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伊利亞特讀后感(通用17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伊利亞特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伊利亞特讀后感 1
日前,重讀《荷馬史詩》中的《伊利亞特》,引出一些感想:
特洛亞戰爭,導火索只為斯巴達王墨涅拉俄斯的美麗妻子海倫被特洛亞王子帕里斯誘走,墨涅拉俄斯組合希臘聯軍而發動的戰爭。這場戰爭,日神阿波羅、智慧女神雅典娜、海上女神忒提斯、愛神阿佛洛狄忒、戰神阿瑞斯、主神宙斯悉數到場,卻各為自己的利益而明爭暗斗:在眾神操縱下,希臘軍隊同特洛亞軍隊展開持續10年之久的爭戰,許多無辜的年輕戰士因此而命喪沙場,令人扼腕嘆息!
為一個女人發動這么長久的戰爭實屬不該!傾一國之力,讓許多生命消亡,讓千千萬萬的家庭妻離子散,讓廣大的人民受窮,這一切的一切為了什么?只為追回一個不忠的女人!更可恨、可惡的是隱藏在戰爭雙方背后那些眾神,因他們的教唆與推動,讓戰爭變得長遠而兇殘!其實后期戰爭已讓敵我雙方疲倦,初達共識,準備締結和約,卻觸犯某些神的利益,被攪局,造成人類歷史的劫難!
縱觀當今世界,《伊利亞特》的`故事和如今的某些大國的嘴臉是多么的相似!有他們的后臺操縱,在前臺的小國紛紛變色、變臉,苦難的卻是廣大的人民!利比亞、敘利亞就是極好的例子,據說近期烏克蘭的瘋鬧就有大國背后慫恿的影子,本來好好的一個國家被揉成一盤散沙,克里米亞的議會大樓也飄起俄羅斯的國旗,不知內戰又何時將開起?
唉,那些災難深重的人民!
伊利亞特讀后感 2
一部流傳萬年的珍貴史詩,一本諸神與戰爭的唯美著作,一首唱不盡的英雄贊歌。翻開扉頁,仿佛在那圣潔的云端之上,天使吟唱著圣歌,灑落黎明的曙光之中太陽之神駕著馬車飛馳而過,云層霧靄下的英雄,卷著滾滾黃沙對峙在寬闊的平原之上。神與神之間的妒忌,人與人之間的仇恨,神對人的主宰,人對神的挑戰——在古希臘思想的無限想象拓寬之中,一場亂世的謳歌拉開帷幕。
可戰斗而死去,不要走上不光榮的結局,讓顯赫的功勛傳到來世。”在《伊利亞特》中,這便是我們所看到的英雄。英雄不畏于戰爭的殘酷,卻鄙恨戰爭的殺戮;他們的背后是一個家庭,一片城池,一個國家。縱然他們不擁有完美甚至是悲慘的結局,但仍然可以在那一片緘默的廢墟中找到那還屹立著的為自己的國家而生的無悔之心。神的憤怒與威脅不會使他們畏懼;縱使妻離子散,國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著那些高舉著長矛的勇士,但哪怕最后一秒,死神近在眼前,他們的武器仍然朝著廝殺的方向,后背頂著的是生養自己的土地。那些圣靈們凌駕于云端之上,也會為那些將鮮血染紅土地的英雄默默祝禱吧。這是人性的尊嚴與驕傲。
亂世的愛情是可貴的`,情感是人類超越于神的優勢。因為情感,人類有了戰勝諸神的勇氣;因為情感,人類突破了諸神設置的重重障礙;因為情感,人類在這無垠的宇宙中有了更勝于云端上那華麗諸神所帶有的光輝。正是因為人不可能如神一般的生活,每個凡人有跌宕起伏的生活節奏與重重阻礙,人們才不會甘于神靈對他們命運的操控。在人生的史詩中盡情表現著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另一方面,從這部著作中就可以看到人類對于自己命運的倔強以及對于和平的渴望。我們可以讀到生命的可貴,我們不可能永遠如諸神一般長久的存活于一個恒定不變的世界,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珍惜身邊的美好。如果不盡心的去保護,最終也會如司馬達王墨逞拉奧斯一般失去自己的摯愛,同時也在瞬息之間,一個王國便由于這種仇恨而灰飛煙滅。一場傾城之戀也漸漸消謐在被戰火碾壓的廢墟之中。
《伊利亞特》從特洛伊戰爭到最后史詩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數百年的民間口頭創作、流傳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多重復雜的情節,曲折生動的論訴使得史詩變為一個復雜的混合體。一個僅僅發生在約五十天里的事情,始終圍繞一個人與一件事為圓心向四周無限的展開討論與延伸:敘述了憤怒的起因,后果和憤怒的消解,《伊利亞特》精心的題材裁剪和結構安排帶給了我們以當時古希臘社會文化文明的精華與絕妙。《伊利亞特》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將人物多面的、立體的展現在讀者的眼前。《伊利亞特》歌頌英雄,但他們并非完美無缺,詩人不僅賦予他筆下人物高大正面的特點,同時也指出他們的弱點,這些弱點又成為了整個悲劇的根源。《伊利亞特》敘事風格明快,語言樸實流暢。仿佛一個個鮮活的神話人物形象與事件立即躍然于讀者眼前,令人細細咀嚼品味,挖掘出事件背后存在于古希臘人思想中的精髓及對于未知世界的獨特想像。
用有限的生命抗拒無限的困苦和磨難,在短促的一生中使生命最大限度地獲取和展現自身的價值,使它在抗爭的最熾烈的熱點上閃爍出勇力、智慧和進取的光華。這便是這部史詩留給我們的人生意義。
伊利亞特讀后感 3
識字以來,斷斷續續看了一些希臘神話故事,零零散散地知道一些故事的梗概。終于在前幾天動了要看書的念頭的時候,找出伊利亞特來,從頭到尾看了一遍。
小時候曾看過、聽過不少神話故事,一直認為神是慈悲的化身,即使神總是在妖魔鬼怪禍害夠了人間之后才出手降魔。后來看舊約全書,對上帝給予人的懲罰很不以為然,也不過以為上帝是自私的特例。等到看完了伊利亞特,終于明白,神,絕不是想象的那么善良。
血肉橫飛十年的特洛伊和希臘之間的戰爭,造成無數特洛伊人在親人面前慘死,無數希臘人倒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使其親人與其出征前的告別成了永別,源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在希臘做客時,拐走了希臘斯巴達國王的妻子海倫并帶走大批財寶。而帕里斯拐走海倫的.背后,是不死神之一,愛神阿佛洛狄忒給予帕里斯的回報。對于帕里斯的可恥行為,不死神們不是給予他懲罰,甚至沒給他任何壓力,而是讓眾多無辜的人,成為犧牲品。
愛神阿佛洛狄忒何以要幫帕里斯做這等可恥之事?只是因為帕里斯認可她是3位女神中最漂亮的那位。至于另外2位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也并不比愛神阿佛洛狄忒高尚。因帕里斯不認可自己是最漂亮的女神而恨帕里斯可以理解,可她們不去懲罰帕里斯,卻把怒火燒向其他無辜的特洛伊人,同時也讓自己所庇護的民族死傷無數。此等行徑,令人瞠目結舌。
如果說女神畢竟也是女的,心眼小一些可以理解,那男神又如何呢?
