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育兒心得經驗14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育兒心得經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育兒心得經驗 篇1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孩子的許多好品質,好習慣都需要家長和老師的正確引導和督促。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對孩子多一些表揚和鼓勵。有句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只要孩子有點滴的進步,卻要及時的表揚,讓他有成就感,促使他再接再厲。尤其注意一點,不要拿別人的孩子傷害他,其實作為家長,看到別人的孩子非常出色,無形中有一種焦慮,相信作為家長都有體會。當兒子考試成績拿回來讓我簽字時,成績不理想的,怎么這次考這么差,班里排名近二十了?考得好時,我又說還要繼續努力,別的同學考滿分了!結果兒子生氣了,考得不好,你批評了,考得好了,你又說不如別人高分了,你怎樣才滿意?……我沉默了……所以千萬控制體內的洪荒之力,相信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很多的閃光點,多一些表揚和鼓勵。
(二)培養孩子自覺性,養成好習慣。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可見好可慣是多么的重要,小學階段足自覺性,好習慣形成的階段,尤其培養愛讀書的習慣,將終身受益。當然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持之以恒,日積月累。
(三)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己能做,會做的事情自己做。生活上,學習上能獨立完成的盡量獨立完成。相信有老師的科學指導,有家長的貼心陪伴,孩子一定會健康地成長。
育兒心得經驗 篇2
三年級是一個低年級向中高年級過渡,學習習慣趨向成熟的年級,也意味著學習難度提高,作業量增加。我認為,首先還是應該積極引導、繼續培養和堅持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我們是要求她必須要認真聽講的,這個可以從她每天的作業反饋中可以看出來,而且任何課內外作業的完成都基于上課認真聽講。目前作業還不是很多,如果沒有特殊原因我們規定她必須在學校完成大部分作業,這樣她就有時間在家針對教材上的內容進行預習和復習,預習非常重要,可以讓她在課堂上學習新授知識時不會覺得很陌生同時也能提高她的興趣。寫作業時,不允許她邊做其它事情邊寫作業,比如吃吃東西,玩玩文具,這些都是不允許的,一定要靜心定心集中注意力高效地完成作業,讓她自己安排好各科作業的先后順序。在我們家有比較明確的分工,確保有1位可以檢查和訂正當天的作業,所有作業完成以后,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說畫畫做手工,周末可以適當看看電視,有規劃同時也有時間觀念,時間長了,可以培養孩子學習自主性和計劃性,但是無論在她做作業時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包括看電視的時候,我們都會不約而同地不去打擾她,不去分散她的注意力。有些家長經常問怎么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其實平時生活中很多細微的事情都在決定著孩子注意力。
再說說我們怎么對待考試的態度,她考得比較理想很得意在等我們來夸她的'時候我們會說:“還行,作為一個學生考的好是應該的,希望你下次還能保持。”讓她一腔驕傲平平落下。回家分析試卷,不看正確率,只看里面是否有寫字潦草,是否有錯別字,是否有計算錯誤。此時她已經不再驕傲,這樣的過程可以讓她保持清醒。
分數不好的時候,我們家就看情況,如果是因為習慣不好造成了錯誤和失分,比如錯過三遍的字照樣錯,粗心計算等,哪怕考了優秀,那肯定也是一頓狠批。但是安慰的話也給足她,讓她壓力不是很大,然后分析原因,總結教訓。這樣可以讓她依然有足夠的自信心,同時理性看待分數。
語數英學科中,語文和英語我們家比較注重她的閱讀,對于一些涉及到思維訓練的數學題目,還是需要家長保持和孩子相同的學習進度,任何錯題我們會跟她一起畫圖一起分析,以便能快速提供相應的解答和支持,分析過后我們還會讓她自己再試著完整地說出解題思路。
在我們陪學的過程中我覺得我們做的最好的就是堅持,現在的孩子學習確實不容易,我們也告訴她學習的過程是辛苦的,因為辛苦,我們的一套套措施也總是在實施過程中被孩子不斷打折,不斷對抗,但是因為我們的堅持孩子也在堅持著,現在也看到了一些成效。孩子也很有感觸,也嘗到了甜頭,中間肯定還會有質疑,有動搖,但是相信堅持總會有結果。
在坦誠溝通的基礎上,孩子也常常會把她在學校、班級的事告訴我們,把高興的事和煩惱的事和我們大家一起分享,我們非常注重她告訴我們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并且及時給予建議。同樣的,我們也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生活中傳遞給孩子誠信做人,認真做事,并以身作則,教育孩子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要善良,要懂得感激他人的辛勤勞動,同時鼓勵孩子熱心幫助他人,多為他人著想,多傳遞給孩子正能量。隨著她年齡增長,懂得事情越來越多,我們更需要對一件事考慮全面了再分析講給她聽,讓她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但不強迫她必須去做。
我們重視和學校對接,和老師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認真學習聽取老師對家庭配合教育問題的意見和要求,并在家庭中配合落實。平時,孩子在家里發生的問題,也要及時和老師取得聯系,交換意見,以便學校、家庭配合教育。
為人父母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事業,砥礪前行,我們一直在路上,目標都是希望引導和輔助孩子找到她自己的路。靜待花開,但缺不了我們的默默耕耘!
