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有所思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有所思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有所思讀后感1
讀李鎮西的《教有所思》讓我感動,感動的是:“愛是教育的前提,但遠不是教育的全部。由愛而升華為責任——對孩子的一生負責,這才是教育的真諦”。讀張文質的《教育的十字路口》讓我激動,激動的是:“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感受過人性光輝的沐浴,從來沒有走進一個豐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從來沒有讀到一本令他(她)激動不已、百讀不厭的讀物,從來沒有苦苦地思索過某一個問題;如果從來沒有一個令他(她)樂此不彼、廢寢忘食的活動領域,從來沒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和體驗;如果從來沒有對自然界的多樣與和諧產生過深深的敬畏,從來沒有對人類創造的燦爛文化發出過由衷的贊嘆。那么,他就沒有受到過真正的、良好的教育。”讀朱永新的《新教育之夢》讓我感嘆,感嘆的是“現實存在的教育與理想意義的.教育差距竟如此大!”讀蘇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學》讓我醒悟,醒悟的是:“難怪我們現實的教育在學生成長中顯得那么蒼白無力!”
通過讀書,終于讓我明白: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這種規范、狹隘、重復、忙碌的生活狀態,要改變這種生存狀態,使教師對教育永遠充滿一種吸引力,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書。讀書會讓我們教師更加善于思考,更加遠離浮躁;讀書會讓我們教師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領略教育的真諦;讀書會讓我們的教育更加美麗。
教師,歷來被人稱為知識分子。讀書,在教師身上體現出來的,不僅是知識數量的增加,更是文化內涵、素養品質的提升。教師讀書的根本目的在于發現自己、充實自己、發展自己,教師只有通過讀書才能讓自己豐富起來、深刻起來、精神起來。
教有所思讀后感2
看到全國名師李鎮西的《教有所思》時,我也在思索。一個學期又一次畫下句號,作為教師,我的生命歷程又刻寫了許多或難忘或短暫,或明晰或困惑,或開心或郁悶的痕。我用了一天的時間總結整理下來,我認為這遠遠不夠。借到書后,我沒有像看其他書一樣一睹為快,而是把它輕輕地擱置到書架的最頂層,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教有所思”這四個字。我想激勵自己利用假期這段寶貴的時間來反思自己的教學。于是,有了很多更明朗積極的想法、更客觀理智的評價。
當思緒處于“山窮水復疑無路”時,我捧起了《教有所思》。
剛開始,我還有空閑將書中精美的語句抄下來,后來,幾乎忘記了做筆記。因為李老師的文字如一塊神奇的魔石引領我忘情地讀著,二十一萬字的書竟然只用了五天全部讀完。當讀完最后一篇時,心中生出些許遺憾。合上書靜靜思索,竟有口留余香、余音繞梁之感。
全書分為六輯:邊教邊想、胡言亂語、師恩難忘、心動時刻、說語論文、凝望窗外。分別從語文教學、教育現象、與名師交流、自己的人生經歷、語言文字、時事評論等方面,選取不同的觀察點進行闡述。有的文章清秀雋永,如海面上一朵輕盈的浪花;有的文章熱情澎湃,如熊熊燃燒著的烈焰;有的文章慷慨激昂,如那只與暴風雨搏斗的海燕;有的文章發人深省,如一支穿透腐朽思想的利箭……李老師熟讀各種教育經典,與葉圣陶、蘇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大師對話,很多文章引用大師的名言幾乎是信手拈來;他尋找各種機會學習、寫作,提高自己的`水平,拓展自己的視野,增強自己的領悟力。因此,書中文字讀來甘之如飴。
李老師選了這樣一段話放在書的封面,十分鮮明地表明自己對教育的認識,也是他整個教育思想的濃縮:今天的中國,需要什么樣的教育?我認為,需要一種把人當成人的教育!我們向往并為之奮斗的教育,應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是充滿著民主精神,散發著科學芬芳,閃爍著個性光芒的教育!