眾神之王宙斯,將他的父親,克洛諾斯,打入永不見陽光不得超生的地獄,僅以此觀之,可知其天性涼薄。
在宙斯眼里,特洛伊人和希臘人甚至不如螻蟻,他嗜好坐在高山之顛,觀看特洛伊人和希臘人互相慘殺,一時讓希臘人屠殺特洛伊人,一時又幫助特洛伊人殘殺希臘人。可憐的特洛伊人和希臘人,都以為眾神之王在幫助自己,總在祈禱眾神之王幫助自己。
赫克托耳是英雄嗎?阿喀琉斯是英雄嗎?我想不是。就如他們自己常說的那句話一樣:神給予的光榮,他們不過不死神們的提線木偶,之所以能縱橫無敵,只是神出于屠殺人的需要。若不是神的救護,赫克托耳在第一次和埃阿斯的決斗中,就會被埃阿斯輕松殺掉。
不死神們能夠肆無忌憚,是因為力量凌駕于人類之上,且不受制約和約束。人類期待不死神的庇護,只是妄想,不死神可能給你一點甜頭,可隨時會讓你萬劫不復。
古人云:求人不如求己。而求神,更是遠不如求己。
伊利亞特讀后感 4
雖然從小就知道荷馬,卻從未看過《伊利亞特》或《奧德賽》,這次選修西方文學史才讓我有了這個機會。
我非常震驚于這本書。傳說中荷馬是位盲詩人,他記錄了許多民間行吟歌手的集體口頭創作。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希臘本來就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時代,荷馬描繪了10年戰爭中最精彩絕倫的一部分,讓我對神秘的希臘文化無限地向往。
《伊利亞特》中,兩位主角的形象都十分飽滿,阿伽門農是典型的統治階級,很霸道很專制,但是讓我驚訝的是他很勇于承認錯誤,肯為了整個希臘聯軍而犧牲自己的一些尊嚴,低頭向阿喀琉斯認錯,并將自己的寶貴財富相送,我覺得這是整個希臘聯軍十年不倒很關鍵的一個因素。而阿喀琉斯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勇士,他英勇善戰,為人正直,對阿伽門農的無理、囂張直言不諱,他也很講義氣,因為自己好兄弟帕特洛克羅斯的死,他氣憤填膺,殺了赫克托耳以復仇。這真的是大快人心。
另外,書中富有特色的是有許多希臘神話中的人物,比如眾神之首宙斯、宙斯之女——智慧和藝術的女神雅典娜、海洋女神忒提斯、火神赫淮斯托斯等。阿喀琉斯的英勇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眾神的相助,實在是天之驕子啊。
看完《伊利亞特》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希臘人真的很神奇。首先這本書只描繪了10年戰爭中的第十年中的幾十天,這個描寫方法實在比很多大學生喜歡的報流水賬高明許多。而且希臘人富有想象力,將這么多的神話人物創造出來并參與了這場戰爭。另外,作為一個理工科學生來看,那些創作這本書的行吟歌手的邏輯似乎相當好,基本沒什么情節的紕漏,這個比國內很多電視連續劇甚至美劇都要厲害,他們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的描繪也很出色,雖然簡單易懂,但又很生動。在這場持久戰中,希臘人與特洛亞人的智慧得到了完美的展現。作為一個為自己祖國悠揚文化自豪的人,我也深深地欽佩著希臘文化,這次閱讀《伊利亞特》讓我真正地“放眼看世界”。
伊利亞特讀后感 5
《伊利亞特》第一大魅力在于純熟的藝術手法——其手法之精妙,流轉之自如完全不下于近代的作品。三千年前即能在技巧上達到如此高度實在令人感慨古人的文學創造力。
《伊利亞特》的第二大魅力在于其磅礴的氣勢——完全是挾著原始搏殺的莽莽之氣撲面而來——這種氣勢來源于極富豪氣的語言風格和對宏大戰爭場面收放自如的刻畫:作品的語言極富張力,充滿著光榮之感。一種語言經過翻譯之后還能有這樣的特質,其真神之言也!
史詩的開頭極其有力,如同豹頭一樣給人一種精簡的力度感:通過阿基琉斯的憤怒直接切入特洛伊戰爭的白熱化階段。《伊利亞特》的主題是描寫特洛伊戰爭,詩人直接刻畫戰爭白熱化階段,略去戰爭起源,略去戰爭的勝利可謂大構思,而借助阿基琉斯的兩次發怒實現戰事白熱化狀態的切入與收束真可謂大手筆。
在史詩第二卷詩人用超過三分一之的篇幅絮絮叨叨的介紹了阿開亞人和特洛伊人的首領,我認為是個敗筆。因為戰斗情節尚未展開,我對各位首領幾乎沒有認識,這時卻乏味的大說特說那么多的首領來自哪里,帶著幾條船,實在令人厭煩。
人物
宙斯是最強有力的神,他多次聲稱就算俄林波斯的眾神加起來也不及他強大。這種壓倒性的力量導致了宙斯暴虐的心性,他為所欲為,隨心所欲的支配人間,并且命令其他神祇按他的意愿行事。當其他神祇違背他的意愿時他采取了極其殘暴的手段懲罰。比如因為赫拉使出奸計害赫拉克勒斯,宙斯得知后就將赫拉吊起來毒打。但宙斯對女兒雅典娜還是有一定畏懼的,所以雅典娜行事宙斯基本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雅典娜即使不以暴力對抗父親也經常對宙斯怒目相向。同時宙斯是個極其好色的神祇,他到處招蜂引蝶,導致赫拉吃醋不已,赫拉甚至利用這點打扮得花枝招展勾引宙斯引開了宙斯對戰場注意力。宙斯為了達到目的也是不擇手段的,比如為了讓阿伽門農在沒有阿基琉斯的情況下發起戰斗,他騙阿伽門農說希臘聯軍馬上可以取勝,實際上卻安排了希臘聯軍慘重的傷亡。
雅典娜是極其眷顧俄底修斯的神祇,在奧德賽中有充分的記述。而在伊利亞特中,雅典娜多次為俄底修斯擋開死亡;雅典娜也是個強有力的神祇,她唆使狄俄墨得斯刺傷阿弗洛狄忒,甚至親自動手打得戰神阿瑞斯落荒而逃;她的報復心很重,因為帕里斯說她的美貌不及阿弗洛狄忒,便與母親赫拉一道堅定的幫助希臘聯軍推平特洛伊;雅典娜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為了讓赫克托耳與阿基琉斯交戰,她變成阿基琉斯兄弟的模樣,騙赫克托耳停止逃跑。
阿弗洛狄忒(庫普里絲)。盡管沒有戰斗力,只有被其他神祇欺負的份兒,阿弗洛狄忒在凡人面前卻依舊驕橫跋扈。當年為了讓帕里斯承認自己是最漂亮的女神,她竟然迷惑海倫的心智使其跟隨帕里斯出走。而當戰場上帕里斯與墨奈勞斯決斗時,她先是折斷了墨奈勞斯的劍,后來干脆把帕里斯帶離戰場,并且以強力威逼海倫去與帕里斯歡愛。
伊莉絲。在奧德賽中神祇的信使為赫爾墨斯,而在伊利亞特中信使的'角色全部由伊莉絲扮演。伊莉絲比起赫爾墨斯,在傳達口信時幾乎一字不改,可見其主觀意識很淡薄。而赫爾墨斯則有較強的個性。
阿伽門農。由于史詩最后把阿伽門農搶奪阿基琉斯的女服解釋為受神的蠱惑,所以不作為性格一部分分析。但在發起總攻之前,阿伽門農竟然導演了一出鬧劇,向士兵們宣稱要放棄戰爭,返回家鄉,然后再讓首領們把士兵趕回來,我認為戰前不鼓舞士氣,反而讓兵勇泄氣,實乃兵家之大忌,可見阿伽門農缺乏軍事頭腦。從戰場的描寫中可以發現阿伽門農幾乎在每次戰斗中都蜷縮在隊伍最后面(史詩中只有一次例外),實在是個懦夫。而分戰利品時阿伽門農的分子遠高出眾人既透露出他本人的貪欲,又反映出他不知拉攏人心,平息眾怒。
赫克托耳。對赫克托耳第一次個性化的描述出現在他回城堡請母親主持祭祀以及看望妻子與剛出生的兒子時。剛進城門,大群戰士的妻侶向他詢問丈夫的情況,赫克托耳善意的讓他們祈禱,盡管知道戰士們兇多吉少;面對母親請他喝酒休息的建議,赫克托耳斷然拒絕,體現了高度的責任感;而赫克托耳去看望妻子和剛剛出生的孩子是因為他知道可能再也沒機會回來了,赫克托耳深愛著妻兒(他說他難以忍受妻子的悲慘結局勝過父母兄弟的喪命),但為了戰斗的榮譽,為了保衛特洛伊的責任,赫克托耳還是毅然回到戰場;赫克托耳兩次出言教訓帕里斯,措辭嚴厲,讓人覺得無兄弟之情,但在赫克托耳返回城堡又即將出發時,兩兄弟的對話揭示出赫克托耳對帕里斯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情感,實際上他還是很愛弟弟的;赫克托耳兩次讓戰斗中的特洛伊人后退,坐下,然后提出跟阿開亞人決斗,他說話時的威嚴令阿開亞人都覺得折服,而且赫克托耳懂得尊重死者,他多次提出死者的遺體應當被交還,并舉行體面的葬禮,這種浩然正氣令人動容;在赫克托耳死后,普利阿莫斯失聲痛哭,說寧愿讓其他所有的兒子都死了也不愿赫克托耳離去,可見赫克托耳在乃父心中的地位(普利阿莫斯在極度痛苦的情況下,抓起地上的穢物,甚至糞便灑在頭臉上;阿基琉斯在帕特洛克羅斯死后也曾這樣做,可見這是古希臘人表達痛苦的一種方式)。
