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荀彧的生平介紹
荀彧,漢末年曹操帳下首席謀臣,杰出的軍事家、戰略家。官至漢待中,守尚書令,謚曰敬候。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荀彧的生平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荀彧自小被世人稱作“王佐之才”(《三國志·魏書·荀彧傳》)。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文若戰略上為曹操制定并規劃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贊賞;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力卒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于官渡,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鐘繇,荀攸,司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三國志·魏書·荀彧傳》)。
荀彧官至漢侍中,守尚書令,謚曰敬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被人敬稱他為“荀令君”。
荀彧從小就被人認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辭官回鄉帶領族人遷到冀州。荀彧認為袁紹終不能成大事,便去東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賞他,把他比作張良并任他為司馬,那年荀彧二十九歲。曹操攻打陶謙時呂布襲取了兗州,荀彧臨危不懼單身前往說退豫州刺史郭貢的數萬人馬,并與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呂布敗走,荀彧又勸說曹操迎接漢獻帝,因此被升為侍中、尚書令。因為荀彧多次推薦優秀人才給曹操如戲志才、郭嘉等,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與他商議。袁紹勢力強大,曾寫信侮辱曹操,曹操非常憤怒,舉止異常,荀彧就用十勝十敗之說開導曹操,曹操轉怒為喜。官渡之戰時回信堅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擊敗袁紹統一中原,這都是荀彧的計劃。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勸曹操即公位,荀彧公開表示反對,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并在征討孫權時帶他出征,因為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后方;荀彧在曹操的猜忌中病亡于壽春(一說受到曹操的暗示而自盡),死后被追謚為敬侯,后又被曹魏追贈太尉。
荀彧的祖父是荀淑,為朗陵令,是東漢末年名士。荀淑有八子,號稱八龍。荀彧的父親荀緄曾任濟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緄忌憚宦官,于是讓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兒為妻。因為荀彧“少有才名,故得免于譏議”(《后漢書·荀彧傳》)。南陽名士何颙見到荀彧后,大為驚異,稱其為:“王佐才也。”(《三國志· 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
永漢元年(189),舉孝廉,任守宮令,掌管皇帝的筆、墨、紙張等東西。九月,董卓廢少帝劉辯,立獻帝劉協。十一月,董卓自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荀彧棄官歸家。對父老說:“潁川,四戰之地也,天下有變,常為兵沖,宜亟去之,無久留。”(《三國志·魏書·荀彧傳》)但鄉人多懷戀故土,不愿離去。時冀州牧同郡韓馥派人接荀彧,卻無人相隨。荀彧只得獨自將宗族遷至冀州避難。到冀州后,冀州已為袁紹所得,袁紹見荀彧來,待之為上賓。荀彧弟荀諶和同郡辛評、郭圖都在袁紹手下。荀彧卻見袁紹“終不能成大事”(《三國志·魏書·荀彧傳》)。初平二年(191),荀彧離袁紹而投曹操。曹操見荀彧來投,大悅,說:“吾之子房也。”(《三國志·魏書·荀彧傳》)任荀彧為司馬,荀彧時年二十九歲。
當時董卓威陵天下,曹操問計于荀彧,荀彧說:“卓暴虐已甚,必以亂終,無能為也。”(《三國志·魏書·荀彧傳》)后董卓派李傕等出關東,虜略各地,至潁川、陳留而歸。荀彧鄉人多數死于戰亂。
初平三年(192),曹操領兗州牧,后為鎮東將軍。荀彧則以司馬身份隨其征戰。
興平元年(194),曹操東征陶謙,張邈、陳宮乘機在兗州反曹,暗中迎接呂布。時荀彧和壽張令程昱守鄄城(今山東鄄城北,兗州治所),呂布到后,張邈派劉翊告訴荀彧:“呂將軍來助曹使君擊陶謙,宜亟供其軍食。”(《三國志·魏書·荀彧傳》)眾人疑惑,唯荀彧知其計,立即命令軍隊加強防,并急召東郡太守夏侯惇。而兗州諸城皆響應張邈,投靠呂布陣營。當時曹操率大軍出征,留守的兵力很少,而且很多人都與張邈、陳宮勾結。夏侯惇到后,乘夜誅殺謀反者數十人,軍心乃安。
豫州刺史郭貢受呂布煽動,率眾數萬來攻,軍中甚懼。郭貢要求見荀彧,荀彧準備前往,夏侯惇等人說:“君,一州鎮也,往必危,不可。”荀彧說:“貢與邈等,分非素結也,今來速,計必未定;及其未定說之,縱不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將怒而成計。”(《三國志·魏書·荀彧傳》)荀彧出城會見郭貢,郭貢見荀彧毫無懼意,認為鄄城易守難攻,引兵而去。荀彧又與程昱定計,保全了范、東阿、卒全三城。不久,曹操回師濮陽擊敗了呂布。
