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培訓中的專家講座需求分析
2013年5月,教育部頒布的《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訓質量的指導意見》指出:我國的教師培訓工作取得了明顯進步,但是依然存在針對性不強、內容泛化、方式單一和質量監控薄弱等問題。同時,該文件對教師培訓的機制建設、內容安排和學習方式以及保障措施提出了具體意見。
時下,教師培訓為各級學校所重視。但是,由于中小學教師現有的整體學術水平不高,因此,邀請專家到學校作講座,已經成為教師培訓的日常活動。但是,教師培訓需要請怎樣的專家,請專家到學校來講什么以及用怎樣的方式講,這三個問題卻值得中小學教育工作者思考。
筆者對6所學校的300位教師作了相關的調查。調查的6所學校皆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初級中學;各所學校都有100多位教師,從每所學校中任意選取了50名教師。此次調查共發放300份問卷,回收的有效問卷為284份。問卷圍繞教師最需要的培訓項目、專家類別以及講座方式等問題設計,以求客觀地反映教師對講座的真實需求。
一、由調查結果看教師最需要怎樣的培訓
1.教師最需要的培訓內容
結果表明:教師最需要的培訓內容是學科專業知識,占42.95%;其次是班主任工作,占30.28%;第三是教師心理健康,占8.09%;第四是教師師德教育,占7.39%;第五是教育政策與改革,占6.33%;第六是國家教育發展,占2.81%;第七是國際教育動態,占2.11%(見表1)。
由此可見學科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是教師最需要的培訓內容。學科教學長期以來是教師最重要的工作。調查結果反映了教師普遍重視學科教學的態度。這與我們長期強調課堂教學有關,也與教師專業標準相一致,表現了教師在增強專業知識方面的強烈欲望。班主任工作是每個教師必須承擔的一項工作職責。這項工作辛苦且艱難,耗費了教師大量的精力。調查表明,不少教師都需要學習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吸取班主任工作的經驗,以做好班主任工作。
另外,教師心理與師德教育也是教師需要的培訓內容。教師心理健康直接影響著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質量。教師職業倦怠已經為社會關注,教師的心理變異也引起了專家們的重視。因此,調查表明,教師需要心理指導和心理療養,以消除職業倦怠。師德是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道德。一個不具備良好道德的教師,肯定是不稱職的。尤其近年來的一些師德“敗壞”事件已經被社會廣泛關注,譬如性侵學生、營利家教等。調查也表明教師期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為人師表的愿望。
教育政策與國內外教育動態也是一小部分教師期望的培訓內容。了解教育的綜合狀況和具有政策的解讀能力已經成為教師專業標準的要求之一。但是,調查表明教師對教育政策、教育概況和國際教育的關注度不夠。這一方面反映了教師以實際工作為本位的普遍傾向,另一方面這與學校對教師的考核與評價制度有關。學校領導較少會在教師培訓中安排這些主題的講座。
2.教師最需要的講座形式
調查表明:58.80%的教師最需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講座,30.98%的教師最需要教學實踐的講座,10.21%的教師最需要理論的講座(見表2)。
近年來,教師的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轉變,教師不再滿足于單純的教學實踐工作,而且是結合具體的理論,對教學實踐進行探討分析,努力向科研型教師過渡。因此,中小學教師迫切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講座。
但教學實踐的講座依然為教師重視,尤其是對于年輕的教師而言,教學實踐的講座可以使他們身臨其境,獲得更加快捷和良好的培訓效果。此次調查也驗證了這點。至于純理論的講座,教師往往會覺得比較空洞,針對性不強,與實踐工作的相關度不高。因此,較少的教師會傾向于純理論學習和研究的培訓方式。
3.教師最喜歡的培訓專家
到中小學作報告的通常有三類人,一類是大學學者,他們是教授或副教授;第二類是教科院專家,他們是研究員、副研究員,有的則是教研員或教科員;第三類是中小學的優秀人才,他們是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名教師、名校長等。
調查表明:三類人當中,最喜歡教科院專家作講座的教師占38.38%,最喜歡中小學優秀人才作講座的教師占36.61%,最喜歡大學學者作講座的教師則占25%(見表3)。
以往,大學學者是教師最熱衷的培訓專家,因為他們學術水平高。但是,近年來,教師們變得更加務實,他們大多更喜歡長期深入和熟悉教育第一線工作的教科院專家和一線優秀人才。學校里的優秀人才的講座數量上升很快。這也表明專家型教師在逐漸增多,一線學校的科研力量在逐漸增強。
二、從受訓者角度看教師培訓需要怎樣的專家
教師培訓中,大學學者的講座學術性太強,概念太深奧,程序太復雜,教師難以理解,因而并不適合教師。教科院專家的講座則比較貼近教師工作的實際,容易為教師接受。中小學優秀教師的講座往往與自身專業緊密相關,所形成的經驗與教師的經驗相吻合,容易引起教師的共鳴和反思,因此中小學優秀教師的講座越來越受到教師們的歡迎。
