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時間:2023-05-01 12:48:28 資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從名稱上看,在五個一級學科中,美術學是一個“名不符實”的稱謂。這主要體現在如何正確處理以下三種關系上。   首先,美術與美術學。如果我們承認“美術”不等于“美術學”,那么,我們就必須接受“美術學科”不等于“美術學學科”。但時至今日,不少人仍將二者混為一談,散見于各種論文及科研項目成果中。不少人將二者混為一談,比如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黃會林承擔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中國藝術學科體系建設研究》中,其中的第十四章“美術學”,其下所設置的小節是美術學科,但在談到具體問題時,所使用的稱謂又變成美術學學科。一字之差,其實展現了不同的邏輯起點。記者注意到,關于這個問題,很多專家學者會采取回避的態度。但對該問題論述比較客觀的是美術史論家鄧福星先生,他在《關于美術學與其他》一文中指出:“一般說來,美術是對繪畫、書法、雕塑、工藝美術和建筑等造型藝術的統稱。美術活動是以創作為中心,通過展示或市場流通,觀賞應用或收藏等環節形成的循環式的文化現象,同時也是一種承前啟后、不斷發展的歷史過程。對此應有一種相應的理論予以把握和闡釋,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廣義的美術理論,這種理論會逐漸成為一種獨立的體系,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形成一門學科,這一學科應該稱之為美術學。”美術,指占據一定平面或空間、具有可視形象以供欣賞的藝術,也叫造型藝術或視覺藝術。按照目的可分為兩大類,即純美術和工藝美術兩類。“美術”這一名詞始見于歐洲17世紀,也有人認為正式出現于18世紀中葉。近代日本以漢字意譯,五四運動前后傳入中國,之后開始普遍應用。美術學,則是大量的美術現象規律化、學術化之后所形成的專門的人文社會科學體系,是藝術學學科門類下屬的一級學科。簡單地說,美術是一種藝術現象,美術現象科學化之后成為美術學。從藝術的本質來講,美術是一種“術”,正如記者一直所倡導的,應當把藝術學一分為三:“史、論、術”。而美術學是一種學,這里的學,指的是科學。   其次,美術學與藝術學。這一對關系大概和“美術與藝術”的區別類似。很多人認為,早期的美術就代表了藝術。其實早在1920年,蔡元培就非常詳盡地闡述了美術的兩層涵義,他在《美術的起源》一文中開宗明義地指出:“美術有狹義的、廣義的區分,狹義的美術是專指建筑、造象(雕刻)、圖畫與工藝美術包裝飾品等。廣義的,是除了上列各種美術外,又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等。西方美術史用的都是狹義的概念,而民國時期中國學術界所說的美術,基本上是廣義的概念。”時至今日,美術學與藝術學的關系已經非常清晰,美術學是藝術學下屬的五個一級學科之一。美術學包括了美術史論、美術理論、美術創作理論以及美術學跨學科理論探究。但客觀地說,我國相當一部分藝術學研究成果是建立在美術學研究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有大量的學者是經由具有特殊性的“美術”這一“藝”而進入具有普遍性的“藝術學”研究領域的。更進一步來看,這種特殊性的“美術”中還包含著更為特殊的“繪畫”和“書法”。   再次,美術學與美學。一字之差,卻沿襲著兩個迥然不同的學科源流。美術學不同于美學。黃新然在《論美術學與美學之關系》一文中所說的比較貼切:美學為美術學提供了理論基礎及價值導向,美術學為美學研究提供參照系。美術學是由美術的基本原理即美術理論學科;美術史,即研究中、西方美術歷史的美術史學科;美術批評,即美術評論家運用一定的美術理論對美術作品進行分析、評價、批判的學科以及包括雕塑、繪畫等美術技術四大部分構成。而美學則包括美學理論、美學史以及運用一定的美學理論指導而發展起來的美學的分支學科這三大部分組成。美學更多的是屬于哲學思辨的范疇,所以,有時美學又被稱為藝術哲學。西方哲學有很大一部分是研究藝術的哲學。   當然,以上三種關系只是我們從概念上廓清美術學學科建設的一種路salifelink.com徑。學科建設是學術研究中具有統攝作用的頂層設計,有關美術理論與實踐的所有內容都應納入其中。正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陳池瑜所說:“并不是說只有用了美術學三個字才算得上是美術學研究成果,而應該說關于美術原理、美術批評、美術史及美術美學研究中有價值的著述與論文都是美術學研究的學術成果。”   