育兒心得經驗 篇3
一、加強自身的學習和修養,做孩子良好的示范和引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引路人,如何配合好學校的教育,如何才是稱職的家長等等,這里大有學問。
二、給孩子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居。
溫暖安全的家,是孩子學習成長的最佳場所,父母應積極培養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教育孩子養成待人接物、起居飲食等良好習慣,并經常安排全家人共同開展休閑活動。例如:一起打掃衛生、運動、郊游等,讓孩子做一個懂得自尊尊人的現代人。
三、努力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讓孩子擁有豐富多彩的生活,以拓寬視野,增長知識。
四、善用表揚和鼓勵(即賞識自己的孩子)。
作為獨生子女,既有很多缺點和不足,又有很多優點。孩子是需要鼓勵,需要肯定,需要賞識的,家長拿別的孩子作為自己孩子學習的榜樣,容易導致孩子自信的喪失,產生自卑的心理。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他自身的閃光點,只要在生活中善于發現,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讓孩子覺得自己有一種成就感。我家孩子比較膽小,跟陌生人接觸就害羞。于是我就鼓勵他去買東西,在外面吃飯的時候讓他去問服務員要紙巾醬油之類的東西。時間長了,他的性格也開始得到改善了。但要記住一點,家長不要濫用表揚,如果把孩子每天正常該做的事(像自己收拾玩具、走路之類)都拿來表揚,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會把它當做謀取利益的交換條件,或是要挾家長的資本。
五、其他
1、耐心教育,講清道理:對孩子的教育不能操之過急,需要有耐心、不厭其煩,對他的要求要明確,不能含糊其詞。講的時候要具體盡可能的將事情跟他解釋說明。
2、寬容待人:在家家都是獨生子女的今天,讓孩子學會寬容才能讓他們盡快地融入集體,更好地和別人溝通。平時外出,總會接觸到其他的孩子,每次我都會為兒子準備一些玩的和吃的.,讓他與同伴們共同分享,從中讓他學會待人、待客之道。孩子在一起不免會發生一些磕碰的事,自己能解決的我總是不會介入,讓孩子在解決問題中成長、在解決問題中學會謙讓、在解決問題中學會寬容待人。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困難、挫折之事十之八九,只有堅毅的品格,才能在逆境中尋找出路,感受快樂。
3、杜絕偏食、挑食:一個人偏食、挑食的壞習慣多是幼兒時期家長遷就造成的,因而我們要特別重視幼兒期的偏食、挑食。不應該對孩子遷就,因為這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而且會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難以自控等人見人厭的性格。
4、讓孩子幫忙做事:平時在家,我洗東西時,就會讓他幫我端只小凳子等等,而他也很樂意幫我做這些事情。這些事可能在我們家長眼里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可就是這種小的不能在小的事才能陪養出具有良好習慣的人,只要我們多留心這種小事,就會讓孩子收益一生。
六、磨練自己的孩子。
現在每家只有一個孩子,很容易讓孩子養成“嬌”、“驕”二氣。“寵”和“愛”是兩個動作,愛是身不由己的,寵是可以控制的。要做到不嬌慣、不縱容。生活上,要讓他自己吃飯,自己收拾玩具,盡早地培養生活自理能力。節假日經常帶他到處走走,既認識了很多東西,又讓他體會到勞動的艱辛。在孩子犯錯誤時,決不手軟,堅決制止糾正,為此有時不得不動“粗”,要盡早地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誤的。
我們深知: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幼兒園老師的事,家長在做好孩子后勤保障的同時,也要關心孩子在園里的學習生活情況,我們可以在家長會上或每天接送孩子的時候,多跟老師溝通。如果孩子有缺點,在家庭教育中逐步改正,這樣才能使學前教育達到最佳效果。
以上是我的一些育兒心得。有道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老師繼續給予指導,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育兒心得經驗 篇4
