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棉花高產栽培技術

時間:2021-10-31 08:00:16 資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棉花高產栽培技術

陜西省農技服務“大荔模式”實用技術叢書

大荔縣農村綜合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指定培訓教材

陜西荔民農資連鎖有限公司科技扶貧培訓教材

棉花優質安全栽培技術(圖解版)

安師祿 張立功 周亞軍 編寫

棉花優質安全栽培技術(圖解版)

目錄

第一節 概述

一、發展棉花生產的意義

二、我國棉花栽培技術的發展

第二節 棉花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一、棉花的生育時期

二、棉花對生態條件的要求

三、棉花的蕾鈴脫落

四、棉花的產量結構

第三節 棉花的高產栽培技術

一、棉花對土壤條件的要求與土壤耕作

二、棉花的需肥規律與施肥

三、棉花的需水規律與灌溉排水

四、棉田群體結構與種植密度

五、棉花全苗壯苗技術

六、棉花整枝

七、 綜合管理技術

第四節 棉花主要病蟲害癥狀識別

一、棉花主要病害癥狀識別

二、棉花主要蟲害癥狀識別

第一節 概述

一、發展棉花生產的意義

棉花的主產品是皮棉,是紡織工業以及輕工、化工、醫藥和國防工業的重要原料。 棉花每1OOkg生物產量的主、副產品量為:棉干稈64kg,子棉36kg;其子棉可產皮棉11~14kg,棉籽21~24kg;其棉籽可產短絨2~3kg,棉仁12~17kg,棉籽殼4~5kg;其棉仁可產油脂3~4kg,蛋白質3.5~5kg。這些副產物均具有重要的綜合開發價值。其中棉籽油含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其脂肪酸組成及含量與大豆油相近,其亞油酸含量占52.2%,除用作食用油外,還是涂料、洗滌劑、增塑劑、粘合劑、農用化學劑、纖維軟化劑、合成潤滑油等精細化學工業的重要原料。

二、我國棉花栽培技術的發展

(一)棉田種植制度的演變與發展

南方棉區90%地區實現棉花與其他作物的一年兩熟種植,從一熟直播棉發展到麥套直播棉-套移栽棉-麥(油)后移栽棉。近年來推廣了各種形式的高效立體種植熟制。北方棉區在20世紀70年代以來,麥棉兩熟種植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二)棉花栽培技術的完善與改進

1.三大技術,指育苗移栽、地膜覆蓋、化學調控。

2.地膜覆蓋種植方式的發展。

3.矮、密、早栽培技術結合化學調控和地膜覆蓋技術的應用。

4.同步栽培理論與實踐。

5.簡化栽培思路。

6.計算機的應用。

第二節 棉花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一、棉花的生育時期

棉花從播種至大田收花結束的總日數稱為大田生長期,或稱全生育期,大約為210天左右。出苗到第一個棉鈴成熟吐絮,稱為生育期,大約為120天左右。棉花一生要經歷出苗、現蕾、開花、結鈴,吐絮等五個生育時期。

播種至50%棉苗出土、子葉平展稱為播種出苗期;出苗期至50%棉株出現第一個幼蕾稱為苗期,約需40~50天;現蕾期至50%棉株開第一朵花稱為蕾期,約需25~30天;開花期至50%棉株第一個棉鈴吐絮稱為花鈴期,約需50~70天。吐絮期至收花結束叫做吐絮期或成熟期。

1.播種出苗期

播種到子葉平展稱為出苗期。當棉花胚根長度達到種子長度的1/2時稱為發芽。棉花下胚軸拱出土面后,兩片子葉平展,即為出苗。

種子萌發出苗時,需吸收種子風干重61%~74%以上的水分,并要求土壤中空氣含氧量在10%以上才能正常發芽出苗。

棉花種子萌發的最低溫度10~15℃,最適溫度25~32℃,最高溫度為38~40℃。棉籽萌芽后下胚軸伸長發育形成導管需要16℃以上的溫度,棉花出苗比發芽要求的溫度高,在確定播種期時必須考慮出苗溫度。

2.苗期的生育特點

苗期所積累的干物質約占一生干物質總量的1.5%~2%左右,在產量構成因素中,是決定

單位面積株數的關鍵時期。

苗期是以扎根、長莖、生葉,即以營養生長為主,并開始花芽分化。當棉花第2~3片真葉展開時,主莖上已分化出8~10個葉原基(包括展開葉),在第5~7節幼葉的腋芽分化發育成果枝原基,頂芽發育成花原基。

苗期地上部生長緩慢,根的生長較快,是這一時期的生長中心,主根伸長比株高增長快4~5倍。

3片真葉前,對不良環境因素抵抗力弱,易導致弱苗遲發、病苗、僵苗或死苗。

苗期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不多,但要求充足的光照,較高的溫度和良好的土壤通氣條件。

3.蕾期的生育特點

蕾期積累干物質量通常占總干物質重量的15%左右,是增果枝,增蕾數,搭豐產架子的時期。此時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時并進,仍以營養生長為主,生殖生長由小變大,體內有機養料的分配、運輸仍以生長點和幼葉為中心。

根系逐漸擴大,至始花期根系基本建成。此期地上部生長加速,綠葉面積迅速擴大,葉面積系數比苗期增加約2.5~3倍以上。

現蕾后,氮代謝十分旺盛,碳代謝也逐漸增強。氮素養分供應適當,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協調,棉花穩長增蕾。如氮素供應過多,易導致瘋長;如氮素供應不足,棉花穩而不發,搭不起豐產架子。

4.花鈴期的生育特點

花鈴期積累的干物質占一生總干物質量約60%~65%以上,是決定棉花產量的關鍵時期。 初花期指棉株開始開花到第五果枝第一果節開花,約需15天。盛花期一般在7月中下旬至8月初,通常有50%棉株每天開花2朵以上。

花鈴期是棉花一生中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旺的時期。初花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主莖的增長量、現蕾數均達全生育期生長量的三分之一。以營養生長占優勢,有機養料80%~90%都運往主莖生長點和果枝尖端。

盛花期棉株營養生長逐漸轉慢,生殖生長開始占優勢,開花量常占開花總量的60%~70%。有機物質約60%~80%運向蕾、花、鈴。

花鈴期是棉花需要肥水最多的時期,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個體和群體、棉花正常生長與不良環境條件等矛盾表現最集中的時期。棉株根系生長速度落后于地上部,但吸收能力進入最旺盛時期。

5.吐絮期的生育特點

吐絮期干物質量約占一生積累的總干物量的20%~30%,爭結秋桃,決定鈴重和纖維品

質的關鍵時期。此時營養生長進一步減弱趨于停止,生殖生長逐漸轉慢而進入老熟階段。代謝中心轉為碳素代謝。棉株吐絮后,光合能力下降,根系活力減弱,對肥水要求減少。棉株體內90%以上的有機營養分配棉鈴發育。由于營養生長停止,葉面積系數下降,故個體與群體的矛盾逐漸緩和。

二、棉花對生態條件的要求

棉花是喜溫作物,生育期最適宜的溫度為25~30℃。在這一溫度范圍內,棉株生理代謝隨溫度升高而加強。溫度低,則現蕾開花延遲,鈴重降低,纖維品質差。棉子萌發要求的最低溫度為10~12℃,現蕾要求在l9~20℃以上,花鈴期的適溫為25~30℃,開花結鈴期的月平均溫度要求在24℃以上,纖維素的積累要求2l℃以上。在>15℃積溫為2600~3100℃的地方,可種早熟陸地棉;超過3200℃的地方,可種中熟陸地棉,4000℃以上的地方,可種早熟或中熟海島棉,低于2600℃的地方,則不能種棉花。