當前,教育部高等藝術教育改革和發展,其目的是為了解和掌握我國高等藝術教育改革和發展現狀,進一步推動高等藝術教育科學發展,切實提高藝術人才培養。此舉對于美術學學科建設亦有著重要意義。   學科基礎:源遠流長 三足鼎立   中國美術學學科植根于深厚的中華傳統書學、畫學思想,經過數千年的發酵與整合,才得以形成今日中國之完善、辯證、和諧的美術學學科基礎。陳池瑜對該問題做過系統深入的研究。   從美術史層面來考察,中國第一部比較系統的美術史著作是唐代美術史家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該書的問世并不能說明美術學科建設歷史的發端,卻是中國美術思想系統化體系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早于16世紀歐洲意大利畫家瓦薩里《大藝術家傳》約700年,早于18世紀德國藝術史家溫克爾曼《古代藝術史》約900年。被美學大師宗白華稱贊為“亙古不朽的著作”。   最早將“美術”和“學”結合在一起成為新詞組的是蔡元培。他在1920年發表于《新潮》第2卷第4期上的長文《美術的起源》中,詳細論述美術的狹義和廣義概念之分,蔡元培所用的“美術學”一詞,相當于我們今天所用的“藝術學”一詞。魯迅于1913年發表的《擬播布美術意見書》所用“美術”一詞,也是包括音樂、跳舞和戲劇、文學在內的所有藝術。到20世紀20年代中期以后,學術界才將美術和藝術分開使用,即美術專指建筑、雕塑、繪畫與工藝美術,藝術則包括所有建筑、雕塑、繪畫與工藝美術、音樂、跳舞和戲劇、文學等各門類。   20世紀上半葉,我國曾經出版了大量的有關藝術研究的著作,這些藝術學著作有一個共同特點,即主要是以美術為切入點接入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學研究的。如陳中凡1943年發表于《大學月刊》上的長篇論文《藝術科學的起源、發展及其派別》;1931年,林文錚出版了3萬字的《何為藝術》;1932年,俞寄凡出版了《藝術概論》一書,更早一些,俞寄凡還翻譯出版了日本黑田鵬信的《藝術學綱要》;1933年,張澤厚出版了《藝術學大綱》;1936年,朱光潛出版了《文藝心理學》。彼時,丹納的《藝術哲學》、普列漢諾夫的《藝術論》的中文版本都在那個時候問世。蔡儀于1943年寫作《新藝術論》,與岑家梧撰寫的《論藝術社會學》被一并收入岑家梧1949年出版的《中國藝術論集》。新中國成立后,陳池瑜于1991年出版了《現代藝術學導論》;1994年,李心峰也出版了一本同名的《現代藝術學導論》;1997年,張道一在《文藝研究》上發表了關于建立中國藝術學的長篇論文,并主編了《藝術學研究》《美學與藝術學研究》叢刊及“藝術學研究”叢書,致力于藝術學學科建設,1998年彭吉象出版《中國藝術學》。   美術學學科是藝術學學科門類下的一級學科。涵蓋了美術史論研究、美術理論研究、美術術論(美術技法理論)研究、美術學跨學科研究等廣泛領域,是藝術學領域的重要支柱學科,在整個文化教育事業的建設和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的美術學學科從辦學傳統上要優于其他四個一級學科,中國現有八大美院,分別是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美術學學科基礎是其他學科望塵莫及的。   從博士層次來看。八大美院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只有三所,即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一些綜合性藝術院校和綜合性大學藝術學院的美術學專業也異軍突起,與八大美院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在綜合性藝術院校中,南京藝術學院因為擁有藝術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綜合性大學藝術學院中,擁有美術學博士學位授予權的有清華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上海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四川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這11所高校及研究機構。   從碩士層次來看。八大美院和六所綜合性藝術學院幾乎全部擁有美術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在綜合性大學中,碩士研究生授權點則廣泛分布在包括北京理工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北京印刷學院、首都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81所綜合性大學的藝術學院中。   