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的地域差異 -資料
美國和加拿大節日
感恩節是美國和加拿大獨有的節日,
感恩節的地域差異
。它的起源于300多年前一批100多人的歐洲移民到了美國,饑寒交迫很難活下來,大部分人在頭一年的冬天就凍死餓死了,剩下的50多人,在當地原居民印第安人的幫助下,學會了釣魚、打獵、種玉米和南瓜,這些人在第二年喜慶豐收的時候,舉行了感謝上帝的慶祝活動,并且邀請印第安人一起參加。這就是感恩節的由來。后來,美國林肯總統宣布每一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從此美國就有了新的公休日了。歐洲不存在感恩節
歐洲人沒有美洲大陸的'那些這些經歷,沒必要感謝遠在另一大洲印第安人,所以他們沒有感恩節。因為這個節日有著深厚的美國歷史由來,并且涉及當時的宗教。很多人以為感恩節是歐美地區都流傳的節日,其實這是錯誤的。
一般來說,在感恩節這天祝賀歐洲人“感恩節快樂”是一個很不禮貌的行為,很可能會招來反感。在中國的香港、澳門特區也沒有感恩節的習慣,感恩節問候同樣有可能帶來困惑與反感。
中國感恩節的推廣
國內有人建議在中國也另外設立感恩節。西方的感恩節雖有其宗教內涵,但完全可以吸收其積極成分,融入傳統美德中,并賦予新的涵義,重新選擇一個紀念性的日子,設立有中國特色的“感恩節”,
資料
《感恩節的地域差異》(http://salifelink.com)。借鑒美國節日,設立中國自己的感恩節,讓孩子學習換位思考,理解父母;讓成年人互相體諒,人際關系更和諧。每年1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是美國的感恩節,感恩節是美國人獨創的一個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日,在這天家人團聚在一起,品嘗感恩節火雞和南瓜餅等美食。有大學生倡議,在中國大學生中設立自己另外的感恩節,在這天向自己的朋友、師長表達愛意和謝意,聯系周圍實際,讓他覺得這很有道理。
其實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樂于助人、知恩圖報,“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一度傳為名句。中國教育更多關注分數和升學率,加之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人的溺愛導致孩子覺得別人的關懷是理所當然,不少學生不懂得感謝、感激,只知道索取;甚至對太過關心自己的家人產生逆反、厭煩情緒。
在成年人之中也存在不知感恩、忘本的情況,一切只從利益出發。在一個文明的社會,知道感謝,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是很必要的;這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要求,可促進社會各成員、群體、階層、集團之間的關系相處融洽、協調,促進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信任、幫助。
因此不少人建議在中國也另外設立自己的感恩節,讓學生們學習換位思考,珍惜朋友,理解父母;讓成年人暫停麻木冷漠的心,真誠地去體貼關心別人。
【感恩節的地域差異 -資料】相關文章:
2.面對差異 -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