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自考出身碩士生免費為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
內容提要: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中學畢業后,他放棄高中進入當地一所中師學習,中師畢業回村當了語文老師,接著自考大專、本科、研究生。走下兩層狹窄的樓梯,記者來到了吳紅傳的法律服務站。服務站位于貴州師大附近當街的一個高坎背后,只有一張老式課桌,一條長椅,一張茶幾,幾張塑料凳,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顯得局促、狹小。如果不是門外掛著“社會弱勢群體法律服務站”的藍色牌子,很難發現。
吳紅傳家里并不寬裕,就連學費和生活費,很大部分也得靠他自己打工解決。為了建立這個服務站,他拿出了假期打工攢下來,準備交下學期學費的1000多元,交付房租和其他一些初期費用。為了節省開支,援助站的桌椅是吳紅傳從二手市場低價買來的。
2006年3月中旬,經過近2個月的準備,吳紅傳的社會弱勢群體法律服務站終于成立。之所以要成立這個服務站,和吳紅傳的個人經歷有關。
吳紅傳的老家在河南商丘農村,家里有三個姐姐,他排行老小,幾畝地是家里主要的經濟來源。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中學畢業后,他放棄高中進入當地一所中師學習,中師畢業回村當了語文老師,接著自考大專、本科、研究生,為了掙夠學費、生活費,他做過家教、搬運工、甚至收過破爛。
吳紅傳的生活很儉樸。他說,長這么大,他從來沒去過咖啡館、飯店、肯德基,就連理發店也只敢進那種最便宜的背街小店。但是,他卻堅持要為弱勢群體建立一個法律服務站。
深入社會底層 體驗背篼棒棒生活
邊學習邊打工,讓吳紅傳有了很多異于常人的經歷。
2004年暑假,吳紅傳和導師在銅仁、黔東南等地的十幾個村鎮考察傳統苗醫藥保護繼承現狀時,當地人的貧窮,讓他產生了深入社會最底層的想法。
2005年暑假,吳紅傳背上了背篼。背貨——給錢,看似平等的交易,卻通常沒有對等的關系。一次,在菜市場,一個中年婦女找吳紅傳背菜,背篼里裝得滿滿的,手里還提著兩大袋,從買菜到送菜,一個多小時下來,吳紅傳只拿到了1塊錢。“我就像個機器人,從頭到尾,她始終沒有和我說過一句話。”這讓吳紅傳的心里猶如打翻了五味瓶,他想告訴大家:“背篼”是人,也有自尊,是應該有人尊敬的勞動者。
一次,吳紅傳決定去人流量較大的火車站附近等活兒干,上午9點,他乘上了一輛公交車。車上人不少,他剛剛上車付完車費,就聽見司機喊:“背背篼的,站到最后面去。”吳紅傳頓時覺得十分難堪。
因為做背篼,吳紅傳不時遭到歧視和冷嘲熱諷,這些日子讓他更深地體會到了弱勢群體生存的艱難與無奈。此外,弱勢群體更是經常被人侵害合法權益。
2006年1月,他利用寒假時間,來到重慶,體驗和背篼相差無幾的重慶棒棒的生活。
在重慶當棒棒時,吳紅傳親眼目睹一個中年男子,叫來幾個棒棒幫忙抬一扇大鐵門。四個棒棒抬著鐵門跟著該男子走了近兩條街,聽到后面有人大喊:“棒棒,鐵門快放起。”還沒明白是怎么回事,七八個大漢就跑過來,拉起幾個棒棒一陣拳打腳踢,他們說棒棒們抬錯了貨。而此時叫棒棒抬鐵門的男子早已沒了蹤影。吳紅傳告訴記者,四個棒棒因為背錯了貨物,被貨主打得半死,卻得不到半分錢的醫藥費。
一次,在菜市場,要搬運1000多斤的白菜,爬30多米的高坎,吳紅傳肩膀磨出了血印子,還差點摔下樓梯,累得實在走不動了就坐在樓梯上休息了一會。可辛苦了1個多小時,老板卻嫌他慢,一分錢不給,叫他直接走人。
干了活卻拿不到錢,或是很少一部分錢,是很多背篼、棒棒面臨的直接問題,但就是這樣最基本的利益,他們也沒有想過如何保護自己。
在吳紅傳的電話本里,留有不少背篼、棒棒的電話,他和很多背篼、棒棒成了朋友。聽說他是法學研究生,也有少數背篼、棒棒會向他咨詢法律方面的問題,可是很多人“就算知道法律,也不知道該怎樣利用來保護自己。”
