故事中的幻想,與自己趨于完美的夢大相徑庭時,有些人會直面現實,而更多的人會沉淪而至形成惡性循環。為自己編造各種美好的故事以維持生存,處于一種精神麻木狀態。但可悲的是,對于此類事,故事只會帶給他們痛苦而不會帶來最終的歡樂。
或夢,或醒。夢是虛幻的,我們總要醒來。我認為,夢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理,故事也是如此。在此,我用狹隘的目光看待夢與故事,且將其看作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希冀或是追求。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譜寫屬于自己的故事。可能沒有多么轟轟烈烈,但一定要真實可感。或許沒有那么多跌宕起伏的片段,但一定要活出真正的自我。《瓦爾登湖》為我們構建的就是這樣一個場景,其中的情節也或多或少的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折射出來。
最終,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存在即合理,每一個故事都有其存在的意義。但并不是每一個都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夢與故事終究是一種虛妄,腳踏實地才是生活真義。每一本書只能為我們構建一個理想化的場所,我們從中學到的更多的應該是對生活的指導意義,通過書中傳遞的思想充實自身,這應該就是書籍為我們帶來的最大的好處吧。
朝聆滴翠,晚賞蒼郁。
坐覽湖景,仰觀星辰。
棲一湖以覽天地,居一宅以閱人生。
在柔和的月光下,
讓我們心靈沉醉,隨波飄蕩。
任輕風在蘆葦中沙沙作響,
任潺潺的湖水碧波蕩漾!
【高中生讀后感】相關文章:
高中生讀后感02-17
高中生讀后感02-24
高中生讀后感05-07
高中生的邊城讀后感02-15
高中生名著讀后感02-21
《邊城》高中生讀后感02-18
高中生讀后感范文12-19
高中生簡愛讀后感06-06
讀后感高中生簡愛03-09
《圍城》高中生讀后感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