興平二年(195年)正月,曹操擊敗侵入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的呂布軍。五月,曹操向駐軍巨野(今山東巨野東北)的呂布部將蔣蘭、李封發動攻擊,呂布親自援救,被曹操擊敗,撤退而走。曹操殲滅巨野守軍,斬蔣蘭、李封,乘勝進駐乘氏(今山東巨野西南)。
此時,徐州牧陶謙已死,曹操獲悉后,打算趁機奪取徐州,再回軍消滅呂布。荀彧勸阻說:“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故雖有困敗而終濟大業。將軍本以兗州首事,平山東之難,百姓無不歸心悅服。且河、濟,天下之要地也,今雖殘壞,猶易以自保,是亦將軍之關中、河內也,不可以不先定。今以破李封、薛蘭,若分兵東擊陳宮,宮必不敢西顧,以其閑勒兵收熟麥,約食畜谷,一舉而布可破也。破布,然后南結揚州,共討袁術,以臨淮、泗。若舍布而東,多留兵則不足用,少留兵則民皆保城,不得樵采。布乘虛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范、衛可全,其余非己之有,是無兗州也。若徐州不定,將軍當安所歸乎?且陶謙雖死,徐州未易亡也。彼懲往年之敗,將懼而結親,相為表里。今東方皆以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將軍攻之不拔,略之無獲,不出十日,則十萬之眾未戰而自困耳。前討徐州,威罰實行,其子弟念父兄之恥,必人自為守,無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夫事固有棄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權一時之勢,不患本之不固可也。今三者莫利,愿將軍熟慮之。”(《三國志·魏書·荀彧傳》)曹操采納荀彧的意見,放棄進攻徐州的企圖。抓緊戰機,收割熟麥,儲存糧秣,積蓄實力。
不久,曹操以少勝多,大敗呂布,呂布連夜棄營撤往徐州。曹操乘勝攻取定陶城,并分別派出部隊收復兗州各縣,兗州遂平。此戰的獲勝,對曹操以后統一北方,成就大業,具有重要的意義,荀彧功不可沒。
建安元年(196年),隨曹操擊敗黃巾軍。七月,漢獻帝劉協在楊奉、董承等護衛下,從長安(今陜西西安西北)返回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許縣的問題上,曹軍內部發生了爭執。多數人不同意迎接獻帝,理由是“山東未平,韓逼、楊奉新將天子到洛陽,北連張楊,未可卒制”(《三國志·魏書·荀彧傳》)。
荀彧則對曹操說:“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景從;高祖東伐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自天子播越,將軍首倡義兵,徒以山東擾亂,未能遠赴關右,然猶分遣將帥,蒙險通使,雖御難于外,乃心無不在王室,是將軍醫天下之素志也。今車駕旋軫?義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舊而增哀。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雖有逆節,必不能為累,明矣。韓暹、楊奉其敢為害!若不時定,四方生心,后雖慮之,無及”(《三國志·魏書·荀彧傳》)。
曹操認為荀彧之言有理,遂應安集將軍董承的秘密召請,親率大軍進抵洛陽,被任命為司隸校尉,奉迎獻帝遷都許昌(今河南許昌東)。曹操被封為大將軍、武平侯,荀彧也升為漢侍中,守尚書令。從此造成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優勢,并為其此后統一戰爭(參見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
荀彧很少隨軍出征,而是“居中持重”(《三國志·魏書·荀彧傳》),曹操雖然在外征戰,但軍國之事都由荀彧調度籌劃。曹操問荀彧:“誰能代卿為我謀者?”荀彧說“荀攸(荀彧侄)、鐘繇”(《三國志·魏書·荀彧傳》)。荀彧善于舉薦人才,起初舉薦了戲志才,戲志才死后又舉薦了郭嘉。此外,還舉薦了陳髃、杜畿、司馬懿等人,都是當時名士,只有嚴象和韋康后來死于叛亂,先后敗亡。
自曹操迎天子后,引起了袁紹的不滿。時袁紹雄居北方。曹操則東憂呂布,南拒張繡。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南征張繡,大敗而歸。袁紹則更加驕矜溢,寫信給曹操,辭語驕慢。曹操閱后大怒,諸將都說是作戰不利的原故。鐘繇因此問荀彧,荀彧說:“公之聰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慮”(《三國志·魏書· 荀彧傳》)。見到曹操后,曹操將袁紹書信讓荀彧觀看,說:“今將討不義,而力不敵,何如?”荀彧說:“古之成敗者,誠有其才,雖弱必強,茍非其人,雖強易弱,劉、項之存亡,足以觀矣。今與公爭天下者,唯袁紹爾。紹貌外寬而內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達不拘,唯才所宜,此度勝也。紹遲重少決,失在后機,公能斷大事,應變無方,此謀勝也。紹御軍寬緩,法令不立,土卒雖眾,其實難用,公法令既明,賞罰必行,士卒雖寡,皆爭致死,此武勝也。紹憑世資,從容飾智,以收名譽,故士之寡能好問者多歸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誠心不為虛美,行己謹儉,而與有功者無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實之士咸愿為用,此德勝也。夫以四勝輔天子,扶義征伐,誰敢不從?紹之強其何能為”(《三國志·魏書·荀彧傳》)!
