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
【摘 要】
大學是現代社會知識、信息的生產地、儲存地、使用地,又是當代知識人才、信息人才最集中、最活躍的地方。在大學里,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有接觸媒介、使用媒介、關注媒介的良好習慣和積極性,應該說,他們也是我國媒介素養教育水平最高的一個群體。但是,就我國當代大學生而言,媒介素養教育的普及與培養方面還是任重而道遠的。
【關鍵詞】
大學生;媒介;媒介素養;網絡媒介素養
隨著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媒體不斷涌現,媒體融合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要高校思考新媒體、全新媒體背景下如何革新高校人才培養方案。其次,當前媒體融合,新媒體不斷出現的大背景也為高校的專業建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視角。網絡作為一種新生媒體,以其豐富的信息量和及時便捷、平等交互的溝通方式,為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娛樂帶來了巨大的便利,與此同時,網絡社會在倫理與道德上存在的先天不足以及大學生自身的是非判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選擇能力較差等主觀因素,導致部分大學生在強大的網絡媒介面前易受傷害。因此,了解和掌握網絡媒介素養知識,提高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水平是培養他們科學運用網絡媒介的有效途徑。媒介素養的教育與普及,對學校的發展大有作為。
一、當代大學生能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要性
20世紀30年代,媒介素養教育起源于英國,成長于加拿大、美國以及其他歐洲發達國家。媒介素養教育在世界發展是很不平衡的。較為集中的媒介素養教育大都集中在大眾傳播高度發達的工業化國家,非洲和亞洲部分地區的媒介素養教育則任處于萌芽狀態或尚未開始。日本媒介素養教育雖然不如英國、澳大利亞、美國、法國等國家發達,卻也具有特色;還有我國的臺灣與香港,雖然開設媒介素養教育的歷史不長,但很有值得大陸借鑒的地方。
媒介素養教育是人的整體素養教育的一部分,無論我們是否在意,媒介在身邊的活動,以及我們自身參與的活動,都會隨時發生。浙江傳媒學院院長彭少健說:“在今天傳播技術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里,我們每個人都處在各種媒介的包圍之中,媒介的形式和內容日益豐富,媒介使用頻率日益增加,從而接觸有害信息的幾率也越來越大。缺乏媒介素養的人就像一個不懂得飲食健康的人,他可能以為色彩的絢麗而誤食毒蘑菇,也可能因偏食而營養不良,或因暴飲暴食而上吐下瀉。”因此,媒介素養教育是一個人整體素養的一部分,但是媒介素養的狀況是和一個國家的、一個民族的整體文明,文化發展水平相關。人們對媒介素養的認識不同但是基本要素是相同的,即媒介素養是作為媒介觀察世界的方法、媒介認識世界的手段、掌握使用媒介的技巧、解讀鑒別信息的能力以及批判駕馭每集的觀念而存在的。
大學生是一個國家進步發展需要的主要后備勞動力,我們的整體素質決定著國家未來的整體實力和形象。二十世紀后期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獲取信息的方式也大不同于以前,其中最明顯的是通過大眾媒介學習,全球互聯網的普遍又為獲取知識、學術研究、信息交換提供了全新的手段。所以在學習觀念上對大學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社會需要的不是對信息的簡單傳遞或使用,而是要有較強信息意識和能夠熟練運用現在信息技術手段的,將龐大的支離破碎的信息與數據能夠進行歸納與綜合,并使之條理化。但是,在當今社會我國大學生如何面對媒介問題還沒有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
二、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的現狀
現在,每一個大學生都在一個媒介十分普及的環境中成長,他們在接受正規教育的同時都已經從媒體上等到了許多信息。社會學家提供的數字標明,在美國“平均每個孩子畢業前在教室度過11000個小時,大約比在電視機前過的時間少4000小時。”在我國這樣一個特殊的發展時期,城市獨生子女成為大學生里最大的學生群體,城市學生的普遍特點是生活水平高,對媒介(如電腦、手機、MP3等)的擁有水平高,在我們的校園生活中除了在宿舍里沒配電視以外,對其它的媒介接觸十分普及和方便。隨著電腦普及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上網沖浪和電子游戲成為許多學生十分熱衷的媒介活動。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當前的媒介融合多種多樣,網絡時代媒介融合為受眾制造的“擬態環境”。網絡的發展,促成了各媒體之間的融合,而當所有媒介成為“一家人”之后,報道內容趨同,報道方向一樣,人們無從辨別媒介傳播內容的真假、虛實,人們被媒介所奴役所控制,建構的是一個堅固的“圍城”。報紙與網絡的融合,對報紙來說,增強了報紙的時效性,讀者能很快了解到報紙上將要報道的內容;報紙的報道范圍和內容更廣泛,有很多來自網上的新聞線索(主要是民生、社會方面)可供報紙的記者去挖掘。對網絡來說,有了報紙的公信力作前提,可以發布更多的新聞資訊,擺脫一直被詬病的“網絡無公信力”的刻板印象。所以,報紙和網絡在融合初期都各取所需,為我所用。