棉花好光,是短日照作物,一般以年日照時數在2000小時以上的地方種棉較好,如少于1500小時,特別是生長期間日照不足,對棉花的產量和品質都有明顯的限制作用。 棉花需要消耗一定數量的水分和礦質營養,才能獲得一定水平的產量。如畝產5Okg皮棉,要求生長期降水量為450一600mm,0一25cm土壤全氮含量達到0.05%以上。 棉花是深根作物,要求深厚疏松的土壤;一般以排水良好的微堿性沖積土為宜。

三、棉花的蕾鈴脫落

(一)蕾鈴脫落的一般規律

1.落蕾與落鈴的比例。陸地棉落鈴率高于落蕾率,海島棉落蕾率高于落鈴率。

2.蕾鈴脫落的日齡。一般現蕾后10~20天內的蕾脫落較多。棉鈴一般在開花后2~8天脫落,以3~5天的幼鈴脫落最多,10天以上的棉鈴脫落少。

3.蕾鈴脫落的部位。下部果枝脫落少,上部果枝脫落多;靠近主莖的節位脫落少,遠離主莖的節位脫落多。

4.蕾鈴脫落的時期。盛花期為脫落高峰。棉花蕾鈴脫落高峰,常年出現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約20天時間,脫落量約占總量的一半。

5.棉種和品種間蕾鈴脫落的差異。陸地棉脫落率最高,亞洲棉次之,海島棉最低。

(二)蕾鈴脫落的原因

棉花蕾鈴脫落的原因可歸納為兩類:

一是環境因素導致生理失調而引起的生理脫落;

二是由病蟲害和機械損傷造成的非生理性脫落。

生理性脫落,一般占總脫落數的80%左右。

國內外所作的大量研究都說明:同化產物供應不足或分配不當,是造成脫落的主要原因。

1.環境因素對蕾鈴脫落的影響

(1)水分 土壤水分不足,葉細胞濃度加大,葉片的吸水力增強,就從蕾鈴中奪取水分,減少了養料向蕾鈴的輸送,致使蕾鈴基部形成離層而脫落,其中尤以蕾、花、幼鈴脫落最為嚴重。水分虧缺還有降低光合強度,同化產物運輸分配受到限制,降低生長素的向基輸出,刺激乙烯和脫落酸的合成等間接作用促進脫落。

土壤水分過多和溫度較高時,常會使肥效發揮過猛,引起棉株徒長和蕾鈴營養不足。棉田積水會使土壤通氣不良,根系的呼吸受阻,同時也誘導乙烯和脫落酸的形成。降雨影響受精,尤其是上午降雨和持續降雨影響最大,可造成當日開花的子房90%脫落。

(2)肥料

土壤肥力不足,施肥量少,棉株生長瘦弱,根系生長不良,葉面積小,蕾鈴因營養不足而脫落較多。

棉田肥沃,密度過大,施肥不當,常引起棉株徒長,棉田郁閉,光照不足,光合產物輸送到結實器官的少,也會導致蕾鈴大量脫落。

氮、磷、鉀三要素配合不當,也會引起蕾鈴的脫落。某些微量元素(硼、鋅、錳、鈣等)的缺乏也會影響棉花生殖器官的發育,而導致蕾鈴脫落。

(3)光照。在徒長陰蔽的棉田,棉株中、下部受光量弱,蕾鈴往往大量脫落。光照不足可以從多方面引起蕾鈴脫落,主要是使棉葉的光合速率下降,影響生殖器官的發育,花粉發育不良,妨礙授粉和受精作用。

(4)溫度。高溫妨礙棉葉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并提高了呼吸強度,有機養料消耗過多。高溫高濕可使50%左右花粉失去生活力,使子房獲得的同化產物顯著減少。高溫缺水導致花藥不能正常開裂,甚至出現不育花粉。過低的溫度也會抑制棉株的代謝作用和引起花粉發育不良而引起脫落。

2.蕾鈴脫落的影響

(1)吲哚乙酸 正常受精發育的幼鈴胚中含有吲哚乙酸,鈴殼則含有抑制生長物質,在開花后的27天內吲哚乙酸呈緩慢上升趨勢。

(2)乙烯(ETH) 脫落幼鈴的乙烯釋放量常常數倍于正常幼鈴。

(3)脫落酸(ABA) 脫落幼鈴比正常幼鈴的ABA含量高2~4倍。在干旱條件下幼鈴和離層中吲哚乙酸含量降低,脫落酸含量提高1.3~3.5倍。體外施用ABA會強烈促進脫落。 棉花各種內源激素,在脫落過程中都起著一定的作用,同時又是相互影響的。如吲哚乙酸含量或運輸能力的降低相伴著脫落酸和乙烯含量成倍增長,說明激素間的平衡狀態影響蕾

鈴脫落。

3.受精與幼鈴脫落

正常受精可以促進吲哚乙酸、赤霉素、細胞分裂素的合成,調動有機養分大量輸入,因而幼鈴能正常發育。

不受精則使吲哚乙酸等激素合成受阻,而乙烯和脫落酸的合成與釋放卻增加,促進幼鈴的脫落。因此,受精是控制激素基因表達的重要因素。

4.營養供應與蕾鈴脫落

徒長棉株同化產物大量消耗在營養生長上,運向生殖器官的量較少,故而中部大量脫落。

鄭澤榮等 (1980)研究指出:處于不同發育階段的生殖器官之間存在對有機養料的爭奪現象,其競爭能力是大鈴>大蕾>花>小蕾。因此,開花后的幼鈴(2~8日)吸收養分的能力較弱,常因養分供應不足而脫落。

(三) 減少蕾鈴脫落的途徑

單位面積所結鈴數是決定棉花產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減少蕾鈴脫落,必須在增加蕾鈴,增加單位面積總鈴數的前提下提高成鈴率才有意義,不然,即使脫落率降低了,單位面積總鈴數沒有增加,也不會獲得高產。

棉花蕾鈴脫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類型棉田減少蕾鈴脫落的途徑也不盡相同。在選用結鈴性強、抗病蟲、豐產優質品種的基礎上,首先要改善肥水條件,合理調節肥水供應,協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其次是合理密植,建立合理群體結構,改善棉田通風透光條件。

四、棉花的產量結構

(一)棉花的產量構成因素

生產上通常將單位面積的總鈴數、平均單鈴重、衣分稱為構成產量的因素。三因素中,除衣分主要受遺傳特性支配而變化較小外,總鈴數、鈴重都容易受環境的影響變化較大。

1.單位面積總鈴數

單位面積總鈴數是株數和單株成鈴數的乘積,為構成棉花產量的主導因素。然而,兩者之間存在著矛盾對立統一的關系。

當單位面積株數的增加已不能補償單株鈴數降低的損失時,總鈴數不但不能增加,反而減少;

若種植密度過稀,即使單株成鈴多,也不能增加單位面積總鈴數。故爭取最高總鈴數必須使兩者協調,即必須合理密植,安排好行株距。

在采用良種的前提下,首先是地力和施肥量影響單位面積總鈴數。其次是水分。第三

是種植密度和行株距配置。此外,還有品種、季節、打頂時間、病蟲防治和棉株長勢等。

一般中、晚熟品種單株的結鈴潛力比早熟品種大。所以無霜期長的地區,都采用中、晚熟品種,以充分利用較長的有效結鈴期;