英國:讓孩子有失敗的經歷和機會
孩子做某件事情失敗了,在英國人的觀念里,不是索性不讓孩子去做或者干脆直接包辦,而是再多提供一次機會。比如孩子洗碗將衣服浸濕了,就指導孩子再來一次,教會他避免失敗的方法,而非象不少中國的家長那樣,直接自己動手干了。
美國:讓孩子指定一個家務勞動計劃
美國父母教孩子做家務,每周一次貼出要干的家務勞動內容,將某一特定任務指定孩子去干,確定完成任務的期限;輪流干某些家務,讓孩子有機會去做各種家務;檢查孩子的完成情況,使孩子因為自己的勞動而產生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加拿大:讓孩子學會玩
在加拿大的家庭里,孩子們很少有家庭作業,也沒有父母關于學習的喋喋不休,他們更加注重的是孩子們能夠整天的輕輕松松,能夠有時間做游戲,玩玩具,在玩兒中學習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德國:讓孩子與大人爭辯
德國人認為兩代人之間的爭辯,對下一代人來說,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們鼓勵孩子就某件事與父母爭辯,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爭辯,孩子們會覺得父母講正義,講道理,他會從心里更加的.愛你、依賴你、只能中你。
日本:讓孩子獨立自主
為了增強孩子的生活自立觀念和能力,日本的家長會有意識的讓孩子學會判斷是非,從而做出選擇,比如,孩子想要去買玩具,家長們事先會定出一些金額,讓孩子自行決定去買什么,如果家里準備出去旅游,也會事先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見。
看了這些其他一些國家的做法,我們是不是該認真的反思一下我們的做法呢?對于眾多的家長來說,他們抱怨學校的負擔太重,抱怨這個社會太看重成績,太注重結果,入托入學太難等等,這些現實不是我們所能改變的,那么,在這種大環境下,我們做家長的,就只能盡我們的所能,多給孩子一些空間和自由,放開我們曾經一直緊握的雙手,讓他們自己去走,自己去創。
育兒心得經驗 篇5
事例一:工作時,習慣去某個小店吃早餐,在那發現一對父子也是那家小店的常客。那位父親看起來三十幾了,兒子好象是幼兒園估計有大班了,因為經常不背書包,所以排除了是小學生的可能性。他們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那一次,父子倆面對面坐著,兒子噘著嘴土著臉在跟他的爸爸鬧脾氣。一旁的爸爸態度極好,說著安慰的話。可能是由于自己的職業關系,對于身邊的孩子也喜歡關注一下。細聽下來,原來是兒子不要吃原先自己點的小餛飩,想喝豆漿。一旁的父親溫和地說:“是你自己點的,現在要換,這個給誰吃”、“快點吃,明天再喝豆漿,上學要來不及了”等等。可是兒子卻無休無止,到了最后他看自己的父親沒有要換的意思,居然開始在地上打起了滾。那位父親對于兒子的這種無理取鬧采取了妥協的態度,心疼地抱起了兒子,說著:“好了好了,馬上給你再要碗豆漿。”從那次以后,就比較習慣留意他們父子倆,發現那位父親對孩子是百依百順的,兒子要怎么樣就怎么樣,夸張一點的想可能兒子要天上的月亮,父親也會想辦法摘給他吧。而那孩子已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只要是自己想要的,好象大人應該理所應當的滿足他。
事例二:最近在家里經常看上海臺的心靈花園,記得有一期是講一對姐弟的。姐姐特別的關心弟弟,把他的重要性凌駕于自己的老公之上,把自己時間的一半都用在照顧弟弟的生活瑣事上。老公嫌她不夠愛自己,弟弟覺得姐姐的愛給他帶去了壓力,無法承受。如果那位弟弟還未成年,那我們還可以理解,可是事實是他已經大學畢業兩年了。姐姐還扮演著母親的角色,關心過問弟弟的一切大小事情。
上面的兩個小事例,都讓我有所觸動,愛的確是世間最美好的東西,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之中,愛維系著一切純潔美好的情感,讓人與人之間變得融洽、和諧。但是如果這種愛沒有掌握好度,甚至發生了壓迫和錯位,那么適得其反,不僅不利于被愛著的健康成長。事例一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那位父親愛孩子的方式,就是對孩子的一些無理要求照單全收,很難想象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不會患有“王子病”。他們會習慣發號施令、習慣向家長提要求。現在他還小,他的要求還在你的承受范圍之內,你會想不就是一碗豆漿嗎,一塊錢沒什么大不了,讓自己的寶貝滿意最重要。可是常此以往,當他漸漸長大,你能保證他的要求你都能滿足嗎?