兩次體驗生活,讓吳紅傳對背篼、棒棒們的生存狀況擔憂,作為法學碩士研究生,他開始更深地認識到,要幫助他們,僅僅是了解還遠遠不夠,最直接的,莫過于提供法律援助。
二十多名志愿者 加入服務站
當背篼、做棒棒,再辦法律服務站,吳紅傳身邊很多同學都是從不解到支持。在重慶,吳紅傳住在一個大學同學那里,“當他知道我是來當‘棒棒’后,他第一句話就是‘你神經病啊,干什么不好,非要做這個’。”
“有時候,真的很不理解他,但感覺他是真的深入到了社會底層,發現了一些我們沒有發現的東西,雖然讓人驚訝,但應該得到幫助和支持。”吳紅傳的同學顧春華告訴記者。
受吳紅傳的影響,顧春華也加入了援助站。
師大法學院05級的研究生吳旭夢也是服務站的志愿者,他說:“對弱勢群體的幫助,或許也是給我們自己的幫助,大家齊心協力,總會越來越好。”
“是吳紅傳喚起了我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要對社會的理解就應該要深入社會,不然,就算看到了這樣一個群體的存在,我仍然會熟視無睹。”吳紅傳剛開始當背篼時,同班同學楊振寧覺得他是在出風頭,現在他也是法律援助站的志愿者。
服務站從策劃到建立,由最初的只有他一個人,到現在已有了20多名志愿者。吳紅傳的行為得到了身邊更多人的理解、幫助與支持,師大、貴大等學校的法學研究生紛紛加入援助站。
盡心盡力服務 樂觀面對困難
記者看到,盡管距離服務站成立還不到一個月時間,站里的《社會弱勢群體法律援助登記表》里已經有了近50余條登記的求助者信息,這還不包括一些沒有登記的口頭法律法規咨詢。
服務站的志愿者基本都是在校研究生,雖然規定服務站每天必須有2個志愿者輪流值班,上午9點到12點,下午2:30到6:00,但只要有時間,很多志愿者就會到這里來。
除了提供一般的法律咨詢,這里還為求助者提供代理訴訟、代理非訴訟、代寫訴訟文書等法律方面的幫助。
但是,一桌、一椅的簡陋辦公環境,讓很多前來求助的人有過懷疑。若不是多次采訪,記者第一次走進服務站的時候,也同樣對這個免費的法律援助站產生過懷疑。
吳紅傳告訴記者,服務站成立不久,有個20多歲的年輕小伙來到服務站,沒有進門,就站在門口,觀察觀察了房子,又看看他,一句話也不說,足足過了五六分鐘后,才很驚訝的問:“這里真的是免費的法律援助?”得到肯定回答之后,他仍是不敢相信,說世界上怎么會有免費的事。想了大概10幾分鐘,才開口告訴吳紅傳,他的2萬多塊錢被騙婚的騙子騙走了,身無分文的他不知道該怎么辦。“不止他一個,來的很多求助者一開始都是小心翼翼的,很謹慎。”
4月6日下午5點左右,在服務站,記者遇到了前來咨詢的楊天貴。他是黔西縣的農民,兩年前妻子離家出走了,去年他只好帶著3個還不到10歲的孩子來到貴陽,靠背背篼為生,心里盤算著只要把孩子帶大,就和妻子同歸于盡。前幾天他路過師大,看到免費的法律援助,就試著講述了自己的情況。“實在不知道用什么辦法,更沒想過用法律來解決自己的問題,沒想到他們不僅幫我免費寫起訴書,還幫我打官司。”楊天貴很感動。
要打官司了,楊天貴卻拿不出一分錢。經過志愿者們的多次商量,大家決定還是親自去楊天貴的家鄉,為他代理訴訟。“現在大家正在籌集來回的路費。”服務站的志愿者楊振寧向記者介紹,代理訴訟、代理非訴訟、代寫訴訟文書等法律方面的幫助全是免費,但像楊天貴這樣的求助者,服務站仍然要自己解決車費,經費仍是他們目前最大的困難。
雖然有很多困難,但吳紅傳們仍然干勁十足,他們喜歡說:“總會越來越好的”。
貴州商報【自考出身碩士生免費為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相關文章:
自考統招爭飯碗市場不信出身04-30
詞語“出身”04-28
FPT:為中國客車提供綠色05-03
免費報紙:免費的午餐-以《東方衛報》為例分析我國免費報紙的發展04-29
為科學發展提供思想保證05-02
《尚書》:為中華法系提供原型構架04-30
免費醫學畢業生農村工作可獲提供周轉住房04-27
內蒙古:免費向高校畢業生提供創業培訓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