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華佗的外科手術
三國時期有名的神醫華佗,少年時代曾跟一位姓蔡的大夫學過醫。他聰明、勤奮,很得師傅賞識。下面小編為您帶來有關華佗的外科手術!
華佗的外科手術
有關華佗的外科手術,《三國志·華佗傳》記載:“若病結積在內,針藥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又說:“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后漢書》在記述這兩個外科手術事例時談到:“因刳破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博以神膏。”兩相比較,記載文句雖不盡相同,但語意則完全一致,前者是在麻醉下進行腹腔腫物摘除術,后者則是在麻醉下進行腸部分切除吻合術。關于術后護理,有膏摩,有敷以神膏;關于預后,兩書均強調了四、五日瘥,一月之間即平復矣。以當時的人體解剖水平、麻醉術的應用、以及兩書提供的史實資料,綜合分析手術的可能性是肯定的。此外,《三國志·魏書》中尚有一例華佗行剖腹手術記錄,載:華佗診治某“君病深,當破腹取。”“遂下手,所患尋差。”此段文字雖記錄過簡,但由“當破腹取”可知為剖腹摘除術之類,這也給上述腹腔腫物摘除術的史實下了一個有力的注腳。
繼秦漢時期之后,雖然在外科手術方面未出現像華佗那樣劃時代的代表人物,但在五官手術及整形手術方面,兩晉南北朝時期則明顯的超過了前代。關于目瘤摘除術,《晉書·景帝紀》記載,“初,帝目有瘤疾,使醫割之”。又“景王嬰孩時有目疾,宣王令華佗治之,出眼瞳,割去疾而納之傅藥”。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這一手術真是華佗所作,當是司馬師生后不久進行的,因為華佗被殺與司馬師生年相當。根據史實記載,司馬師的死因可能與目瘤及摘除術有關。但無論司馬師術后5年或40年死亡,均說明該手術還是很成功的。
唇裂修補術:晉代我國已有以修補唇裂為專長的外科醫家,《晉書·魏之》記載魏之,生而兔缺,為了謀取出路,于18歲時,“聞荊州刺史殷仲堪帳下有名醫能療之,貧無行裝。以投仲堪,既至、造門自通。仲堪與語,喜其盛意,召醫視之。醫曰:“可割而補之,但須百日進粥,不得笑語”。之曰:‘半生不語,而有半生,亦當療之,況百日邪’。仲堪于是處之別屋,令醫善療之。之遂閉口不語,惟食薄粥,其厲志如此。及差,仲堪厚資遣之”。之術后恢復了容貌美,乃至接任仲堪職為荊州刺史。這一生動的史實說明,仲堪帳下這位以擅長修補唇裂(即兔缺、兔唇)而名聞遐邇的外科醫學家手術技術高超,既以此知名,必然有許多成功的手術記錄,如果療效不高,或失敗者多,則不可能令遙遠的普通老百姓慕名長途跋涉去求治。
中國外科手術發展到隋唐,已達到頗高的技術水平,《諸病源候論>較真實的保留了隋代腸吻合術、大網膜血管結扎術、大綱膜壞死切除術等手術方法和步驟。如《諸病源候論》指出:“夫金瘡腸斷者,腸兩頭見者,可速續之。先以針縷如法,連續斷腸,便取雞血涂其際,勿令氣泄,即推內之”,并強調腸吻合術后“當作研米粥飲之。二十余日,稍作強糜食之,百日后乃可進飯耳”。在敘述何為“針縷如法”時,較詳細地陳述了有關方法和步驟:“凡始縫其瘡,各有縱橫,雞舌隔角,橫不相當。縫亦有法,當次陰陽,上下逆順,急緩相望,陽者附陰,陰者附陽,腠理皮脈,復令復常,但亦不曉,略作一行”。從上述腸吻合以及具體手術操作、術后護理等方面來看,的確已有了規范的連續縫合法、比較科學的護理和正確的飲食管理。此外,在巢元方的著作里,還敘述了外傷性大綱膜部分壞死的手術治療。指出:“安定不煩,喘息如故,但瘡痛者,當以生絲縷系絕其血脈,當今一宿,乃可截之。勿閉其口,膏稍導之”。從這一段文字所描述的內容與要求看,首先強調了大綱膜部分切除的手術適應癥;在手術療法與步驟上則要求先用生絲線結扎大網膜外傷壞死部位的血管“絕其血脈”,然后觀察24小時,“乃可截之”。
這一歷史階段雖然飽受戰亂,但總的社會發展趨勢是逐漸趨于安定繁榮,是封建社會逐漸成熟,發展鼎盛的時期,以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科技進步、較為開明的對外政策為背景,外科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并有大量文獻傳世,是外科技術由實踐經驗積累進入系統理論總結的階段。“整理與提高”在隋唐兩代的傳世著作中表現尤為突出。
‘頻繁戰亂和黃河流域高度發展的文明,特別是青銅器時代的到來,促使了我國外科學得以迅速發展。當時中國的外科學應該是世界最先進的?’
