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與盾反思
《矛與盾》教學反思
這則寓言很短,意思一眼就能望穿。備課之時,我就想,就這么幾句話,一節課下來,我和學生收獲點什么呢?
是啊,得收獲點什么呢?帶著這個思考,我認真鉆研了課程標準、教材和教參,然后確定了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了目標,一切就都好做了,教法、學法,生成、預設,朗讀、對話,一切都萬變不離其宗了。
那這目標是什么,實現的方式如何選擇,達成情況又怎么樣呢?課上好了,我想來談一談:
一、知識與能力
學習文言文,字會讀會認會寫,課文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是第一步。所以,讓學生跟著我寫“矛、盾”二字;讓學生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讓學生對著參考停頓讀課文,讀出停頓和語氣,我是認認真真來對待的。這些知識與能力,必須扎實。
當然,語文課,我們還要發展學生說的能力,寫的能力,具體到這堂課,還可以發展課標上說的“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的能力。所以,在師生交流后,在學生已經理解了課文內容,領悟了課文所講的道理后,我出題“生活中還有那些這樣的現象?假如楚人來到我們身邊你還想對他說啥”,我找了腦白金的廣告讓學生學會判斷,學會表達。
二、過程與方法
教是為了不教,而小學的文言文學習,自學能力的培養顯得更為
重要。因為等他們上了中學,接觸更長更難的文言文時,他們最好能在老師教課前就能把課文讀通,讀懂句子的基本意思。所以,我們都會告訴學生,要學會看注釋。
是的,學習文言文一定要學會看注釋。不過,學習這則寓言,插圖也要好好看,插圖對學習很有幫助。其實,何止是這篇課文呢,許多課文,插圖都是一個很好的但容易被我們忽視的資源(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我將專門作文來談談)。所以,在要求他們默讀時,我告訴他們要學會看注釋,還要看插圖。默讀很重要,因為默讀最有利于思考,課堂不僅僅要書聲瑯瑯,也要靜思默想。但是,默讀是有方法的,方法一定要教。
當然,在小學,朗讀顯得更重要。不過,怎樣讀是有效的,值得研究。這堂課,我指導朗讀是有層次的,一讀什么,二讀如何,三讀怎樣,體現出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潛移默化地告訴學生:書,應該這樣讀。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對于這一點,我想我應盡量幫助學生燃起對文言文的興趣,盡量教得生動而有趣,使學生對傳統文化抱有熱愛。當然,一則寓言教學就讓學生愛上傳統文化幾乎是神話,不過略有親近倒是有的,我讓學生找自己身邊的例子,而且,我很注意文明教育,我的話語里沒有教參上的詞語“蠢人蠢事”,我也沒有反問學生“楚人可笑嗎?”我只是在分析楚人的錯誤后,找到楚人錯在哪里,怎么樣我們才能少犯錯。 (注:三維目標應該是個統一體,是相互融合而不好分割的,為了行
文方便,我故做此段落性分解。)
四、做得不夠的地方
坦白地說,這堂課,我有許多重要方面做得不夠。第一說讀,做得就不夠,許多時候是狡猾而過。比如開始的讀準字音階段,指名讀時,學生沒讀對,為了“趕時間”,我就來了個過渡,讓大家齊讀過去了。
第二,我覺得,我的課堂還存在著部分“教師中心”的細節。比如問學生“楚人是怎樣的語氣” 時,學生正欲動情朗讀,我立即打斷了他,要求道:“你先說該用什么樣的語氣”,然后才讓他帶著所謂的語氣讀。我這樣做,無非是因為學生的反應超出了我“逐步誘導”的打算。應該說,我是比較關注生成美的,對自己的課堂機智也比較自信,但這堂課,我的很多生成是預設到的。因為我已經充分設計出了面對可能生成的對話的“備選處理方案”。這雖可說我備課花功夫,但也讓我不可避免地出現想牽著學生鼻子走的問題。
第四,我認為個人教學基本功還需要錘煉,比如我個人的朗讀,我的粉筆字,都需要繼續加強。說實在的,這些在學生時代沒學好的功課,做語文教師了就一定要補課。當然,還有文化底蘊等,也需要繼續豐富。
《矛與盾》是人教版六年級第十二冊一篇教材,說的是一個人同時夸耀自己所賣的矛與盾,因自相抵觸而不能自圓其說。告誡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在這節課中,我想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老師上的《矛與盾》:
學生在有節奏有韻味地朗讀文本中,與楚人進行了直接的對話,在說說背背中感悟道理積累了語言,在想象中激發了創造的潛能。
整堂課,學生在寬松的課堂氣氛中,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在流暢的教學過程中,愉快地學習,自主地體驗感悟,大膽地探討。具體地說,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充裕的讀書空間,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文言文教學要加強讀的指導。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文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而文言文又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它語言簡練,有著特殊的魅力與美。但文言文讀起來拗口,所以要反復用心讀,不讀錯字。因此教師應該加強讀的指導,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讀書,“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文言文的語言美。
本節課 老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安排了大量地讀的環節, 給學生充分的讀書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學習古文的興趣。進入新課時老師先是要學生自由讀、個別讀。在學生有初步感知后,是理解之前的老師范讀、領讀一下子把學生帶入到文言文的情境之中,點燃了學生閱讀文言文的熱情;接著是指導學生斷句停頓,讀出語氣;再讓學生練讀,讀流暢。自由讀、個別讀,聽讀、齊讀,讀的方式多,讀的面廣,學生讀書欲望得到滿足,初步感悟到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二、學法指導環環相扣,指導到位