在“收視率至上”的觀念驅使下,電視臺把手伸向了網絡,一種是跟報網合作一樣的模式,讓網絡提供新聞源和話題,豐富電視內容和加強深度;另一種是讓網絡提供播出平臺,電視臺將播出或者未播出的內容提供給網絡,或者電視臺提供人力、物力和設備為網絡策劃和報道特別的節目。因此,媒介融合在無形中消解了媒介公信力,彼此走向了滿足受眾“消費心理”的深淵,當受眾警醒后,各個媒介已經抱成了一團,報紙、電視的新聞來自網絡,網絡的信息來自報紙、電視。一種“混沌”的媒介把受眾包圍了,在無形中為他們建起了“圍城”,想獲取真實信息,他們就得不斷地去分辨、去甄別。
最終,受眾還是沒有找到報網“圍城”的出口,只好無奈大學網地生存下去。所以對現實生活中的社會人進行媒介素養教育是必須的,學校將承擔這一重要責任,但除了教育學生群體以外,還有很多社會個體需要進行媒介素養教育。其次,當今是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大學生通過網絡接受信息已經成為習慣。我們知道網絡傳播作為第四媒體不同于傳統的大眾傳播媒體,網絡不僅僅是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的綜合體,也是多媒體傳播的復合體。即網絡傳播的文本特征是多媒體傳播,以超鏈接的形式集文字、影像、音頻、視頻于一體。現在網絡視頻有原創、有改變、有原著,在這些視頻中,有著怎樣的不同價值的體現。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的多媒體的表達方式來提升自己的網絡技能,展現自己的網絡技巧,體現自己對于權威平等的對視,但不能為了為自己揚名而不擇手段。
作為在電子媒介環境中長大的一代,相對于我們的父輩的“文字的一代”,我們是“影像的一代”,或者是“音像的一代”,很快我們中又將成長起來“網絡的一代”。我們中的很多人不喜歡傳統模式的閱讀,不習慣典型的學習方式,而是過分沉溺于圖像媒體、網絡媒體、游戲媒體和手機媒體。DCCI2009中國互聯網調查數據顯示:2011年網絡視頻受眾人均每日使用時長為135.9分鐘,而2011年全國電視觀眾人均每日收視時長為145.7分鐘。
隨著網絡視頻應用的大眾化、寬帶的進一步普及與資費的進一步下降,網絡視頻的黏性與依賴程度也會逐步提升。DCCI的調研數據還發現,網絡視頻與電視形成時段交叉互補關系,網絡視頻全天接觸受眾比例整體呈穩步上升趨向,網絡視頻白天成為電視的重要互補媒體。
中國網民接觸網絡存在以下特點:
1.上網地點:58.8%的大學生用戶在家里上網,31.5%的用戶在親戚朋友家上網,在網吧、咖啡廳或電子游戲廳上網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辦公室上網的占15.0%,在學校上網的占10.8%。
2.上網時間和對上網時間的滿意度估計:大學生用戶平均每周上網時間212分鐘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約30分鐘左右。37.0%的用戶認為自己上網時間“正好”,認為“比較多還能滿足”的用戶占12.0%,認為“太多了”的僅為0.7%。31.7%的用戶認為“比較少”,18.5%的大學生用戶認為“太少了”。也就是說,50%的大學生用戶對上網時間并不滿足。
3.上網目的:玩游戲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發電子郵件占48.6%;下載儲存網頁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訂閱新聞占21.9%;網絡電話占14.7%;網上尋呼占14.3%;制作和更新個人網頁占12.6%;上傳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務器占2.3%。 最后,具體來說,雖然大學生接觸媒介的時間很長,但他們的媒介行為與社會和家長對他們的媒介行為的要求相去甚遠,還存在很多問題。許紀霖認為:“作為互聯網革命的產物網絡文化,已經成為主宰80后一代青年人的主流文化。我們這些印刷文化的過來人,對這一新崛起的網絡文化,不管喜歡還是不喜歡,都不得不認真對待。
而最認真的對待方式,就是理解它,熟悉它。兩種文化需要溝通和互動,兩代文化人也需要對話和交流,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在傳統與未來之間獲得某種微妙的平衡。”中國社科院媒介傳播與大學生發展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一項調查表明,上網對大部分孩子來說是有好處的,并不影響學習,而且大學生網民比非網民與家長交流更多,擁有更多的朋友,社會參與愿望更強烈。這項調查的主持者稱:甚至可以這樣說,對于大部分上網的大學生來說,上網利大于弊。此外,調查還發現,互聯網使用時間越長,大學生網民的社會參與愿望越強烈,他們表示“對社會了解更多了”,“更愿意發表自己對社會或對學校的看法”,“更愿意與不同觀點的人交流”,也“更愿意參加社會活動”。可見,媒介接觸對學生的成長是一種積極因素大于消極因素的活動,問題在于怎樣引導。
