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昌大佛寺 -資料
?南朝古剎新昌大佛寺,是浙東名剎,新昌大佛寺
。位于新昌縣城西南 1.5 公里的南明山。這里群山圍抱,奇巖突兀 , 山崖壁立,環布加城,故又名石城山。此處風光旖旎 , 勝境天然。舊志云: “ 茂林修竹,栽培幽徑;松耀月峽,朗照騰輝;雙塘碧水,沉鱗竟躍;曙色月華,影翻枰石;獅象肖形,插天掛漢;翠碧爭霞,高峰限日;遠岫合云,清流蓄草。 ” 深藏于石城山幽谷之中的大佛寺,以南朝齊梁間所鑿石彌勒大佛而著稱,《文心雕龍》作者劉柵,稱贊它是大梁王朝的 “ 萬世之寶 ” 和 “ 曠代之鴻作 ” 。??東晉永和(公元345-356年)初,僧曇光(一名帛僧光)游江東入剡山,見其地群峰連峙,幽谷奇深,是一處釋家棲止的理想勝地,便劈荊斬棘,就崖結廬,漸成寺舍,名“ 隱岳 ” ,迄今已有 1600 多年。于法蘭繼至,在旁創立 “ 元化寺 ”(今千佛巖)。曇光棲于東巖,常默聞管弦樂聲,遂又名此山為 “ 天樂 ” 。南齊永明四年(公元486年),僧護來游,止宿隱岳寺,見其 “ 南駢兩峰,北疊峻鱷,東竦園嶺,西引斜嶺 ” ,環境異常幽美,并見曲澗微轉匯成的龍潭旁,有天然千尺峭壁,發愿要在此間鑿造彌勒石像。鑿像經年,僅成面幞。嗣后野火焚燒,巨藤繞樹,悉為灰燼,顯露石壁全貌宛加人身形狀。工未竟而僧護卒。憎俶續鐫,仍未果。至梁天監六年(公元 507 年),始豐縣令陸咸,罷任還京,途經剡溪,將石城寺鑿佛事告梁建安王蕭偉。適逢梁武帝崇佛,敕遣曾主持開鑿光宅攝山大佛的僧祐總其事。僧祐至石城、見僧護初鐫佛像未免浮淺,仍據舊地規模,目準心計,深入鏟進五丈,蔚成洞窟,在窟內鑿成佛像,
資料
《新昌大佛寺》(http://salifelink.com)。大佛開鑿始于齊永明四年(公元 486 年),至梁天監土五年(公元 516 年)告成。前后歷時 30 年,合僧護,俶,祐,三僧之力,故世稱 “ 三生圣跡 ” 。石佛開鑿年代,與云崗龍門石窟相近,比四川樂山大佛要早兩百多年。唐會昌五年(公元 584 年)在石佛洞窟前倚崖建三層殿閣,寺改 “ 瑞像閣 ” 。朱大中祥符元年(公元 1008 年)更名寶相寺,明代又稱毗盧閣。萬歷時改三層殿閣為五層。五重檐殿閣正面,自上而下懸掛 “ 逍遙樓 ” 、 “ 彌勒洞天 ” 、 “ 三生勝跡 ” 、 “ 大雄寶殿 ” 等匾額,為顏真卿、僧蓮根、俞曲園手跡。閣內大佛,石壁金相,結咖蚨坐,雙手相迭作禪定印。像座高 2 米,身高 14.05 米,頭部 4.8 米,耳長 2.8 米(左)、 2.6 米(右),鼻長 1.48 米,眼長 1.085 米(左)、 1.117 米(右),眉長 1.34 米(左)、 1.43 米(右),兩膝蚨距 10.6 米。佛像婉雅俊逸,頷部寬廣,鼻梁高隆,通于額際,眉眼細長,方頤薄唇,兩耳垂肩,表情智睿超脫,衣紋流暢飄逸, “ 說法視笑,似不違于咫尺,動地放光,若將發于俄頃 ” 。鴻姿巨相,莊嚴特殊。大江以南,無以倫比,譽稱 “ 江南第一大佛 ” 。??大佛周圍勝跡眾多,除著名的千佛巖外,尚建有智者大師紀念塔古國師亭,晉代高僧支遁卒葬石城;相傳朱熹在隱岳洞著書講學,《四書集注》成稿于洞中,后人建有朱子亭、濯纓亭,朱烹手植 “ 朱梅 ” 根枝尚在,抽條開花,生機不絕。石城寺開山祖師曇光,在山 53 年,壽高 110 歲,卒葬石城山。大佛寺還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李白、盂浩然、顏真卿、米芾等在此吟詩題聯,近代弘一法師也留下了 “ 天然勝境 ” 、 “ 南無阿彌陀佛 ” 、 “ 大勢至菩薩 ” 等匾額題刻。
【新昌大佛寺 -資料】相關文章:
天壇資料08-15
泰山資料10-20
苦難的歷程 -資料03-13
樹的故事 -資料06-01
梅花的品格資料11-14
成功語錄 -資料03-13
婚姻的天條 -資料06-01
黃河介紹資料10-07
襄樊旅游 -資料03-13
清西陵 -資料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