無霜期短的地區,有效結鈴期也短,應采用早熟品種,密植,密、早、矮配套技術,增結總鈴數。

在打頂時間上,適時打頂的比過早、過遲打頂的總鈴數多。

在病蟲防治上,防治準確、及時的總鈴數多。

在棉株長勢上,以生長正常的比旺長、早衰的單位面積總鈴數多。

2.鈴重

鈴重一般根據實測的單鈴或百鈴籽棉重的克數為標準,陸地棉的單鈴重一般為4~6g,大鈴品種為7~9g,小鈴品種為3~4g。

鈴重除受品種遺傳特性的影響外,在同一品種同一棉株的不同部位,棉鈴大小亦有差別。

不同成熟時期的鈴重差異也很大,在正常情況下,中熟陸地棉的鈴重可達5g以上,但在早衰或霜后遲熟的棉鈴,其鈴重可減少到3g左右,甚至只有1.5g左右。

鈴重是由棉籽重以及其上纖維重量的和所組成,溫度高低不僅影響衣指而且也影響籽指。

合理施肥和灌水都有提高鈴重的作用,肥、水條件差或施肥不當,導致棉株遲發、早衰、旺長,不僅單位面積總鈴數少,而且鈴重也輕。為害棉株根、莖、枝、葉、鈴的各種病蟲都直接影響鈴重。

3.衣分

衣分是皮棉重占原來籽棉重量的百分數。衣分的高低與種子表面單位面積的纖維根數,纖維長度,纖維粗細成正比,與種子重量成反比。它主要受品種遺傳特性所影響。高衣分品種,可達45%左右,一些退化品種30%左右,甚至更低,推廣良種衣分一般為37%~40%。 衣分也受纖維發育期間的溫、光、水、肥等條件和棉鈴著生部位的影響,但變化的幅度較小,相對來說比較穩定。在肥、水條件較適宜的前提下,外界條件對衣分的影響仍以溫度為主。

提高單產的主攻目標是在增加單位面積總鈴數的前提下,主攻鈴重,提高衣指和籽指。

(二)豐產優質棉花的產量結構

產量構成因素之間的協調發展是實現棉花高產、優質、高效的前提。

當皮棉產量提高到中高產水平時,各產量構成因素互補余地就小多了,密度呈下降趨勢。

比較理想的產量結構是6.5~7萬個鈴/畝、鈴重3.9~4.3g,衣分36%~37%。高產水平的鈴重和衣分必須分別達到4g和37%以上,每畝鈴數8萬個左右。

(三)棉花的合理生育進程與產量形成

根據季節的變化,通常將7月15日前結的成鈴稱為伏前桃;7月16日至8月10日期間結的成鈴稱為伏桃;8月11日至9月15日期間結的成鈴稱為秋桃。其中8月11日~8月31日所結成鈴稱早秋桃,9月1日以后所結有效成鈴稱晚秋桃。

伏前桃為早期鈴,比例不大,但可作為棉株早發穩長的標志。從高產優質角度出發,伏前桃比例不宜過大,春棉以占總鈴數的10%左右為宜。

伏桃是構成產量的主體桃,由于所處的外界溫光水條件適宜,體內有機養料多,伏桃單鈴重高,品質好。高產棉田伏桃一般要占總鈴數的60%左右,產量約占總產量的60~70%。

早秋桃由于所處的環境條件較好,只要肥水充足,早秋桃的成鈴率高,鈴重較大,品質也較好,從優化成鈴和高產優質的角度出發,它僅次于伏桃,也是構成棉花高產優質的主體桃。一般高產棉田,早秋桃應占20%左右。

晚秋桃著生在棉株的上部和果枝的外圍果節上,此時氣溫下降,棉株長勢衰退,鈴重和品質都較差。但晚秋桃的多少可反映棉株生育后期的長勢,若過多,表明棉株貪青晚熟,比例過低,表明棉株衰退過早,一般晚秋桃以10%左右為宜。

三桃的合理比例和結鈴的最佳時空環境依棉區氣候生態特點而異。黃河流域棉區南部和長江中游棉區,三桃比例以1:6:3為宜。長江上游地區,三桃比例為2:6:2為宜。長江下游地區,三桃比例宜在0:6:4。西北內陸棉區的南疆和吐魯番地區,三桃比例2:6:2為宜。北疆、甘肅和特早熟棉區,三桃比例1:7:2為宜。黃河流域棉區的華北平原亞區,三桃比例以1:7:2為宜。

第三節 棉花的高產栽培技術

一、棉花對土壤條件的要求與土壤耕作

(一)棉花對土壤條件的要求

種植棉花以土層深厚,肥力較高,富含氮、磷、鉀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硼、鋅、鉬、銅等,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較低(1.5m以下)土質砂粘適中的土壤為最理想。但棉花對于土壤要求并不十分嚴格,其它各類土壤只要注意改良均可用于植棉。砂質土壤植棉應注意增施有機肥料作基肥,重視中、后期施肥。粘質土壤應注意中耕松土促早發,在施肥量較大時,應預防后期貪青晚熟。

棉花是較耐鹽堿的作物。一般氯化物鹽類超過0.4%;花堿地pH值超過9.0,含鹽量超

過0.02%~0.08%不宜植棉。

(二)整地

棉田整地包括施底肥、深翻、耙耱保墑、灌溉造墑等作業。基肥最好在冬前結合翻耕施入。北方有灌溉條件的棉田,要進行冬灌或早春灌溉。春灌不應遲于播前20天,以免影響土壤溫度回升,不利出苗。棉田基肥用量需占總施肥量的60~80%。據多點豐產典型施肥經驗分析,認為畝產50kg皮棉,需施優質有機肥2000~3000kg;畝產100kg皮棉,需施4000~5000kg,結合施化學肥料。

深耕是棉花生產的重要環節,深耕深度20~25cm為宜。鹽堿地深耕(不亂土層)有助于淋鹽洗堿。

二、棉花的需肥規律與施肥

(一)棉花的營養特點與需肥規律

1.棉花不同生育時期對養分吸收的動態變化

(1)棉花吸收氮素的高峰,出現在花鈴期,吸收百分率可達60%以上,比苗、蕾期大幅度增加,是氮、磷、鉀營養的最大效率期。因而花鈴期需重施速效氮肥。

(2)生育正常的棉株,吸收氮和鉀以前、中期為多,吸收磷素以中、后期為多,因此前期和中期必須保證鉀的供應,中后期保持土壤較高的供磷能力極為重要。

(3)不同施肥水平對棉株吸收養分的動態變化有明顯影響,施肥量多,吸收的總量較多,中、后期棉花長勢較旺,養分吸收多;施肥量少,吸收總量也較少,前期吸收有相對增多的趨勢。

2.棉花在不同產量水平下的養分吸收量

產皮棉50kg/畝時,約需從土壤中吸收氮素(N)5~9kg,磷素(P205)2~3kg,鉀素(K20)4~

7kg。產皮棉75kg/畝約需吸收氮素6~1lkg,磷素3~4kg,鉀素6~1Okg。產皮棉1OOkg/畝約需吸收氨素10~13kg,磷素4~6kg,鉀素8~13kg。