伊利亞特讀后感 6
轉眼間,一部享譽世界的名著終于讀完了。回頭望,是品不完的歷史,向前看,則是飄不完的書香……
戰爭的起因源自于特洛亞的王子在希臘做客的時期拐走了斯巴達王后海倫,并帶走了大批的珠寶和財物。戰爭的烽火由此點燃。希臘的部落為了奪回海倫,各部落聯合起來有阿迦門農為統帥帶兵攻打特洛亞。這場戰爭持續了整整十年。最后足智多謀的奧德修斯設定木馬計攻破了特洛亞。
在這場戰爭的描述中,作者用旁觀者的身份親眼目睹般的述說了戰爭中的兩位英雄-郝克托爾和阿基琉斯在這場戰爭中的語言和行為。同時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描寫和夸張手法突出了兩位英雄的精神面貌。作者雖然偏向于希臘,但是對兩位英雄都采取了肯定的態度,贊美了兩位英雄為部落而戰不畏犧牲的英勇精神。通過本文的閱讀我們還可以了解到,在古希臘時代,戰爭不僅是英雄們為部落而戰,大顯身手建功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因為戰爭的殘酷,由此給人們帶來的種種災難和憂慮。甚至變成了各部落貴族間以爭奪財富和奴隸的掠奪行為。
郝克托爾性格內向,穩重,且遇事比較冷靜,富有人情味。當他在戰場上面對阿基琉斯的時候,他曾經于阿基琉斯相約:無論成敗,對方都應該將戰敗者的尸體交給死者的家屬,決不殘忍的侮辱,給家屬一個安慰。但是相比之下阿基琉斯則顯得過于自尊,任性而固執。面對郝可托爾的約定,他兇狠的說道:獅子和人之間是沒有條約而言的`;狼和綿羊永遠不可能有信誓。通過這些語言明確的宣告:戰爭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結局,即使戰斗結束,也必將不會是郝可托爾所期待的那樣有善果。當郝可托爾被阿基琉斯一槍穿過咽喉死亡后,殘忍的阿基琉斯竟然剔穿了他的腳筋,用皮帶將他系上戰車,然后揚鞭驅策戰馬在郝克托爾的家人面前奔馳,任由郝可托爾的尸體在地上拖曳,翻滾。面對眾人的哭泣阿基琉斯在勝利中洋洋得意。
看到這里,我不由得想到中國的一句成語:得饒人處且饒人。現實生活中,競爭日趨激烈。成者為王敗者寇。如果我們都以阿基琉斯這種仇恨的態度去面對曾經戰勝過我們又被我們擊夸的人,泯滅了人性中的善良,那么這個世界還有什么寬容可言呢?給別人一次機會就是給自己一次機會。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沒有敵人,有的只是對手。而我們,需要對手。在競爭的狀態下,與對手較量,用智慧和能力來征服對方,達到一種雙贏的效果,這才是真正的人生之戰。
兩千年來,荷馬史詩一直被西方人認為是古代最偉大的史詩。《伊利亞特》選材別有用心,著眼于十年征戰的一個點擴展開來,在構思上極具藝術性。這部史詩長盛不衰的原因在于,作品中引發的許多問題仍然存在著極大的現實意義,諸如上司與下級的矛盾,集體與個人的利益沖突,宿命與抗爭等等,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
像雨果說的那樣“一部杰作已經成立,便會永存不朽”。一部好的作品,經過了歲月的沖刷,依舊常讀常新。這即是名著之所以為名著的魅力。
伊利亞特讀后感 7
《伊利亞特》是古希臘最早的史詩之一,描寫了特洛伊戰爭的故事。在閱讀這部作品時,我感受到了古希臘人的英勇和堅定。作品中的眾多英雄,如阿喀琉斯、奧德修斯等,以其勇敢的戰斗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毅力,征服了敵人,展現了人類的力量和意志。
此外,作品中也深刻描繪了貪欲、嫉妒、仇恨等不良情緒的危害。希臘神話中的眾神是人們心中的信仰,但是他們也有著各自的缺點和矛盾。特洛伊戰爭的起因就是因為三位女神爭奪一件金蘋果,引發了一場血戰。這讓人們意識到,雖然神話中有著無盡的想象空間,但人類的'欲望和本性不容忽視。
《伊利亞特》是一部具有啟示性的史詩杰作。它向我們展現了人性的復雜性和可能性,提醒我們應該時刻保持理性和正義的立場,用勇氣和毅力去迎接挑戰和命運的安排。
伊利亞特讀后感 8
古希臘著名的史詩終于能拜讀完了,一直就對西方的文明充滿著一種好奇,對于古希臘神話也從小就帶有太多的幻想,只不過一直都沒有能靜下心來好好的品讀一下,而且,也許有些好書也需要在適當的時候相遇會變成一段美麗的邂逅,就這樣,我邂逅了《伊利亞特》。從金蘋果之爭引發的長達十年的特洛伊戰爭,不得不讓人唏噓,到底是為了什么?當中涌現的令人崇拜的英雄們又是怎樣在戰場上展現他們的個人魅力的?他們最后的結果如果?帶著一連串的疑問,我打開了《伊利亞特》,帶著一種虔誠的心情,一看就不可收拾,恨不得一下子就全把它納入我的腦海里,那情節引人入勝,荷馬對于人物的描寫刻畫生動,把每個人的性格刻畫得那么鮮明,不是每個人都是完美的,但荷馬總能抓住人性中的閃光點,細致深刻的分析。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當中的海倫。
海倫,是古希臘的第一大美人,這場長達十年的戰爭的起因也是因為她。因為海倫的美貌,也因為海倫那勾魂攝魄的魅力,令那些大英雄們為之傾倒,但海倫也是不幸的,在她的美貌為她帶來愛慕與榮耀時也為她帶來了苦難與折磨。在她十二歲的時候就因為她的美貌被兩個鰥夫合謀搶去,最終被她的兄弟救了回來,也因為這樣的,海倫的名氣更大,也讓古希臘的國王與王子們趨之若鶩,紛紛向海倫求婚,最后海倫選擇了墨涅拉俄斯,并成了斯巴達的王后。這樣尊貴的身份讓海倫的生活已經非常美滿啦。可是命運卻與海倫開了一個玩笑,讓她遇見了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她與帕里斯一見鐘情,愛情的力量讓她拋夫棄子,放棄了王后顯赫的地位和身份,和她的情人一起奔赴向茫茫的大海。從海倫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古希臘人們勇于追求自由與愛情,主張人性的解放,海倫是一直勇于追求愛情的人,但由于她特殊的身份,進而導致了一場戰爭。她的丈夫墨涅拉俄斯感到奇恥大辱,所以召集了大批軍隊進攻特洛伊、。
海倫讓特洛伊的戰爭長達十年之久,令高高在上的奧林匹斯之神兩派明爭暗斗,分別支持兩邊戰爭,讓這場戰爭更驚心動魄。在這場戰爭涌現的英雄十分出色,有勇猛的阿基里斯,機智聰慧的奧德修斯,還有特羅斯英勇無比的赫克托耳等等,每一個都是諸神偏愛的戰士,他們在戰場上了為了捍衛各自的國家,為了各自的榮辱奮戰沙場,雖然大部分最后的結局都是悲慘的,但這并不影響他們留下的英勇形象。就是海倫,讓這些英雄們血染疆場,并將特洛伊徹底涂炭,許多的戰士裹尸沙場。照例說,海倫應該成為罪人,并且應當受到大家的鄙視與仇恨,但是當特洛伊的戰士與長老們看到海倫的美貌,大家都由衷的為她擔當一切風險,誓死保護她。而斯巴達的人民也絲毫不責怪她,她的丈夫再與她相逢時再次為她所傾倒,放下了復仇的劍,并與海倫重修就好,斯巴達的戰士也認為為這樣一個美人的戰爭是值得的。所以說海倫簡直就像一個女神,她可以化解所有的仇恨與痛苦,她得到了所有人的原諒。這不得不令人折服。
讀《伊利亞特》我可以了解到古希臘那些令人尊崇的英雄們,了解到他們的英雄事跡,他們在戰場上的不屈形象,他們的智慧他們的堅忍都讓我深深感到觸動,這么一個神話,值得流傳千古,荷馬創造的神話,就應該好好的虔誠的拜讀,我受益匪淺!