目前,大學生在媒介接觸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用做消遣、娛樂的工具。多數情況下,仍將媒介接觸作為一種娛樂的方式,表現在許多學生熱衷的只是媒介上的純娛樂性節目和內容,無論是來自海外或港臺的電視劇,還是各種搞笑類的脫口秀節目他們都樂此不疲的觀看,甚至上癮。
2.無目的性的瀏覽網站。獲取信息的能力不強,不知道通過媒介怎樣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很多人在接觸媒介時并沒有具體的目標和計劃,有的人在網上停留一天也沒有信息方面的收獲。
3.甄別有益信息能力較差。信息的分辨、篩選、利用能力不強,對污染性信息的抵抗能力不強。無論是什么類型的信息,完全是憑借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來決定是否接受,缺乏深入了解信息背景的自覺意識。目前的媒介環境中,信息內容極為混雜,各種良莠不齊的信息同時被呈現在受眾面前,連許多經驗豐富的成年人都難免窮于應付,對時間和精力都有限的學生來說就更難保證不被迷惑。
在我國,傳統大眾傳播媒介渠道的管理是比較嚴格的,一般不會有什么過于糟糕的信息傳播,但是傳統大眾傳播媒介以外的各種渠道現在卻十分發達,令人防不勝防。例如黃色網站、以暴力游戲為主的網站,還有各種非法出版物的地下銷售渠道等,都在不停的向學生受眾提供各種不良信息。
4.隨機性較強。臨時抱佛腳、完全出于實用目的的接觸媒體,有的人只是在需要完成作業或完成畢業論文時匆匆接觸媒體,應付差事。
5.知識產權性較差。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規意識不強,無知識產權意識,整篇的從網上下載論文冒充自己的成果的情況已經屢見不鮮。有的學生專門在網上從事論文出售活動,據說生意還不錯。
6.社會誘惑、抵抗力較差。大學生社會閱歷短,社會經驗少,不了解和掌握媒介接觸的安全規則。特別是網絡媒介普及以后很多學生容易被網上的各種誘惑所吸引,導致網絡經濟欺詐、網絡游戲成癮、網絡受騙等情況時有發生。
整體上來說,大學生對國外媒體接觸不多。這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接觸不方便。大學生主要是用過網絡進入國外網站,還有少部分是通過親戚朋友郵寄。當然,即使大學生對國外媒體只是僅限于偶爾接觸,并不經常利用。表明我過大學生對國外優秀學術資源利用不充分,這對研究生來說是不利的。因為研究論文的成型,離不開大量的資源占有,而國外的學術往往處于前言,需要密切關注當前的研究動向和各種新資料、新成果的發表,以掌握研究熱點和獲取信息。
三、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培養的方法
大學生無論是在哪個學校,還是學什么專業,進入高校以后學生就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得到一些基本的媒介素養知識。在正規的教學活動和學生通過各種渠道進行的知識獲取過程中,都不可避免的帶有各種媒介的影響因素。在許多的學科中已經將通過媒介獲取信息的方法列入了學習的內容。但專業學習之外,每個人仍然要面對日益復雜的媒介環境和社會環境,仍需要開展有計劃的、系統的媒介素養教育。
我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條件已日趨成熟,社會的發展已越趨向于民主、開放,已經具備了媒介素養教育的必備條件。針對以上大學生中存在的媒介素養問題,我們并不能阻止媒介信息的傳播,也不能阻止大學生同網絡的接觸。那么我們可以換一種思維,從訓練大學生的內在素質來解決大學生媒介素養低的問題——那就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媒介媒介素養能力。
1.從學校方面培養大學生的媒介素養
(1)提高大學生自身媒介素養能力
首先,對于大學生而言,培養良好的媒介素養,就要使他們了解不同媒介形式的特征和信息制作過程,讓他們對媒介產業的運作機制有所認識。如果有可能,可以組織其參觀媒體的工作現場,甚至親自參與一些媒體節目的制作過程,從而增加對媒介的了解。通過對媒介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大學生就能夠自覺掌握個人接觸媒介的量和度,清醒認識媒介帶來的“快感”和“滿足”。從而達到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的目的。
其次,由于大學生已經具有了較強的認知水平和判斷能力,所以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還應該讓他們具有社會公民的意識,按社會公民的形象來要求大學生提高媒介素養,做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而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在對待媒介信息時,就需要能夠正確的處理運用信息。
(2)提高高校教師網絡媒介素養,更新教師教育觀念
高校應定期開展教師網絡媒介素養培訓,普及網絡基礎知識,使教師成為計算機、網絡的熟練用戶,為教師提供在線學習的機會,使教師獲得網絡學習的體驗,掌握網絡學習的技能和策略。同時,應盡快更新教師教育觀念,使高校教師形成利用網絡進行教學的意識,掌握網絡教學技能,為我國高等教育迎來真正的信息時代。