在教學中,他也是這樣執著地實踐著,并且時時自省著。李老師由向學生借筆,發現學生爭先恐后地雙手奉送,反思作為老師的自己沒有親自將水杯送到學生手中,而深深地自責源于自己根深蒂固的潛意識:師生是不平等的。又從五千年的封建意識挖掘開去,呼吁大家(包括學生、家長和同行們)摒棄“師道尊嚴”的落后思想,追求師生在人格和感情上的天然平等。試想,這樣的老師,怎能不被學生尊崇?這樣的老師,怎能不使家長感動?這樣的老師,怎能不被同行敬佩?由此,我想到自己,作為一名有良知的教師,自認為做得很好了。可是與李老師卻有天壤之別。
“我從來認為,作為知識分子的特質是思考,是批判,是創造。因此,我從來認為,作為知識分子的教師,同時也就是一名思想者,他應該站在人類精神文明的制高點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課,他的心中應該裝著整個世界——國際風云、時代變化、社會焦點……”正是這種使命感和責任感,使已經身居名師之位的他,時時牽掛著那些邊遠地區的普通教師,為千千萬萬的普通教師吶喊呼吁;使已經身居名師之位的他,常常回到零出發點上思考當今社會對教育的關注、對教師的重視程度;使已經身居名師之位的他,敢于發現教育的弊病,并很尖銳地提出“萬炮齊轟假教育”,教育科研:警惕‘偽科學’”,大聲地質疑“儒學”能夠“救中國”,十分堅決地反對從上到下“表演”公開課的做法。
寫到這里,我不禁汗顏。我在教育教學崗位上已經兢兢業業地工作了二十幾年,與李老師的成就相比簡直是自慚形穢。李老師的著作幾乎等身,而我卻沾沾自喜于得過獎的幾篇拙文;李老師語文造詣和工作成就已經很高了,仍然攻讀教育哲學博士學位,而我卻時常陶醉于讀幾本書或寫點小片段,還以年已不惑為由勸慰自己別累壞了身體;李老師主動請纓,擔任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而我卻時常因為自己班里有幾個比較特殊的學生而大呼不幸……
班里有一個小女孩,入學的第一天是爸爸抱著送到教室的,家長如此嬌慣孩子,讓我大跌眼鏡。后來的表現更讓我連連叫苦。上課三心二意,下課卻生龍活虎;學習起來心猿意馬,對同位漂亮的鋼筆卻幾次據為己有;家庭作業幾乎不做,但說起謊話來一點不臉紅。家長對老師的要求表現出極端的不配合,每每強調自己的工作忙,甚至還認為自己身居官位女兒的各種表現給自己丟人。這樣的一個學生,幾次三番的教育引導都沒有丁點進步,從一年級到三年級的每一次考試語文和數學都穩居最后一名。學校考核班級成績時每次都會把她的成績取消,如此一來,更縱容了我對她的放任。上課時,她的作業沒完成,我會很“寬容”地讓她下課補上,至于補上還是沒補上根本沒有去看;早晨,她遲到了,我也會很“和氣”地讓她回位上坐,而沒有進一步詢問遲到的原因;晚上的作業又沒做,我會在第二天晚上適量地給她減些作業,美其名曰“異步作業”,實際上實在不愿意與她多生氣。
看李老師的書,我很慶幸還能感受到自己的面頰滾熱、心跳加快。李老師專門申請將全年級最差的學生集中到一個班,由他來帶。他與學生朝夕相處,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并將自己的教育隨筆集結成書,《愛心與教育》《走近心靈》《心靈寫詩》《民主與教育》……一本本凝結著愛與責任、付出與汗水的著作給了多少人以智慧的點撥和實踐的證明?我不可能與這樣的名師相提并論,但我可以以他為榜樣,向他學習一種精神——對學生充滿著人性化的關懷和愛護,對教育充滿著昂揚的熱情和理想,對社會充滿著強烈的責任和使命感。
學生,首先是一個享有平等教育權利的人,而教育首先是教學生做人的教育。像我這樣做,是多么自私和不負責啊!今后,我會想辦法將過去遺失的找回來。如果她再不完成作業,我會摟過她來輕輕地詢問她:“為什么不做完?有什么困難需要老師幫忙?”然后針對她的情況幫助她。如果她再一次遲到了,我會了解情況后,和她約好老師會一直關注她,期待她的進步;如果……是啊,一定會出現許多許多種令我想不到又心煩意亂的情況,我會記住李老師的叮嚀,用愛心和耐心,用寬容和責任。我也能把這些比較特殊的孩子當成一種幸運的教育資源,把我的關愛、理解和寬容給他們,讓他們和我相伴的日子成為一生寶貴的財富。寫這些時,我接到學生的一個電話:“老師,我們小組明天到商場門口賣報紙,您會來支持我們嗎?”怎么會拒絕呢?和學生們討論研究社會實踐活動時,很多學生選擇較難的“賣報紙”。我感到欣慰,孩子們在我的潛移默化下,喜歡挑戰,喜歡實踐,喜歡從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質。
