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讀后感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口味越來越刁了,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完全沒有別人告訴我所應該有的驚訝感。 這是我看的第一本加繆的書,之后去看書評說這是一本存在主義小說。對哲學稍微看過一些,知道存在主義大致是把人的自我意識與外化存在剝離開的一種思想。這本書將這種抽象地哲學思維用小說這樣一種相對來說比較直觀的手段表現出來了。 莫爾索即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對自己在社會以及人際關系中的存在與自我意識完全剝離開,就像是自身肉體的一個冷眼旁觀者。只是他并不是刻意去這么做的,所以他還會有各種欲望比如性欲。 我們通常說一萬個人眼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但是真正的哈姆雷特只有一個,也就是他自身。人只有面對自己的時候最真實。莫爾索對自己無比地坦誠,不止如此,他在人人都戴著面具生活的世界上也真誠地袒露著自己。這讓他在別人的眼中看起來像一個“怪胎”。 作為一個意識,他是從朦朧中成長的,雖然肉體來自他母親,但是精神意識這種事物是無法認知到自己的起源的,所以每個人的意識都是從混沌中來,并不與他人有真正的關系。對世界的認知模是“我”和“非我”。人類正是各個不同,各個孤立。 我覺得每個人都曾經有這種想法,這想法無關痛癢,無關對錯。因為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面對的不止自己,總是會在社會中有自己的位置,處于一些關系里,與他人有著各種契約。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對社會對他人有需求,他人和社會對自己也有需求,物質上的和精神上的。真正相對他人的獨立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人的意識可以毫無障礙地在某些時刻對自己的物質存在獨立,成為自己的觀察者。 人的自省就是這樣一種獨立的證明。可是這種狀態如果變成了常態,那就會出現錯亂。當意識一直處于這種觀察者的立場時,物質上的外在就是無控制的無意識的,隨波逐流的。 本書的主人公就近似這樣的一個人。當然無關對錯,但是他破壞了某種人之所以為人的隱秘契約。他摒棄了所有人類摒棄了這個世界,人類和世界也會摒棄他。就是這么簡單。 不知道他一直用這樣的模式在世界上生存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只能說自作孽不可活。 小說還很刻意地去“荒誕”了一下,整個審判的情節中,法庭上所有人的重點其實集中在他在母親去世時的表現而甚少去討論他實際被審判的那宗殺人案,看得人哭笑不得。在小說中出現了這樣刻意的情節,讓我感覺很不舒服。 我很反感這類主題先行的寫作。小說家沒有為哲學做解釋的義務,只有哲學家為小說做解釋才正常。因為小說家是在演繹一個世界,而哲學是從對世界的思考中得出來經驗結果。本末倒置就成了二流。 法國人做文學最差勁的一點就是這個,他們有良好的氛圍和歷史文化底蘊,對文字的駕馭能力非常高。可是法國小說卻難成大器,其原因就在于他們寫小說的時候,作者不愿意去自然地寫作,而是帶有目的地寫作。他們依照某種目的去設計人物性格,然后再按人物性格安排情節。 誠然這樣小說的文本會比較嚴謹,但是匠氣太重,作者的身影時時閃現其中,破壞掉了整體的美感。這是在經營一本小說而不是創作一本小說,是阿波羅的藝術而不是狄奧尼索斯的藝術。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收獲就是看到了作者扎實的基本功,對情節節奏熟稔的安排能力和文字能力的高超。 莫爾索這種人要是活在我們身邊肯定是個非常討人厭的人。【《局外人》讀后感】相關文章:
局外人作文10-16
局外人讀書筆記09-10
《局外人》讀后感04-17
局外人讀后感04-28
《局外人》讀后感09-05
局外人讀后感09-28
《局外人》讀后感01-21
[精]《局外人》讀后感12-21
局外人作文精華(4篇)01-13
《局外人》讀后感(精選33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