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讀《致教師》有感

時間:2023-09-14 13:36:05 雪桃 讀后感 我要投稿

讀《致教師》有感(通用23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致教師》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致教師》有感(通用23篇)

  讀《致教師》有感 1

  讀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的《致教師》第一輯,最吸引我的是前言的那首詩——“……教師,不是春蠶,教師的固步自封才會作繭自縛,心靈的成長來自每個季節……”“我是教師,以現在求證未來,讓生命幸福完整!边@首詩,真是越讀越喜歡,也許正是因為她道出了無數老師的心聲,才會“于我心有戚戚焉”。再往后看,《為自己贏得心靈的自由》、《我們還需要教育理想嗎?》、《做一株偉大的蘆葦》……這一篇篇滲透了新教育理念的智慧之作,無不昭示著我,做教師,要有理想,有思想,有自由的心靈。我不由地想起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理想教師究竟應具備什么樣的素質?

  我想,理想的教師,應該是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內涵與主題都不同,只有具有強烈的沖動、愿望、使命感、責任感、才能夠提出問題,才會自找“麻煩”,也才能擁有詩意的教育生活。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不斷的給自己提出追求目標,同時又要有激情,要善于認識自己,發現自己。一名理想的教師,就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為人來到世上并不知道他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

  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重的教師。教師的愛心,就是教育的力量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我們有很多教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在教,但是他從沒有在教的過程中尋找到樂趣,心中也沒有涌起一種愛的熱潮,這樣的教師永遠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遠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諦。

  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一個要成為理想的教師,要成為大家的教師,想成為教育家的教師,他必須從基礎抓起,扎扎實實多讀一些書。就是不想成為名師,也應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教師如何享受職業生涯帶給我們的幸福感覺?左拉說:“每一個人可能的最大幸福在全體人所實現的最大幸福之中!蹦履釥柤{素夫說:“真正的幸福只有當你真實地認識到人生的價值時,才能體會到。”拉美特利說:“有研究的興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夠通過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擺脫妄念并使自己擺脫虛榮心的人更加幸福!睔v史名人對幸福的解讀很多,總歸:幸福應該是在創造中的,幸福應該是在服務中的,幸福應該是在研究中的,幸福應該是與別人分享中的。同理:教師的幸福來源于創造、服務、研究和與人分享。

  讀《致教師》有感 2

  有幸拜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一書,其中的每一句話都發人深省,之中問題與話題,哪一個都逃不出教育與生活的庸常。就像擦亮星星上的灰塵一樣,朱先生以他的文字不斷擦亮“教師”二字。在他眼里,教師不是春蠶,不是蠟燭;不是一個隱喻與一個標本,更不是靈魂工程師,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平凡與神圣中穿行,他生命的價值在于“以現在求證未來,讓生命幸福完整”。

  “幸福”與“完整”,成為新教育最為飽滿的兩枚理想種子。因為它們的存在,教師掙脫一切“標簽”“臉譜”與“定型”,悄然還原成真實的生命,真實的“人”,以幸福成全生命的“人”。那么,“幸福”在哪里呢?朱先生說,它在創造中,在服務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為創造、服務、研究與分享的'教育“幸!,每一個普通的時刻,都會煥發不一樣的光彩,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我們都能與幸福相伴。 他這樣說:“職業”:教師是一個能夠把人的創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與智慧發揮到極限的、永遠沒有止境的職業。

  教師面對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靈。他們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性。他這樣說“信仰”:信仰造就的樂觀,是生命中的太陽,任何境況下的人生都會因此溫暖明亮,并指引著生命中的明亮那方。他這樣說“理想”:當理想遭遇現實,總會有碰撞,總會有較量,否則,理想如何能夠稱之為理想?教育與理想是一對孿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烏托邦。他說“教師的專業成長”,將以閱讀為基礎的“專業引領模式”,以寫作為基礎的“研究反思模式”與“以同伴互動為基礎的教育生態模式”喻之為教師成長之“吉祥三寶”。他說,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生命的敘事,在時光中創造那個更好的自己。

  時間抓起來是黃金,抓不起就是流水。 在他看來,教師是教室的國王,教師的胸懷決定著一間教室的大小。因為,凡能發光的人,必定在內心燃燒了自己。在他眼里,讀書是尋求心靈的自由,備課就是精神的體操,交友就是與“未來的自己為伍”;“大音希聲是行動的回響”;“創造的起點是問號”,“一個人的專業寫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空氣穿過針孔時,比穿過山谷更有快感”……

  打開《致教師》,隨處都是這種美妙的文字,回應著每一個平凡而碎細的教育命題。你以為這只是“觀念與說法”的修辭美化嗎?顯然不。它們都是“幸福與完整”之教育生活所賦予的生命之神光。在這些因“問”而來的言說里,充滿著永新先生對一線教師生活、生命與生涯的深切關懷與美麗成全,同時也成全了他自己的幸福人生。希望這些人生教育哲理伴我同行,支持我成長進步。

  讀《致教師》有感 3

  我讀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之前,我的教學、我的斗志、我的耐心、我的熱情似乎像蠟燭一樣,“成灰”凐滅了。找不到職業的幸福感,也找不到前進的力量,直到遇見朱永新先生《致教師》書后。我開始踏上給我一個做教師的書旅。

  回顧自己工作后的讀書經歷,除了一些不得不讀的教學參考書外,自己好像沒有認真地,系統地讀過一本教育類專著。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自己要讀書,我們還應該充分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讓每一個學生都去讀適合他的書。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雖然不愿意被動地被人抬上高高的.,卻清貧無助的神壇,但是我們也應該意識到,我們的職業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因為我們是塑造靈魂的人,是影響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形成最多、最大的人。作為知識分子,我們有著比一般人更強烈的自尊心和榮譽感,我們更渴望被承認,被理解。所以我們尊重自己,就是要用更高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已,用正確的、積極的思想、觀念去影響學生,同樣是我們的專業責任。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做一個專業知識和能力很強的老師,當好學生的領路人,真正用心對待自己的每次講課、每一次與學生溝通,感受著當中的樂趣,體驗做教育的幸福,去發現教師在教師生活中的美麗!吨陆處煛返奶剿鳑]有結束,只是開始,我們正在路上想要遇見的自己。

  讀《致教師》有感 4

  假期里,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一書。此書分為四輯,以書信和新春致辭的形式,闡述了和教師的生活,工作,成長密切相關的四十六個問題。語言質樸簡潔,卻意味深長,是作者的用心之作。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第一個體會是:警醒

  曼德拉說:“教育是最強有力的武器,你能用它來改變世界。”還說:“生命的意義不僅是活著,而是我們給別人的生命帶來了何種不同。這就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意義!蔽矣X得這兩句話很好地揭示了“做教師”的意義。強權和武力僅能在政治形式上改變世界,而教育能在精神實質上改變世界。曼德拉把教育問題提高到無以復加的地位。事實是不是如此呢?我們自己的老師和身邊優秀的同事用活生生的事實做出了證明。好老師不僅能在課堂上聲情并茂,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地傳授知識,更能在生活中以自身的學問修養精神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從而改變人生命運。這樣的人多了就能改變民族和國家的命運。做教師不知不覺中已近二十年,對教師這項工作認識卻十分淺薄,令人汗顏。

  第二個體會是:慚愧

  朱永新先生說:“教師職業大致有四種境界:第一,是讓學生瞧得起的教師;第二,是讓自己心安的老師;第三,是讓學校驕傲的老師;第四,是讓歷史銘記的老師”。審視自己,教齡不長,境界不高。我常常也在問自己:我的.課堂效率是不是高?我的講解點評是不是深入淺出學生能懂?教案作業設計是不是有的放矢突出實效?對學生是不是熱情和善,一視同仁?作為教師,是不是“心安”?對你從事的工作是不是竭盡全力?當思考這些問題時,我的心情是不平靜和不坦然的。因為心中有太多的遺憾和內疚。當想到那些因我任教科目拉后腿而不能進更高一級學校深造的學生時,我就覺得慚愧。

  第三個體會是:努力

  “知恥而后勇”!吨煊佬鲁晒ΡkU公司開業啟示》一文給我很大的啟示!懊咳杖∥嵘,寫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見所聞所感所讀所思,無不可入文!笔旰3650篇千字文(計三百六十萬字),就能自感躋身成功者之列。這一事例給我的啟示:要有恒心才能做好事情。要勤學習勤思考才能做好事情。要從小事做起,“集腋積硅步”,才能“成裘”,才能“致千里”才能“成功”。為了做好工作,我以后要像書中所講的那樣,多向經典著作,向優秀的同仁學習,多思考多寫作。我也要以十年的時間為自己買份保險,不為“成功”,只為“心安”。

  讀《致教師》有感 5

  “……教師,不是春蠶,教師的固步自封才會作繭自縛,心靈的成長來自每個季節……”最近我有幸拜讀了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一書,之前總會覺得教育理論之類的書籍會深奧而不易理解,忽見《致教師》以書信的形式,用新穎而又獨特的敘述方法娓娓道來,不禁越讀越喜歡,緩慢地讀,仔細地品,似覺得這書如一首詩,字里行間總帶著一份親切,也許正是因為她道出了無數老師的心聲,才會“于我心有戚戚焉”么。