上學期,學校安排我參加“送課下鄉”活動,課已經準備好了,為了挑戰自我,又調整教案,分別在四個班進行“一課多教”,到其他班級試課過程中進行橫向比較。盡管很累,但自己在教學方法和課堂駕馭能力等方面更上一層樓。尋找到差距,又有了很多新的感悟,并寫下教學反思。另外,我設計了一次和沐浴店中心小學學生的聯誼活動,每一個學生都準備了一封信或小卡片進行交換,使學生有了一次新的體驗,在這次體驗中增加了對農村教育和同齡學生的了解,從而加深了對自我的認識和感知。這是一節課帶給我和孩子們的新體驗和新超越,也是在讀《教有所思》時,能想到的為自己驕傲的一點。
“多年來,正是抱著這種信念,我一邊教書,一邊讀書,一邊思考,一邊寫作。教育與文學共進,思想與激情齊飛,青春與童心為伴,生命與使命同行。”這是我讀書時一直在默記的一段話,也是李老師教育思想的精髓。我會銘記心中,將生命與使命同行,使我的教育教學工作更有意義,讓我及與我共度時光的孩子們的生命綻放更多絢麗光彩。
教有所思讀后感3
假期,我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教有所思》。李老師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教師。同樣,我也想成為一名成功的教師。在書中,我慢慢思索,慢慢探尋,慢慢尋找答案。他之所以成功,在他身上一定有獨特的東西。教師獨特的人格魅力是學生愿意接近你、信賴你、被你感染、被你影響的重要條件。書中講到,教師應具有三顆心:童心、愛心、責任心。我想,這也應該是李老師成功的魅力所在吧!
永葆童心之人,可以永遠健康、陽光、永遠年輕,擁有更多的朋友,更何況是天天與孩子打交道的老師呢?回憶教過自己的`老師,我喜歡那些和我們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做游戲、一起歡呼、一起流淚的老師,他釋放自己的情感,直率而不虛偽;喜歡那個在我們面前不知為不知,有錯就認錯的老師,他真誠而不深沉……
有童心的老師,意味著我們可以和他開開玩笑,在愚人節那天讓他跑東跑西,而他絕不會生氣;意味著我們可以將自己的秘密告訴他,將自己的煩惱向他傾訴,而他絕不會一本正經、板著臉教訓我們……
要怎樣才能保持童心呢?我把童心看成是教書的藝術,既是藝術,就帶有一定的天賦性。我想,童心還體現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即尊重和相信學生。書中,李老師談到了葉圣陶老先生的一句名言:“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而真正要做到不需要教,我們做教師的是應該有放手的勇氣和信心的,多給學生自我教育的機會,在一次次的機會中,學生會成長得更快,會越來越自信、自尊、自愛,會越來越不需要教。我們只需要保持著一顆童心與他們共同體味著成長的煩惱與快樂。
享有童心,方得學生之心。做一位有童心的教師,才能做一位成功的教師。
教有所思讀后感4
很早就聽說過李鎮西老師的大名,知道他是全國著名的班主任,是從事中學語文教學的,由于之前我所教的專業與他相離太遠,因此沒有去拜讀他的文章。直至今年寒假前期,我無意中看到了李鎮西老師撰寫的教育隨筆選集——《教有所思》,隨手翻閱,沒想到被書中那一個個小標題吸引住了,繼而翻看其中內容,發現那散文式的敘述我頗為喜歡,決定細細研讀。
從此,一有時間我就認真閱讀,經常被其中的一些文章所感動。當讀到《尋找楊老師》、《姨媽》、《鐵皮鼓印象》等文章時,心里總禁不住地說:“真感動。”有時甚至忍不住紅了眼眶。也每每對他的文章產生共鳴,如《家長也是教育者》中李老師提到對于學生來講,他的真正成才,教師或者說學校教育的功勞最多占三分之一,還有兩個三分之一分別是其家長的教育培養和孩子自身的天資以及勤奮,也就是說,成功的學生=1/3老師的教育+1/3天賦+1/3家教。是啊,孩子是社會人,生活于社會群體中,與組成社會的各個群體有著絲絲縷縷的聯系,只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教育好孩子。當我讀到這樣一篇文章《把祝福獻給普通的老師們》中的這些話語:“他們可能一輩子都沒發表過一篇論文,卻兢兢業業地上好每一堂課;他們也許從來沒有機會上公開課,卻把一批又一批的學生送進了高級學校……”不由得非常敬佩那些老師。我想,他們應該也是成功的老師。那么成功對教師來說是不是盡自己最大的能力,教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不是光說成績有多么的優秀,而是要對社會有用,適用社會的健康的人呢?