荀彧這番話雖然對曹操贊揚得過分了些,但總約來說,還是比較符合實際的。他不受表面現象的迷惑,能抓住事物劉本質來作分析,這是很不容易的。
荀彧簡介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
荀彧早年被舉孝廉,任守宮令,后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曾被袁紹待為上賓。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后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郁成病而亡(一說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盡)。死后被追謚為敬侯,后又被追贈太尉。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贊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于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鐘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主要成就
荀彧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他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敬稱為"荀令君"。他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贊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戰術方面,他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于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荀彧為曹操舉薦了鐘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人物評價
傅玄:或問近世大賢君子,答曰:荀令君之仁,荀軍師之智,斯可謂近世大賢君子矣。荀令君仁以立德,明以舉賢,行無諂贖,謀能應機。孟軻稱"五百年而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命世者",其荀令君乎!
陳壽: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然機鑒先識,未能充其志也。
王導:昔魏武,達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
王羲之:荀、葛各一國佐命宗臣,觀其轍跡,實奇士也。然荀獲譏于憂卒,意長恨恨,謂其弘濟之心,宜被大道;諸葛經國達治無間然,處事而無玷累,獲全名於數代。至於建鼎足之勢,未能忘已,所謂命世大才,以天下為心者,容得爾乎?
裴松之:世之論者,多譏彧協規魏氏,以傾漢祚;君臣易位,實彧之由。雖晚節立異,無救運移;功既違義,識亦疚焉。陳氏此評,蓋亦同乎世識。臣松之以為斯言之作,誠未得其遠大者也。彧豈不知魏武之志氣,非衰漢之貞臣哉?良以于時王道既微,橫流已極,雄豪虎視,人懷異心,不有撥亂之資,仗順之略,則漢室之亡忽諸,黔首之類殄矣。夫欲翼贊時英,一匡屯運,非斯人之與而誰與哉?是故經綸急病,若救身首,用能動于崄中,至于大亨,蒼生蒙舟航之接,劉宗延二紀之祚,豈非荀生之本圖,仁恕之遠致乎?及至霸業既隆,翦漢跡著,然后亡身殉節,以申素情,全大正於當年,布誠心於百代,可謂任重道遠,志行義立。謂之未充,其殆誣歟!
范曄:
①自遷帝西京,山東騰沸,天下之命倒縣矣。荀君乃越河、冀,間關以從曹氏。察其定舉措,立言策,崇明王略,以急國艱,豈云因亂假義,以就違正之謀乎?誠仁為己任,期紓民于倉卒也。及阻董昭之議,以致非命,豈數也夫!世言荀君者,通塞或過矣。常以為中賢以下,道無求備,智算有所研疏,原始未必要末,斯理之不可全詰者也。夫以衛賜之賢,一說而斃兩國。彼非薄于仁而欲之,蓋有全必有喪也,斯又功之不兼者也。方時運之屯邅,非雄才無以濟其溺,功高勢強,則皇器自移矣。此文時之不可并也。蓋取其歸正而已,亦殺身以成仁之義也。
②彧之有弼,誠感國疾。功申運改,夡疑心一。
袁宏:
①魏之平亂,資漢之義,功之克濟,荀生之謀。謀適則勛隆,勛隆則移漢,劉氏之失天下,荀生為之也。若始圖一匡,終與事乖,情見事屈,容身無所,則荀生之識為不智矣。若取濟生民,振其涂炭,百姓安而君位危,中原定而社稷亡,于魏雖親,于漢已疏,則荀生之功為不義也。夫假人之器,乘人之權,既而以為己有,不以仁義之心終,亦君子所恥也。一污猶有慚色,而況為之謀主!功奮于當年,跡聞于千載,異夫終身流涕,不敢謀燕之徒隸者。自己為之功,而己死之,殺身猶有余愧,焉足以成名也!惜哉,雖名蓋天下,而道不合順,終以憂卒,不殞不與義。故曰非智之難,處智之難;非死之難,處死之難。嗚呼!后之君子,默語行藏之際,可不慎哉!
②文若懷獨見之照,而有救世之心,論時則人方涂炭,計能則莫出魏武,故委圖霸朝,豫謀世事。舉才不以標鑒,故人亡而后顯;籌畫不以要功,故事至而后定。雖亡身明順,識亦高矣。
③英英文若,靈鑒洞照。應變知微,頤奇賞要。日月在躬,隱之彌曜。文明映心,鉆之愈妙。滄海橫流,玉石俱碎。達人兼善,廢己存愛。謀解時紛,功濟宇內。始救生靈,終明風概。
【荀彧的生平介紹】相關文章:
納蘭性德生平介紹05-30
納蘭性德的生平介紹資料11-28
托爾斯泰的生平資料08-14
杜甫的簡介(附人物生平)08-17
歐陽修的生平簡介05-31
最新畢業生平面設計實習報告 -管理資料03-25
德天瀑布介紹08-31
黃山介紹資料07-18
嵩山介紹資料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