  我一直認為:外在環境易于營造,內在的精神養成談何容易!一些精神食糧總要依靠偉大的人物或偉大的作品澆筑,所以,很多教育精神對于我這個年輕的教師而言總感覺“天方夜譚”,“毫無實際”。以前,在我的意識里老師就是園丁,就是花火,就是春蠶,就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這些標簽黏在我內心深處好多年,以致讓我錯誤地認為做老師真是亞歷山大,如若想成為名師那必須倒在講臺上。我周圍的世界,包括孩子們在作文里,總給老師貼上這種“偉大”的'名片。這就像一股無形的壓力,壓得我們這些一線老師渾身疲倦,苦不堪言。

  而書中《我是教師》一文如醍醐灌頂般點醒了我:教師,不是園丁,不是花火,不是春蠶,不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本是一朵綻放的花兒,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闡釋教育之美;教師不能以化為灰燼,累死講臺為代價,也不應以這種方式照亮學生;教師不是春蠶般的作繭自縛,固步自封,而要盡享四季的五彩斑斕;教師就是教師,與工程師沒有一點關系,“沒有誰的靈魂是機器,能用某種工藝任意修理完成”。所以,一名真正的好教師,真正的陽光教師應該擁有一顆平常、健康之心。做到用自己散發魅力的理想、文化、愛心、才藝滋潤孩子的心靈世界。

  在日常工作中,特別是孩子們表現并不如意的時候,我的情緒放佛也會隨之跌宕起伏。有時不得已在學生面前表露情緒,甚至怒不可遏,然而沉穩下后,又常常后悔。矛盾的心理總會讓我坐立不安,更難的是我應該如何去做的問題。也常常感覺自己的時間浪費在這種無限的惆悵之中,也常常問自己:給我一個做好老師的理由?

  然而,讀到“我是教師,心底里喜怒哀樂翻滾,黑板上天高地遠開闊,腳板下三尺講臺扎根!边@句話時,一下子像是聽到了最美妙的音樂,那是一種享受。好像重拾了自己最初的夢想,我向往著、想象著,甚至幻想著。我可以大聲告訴所有人:我是教師,是真實生命的職業!我可以歡喜,可以怒發沖冠,亦可以哀傷,可以樂享情調!因為我首先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朱老師是一個現實理想主義者,他的作品充滿樸實與熱情,文字關乎教育生命存在的意義,關乎教育人成長的方方面面,他想為教師抒寫普通人的一部偉大傳奇,他殷切地希望一線教師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因此,他努力地回顧、梳理、思考和寫作。這書,也是他對教育長久的積累和凝結!我希望,除過嘈雜,能靜靜地坐在一間屋子里,重新凝眉靜思這本《致教師》,變成一股清純潺潺的小溪,隨著朱老師的思想脈絡緩緩流淌,用文字留下道不盡的思考和向往,留下思想交融撞擊的火花,生成更多的感動、感激、感恩。

  最后,我想引用朱老師的一句話作為這篇有感的結束:“我想,幸福是人類的永恒追尋,對教師而言也不例外。為了幸福,我們樂于做教師。作為教師,我們要深刻理解幸福的緣由!

  讀《致教師》有感 6

  知道這本書,是在中國教師報上看到一位教師推薦的。當坐在陽光底下,手捧綠茶徜徉在字里行間時,感覺自己又像是經歷了一場靈魂的洗禮,再一次過濾掉了在我人生中已成為習慣的一些陋習,向人格的高峰又攀登了一步。雖然其中的道理早已明白,但當他用自己的親身實例深入簡出的闡述時,在我內心激起的不再是漣漪,早已是狂風巨浪,任憑在腦海里翻滾,撞擊身體的每一個角落。

  這本書的作者是吳非,原名王棟生,這本書是他在臨近退休之際,反思自己的教學經歷和種種教訓和思考而得來的,主要是想為我們這些青年教師提供前車之鑒,讓我們少犯錯誤,少走彎路。所以這本書是王老師的肺腑之言,更是其教育教學智慧的結晶。我先前沒有讀過他的書,對他也絲毫不了解,然而,通讀整本書下來,不禁覺得他是一個“硬漢子”,是教師界的“魏征”,敢于堅守自己的教育理想,敢于將大家心知肚明卻又難以啟齒的話一針見血的揭示給眾人看,有自己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對于教育界存在的一些不好的現象敢于充當出頭鳥,決不妥協。始終保持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狀態。例如當他參加“網絡作文教學”跨省交流會的時候,他覺得沒有得到學生的允許而隨意看學生的作文是不好的,因此當他發言的時候,他并沒有隨大流,沒有恭維,而是當著那么多教師和朋友的面,責問這種做法的種種不妥之處。當電視臺覺得他逝去的學生有新聞效應而采訪他時,他憤怒至極,說了句“他們睡著了,不要用你們的爪子去碰他們”。雖然言辭犀利,但從中可以感受到他對逝去學生那種不渝的`愛惜之情。有時,又覺得他是一個性情中人,他覺得當著學生的面哭泣并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情,相反這是真性情的流露;他善良、耿直,時刻以一顆慈悲之心善待周圍的人和事。當他所帶的高一年級和高二年級學生辯論“市容隊沒收小販物品是否合理時,作為輔導教師,他卻舍棄充當正方的自己的學生,全心幫助充當反方的高二學生,目的只是想讓學生們學會為弱勢群體呼喊,捍衛正義?傊,從字里行間我讀出了王老師為了理想而孜孜不求,讀出了他胸襟開闊且誨人不倦等等。這些優良的品質值得我反復回味,終身學習。

  讀《致教師》有感 7

  《致教師》一書中介紹過一個關于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做過的一個試驗:他將學生分成三組,他經常對第一組學生表示贊賞和鼓勵,對第二組采取不管不問、放任自流的態度,對第三組則不斷給予批評。試驗結果表明,被經常贊賞和鼓勵的第一組學生進步最快。由此可見,渴望被欣賞是人的一種基本精神需求。社會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同樣,每一個人也應該學會去欣賞別人。欣賞與被欣賞是一種互動的力量源泉,欣賞著必抱有愉悅之心,仁愛之懷,成人之美;被欣賞者必產生自尊之心,奮進之力,向上之志。

  我曾教過這樣一名學生,他好懶,討厭做作業,拖拉、潦草、“短斤缺兩”、錯誤百出是經常的事情。更糟的是,他好管,對己自由主義,對人馬列主義,總喜歡對別人指手畫腳,不時檢舉同學作業不認真,就是嘲笑同學作業錯誤多。但是,他在課上回答問題或考試時卻是常勝將軍。典型的學習態度差,且屢教不改!咋辦?我嘗試改用欣賞的眼光審視他、引導他、教育他。首先允許他自愿做作業,可以全做,也可以選做,還可以不做,然后賦予他管教的權力,讓他批改和輔導學生作業,最后由我檢查他批改作業和輔導學生的情況,據此替代他的作業成績和評定他的學習成績。在我的欣賞下,他的缺點變成了他的優點,檢舉別人變成了督促別人,嘲笑別人變成了幫助別人,并且他還體會到了以身作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開始主動又認真地做起了作業。后來的他就不再是原來的他。這件事讓我深切的感悟到,欣賞可以是學生的缺點變成優點。

  又一次,我曾布置學生這樣的作業:“每個人寫出你熟悉的本班的十位同學的優點,并且每位同學的優點不少于50個字!比缓螅以诎嘀懈呗暲首x這些學生的“作業”。看的出,凡是被讀到的學生低著頭,心里都美滋滋的,教室里特別靜。持續一段時間后,班級的學生發生著悄悄的變化,同學的關系更融洽了,相互之間更有禮貌了,值日衛生更主動了,教室的布置更整潔了……后來我就讓學生給每個同學寫至少一個優點,然后公布于眾;接著,每個月末,我讓學生在原來所寫優點的基礎上在挖掘同學新的優點,同樣公布于眾;最后,開展“看看誰的優點最多”和“看看誰的進步最大”的活動。結果,群情活躍,人人為能被人欣賞而奮斗著、進步著。通過這件事,我不禁感慨的說,欣賞使學生的優點會讓學生變得更優。

  還有一次,我受到一篇文章的啟發,于是我拿著一張白紙走進了教室。在這張白紙的中心我故意涂了一個綠豆大小的黑點,很醒目。我高舉白紙問學生:“你們看,我手中有什么?”“這不是明擺著嗎?”學生們竊竊私語,不知我的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我有提高嗓門問了一遍。有學生回答:“我看到在白紙上有一個黑點!惫烙嬤@個回答代表了大多數學生的意見,教室里頓時安靜了下來!斑有不同意見嗎?”稍后后排有一個學生發言:“老師,我看到了一張白紙。”我看了一下白紙,繼續問:“你為什么和別人看到的不一樣呢?”“我離得遠,看不清楚。”他如實說。教室里頓時哄堂大笑。我接著說:“看到黑點的請舉手!苯^大多數學生把手舉得老高,好像在等待我的`表揚。我環視了一下說:“太令人遺憾了。這么大一張白紙你們沒有看見,卻卻偏偏注意到了一個不起眼的黑點。這不是你的眼睛欺騙了你,而是你的思維迷失了方向!鳖D了一頓我又說,“這多么向我們每個人身上存在的優點和缺點!優點其實就像這張白紙一樣大,而你的缺點原來只有黑點那么小。只是,我們在與別人交往時,往往只在意別人的那個小小黑點,有時也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那一張大白紙,而缺少自信,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學生們個個沉默不語,若有所思。由此我想對我們教師而言,許多時候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面對學生,往往只注意到他們的“他們的黑點”:調皮搗蛋,不守紀律等等,經常會引來我們對他們的大聲訓斥?墒俏覀儧]有發現:他們的調皮搗蛋中充滿著許多純真活潑可愛……

