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詩可入畫,畫不盡詩 -資料
蘇東坡能詩能文,能書能畫,于文藝批評也頗有見地,如針對王維詩歌與繪畫所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已是廣為人知的中國古代文藝批評中之經典,
詩可入畫,畫不盡詩
。中國古代文人形象思維發達,古典詩歌重意境,詩情之中確多畫意。畫傳詩意,也確有成功之作,像傳說中的“踏花歸去馬蹄香”,馬蹄旁畫幾只蝴蝶,境界全出。齊白石不愧大匠,順溪而下幾只蝌蚪,著實讓人于遙遠間若有所聞,堪稱巧思妙品。
藝術創作忌思想的懶惰。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理論始,相沿成習,一些人愛著眼詩趣,讓繪畫顯出詩意,大的詩意求之不易,便流向一些小的詩趣,或翠柳鳴禽,或溪橋路轉,格局越弄越小。這是一種精神上的偷懶,無自己之意,卻向詩中去找畫境。像將楊萬里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意思拿到畫中來,此類畫作不少,卻不知這已非創作,幾乎等于詩的圖解,往好里說已是“二手”,意思再好也是人家的,并非自己奇思妙想創作得來。
畫中可以有詩,但問題是,詩有畫不出之處。如錢鐘書所謂“畫家挖空心思,終畫不出‘三聲’連續的猿啼”(參見《七綴集·讀〈拉奧孔〉》),而繪畫并不就是為了畫詩,如果“我們的注意力常給名牌的理論壟斷了去”(錢鐘書語),一味要向繪畫中鼓搗出所謂詩意,勢必會使繪畫受到局限,甚至會使繪畫這種原本獨立的藝術變成文學的附庸。
這讓我想起一個人來,就是北宋畫家許道寧。說起許道寧,后人很有些對不起他,我們今天已不知他具體的生卒時間,甚至連他出生在什么地方也不能確定。畫史關于許道寧的文字甚少,同是北宋的郭若虛,在其《圖畫見聞志》中,也只語焉不詳的一百多字,提及其繪畫作品,只列出《山水寒林》、《臨深履薄》等,卻把他那幅《關山密雪圖》給漏掉了。
凡涉許道寧的文字,皆謂其作畫師法李成,有人甚至說這幅《關山密雪圖》頗得李成余韻,
資料
《詩可入畫,畫不盡詩》(http://salifelink.com)。作者自己在畫上題款也說“許道寧寫李咸熙關山密雪圖”。李咸熙,即李成。不知李成是否也有一幅《關山密雪圖》,不知許道寧這幅畫作是寫李成的意還是摹李成的畫,這些還有待考查,也許已無從考證了。但是,以筆者看,許道寧雖師法李成,卻并不就是李成,原本名不見經傳的他,所謂“寫李咸熙關山密雪圖”,也許是要借李成的名氣。今人好襲人,古人好托古。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就說,許道寧“始尚矜謹,老年唯以筆畫簡快為己任。故峰巒峭拔,林木勁硬,別成一家體”。另一位宋人劉道醇在其《圣朝名畫評》中說:“許道寧既有師法,又能變通。”有不知名者介紹許道寧的文章說道:“許道寧的這種以側鋒刷掃,濃淡分披而一次完成的山體畫法,在技法的運用上,是一種創造,對后來南宋時形成的大斧劈皴法,也有某種啟迪作用。”著眼《關山密雪圖》,繪畫者自然要注意筆法,如“淡墨渲染”、“短筆布皴”、“山頭施粉”等。這些固然要看,要研究,但是,筆者初見《關山密雪圖》,卻是被深深震撼了,心中升出的一個念頭是,這幅中國畫作,彰顯出中國筆墨的偉大之處,放在世界的偉大畫作中毫不遜色。從時空角度看它永不過時,這幅穿越時空的畫里有靈魂,蘊含著天地的精華,有大自然冥冥而不可言說的神秘力量,已遠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等一般理論所能涵蓋和解釋的了。在這幅畫作前,現有的理論和語言皆顯得蒼白無力。
于是得出一個感慨。早在宋代,中國繪畫的創作實踐已有偉大的成就,其成果完全可以和世界大師級的作品比肩并列,可是直到現在,批評界卻仍缺少大手筆去總結、分析和論述,幫助人們從更高的角度去重新認識中國繪畫。潘天壽先生早就說過:“東方繪畫之基礎,在哲學。”也許,這才是中國畫走出中西藝術交融創作瓶頸的根本所在。由此可見,創造出古典精品的民族文化的自覺和自醒,對于國畫在現代語境下的探索不只迫在眉睫,而且至關重要。
【詩可入畫,畫不盡詩 -資料】相關文章:
新一代可堆疊交換機技術展望 -電腦資料04-07
天壇資料08-15
泰山資料10-20
苦難的歷程 -資料03-13
樹的故事 -資料06-01
梅花的品格資料11-14
成功語錄 -資料03-13
婚姻的天條 -資料06-01
黃河介紹資料10-07
襄樊旅游 -資料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