伊利亞特讀后感 9
當我合上《伊利亞特》這本書時,我陷入了沉思。這本書太精彩了,內容也太博大了,它再次向人們展示了當年那場慘烈壯觀的戰爭場景,怪不得被稱作不朽的偉大史詩呢。
很久很久以前,當這個世界上還只有神話中的英雄種族時,在愛琴海的東岸,有一座由國王普里阿摩斯統治的特洛伊城。由于神靈們的怨恨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爭斗,原本繁榮富強的特洛伊城卻注定要遭受一場曠日持久的惡戰,為此無數英雄倒在了它的城墻下,這其中有進攻方阿開亞人,也有防守方特洛伊人。最后,特洛伊被一場大火燒成了灰燼,幾乎所有的特洛伊勇士都壯烈地為國捐軀。這就是本書描寫的特洛伊戰爭。
可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場可怕的悲劇呢?----這可能令人難以置信。
首先,我要從一場婚禮開始講起。就在位于愛琴海另一邊的佩里翁山上,埃阿科斯的兒子珀琉斯與海神的女兒忒提斯結婚了。這場婚禮是在馬人喀戎的洞外舉行的,所有的神靈都來參加了婚禮,除了不和女神厄里斯。因為宙斯不贊成邀請她,免得出現糾紛和爭吵,這反而成了特洛伊戰爭的導火索。
厄里斯因為沒被邀請,所以非常生氣。當婚禮的慶典接近尾聲,赫拉、雅典娜、阿芙洛狄特三位女神正在愉快地聊天時,厄里斯將一個金蘋果扔在了三位女神的腳下,三位女神看到地上的金蘋果,都十分驚訝,珀琉斯走了過來,彎腰把地上的蘋果撿了起來,說:“上面寫著幾個字----獻給最美的女神。”話音一落,三女神就開始爭吵起來。于是,原本快樂的婚禮就在吵架中結束了。看,為了誰最美,女神們都鬧翻了。
最后,宙斯讓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的兒子帕里斯去決定金蘋果給誰。赫拉許諾財富和地位,雅典娜許諾勇敢和聰明,都沒有打動帕里斯。打動帕里斯的是阿芙洛狄特許諾的人間第一美女----海倫。美的力量多么大!
就這樣,帕里斯將金蘋果放到了阿芙洛狄特手中,另外兩位沒得到的女神發誓要報仇:特洛伊城在劫難逃。
帕里斯王子來到斯巴達,和國王墨奈勞斯的`妻子王后,最美麗的海倫相愛了,并在阿芙洛狄特的幫助下帶著斯巴達的財寶和海倫一起逃回了特洛伊。
于是,戰爭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墨奈勞斯的哥哥阿伽門農率領希臘聯軍去攻打特洛伊,最強將領是阿基琉斯,最聰明狡猾的是奧德修斯。特洛伊方面則由普里阿摩斯的另一個兒子,帕里斯的哥哥,偉大勇敢的赫克托耳做統帥。
最值得一提的當然是阿基琉斯。因為《伊利亞特》就是從阿基琉斯的憤怒開始寫起的。阿基琉斯是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兒子,他小時候就在冥河的河水里泡過,所以除了腳踝渾身刀槍不入,而且他還有火神赫菲斯托斯打造的盾牌。最不可思議的是,他明明知道自己如果參戰,就一定會死,但他還是要勇敢地參戰,真是視死如歸啊!
接著,讓我來分析一下阿伽門農。他擁有宙斯的權杖,所以成為阿開亞人的首領,但他卻濫用權力,把屬于阿基琉斯的女奴和戰利品扣下,占為己有。為此惹怒了阿基琉斯,差點造成阿開亞人全軍覆沒。還好,他知錯就改,聽從了奈斯托爾的勸告,向阿基琉斯賠禮道歉,請他重新披甲上陣。最終,依靠木馬計,取得了勝利,奪回了海倫。這使我想到了現在的反腐----擁有權力,可以做好事,但濫用權力會導致嚴重的后果。知錯就改,才有挽回的機會。
在讀整本書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著一個問題:只是為了爭奪“誰最美”,只是為了奪回一個美麗的女人海倫,就進行一場長達十年的戰爭,這,值得嗎?讀完了書,我覺得自己找到了答案:美的力量是驚人的,是難以抗拒的,為了美,為了公平和正義,即使付出寶貴的生命,也是值得的,這就是希臘精神,一個崇尚美,崇尚英雄的民族的精神。
伊利亞特讀后感 10
《伊利亞特》一書通過敘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希臘人遠征小亞細亞的特洛伊城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古代希臘人的生活方式、世界觀、價值觀,特洛伊主將赫克托爾死時,希臘將領阿喀琉斯說道:“我的命運怎樣,只要宙斯和眾神派定,我自會接受。”在愚昧的時代里,未知的神是主宰,信仰神,也是一種樂觀主義,不用每天去糾結生與死,悲與喜。而當狄俄墨得斯打了不死的天神阿佛洛狄忒時,奧林匹斯山的眾神卻都并不驚訝。因為許多奧林匹斯天神都吃過凡人的苦,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在古希臘,蔑視神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敬仰權威而又蔑視權威,從而獲得了一種相對的自由,而這種自由,正是推動希臘文明向前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柏拉圖說,人的靈魂是由理性、激情和欲望組成的。我們只有使這三者處于一個有序的狀態才能擁有一個公正的靈魂,這種狀態就是由理性做主,激情和欲望歸附于靈魂,始終讓理性主導生活,讓靈魂主導身體。而在一個國家(或城邦)里,當激情主導靈魂時,就會導致榮譽政體,其具體表現為求勝。《伊利亞特》里的英雄基本都奉行光榮至上的原則。這在赫克托爾被殺中就有體現——赫克托爾內心獨白道:“我最好還是去殺死阿喀琉斯,或者在這城墻前面光榮地死在他手下”,“我最好和他決一死戰,看奧林匹斯的主宰到底給我光榮還是給他光榮。”讓他勇敢的,是光榮;支撐他的信念的,亦是光榮;能讓特洛伊戰爭打了轟轟烈烈的十年的,還是光榮。在圍墻邊的大戰中,足智多謀的波呂達馬斯勸赫克托爾不要再追趕希臘人時,赫克托爾呵斥道:“對于一個勇敢的人,只有一種可信的預兆,那就是為祖國而戰。”這,也是一種求勝!那么,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此時,古希臘(地域概念)的政體就是由激情主導的榮譽政體。另外,希臘人在平原上的大戰失敗后,希臘大軍的阿伽門農王召集全體將領開會時,涅斯托說道“宙斯讓你做萬民之主,你就應該好好地對待你的`人民。在別人說話的時候,只要他的話說得中肯,你就應該傾聽。”從他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出孤希臘的政治已經趨向民主化,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寡頭政治。
希臘人對死者也是極其尊重的。特洛伊盟軍將領薩爾珀冬陣亡后,射神阿波羅奉宙斯的命令將薩爾珀冬的尸體送出戰場,用清水洗凈,涂上香膏,給他穿上神的衣服,交給睡神和死神,讓他們把薩爾珀冬送回她的祖國呂喀亞去了。這里對尸體的處理,足以體現了他們對死者的敬重。而且,《伊利亞特》中,有很多個希臘人和特洛伊人爭奪尸體的畫面。特別是在阿喀琉斯的朋友帕特洛克羅斯的葬禮上,更是將這種尊重演繹到了極致。火葬、獻祭、舉行紀念儀式等,向我們展示了古希臘人隆重的葬禮。
阿喀琉斯為帕特洛克羅斯舉行的紀念儀式就是一次競技比賽,其中包含了戰車比賽,斗拳,摔跤比賽,賽跑,斗武,扔鐵塊,射箭比賽,投擲標槍。這些比賽項目均反映了希臘人愛運動的原因不僅僅是為了健康,更是為了生存。特洛伊戰爭中頻頻出現的戰馬、戰車和御者,射神阿波羅的神箭,特洛伊城上投擲而下的石塊,赫克托爾與阿喀琉斯決戰時所擲出的長槍等等,無不昭示著冷兵器時代強壯體魄的重要性。
《伊利亞特》里各式各樣氣勢恢宏的戰爭場面只是古希臘歷史的冰山一隅,真想進一步了解希臘的故事,去發掘更多文明的源頭!