2.校園網應為大學生提供優質資源
高校校園網建設可從兩個方面來開展:在軟件資源建設方面,在校園網中設置一些權威性的學術站點,提供國內外優秀的專業網站、名校名師的教學信息的鏈接、優秀的教學課件、視頻、常用學習軟件等,鼓勵學校教師建設自己的在線學習課程,引導學生掌握在線學習的方法、策略,特別是學會如何利用網絡進行研究性學習、創新性實踐。在硬件資源建設方面,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上網學習的條件,給大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信息化學習環境。
3.從社會大環境來提升對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
讓各級領導、教育工作者和媒介從業人員等媒介素養教育主體對這一課題有高度重視和認識,大學生媒介素養不高的一個大的外部環境就是媒介素養的教育主體對其認識和重視的程度不夠。培養大學生的媒介素養,首先要引起各級領導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媒介從業人員的重視和關注。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越來越發達,人們對于媒介素養問題的認識也逐步在加深。如開始出現了一些關于媒介素養問題的文章:《中國城市居民媒介素養現狀調查——以北京、上海調查數據分析為依據》、《象牙塔里看媒介——西安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調查》和《關于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教育影響的調查與思考》等。同時中國大陸第一個媒介素養專業網站由復旦大學媒介素養小組創建并正式開通。
可見各級媒介素養教育主體已經開始關注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問題了,但這只是一個很小的開始,我們希望各級媒介素養教育主體能夠更大程度的關注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問題。
媒介素養是一個全社會都應高度關注的課題。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信息的傳播方式和速度越來越快和越來越多,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網絡、短信等媒體,對受眾的影響力日益深入,媒介素養已成為信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具備了媒介素養的人,一方面可以增加對媒介的了解,正確地享用大眾傳媒傳播的資源,以健康的媒介批判意識接觸媒介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掌握與媒介交往的方式,懂得合理地利用媒介資源,運用媒介完善自我,服務自我和參與社會的發展。簡單地說,人一旦具備了媒介素養,就可以正確地認識大眾傳媒,懂得利用大眾傳媒,積極地參與大眾傳媒。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公民,尤其是作為未來社會發展主力的大學生而言,必須能夠主動獲取信息,正確理解信息,不再成為信息的奴隸,而成為主宰信息的主體。在信息的海洋中,如何去認識、識別、利用媒介信息成為必備的社會素養。因此,對于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培養就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邵瑞.中國傳媒教育[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2]河南報業網,2011-10-25.
[3]彭少健.2012--中國媒介素養研究報告[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2.
[4][美]美特,著.媒介素養(第四版)[M].李德剛,等,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5]張開,吳敏蘇.中國城市居民媒介素養現狀調查[J].媒介研究,2004(2).
【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相關文章:
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及教育調查報告05-02
影視媒介素養的培養與大學英語教學04-27
大眾健康傳播中受眾媒介素養的培養論文05-03
小學語文媒介素養論文04-28
從孔子談到當代大學生人文素養04-30
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思考04-30
論當代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04-30
分析媒介素養教學路徑論文05-04
信息飽和時代的媒介素養教育05-01
對當代大學生審美素質培養的思考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