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和書的點點滴滴兼《犬子在不遠游》讀后感
《犬子在不遠游》看完了。不厚,卻看了這么久!要不是借的估計還看不完。除了字典之外難得重復讀一本書。即使覺得好看,即使印象粗淺,而且還隨著時間變得更淡更模糊,也不怎么會再次打開讀一遍。我就是有這么個毛病。這本書還是打算買一本,即使買回來也只是放著。讀這本書常常會自顧自地發笑,笑著笑著又覺得迷惑,不知自己是在笑還是在哭。忍不住笑,臉上笑,心里哭,是讀這本書的效果,也是作者的本事。它的好處在于不會讓你覺得自己的笑很可恥,或者自己的哭很脆弱。曾經感慨網上文學貌似發達的今天到底能有多少可以流傳到多年之后。這一小本我想或許可以,至少讓我和我一樣被觸動了的人們記住,難以忘懷。我想,多少年后或許我忘記了具體的內容,也會記得這個作者,這么個充滿了愛和無奈的父親。
書有一些,看得不太多。媽媽的一位同事家里有很多書,小時候哥和我的課外讀物基本都是向這位叔叔借。一般一次借四五本,讀完還了再借別的。借來的書一般我會用打印紙包上皮。那時候沒什么自信,只包皮,不寫書名。別的不確定了,我那些福爾摩斯肯定都是借來讀的。爸媽管得挺粗,很少指導閱讀,不過現在回想起來三國西游記破案武俠都可以看,貌似只紅樓夢不太鼓勵讀。沒明說過,只是沒有借成過。難道我媽在那個年代已經看出了些我的一些蛛絲馬跡,生怕我的某些神經被滋養開發得更加發達?上大學之后在學校借書就方便了,不過從那個時候選擇閱讀的情況看我貌似就跟文學關系不大,總是喜歡借些雜七雜八的書來看。大三大四英美文學的教材是像字典一樣厚的小字書,基本上是短篇,或者就是節選。不知是不是因為英語不得不文學了,母語閱讀的時候就更加逆反地向“雜學”靠攏了。
小時候讀書很容易上癮。最難受的就是你正看得起勁卻一次次被叫起來干這干那。偶爾生病最好,我可以躺在床上看書不被打擾,只是身體太好,生病的機會實在少之又少。后來看書就倉促多了,貌似不用叫每天也總有這樣那樣的事兒要干。再往后,仿佛只有等班車,班車等堵車之類的時間了。所以書越來越傾向于選短小精悍的,最好是篇章之間相對獨立,這樣即使打斷也不至于太難受。
工作之后,特別是到公司工作之后開始買比較多的書。并非是因為閱讀量大,有的時候干脆就是因為湊錢。早期開始網購書的時候,會組織同事湊一單,可以免快遞費。日子長了同事自己買書也會在我這兒預約讓我買。我不敢怠慢,后來甚至為了同事二十幾塊錢的書,我來湊個免運費的訂單……我的書大多都是這么來的。曾經住的地方是兩層,樓上的兩間都是坡頂。一間當了臥室,另一間請裝修公司按墻的形狀打了一面柜子,就是用來放書。后來搬家從大搬小,很多的書沒有帶過來。不過,很快這邊的書柜也滿了。因此現在很少買書了。書借著看讀得勤一些,所以我挺喜歡把自己的書借給四周看。發個郵件,寫幾句讀后感,只等人來上鉤借書。這么還是成功過,而且不止一次兩次。還有就是有的書覺得不錯的看完之后買若干來送人。最突出的就是《窗邊的小豆豆》和《山楂樹之戀》,前一部買了大約十二三本,后一部買了大概二十本。記得當時《窗邊的小豆豆》給娃幼兒園班上的三位老師一人一本。現在回想起來,有點兒后怕,老師們會不會覺得我不太正常?
讀書好比聽一個人講話。幾天下來真正能聽進去的或許只有一件事。不同的人來聽,就會聽出不同的味道。我總覺得自己明白得不多,但僅僅明白的那一點,卻往往總能讓我感動得什么似的。于是我又扭臉轉身,告訴身邊的人說我被感動了。人家去看的時候,或許比我明白得深而且多,人家可能本來看過的就比我多得多。有的人可能覺得我太膚淺了,少見多怪,什么就又感動了。不想說我就比別人容易感動,只是深刻地意識到每個人的感覺不同,角度不同,受打動的地方就非常不一樣。大概我只是比較喜歡分享自己的感受,喜歡忽悠別人讀書罷了。
對了,千萬別忘了,明天還書。
【我和書的點點滴滴兼《犬子在不遠游》讀后感】相關文章:
遠游原文及賞析12-18
我和書的故事02-21
我和書作文05-12
我和書的故事(精選)02-21
我和書故事02-06
我和書作文07-10
我和書的故事07-05
我和書的作文09-14
(精選)我和書的故事02-21
【精選】我和書作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