從本科層次來看,美術學學科分布極為廣泛。基本按照六個方向來安排招生,美術理論、繪畫、雕塑、攝影、書法、國畫。學科布點多達500個左右。每年畢業生高達3萬人,美術教育總體規模龐大,源于持續增長的龐大生源。   學科環境:邊界模糊 學理待定   如果把藝術學門類下的五個一級學科做橫向對比,則美術學的學科環境并不令人樂觀。從宏觀上看,主要表現在:首先,美術之“學”,還在起步建設中。美術史成果還有很多,美術理論和批評也在發展之中,先不說國內目前為止專門論述美術學的著作鳳毛麟角,僅僅是美術學一級學科所包含的二級學科內容都仍無定論。那么,美術學的研究對象到底是什么?美術學“懸停”在抽象的“藝術學”和具體的“繪畫學”“雕塑學”等具體學科之間,到底該如何界定自己的研究范圍和理論體系,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鄧福星在《關于美術學及其他》一文中就曾摘錄一位資深學者的話,“我不知道美術學是什么意思,在國外沒有這個提法,國際通用的是美術史。”鄧福星主張美術學要充分考量所處的環境,盡管西方學術界中,美術史、美術理論、美術批評三者界限分明;但中國的美術研究則情況迥異,中國古代畫論、書論皆浩瀚如海,而史論評三者相互融合、難舍難分。其次,美術之“論”,我們常常聽說有“色彩理論”“構圖理論”,但很少聽說過有“美術創作理論”,即使有,往往也是明確指向繪畫學科。這一點和其他一級學科形成反差。在音樂學中,確實有一些理論是適用于音樂學學科下的所有方向的,如曲調理論、發聲理論、作曲理論等,但在美術學中,似乎很少有適用于全部學科方向的理論。當然,現在沒有并不意味著將來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文化的多元,“美術”的邊界不斷模糊,自然拓寬了美術學學科體系的外延。社會進入讀圖時代、圖像時代,在影像高度發達的時代,繪畫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和同化。繪畫和影像的結合有了更多的可能,這不僅改變了獲取信息、把握規則的基本方式,也使得繪畫的本質和形式經歷了重大改變。美術不但可以有“論”,而且可以很豐富。因此,新的美術理論應該加強推進。   以上是從宏觀上對美術學學科環境現狀所做的總結。從微觀上看,美術學學科的基本領域也處于一種自我修復的階段。我們按照學科建設的一般條件依次論述。   第一,研究對象。關于美術學的研究對象,陳池瑜認為,美術學是人文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一門研究美術現象及其規律、研究美術歷史的演變過程、研究美術理論及其批評的科學,換句話說,美術學要研究美術家、美術創作、美術鑒賞、美術活動等美術現象,同時也要研究美術思潮、美術理論、美術美學、美術史學。此外,美術學還要研究本身的歷(即美術學史),就像哲學要研究哲學史一樣。在這一界定中,美術學的基本研究對象包括美術史、美術批評與美術理論。美術批評學可以作為美術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加以研究,當然在批評學領域,美術批評學也可以作為批評學的一個分支,與文學批評學、音樂批評學等并列。美術批評與美術史、美術理論是三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學科。那么,什么是美術批評呢?美術批評是由批評家、哲學美學家、藝術理論家及美術家等人,運用一定的批評方法與原則,對美術作品的形式、語言、風格、題材、內容進行品析、評判,揭示其思想價值與藝術價值,或者對美術現象、美術思潮、美術家群體及美術流派、美術活動進行分析評價,揭示其內在規律和美術發展趨勢,這種活動就是美術批評或者叫美術評論。美術評論和當前的創作實踐活動聯系比較緊密,批評家要參與美術活動,及時了解創作動向,推動創作活動的發展,美術批評家有時還可參與策劃美術展覽,組織創作研討等活動,因此美術評論也是一項操作性、現實性比較強的活動。而美術批評學則是從理論上總結批評規律,提出批評觀念、批評標準和方法,或者總結歷史上的批評成果,建立理論形態的批評學科。   第二,理論體系。記者認為,美術學所轄的二級學科應當按照“史論(歷史)、理論(原理)、術論(應用)、跨論(跨學科)”的學科分類模型來進行設計。這里的“美術史論”要區別于一般的“美術史”,而是在“史”的基礎上實現與“論”的結合,是“‘術’的演進史和創造論”。這一點契合于平在《藝術學獨立學科門類的學域擴張與學理建構》一文中所提出的觀點:“在我看來,作為學科門類的‘藝術學’學理建構的領域,最精練的表達就是史、論、術三個方面。并且,史和論的主體應當是‘術’的演進史和創造論。”而“美術學理論”“美術學術論”主要是指凌駕于具體的美術創作之上的具有統攝價值的規律論和方法論。