  《致教師》中引用了培根的一句話說:“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視者冰結心城,四?萁撸瑓采交氖!弊屛覀冊诮逃卸嘁恍┬蕾p吧!作為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做法達到欣賞學生,或讓學生相互欣賞,或讓學生自我欣賞的目的。

  讀《致教師》有感 8

  我經常憧憬這樣的圖景:在早晨的陽光中,孩子們哼著歌向學校走去,有時能停下來看看太陽;學生能經常地向教師提出有意思的問題,課堂上經常能有愉快的笑聲;中午,他們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國城鄉同一標準的營養餐;學生能保有自己的愛好,下午4點起,他們在球場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圖書館查閱資料,在實驗室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晚上,做完作業后,捧起一本詩集,輕聲地讀給媽媽聽……

  吳非老師是一個敢于說真話的人,這是我最為佩服的!在當今社會,敢于說真話的人已經鳳毛麟角,而我們這個社會、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如果沒有了敢于說真話、說實話的人,將會怎樣?!……教育之事,千秋大事,面對當今教育存在的種種弊端,吳非老師毫不客氣的予以揭露和鞭撻,這是我等所不敢做的事情。

  他的書是每一位有教育良知的教育者一定要讀的書。讀吳老師的書你時而會義憤填膺,時而會感動不已,時而會心潮澎湃,但更多的是深刻的反思。是的,我們能為充滿問題的中國教育做些什么?只要想做,我們是可以做些什么的,最起碼我們可以盡全力教好我們的班,我們的每一個學生,因為關住教室的門,我們說了算!吳非老師年屆六旬,離開了自己鐘愛一生的課堂和學生,他有多少不舍呀!對于中國的教育,吳老師怎么可能成為一個旁觀者?!不管身體在不在課堂,吳非老師的心都會留在課堂的。

  感謝吳非老師,感謝您在這個物欲橫流、喧囂浮躁的時代,吹來的一陣陣清風!感謝吳非老師,感謝您對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的振聾發聵的警醒。是的,身為教師的我們不能怨天尤人、隨波逐流。我們必須改變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改變我們的學生,你改變一個,我給一個,你改變一個班,我改變一個班……也許我們會改變這個社會。

  讀《致教師》有感 9

  印第安人有句諺語:腳步若走得太快,靈魂就會跟不上。中國的教育亦是如此,當身為教育者的老師也沉迷于效率上的優先而變得急于求成,那孩子們弱小的靈魂又怎么跟得上這速成的教育?

  有幸拜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感悟頗深。猶記得畢業之后,自己多么毅然決然的走上了教師的崗位。但當初得到親友一眾支持的原因,是他們都認為教師這個職業好,工作穩定、待遇高又假期多。但我的心里始終有一個聲音,告訴我,不僅僅是這樣,我選擇當老師,更多的是因為孩子,喜歡和孩子相處,喜歡看他們的天真爛漫,喜歡感受他們身上的朝氣與活力。但還不止這些,還有些其他的什么讓我愿一生追求呢?

  帶著這一絲絲的疑問,我在踏上崗位數年之后,翻開了這本書。書的前言部分就已顛覆了以往我對教師的認知。俗話說: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但朱先生則說,教師不該是春蠶、蠟燭,或是靈魂的工程師,教師不該被神化或者苛求,或拿錯誤的考核標準和行為模式來固化他們的教育,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平凡與忙碌中穿行。教師的生命在于以現在求證未來,讓生命幸福完整。教師的價值就如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所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弊x罷,我醍醐灌頂,終于,我找到了那個心心念念的答案,當老師,是因為看到了學生身上無窮的可能性,想盡自己所能去觀照孩子的內心并緩慢地、耐心地引導他們的人性向著真善美的方向發展,如是,我的生命也就得到了幸福的意義。

  朱永新先生接著解釋了幸福在哪里以及老師如何享受自己的教育生涯的問題。那就是:幸福在創造中,在服務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在記錄中……教育,是必要的烏托邦。教師的幸福感從哪里來?從孩子們的笑臉中,從孩子知行合一的行動中,從家長感激的目光中,那時,所有的教師都能發自肺腑的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是能夠幫助他人、改善社會的。這些耳目一新的說法,都打開了我貧乏而狹窄的世界,引發了我很多的'思考。

  我想起了自己剛站上講臺時的情景。那時的自己可真是手忙腳亂,一段話都說得磕磕碰碰,但望著講臺下一雙雙渴望求知的眼睛,他們的安靜、乖巧和對老師天然的一種信賴,讓我很快克服了緊張,調整好了心態,并很快的熟悉了自己帶的班級。后來,有一天的早晨,大概入學一個月有余,我走在離班級很遠的走廊,聽到陣陣的讀書聲,我驚訝極了,快步走過去,悄悄的躲在一旁觀察,七八個同學正端正的坐在座位上,認真的朗讀著我昨日教的課文,那童稚清脆的聲音在那一剎那擊中了我,讓我覺得幸福、溫暖,我發自內心的喜歡上了自己帶的這群小家伙,也真的發自內心的感恩這個職業帶給我的一切幸福。正如朱老師在書中寫道:如果能夠并認可每天平凡工作的價值與意義,堅持不懈地在工作中實現自我,那么,無論是用心地研究學生成長的案例,及時的記錄生活,還是和同事們共讀共寫,都能感受到成長的快樂。每一個普通的時刻,都會煥發不一樣的光彩,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我們都能與幸福相伴。

  我相信,正如朱先生所言:因為幸福完整,教育不再僅僅是一種行為;而是融入生活,成為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今后的道路上,我會去尋找在教師這個行業最大的價值感和幸福感。

  讀《致教師》有感 10

  在閑暇之余拜讀了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作為一位青年教師需要多讀一些這樣的書籍,在教育教育理論上給我們以指導,使我們少走彎路更快成長。讀了這本書我感覺受益匪淺,也使我感觸頗多,在一些教育觀念上給我以啟發。很高興有機會接觸到此書,并認真閱讀。

  其中讓我深受啟發的是作為年輕教師要想快速成長很重要一方面就是要寫作,對教育教學的所思所想,都可以以文本的形式呈現出來。朱老師發起的新教育實驗其中一條要求教師們要堅持寫作,可見寫作對教師成長得重要影響和作用。其實在此之前,看過其他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書籍,也有提到教師要堅持寫作,才能把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才能最后形成自己教育思想,也是自己一路走來難能可貴的經驗總結。直到讀了朱老師得這本書,才真正使我痛下決心以后堅持要寫作,將自己教育教學中所想所思所悟記錄下來,而不是僅僅在腦子中思考一下而已。因為這本書不止一次提倡教師要有寫作的能力,寫作的習慣,寫作的實踐,才使我意識到我真的該開始寫作了,不能再懶惰下去,以后不僅要寫,而且要常常寫,將自己再實踐中的`疑問、思考、總結、探究都要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克服自己的惰性,也可以促使自己在專業上快速成長。

  因此,為了養成寫作的習慣,我特意開通了公眾號,這樣以后什么疑問,思考,或是靈光乍現,或是經驗總結都可以隨時隨地的記錄下來,督促自己開始寫作。

  說到寫作,我就想起了開封求實中學的校長張建平女士,由于求實中學在開封及以外地區都有不錯的成績與口碑,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喜馬拉雅聽看到張校長開通了朗讀頻道,由于欽佩自己就點進去聽了她的教育教學的故事分享,給了很大得啟發,同時也感受到張校長也有寫作的習慣和閱讀的愛好。她們都是我們年輕教師學習的榜樣,我們也應該在大好的時光里奮力拼搏,汲取能量,在教育這塊熱土上深耕細作,用心耕耘,栽培出一茬茬的國之棟梁。

  讀《致教師》有感 11

  “讀教育名著,做儒雅教師”,剛開學,許校長就送給我們新教師每人一本《致教師》,剛翻開書,一下子就被它的前言吸引了,《我是教師》:我是教師,我是一朵和學生一起成長的花兒,我每天都在神圣與平凡中穿行,偉人和罪人都可能在這里形成,這不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志業。

  作為一名教師,我不只是把教師當做一種職業,更是把它一種教育使命。教育承載著祖國的未來,不允許有一點點的敷衍。但是,現在的課業越來越重,教師的壓力越來越大,該怎樣才不會職業倦怠呢?該怎樣去做一名幸福的教師?