伊利亞特讀后感 11
英雄史詩,有時間再聽一次。
榮譽,聲名,出身,家產,是當時人們最重視的東西,對光榮的英雄夢想的追求,甚于生命本身,為了勇氣、榮譽和美名,一個個驍勇的神的和凡人的兒郎,紛紛奔赴并喪命于血腥殘酷的戰場,他們人生的全部意義就在于此,生命于榮譽面前,輕如鴻毛!
那是人類的年少時代,率性純粹,血氣方剛,體魄強健,思維敏捷,神勇過人,同時充滿了無知、沖動、欲念,無論是人還是神,他們用生命和靈魂譜寫了神話。
神與凡人,英雄與懦夫,男與女,無一例外地兼具了各種人性的優點和缺點,這一特質貫穿人類的歷史——永恒不變的人性史,它也將繼續被傳承下去。
——這就是人,在我的少年時代似乎已明了的定律和結局,也許正因此才那么抑郁悲觀……
談一下詩中所揭示的“命運”,這也有永恒不變的定律。
神主宰著人的命運,神之間、神與人之間的愛恨情仇導致了各種各樣的'的分歧、矛盾、爭斗,這種種紛爭的結果就是以擺布人類的生老病死、戰爭與和平告終。
——命運是無常的,它掌控在神的手里。
神也不是蠻不講理的,他們也會妥協,彼此制衡,他們任性妄為,也明白是非,因而他們會根據人性的光榮與卑劣進行各種“獎賞”與“懲罰”,安排人類的福與禍,類似于中國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命運是自造的,性格決定命運。
無常與有常,站在天秤的兩端,到底向哪邊傾斜,并沒有恒定的方向,這么說來,命運也許是更多的無常吧……
詩的語言很有意思,比喻也很有趣生動,切合當時的現實生活,就嫌反復的內容太多了!也許,與《詩經》同時代的《荷馬史詩》也善用“反復”和“比興”?《詩經》篇幅短,我們覺得它反復比興得可愛動聽,《荷馬史詩》篇幅長,我們便覺得它反復比興得啰嗦乏味?……也許……這也是東方的少年和西方的少年的異同?
伊利亞特讀后感 12
特洛伊戰爭起因是赫拉、雅典娜與阿佛羅狄忒爭奪代表最美女神的金蘋果,最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將金蘋果判給了愛神阿佛羅狄忒(所以史詩里才有赫拉、雅典娜站希臘聯軍,阿佛洛狄忒站特洛伊)。帕里斯在阿佛羅狄忒的幫助下搶走了斯巴達國王墨涅拉奧斯的妻子海倫,由此引發了由墨涅拉奧斯兄長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帶領希臘聯軍征討特洛伊的戰爭。主角之一的阿基琉斯,出生時母親忒提斯將其全身用天火烤煉,僅余腳踵未完成而被中斷,致腳踵成為阿基琉斯致命死穴。結局就是阿基琉斯被阿波羅射中腳踵而亡,特洛伊被木馬屠城。
《伊利亞特》,以阿基琉斯與阿伽門農的爭吵開始,至普里阿摩斯之子赫克托爾的葬禮結束。戰爭的前因與后果史詩均未詳述,是掐頭去尾的中間一段凡人打仗、天神站隊的故事,著重于戰爭場面的描述。
于我而言,讀《伊利亞特》收獲頗豐:
1.文學價值。史詩詞句優美,例如講到阿基琉斯睡不著、失眠,用“睡眠未能爬上他的眼瞼”;“一百種”不同戰死沙場的方式,如“靈氣消離四散,可怕的黑暗罩住他。”“死亡把他包裹起來。”“靈魂離開了他的肢體,前往哈得斯。”“痛苦地倒進塵埃里,生命離開了它。”不勝枚舉。
2.歷史意義。希臘人、羅馬人都從荷馬史詩中追溯自己的歷史,羅馬創建者羅慕路斯是埃涅阿斯的后代;史詩中關于戰爭場面的描寫,作文也能幫我們了解古希臘時期的'人文風俗及知識演進。例如,搏斗中勝利的一方要剝取戰敗者的鎧甲作為戰利品,是榮耀的象征;戰車是用于從戰場上撤離的,而不是沖鋒陷陣的;身覆鎧甲的完整的尸體及火葬,是對逝者的尊敬;冶煉方面,出現了鐵;解剖學方面,能夠相對準確的指出人體結構及內臟器官。
3.考古貢獻。謝里曼對特洛伊遺址的發掘,是歐洲歷史上最重要的考古之一,謝里曼稱其發現系從小受父親講述荷馬史詩的激勵。稍晚時間,謝里曼又在邁錫尼著名的獅子門發掘出號稱為阿伽門農的黃金面具(不好確定謝里曼此處是否故意張冠李戴)。
讀之前,專門問百度哪位譯者的版本最佳,以羅念生、王煥生版本呼聲最高,陳中梅版則被譽為另辟蹊徑。但羅念生版的開篇七行,著實難懂,故又參照了陳中梅的譯本。
題外話。關于特洛伊戰爭最早的記憶,是小時候某本雜志里一篇金蘋果的故事,嗯,名副其實“一個金蘋果引發的悲劇”。再次專門找荷馬的伊利亞特來讀,是由前幾日讀的《注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的封面圖案引起的。我對封面選用希臘黑繪風格瓶畫《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十分不解,阿基琉斯正是伊利亞特中的人物,按歐洲史,是希臘英雄時代的代表。修昔底德所著之《伯羅奔尼撒戰爭》則發生于希臘黃金時代。有書友解惑:“希臘人攻打特洛伊,阿基里斯死后,是大埃阿斯接替他成為希臘聯軍的第一勇士。也就是蘊含武力第一和接替者武力第二的象征。”由阿基琉斯和大埃阿斯所代表的第一第二,剛好切合注定一戰中的美國與中國的主題。好吧,因為對后一句武力第一第二依舊不甚理解,所以決定認真讀一遍這部古希臘最偉大的作品。
伊利亞特讀后感 13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主要圍繞英雄阿基琉斯的兩次瘋怒展開,全篇一開始交待殘暴、貪婪的阿伽門農王在一次議會中引發了卓越的阿基琉斯的憤怒,接踵而來的一系列事件又催發了特洛伊人最勇敢的赫克托爾殺死了阿基琉斯的同伴,如此激發了阿基琉斯的第二次憤怒,最后以阿基琉斯為同伴報仇,憤怒平息而收尾。
英雄,這一詞語在人類繽紛的文字中,在幾千年的世界文明中,被賦予了眾多光榮與神圣的色彩,任幾番蕩氣回腸,幾度慷慨激昂。在讀過《伊利亞特》后,我能很強烈的感受到古希臘神話中英雄的剛強威武、機智勇敢,和他們在同異族戰斗中所建立的豐功偉績和英雄主義、集體主義精神。而且詩中每個人的個性都比較鮮明,阿喀琉斯英勇善戰,每次上陣都使敵人望風披靡。除此之外他還十分珍愛友誼;他也有很強的同情之心,可是他又傲慢任性,為了一個女俘而和統帥鬧翻,退出戰斗,造成聯軍的慘敗。他暴躁兇狠,為了泄憤,竟將赫克托爾的尸體拴上戰車繞城三圈。除他之外,特洛伊統帥赫克托爾的形象也十分鮮明。他是一個更加完美的英雄形象。他身先士卒,成熟持重,自覺擔負起保衛家園和部落集體的重任。他追求榮譽,不畏強敵,在敵我力量懸殊的危急關頭,仍然毫無懼色,出城迎敵,奮勇廝殺。最感動我的一點是他敬重父母,非常愛他的`妻兒,決戰前告別親人的動人場面,讓我感動流涕。