棉花產量不同,棉株一生中積累的氮、磷、鉀比例也不相同。隨著皮棉產量的提高,棉株吸鉀量增加。所以,高產棉田應重視鉀肥的合理施用。

(二)施肥技術

1.基肥的施用

基肥多用有機肥料,肥效比較平穩,保持時間長,有利于實現壯苗早發、穩長、不早衰,也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若用土雜肥作基肥,一般畝施15000~20000kg;以綠肥作基肥則畝施500~1500kg;以廄肥作基肥,畝施1500~2000kg。

磷、鉀肥以總量的40%~50%作基肥。速效性氮一般不超過50%,肥力中等棉田以20%~30%為宜。

施用基肥宜早宜深。施用基肥的方法和時期,因氣候、耕作制度和基肥種類而不同,北方一熟棉田,有機肥結合冬耕翻施為好,兩熟棉區以驚蟄至春分在麥行松土溝施基肥較為適宜,麥后移栽棉田可開溝施移栽肥作基肥。

2.種肥的施用

在地力差、基肥不足或未施基肥的情況下可以施種肥,最好氮、磷混施,也有用有機肥和化肥混施的,還可與防病、蟲的藥劑配合使用。種肥施用量不宜過大,集中條施或穴施,無機種肥最好不直接接觸種子,在粘土地有機種肥可作蓋籽肥施用,既保持土壤表面疏松,助苗出土,又可供應養分。

3.追肥的施用

追肥原則:前輕、中后重、最后又輕。

肥量分配:在畝施氮7.5kg~10kg條件下,中、上等地力壤土地,氮肥施用以基肥占40%左右,花鈴肥施60%左右為宜;土壤肥力較差,質地偏砂棉田氮肥宜分三次施用,即播前基肥30%,蕾期(夏至前后)追肥20%和花鈴期(大暑前后)追施50%。具體如下:

(1)早施、輕施苗肥。

基肥施用較少或末施基肥的,齊苗時可施“催芽肥”,每畝多酶金尿素2~2.5kg,3~4片真葉時施“平衡肥”,弱苗要重點施用。凡基肥末施用磷肥的,要適當增施磷肥。

(2)穩施蕾肥。

穩施蕾肥能協調棉株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有利多長果枝、果節。

在土壤肥力低、基肥不足、棉花長勢弱的棉田,應適當施一些速效性氮肥,以促進棉株增枝增蕾。

在土壤肥力較高、基肥足,棉株長勢旺的棉田,則可不施速效性氮肥。

為了滿足花鈴期對養分的大量需要及防止早衰,在盛蕾期開溝深施遲效性有機肥料,以達到“蕾期施、花期用”的目的。

對早發、苗肥少、長勢差的或肥料末腐熟的棉田應適當早施、多施。對遲發、苗肥足、長勢較旺的棉田,應適當晚施。瘋長棉田更應施用,以防后期早衰,但施用時間要推遲,并結合開溝晾墑,以抑制營養生長。

(3)重施花鈴肥,補施蓋頂肥。

一般早發、早衰、地瘦、追肥不足、長勢弱的棉田,花鈴肥宜在初花期施用;晚發、雨年、地肥、追肥多、長勢旺的'棉田,花鈴肥宜在盛花期(即下部結住1~2個大鈴時)施用。

花鈴肥一般占追肥總量的50%左右,畝施多酶金尿素10~15kg,可結合中耕開淺溝施,施后覆土。土壤干早時,摻水澆施,以提高肥效。在盛花期于棉田四周邊行增施少量氮肥,能充分發揮邊行增產的作用。缺硼棉田若未在底肥或當家肥中拌施硼肥,花鈴期應噴一次翠康金朋液1000-1500倍液。

在重施花鈴肥的基礎上,立秋前后(最遲不過8月15日),每畝可施多酶金尿素5~8kg作蓋頂肥,能防止棉株早衰。缺肥并有早衰趨勢或中下部脫落嚴重的,蓋頂肥要早施。長勢好,肥力足,后勁大的棉田,要少施或不施。補施蓋頂肥必須適時適量,否則棉株貪青晚熟,使鈴重減輕,纖維品質下降。

花鈴后期根系吸收能力減弱,可采取根外追肥,即噴施0.2%磷酸二氫鉀或翠康生力液1500倍。根外追肥時間一般在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根據棉株長勢噴1~3次,每次每畝噴水溶液50~75kg。以晴天下午噴于中、上部葉片背面為好。

(4)根外追肥。初絮期根外噴施翠康保力1000倍或0.2%磷酸二氫鉀溶液對增加鈴重有一定作用。

三、棉花的需水規律與灌溉排水

(一)棉花的需水規律

棉花各生育時期的需水規律:苗期、蕾期需要少,花鈴期需要多,吐絮以后需要又較少。播種出苗期,2Ocm土層中的水分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為宜;苗期耗水量占總耗水量的15%以下,日耗水強度為0.5~1.5m3/畝;現蕾后,耗水量占12%~20%,日耗水強度為

1.5~2.0m3/畝;花鈴期,耗水量占45%~65%,日耗水強度為2.5~3.0m3/畝;吐絮以后,日耗水降為2m3/畝以下,耗水量占10%~20%。

(二)棉田水分的調節

1.棉田合理灌溉排水的原則

雨量的多少和分布是決定灌溉和排水的重要指示因素。土壤含水量是決定灌水與否的重要標志。棉花正常長勢長相和缺水表現是決定棉田灌溉時機的有效方法。棉株缺水表現為頂部葉片葉色暗綠,失去向陽性,且萎蔫,中脈折而不脆;主莖生長速度減慢,花位升高等。 棉花生育階段土壤適宜含水量(田間持水量%)

2.棉田灌溉 (1)棉田播前灌溉 一般在冬季或早春進行,冬灌效果較春灌好。除在土壤質地過砂、保水力差,或春季嚴重干旱,棉田墑情不足的年份需要推遲灌溉外,一般盡量避免晚春灌水或臨播前灌水。

(2)畦(溝)灌 加強棉田行間中耕培土,主要采取溝灌方式。

(3)噴灌 省水省工、保水保肥,但投資較高。

(4)地下滲灌 灌溉后土壤表層墑情不足,播種后難獲全苗,也不利幼苗健壯生長,且投資費用較高。

(5)滴灌 灌溉效應高,節約用水,防止土壤鹽堿化。

3.棉田排水

對地下水位較高,土壤含水量過多,土壤過濕的田塊。棉花生長期間,適宜的地下水位應保持在離地面1~1.5m以下。在地下水礦化度較高的地區,則應控制在2m以下。

排水的方法有深溝排水,畦(廂)田排水,打井排水,地下排水等。地下排水方式有暗溝、鼠洞和暗管等三種,以暗溝和鼠洞簡而易行,投資小,但僅適用于土質粘重的棉田,而且耐用年限較短,暗管經久耐用,不論土壤粘、砂都比較適宜,但需要一定的投資。地下排水工程同其它棉田排水方法一樣,既是排水溝渠,天旱時也可用于引水灌溉。

四、棉田群體結構與種植密度

(一)棉田群體結構

生產上有三種類型的棉花群體結構:一是小株密植,以利用橫向空間為主,接近于平面采光的群體結構,適用于旱薄地、無霜期短的地區以及生育期短的麥后直播棉;二是中壯株密植,以縱橫空間并重利用,接近于曲面采光的群體結構,適用于中等肥力棉田,有利于中產變高產;三是大株稀植,在充分利用橫向空間的前提下力爭利用縱向空間,接近于立體采光的群體結構,適用于高肥水棉田和較長的有效生育期。