如同張道一在1997年第4期《美術觀察》上所論述的“藝術理論”,乃提出藝術理論的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技法性’的理論,如美術的構圖學、色彩學、解剖學、透視學以及圖案學、平面構成、立體構成等,音樂的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合聲、對位、配器等。這個層次對于基本功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各類藝術院校的教學也都非常重視。第二個層次是‘創作性’的理論,即創作方法論的研究。這一層次的理論既要解決創作過程中的規律和方法……第三個層次是‘原理性’的理論。”   第三,研究方法。學科方法的研究是學科成熟和深化的標志,美術學既可以運用自己特有的方法進行研究,也可以借鑒哲學、美學、心理學、社會學、文藝學的方法進行研究,因此對美術學的研究還可以同其他學科的研究結合起來,形成美術學研究的邊緣地帶或者形成新的交叉學科,例如美術社會學、美術心理學、美術市場學、美術管理學等。   第四,核心人物。盡管我國美術教育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這并不能掩蓋美術學研究的相對薄弱。真正致力于美術學學科體系研究的單位主要集中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東南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少數高校的少數學者身上。   第五,學術著作。正如在本文的開頭部分所指出的那樣,美術和美術學是兩個層次的概念,那么,考察美術學學科的學術著作也應當從兩個層面來進行總結,包括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書法等二級學科在內的與美術創作最為接近的應算做一類,而立足于總體的美術學一級學科的學術著作算做第二類。在國家圖書館檢索第一類的著作超過1萬部,這還不包括大量的未被國家圖書館收藏的作品畫冊,這足以說明我國美術創作領域的繁榮景致;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美術學”三字為主題的藏書僅有126本,并且90%以上都是美術學專業建設成果展示,真正意義的美術學研究著作只有兩本,北京師范大學梁玖教授的《美術學》(湖南美術出版社),該書應該是目前國內唯一一部從本體上探討美術學學科理論體系的著作,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從人類文化的視角切入,探討美術的存在;中篇對促成意圖藝術性視角表現系統外化實現的主體、主體實踐過程與主體實踐成果等內容,進行嘗試性探討;下篇則對影響美術生存的諸多領域――美術傳播、美術批評和美術教育展開論述。在學術論文方面同樣如此,根據對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29種美術類期刊的統計,關于美術創作研究的論文有數萬篇之巨,而美術學研究論文僅有不足50篇。即使是這僅有的幾十篇論文,基本出自幾位耳熟能詳的作者,如陳池瑜、鄧福星、黃新然等。   學科體系:學以致用 著眼未來   關于美術學的學科體系,學術界的基本共識是,通過從藝術學學科體系來進行“從一般到個別”的遷移,即由藝術史、藝術理論、藝術批評的基本架構,進而推出“美術史、美術理論、美術批評”的特殊架構。但這樣做的問題可想而知,今日之美術已非昨日之美術,在2011年公布的新的學科目錄下,在藝術學門類下,專門為藝術學理論留下了一席之地,美術學也成為一級學科。如果說以往的美術學是具有一般意義的、旨在把握其下美術創作一般規律的抽象意義的學科;那么,如今的美術學內涵已然發生了微妙變化,即成為一種特指的具體意義的學科,要在其下的繪畫、書法、雕塑等二級學科中建立起一個統籌兼顧的美術學學科體系。   諸多美術學學者顯然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在新的學科目錄公布不久,即2011年6月,由浙江大學藝術學院主辦的“全國高校美術學科發展高峰論壇”在浙江大學舉行,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40余所高校近50位美術學科領導和專家會聚一堂,共同商討美術學升級為一級學科后的相關問題及對策。這次論壇的首要議題便是“美術學的學科框架和評估體系”。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胡光華在會議上介紹了國務院藝術學科評議組設置美術學二級學科的背景,并指出二級學科劃分的主要精神是學科的科學發展觀。他闡釋了學科評議組對美術學二級學科的初步劃分為美術創作、美術史及美術理論、美術教育及理論、美術考古與文化遺產、美術市場與管理。   現在看來,以上二級學科劃分方法有待商榷。