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上海方舟的前世今生
十年前,孫惠柱從導演孫小男那里聽到一個故事:希特勒給上海的日本占領者下了一道密令“要解決猶太人”,不過日本人最終沒有屠殺,而是設置了“隔離區”。想到一夜之間猶太難民面臨搬遷、來到上海后又遭遇不可知的“隔離”,孫惠柱由此寫下了《蘇州河北》的劇本。劇本圍繞一對猶太父女二戰時期在上海開的咖啡館里展開,匯集了日本軍官、中國藥商、白俄貴婦、進城打工的農村姑娘各色人等……2013年10月,《蘇州河北》在上海國際藝術節亮相,上演了一出上海版“卡薩布蘭卡”的亂世愛情。 即使不用那部好萊塢經典電影做比喻,猶太人上個世紀初流落上海的歷史依然令人動容,從未間斷地成為藝術創作源泉,電影《猶太人在上!、猶太人索妮亞·米爾貝格的著作《生于上!罚袊嫾谊愐蒿w在生前也曾經用畫作、電影的形式去探尋早期在上海的猶太難民史。 孫惠柱當時隨手編的這個故事,猶太裔導演李·布魯(Lee Breuer)卻評價:這個故事很有可能是真實的。因為美方制片人莎朗·萊維(Sharon Levy)就在墨爾本見到了一位曾居住在上海的猶太老人,老人的父親就開了一家名為“路易”的猶太咖啡館,位置是如今上海商城波特曼酒店的所在。 的確,一個最具有商業智慧的民族在一座擁有十里洋行的東方大都會尋求“諾亞方舟”的經歷,充滿了磨難、救贖、文化交織的種種,讓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久久難以忘懷、思考。2013年10月末,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和美國猶太人委員會芝加哥分會聯合主辦的“猶太難民和上!眻D片展在芝加哥揭幕。自從2008年建館以來,上海猶太人難民紀念館已經接待了很多來訪者,也會有很多人愿意根據他們提供的徒步路線去逐一尋訪當年猶太人的舊址。 就如同《蘇州河北》的咖啡館是猶太人社區的一個聚會點,真正“路易咖啡”的舊址當年周圍也是一派繁榮的猶太社區景象。一街之隔的陜西北路在當時被稱為“西摩路”,擁有遠東最大的猶太教堂西摩會堂(陜西北路500號),至今保存完好。30年代,還設立了上海猶太學校,上課的學生里就包括了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的父親。 當年的“西摩路”早已聲名顯赫,宋氏三姐妹從小長大的“宋家花園”就位于此路。與“宋家花園”百米之隔處,便保存有當年的猶太住宅。陜西北路430號,建于1913年,四層西式花園別墅,猶太房主原在一二樓從事黃金美鈔買賣,三四樓居住活動,一家人生活舒適富裕,其生活狀況是20世紀猶太人家庭在上海的一個縮影。 而在路易咖啡的對面,如今的上海展覽中心的位置,是“遠東首富”哈同(Hardoon)的私人花園愛儷園(又名哈同花園)。房地產大亨哈同便是猶太人,在這片上海最大的私人花園里他還宴請過孫中山。 猶太人在“冒險家樂園”之稱的上海找到了自己的天地。哈同早在1873年便來到上海,當時揣著6塊銀元,從沙遜洋行的門衛兼清潔工做起。而這個“沙遜”也是一個從西班牙逃難而來的猶太人家族,卻在上海建起了至今仍是外灘地標的“沙遜大廈”(即如今的和平飯店),成了“東方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哈同、沙遜代表的是從中東移入的賽法迪猶太人,與此同時還有一批俄國猶太人也早早來到中國,比如當時上海最著名的豪華皮鞋店歐羅巴皮鞋公司就是俄國猶太人經營。 和在上海灘最顯赫的地段站穩腳跟的賽法迪、俄國猶太人不同,自1933年納粹黨獨裁執政后,上海開始出現越來越多歐洲猶太難民。在當時的上海,西方人管理著租界、日本人占領非租界、汪精衛的傀儡政府還沒建起。這個有趣的“三不管”現象使得外國人不需要簽證就能進入,上海成為為數不多留給猶太難民的目的地。據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館長陳儉介紹,戰爭期間來滬避難的歐洲猶太人大約有3萬人左右。這個數字超過了當時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印度和南非五個國家收留的猶太難民的總和。 不過,他們只能在“下只角”區域虹口提籃橋搭建臨時家園。幸好像沙遜這樣的富豪愿意出資救濟,比如他興建的公寓樓河濱大樓就成了上海猶太難民接待站。