《伊利亞特》中,荷馬用很多經常使用的一項來表現戰爭的殘酷和戰士的英勇。比如“獅子”、“野豬”、“黑夜”、“風暴”等意象就被經常出現。如第五卷中的埃阿斯一樣:“跨站尸軀,像一頭獅子”。在描寫戰爭的陰霾即將散去時,詩人以奧德修斯的口吻講說:“黑夜涉過長途,黎明正在進逼”。荷馬常常這樣使用只含兩三個詞匯的比喻,但又不局限于以這類簡短的方式呈現他那出神入化的明喻。在第十一卷中,詩人借助一個四行的明喻對赫克托耳的強悍作了出神入化的描寫。明喻式的特色鮮明的語言是對情節式語言的裝扮和糅合,對于讀者饒有興致地欣賞詩歌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第十二卷中,詩人運用一個雪的比喻形象地烘托出戰場上萬矢齊發的宏大場面,給人以視覺上的強烈沖擊,升華了故事情節的可讀性,豐富了所敘場景的表現性,實為詩人匠心獨運的生花妙筆。
詩中有很多大型場面的描寫,每次讀到大場面的部分時,詩人總能用一些特別生動的比喻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第二卷中,為了向讀者們展示希臘聯軍整裝待發的浩大陣容,詩人使用了長達三十行的明喻以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譬如:“宛如不同種類的羽鳥,有野鶴、鸛鶴和脖子頎長的天鵝,生活在考斯特里俄斯河邊,飛翔在亞細亞的沼澤,這里,那邊,展開驕傲的翅膀,然后集群停泊,整片草野回蕩著它們的喧響陣陣;就像這樣,來自各個部族的兵勇,走出海船營棚,蜂擁到斯卡曼德羅斯平原,使土地承受人腳和馬蹄的踩踏,發出可怕的吼聲。他們在花團錦簇的斯卡曼德羅斯平原擺開戰陣,數千之眾,像春天的綠葉和花叢。”
詩中我最喜歡的部分就是人物之間的對話。詩中人物對白感情濃烈,情緒化強,極富表現力。在借海倫的口吻贊美奧德修斯時,詩人潑墨揮毫,寥寥數筆即將一個文武雙全、能說會道的奇才形象描摹出來:“當足智多謀的奧德修斯站立起身,他只是木然不動,兩眼筆直,盯著腳下的泥土,然而,當他亮開洪大的嗓門,語句從丹田沖出,像冬天的雪花紛飛,其時,凡人中就不再有誰可以和奧德修斯比爭,我們將不再注視他的外表,帶著驚異的眼神。”詩人似畫家般,既表現出了英雄個人卓爾不凡的特質,又展示了戰場上群英逐鹿的場面。
神的參與貫穿著整部《伊利亞特》的進程。除非受到宙斯的阻止,神可以在凡人需要的任何時候下到凡間,尋找任何一個要找的凡人,談論任何想要談論的事情。作為一種溝通的方式,凡人可以通過祈禱求得神的幫助。和凡人一樣,神以家庭或家族的形式存在,而宙斯是神界的家長或旅長。并且在詩里沒有什么不能解釋的事情。從中我們也可看到人的作用;在史詩里,人,盡管多災多難,但決不是無足輕重的。
總的來說,《伊利亞特》講述的神話故事很美,是一部采用神話和歷史相結合的方式來寫作史詩。意大利詩人但丁說過:“站在《伊利亞特》旁邊,我覺得這本書有10英尺高,令人驚嘆不能自已。”我也只是了解了整個故事,和詩人想表達的部分意思,至于其中更多的美妙和高深之處,還需要我日后再次閱讀時仔細揣摩研究。
伊利亞特讀后感 14
曾經認為小說中的戰爭是宏偉壯麗的、氣勢磅礴的場面,千軍萬馬,浴血殺敵,但真正的英雄總能在戰后的黎明曙光中、在遍地狼藉之中找到一片安靜的土地,與相愛的人相傍瞭望那個晨昏交替時的天空,緬懷一段逝去的時光,等待下一個黎明。但《伊利亞特》卻帶給了我一種不同的感覺,未必所有戰爭都是崇高壯麗的,未必所有英雄最后都能擁有完美的結局。兩軍交戰的喊殺、萬馬奔騰的嘶鳴、血肉橫飛的廝殺,這勾勒出的戰場除了氣勢,更有悲涼,戰鼓聲中,無數戰士倒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抑或是自己的城門前,為自己的國家戰到最后一刻也許他們無怨無悔,但閉上雙眼的那一刻,他們心中必定還有對這個人世的依戀和不舍,也許他們家中還有年邁的父母、摯愛的情人在翹首以盼他們的歸來,卻還不知此時他們摯愛的人與他們已陰陽相隔,再也無法說上一句安慰的話。戰爭,不會純粹偉大的,因為它的背后蘊藏著太多家庭的妻離子散、太多戀人的生離死別,這些對人而言刻入骨髓的痛,使得無論目的多崇高、結果多輝煌的戰爭,也會蒙上一層難以消散的陰影。
凡有戰爭,必定會出英雄,就如“亂世出豪杰”一般。我想,未必是戰爭塑造了英雄,因為英雄的許多品質與能力是與生俱來的或是在戰爭之前的成長歲月中就早已積淀起來的,但戰爭卻讓這些英雄身上的光華得到一種契機以最耀眼盛大的姿態綻放出來,被一代代人傳頌,而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又將他們身上的美無限擴大,不再去介懷他們的不足,最終成就了他們最光輝的形象。我想,此時的英雄已不僅僅是代表一個個人,更是一個人們精神的追求與寄托。但不可否認,他們無疑是英雄,他們的名字能夠名垂千古,必定是有他們的勇氣、英武、謀略作為最堅固的基石在背后支撐著的。
特洛伊之戰最初的起因是女神之間的紛爭,卻造成了希臘與特洛伊長達十年的曠日戰爭。《伊利亞特》的戰場上主角是人,它盡情展現了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但諸神卻又一直在白云繚繞之間用他們不朽的雙眼注視著這一切,也干涉著戰爭的進程。冥冥之中是注定無法逃脫的命運,帕特洛克羅斯被赫克托爾刺死,赫克托爾又倒在了特洛伊城門前阿基琉斯的長槍下。這是人類生命的脆弱與無奈,但即使這樣,人們依舊不會放棄搏擊命運的勇氣和力量。即使已經知道有些東西自己無力掌控,即使知道天上的諸神已然宣判自己的死刑,依舊不失英雄本色,在死神面前舞劍沖殺,最后一次綻放出自己的光芒,展現給諸神給世人,留證這一生的`光彩。
我想,這是人類的尊嚴與驕傲。
小說中的戰爭只是一個宏偉的背景,就如舞臺華麗的幕布與音效一般,而舞臺上真正上演的,是那些借戰爭而展現出的至真至美的人性。那一幕幕血光劍影間士兵們為國家不顧生死的奮戰,那一出出城墻后面女子們痛失親友的哭泣,那些交織進生命深處的愛與痛,縈繞在滾滾歷史長河上空,唱出叩擊靈魂的悲歌。諸神掌控時間與永恒,人類的生命卻是脆弱而短暫的,但正因為如此,人們才學會珍惜那些稍縱即逝的美好,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他們和自己終有一天會離去;正是因為生命被設置了太多無奈,人們才不甘心就這樣誠服于命運,才想要放手一搏去創造屬于自己的光華。
戰鼓喧喧,一座座城池覆滅了又重建,但人性的光輝永恒不滅。
伊利亞特讀后感 15
“你們應當記住的是我在那火光中的模樣。戰敗者赫克托爾,你們應當記住的是他立在希臘戰船的船尾,被烈焰包圍的模樣。被阿基琉斯殺死、拖在戰車后沿特洛伊城墻繞城三圈的赫克托爾,你們應當記住的是他身披銀銅盔甲,容光煥發慶祝勝利的模樣。”
這是意大利作家亞歷山德羅·巴里科在其根據《伊利亞特》改寫的《荷馬,伊利亞特》中在赫克托爾放火燒毀敵船后為他安排的一段獨白。火燒敵船是赫克托爾在特洛伊戰爭中的巔峰時刻,在這場戰斗中,他一往無前、殺敵無數,直至最終獲勝。這的確是值得人們記住的英雄時刻,可是赫克托爾不知道,在他“充滿熱望”“勇猛攻擊”,以為可以一舉擊敗敵軍之時,他毀滅的命運早已注定,而這暫時的勝利巔峰只是宙斯的安排,為的是讓阿基琉斯獲得更大的榮譽。