理想的株型、葉片的大小和適宜的封行期與光能利用有極密切的關系。一般認為高產棉花花鈴期最適葉面積系數為3~4,并有一個合理的動態指標。經試驗,畝產100kg左右皮棉,要求苗期葉面積系數0.03,現蕾期0.2,開花期1.5,盛花期3.5,不宜超過4,吐絮期2.5左右。

棉花的最佳封行期是“帶桃封行”;封行程度是“下封上不封、中間一條縫”,以利通風

透光,使下層光強在光補償點以上(棉花光飽和點6~8萬米燭光,光補償點750米燭光),即地面有拳頭大的光斑,才能保證下層葉片及根系的營養,減少脫落多結鈴。

(二)確定種植密度的原則

1.氣候條件

我國各地棉花種植密度差別大,一般是北部高于南部,西部高于東部。長江流域棉區熱量、雨量充足,日照條件稍差,一般棉花生長期長,發棵較大,宜適當放寬行距,降低密度。種植過密,往往增加蔭蔽脫落,加重爛鈴,一般以3000~4000株/667m2為宜。北方棉區一般以3500~4500株/667m2為宜。

2.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

施肥量較高的棉田,密度可稍低,施肥量較低的棉田,密度宜稍高。北方棉區肥水條件較好的平原棉區,以3500~4500株/畝為宜;肥水條件差,耕層淺薄的鹽堿地以及砂質土,以5000~7000株/畝為宜。

3.品種類型

植株矮小、葉片較小、株型緊湊的品種以及早熟品種,密度宜稍密,反之密度宜偏低。

4.種植制度及種植方式

一熟棉田,棉花生長期較長,密度宜稀些;兩熟套種棉田應適當加大密度;麥后直播棉必須以密爭早,高肥棉田種植密度3500~4500株/667m為宜,中等肥力棉田以5000~6000株/667m2為宜。土壤瘠薄棉田密度可達6000株/畝以上。塑膜覆蓋育苗移栽和地膜棉,密度宜比同條件下套播棉降低10%~15%。

(三)行株距的合理配置

1.等行距 一般棉田采用。近年來普遍采用“寬行密株”配置方式,即通過適當放寬行距以延遲棉出封行,有利于中后期通風透光;靠縮小株距以保證密度。一般雨水充足、生長期較長的棉區,土壤肥力較高,棉株高大的棉田,行距應放寬到90~1OOcm;而雨水稀少,生長期較短的棉區、土壤瘠薄、植株發棵較小的棉田,行距以67~83cm為宜。

2.寬窄行 寬行可改善光照條件,窄行可增加密度,同時還可增加冬作播幅。一般寬行距80~100cm,窄行距40~5Ocm。這種方式在中等肥力棉田和套作棉田采用較多。

五、棉花全苗壯苗技術

(一)種子的準備

1.備足良種 一般備種量應比播種量多20%,手工條播約需棉種7.5~10kg/畝(毛子)。

2.測定發芽率和發芽勢 在25~30℃條件下,從發芽開始起,以9天的發芽粒數計算發芽率,前3天的發芽率為發芽勢。

2

3.粒選 剔除小子、癟子、嫩子、破子、蟲蛀子、雜子等不良種子。

4.曬種 曬種有促進種子后熟,提高發芽率和發芽勢的作用,特別是對成熟度較差的種子效果更好;曬種還可殺死附著在種子表面的病菌,降低棉苗發病率。一般在播種前搶晴天曬3~4天,每天曬5~6小時。

5.藥劑處理 藥劑處理主要是為了殺死種子所帶病菌和種子周圍土壤的病菌。

多菌靈拌種或浸種 多菌靈是內吸殺菌劑,可防治棉花枯、黃萎病和苗期病害。以多菌靈有效成分0.5%的用量拌種,密閉貯半月以上,或用濃度為0.2%~0.4%(有效成分)多菌靈膠懸劑浸種14小時,浸種過程中攪拌1~2次,浸后用清水沖洗即可播種或晾干備用,操作方法簡便,藥劑可重復使用2~3次。

6.生長調節劑處理

可使棉苗子葉下軸短,子葉大、厚、色深,側根發達,莖稈粗壯,增強抗逆性,縮短緩苗期。

(1)助壯素或縮節胺浸種 把選曬好的棉子用200~250mg/kg助壯素(50kg水加40~50mL有效濃度為25%的助壯素)或縮節胺(50kg水加10~12.5g縮節胺)浸種8~12小時,藥液要高過種子3~6cm,種子浸好后攤晾至半干后(不宜在太陽下曬),拌殺菌劑即可播種。浸種適用于營養缽苗。

(2)助壯素或縮節胺拌種 用100mg/kg的助壯素或縮節胺(50kg水中加助壯素20ml或縮節胺5g),拌棉種,其作法是將重量為棉子重50%~60%的藥液均勻地噴在末去短絨的棉子(去短絨的棉子,藥液要減少至種子重的40%)上,拌勻后堆放6~1O小時,其間要翻動1~2次,待種子吸收藥液后,晾干,拌殺菌劑后即可播種。拌種適用于露地直播棉田。

7.食鹽水浸種 用3%的食鹽水浸種2小時,再用清水沖洗后播種,能提高棉種的耐鹽能力,因而有利在鹽堿地上保全苗。

8.搓種 對未經硫酸脫絨的種子,為了促進其吸水和便于勻播,播種前可進行搓種,一般浸過的濕種子,用草木灰或干泥土進行搓種;干種子噴水后搓種。搓種也可結合藥劑拌種進行。

9.種衣劑的應用 應用長效、內吸殺蟲劑與生理活性強的殺菌劑,生長調節劑等物質,在助劑的作用下復配成種衣劑,對棉種進行包衣處理,可以控制種子和土壤帶菌傳染病菌及某些害蟲的危害,培育矮壯苗。且隱蔽施藥,可以保護地上天敵,減少農藥對環境的污染。

(二)直播

1.播種期

直播棉花播種出苗期栽培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一播全苗,并爭取早苗、齊苗、勻苗、壯

苗。

棉子萌發時的適宜含水量為其風干種子重的60%~80%,要求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70%~80%;陸地棉中熟品種發芽的起點溫度為11.5℃,最適溫度為28℃~30℃,,最高溫度為40℃~45℃,棉子出苗的溫度比發芽為高,幼莖(子葉下軸)伸長發育形成導管的溫度為16℃~18℃,一般在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4℃(5cm深的土溫約在15℃~16℃)時即可開始播種;

在易受霜害的北方棉區,最早播期只能在終霜期之前10天左右播種,終霜過后出苗。

2.播種量

播種量應根據發芽率的高低、種子的大小、留苗密度、土壤、氣候、病蟲害等情況決定。一般畝播種粒數不少于留苗數的8~10倍。條播要求每米內有棉子45~60粒,每畝播精選種子5~6kg(毛子);點播的用種2.5kg左右,每穴播5~6粒。

3.播種方式

目前棉花播種方式有條播和點播。機械條播或定量點播機播種(每穴3~4粒)能將開溝、下種、覆土、鎮壓等項作業一次完成。但要求播種量誤差不超過5%,無漏播、重播現象,播種深度一致,誤差不超過lcm,行距一致,播行正直。