  說到幸福的來源,朱永新老師把幸福的來源歸結為三個:一是人與外部物質世界的關系。只有人的物質生活得到基本滿足才會有更高的精神需求。二是人與人的關系。人是社會動物,有交往的需要,每個人都想得到外界的認可,都有成就的需要,這也是一種精神滿足。三是人與自己的關系。內心寧靜就能真正地找到幸福。對于朱永新老師的第三個幸福來源我很認同。物質是人基本的需要,人與社會的關系也不能忽視,但是物欲是永遠得不到滿足的,一個人也不能總是為別人而活,幸福的關鍵在于:自己內心的感受。一個老師的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學生用臟兮兮的小手拿給你的'彩色糖果;幸福,就是在畫畫本上的你的身影;幸福,就是學生用稚嫩字體寫著“老師,我愛你,我會永遠陪在你身邊”、“祝老師長命百歲”,甚至會把“長命百歲”寫成“長久百歲”,那老師豈不是成精了,哈哈......幸福很簡單,它就來源于我們教育生活中的每個平凡的小細節、,一聲老師好、一次考試的小小進步、一張張純真的笑臉......你看,幸福如此簡單!作為一名教師,我真的感到很幸福!

  當然,教師的生活也不只有幸福,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遇到問題學生,你會怎么做?朱老師也給了我們很多建議。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簡單地談談我的看法。我認為對學生,特別是差生,至少要做到五點:誠、愛、嚴、寬、實。

  1、誠。首先要擺正自己與學生的位置,要認識到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即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的任務不僅是教知識、講道理,更是為了促使學生成才、成人而創造條件。要讓學生相信你,愿意你為他服務,你就必須堅持一個“誠”字,以誠待人,以誠取信。

  2、愛。教師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是高尚的,這是教師一切行為的內在動力。但一般說來,教師愛的“甘露”灑向那些聰明伶俐的孩子比較多,灑向那些成績差、行為規范差的學生則比較少。但我認為相對于“優生”,“差生”更需要愛,更需要老師的關懷。

  3、嚴。對學生的愛在心中,在行動中則表現為嚴。學生猶如一棵棵正在成長的小樹,既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又需要施肥剪枝除蟲的管理,所以在行為規范的管理上一定要嚴。

  4、寬。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行為規范要求要嚴,但在處理某些具體問題是又要寬容,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正因為學生會犯錯誤才需要我們教育,所以在處理問題上要謹慎處理,寬嚴有度,不要給學生的心靈上籠上陰影。

  5、實。幫助差生,不能只是紙上談兵,要實實在在地幫他解決實際問題,落到實處。這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根據學生的具體問題來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并有效實施。

  交往,是教師職業自身的需要。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處在非常復雜的社會環境中,時時刻刻接受多方面、多層次的影響,教師需要在很多層面上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對學生施力影響,要和學生合作、和家長合作、和教師合作、和校長合作、還要和社會合作。那如何才會交往才能受歡迎?朱老師在書中也給我們提出了切實有效的建議:合作。南非第一任黑人總統曼德拉說:生活中99%的對立是因為溝通不暢。從合作開始交流,把想法和平地說出來,互相傾聽,最終消除誤會,達到和諧。曼德拉就是個懂得溝通合作的人,懂得把周圍的人變成伙伴,我敬佩朱老師筆下睿智、寬容的曼德拉。很想讀一讀《曼德拉傳》。

  文中的最后:讓我們過一種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是教師,教師的價值和意義在每天平凡的工作中,如果能夠堅持不懈地在工作中實現自我,那么,在每一個普通的時刻,都會煥發不一樣的光彩,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我們都能與幸福相伴!

  出發吧!最可愛的教師!

  讀《致教師》有感 12

  我讀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之前,我的教學、我的斗志、我的耐心、我的熱情似乎像蠟燭一樣,“成灰”凐滅了。找不到職業的幸福感,也找不到前進的力量,直到遇見朱永新先生《致教師》書后。我開始踏上給我一個做教師的書旅。

  回顧自己工作后的讀書經歷,除了一些不得不讀的教學參考書外,自己好像沒有認真地,系統地讀過一本教育類專著。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自己要讀書,我們還應該充分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讓每一個學生都去讀適合他的書。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雖然不愿意被動地被人抬上高高的',卻清貧無助的神壇,但是我們也應該意識到,我們的職業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因為我們是塑造靈魂的人,是影響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形成最多、最大的人。作為知識分子,我們有著比一般人更強烈的自尊心和榮譽感,我們更渴望被承認,被理解。所以我們尊重自己,就是要用更高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已,用正確的、積極的思想、觀念去影響學生,同樣是我們的專業責任。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做一個專業知識和能力很強的老師,當好學生的領路人,真正用心對待自己的每次講課、每一次與學生溝通,感受著當中的樂趣,體驗做教育的幸福,去發現教師在教師生活中的美麗!吨陆處煛返奶剿鳑]有結束,只是開始,我們正在路上想要遇見的自己。

  讀《致教師》有感 13

  了解朱永新老師,最初并不是這本書,而是在教育報上看到的那首《教育是一首詩》,讓我看到在教育一線,有一位校長如此的熱愛教育,能把教育當做自己的事業,用自己的點滴行動去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人致力于教育中來。再次看到他的書《致教師》,對于已經工作10多年的有些職業倦怠的我們而言,如醍醐灌頂。整本書的46個貼近教學一線的問題幫我們看到了成長撥節中需要提升和努力的部分以及成長的路徑與方法。在46篇回信中看似每一位教師和每一位教師的情況不同,每個問題和每個問題指向不同,但在朱老師的答案里這些又是一致的,那就是做一名愛學習,愛思考,愛寫作的有思想的老師。

  改變自己

  正如朱老師書中所說“隨波逐流是最容易、最輕松的事情,而堅守理想,就要耐得住寂寞,就要淡泊寧靜,就要相信未來”。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無數個普通而又平凡的日子中,我們很容易在繁勞的工作中喪失激情,沒有斗志,更多的是對外界環境的抱怨與不滿。朱老師說:“當你無法改變社會,無法改變別人的時候,你唯一可以改變的就是自己。而只有你真正地去改變自己,其實你就是在改變別人,就是在改變社會!

  記得我在沒有學習心理學及生涯規劃相關知識之前,我也常常是那個抱怨者,抱怨并沒有帶來任何的改變,思維認知沒有改變,工作方法沒有改變,看待周圍的不公平的視角沒有改變,徒增許多不必要的煩惱。每天看到的都是問題學生和問題班級,因為在我們的眼里,評價學生的標準也只有一個:分數?床灰姾⒆觽兤渌拈L處和優點,看不見他們的點滴進步,這不僅讓自己有時候會很挫敗,而且也會影響師生關系。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8大優勢智能,包括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身體動覺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自省智能、人際智能、自然智能。但是在應試教育的體系下,眾多的家長和老師只關注語言智能和數理邏輯智能。而對于其他智能強的孩子而言,顯然是不利的,會背唐詩,會考奧數,是好孩子,體育好、繪畫棒的'學生卻很難被老師稱贊。

  在青春期這個關鍵的階段,是孩子們自我認同形成的關鍵時期,每個孩子都很看重身邊的重要他人對他的評價與認可,這將決定他如何去看待自己,如何去重塑自我。如果一個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批評與責備中,缺乏外界的認同,他就很難自信,也沒有力量去克服生活與學習中的困難。那個空間智能強的孩子未來可能成為設計師,那個人際智能棒的小子未來可能是位領袖人物,那個自然智能強的孩子說不定就是未來的袁隆平呢?誰也不能根據過去的傳統經驗去看待今天時代的孩子,互聯網的發展,人工智能的出現,無一不是多元智能凸顯的青少年發明創造的。

  在今天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社會,我們無法改變他人,我們唯一可以改變的是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孩子們一起共同成長,才是教育良性發展最關鍵的基礎。

  成就他

  朱老師在書中還有一句話說的好:“最好的教育是不教之教,是幫助每一個人認識他自己,成為他自己。而我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相信孩子與學生,相信每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精彩,就是要發現孩子與學生,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的成為自己。

  相信,是一種信任。你越是信任,他越是會展現美好的一面,你越是不相信他,他就真的展現給你最壞的結果。你擔心什么就會來什么。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家長,特別關心孩子,但是又不知道如何關心?床坏胶⒆拥膬瀯莺烷L處,盲目的報各種興趣班,把孩子弄的很累不說,因為精力的不聚焦,導致孩子不自信,找不到自己真正的興趣和特長是什么。對文化課的重視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如果一味的跟隨大眾去報所謂的奧賽班、競賽課,無異于緣木求魚。

  愛因斯坦曾說:“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能力來判斷一條魚的成功,那么終其一生,他都會相信自己愚蠢不堪。”我們的教育,不是要教魚兒爬樹,教鳥兒游泳,教猴子靜坐。而是要給魚兒一片海,給鳥兒一片天空,給猴子一片森林。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從教育中汲取各自所需的養分,能夠健康自信的成長,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與天賦,擁有一份擅長的技術與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當然在青少年期,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我們要給孩子們更多的嘗試與探索,幫助他去發現和尋找自己的興趣愛好,并且去堅持。在堅持做感興趣的事情過程中不僅積累孩子們的成就感、自信心,也是提升能力的重要過程。比如參加學校組織的一些集體活動,社區的志愿者活動,家庭組織的跟隨父母工作一日等活動,在更多的活動中讓孩子勇于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擔更多的責任與事務。沒有哪個孩子天生是優秀的,所有的優秀背后定是有一個優秀的父母。父母的視野就是孩子的世界。