在了解了教師最需要的講座和專家以后,學校還必須了解專家的學術專長和實踐經驗以及科研成果等,才能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教師發展和滿足教師培訓要求的專家。就長期培訓實踐而言,培訓專家需要滿足以下6個條件。
第一,必須是長期關注或從事中小學基礎教育的專家或一線優秀教師。全國各地有很多各種專長研究的學者,他們有些是研究教育制度和政策的學者,有些是研究學科的專家,有些是研究心理學的專家,有些是研究教師教育的專家,有些是研究課程的專家,他們有些是研究國外教育的專家,有些是注重國內教育的研究專家,等等。學校應該針對自身的現狀,了解學校教師最需要怎樣的培訓,有針對性地請相關專家。如學校要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則可以請政策研究的專家;如學校要加強教師學科專業的能力,則可以請學科研究的專家。
第二,必須掌握教師工作的第一手資料。預先請專家到學校來作現場考察和相關調查,直接與學生、教師和學校管理者聯系,考察本校的教育、教學和科研問題,然后,分門別類地作細致的分析和研究,做好切合本校實際的對策研究,以指導學校的工作。這樣,培訓才能解決教師和學校中的實際問題,才會受歡迎并產生良好的效果。 第三,必須熟悉和了解教師的生活。教師首先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在社會上,他們也有著普通人所擁有的生活和心理。因此,關注教師的日常生活,為教師解除心理壓力,幫助教師正確地對待自己的需求,就成為教師培訓的一項重要話題。如,教師的生活現狀如何,教師需要過怎樣的生活,教師的社會地位、工資問題以及社會對教師的評價和期待如何,等等。
第四,必須掌握教師成長的規律。教師是一個需要專業技術的職業,他們需要有專業的知識、能力和態度,既愛崗敬業,又能勝任教育、教學和科研的工作。因此,關注教師的職業生涯和專業成長是教師培訓的又一重要方面。譬如,教師成長的各個階段及其特點,新教師、骨干教師和優秀教師的成長條件和成長規律等。
第五,必須理解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教師是一項高尚的職業,它不同于一般的職業,它是教育人的事業,因此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為人師表,做好表率作用。教師要言行一致,要熱愛學生,主動關心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對學生要一視同仁,公平對待;教師要尊重家長,積極鼓勵家長配合學校的工作;教師要在社會上做好示范作用,積極維持公共秩序,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因此,師德教育是教師培訓的一項重要任務。譬如,教師家教問題、教師行政化問題和教師功利問題等。
第六,必須以教師熟悉的方式作講座,主要有三種方式:故事、個案分析和經驗報告。
之所以要以故事的方式作講座,是因為教師的發展中有很多的故事。這些故事真實感人,平淡而不可缺少。專家師德教育的報告要緊緊抓住這些真實感人的事跡,激勵和提倡美德的教育以及榜樣的教育;專家要善于從教師平淡的人生中,挖掘平凡中持續的不平凡,贊美教師的綠葉精神和蠟燭精神。教師的真實故事容易引起教師的共鳴和共振。
之所以要以個案分析的方式作講座,是因為教師的成長過程中有不少的困難和問題,這些問題需要以個案的形式加以分析、闡述和解決。專家可以將某某教師成長的個案作為研究對象,向廣大教師展示教師成長的各個階段的特點以及規律;專家可以將某一堂課的教學作為個案研究對象,分析和闡述課堂教學的步驟以及分層教學和整體教學的關系;專家可以將某個學生的成長作為個案,分析學生成長中的問題以及教師、家庭和社會應對學生成長所起的作用,等等。
之所以要以經驗報告的方式作講座,是因為教師在教育、教學和科研工作方面,經過實踐會形成很多的經驗,這些經驗需要提煉、歸類、引導以形成新的理論。因此,專家要經常深入教育第一線,充分了解教師在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才能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步驟和應對策略,使報告真正地起到指導、推動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作用。
教師培訓的起點在于教師,過程也在于教師,歸宿更在于教師,這就是以教師為本的培訓。因此,在教師培訓的講座中,專家在傳授專業知識、技能以及介紹經驗時,都要以教師為中心,都要以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為基本素材,都要以教師實踐為基礎,指導教師的理論學習和實踐工作。唯有這樣的講座,才能激發教師的興趣,引起教師的共鳴,教師培訓也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第四中學)
(責任編輯:龔道娣)
【教師培訓中的專家講座需求分析】相關文章:
員工培訓需求分析04-30
教師假期專家講座培訓心得05-01
淺談軟件開發中的需求分析05-01
需求分析報告09-17
論英語語言課程設計中的需求分析05-01
需求分析報告模板04-30
網站需求分析報告08-17
軟件需求分析報告11-27
現代人力資源發展與培訓的需求分析04-27
有效需求不足的成因分析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