特洛伊戰爭中,神明對赫克托爾不可謂不眷顧。在進攻希臘戰船的過程中,宙斯命令對抗特洛伊人的波塞冬退出戰場,讓阿波羅在赫克托爾在受到大埃阿斯的攻擊后將他救活過來,并使他避開透克羅斯的箭矢。之后阿波羅甚至幫助赫克托爾殺死了帕特羅克洛斯。但這眷顧是有條件的,那就是赫克托爾注定將死于阿基琉斯之手,沒有神祇能夠改變他早已編織好的命運。也正是因此,當宙斯用天秤稱量赫克托爾與阿基琉斯的命運,赫克托爾的一側滑向哈得斯的冥府時,阿波羅果斷地放棄了保護他。
但赫克托爾的一生并非只是命運的玩物和眾神的棋子。當沒有神祇在場時,特洛伊第一勇士赫克托爾真實的樣子方才得以展現在讀者面前。
戰場上的赫克托爾是一名令敵人畏懼的戰士,在史詩中,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現便是在阿基琉斯表達自己“憤怒”之時:“總有一天阿開奧斯兒子們會懷念阿基琉斯,那時候許多人死亡,被殺人的赫克托爾殺死”,足見英勇的赫克托爾在希臘聯軍中的震懾力。對祖國的愛與責任使赫克托爾一向沖殺在陣前,即便是在接受弟弟赫勒諾斯的建議回城通知母親向雅典娜獻祭時,他也一直心系戰場,先后拒絕了母親、海倫和妻子安德羅馬克的挽留。
赫克托爾在城樓上與安德羅馬克道別的`情節是史詩中少有的充滿溫情的片段之一。他已預料到特洛伊城將會毀滅,他關心父母兄弟與特洛伊人的命運,更不忍見到妻子遭受苦難,“但愿我在聽見你被俘呼救的聲音以前,早已被人殺死,葬身于一堆黃土”。最令人動容的細節是,赫克托爾年幼的兒子害怕父親威武的頭盔,赫克托爾與妻子見狀莞爾,而后他便摘下頭盔,親吻兒子,并向眾神禱告,希望兒子將來能勝過自己。最后,赫克托爾勸妻子不要過于悲傷,要她回家去,因為“打仗的事男人管,每一個生長在伊利昂的男人管,尤其是我。”赫克托爾是位好丈夫、好父親,但作為普里阿摩斯王的長子和特洛伊人的英雄,在國家危難之時,他沒有留在妻兒身邊,而是選擇了為國而戰。
赫克托爾的柔情并不只體現在與妻兒在一起時。他的溫柔掩藏在勇猛的進攻和狠厲的話語之下,卻會在戰場之外流露出來。看見帕里斯避戰不出,赫克托爾嚴厲斥責對方的怯懦,卻也在帕里斯披甲趕來時表示欣慰和鼓勵。他稱贊帕里斯的勇敢,也責備帕里斯此前的疏懶,說自己聽見特洛伊人說帕里斯的“可恥的話”感到悲傷,同時告訴帕里斯“這些事日后可以補救”,只要神明讓他們能夠在將敵人趕出國土后在家中獻祭——哪怕他已預料到特洛伊將會毀滅。很難說清赫克托爾是對保衛國家還存有希望還是說這些話來鼓勵帕里斯,或許二者兼而有之,但明確的是,他雖然因帕里斯給國家帶來災難而感到憤怒,卻并未讓這憤怒壓倒手足之情。更重要的是,赫克托爾雖然責備帕里斯躲避戰斗,卻從未指責過被其他人認為是紅顏禍水的海倫,還在其他人向海倫發難時出言勸說,這足以表明他的善良。在危難時刻,赫克托爾沒有簡單地歸咎他人,而是負起了自己的責任——相應地,也要求帕里斯負起他的責任。
如果說要明白赫克托爾的溫柔才能認識到他的堅定,那么同樣,要知道他的膽怯才能理解他的勇敢。
雖然是特洛伊的第一英雄,但作為一個凡人,赫克托爾依然會感到害怕,這是他與無所畏懼的女神之子阿基琉斯不同的地方。作文在第一次對陣大埃阿斯時,面對魁梧強大的對手,他的心“在胸中加快悸動”,但他沒有逃跑,“因為是他發出挑戰”。史詩中也曾不止一次提到過,赫克托爾面對敵軍的兇猛攻勢想要退卻,在戰友的責備和激勵下才又重新開始作戰。
赫克托爾最糟糕的時刻是在面對復出的阿基琉斯時轉身逃離,被對方繞著特洛伊城墻追了三圈。但如此怯懦的表現能說明他不勇敢嗎?如果他是個懦夫,就不會不顧父母的苦苦勸說、堅持留在城門外等待向他沖來的阿基琉斯。在這段等待的過程中,他經歷了復雜的心理活動:他知道自己此前因為堅持不撤軍而折損了軍隊,愧對特洛伊人,也明白假如他卸下盔甲試圖與阿基琉斯講和,對方也只會無情地將他殺死,因此,他決心獨自留在城外面對最強大的敵人。
但赫克托爾的這些畏懼和顧慮,在他意識到阿基琉斯有雅典娜相助、自己卻孤立無援的時候,都已經不再重要。赫克托爾發現自己受到雅典娜的蒙騙,是一個重要的悲劇性轉折點,在這一瞬之前,他還以為憑借自己的武藝有機會能殺死對手、為特洛伊除掉最大的災禍,而此刻卻明白了自己必死無疑。但在這關鍵的一刻,他卻沒有再逃離。“命運已經降臨。我不能束手待斃,暗無光彩地死去,我還要大殺一場,給后代留下英名。”他已知曉自己無法逃脫毀滅的命運,卻依舊拔出長劍撲向阿基琉斯。在這一刻又有誰能說赫克托爾是個懦夫?他曾經害怕過,但他選擇了不退縮。于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留給世界的是英勇進擊的姿態,“有如高飛的蒼鷹”。
所以,赫克托爾,我不愿像巴里科所寫的那樣只是記住你火燒敵船的勝利模樣。凡人的戰爭是神祇之間的博弈,英雄的成敗是命運織就的幕網,奧林波斯山上的眾神導演了這場由命運女神寫好腳本的悲劇。而你,赫克托爾,在阿基琉斯撼動天地的憤怒中,你成了他榮譽之路上的鋪路石,因為他是受神明寵愛的女神之子,而你只是一介凡人。可是,真好啊,“神樣的”你只是凡人,所以在眾神操縱的戰爭勝敗之外,你擁有與你的頭盔一般閃亮的人性。我要記住的是你在城樓上與妻兒話別時的模樣,是你獨自在城門外等待對手的模樣,是你最終決定揮劍出擊的模樣——那時候沒有神明站在你這一邊,而你的溫柔、你的勇敢,都只屬于你自己。
伊利亞特讀后感 16
我想,特洛伊戰爭的故事在古代希臘應該是耳熟能詳的,那些遙遠的英雄故事世世代代在人們中間傳誦著,在這樣的狀況下,重要的不是故事本身,每個人都知道那些英雄的結局,每個人都知道奧德修斯經過多年漫長的漂流,終會返回家鄉,和妻兒團聚,過上和美的生活,也都了解在特洛伊城下赫克托耳一定會殺掉阿喀硫斯忠誠的伙伴帕特洛克羅斯,以至于阿喀硫斯在無法忍受的悲痛之下發誓為戰友報仇,最終呼喚來自己死在特洛伊的命運,下到地府,永遠無法返回家鄉…所以史詩本身的任務從一開始就和現代那些偵探小說有所不同。那些偵探小說總是試圖將罪犯寫得平易近人,以至于你讀到最后幾頁發現某個人畜無害的老太太是某個連環殺人案的兇手時,會嚇得頭發都站起來然后受到極大的震撼,不,不是這樣,荷馬的任務從一開始就是不這樣的,《伊利亞特》——他的結局是所有希臘人了然于心,早有準備的,所以你可以看到荷馬處處都好像在提醒聽眾,就好像我們將要和阿喀硫斯共同迎來最后的那個顯而易見的結局。
和永恒的神明相比,人的生命終究是有限的,終究要受到各種限制,這個觀點在故事中反復渲染著,白天到來戰士們在戰場上一個個倒地身亡,就連赫克托耳也哀嘆著神擁有無限,而人類卻沒有辦法得到。阿喀硫斯的所有疑惑都是因為對死亡的恐懼而來,他看到人類的生活本身就有這種種矛盾和無法調和的無奈,所以他一直在猶豫在遲疑,為什么人的痛苦是如此漫長?年輕人在戰場上夭折,而戰爭這種帶給人無數痛苦的東西本身又是毫無道理的,少女們被隨便塞給某個人,就好像是一個物品,老年人享受安靜的一生,到老的時候卻慘遭厄運。荷馬他帶出了很多著名的希臘神話來烘托那種疑惑,在那些故事里妄圖和神明還有命運對抗的凡人免不了遭受厄運,而這樣的厄運是理所當然的嗎?阿喀硫斯試圖躲避這樣的厄運,但是在希臘人看來害怕死亡不是好的品質,正如白天人們在戰場上拼命廝殺,夜晚卻會極度狂歡,對悲慘的事情加以消解一樣。
