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認為 父親的陪伴可減少孩子的反叛 -資料
什么叫做叛逆,
研究認為 父親的陪伴可減少孩子的反叛
。其實往簡單里面說,叛逆就是不聽話。不管家長老師說的對不對,就是不想聽,就是想反抗。為什么孩子容易產生這種心理呢?父親常陪伴,孩子不叛逆
大多數情況下,母親是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人,可是,最近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幼兒從3個月起,父親能夠多陪伴左右,孩子在一歲前以至于以后的行為障礙都會更少,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對立違抗障礙、品行障礙等。也就是說,父親的陪伴會讓孩子的行為控制能力更強,攻擊性、叛逆性、好動性、反社會等不良行為大大減少。
同時,該研究也指出,父親的這種行為對兒子比對女兒的影響更大。參與研究的雷姆持達尼博士認為,這可能與男孩在幼年時期更容易感知到父親的影響有關。該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兒童心理學雜志》上。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父母的早期培養和關注對子女的健康成長將產生積極的影響。然而,目前大部分研究都是針對母親對孩子的影響,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往往被忽視。但這項研究提醒父母們,若想孩子更健康更全面的成長,父親和母親的共同參與和協作一樣重要。
過度放縱導致孩子叛逆
據調查,在我國家庭中,家長的過度放縱,已使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了近乎極端的叛逆行為,即青春期叛逆,這些孩子被定義為“兒童溺愛綜合癥”患者。
今年只有13歲的遼寧的女孩小麗曾長期服用毒品類藥物,并且她每次離家出走都會長達幾天。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小麗并非出生在充滿暴力、辱罵和低教育背景的家庭,而是成長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她的父母曾受過良好教育,對小麗的任何要求都給予滿足,對她的行為更是非常包容與理解。卻不料,這種做法使小麗變得極為叛逆。這就是“兒童溺愛綜合癥”的.典型表現,父母對孩子的過度放縱正是導致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
據了解,在其他國家,類似的問題也很嚴重。家長的縱容使青少年過早地習慣于我行我素,進而做出許多有悖社會傳統的過激行為,如吸毒、自殺、聚眾斗毆、破壞公共設施等。
專家指點:
青春期叛逆是青少年常見的青春期問題,與其責備這些家長,不如幫助家長們重新奪回在家中的控制權,實現家長的教育初衷。家長們必須明確在家中的“教父”政策,他們需要知道,自己有權利在不征求孩子意見的情況下做些決定,因為年少的叛逆孩子在很多事上并不具備正確的判斷力。
建議父母應當向孩子說明自己做決定的理由,而不是簡單地告訴孩子什么不可以做,否則只會讓孩子大發脾氣,有時還可能導致他們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家長們必須認識到,過分溺愛、放縱將可能造成孩子精神混亂,并對任何規定都存在逆反和叛逆心理。
如何正確對待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對于孩子和父母來說,青春期是令人煩惱的過渡年齡。如果父母在孩子的關鍵時期,不能正確引導,會嚴重影響父母與孩子的感情交流。其實,孩子在這個年齡只是追求自己的獨立人格而已,并不像有些父母想的那樣在強烈的逆反心理,
資料
《研究認為 父親的陪伴可減少孩子的反叛》(http://salifelink.com)。只要父母正確引導,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是完全可以順利地度過這一危險年齡的。以下是我校心理教授唐海波老師的一些有益的建議。一、不要心成疑慮。青少年會產生逆反心理或情緒,實際上父母是在挑起這種情緒。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們有獨立意識的跡象便極力壓制,擔心稍有讓步,就會導致孩子走上歧途。父母反應越激烈,越過分,孩子們就越會堅持己見;父母若強行壓制,那么一場大沖突在所難免。
心理學家忠告家長說,實際上并不存在青少年行為的必然模式,也沒有所謂的典型的十幾歲少年。你的孩子長高了,長壯了,成熟了,你若不用有色眼鏡看他,而是認為他生來就是這樣,那么你的兒子或女兒就會按照已培養起來的行為方式去做,成為你的好孩子。
二、放下家長的架子,保持家長的態度。為了能和孩子有效溝通,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父母應成為孩子最信任的朋友,相互信任,共同享受快樂,但這種友誼不應包括地位的“平等”。你仍應是一名船長,你可以聽取船員的意見,但最終決定航向的仍是你。
家長可分為三種類型:放縱型、專制型和權威型。一個14歲的孩子要參加周末聚會,放縱型的家長會說:“好吧,但不要呆得太晚。”放縱型家長要么對孩子漠不關心,要么給他們充分的自由取悅他們。
而一位專制型家長的反應則是:“不行。你還太小,不能參加這種活動。”他們把孩子看得很嚴,控制孩子,壓制孩子的發展和創造,什么事情都是家長做主。
權威型的家長考慮孩子的意見后,決定:“你知道我們周末的作息安排。我們是10點熄燈,你如果10點前回家,就可以去。”
這三種類型的家長,普遍孩子們喜歡權威型家長。這些家長給孩子們以負責任的自由,同時又不超出紀律約束的范圍。他們對孩子的影響比其他兩類家長都大,因為他們不對孩子的每個行動指指戳戳,這樣便突出了重點。
三、建立統一戰線。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6個人,都是圍著孩子一個人轉,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以我為中心”的心理。孩子有時會喜歡家長們中的一位。一位父親也許會為女兒的親密行為而“硬”不起心腸,并允許她享有母親所反對的“特權”。同樣,當父親要為某件事而斥責兒子時,母親也許會為兒子辯護。對孩子的不同態度會導致父母之間的沖突。因此,在處理孩子的某個問題時,你應同你的愛人多商量,決定你們在哪些方面互相讓步。然后,一起向孩子透露你們的決定。
四、不要盲目指責叛逆孩子。有時,孩子的一些逆反行為是針對父母的,但實際上也許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孩子放學回家,心情不愉快,可能你對孩子說的某些話,孩子沒有在意或者不予理會,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壓抑心中的怒火,來到孩子的身邊,親切第詢問他不高興的原因,是不是學習上遇到了困難,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想法。
五、把握重要問題。不要對孩子每個生活細節加以約束,不尊重孩子胡亂猜忌只會使孩子們反感。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渴望自由的空間,渴望表現自己,對于孩子的想法,只要是符合正常的心理行為,家長都應該給予支持,而不是嘮叨約束。
結語:孩子的叛逆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家長的長期不理解。最后導致孩子已經喪失了判斷能力。所以雙方的溝通就很重要了。
【研究認為 父親的陪伴可減少孩子的反叛 -資料】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