身為一個語文老師,李老師所提到的一些觀點也讓我獲益匪淺,如《讓語文課充滿活力與靈氣》中他說到:“師生內心深處的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要在課堂上流淌與飛揚,讓課堂呈現富于變化的蓬勃生機。要讓語文課有靈氣與活力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教師要讓自己成為自己教學的主人,有自己的東西、自己的個性。”李老師還希望教育者《以書為友》,不停地閱讀,是每位語文教師乃至所有教師教育生命的體現方式。大家都知道,“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多讀書,多充實自己,才能不斷地進步。
李老師的文章語言質樸、直白,娓娓道來,沒有長篇大論的枯澀的論述,有的只是一個個他經歷過的、所想到的細節上的描寫,但又蘊意其中。李老師認為,今天中國需要一種把人當作人的教育,我們向往并為之奮斗的教育,應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是充滿著民主精神,散發著科學芬芳,閃爍著個性光芒的教育。那么,當代老師就應具有童心、愛心。童心:赤子之心;愛心:對學生的所有能包容的愛。對于李老師來說,勤奮是成功的關鍵,但顯然,童心、愛心同樣是他成功的基礎,讓他塑造獨特的自己,這從他的文章《童心萬歲:寫給我永遠的兒童節!》、《讓孩子們走向大自然》、《學生請我吃火鍋》等可以看出來。一個老師有童心、有愛心,才會有事業心,老師有童心、有愛心,才會有責任心。捫心自問,我有童心、愛心嗎?學生是否愿意和我說悄悄話,是否愿意和我開玩笑,是否愿意我加入到他們的活動中,他們是否會喜歡我這樣一個老師呢?……細想起來,我做得實在還不夠。
我愿以此自勉,在教育的道路上繼續跋涉,追求成功。
教有所思讀后感5
用了三天時間,終于讀完了李鎮西的《教有所思》,掩卷閉目冥想,我收獲了什么?一路讀來,一路思考,其實讀書也應做到讀有所思,我們并不是一味單純地無條件接受別人的思想,每一個人都是鮮活的個體,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跡,豈能用別人的套路來充當自己的燈塔。我們可以去借鑒,去汲取,但不必全盤接受,不是有句俗語說的好嗎——博采眾長,為我所用,爭取做獨立且有特色的自己。
一、微觀品教育
之所以說“微觀”,是因為我還有自知之明,一個普通的小學教師與名師們相差甚遠,豈能相提并論。我只能一葉障目似的看到自己眼前的教育,并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和高度,高屋建瓴或跳出教育之外看教育。雖目之所及之處充其量還算不上冰山一角,但我依然熱衷于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也不止一次的去品讀、去背誦,只有牢記在心,才能運乎于行,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一是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二是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干;三是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是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五是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六是解放他的時間,不把他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要給他一些空閑時間消化所學,并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學的學問,干一點他自己高興干的事情。”其實這就是讓我們不僅在課堂上做到心中有生,而且生活中時時處處皆學問,正所謂“時時都是創造之時,處處都是創造之地,人人都是創造之人”,寫到這里,不知為何倏然想起了《窗邊的.小豆豆》里的小林校長對孩子們的做法,應值得我們深思。