2001年4月初,山東省文化廳邀請了省內考古學界、醫學界部分專家對廣饒傅家392號墓墓主開顱手術進行了初步認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外科教授、博士生導師鮑修風,從考古學、醫學的角度進行了綜合研究。通過檢測,首先確定顱骨上的近圓形缺損確實有明顯的人工刮削過的痕跡,排除了這個孔是由于病變或者發育不健全(顱裂)等原因造成的可能性。后來,鮑修風采用了X攝片、螺旋CT掃描及三維成像等手段,從多個不同角度進行檢查分析研究,證明此缺損邊緣的斷面成光滑均勻的圓弧狀,應是手術后骨組織修復的結果。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螺旋CT三維成像,可以清楚地看到缺口的邊緣,顱骨的內板和外板已經很好地融合了,這就充分證明392號墓墓主確實做過開顱手術,而且手術是成功的,手術后病人至少又存活了兩年時間。
關于華佗的外科手術
提到華佗,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要給曹操開腦殼的場景。據說這哥們兒有一手開腦殼不要命的好手藝,但是曹操不信啊。
作為大軍閥頭子,曹操做夢都覺得有人要殺他,再加上華佗成天拿自己給關羽刮骨療傷的事情吹噓,所以認定了華佗是劉備那一派的人,于是就把給宰了。
華佗死了以后,中國醫學界,簡直是喪失了一位宗師級別的大師。我們都知道中醫里是沒有外科手術的,也就是開刀。或許就是因為華佗被殺,從而被終結了。
打假一、刮骨療毒的可不是華佗。
給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當時關羽中了敵方的毒箭,本來是奄奄一息了。這個時候華佗被請了過來,他說他有辦法。
華佗拿出了一排手術刀,也就是他發明的麻沸散。關羽說不礙事,直接上刀子。
為了表現出自己的英勇,關羽甚至還一邊喝酒一邊讓華佗在他肩膀上動刀子。華佗把關羽的皮肉割開,將滲透到骨頭上的毒液一點點刮掉。
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右臂,后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于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于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三國志》
再用線把皮肉給縫合起來,這樣關羽的毒素就被清理掉了。那么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華佗么?其實歷史上并沒有給出交代。
當時華佗的名氣比較響亮,所以羅貫中下意識地認為能給關羽下刀子的,應該就只有華佗一人了。但如果這個醫生的確是華佗的話,陳壽不可能不標注清楚。
由此可見,三國時期的外科手術水平,已經相當高超了。除了華佗以外,民間還有不少醫生是懂得外科手術的。
打假二、曹操殺華佗,不是因為華佗要劈開他的腦袋。
曹操有頭風病,時不時就感到頭疼。為此華佗就提出了一個建議,先讓曹操把麻沸散給喝了,華佗再用手術刀劈開曹操的腦殼,把里面的風邪給取出來,然后再給縫合上就好了。
曹操聽得一愣一愣的,這哥們兒莫不是瘋了吧?腦袋被劈開了,豈有能活下去的可能?為此曹操當然不行,他甚至認為華佗要害他,于是就把他給殺掉了。
那么史書上是怎么描寫華佗之死的呢?華佗是相當后悔學醫的,因為學醫在當時屬于卑賤的職業,很受人瞧不起。
曹操的確是得了頭風病,找華佗前來給他治療。華佗悶悶不樂地告訴曹操,這種病很難根治,就算長期治療,也只是延長壽命罷了。這等于就是宣判沒法子治了。
曹操還在思考這件事,華佗就借著家里有事,提前回家了。要知道這個時候華佗是曹操的家庭醫生,相當于是皇帝的御醫,哪能說走就走呢?
