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到宋朝去看“中秋晚會” -資料
民俗專家研究說宋朝人的幸福指數最高,他們喜歡過節,喜歡在特殊的日子酣暢淋漓地表達幸福感,
穿越時空:到宋朝去看“中秋晚會”
。宋朝的高層順應民心設置了許多節日,給快樂給幸福給消費一個理由。宋朝的節日多達70余個,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這是傳下來的節日,還有我們不熟悉的“天圣節”、“天慶節”等等五花八門。宋太宗趙光義是個骨子里很浪漫的人,他拍板定案“以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中秋節從此成了法定節日,成為雅俗共賞的狂歡節。農耕時代,春天祭日,秋天拜月是帝王們的光榮傳統。最早記錄“中秋”的文獻是《周禮》。春華秋實,農歷八月十五碩果累累,到處是一派喜氣洋洋的豐收景象,用飽滿甘甜的.瓜果,感謝保佑蒼生社稷風調雨順的月亮神。祭月、拜月儀式很快傳到民間,唐代已有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記載,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不知是誰由嫦娥奔月生發聯想,“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漸漸成了不成文的規定,拜月的主角讓位給女人。從宮廷到民間,女子們無不對著一輪圓月虔誠祈禱:給我嫦娥般容顏,讓愛永遠。文人墨客們在天朗氣清月圓如鏡的中秋之夜舉行盛大的詩歌筆會,一大批優秀的命題作文應運而生傳承后世,
資料
《穿越時空:到宋朝去看“中秋晚會”》(http://salifelink.com)。《東京夢華錄》對東京(今開封)的中秋節進行了生動詳盡的描述:“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皎潔的月亮剛剛爬上樹梢,京城大街小巷就熱鬧起來,家家戶戶張燈結彩,達官貴人聚集在與皇宮遙遙相對的樊樓上,剛剛開壇的美酒隨風飄來醉人的醇香,舉頭望月,詩意蕩漾。月光照著東京城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鱗次櫛比的樓臺,主婦們拜過月亮之后,拿著銀亮的小刀鄭重地分切月餅……清風明月本無價,按照《夢梁錄》的記載,即使是陋巷里的貧窮人家,也都會典當衣物去購買酒菜,歡度中秋。
別以為晚會演出是現代的產物,宋朝中秋節的《踏歌》就是一場華麗無比的中秋之夜壓軸戲。《宣和畫譜》里描寫:“中秋夜,婦女相持踏歌,婆娑月影中。”宋朝的踏歌是金明池畔實景演出,一群盛裝的宮廷女子在月華中聯袂為歌,踏地為節,美妙絕倫如夢如幻。萬頭攢動的場面難免有些混亂,來歸相怨怒,都為觀《踏歌》。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四個老人忍不住在山路上仿效美女的樣子踏歌。樹影婆娑亭臺樓閣,老人們邊走邊歌自得其樂,畫家馬遠將這四位可愛的老人形象用畫筆定格下來,寧宗看了馬遠的《踏歌圖》從心里高興,親自題款:“宿雨清畿甸,朝陽麗帝城;豐年人樂業,垅上踏歌行。”
宋朝的老人都這樣熱情奔放,說宋朝的幸福指數最高絕非妄言。真想穿越時空,親臨其境去看一場中秋之夜的歌舞演出,帶著幸福的感覺在回來的路上載歌載舞。
【穿越時空:到宋朝去看“中秋晚會” -資料】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