  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僅僅培養只會考試,成績優異的學生,而是放眼未來,培養他適應未來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學習的習慣,把那些真正對于一個人一生有用的東西教給學生,使他有力量,變得更加美好、更加成熟、更加自信的進入社會,走向未來。

  成就他人,改變自己的路上定會有很多困難與挑戰,“進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其身”。我們唯有立足于教學一線,立足于自己的教室,去思考我能為他們帶來什么,能做些什么可以讓每個孩子得到最大的發展,讓每個生命遇見更好的自己,也才能成就我們最好的自己,實現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讀《致教師》有感 14

  讀了朱永新老師的《致老師》后所引發的一系類感想。關懷、關注、關懷每一個同學,是每位老師應當保持的工作作風。但現實生活中不是每一個老師都能做到。應當說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每一個同學都應當享受到老師公正公正的教育。老師應當一視同仁。由于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老師們對待同學總有不同的態度和心情,他們總是偏愛學習成果好的同學而卑視學習成果差的同學,好同學犯錯老師總為其開脫,差同學犯錯老師們總認為是同學的不對。

  由于,成果好的同學能給老師帶來勝利的喜悅,教育的盼望,職業的幸福感,而紀律差成果差的同學總是讓老師花更多的時間而沒有得到半點的'歡樂和勸慰,他們總是讓老師操勞,讓老師失去職業的成就感。因此,公正公正對待每一個同學,說來簡單做到難。

  只有公正公平地面對全體同學,公正公平地看待每一個同學,我們才會贏得同學的心,我們的教育才會有勸說力,有感染力!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應當怎么做到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同學呢?

  1、要一視同仁,正視差異。作為老師,要信任每一個同學都有特長和不足,不要輕易地看不起自己的同學,今日同學學習不行并不代表明天他不行,我們的同學幾年后進展的差異是特別大的,當他們在學校的時候就應當給他們公正公正的待遇。

  2、要學會體諒和寬容。同學的身心正處于一個成長的時期,老師需要設身處地從同學角度考慮他們的感受和行為,要體諒同學,同時對同學身上發生的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情,要賜予寬容。

  3、要給同學供應多樣的進展機會。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個體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智能結構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強項和弱項。這種差異并不表現為好壞、凹凸、貴賤之間的差異,而是多樣化的表現。每一個同學都有其自身獨特的價值,在教育教學中應當承認差異、適應差異、追求多樣性,盡可能的供應適合同學進展的機會,保證同學有機會獲得適合其特點的教育。

  4、要多鼓舞少批判,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我們當老師的都想得到領導的表揚,何況我們的同學呢?同學常常性地得到老師的表揚,就會布滿激情去爭取更大的進步;假如每做一件事都得不到承認和確定,就會丟失信念,失去前進的動力。作為老師不僅要表揚表現好成果好的同學,更要制造機會表揚平常表現不好成果不好的同學,他們的進步更難,他們的一點點小進步老師就要敏銳地去發覺并加以表揚與確定,這樣長期加以關注同學自然會養成良好習慣,各方面的表現就會不斷地好起來。

  讀《致教師》有感 15

  細細品讀了朱老師的《致老師》,看著書中的那一個個問題,就仿佛是為我回答的。其中朱老師的一個觀點讓我尤為感動,那就是:為每個生命頒獎。每個生命都是值得敬重的,值得呵護的!懊總孩子的基礎不一樣,力量不一樣,共性不一樣,我們不行能用統一的標準評價全部的同學,也不能夠用一張試卷衡量全部的同學。最好的教育,應當讓每個人成為他自己,讓每個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讓每個生命綻放獨特的光線。

  “新教育獨特的生命敘事劇令我耳目一新。給孩子們排練適合自己的劇目,感受生命的意義。真誠地為新教育人點贊。朱永新老師說,衡量新教育生命敘事劇是否精彩,不是看同學們的演技是否成熟,布景是否美麗,而是看同學們有沒有真正地演繹出劇中人物的靈魂,把著作的真諦表現出來,每個同學是否真正地投入到劇情之中。人生需要的是“中庸”的才智,是既有感情,又有思想的“正劇”。新教育生命敘事劇,就盼望運用舞臺上的“正劇”引導出人生的“正劇”。每個生命都是這個世界的唯一。關注每個生命,關注每個孩子,為每個生命頒獎,為每個生命喝彩,是教育的使命。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稱贊中有愛迪生”。老師要充分運用賞識教育和激勵教育原則。老師請不要吝嗇你的表揚。依據多元智力理論,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己的優點的,你要擅長去發覺,并大力地表揚他們的“閃光點”,所謂的'“后進生”并不是他們真的力量很差,而只是他們缺少四周環境的人們賜予他們的確定和表揚。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我們作為老師時刻要記住這一教學原則,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沐浴在你那柔聲細語的表揚聲中和殷切的期盼目光中。

  在教學中我都會毫不吝嗇自己的贊美之詞,尤其是給那些在漸漸進步的后進生們。這些孩子在我的表揚聲中,仰起了頭,挺起了胸,表現也越來越好。

  最終,我想以泰戈爾的一句話用以自勉:“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善!迸瓮约耗軌蛞赃@樣的態度來為每一個生命頒獎。

  讀《致教師》有感 16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在《致教師》一書中說:“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的前提是什么,無非就是“愛”,愛教師這個職業,愛自己的崗位,愛每一位學生。沒有了“愛”,就不能從這個職業中獲得幸福感。

  在我十五年的教學生涯中,我深刻的體會到:愛是教育的靈魂、出發點和歸宿,它無痕更無私,是一種平凡的溫暖,但學生卻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這份師愛。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愛教師這個職業和自己的崗位,每天應該琢磨的是如何提高自身的修養、專業技能和個人品質,如何能巧妙的把學生帶入知識的海洋,又如何讓學生在師愛環繞的環境下認真學習,真正的愛上學習。學生都是來自于不同的家庭,家庭背景不一樣,學生的性情也會不一樣,作為教師更是要用愛去了解,去鼓勵,去授課。高爾基曾說過一句話:“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是更好的教育者”。只有熱愛學生,才能耐心的去雕琢每一位學生,才能從各個方面去關心學生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就會對老師產生信任和尊敬。

  在《讓我們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一章節中,朱永新先生寫道:“愛是教育的底色,但是,作為一名教師,在真正的愛里一定包含著智慧。”作為一位充滿師愛的教師,更是要學會傾聽,學會尊重,學會寬容,學會賞識。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會遇到很多性格不同的學生,特別是小學生,他們心智還不成熟,會發生自己很多預料不到的事情,所以要學會傾聽學生對于我們的交流,讓學生感受到愛,這樣學生才會敞開心扉把我們當作知心朋友;更要平等的對待每個學生,所有學生都要一視同仁,把每個學生都放在第一位;對于犯錯的學生,要學會包容和開導,學會寬容,用寬容去呵護孩子,用師愛去成就學生;要賞識學生、讀懂學生,走進學生心靈的過程,對學生少一點批評,多一點肯定,少一點挖苦,多一點贊美。也許學生現在是一條涓涓小溪,然而只要用師愛去引導學生的每一步,終會擁抱大海;也許學生現在是一顆幼小瘦弱的小樹苗,然而只要用師愛去澆灌,終會長成一顆參天大樹。

  讀《致教師》有感 17

  《致教師》這本書是由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老師所著,朱老師圍繞教師提出的教師關心的重問題和教師成長的關鍵問題,如“成為教師的理由”“樣具備好教師的慧眼”“如何書寫教師的生命奇”“怎樣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四方面,為教師一一解惑。當作為新手教師的我閱讀了這本書之后,許多原來縈繞于心的困惑在書中得以解答,感覺像是一位良師益友在對我諄諄引導,讓我撥開迷霧,看清前路。

  在書中朱老師提到新教育教師有三寶,分別是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和專業發展共同體。這種三專模式來源于國外的三學派,一是以閱讀為基“專業引領”模式,二是以寫作為基礎的“研究思模式,三是以同伴互助為基礎的“教育生態”模式。通過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教師可以來自我培訓以實現專業發展。

  首先,專業閱讀就是站在了師的肩膀上前進。讀一本好書就是在與智慧對話,是在向偉的人請教學習。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需要各方面的知識,孩子年齡越小,他對教師的期望就越高,他會將老師當成百科全書來尋求十萬個為什么。在他們看來老師是無所不知的,如果老師的知識面不廣就無法及時回應孩子,就會丟失自己的人格魅力所以我們要注意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那么我們應該讀什么書呢?主要有兩類:提高教師職業認同的`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讀物和教師所教學科的專業書。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考與學習是不可分割的。怎樣才是善于思考呢?主要表現在思維有一定的深度、速度、變通性和創造性。做為教師應該主動鍛煉自己的思維,如思維導圖法。但最主要的是師生共寫隨筆,即教師通過教育日記、故事、案例分析等形式記錄、思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使自己更自覺地成長。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能夠走得很遠。在我們完善自我時,也要看到其他人的閃光點。無論是在哪里,尋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讀書學習、討論交流、取長補短是非常有益的。而在學校里,建立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就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捷徑。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若能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教育生活中去教育自己,利用教育完善自身,成就自我,那么相信家都能有所收獲!