新課程標中七至九年級階段目標中提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而小學階段主要指導學生借助書下注釋,讀懂文本的意思。在讀中讓學生初步感受古漢語中常用詞語的意思,了解文言文中句式的一般規律。因此,老師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注意尊重學生個性化學習。
讀書理解分層次,每一層次理解都有不同的目的,達到不同的要求,做到層層深入,步步推進。 老師在巡視學生對照注釋讀懂句意時,先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看插圖,標明注釋快速學習,聯系上下文猜讀,這些都是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不可缺少的拐杖。尤其是對照注釋,揣摩句意。如果將學習文言文比作一幅國畫,那么這一步是一個局部精細勾勒的過程。經過這一步,課文的文言形式已在學生頭腦中逐步稀釋為相當的白話文。然后讓學生推介自己學習的好方法,與全班同學共享,這些學習方法從學生中來又回歸于學生中去,學生在讀通的基礎上再去讀懂。并提出不懂地方小組商量、向老師同學質疑。這樣幾個回合下來, 學生在個性化學習中自主探索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教者又注重提煉方法,借助注釋、圖文對照、聯系上下文猜讀,大大提高學習文言文的效率。
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我認為何老師這節課的教學正體現了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學習。
三、重視了文本與生活、與內心情感的聯系
《矛與盾》中包括哲學對立統一的思想,對于學生來說難以理解,空洞的講解只停留在口頭,并未入腦入心。而老師巧妙地設計了由文本聯系到生活,補充電視廣告(廣告詞: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
讓學生在討論中明白這則廣告不是自相矛盾,是用了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達到引人注意的廣告效應。 再引導學生回憶、列舉生活中的事例,讓事實說話, 然后再讓學生進行寫話活動,學生可以說說明白的道理,也可以寫想對楚人或對自己說的話。學生就能夠從這個故事中想到自己的現實生活,告誡自己該如何說話辦事,而教師這樣的教學設計,既檢驗了學生對寓意的理解,又有效地引進生活的活水,加深寓意的體會, 這也正是寓言的教育作用。
最后,附上幾點建議:
1、這節課讀的形式比夠多,但讀的深度還不夠。如品讀文中楚人夸耀自己的矛,又夸耀盾自己的這二句時,如果能讓讓學生更深入想像來理解文中商人夸耀時的心情,神態與動作,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能引導學生想像當時街市這一幕情景劇,讓學生先自己吆喝吆喝,再來演一演來夸耀讀,相信效果會更佳,這樣來處理訓練學生朗讀又訓練又引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又使學生更易于理解文言文。
2、要增加趣味性,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如果能以人物特點http://salifelink.com/news/559D54F5633F4A42.html評價為形式,緊緊圍繞人物語言進行朗讀、評議,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改變以往課堂上死氣沉沉的局面,而且圍繞這點展開評論能讓學生把生活和教材聯系起來,真切的體會寓言所揭示的寓意。
3、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教學不只是課程的傳遞和執行,更是課程的創造與開發。教學中可以以教材為憑借,可以讓學生利用課文用不同的形式來講述這個故事,不僅激發了學生興趣,而且可以鞏固學習成果,做到學以致用。可以通過這篇文章,利用互聯網學習其它的古代寓言,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教材空間。
躍歡吠、沁人心脾、根深葉茂、饞涎欲滴”等一些詞語的讀音;通過查字典了解“沁人心脾、根深葉茂、饞涎欲滴”這些詞語中帶點字的意思。
2、能快速默讀課文找到文中小狗的活動線索,并在熟讀了解內容的基礎上以此為線索簡要復述課文講述的一件事。
3、能結合課文有關內容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并能在領悟中心的基礎上聯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說說自己的讀文后感想。
教學重點:能結合課文有關內容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教學難點:能在領悟中心的基礎上聯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說說自己的讀文后感想。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去果園摘過水果嗎?都摘果哪些水果?有什么收獲呢?
2.美國作家蓋爾.布蘭克也去果園摘過桃子,想知道他特別的經歷和感受嗎?咱們一起來學習《信任》這篇課文吧。
3.板書課題,齊讀。
4.揭題:“信任”什么意思?課文主要寫了誰信任誰?
那么雙方是怎樣信任的?信任給人帶來怎樣的感受呢?相信通過學習,你會找到答案的。請同學們打開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5.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婆家 樹蔭 跳躍 歡吠 沁人心脾 根深葉茂 饞涎欲滴
小心翼翼 蹦蹦跳跳 掏錢包 沉甸甸
6.指名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二、研讀課文,合作探究
1.這次采摘桃子,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默讀課文,畫出文章的中心句。
2.仔細讀讀課文,找找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被信任?畫出有關的語句,寫簡單的批注。
先自己找,再在小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1)告示牌
a.課件出示:桃子——自采——三里路
b.告示牌上只寫了七個字,是什么意思呢?它把人們引向什么地方?
c.三里之外真的有桃林嗎?作者夫婦找到果園,采摘到了桃子嗎?