為此曹操多次讓華佗回來,華佗都假借老婆病重,以此拖延假期。曹操認為華佗是因為自負而不愿意見他,所以便派人去驗證真假。
結果發現他老婆居然沒病,華佗就這么被抓入了許昌的大牢之中,不久就殺了。華佗臨死前曾經把一本醫書交給獄吏,可人家哪里敢接手呢?于是華佗就把這本書給燒了,說不定這就是外科手術結的重要典籍。
由此可見,華佗被殺,可不是因為他要對曹操的腦袋開瓢,主要是因為他為人傲慢,多次欺騙曹操。
憑什么說華佗是中國外科手術的鼻祖呢?因為麻沸散。
外科手術,俗稱開刀,這就是要在你的身上劃口子,你說疼不疼?當然是疼得要喊娘的。這就是為什么中國古代遲遲沒有搞外科手術的重要原因。
不過中國歷史上有了華佗,這件事就好辦多了,因為他發明了著名的麻沸散,也就是最原始的麻醉劑。
外科手術的出現看來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但是病患者一般都是疼得死去活來,往往刀子才用到一半,病人就疼死了。
精于方藥,處齊不過數種,心識分銖,不假稱量,針灸不過數處。若疾發結于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之間皆平復。——《后漢書》
為此華佗的麻沸散就派上大用場了,在實施外科手術的時候,先讓病人把麻沸散給吃了,等到病人失去了知覺以后,再對他們開膛破肚,那都不成問題。
麻沸散的問世,使得外科手術不再是束之高閣的醫術。外科手術終于可以堂堂正正地進入人類醫學史,這都要歸功于華佗,難怪他被稱為中國外科手術鼻祖。
那么華佗是怎么發明麻沸散的呢?這里面還有一個感人的小故事。據說當時華佗和他的兒子一起研究麻沸散,兩個人上山采藥。
只要感覺有些令人發麻的藥都用上,再回家按照不同比例配制。可問題是這玩意兒需要試驗才能成功,又不能隨便找別人試驗,萬一把人家試驗死了,可得不償失。
為此華佗就跟兒子你一口我一口地試驗,一個人配制一種藥,配完就自己嘗嘗。結果他兒子吃的藥里面居然有毒,把他給活活毒死了。
華佗悲痛不已,但是他沒有放棄研究麻沸散,經過長年累月的研究,麻沸散終于被研究出來了,可惜華佗的兒子再也回不來了。醫者仁心,大概指的就是這樣,為了眾生,只好犧牲小我。
麻沸散成分的考究,版本有兩種。
既然華佗研究出了麻沸散,那么麻沸散是由什么成分構成的呢?跟現代的麻醉劑是不是相類似呢?這是很多人比較關心的問題。
很可惜的是,即使到現在,我們都無法給出一個非常確切的答案。因為相關考證實在是太多,而華佗也沒有留下個比較準確的說法。就目前的考證,我們可以知道,麻沸散的成分至少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第一種是一斤曼陀羅花,生草烏、生草烏、香白芷、當歸、川芎各四錢,一錢天南星。拿這六味藥組合而成。這是日本外科學家華岡青州考證出來的結果。第二種是三錢羊躑躅、一錢茉莉花根、一兩當歸、三分菖蒲組成。這也是民間傳說的一種說法,不具備權威性。這兩種制作麻沸散的方法,在民間應該都有使用,或多或少是有一些功效。我認為是華佗死后,藥方沒留下來,是當時的醫生或者病人,根據一些用過的藥渣,合理推理出來的辦法。因為在不同場合使用,所以藥力是不一樣的,為此藥方不同也很正常。
麻沸散顯然成為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劑,也使得華佗能夠在三國那個時期,就實行了全身麻醉手術,此乃人類歷史上最早的。
華佗靠著醫術,治了不少三國名人,而且病患還都不同。
一、陳登和寄生蟲。陳登是徐州名士,劉備來到徐州以后,陳登就甘愿輔佐劉備。后來劉備被呂布打跑了,呂布又被曹操給打跑了,陳登就跟了曹操。
陳登被曹操任命為廣陵太守后,常常喜歡吃生魚片。結果身體就不怎么好了,常常面色赤紅,心情煩躁。
廣陵太守陳登,忽患匈中煩懣,面赤不食。佗脈之,曰“府君胃中有蟲,欲成內疽,腥物所為也”即作湯二升,再服,須臾,吐出三升許蟲,頭赤而動,半身猶是生魚膾,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當發,遇良醫可救。登至期疾動,時佗不在,遂死。——《后漢書》