4.播種和覆土深度

播種深淺要根據土質和墑情而定。我地棉區春季少雨多風,淺播的棉子易干,故播種和覆土以稍厚為宜,砂土3~4cm,粘土以3cm為宜。

鹽堿地棉田缺苗的原因,主要是鹽堿為害。為了減少和避開鹽堿為害,鹽堿土地區多采用“開溝躲鹽巧種”的辦法,奪取一播全苗。鹽堿土棉田大力推廣“淺溝、壓種、高蓋土”的播種方法,對一播全苗也有良好的效果。

5.鎮壓

在播種后,覆土前進行鎮壓(踩種),比覆土后鎮壓的效果好。覆土前鎮壓可使棉子與土壤緊密結合,有利于種子吸收水分,同時種子上面又有一層疏松的土層,可以達到增溫、通氣和保墑的目的。

6.化學除草劑的應用

在播種后出苗前施藥。常用的除草劑有乙草胺、地樂安、48%拉索、48%氟樂靈、50%撲草凈、25%除草醚、施田普等。

7.播后管理

(1)查苗補種 播后苗前及時檢查,發現漏播,爛種現象應立即催芽補種。

(2)清溝排漬,抗旱澆水。播后要清理積水的地方,降低地下水位,確保棉田無明澇暗

漬。遇雨土壤板結,要及時破殼,助苗出土。如遇春早,則應連續抗旱,直到齊苗為止。

(三)地膜覆蓋栽培

1.地膜覆蓋的作用

⑴保溫增溫:地膜覆蓋能增強對太陽輻射能的吸收,降低熱量損失,起到保溫增溫的作用。一般情況下,5~10cm土層(4~5月)提高地溫2~4℃。

⑵保墑作用:塑膜隔斷了土壤水分與大氣交流的通道,使水分在膜內循環,從而起到保墑作用。

⑶提墑作用:覆蓋后加大了土壤上、下層梯度的差異,使土壤水分上移,具有提墑作用。 ⑷保護土壤結構:地膜覆蓋后表土不受雨水沖擊和灌水淹浸,能保持根區土層的疏松狀態,防止土壤板結,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

⑸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養分的分解:由于地膜覆蓋土壤的水、氣、熱較協調,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土壤微生物數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增加促進了有機物的分解,加速無效養分轉化為有效養分。

(6)土壤表層二氧化碳較高:一方面,塑膜阻礙了土壤中二氧化碳向大氣中擴散,使其在土壤中累積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覆蓋的土溫和水分適宜,微生物活動旺盛,有機肥分解加速,因而土壤中二氧化碳釋放量和累積較高。

2.地膜覆蓋棉花的生育特點

(1)根系分布淺,吸收能力強

(2)生長發育加快,地膜棉的出苗期、現蕾期、開花期分別較露地棉提早6~8天、7天、3~4天。

(3)葉面積增長迅速

(4)產量結構合理 與露地棉相比,伏前桃和伏桃增加,秋桃有所降低。一般高產棉田的“三桃”比例為1:8:1或2:7:1。

3.地膜覆蓋棉花栽培技術要點

(1)播前準備

①選地和整地:選擇土層深厚,肥力中等以上,地勢平坦的田塊。要求地面平整,無坷垃、無茬子,上虛下實,底墑足、表墑好。

②增施基肥:地膜覆蓋后,有機質分解快,根系從土壤吸肥多,吸肥早,要增加基肥用量。一般基肥施用量占總量的45%左右;土壤偏沙的棉田,基肥以占總量的30%左右為宜。

(2)覆膜方式

①先播種后覆蓋:

優點是能夠保持播種時土壤墑情和土壤結構。出苗前保溫效果好,有利于出苗,有利于機械播種,便于提高播種質量和速度,節約用工。

缺點是破膜放苗不及時,棉苗遇高溫易受灼傷;破膜后棉苗遇低溫易受凍傷;膜內外溫度、濕度差距大,棉苗出苗后抗逆性差,易感病害、死苗。

②先覆蓋后播種:整地后先覆塑膜,播種時再在膜上按株距要求打孔破膜播種。

優點是墑情好時及時覆膜,有利于保墑;破膜時洞小,保溫、保墑及防除雜草效果均較好;棉花出苗后,不需放苗,能適應外界環境條件,抗逆能力強,苗較健壯。

缺點是人工打洞點播,需工較多,播種深淺及蓋土量不易掌握一致,出苗不整齊;播后如遇雨,土面板結,破土較費工等。

(3)適時播種 地膜覆蓋棉田,土壤溫度、水分等條件較好,播種期較露地棉提早5~7天。黃河流域棉區的播種適期,原則上是終霜前播種,終霜后出苗;一般在4月中旬播種,播種至出苗約需6~8天,出苗后可避過終霜凍害。

(4)田間管理

①破膜放苗:

若采用先播種后覆蓋的方式,當棉苗出土達60%~70%,且大部分棉苗子葉轉綠時,要及時在膜上打孔放苗。

一般分兩次破膜放苗,全苗后第二次放苗。膜孔直徑以3~4cm為宜,直徑過大會散墑降溫。在棉苗出孔葉片上積水散發后,隨即用土封口,防止土壤水分散失或大風揭膜。

②水肥運籌:

地膜覆蓋雖有保墑和提墑作用,但棉花開花后,蒸騰作用旺盛,耗水較露地棉多,所以遇旱要及時灌溉。

蕾期土壤田間持水量低于55%時,一般每畝灌水20~30m3;花鈴期土壤田間持水量低于60%時,每畝灌水30~40m。

地膜棉前期生長快,開花結鈴早,后期易早衰。因此,需肥早、需量大。要求施足基肥,重施花鈴肥。改變常規重施一次花鈴肥為兩次施用,即在初花揭膜時施有機肥和部分速效肥,當棉株結1~2個大鈴時再重施一次速效氮肥。

施肥與灌溉相結合,充分發揮肥效。在中等肥力棉田,每畝施純氮15kg左右,其中1/3作基肥或種肥,注意配合適當的磷鉀肥,2/3于花鈴期追施。

③調控株型:

3

地膜棉花在盛蕾初花期生長較旺。應視苗情進行化學調控2~3次,第1次在現蕾期(主莖8~10片葉),縮節胺或助壯素30~50mg/kg,第2次在初花期前后(主莖葉15片左右)50~100mg/kg,第3次在打頂后100~15Omg/kg,其噴液量以噴到整株葉片葉面全濕但不滴水為準。

④揭膜:一般棉區以盛蕾或初花前后揭膜為好。因盛蕾或初花前后,地膜覆蓋的增溫效應逐步消失,同時此時揭膜也便于及時進行施肥、中耕培土等田間管理。但在特早熟棉區和丘陵棉區可以不揭膜,以充分發揮地膜增溫、保墑的效應。

六、棉花整枝

1.打頂(或稱摘心、掐尖)

適宜的打頂時期,棉農的經驗是:“以密定枝,以枝定時;時到不等枝,枝到看長勢”。一般棉田果枝數達6萬個左右時打頂較為適宜,但若根據當地氣候條件確定的打頂季節己到,即便末達6萬果枝也要打頂,這就是“時到不等枝”,密度較高,6萬條左右果枝己夠,但若棉株長勢很旺,仍要適當推遲打頂,這就是“枝到看長勢”。北方棉區一般在當地早霜前80~90天,即7月15日左右打頂為宜。