在我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中,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是兩條平行發展的路線,二者互為依托,彼此支撐。學科的服務主體是知識,專業的服務主體是學生,學科建設服務于專業建設,學科研究的成果直接或間接應用于人才培養。通過“體系建設”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學科劃分保持層次性,目的是對應專業建設的層次性,所以,博士生對應一級學科,重點側重于理論研究;碩士生對應二級學科,重點側重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本科生對應三級學科,側重于實際應用,這是一種理想狀態的學科結構。但以上劃分顯然沒有充分考慮這種層次性。而是把所有的可能的方向都劃歸二級學科。   陳池瑜認為,目前的美術學學科在本科、碩士、博士的培養計劃與研究方向上,已經逐漸形成了系統的教學體系。本科生以美術技法、材料運用、創作訓練為主,同時要防止學生輕視美術史論學習的傾向,學“術”的學生要重視美術史論學習,這樣可以擴大藝術視野,從美術史經典作品中吸收圖像、形式、技法等方面的營養,幫助他們進行美術創作。碩士生可以在創作與理論研究兩方面兼顧,一方面繪畫與雕塑專業的研究生也要進一步提高創作能力,同時也要完成碩士學位論文的寫作,也要提高美術史論研究能力和水平。而博士生則主要從事美術史論研究,完成博士論文,但也要盡可能接觸創作實踐活動,了解和學習創作過程與技術。總之,在美術學的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中,我們要注意創作實踐和理論研究的相互結合與互補,讓二者相得益彰。也就是說在美術學的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中,我們要處理好史、論、評的關系,或者史、論、術的關系。   重慶文理學院美術學院院長張詠清則站在學以致用的高度認為,美術學學科體系應當以“史、論、術、用”四個板塊為基礎進行頂層設計。“如果對美術學科做純理論性研究,將其學科域劃定為‘史、論、術’是可行的,這也是當前理論界對美術學科較為代表性的看法。但必須看到,由于這樣的概念,使得美術學科在人們的印象中成為了純理論或偏重理論的學科,并造成了人們對美術學科的片面認識,即社會應用性較低。實則不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美術學科越來越賦予了社會及生活應用的內容,學科域從重理論向重實踐應用傾斜,使知識學而致用,這是當代社會的審美需求。所以,將美術學科劃分為‘史、論、術、用’四個學科域比較貼切。這里的‘用’主要是實踐應用部分。或者直接劃分為理論(史+論)、實踐(術+用)兩大板塊,這或許更清晰實用。總之,學科建設盡量站在社會應用方面多一些思考,盡量彌補和改變原先美術學科理論偏重、實踐應用偏少帶來的發展瓶頸。加強并突出美術學科建設的社會應用性、實用性,才能給美術學科帶來寬闊的發展空間。”   學科文化:低位徘徊 兩極分化   文化的解釋不勝枚舉。但學科文化相對來講是一個古老而又新興的名詞。說它古老,是因為學科文化是伴隨著大學的產生而產生的;說它新興,是因為只有當高等教育社會性普及后,學科文化才能成為一種完整獨立的文化。   近些年來,隨著高校規模的迅速擴大和高校人數的急劇增多,學科文化已悄然成為我國高校文化的重要部分。同時,學科文化作為社會行業文化的萌芽,其發達程度和發展走向也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將來社會行業的走向。潛移默化之中,不同學科在各自學科文化的熏陶下,已經漸漸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思維理念。具體到美術學這個學科的文化,是指各個不同的學科組織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有學者在創建該學科的過程中,發現、創造和形成的美術學科理論體系以及所具有的創作、教育方式,主要表現在學科建設中所采用的語言符號、價值標準、科學精神或人文精神、文化產品以及工作方法的總和,是學科的靈魂與生命。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學科文化是根植于學科的,每門學科的成員擁有共同的信念,擁有自己的符號系統、價值觀念、學術精神等,這些元素組成了每個學校所特有的學科文化。   從總體上來看,我國的美術學學科文化長期低位徘徊,兩極分化比較嚴重。一邊是八大美院、六大綜合性藝術院校以及綜合性大學藝術學院,這些院校每年的畢業生少而精,活躍在市場前沿,知名的美術家幾乎都出自這些院校;另一方面,得益于近10年來的“藝考”持續擴招,美術學所轄專業成為諸多藝術學學科中招生增長數量最多的學科。