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草原小牧民》說課稿()
《我是草原小牧民》說課稿
大家好:今天我以人音版小學音樂三年級第五冊第二課《我是草原小牧民》,向大家匯報我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以及如何將信息技術運用到音樂課堂中,并發揮它的實效性。
一、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內蒙古民歌音調為素材創作的兒童歌曲。歌曲為2/4拍,五聲羽調式,全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動的節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動感,表現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樂歡唱的形象。重復的曲調更進一步表達了草原兒童對自己家鄉和甜美生活的贊美。
新課程中提出感受與鑒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的活動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根據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特點我確立了教學目標為以下三點。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能用歡快、自豪的聲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為歌曲伴奏、創編舞蹈等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培養學生的熱愛家鄉的品質。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通過唱、舞、奏、創等音樂實踐,感受內蒙古歌舞的民族風格。
2.難點:歌曲節奏較密集,附點音符及八分休止符的把握。
四、教學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遵循直觀性、創造性原則,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想象力。重點采用舞蹈引入、聽唱法、難點提煉、體驗創新等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力圖體現: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讓他們真正的感受到“以情感人、以美動人”是音樂給他們帶來的愉悅和快樂。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舞蹈引入
新課伊始,我伴著美妙的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翩翩起舞,讓學生感受到大草原的美麗,仿佛把他們真正帶入其中,然后問學生你們喜歡這個舞蹈嗎?愿意和老師一起跳嗎?他們非常感興趣,接下來就跟老師學兩組動作,然后隨音樂師生共同翩翩起舞。這樣,讓學生在自己的舞蹈中再次感受到草原的美麗。這時繼續播放我在東師信息教育平臺上搜集的草原風光片,并介紹蒙古族的美麗景色。(音樂配話:離開城市的喧囂,有一處景致令人心弛神往,腳步落定這里,綠色更愉悅我們的雙眼,這里氈房若花,碧草連天,居住著富有傳奇色彩的蒙古族人民,千百年來他們過著遷徙的游牧生活,足跡遍布每一寸草地,他們被譽為草原驕子。)這樣,為后面的歌曲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學習歌曲 培養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一環節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讓學生隨著動聽的音樂律動起來,喚起學生的飽滿情緒。在學唱歌曲中我主要采用聆聽范唱、學生隨琴用lu模唱、視唱曲譜、隨錄音演唱、提煉難點等幾個環節進行。教師抓住全曲中的靈魂句“草兒青青羊兒肥,美在眼里喜在心,喜在心。”進行節奏和聲音的.處理,讓同學們準確掌握附點音符及八分休止符。為了提高學生的演唱及表演能力,我又播放兩首蒙古族兒童歌曲,第一首《我是草原小騎手》并讓學生學習小歌手自信的演唱,瀟灑的動作。第二首《草原贊歌》是兩位雙胞胎小姐妹聲情并茂的表演。我讓學生們學習兩個小歌手的演唱情緒及表情,使同學們的演唱更加完美。
(三)體驗創新 激發熱情
“鼓勵音樂創造”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創造”是發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對于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創造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立了音樂實踐活動。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舞蹈組、唱歌組、伴奏組,我讓學生自由組合,相互配合。這時教室里有唱、有跳、有敲、師生共同表演,將學生的體態語言、聲音表現、情感
《我是草原小牧民》說課稿() 體驗融為一體,課堂氣氛推向了最高潮。這充分體現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四)回歸生活 享受音樂
優美動聽的蒙古族歌曲可以說是不勝枚舉,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蒙古族曲目,我在課前布置任務,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上網搜集有關內容,讓他們演唱其中的幾段。這樣能使學生真正的參與課堂,更加喜愛我們的民族音樂。
六、總結回顧
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師充分的運用多媒體、視頻資源將信息技術手段與音樂學科有效的整合,不僅能使學生開闊眼界,也能讓學生在歌唱中享受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謝謝大家。
【《我是草原小牧民》說課稿()】相關文章: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學反思09-23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學反思范文10-06
大班音樂活動《草原小牧民》教案09-04
大班音樂活動草原小牧民教案08-29
歌曲草原小牧民大班音樂教案08-25
三年級上冊音樂《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03-02
《小牧民》大班音樂教案10-06
牧民05-16
大班體育游戲教案快樂的小牧民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