在打頂方法上,應采用輕打頂,即摘去頂尖連帶一片剛展開的小葉(即一葉一頂),如果大把揪則容易去掉有效果枝和有效蕾。同一塊田打頂應先打高后打矮。晴天打頂有利于傷口愈合。

2.去葉枝

通常在第一果枝出現,可以區別葉枝與果枝時去葉枝。過遲去葉枝既消耗養料,增加蔭蔽,且易損傷莖皮,降低工效。去葉枝時,除病葉、黃葉外,一般要保留主莖葉,以利其對根系提供有機養料。但雨水多、肥力高、長勢旺的棉田,可將第一果枝以下的主莖葉酌情去掉幾片或全部,控制徒長。在棉田邊行,缺苗的地方或稀植棉田,可適當保留葉枝,利用其上長出的二級果枝多結鈴。一般待葉枝上長出2~3個果枝時打去葉枝的頂心,促使其上的果枝發育。

3.抹贅芽

打頂后或雖末打頂,生長過旺時,在中、上部主莖葉或果枝葉腋里都會萌生贅芽,應及早抹除。在光照和養分充足的情況下,主莖或果枝的腋芽分化發育的椏果,應予以保留。

4.打老葉、剪空枝

吐絮前后,如棉株生長過旺、田間蔭蔽嚴重,剪去中、下部老葉和空果枝,有改善棉田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爛鈴的作用。

5.打邊心

在肥水充足,長勢旺盛,密度又大的棉田里,可自下而上分次打去群尖,可控制棉株橫向生長,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長勢不旺、無蔭蔽的棉田,不必打邊心。

七、 綜合管理技術

棉田管理的中心任務是:苗期壯苗早發,蕾期穩長增蕾,花鈴期增蕾保鈴,吐絮期早熟不早衰。

長勢指棉株不同時期的生長發育速度,如主莖日生長量,主莖葉出生速度,果節增長速度等。

長相指棉株不同生育時期的外部形態特征,如棉花株型,高寬比例,紅綠莖比,果枝數,果節數,葉片大小,葉色,主莖節間長度和粗細等。

以下主要介紹4000株左右密度的中熟陸地棉,實現畝產皮棉75~100kg的管理措施。

(一)苗期的綜合管理

1.苗期看苗診斷

壯苗早發的長勢是:株高日增0.3~0.5cm,4天左右長1片真葉,功能葉寬表現為“葉片數×l.2~1.3cm”的數量關系遞增,6月上、中旬現蕾。

長相是:根系發達,植株墩實穩健、頂葉平齊,寬略大于高;莖粗節密,莖色紅綠各半;葉色油綠、葉片平展,頂部葉位次序為4、3、2、1;現蕾時株高15~2Ocm,真葉6~9片,葉面積系數在0.5以下。

僵苗是棉花長出2~3片真葉后到現蕾前的一段時間內,由于受到不良環境因素的影響,導致生埋失調,生長停滯的病態苗。僵苗按發生的主導因素可分為:漬害僵苗、旱害僵苗和病蟲害僵苗三類,也有伴生的。

2.苗期栽培技術要點

(1)補苗、間苗、定苗。在齊苗后進行第1次間苗,以葉不搭葉為度。1~2片真葉時進行第2次間苗,苗距以定苗株距的一半為宜。3~4片真葉時可定苗。間定苗要做到及時、留勻、留壯,拔除病苗、蟲苗、弱苗和雜苗。

(2)中耕除草,及時滅茬。苗期中耕要求“早、勤、細”。中耕深度以1.5cm左右為宜,株旁淺、行間稍深。如遇連陰雨,不能中耕除草時,可僅拔除雜草,防止苗荒。

(3)排澇防漬,保墑抗旱。在苗期多雨的棉區,常出現明澇暗漬,影響棉苗生育,且易發生病害和爛根死苗。必須做好清溝排漬工作。同時若出現春早應及時灌溉,松土保墑。

(4)防治病蟲害。棉花苗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立枯病、褐斑病、疫病。此外,紅腐病、莖枯病、角斑病。(后附各種病害與蟲害識別圖片)

苗病的防治方法,應采取清溝排漬、勤中耕、早施苗肥等農業措施,增強棉苗抵抗力并配合藥劑防治。苗期主要害蟲是蚜蟲、薊馬、紅蜘蛛、地老虎、蝸牛等,以藥劑防治為主。

(二)蕾期的綜合管理

1.蕾期看苗診斷

主要從棉株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是否協調進行鑒別。

高產長相是:根系深廣吸收旺,株型緊湊發課穩,莖稈粗壯、節密,紅莖比例60%~70%;頂芽肥大不下凹,果枝向四周平伸,節間分布勻稱;頂部葉位次序為4、3、2、1,葉片大小適中; 蕾多蕾壯脫落少。

長勢是:株高日增1~1.5cm, 盛蕾初花期可達2.5cm, 每2.5~3天出生一個果枝, 小暑節開花, 株高50~60cm,果枝10個左右。

2.蕾期栽培技術要點

栽培管理的主攻方向促進營養生與生殖生長協調發展,在搭好豐產架子的基礎上,實現穩長增蕾,為奪取高產奠定良好的基礎。。

(1)中耕、除草、培土。蕾期中耕能促進根系下扎,分布廣,有利發棵穩長。其深度可逐漸加深至8~12cm,行中間深、株邊淺。長勢過旺的棉田,應增加中耕深度到l2cm左右。結合進行清溝培土,以提高地溫,減輕病害,有利防澇防倒。培土要分次培高到10~l2cm,行間要鋤松。

(2)及時去葉枝。通常在雨水多,肥力高的棉田應及時去葉枝。

(3)清溝排水,灌水抗旱。蕾期遇雨,注意清溝排水,蕾期遇干旱應及時灌水抗旱。土壤肥沃,長勢好的棉田,可以不灌或推遲灌水。

(4)適時適量噴施生長調節劑。營養生長較旺盛的棉田,需要使用延緩型生長調節劑。根據苗情可用1~2次,第1次在主莖葉8~10片,縮節胺30~50mg/kg,第2次在主莖葉15~16片(初花期前后)50~100mg/kg,噴至整株葉片葉面全濕但不滴水為度。

(5)防治病蟲害。蕾期主要害蟲有蚜蟲、紅蜘蛛、紅鈴蟲、棉鈴蟲、薊馬、盲椿象、玉米螟、金鋼鉆等。蕾期病害以枯萎病為主,應及時防治。對枯、黃萎病要拔除病株燒毀,并進行土壤處理。

(三)花鈴期的綜合管理

1.花鈴期看苗診斷

花鈴期高產棉株的長相要求:株型緊湊、莖稈下部粗壯,向上漸細,節間較短,果枝健壯橫著長,葉片大小適中,初花期葉色退淡,盛花期后葉色又轉深,花蕾肥多脫落少,紅莖比例為70%~80%,盛花后接近90%,大暑節以后帶大桃封行,棉田地面能見到直射光斑。

長勢是:穩長7月,嫩過8月,初花期主莖日增量為2~2.5cm,不超過3cm,盛花期為

1.5cm左右,打頂后最終株高100~1lOcm左右,葉面積系數初花期應平穩上升至2~2.5,盛花期達到3.5左右。

2.花鈴期栽培技術要點

花鈴期田間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以促為主,促控結合,爭結“三桃”,增加鈴重,早熟不早衰,防止爛鈴。使個體和群體,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相互協調。