一些“藝考”大省如江蘇、山東、河南等,每年“藝考”報名人數中超過一半是美術學所轄專業。大量的地方性高校在師資隊伍不強、人才培養模式不完善的情況下開設美術專業,招生規模持續擴大客觀上也增加了美術專業就業難度。另外,近年來,美術學專業和設計學專業在人才培養和就業方向上存在明顯的同質化傾向。   張詠清認為,我國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才將美術教育涉及的美術史、美術理論、美術創作、美術鑒賞、美術活動等美術相關專業及方向合并成藝術學科下的二級學科――美術學。目前,美術學科盡管已調整為一級學科,但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其社會重視程度還有很大差距。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學科設定較晚,沒有引起各方面的重視;二是當前社會對美術學科有比較大的誤解,將長效的提升審美修養的素質教育與功利的就業應用掛起鉤來,將理論、文化基礎與動手實踐分隔開來看待。前者是夯實基礎,練好基本功,未來大發展;后者是急功近利、邊學邊用、現炒現賣,發展后勁不足。這種誤解對當前美術學科發展負面影響很大,造成社會上認為美術學“低應用”“難就業”等以及帶來的一系列發展問題。   而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美術系主任古棕和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副教授葉南的觀點不謀而合,他們均認為,當前美術教育的高端人才培養還是不錯的,但中低端的人才培養存在很大問題,美術教育最大的問題不是出在高端人才培養上,而是整個大的普及教育,一個是早教,包括中小學這部分,沒有形成文化軟實力,無法惠及全民,美術學學科文化不健全。這和歐美國家存在較大差距。   在中國的美術教育進入到今天這樣一個空前繁榮時期的同時,美術院校也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湖北美術學院副院長周向林則認為,我們的教學改革,應當結合中國國情和已有的良好基礎,吸收和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美術學院不能關起門來辦學,學院教育不能脫離社會,在目前重視基本功訓練、重視技能訓練的基礎上,應適當引入當代藝術的“觀念”教學,使在校生的學習與時代發展和藝術發展不致脫節。當代藝術教學不僅是簡單的開拓新專業、添置新設備,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稱職的教師隊伍,這一點正是當代藝術教學的瓶頸。   而建立健全的學科組織和學科制度也是形成良好學科文化的前提條件。我國各大藝術院校,在美術學科組織的設置上是大同小異的。一般按照教學、科研及實踐設置。近年來,一些院校在不斷探討新的學科組織方式。如重慶文理學院美術學院在專業管理上分為學院、系、教研室;在專業建設及教學上則是學院、教學辦、教研室、工作室體系。張詠清認為:“這其中關鍵是教學內涵建設。我們為保證‘出作品、出成果、出人才’,培養出具有應用能力強的高素質的藝術人才,將美術課堂、教室改為美術工作室、藝術創作實訓室,增加藝術氛圍,強化藝術環境作用,提升藝術感染力,讓學生在藝術氛圍中潛移默化受到陶冶。同時實行‘輪訓+選修’的人才培養模式,既讓學生全面掌握美術專業的基礎知識,又能充分滿足學生興趣,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專業方向深入學習,最后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與此同時,我們在課堂推行‘手繪性、操作性、示范性’的教學方法,強調作業的手繪表現,教師的示范作用,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師生在課堂同時動手,實現課堂實訓化、作業作品化、練習創作化。并大力推行核心課程結業展評措施,讓全體師生參與評閱。這樣,我們天天有展覽,展覽不斷線。同時在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形成了比作品、比教學成果的良好的藝術教學競爭局面,使教學成果大面積涌現。效果非常明顯。”   (責任編輯:曹寧)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相關文章:

冬之美11-23

空白之美04-25

簡單之美04-27

和諧之美04-29

校園之美07-10

秋之美05-01

貼紙之美05-01

簡單之美04-28

讀書之美05-02

競技之美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