  讀《致教師》有感 18

  孩子,天使的翅膀,我還你!

  漫步在光陰里,伴我枕邊的書換了一本又一本。近期,我枕邊的書是《致教師》。

  工作10年了,新踏入崗位時的新鮮感已慢慢淡去,撲面而來的一些教育困惑讓我絞盡腦汁,如何保持教育熱情?作為語文老師如何讓學生愛上閱讀?怎樣挖掘后進生的潛能……太多困惑我的問題,竟然在《致教師》中找到了答案。

  《致教師》這本書,內容以書信的形式呈現,解答了老師們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難題與困惑,讀這本書,就如和作者朱永新面對面對話,娓娓到來,言有盡而意無窮,令我深思,也令我忍不住將書中的理論付諸實踐。

  作為一線老師的我,面對班上性格各異、智力不同的孩子時,難免會厚此薄彼。朱老師在《致教師》一書中說:“每個孩子都是天使”。他解釋道:我們之所以會對孩子不同的態度,往往是由于我們給孩子貼上了不同的標簽。但孩子是“借”學校這塊地方成長的,教師的職責,是要讓學校成為每個孩子的樂園,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天使。

  每個孩子真的都是天使嗎?是我把天使的翅膀折斷了,他們不能飛翔了嗎?所以,我決定還他們一對飛翔的翅膀。

  我們班上有個小男生,患有先天性癲癇,每天靠藥物控制病情,在學校里的前兩節課,他都是在睡覺中度過的。從一年級起,家長和老師都沒對他的學習有太高的要求,所以到現在三年級,我接班后發現他的拼音都沒學好。他也是上天派給我的天使嗎?但我決定嘗試改變。

  于是,每次課間,我都留在教室里,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為他補習漢語拼音,每天堅持。他的家長文化水平不高,我怕他在家沒法復習,于是給他買了一套“拼音有聲掛圖”,讓家長在家根據掛圖配合輔導,F在,他不僅會讀拼音了,而且一年級下冊的生字也能在本上工工整整地書寫出來了。一次早讀,他悄悄塞給我一張紙,我展開一看,是一張畫《我最喜歡的孫老師》,惟妙惟肖。從那以后,只要有繪畫比賽,我必推薦他參加,結果不負眾望,他屢屢獲獎。這個案例讓我充分體會到教師一旦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信,挖掘他的潛能,學生就會帶給老師意想不到的奇跡,顯示出天使的真面目。

  新教育實驗的五大理念其中之一就是“無限相信師生的潛力”,這就是告訴我們,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著我們沒有發現的潛在力量,無論他是遲鈍的還是智睿的,無論他是健全的還是殘疾的,他們都是上天派來的使者。

  蘇霍姆林斯基說:“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這與朱老師的教育理論不謀而合,協助無力的孩子挖掘潛力,協助迷失的孩子發現自我,正是教育的價值所在,也是教師的意義所在。

  朱老師說:“教育要關注一切的人,要關注教師,幫助校長,幫助家長,幫助社會上所有的人去發展,每一個老師、每一個學生都要成功,每個學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覺,相當部分的.老師和學生都能夠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我們作為教師常常會面對幾十甚至上百個學生,他們的成績有優有劣,性格有好有壞,家境有高有低,但他們都是“借”學校這塊地方來成長的。我們不能因為家庭造成的千差萬別作為我們厚此薄彼的理由,而是要發現學生,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地成為自己,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能書寫自己的精彩。不惟成績論素質,不惟喜好論好惡,用愛去對待身邊的每一位學生,特別是曾被我們忽略的。

  《致教師》整本書是朱老師對我們一線教師的關心,它給了我們做教師的理由,借給了我們一雙做教師的慧眼,也教會了我們如何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吨陆處煛犯且灾炖蠋煘槭椎男陆逃说慕逃裕航逃且皇自,詩的名字叫熱愛,在每一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顆母親的心;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未來,在傳承文明的長河里,有一條破浪的船。帶著使命,帶著愛,新教育人正在向沒被污染的遠方重新出發。

  讀了《致教師》一書,我的教育思想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禮。這本書不僅讓我明白: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只是有的翅膀折了,需要老師來還他們一對飛翔的翅膀。作為新教育人的我,心情更是漸漸沉重,因為我漸漸心懷一種為重建心靈鳳凰涅槃的使命。

  讀《致教師》有感 19

  又是一屆新的高一,面對新的學生常常有很多感想。 教育是世界上最特別最奇妙最千變萬化的事情。世界上任何變化,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科技的樁樁件件,都會發生蝴蝶效應,都會對教育產生這樣那樣的影響。所以,教育總是變化的。同時,教育也是最堅韌最牢固最不會變化的事情。萬物改變迅捷,人性進化緩慢,教育因此萬變不離其宗。為提高自身素養,積極參與書香校園建設,本學期拜讀了朱永新博士的大作《致教師》。

  談到教師,人們會說教師這個工作好,輕松、待遇也高;朋友們會說:教師是個光輝的職業很多時候,大家對教師職業的評價都是過于神圣化。拜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后,前言就顛覆了以前對教師的形象比喻,但更具人性。書中這樣寫到:歸結為神圣,會過于強調教師的奉獻與犧牲,容易導致神化和苛求,動搖了扎根于現實的堅實基礎。讀完這句話,我的心里充滿了被人理解的美好,這種感覺讓我有了讀下去的欲望。

  還記得自己剛站走上教育崗位時的手忙腳亂和經歷的挫折,一度曾使我信心受挫。迄今為止,我在教育這個崗位上奮斗10年了,但我仍然保有當初教學的熱情。仍然充滿朱永新先生在書中談到了教師的幸福從哪里來,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個重要的來源:一是人與外部物質世界的關系;二是人與人的關系;三是與自己的關系。我的幸福感大多是來自教育,來源于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對社會有貢獻的學生,內心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教師是什么?教育學上已有答案,不過仍然有很多人還在探究。毫無疑問,教師是份生存的職業,平凡中彰顯偉大,普通中蘊藏幸福。

  教師的偉大,人們往往歸結為:奉獻和犧牲。我們都渴望自己變得偉大起來,都希望被肯定,被贊賞。但我們的內心卻非常抵觸一味地奉獻和犧牲,因為我們不是神仙,我們生活在真實的土地上而不是虛無縹緲的精神領域,我們有尋找幸福的權利。

  教育歸根結底是人和人之間發生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給學生的生命帶來不同。教師的生命價值、人生意義在于,我們不僅僅把教師當做謀生的職業,還用自己的生命去影響著別人的生命。在從教生活中,我們需要尋找一個了不起的好老師符號,賦予自己一個自由心靈的軀體,勇敢、大膽地帶著智慧去面對困難和挑戰。簡言之,教師的幸福感首先來自于信仰。

  《曼德拉傳》塑造了一個人類共同的英雄曼德拉。朱永新老師說:曼德拉就是一本教科書,就是一位好老師。受過27年的牢獄之災,歷盡磨難成為南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曼德拉說:當我走出囚室邁向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與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實我仍然在獄中。這樣強大的心靈的形成離不開苦難和痛苦中的掙扎,更離開不了對生命執著的愛。

  愛,不論在何時總比恨來得更加自然。教師這個職業的底色依舊是她。有了愛,教師才能有能力欣賞這條道路上的沿途風景,才能攀登更多的山峰,才能擁有強有力的武器去改變世界。有了愛的信仰,才可能不徘徊,不猶豫,不后悔,才可能真正擁有夢想。

  愛是一種信仰,把教師帶到幸福的身旁。

  我們繼續探尋,以教師的現實生活為基。我們看到一部分教師:生活太平淡,沒有刺激;生活太機械,沒有情調;生活太繁雜,沒有成就感......昨天這個孩子逃學了,今天這個孩子打架了;昨天市領導來檢查,今天教育局領導來檢查。我們在擔驚受怕、啰嗦累贅、手忙腳亂中漸漸地對教師工作失去了信心。我們繼續探尋,我們也看到另外一部分教師:生活美好,精彩紛呈,富有生命,樂此不疲,魅力無限,樂商十足。原來,他們把生活中遭遇的困難和瓶頸當做獲取巨大快樂的墊石,他們努力地挖掘教師職業的內在美,把教師當做事業來做,全身心投入。他們一直相信:穿越艱辛,自然收獲美麗。

  朱老師把教師職業大致分成四種境界:第一,是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第二,是讓自己心安的老師;第三,是讓學校驕傲的老師;第四,是讓歷史銘記的老師。其中,最基本的是做一名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陶行知先生的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幾個大字只要用心做,相信就可以達到第一種境界。做第二種老師,要用自己的良心去踐行教育。有良心的老師不是表格和評選程序測量出來的,而是每年教師節有多少學生還記得給你打電話、發短信、送鮮花、寄賀卡。做學校驕傲的老師,實屬不易,你不在學校的時候,學生想你,同事領導念你,這樣的老師一定是在自己的崗位上把工作做到極致的人,這樣的老師令人敬佩!當然,做到這一點的老師也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體中的力量,因為當你選擇離開時,就會發現即使沒有你,太陽照常升起!永遠保持一顆學習的心很重要。第四種老師,是于人于己都會創造故事和傳奇的老師。這樣的老師歷史上有,當下也有,未來也有可能在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學校旮旯處出現。