(1)重施花鈴肥:45%龍騰氯基復合肥30-40公斤+諾邦地龍生物有機肥20公斤,并葉面噴施翠康生力液1000倍2-3次,為健壯生長提供充足營養。

(2)抗旱排澇。伏、秋干旱易導致蕾鈴大量脫落和棉株早衰。因此伏旱、秋旱期間及早灌水抗旱,是棉花高產的關鍵措施。抗旱時間要看天、看地、看苗靈活掌握。沙土保水力較差,連續7天不下雨就應灌溉,壤土干旱10天就要灌水。棉株頂部3~4片葉中午出現萎蔫,葉片變厚,呈暗綠色,無光澤,至下午3~4時仍不能恢復正常狀態等均表現缺水,要及時抗旱。溝灌最好在早、晚進行,灌后要適時中耕松土保墑。在遭遇暴雨而發生漬澇的地區,必須做好雨前雨后的清溝排漬工作。

(3)摘心整枝。黃河流域棉區在7月中旬打頂為宜。水肥充足、贅芽叢生的棉田應及時抹凈贅芽,以減少養分消耗和改善棉田通風透光條件,多結鈴少脫落。

(4)化學調節。生長正常的棉田,于打頂5~7天后,每畝用縮節胺3g左右配成80~100mg/kg溶液噴施上部果枝,抑制晚蕾生長和果枝伸長,有利上部成鈴,增加鈴重。在遭遇秋季雨澇的年份,9月上旬還可噴灑100~150mg/kg縮節胺液,以抑制贅芽及無效嫩枝葉生長。貪青旺長棉花應加大用量。有早衰趨勢的棉田應用促進型生長調節劑802或特多收3000倍加2%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氫鉀一同噴,7~10天一次,共噴3次,可延長葉片功能期,減輕干旱和早衰帶來的損失。

(5)中耕松土、蓋草。棉花開花以后根系再生力弱,故中耕不宜深,次數也不宜多,為此可在重施花鈴肥后,在棉花行內覆蓋秸稈,既可保墑,防止土壤板結,又可彌補棉田有機肥的不足;還可增加棉田二氧化碳濃度,提高光合速率。

(6)防治病蟲害。花鈴期危害最大的主要是棉鈴蟲和紅鈴蟲,抓住這兩種蟲害的防治,就可兼治其他害蟲。棉花紅葉莖枯病(凋枯病)是一種生理病害,一般初花期開始發病,花鈴期或吐絮期盛發。可通過改良土壤,增施鉀肥,加強田間管理等辦法進行防治。

(7)防止爛鈴。爛鈴是受紅腐病、炭疽病、黑果病、鈴疫病等病菌侵害引起,多雨和田間蔭蔽潮濕是誘發條件。棉田的濕度和鈴殼厚度太大,有利病原菌滋生和侵入。爛鈴主要發生在棉株下部果枝和近主莖果節上,主要發生時間為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防止爛鈴應采

取如下技術措施:

①合理安排茬口與密度,合理促控及整枝,降低棉田濕度,增強棉花的抗病蟲能力; ②及時搶摘搶剝爛鈴,減少損失和病菌的傳染;

③采用高脂膜、乙磷鋁、代森鋅等藥劑進行防治;

④治蟲防爛鈴;

⑤摘除早蕾,錯開爛鈴易發生的季節和部位;

⑥選擇株型通風透光性好的棉花品種。

(四)吐絮期的綜合管理

1.吐絮期看苗診斷

高產棉株吐絮期長勢長相要求是頂部果枝平伸,果枝長度20~3Ocm,現蕾3~4個,蕾大且成鈴率高,吐絮時上部主莖葉呈綠色,下部主莖葉較淡,田間通風透光,棉鈴吐絮暢。

2.吐絮期栽培技術要點。

要求養根保葉,促伏桃增鈴重增衣分,爭取多結早秋桃。同時要控制營養生長和無效花蕾,做到不貪青晚熟,使養分集中供給有效蕾鈴。

(1)防澇抗旱 吐絮期如遇秋雨較多,要及時清溝排漬,降低田間濕度,防止貪青晚熟,減少爛鈴。如遇久旱,應及時灌水,防止棉鈴因干旱而逼熟,鈴重銳減。但灌水量絕不能多。

(2)防止蟲害 吐絮期主要害蟲有棉鈴蟲、紅鈴蟲、金鋼鉆、葉跳蟲等。后期噴藥治蟲必須堅持到9月下旬。曬花時要注意消滅隱藏在曬花簾下和倉庫墻壁上的紅鈴蟲幼蟲。

(3)整枝和推株并壟 吐絮前后對枝葉繁茂的棉田,將主莖下部大葉和無效果枝剪去。抹去贅芽,摘去無效花蕾,以減輕株間蔭蔽和養分消耗,促使秋桃發育,提高纖維品質。長勢過旺棉田,當棉株頂部結住棉鈴時,可隔行推株并壟,增加棉株下部光照,降低棉田濕度,防止爛鈴。

(4)化學催熟 對貪青晚熟的棉田,噴施40%的乙烯利100~150g,加水50kg,濃度為800~1000mg/kg液,能使鈴期縮短8~15天,提早成熟吐絮。在噴乙烯利的同時,加0.1%硫脲一同噴,能提高催熟效果。此外,施用脫葉磷乳劑7天左右,葉片脫落,對棉鈴無傷害,可提高霜前花率,畝用量0.2~0.3kg為好,要在日平均溫度高于12~14℃時進行處理即可有效。

3.精收細摘

收花必須分次進行。吐絮期常有大風雨或連綿陰雨,棉鈴吐絮后要及時采摘,以提高棉花質量和品級。過早采摘的剝桃花纖維未成熟,色澤差,品級低,且剝桃費工,子棉含水率高,貯藏中易發熱變色。如果采摘過遲,由于纖維受日光曝曬過久,引起光氧化作用,使強

度降低,長度變短,紡紗時廢花多,特別是受風吹雨打后,易污染變色,甚至霉爛,嚴重降低品質。

通常以棉鈴開裂后7天左右采收為好。當大部分棉株己有1~2個鈴達工藝成熟時,即可開始采收,以后每7~10天采收一次。

采收棉花應選晴天露水干后進行。遇大風或連陰雨,應在風雨到來之前及時搶收。要做好分收、分曬、分藏、分軋、分售等工作,以保證優棉優級優價,提高利用率,增加收入。

第四節 棉花主要病蟲害癥狀識別

棉花的病、蟲害對棉花的健壯生長危害較大,為了搞好病蟲害的預防工作,大田病蟲害癥狀的識別就顯得非常重要。

一、棉花主要病害癥狀識別(附10個病害癥狀的圖片。)

二、棉花主要蟲害癥狀識別(附10個蟲和相關癥狀的圖片。)

【棉花高產栽培技術】相關文章:

棉花高產栽培技術07-12

棉花高產栽培技術探析論文07-02

大蒜套種棉花高產高效栽培技術07-08

圓蔥套種棉花高產栽培技術08-02

北疆棉花膜下滴灌高產栽培技術07-31

北緯46°02以北地區棉花高產栽培技術07-29

油菜的高產栽培技術05-03

西瓜高產栽培技術02-26

雙孢菇高產栽培技術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