(2)木桌上的留言
課件出示:屋前有一張木桌,桌上擱著幾只竹籃,籃下壓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朋友,歡迎您,每籃桃子五元錢,盡管自己采,然后把錢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a. 紙條上哪些詞最能表現主人對客人的信任?“盡管”還可以換成什么詞?
b.你從這張紙條中獲得哪些信息?
c.從這張紙條上,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主人?(熱情,有禮貌,信任客人,友好??) d.讓我們以主人的語氣,把這張紙條讀一讀。
e.假如你就是作者,你看到這段留言的時候,心情怎樣?為什么?
(3)自采桃子。
a.同學們,你們想不想鉆進桃林,親自體驗一下自采桃子的樂趣?
(放有關桃林的圖片)看到這些桃子,你有什么感受?你最想干什么呢?
b.現在默讀第五自然段,看一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沁人心脾”是什么意思?沁,滲入。本課指桃子芳香的氣味讓人感到非常舒適。作者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
“饞涎欲滴”是什么意思?涎,口水。饞得口水都要滴下來了。你感受到了嗎?) c.課文為什么要寫果實的長勢呢?我們從中又可以體會到什么?
d.師:正因為彼此的信任,我們才能感受到親手摘桃的愉悅。請大家帶著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進行朗讀。
從哪里還能感受到桃園主人對我們的信任呢?
(4)無人看管的錢箱
“我掏出錢包,這才發現錢箱旁躺著一只大花貓。”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呢?
師:瞧,主人不擔心人們摘了桃子不付錢,不擔心大家多摘了桃子少給錢,也不擔心有人會把無人看管的錢箱抱走,充分的尊重信任客人,讓客人感受到受人尊重的喜悅。
3.文章中多次提到狗和貓,找到有關句子,畫出來讀一讀,體會到了什么?
A、從狗對客人的行為,我們聯想到什么?
(主人是多么的熱情好客,把大黃狗訓練的如此盛情,為我們領路。大花貓也旁若無人的躺在錢箱旁。)
師:果園的主人雖然沒有出現,但處處與人為善,相信每一位客人。課文通過對狗和貓動作、神態的描寫,從側面烘托了主人的美好品質。
四、整體回顧,感情升華。
1. 師:這次桃園之行,讓我們感受到了被信任的喜悅,所以,當汽車慢慢朝來路駛去時,我不禁回頭??學生接讀
2. 作者為什么不禁回頭,為什么久久注視著?你體會到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3.誰能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作者的這份留戀與不舍呢?
4.課件出示:
公路邊的告示把人們引向了??,讓人們采摘到??;還把人們引向??的境界,讓人們感受到??。
五、拓展延伸
課文所講述的故事像綿綿的細雨灑落我們的心底,滋潤我們的心田。最后,老師送你們一句名言與大家共勉。
六、布置作業:
小練筆:如果“我”和丈夫回到家,會怎樣告訴家人由信任帶來的有趣的摘桃經歷?寫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板書設計:
信任
桃子 —— 自 采 —— 三里路
迎客領路 親手摘桃 如數付款 愉悅返程
《信任》一課自評
《信任》一課上完后,我感覺有收獲也有遺憾。首先,對于本節課的思路自己還比較滿意。我緊緊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問學生:這次采摘桃子,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讓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文章的中心句。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中心句“在那兒,我們得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被人信任的喜悅。”再從中心句切入,讓學生找找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被信任?畫出有關的語句,寫簡單的批注。其次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挖掘,深入理解,讓學生在文中體會語言文字的意義,品味感悟桃林主人對客人的信任。最后讓學生感受作者被信任的喜悅。其中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挖掘,深入理解,應該是一個重點,在完成這一目標時我除了引導學生從紙條、貓、狗、紅色的箭頭等這些側面描寫中去感受主人的信任之外;從“沉甸甸”“小心翼翼”等詞中去體會“我們”在收獲果實的同時,也收獲了主人對我們的信任:“我們”在珍視親手采摘的果實的同時,更珍視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被信任;還在自己付款一環節讓學生猜測桃林主人是怎么想的,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走進人物內心,從而更深刻地感受主人的信任之情。通過三次整體閱讀使學生對文章內容、人物情感已有了基本感知,我還要引導學生超越文本,走進生活,談談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信任與被信任的喜悅。
總的來看整節課上,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并且談出了自己的感受,讀出了自己的體會,悟出了文中的含義,最終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矛與盾反思】相關文章:
矛與盾05-10
矛與盾作文03-06
矛 盾 聯03-03
作文 矛與盾05-27
擴寫矛與盾01-27
矛與盾續寫01-18
矛與盾擴寫01-10
矛和盾解析05-01
擴寫矛與盾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