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紹興沃洲湖 -資料
包括沃洲湖和天姥山兩個景區(qū),
紹興沃洲湖
。沃洲湖離新昌縣城東南12公里,在剡溪上游,沃洲之陽,天姥之陰,有818公頃的湖面積。沃洲之名來自沃水。其源有二:一為天臺石梁,一為東峁水簾,由兩處瀑泉匯注而成。為剡溪源流之一。水至桑園分派,中壅沙潭,長里許,平坦幽閑,叢生蘭芷,泉甘土肥,民以殷實,故名沃洲。廣闊的湖面,托著四周青山,景色幽靜秀美,周邊的古跡景觀眾多,由于有船可以到達而有了有機的聯系。湖山勝跡更加嫵媚,蕩舟碧波,繞湖一周,兩岸綠樹青山,茶綠桔香魚兒躍。景區(qū)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點相當豐富,有翹首待夫的仙女峰、支遁遺跡的放鶴峰、王右軍寫一筆鵝的鵝鼻峰,真君殿、水簾洞;有三白堂,支遁領等,所以,唐白居易寫的《沃洲山禪院記》稱:“東南山水越為首,剡為面,沃洲天姥為眉目”,
資料
《紹興沃洲湖》(http://salifelink.com)。它曾是全國佛學活動的中心,當時的代表人物有竺道潛、支道林等18位高僧,后天臺宗創(chuàng)立,此為由水道上天臺山必經之路,故其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它又是士族文化薈萃之地,東漢以后到東晉時期,最享盛譽的是孫綽、王羲之、戴逵等18名士。它更是山水詩的發(fā)端地。當時全國44%的詩人在浙東,而28%的又在沃洲。其中支道林1人的詩篇,就占西、東兩晉詩篇數的55%。到了謝靈云時期就形成了獨立的山水詩。由于上述文化的積累,吸收了唐代文人約300多位到沃洲湖游詩,形成了“唐詩之路”。在中國文化史上可與蘭亭相媲美。沃洲湖還是道家名山,被道教列為第十五福地,屬真人方明所治。長詔水庫建成,沃洲已淪在水底,但湖光配之山色,更增沃洲山的景色。
【紹興沃洲湖 -資料】相關文章:
紹興古纖道 -資料05-30
千島湖資料05-22
內蒙古杜鵑湖 -資料03-13
千島湖介紹 -資料06-01
天壇資料08-15
泰山資料10-20
苦難的歷程 -資料03-13
樹的故事 -資料06-01
梅花的品格資料11-14
成功語錄 -資料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