  教師如何享受職業生涯帶給我們的幸福感覺?左拉說:每一個人可能的最大幸福在全體人所實現的最大幸福之中。穆尼爾納素夫說:真正的幸福只有當你真實地認識到人生的價值時,才能體會到。拉美特利說:有研究的興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夠通過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擺脫妄念并使自己擺脫虛榮心的人更加幸福。歷史名人對幸福的解讀很多,總歸:幸福應該是在創造中的,幸福應該是在服務中的,幸福應該是在研究中的,幸福應該是與別人分享中的。同理:教師的幸福來源于創造、服務、研究和與人分享。

  如何做到創造、服務、研究和與人分享。朱老師告訴我們:與學生一起成長,終身學習,努力成為有特點、有個性的教師。不必超越學生,但必須努力做一名讓學生崇敬的人。唯有成長,才有幸福。

  一個人學會了閱讀,任何人都阻擋不了你前進的腳步。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樣子。教師要實現成長,必須進行專業閱讀。朱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不善于讀書學習的教師,總是拿著一張教育的舊船票,每天重復昨天的故事。人生苦短,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賺多少錢,也不是為了當多大官,因為這些東西你是帶不走的。人生為一大事而來看風景。行萬里路,通透自然風景;讀萬卷書,品味精神風景。肉眼能看到的風景是有限的,而真正的財富是精神的,在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唯一能帶走的是精神的財富。

  朱老師說:讀什么樣的書,你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作為教師,要樂于選擇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更要專注于自己所教學科的專業書;要樂于重溫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知識,更要專注人文和科學。每本書都是一部傳奇,教師要善于閱讀傳奇人物、故事帶給我們的震撼。當然,我們必須接觸管理,我們在最能學習的'時候不能僅僅學習如何做一名老師,我們也要思考如何做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因為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人。自己再忙也要讀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住處再擠也要藏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傊,閱讀也要像牛頓說的那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嘗試從優秀到卓越。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當你覺得閱讀效果并不理想的時候,思考顯得尤為重要。法國著名思想家帕斯卡說:一個人不過是自然界一只最脆弱的蘆葦,但這是一只會思考的蘆葦,人因思想而偉大。如何才算是善于思考?朱老師總結了以下幾點:一是思維的深刻性。要有打破沙鍋問到底,非把問題搞明白不可;二是思維的敏捷性。機智果敢地處理問題;三是思維的靈活性。對待學生要隨機應變;第四,思維的獨創性。不唯上,不唯書,不人云亦云,不依賴別人的思想和原則,不尋求現成的解決方案。朱老師建議我們與學生一起進行專業寫作。一個人的專業寫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真正的思考是從寫作開始的。

  蘇格拉底說: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所有的成功都與痛苦相關。但是,不是經歷痛苦就會鑄就成功。如果僅僅是淚水,痛苦只會滋生軟弱,迅速干涸。只有經過咀嚼、反思、徹悟,痛苦才能夠成為精神的財富、人生的養料。記錄這樣的痛苦,本身就是在記錄著一首關于生命的雋永史詩。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超越自我,才能讓每一天成為永恒。人是一顆會思考的蘆葦,只有內心的自覺才是教師走向成功,樂于教書,提升認同感的必經之路。

  我一直相信朱永新老師說的:所有的環境都能產生教育家;所有的磨難都可能造就教育家。朱老師告訴我們:許多人經常埋怨自己的條件不好,條件不夠,其實,所有的問題往往出在自己身上。我們自己就是環境,就是條件。完善自己,挑戰自己,就是在改善環境,就是在創造條件。不要等別人為你提供機會,而應努力為自己創造條件。

  做教師,要靠毅力,靠恒心。從心理學的規律來說,人的意志的強弱、恒心的大小往往與克服困難的大小成正比,這是意志活動的一條規律。不忘初心,不改初衷,堅守在普通教育這條道路上更為重要。人人都有成功的欲望。朱老師提供了吉祥三寶促成教師的專業發展。一是專業閱讀。沒有閱讀的教師永遠成不了真正意義上的名師;二是專業寫作。寫作的過程是總結、歸納、剖析、反思與提升;三是尋找專業發展共同體。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

  教師可以不是詩人,但不能沒有詩意的生活。朱老師寫的一首小詩,我特別喜歡!

  教育是一首詩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青春/在躁動不安的靈魂里/有一個年輕的夢。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激情/在春風化雨的課堂里/有一臉永恒的笑。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熱愛/在每個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顆母親的心。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創造/在探索求知的叢林里/有一面個性的旗。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智慧/在寫滿問題的試卷里/有一雙發現的眼。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未來/在承傳文明的長河里/有一條破浪的船。

  作為教師,我們怎樣尋找自己的生命原型?朱老師告訴我們,要尋找真正意義上與孩子一起成長的英雄教師作為原型。就像李鎮西老師的人生榜樣、職業楷模、生命原型就是陶行知和蘇霍姆林斯基。我們先從讀優秀教師的作品開始。朱老師在《致教師》中特別提到了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雷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尼爾的《夏山學校》、蘇霍姆林斯基的《巴普雷什學!返茸髌。尋找生命的原型,傾聽內心聲音的引導,更加從容的在這條道路上堅定地做好老師!朱老師在作品中的家國情懷令人敬佩!

  回到教育的主人公孩子身上,教師每天面對的不一樣的學生,或外貌美麗、或乖巧聽話、或聰明能干、或長相普通、或沉默寡言,其實這些詞匯都是我們給孩子們貼的標簽。對于受教育者來說,人人平等,人人重要。新教育實驗的一個重要理論就是:每個孩子都是上天派來的使者。朱老師告訴我們作為教師,一定要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有著與生俱來的力量,知識有待于教育來發掘和喚醒。只要老師不放棄,孩子才不會自棄。協助無力的孩子挖掘潛力,協助迷失的孩子發現自我,正是教育的價值,也是教師的意義。

  給我一個做教師的理由?朱老師通過《致教師》告訴我們:相信自己,自己的胸懷、眼界、努力、思考、學習決定未來,說大一點就是決定未來的教育,決定未來的孩子。他真誠地期望,教師學會關注窗外的世界,關注教科書以外的東西,關注正在劇烈變化的社會,關注國家的大事情,為培養祖國的脊梁而奮斗。

  幸福是人類的永恒追尋,對教師而言也不例外。為了幸福,我們樂于做教師。作為教師,我們要深刻理解幸福的緣由。

  讀《致教師》有感 20

  靜心品讀朱永新老師的《致老師》,傾聽專家的教育。《致老師》圍繞一線老師普遍關懷的重要問題和成長的關鍵問題,通過朱老師的深化全面地思索,給詢問者,也是給全部走進這本書的讀者高屋建瓴地坦誠解答。沒有抽象淺顯的名詞術語,沒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說教理論。讀這本書就像在聽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對面相互談天談心,細細咀嚼品嘗,又總能獲得很多思想的哲學的和詩意的享受。老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任何一個教育家都不行能離開前代人的教育財寶。事實上,許多的教育家,只不過是把別人的財寶應用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提出許多理論上的共鳴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論上的支柱和共鳴,現在不少老師找不到感覺,找不著“北”。作為一個老師,你跟其他專家不一樣,需要各方面的學問,一個學問面不廣的老師,很難真正給同學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齡越小,他對老師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老師當作百科全書。在他們眼里,老師是無所不知的,假如老師是一問三不知,他就特別絕望。所以老師應當完善自己的學問結構。

  作為一名老師,有一項重要的修煉就是做讀書人。對一個老師而言,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情就是一種真正的備課。

  猶如軍人寵愛武器,孩子喜愛小玩具一樣,老師的摯愛應當是書籍,只讀教材和教參兩類書的老師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為優秀老師。如朱教授所說:“你的閱讀生活,絕不僅僅是關心你獲得學問,獲得教育的才智,更重要的是關心你擁有安靜的心態,儒雅的姿勢,樂觀的狀態!蹦遣皇菃?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好書。在閱讀中獲得教養,獲得心靈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實際生活中,人和人的'區分主要看兩點,一是他交怎樣的伴侶?二是他的業余時間怎樣支配怎樣度過?所以,朱教授說:“人是由他讀的書造就的。讀什么樣的書,你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讀最好的書,做有根的人。與最好的書對話,就是與最好的人為伍!弊鳛橐幻蠋,要經得起繁華,更要耐得住孤獨 ,在讀書中,把自己修煉成如一座圖書館的人。讀書就意味著坐冷凳子,只身一人孤燈一盞,寒窗苦讀,這是一種孤獨 的力氣,這是一個讀書人的力氣,這更是老師職業品質和人格精神的力氣。深諳此理的朱教授指出:“讀書,讓我們有一個安靜的心態、從容的心情、理智的頭腦、開放的胸懷。”