有了外界幫助,歐洲猶太人也很快尋找謀生之道,做起了小生意,開咖啡館、冰淇淋冷飲店、做蠟燭……幾年前上海的海門路127號、長陽路100號數家店在拆除時發現墻上的“奇特文字”,后認定為德文,含義分別是“大西洋咖啡館”、“霍恩小吃店”和“香腸男高音三明治店”。那一帶在當年被稱為“小維也納”。在鼎盛的時期,走在長陽路、霍山路和舟山路形成的“工”字型地帶,幾乎令人錯以為身在歐洲的繁榮小 鎮。 舟山路59號至今未變模樣,這里二樓僅9平方米的小房間就曾是美國前財政部長麥可·布盧門撒爾在上海的家。他3歲那年作為德國猶太人隨父母避難中國上海,隨后移民美國,發奮苦讀,進入商界、政界。他不僅能聽懂地道的上海話,還能說上幾句。1977年,布盧門撒爾登上其政治生涯巔峰,出任卡特政府的財政部長。雖然他的薪水從前一年擔任大公司總裁的47.3萬美元銳減為6.6萬美元,但他環顧華盛頓的寬大辦公室,哈哈大笑:“這對于一個從上海來的男孩來說就不賴了!弊阋姡缒晟膶ζ涞挠绊,近年他重返柏林,出任猶太博物館館 長。 猶太人在上?此七算平靜的避難生活在1943年2月被打斷。最糟糕的一幕發生了,也就是孫惠柱聽到的那個故事。1943年2月18日,上海的各大報紙登載了《關于無國籍難民之居住及營業之布告》。日本人要求無國籍難民在3個月內遷入虹口提籃橋地區的“無國籍難民限定居住區”。這對于大多擁有英籍的賽法迪猶太人和俄國猶太人沒有影響,卻讓剛剛穩定下的德國、奧地利、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歐洲猶太人不得不再次拋棄剛剛創立的家業,進入隔離區、面對未知的日方政策。 “那段歷史有很多細節不為中國人所知,也不為世界所熟悉。”孫惠柱對《環球企業家》說,這時他正坐在《蘇州河北》首次公演的劇場里。孫惠柱和他的劇組正在做的便是讓猶太人在上海的故事感染更多人。 十年前的劇本直到今年“上海國際藝術節”才正式與公眾見面,可謂好事多磨。但這一路,孫驚訝于自己遇到的援手不斷。他在上海戲劇學院帶的兩個美國研究生杰弗瑞(Jeffrey Sichel)和李邁(Michael Leibenluft)恰巧都是猶太人,他們一個聯系到美國華盛頓的Theatre J來演出、一個則找到上海的猶太難民紀念館合作;孫惠柱去年在紐約電影學院訪問,那里的校長和教務長也都是猶太人,熱情安排該校的學生來排演;托尼獎、艾美獎獲獎導演李·布魯恰巧看到了,又覺得作為猶太人他義不容辭,便開始安排自己的專業劇團參與。這次飾演父親Yakov的資深老演員認為:“在百老匯拿的錢更多,但是情感上和這個故事有內在的聯系,參演是對死去親人的一種撫慰”,他一半的家人就死在了波蘭,這次演出時他還增加了多段與天國親人對話的獨白。 大家都知道《辛德勒名單》、《美麗人生》,卻幾乎沒有猶太人在上海的經典故事。復雜的文化交叉是這個題材難以呈現的原因,副導演李邁夾雜著中英文向《環球企業家》解釋,他本人是曾在上海居住2年的猶太裔美國人。他說:“涉及到中國中下層的老百姓、中國的反抗組織人士、日本軍方、歐洲各國流亡而來的猶太人,西方作家往往不懂中國,中國作者的意識形態化又打動不了西方觀眾! 他舉例在《蘇州河北》劇中演唱的3首曲子:美國老電影《真實羅曼史》的片尾曲“兩顆心”、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猶太祈禱詩“AniMa'amin”。這些都是各文化圈內部耳熟能詳的音樂,但是幾乎很少人三首都知道。 甚至當不同國籍的創作人員一起排演時,也容易發現政治文化偏見的頑固存在。猶太演員對于臺詞里的“猶太老板”非常敏感,認為這是貶義;而“這個角色不能這么做,因為中國人不會這么做”,李邁認為也是典型的偏見。他認為,每一個角色應該作為一個“人”去被欣賞和理解,而不是貼上猶太人或者日本人的標 簽。 不過要懂得復雜的文化背景,李邁還在聽取各國細心觀眾的意見。比如在語言上,陌生的兩個猶太人得知彼此都來自波蘭,他們溝通時一定說的是波蘭語;但當猶太父女倆在家庭的私人空間里獨處時,他們應該會說意第緒語(Yiddish),一種德語、波蘭語和希伯來語混合的語言,大多為猶太人所使用。 《蘇州河北》希望這一次能把猶太人在上海的動人故事講好。
【上海方舟的前世今生】相關文章:
上海公園的前世今生04-30
前世今生作文09-13
黃河鯉魚的前世今生05-01
計算器的前世今生04-29
戰斗機之前世今生05-02
前世今生作文精華[15篇]12-06
尋訪余杭的前世今生900字作文04-30
錦州市化石:史前森林的前世與今生04-29
方匣子的精彩-折疊沖鋒槍前世今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