我喜歡小林宗作,因為他對每個孩子都很關愛,特別是小豆豆,每次見到她都會說:“你真是個好孩子。”這句話讓小豆豆有了很大的自信心。小豆豆總是很調皮,但校長先生一次都沒有罵過他。小林校長是個讓人喜歡的校長,有耐心,有愛心,還有一顆童心。他會對孩子們提出一些有趣的要求,比如午飯要帶“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吃飯前要唱“好好嚼啊”的歌,衣服要穿最差的;他會組織一些有趣的活動,比如別出心裁的運動會,緊張刺激的“大冒險”,新奇好玩的“露營”、“泡溫泉”;他會用有趣的方式進行教學,比如孩子們可以自由挑選學習課程的順序,可以在完成了學習后進行散步,邊玩邊學,可以在課余時間爬樹,還請來“旱田老師”給孩子們講課,甚至孩子可以在校園里隨意地挖開廁所,只要把一切復原就沒有問題……在他的眼里,連孩子們所犯的一切錯誤都是正常的,都是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他的“巴學園”里,每一個孩子都是平等的,每一個孩子都很自由,每一個孩子也都很快樂。呼吸著這樣自由平等快樂的空氣,孩子們知道了寬容,懂得了責任,也學會了愛。這些東西,都是比成績更重要的東西,是影響一個人一生的東西。我們作為老師的是否能從中感悟些什么?
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這個例子中,我們應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聽、說、讀、寫、思。可試看當下的課堂,還有多少教師在講臺上喋喋不休地把一篇篇文章嚼碎吐給學生,為什么不把時間留給學生自由思考呢?其實答案很簡單——怕浪費時間。雖然課堂上學生說得亂七八糟,但恰恰暴露了孩子們不會學習的這一現象,也正說明為師者對于課堂上的收放還不能做到自如。一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更應能在學生不憤時啟,不悱處發。課堂如同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開始也許孩子們不會學習,不會思考,不會提問……真的會浪費很多時間,可如果長此以往堅持訓練下去,教給他們怎樣去提問、思考、學習……半個學期過后,定會面目非昨,我們既能輕松教學,孩子們又能學趣盎然,何樂而不為呢?“授之以漁”比“授之以魚”更重要,教就是為了到達不需要教的境界。當然,要想到如此境界,非得用心對待不可,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提到的: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備課,這種“一輩子”的準備,就是不要停住你閱讀的腳步,以書為友,在書海中暢游,徜徉在翰墨書韻之中。不間斷的讀書,您做到了嗎?
二、靜心做教師
選擇了教師這個在職業,就等于一輩子要與學生打交道,用我們的信念托起學生自由飛翔的心靈,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獨立人。我們不應囿于按教案教參照本宣科,一個不思進取的老師,怎能讓學生們奮發圖強。作為教師正如李鎮西所言:我們應一邊教書,一邊讀書,一邊思考,一邊寫作。教育與文學共進,思想與激情齊飛,青春與童心為伴,生命與使命同行。讓我們拂去生活中的繁瑣,拭去吞噬人心的急功近利,為自己的靈魂恪守一方凈土。在純真中感動,在樸實中升華,用愛去融化。書中“師恩難忘”“心動時刻”及“凝望窗外”讓我看到了一個性情的李鎮西,那一份份情愫,那一縷縷感懷,在歲月中蔓延、沉淀、留香。只管耕耘,莫問收獲,書香、墨香、悠遠飄香,靜思、凝思、一路沉思……
【教有所思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有所思》讀后感04-25
教有所思讀后感04-30
有所思-古有所思05-06
李鎮西教有所思讀后感09-25
有所思注釋09-10
有所思 沈約05-06
有所思原文及賞析12-18
君子有所思行李白05-06
君子有所思行 謝靈運05-06
君子有所思行 沈約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