為此華佗讓人準備了十來個臉盆,華佗給陳登吃了一副藥以后,陳登吐出了十來盆的紅頭蟲子,也就是寄生蟲了。
陳登常喜歡吃生魚片,所以就順帶著吃了不少寄生蟲。當時的衛生條件也不咋地,所以吃點蟲子很正常。華佗說再過三年,這毛病還會復發,去他家再拿一副藥吃,就能根治了。
結果三年以后陳登果然復發了,可是派人去華佗家卻能找到華佗,陳登就這么被寄生蟲給害死了。當時他才不過39歲而已。由此可見,華佗對內科也十分在行。
二、周泰和十幾個大窟窿。當時孫策還在奪取天下,周泰和年輕的孫權鎮守宣城,這個時候敵軍在半夜殺來了。周泰想都沒想就把十來歲的孫權抱上了馬,自己赤身與山賊搏斗。
周泰不愧是名將,拿著刀斬殺了十來個山賊,可是等到周泰殺出一條血路,救出孫權以后,才發現自己身上也被刺中了十二個大窟窿。
眼看著周泰就要掛了,孫策得知以后大吃一驚,連忙派人將華佗給請了過來。華佗就是江東人,所以來得很快。
他看了周泰的傷勢以后,表示這件事實在是太好辦了,給他們開了一劑藥,敷上一個月自然就能夠痊愈。由此可見華佗對金瘡之類的傷也是有治療手段的。
三、曹操和風邪癥。這回華佗算是遇到了難啃的骨頭,這身上的金瘡之傷好治,肚子里的寄生蟲也好治,可是腦袋里的風邪卻很難根治。
腦袋是一個人生命最關鍵的地方,現在提倡大家騎電動車戴頭盔,其實就是為了保護大家的腦袋,因為腦袋受了傷,到目前來看都很難根治。
曹操那個時候恰好就遇到了這么個毛病,據說當年在征討西涼馬超的時候,被馬超用槍頭敲了兩下,回來就頭痛欲裂了。
估計曹操這風邪癥是被嚇出來的,華佗路過許昌的時候,就給曹操扎了幾針,暫時治好了曹操的風邪癥。
可是華佗也告訴曹操,這種病是很難根治的。曹操心想,這沒關系啊,把華佗留在這里給他看病不就行了?
奈何華佗是個閑云野鶴,他才不愿意跟著曹操混飯吃,于是就托詞拒絕了曹操的邀請。結果曹操惱羞成怒,就把華佗給殺了。由此可見,華佗對風邪癥是有辦法的,但是不能根治。
華佗面對各種疑難雜癥,卻能夠對癥下藥。
遇到同樣的癥狀,一般人都會以相同的病患來治理,可是華佗不一般,他會根據不同人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來治理。
內癥和外癥:華佗遇到過兩個士兵,他們都是身上發熱,腦袋疼。華佗看了以后,給他們開出的藥方卻完全不同,一個給開了發汗的藥,一個給開了瀉藥。而且叮囑他們別用反了。
這兩個人雖然覺得奇怪,但是畢竟是神醫開的藥方,他們就姑且用了,結果全都痊愈了。事后他們才知道,原來他們的病患表面上相同,但是原因卻不同。
一個人是表面上的病患,只要發汗就能解決問題。而另一個人卻是肚子里的問題,必須要把肚子里的東西排干凈了才行。
氣理:有個姓頓的都郵跑來找華佗治病,治好了以后,華佗告誡他,應該要靜養,因為元氣還沒有恢復,必須要禁止房事,否則一定會掛了。
都郵哪里管得了這些,他老婆前來探望他以后,當天晚上他們就進行了房事,結果三天以后都郵就去世了。
針灸:還有一個姓徐的,昨天剛找醫生過來用針灸刺了胃管,結果晚上咳嗽就沒停下來過,而且心里非常煩躁。
華佗給他查看了一下,下結論說那個醫生刺錯地方了,錯把肝臟當成胃管,如果以后吃的漸漸少了,不出五天肯定就掛了。結果真的像華佗說的那樣,這個姓徐的五天后就掛了。
總結:如果華佗不死,中國的外科手術,要早于西方1600年。
1846年,美國牙科醫生摩爾頓發明了一個震驚世界的藥物,那就是乙醚麻醉劑。這玩意兒大量投入到了生產使用當中,使得外科手術得到了迅速發展。
其實早在1600多年前,我國的華佗就已經發明了麻沸散。而且麻沸散的使用,也逐漸被人們所接受。
可問題是麻沸散尚且在推廣階段,發明麻沸散的華佗卻被曹操給殺了。曹操殺的可不只是華佗,他斷絕的還是中國外科手術之路。
神醫華佗的故事
三國時期有名的神醫華佗,少年時代曾跟一位姓蔡的大夫學過醫。他聰明、勤奮,很得師傅賞識。有一天,師傅把華佗叫到跟前說:"你已學了一年,認識了不少藥草,也懂得了些藥性,以后就跟你師兄學抓藥吧!"