  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現實生活中,有些老師以工作繁忙為借口懶于讀書。為此,朱教授直言不諱地指出:“就人的生物性而言,是很簡單懈怠、很簡單滿意、很簡單停滯的。”同時,又不無風趣幽默地為老師們支招:“自來水是壓出來的,時間是擠出來的。時間抓起來就是黃金,抓不起來就是流水。”是啊!當我們把讀書當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看作像呼吸一樣自然時,還會擠不出時間讀書嗎?在這種須臾不行或缺的閱讀狀態中,我們就獲得了幸福。要是讀不完一本書,至少可以開頭讀第一頁,漸漸地,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行走姿勢。

  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老師》后,前言就顛覆了以前對老師的形象比方,更具人性。在他眼里,老師不是春蠶,不是蠟燭;不是一個隱喻與一個標本,更不是靈魂工程師,老師就是老師,每天都在平凡與神圣中穿行,他生命的價值在于“以現在求證將來,讓生命幸福完整”。 “幸!痹谀睦锬?朱先生說,它在制造中,在服務中,在討論中,在共享中。由于制造、服務、討論與共享的教育“幸!,每一個一般的時刻,都會煥發不一樣的光榮,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我們都能與幸福相伴。他這樣說“職業”:老師是一個能夠把人的制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與才智發揮到極限的、永久沒有止境的職業。老師面對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靈。他們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性。他這樣說“信仰”:信仰造就的樂觀,是生命中的太陽,任何境況下的人生都會因此暖和光明,并指引著生命中的光明那方。他這樣說“抱負”:當抱負遭受現實,總會有碰撞,總會有較量,否則,抱負如何能夠稱之為抱負?教育與抱負是一對孿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烏托邦。他說“老師的專業成長”,將以閱讀為基礎的“專業引領模式”,以寫作為基礎的“討論反思模式”與“以同伴互動為基礎的教育生態模式”喻之為老師成長之“吉利三寶”。他說,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生命的敘事,在時間中制造那個更好的自己。時間抓起來是黃金,抓不起就是流水。

  讀《致教師》有感 21

  最近的空余時間,都是在讀《致教師》這本書。

  翻開這本書,一下子就被書的前言所吸引。“教師,不是園丁,教師本身應該是一朵花兒,教育是師生相互作用的過程;教師,不是蠟燭,教師不能已化為灰燼作代價,一次去照亮學生;教師,不是春蠶,教師的故步自封才會作繭自縛,心靈的成長來自每個季節;教師,不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沒有誰的靈魂是機器,能用某種工藝任意修理完成;教師就是教師,與學生是相互依賴的生命,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神圣與平凡中穿行;我是教師,偉人與罪人,都可能在我這里形成,讓人如履薄冰;我是教師,心底里喜怒哀樂翻滾,黑板上天高地遠開闊,腳板下三尺講臺扎根;我是教師,這是一份職業,更是一個志業;我是教師,這是一份職責,更是一種使命;我是教師,緩緩顯形,終見此生天命;我是教師,以現在求證未來,讓生命幸福完整!

  讀到這首詩的時候,一下子就被他的內容所吸引,好像這短小的詩句把我多年對教師這一個詞的困惑全都剖析的淋漓盡致。這本書,內容都是解答一線教師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針對性的加以剖析、深究。書中教師的問題、疑惑、故事等都是我們教師身邊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發生的,讀了之后,收獲很大。

  作為老師的我們,遇見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聰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們最喜歡的;成績不好或紀律不好、特別是品行不好的那些問題學生,往往是讓人喜歡不起來。其實,這些孩子的背后有著無數的潛能和優點,如果我們整天看到的全是他們的缺點,永遠是無休止的批評,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糟糕;如果換個角度,細細觀察,卻能發現再后進的學生也有他自身的優點,假如能夠把優點加以放大,給予他們自信,給予他們希望,定能讓他們收獲一個更美麗的童年。

  讀《致教師》有感 22

  像春水等待青紅的妝點,像玫瑰等待夏陽的親吻,像蒼松等待青鳥的呼喚……四季輪回中,我不斷地期盼,執著地追尋,追尋生命的豐沛與幸福。

  金秋九月,我們又迎來一個新的學期,開始一段與“天使”相遇、相伴的旅程。清晨七點,我走在上班的路上,開啟一天上班模式。備課、上課、培優、輔差、批改作業、講評練習;值日護導,午托管理;處理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工作總是一件接一件,老師們緊張而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按著輕重緩急的順序連軸轉著。盡管,老師們腳步匆忙,但是你總能看到她們臉上的盈盈笑意。

  累嗎?身體的疲勞是有的`,不過,那笑里的幸福掩不住。因為她們忙,卻不“盲”。她們的幸福很簡單——也許是今天哪個學生課堂上表現出色;也許是哪個學生有了進步,也許是哪個學生改正了錯誤,也許是自己取得了進步,也許是她們離夢想更近了一步……教書育人,不是任何華美的詩句可以代替的,它需要我們付出艱辛的努力、甚至全部的心力。一個優秀的交往者,一個理想的教師,應該能夠講一點兒奉獻精神。朱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如果一個老師做到換位、尊重、互惠,他一定會贏得教師群體的尊重,贏得校長的尊重,贏得學生的尊重,贏得父母的尊重!蔽蚁耄哼@個人一定有“人緣兒”,他的人生必然附帶著從容和幸福。當我們對學生的不足、缺點甚至錯誤都能夠包容、理解和原諒,我們就能“善待”學生,樂觀、積極地給孩子們幫助,等待未來會恰如海子說的那樣美好: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幸福是一種奇異的事物,幸福需要分享!

  朱永新老師告訴我們的,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忙碌的生活,也許瑣碎,也許辛勞。如果你厭煩抵觸,生活可能就像陽光下的影子,黑暗而又了無生趣。如果你欣然接受,從容笑對,享受每一個小小的幸福,一次次磨煉將成為你生命里的陽光,照亮你。

  讀《致教師》有感 23

  起初學校要求讀《致教師》的時候 ,我心中默想又是一部理論性的沒用的東西,又沒有實踐性,應該也是一部空談和紙上談兵,懷著不情愿的心開始讀它。但是閱讀后,卻越感覺有用,越感覺讓我茅塞頓開,越感覺對我的工作有指導性,我便產生樂趣一直讀下去,最終讀完,讓我感受頗深,以下我說說我讀新教育的體會。

  以前我時常會感覺教書是一件沒趣兒的事,實現不了人生的價值,起初我懷著熱切的心情來到學校,卻被學生的不學和調皮以及頂撞磨得一干二凈,我時常想著辭職,去干自己想干又可以實現自己價值的事,可是讀了致教師,讓我改變了觀念,我們老師的快樂就在于扭轉學生,幫助學生改變命運,他們實現了人生價值,也就是我們實現的我們的教育價值,當他們開始聽話的時候,當他們開始懂事的時候,當他們學習進步的時候,當他們感謝老師的付出時,當他們的家長打來電話說孩子進步的時候等等,我們都是幸福和快樂的。我們曾經也調皮過,我們曾經也不懂事過,我們曾經也有不好好學習過,我們曾在課堂上也有不聽講過,我們曾在在課堂上也搗亂過,但我們在一些老師的精心教導下,也慢慢懂事了,在一些老師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們的學習也進步了,這是致教師讓我回憶起得,讓我明白的,我也要繼承我們前輩的優良品質,為我們國家的教育事業,為學生家長奉獻自己的力量,孩子們學好了,為我們國家做貢獻,這也就是我們的價值。

  曾經也由于教導學生不聽,我一度討厭過學生,我討厭他們的調皮,我討厭過他們對我的頂撞,我討厭他們搗亂破壞校園,可讀了致教師,他讓我知道愛的教育,也找回了當年的那份自信和力量。致教師又賦予了我的新的教育理念,指名的工作中的前進方向。朱永新先生在書中談到教室的幸福從哪里來,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個重要的來源:一是人與外部物質的`來源,二是人與人的關系,三十與自己的關系,我們老師的幸福感大多是來自教育,來源與特殊的學生。當一個調皮不聽話的孩子,在你的課堂上認認真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時,內心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無法形容。

  “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也就沒有意義!痹谥袊逃默F實中,教師的忙與苦是毋庸置疑的。教師的工作涉及教材分析,課堂教學,班級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還有教育活動中的突發事太多,問題學生層出不窮。只有當你理解了記憶的方法和過程,才不會為學生背不出而生氣,你也就不苦了;當你理解人的能力差異,理解了所謂“差生”的形成過程,就不會為差生的存在而生氣,你也不累了;當你理解初中生的生理,就不會把學生上課思想跑毛,調皮當做反抗了,也不會簡單的對自己的教學能力產生否定,你也就幸福并快樂著。恨鐵不成鋼,這個恨是不理性的愛,因為教師沒有掌握鐵是如何成剛的規律,從優秀教師可以看出他們面對教育教師事故時,是那么的自信和從容,是那么的輕駕就熟,這是以你為他們見多了。

  教師這個職業既平凡又神圣。做一名教師不易,做一名好教師更不易我知道路漫漫其修遠兮,而我相信,我的努力和堅持定會收獲很多。

【讀《致教師》有感】相關文章:

讀《致教師》有感07-07

讀朱永新《致教師》有感09-24

致青年教師有感10-16

《致教師》的教師讀書心得12-30

致教師讀書心得02-18

《致教師》讀書心得08-15

致教師讀后感08-19

《致教師》的讀后感02-23

《致教師》讀后感03-13

《致教師》讀后感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