然而盡管死亡對于每個戰士而言都是近在咫尺,他們也絕對不會讓死亡的恐怖和戰爭的慘痛傷害生活的樂趣,即使是面對一場理虧的戰爭,赫克托耳也終究要誓死保衛自己的家鄉,即使是不理性的代價慘痛的戰爭,也不能改變他保衛國家的愿望。他們都實踐著希臘曾經存在但是現在消亡掉的某些偉大的精神。對我而言阿喀硫斯實踐了希臘最偉大的精神,他明知道自己會死去,但是他還是迎著命運走了上去————他不是像一頭小豬一樣被動接受了自己的命運,而是經歷了思考,主動做出了最后的選擇,那就是他愿意為帕特洛克羅斯奉獻自己的生命,就連神明也不能阻止他的腳步,這是阿喀硫斯作為人為自己贏得的所有的尊嚴。我相信這是荷馬想要告訴我們的東西,起碼是他想告訴我們的很多東西中的一部分。
在古希臘,《伊利亞特》不僅僅是一本小說一個故事一首詩,這是一個教材,它講述了最偉大的英雄們,他們有著最強健的體魄,在一場讓人絕望的戰爭中堅持到了最后,但是最重要的是這些英雄的故事將要教育那些孩子們何為真、善、美,這是非常重大的任務,所以它本身也包含了很多真實復雜而艱深的內容。
通觀全書,會讓人驚奇地發現,最初的時候人類的戰場和俄林波斯的神殿是一樣的,每個凡人和神明都各持己見互不相讓,但是最后不管是天上還是人間都歸于和諧,阿伽門農和阿喀硫斯最初的爭執在更重大的現實困境面前被妥善解決了。全書贊揚的是有所犧牲然后顧全大局的品德。為了保衛自己的城邦而犧牲的赫克托耳也是書中僅次于阿喀硫斯的英雄,荷馬并沒有吝嗇對他的贊揚,因為熱愛自己的祖國,為他獻出一切,無疑是最美好的品質。同樣,帕特洛克羅斯也受到很多贊揚,在他活著的時候。他的和善和親切獲得了廣泛的尊敬,他的性格是如此溫柔,以至于他冒著危險假扮阿喀硫斯上了戰場,他死去之后,也有無數的希臘戰士為了保護他的尸體不受特洛伊人侮辱而獻出生命。荷馬他在不遺余力地贊美這些真正的優良品質。
好的東西無論什么時候都會受到贊揚。藝術就是為了記錄人類的這些美好品質。
然而,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無疑是英雄之中的英雄阿喀硫斯,在帕特洛克羅斯死去之后,他是那么深情,那么堅決,為了復仇他寧肯陷于暴躁而不理智的境地,作者對這些場景有非常詳細的描述,他變得那么暴躁,不肯讓帕特洛克羅斯下葬,不肯吃飯喝水,不肯放過所有特洛伊人,只是為了發泄自己失去帕特洛克羅斯的痛苦。荷馬對他的不理智充滿了同情,他并沒有任何貶低阿喀硫斯的`想法,因為在古希臘為了給自己的伙伴報仇是非常高尚的行為,而阿喀硫斯不僅是為伙伴報仇,更是用自己的生命獻祭,盡管現代人很難想象為一個人付出生命的那種激情,也許放棄生命對我們現代人而言是不可在理性上加以理解的,因為生命是人最為寶貴的東西。但是希臘人的理想很大程度系于豐沛的激情而不是理性,也就是如狄德羅所說,一切文雅理性的東西在藝術上都不會成功,他喜歡的是原始的、愿意為了激情獻出生命的那種瘋狂。我認為他的愛好和對“美”的理解,也是對《伊利亞特》最好的注解。《伊利亞特》揭示了真正的至善至美。
阿喀硫斯自己一刻都沒有忘記悲傷,他無法讓帕特洛克羅斯復活,無法扭轉某種不可捉摸的命運,但是“他不可以活,我卻可以去死”,帕特洛克羅斯不能復活,阿喀硫斯卻可以自己主動去地府與他相伴。這其實是很高尚的品質,和為了國家奉獻生命,為了拯救別人甘愿犧牲自己的那些人同樣高尚,也是我們現在的人很難想到,也很難達到的境界。有時候我想,可能就是因為我們現代人太文明了,擁有太多了,享受也太多了,太現實了,所以反而失去了曾經有過的崇高吧。我真的很想知道,現在世界上,到底會有多少人覺得阿喀硫斯為了帕特洛克羅斯付出生命的行為是純粹的傻子的行為呢?會有多少人,會像亞歷山大大帝一樣,為了荷馬曾經寫過的悲劇感動?
但是我也相信無論世事如何,無論人們多么浮躁,總有一些人,他們追求理想和真摯的那種心意不會改變。就像希臘那些偉大的人一樣,即使是在很浮躁的時代,仍然回去追求那古老的史詩上銘記的真正的真、善,還有美。
伊利亞特讀后感 17
我非常震驚于這本書。傳說中荷馬是位盲詩人,他記錄了許多民間行吟歌手的集體口頭創作。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希臘本來就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時代,荷馬描繪了10年戰爭中最精彩絕倫的一部分,讓我對神秘的希臘文化無限地向往。
荷馬的《荷馬史詩》上篇《伊利亞特》讀下來似乎比講述人與自然力量抗爭的下篇《奧德賽》要精彩。這是十年特洛伊戰爭的最后一年,最后51天的最后9天,希臘聯軍的阿基里斯不再效忠阿伽門農,在眾神祗的戰爭利益權衡下與特洛伊城的赫克托爾決一死戰。赫克托爾亡,阿基里斯后戰死。
《伊利亞特》以歌唱阿喀琉斯的憤怒作為開篇,將之視為更殘酷的命運起始的標志——“歌唱吧,女神,歌唱帕琉斯之子阿喀琉斯的憤怒,這憤怒給阿開亞人帶來了無限的苦難。很多勇敢的靈魂就這樣被打入哈迪斯的冥土,許多英雄的尸骨淪為野狗和兀鷹之口。自從人中之王,阿特柔斯之子與偉大的阿喀琉斯自相爭斗的那一日起,宙斯的意志開始得到貫徹。”
魯迅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給大家看。”
關鍵在于如何“毀”。
沒有木馬屠城,沒有兒女情長,沒有詩句冗繁,卻有龐大的'人物表、形象的神人同形同性、經典的“荷馬式比喻”勾勒出主旨“阿基里斯的憤怒”。這是屬于年輕的憤怒,這是青春的憤怒,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經歷的憤怒。如果說海倫的美麗值得一場歷時十年的戰爭,這樣的憤怒,也完全值得以一部最偉大的史詩作為開端。
沒有布拉德皮特的驍勇帥氣,阿基里斯躍然紙上的是天真任性的英雄氣概。圍繞著他的“息怒”,戰爭走向高潮,走向結束,走向死亡。歌頌的似乎是毀滅之后的“美好”。強大,強大。
【伊利亞特讀后感】相關文章:
《伊利亞特》讀后感04-27
“讀后感”的讀后感04-25
《童年》讀后感-讀后感02-29
不算讀后感的讀后感04-25
不是讀后感的讀后感04-25
《目送》的讀后感!-讀后感!04-25
讀后感(寫讀后感)04-25
讀后感啊讀后感04-25
別人讀后感的讀后感04-25
《草房子》讀后感-讀后感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