華佗高高興興地來到藥鋪,誰知師兄們欺負他年幼老實,一桿戥秤你用過了我用,就是不讓華佗沾手。華佗想,若把這事告訴師傅,幾位師兄必定會受到責怪;但不說又怎么學抓藥呢?華佗琢磨了好幾天,終于想出一個好辦法。每當師兄們把藥稱完包好,他總要看著師傅開單的數量,用手掂量一下藥包,心里默默記著,等閑下時再偷偷將掂量過的藥包用戥秤稱稱,對證一下。這樣天長日久,手上的功夫越來越熟練了。有一回,師傅讓華佗抓藥,見他竟不用戥秤,抓了就包,頓時怒形于色,嚴厲地說:"你知道嗎?抓藥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你這樣隨手就抓,豈不是拿人的性命開玩笑!"華佗笑笑說:"師傅,錯不了,不信你稱稱看。"師傅半信半疑地拿過華佗包的藥,逐一稱了份量,可不是,跟自己開的分量分毫不差!他又開了個新藥方,讓華佗再抓幾付,結果還是準確無誤。師傅十分驚奇,反復詢問華佗的好手藝是怎樣練出來的。華佗見隱瞞不住,只好如實講了。師傅聽了,激動地說:"能繼承我醫道的,必定是華佗啊!"
華佗三試茵陳的故事
相傳,有一個黃癆病人(黃疸),面色姜黃,眼睛凹陷,極度消瘦,找到華佗說:"先生,請你給我治治病吧。"華佗皺著眉搖了搖頭說:"眼下醫生們還沒有找到治療黃癆病的辦法,我也是無能為力呀!"
半年后,華佗又碰見那個病人,發現他變得非常健康,身體強壯,滿面紅潤。華佗大吃一驚,急忙問道:"你這病是哪位醫生治好的?快告訴我,讓我跟他學學去。"那人回答道:"我沒請醫生看,病是自己好的。"華佗不信:"哪有這種事!你準是吃了什么藥吧?""藥倒沒有吃過,不過因為春荒沒糧,我吃過些野草。""這就對了!草就是藥,你吃了多少天?""一個多月。""吃的什么草啊?"他們走到山坡上,那人指著一片綠茵茵的野草說:"就是這個。"華佗一看是青蒿,便采了一些,給其他黃癆病人試服,但試了幾次,均無效果。華佗又問那人,吃的幾月的蒿,病人說是三月的。華佗醒悟到,春三月百草發芽,也許三月蒿子有藥力。
第二年春天,華佗又采了許多三月的青蒿,給黃癆病人服用,果然吃一個好一個。為摸清青蒿的藥性,第三年,華佗把根、莖、葉分類試驗,發現只有幼嫩的莖葉可以入藥治病,并取名"茵陳"。
華佗還編歌供后人借鑒:"三月茵陳四月蒿,傳給后人切記牢。三月茵陳治黃癆,四月青蒿當柴燒。"
一代神醫華佗之死
魏國丞相曹操一直患有頭痛之疾。一次突然發作,疼痛難忍。于是,連夜便差人將華佗喚來醫治。華佗對其經過一番望、聞診斷之后,便對曹操說:他頭痛的病因緣于腦內,要先飲麻肺湯,后用利刃打開頭顱,將病根"風涎"取出后,才有可能根治。曹操聞聽后,以為華佗欲以此來陷害他,當即大怒,便令將士將其拿下,打入囚籠。
而后又不斷拷打追問,可憐一代名醫便這樣冤死于獄中。在非醫者看來,華佗的死或許只是讓人感到惋惜。而對華佗自己來說,我想在死亡之前其內心應該是很痛苦的。這種痛苦可能只有醫者才能理解。而官府之人則同曹一說耳。
【華佗的外科手術】相關文章:
華佗名言04-11
聰明的華佗09-30
大國戰華佗怎么樣 武將華佗介紹11-06
華佗作文1150字11-19
2華佗文檔(4)11-06
縫合技術在豬外科手術中的應用12-11
二例家畜外科手術的治療體會12-13
關于華佗的作文1200字以上09-28
庸醫華佗為題的450字作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