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張立:“萬人吹霾術”,玷污了發明專利
除霾或許會有新的方法,甚至可能以專利的形式出現。近日,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上,公布了該專利初審。按照其權利要求書的說法,如果遇到霧霾天氣,以電視、廣播或短信等通訊手段,組織霧霾區的全體人民共同參加煽除霧霾的行動,參加人數越多,效果越好,霧霾消除得越快。(11月27日 《法制日報》)正當人們為消除霧霾絞盡腦汁時,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上公布的千萬人扇霾發明“橫空出世”。這或許是最大開腦洞的發明專利。在千奇百怪的發明當中,最能吸引眼球,但卻撩撥不起人們對這一“萬人吹霾術”一點兒的好感,反倒給發明專利蒙上了一層“霧霾”,污濁了發明專利本應有的凈空。霧霾的產生機理,仍然有待進一步研究,為此,中央鼓勵科研機構加強研究力度,盡早為治霾提供科學依據。從實踐上來看,當前各方也通過多個層次多種渠道消除霧霾。從城市風道建設到生產領域淘汰落后產能、使用新能源、錯峰生產等等,這些都是立足實際,也都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治霾舉措。而千萬人吹霾術,顯然是讓人腦洞大開的發明。霧霾看見到都會“好怕怕”。僅從調動上千萬人來扇霾這個動員令來看,從組織需要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到具體的落實,到用什么去扇,什么時候扇,需要給多少專利費,此一地區扇霾,就會飛到下游去,下游的群眾也只得動員再一個千萬級的群眾來扇霾。如此只能出現“拆東墻補西墻”式的治霾后果,對從根本上治霾,沒有任何積極作用。發明專利,具有實用性,當然也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并且一般情況下,要在工業條件下進行生產。從這個角度來衡量,千萬人扇霾的“萬人吹霾術”,顯然都不具備,并且還嚴重干擾了這千萬人正常的生產生活,不具有工業條件下的可重復性,這就顯然不是什么發明。隨著國家對發明專利的日益重視,我國發明專利數量增長迅猛,已經是知識產權大國,但還不是知識產權強國。與其動員千萬人扇霾,不如動員千萬人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這要比千萬人扇霾要科學得多,也更能獲得百姓的認可。消除霧霾是公眾的迫切愿望。從中央到地方,從科研院所到生產一線,無不為這樣的目標而努力。但為了這個目標,而人為創造出一個千萬人扇霾的發明,顯然陷入為了發明而發明的形式主義的道路上,很難從根本上對霧霾產生治理作用,更像是皇帝新衣般空洞無物。治霾尚未成功,同志猶需努力。發明專利大國,離發明專利強國仍任重而道遠,仍需百尺竿頭再進一步。為治霾開展相關科研是應該獲得鼓勵的,但是,從專利轉化上看,這種千萬人扇霾發明,雖然只過了初審關,在后續的審查中,或許也會被篩選下來。但這一發明的出現,其對發明專利審核機制也是一種警示,不能只當作一個笑話而已。稿源:荊楚網作者:張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