再看事例二,那位姐姐對弟弟的愛,也許姐姐會理直氣壯地對弟弟說,我像母親一樣的照顧你,讓你能夠過得好,難到有錯嗎?可是事實就是那種愛的方式,對于弟弟來說是一種強迫的.愛,給他帶來的是壓力,沒有自由喘氣的空間。以致于到了最后,愛與被愛都成了傷害。
可見,不管是何種方式的愛都要恰如其分,要有原則,千萬不要超過了甚至歪曲了愛的度,讓愛失去了最本真的屬性。當然愛情也是一樣,當兩人之間的愛已經逝去時,那就別留戀,去尋找另一份的幸福相信會更好。會有這點感觸是因為在大學同學的博客上看到她的一位初中同窗,那位長相出眾,工作不錯,在某局工作的男同學,不久前為情自殺了。想想他正是風華正茂,卻走了這條路,連我這個聽聞的人也要為他扼腕嘆息。難道真的生無可戀了嗎,對撫養自己長大的父母難道就不要負責了嗎?好象有點扯遠了,希望施愛的人,能在別人可以、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圍內去愛人,希望家長們多用理智去約束自己對孩子的愛,讓愛發揮它最本真的屬性,讓愛與被愛的人都能獲意,得到幸福!
育兒心得經驗 篇6
育兒之路,如同一次漫長的探險。在這條旅程中,我逐漸領悟到了父母的責任,那就是引導孩子,激發他們的潛能,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從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發現,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我常常與孩子一起閱讀,分享故事,這不僅讓他們接觸到了更多有趣的知識,也讓他們學會了分享與合作。同時,我也注重鼓勵孩子,當他們嘗試新事物時,無論成功還是失敗,我都給予他們最真摯的贊美。
育兒過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戰。面對孩子的情緒波動,我嘗試以同理心去理解他們,從而更好地引導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我學會了溝通的.藝術,逐漸理解了如何用最好的方式去處理問題。
回顧這段育兒經歷,我深感陪伴與理解的重要性。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個性,發掘他們的潛能。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就是提供最好的成長環境,引導他們,讓他們在快樂中成長。
育兒心得經驗 篇7
如何做個好爸爸好媽媽?——程序教學法
如何做一位稱職的家長,引導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順利成長,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怎樣做才算是一個完美的家長,怎樣才算是真正的好爸爸好媽媽?現在,我們來看看,怎樣做好爸爸媽媽
1、對孩子不批評、不抱怨、不打罵、不責備。
這是一條基本原則。雖然還是未成年人,但是少年兒童的自我意識隨著時間的增長越來越強,對孩子的打罵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而抱怨、責備、批評,會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的情緒,他們容易在抱怨中覺得自己不被愛,在責備中發現自己很差勁,在批評中否定自我,喪失自信心。作為一個好家長,一定要杜絕打罵、責備、抱怨和批評出現在自己和孩子的互動中。
2、主動去了解孩子,尊重他們的愛好。
你注意過孩子喜歡什么嗎?
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特別喜歡的東西,無論孩子喜歡什么,都是他個人的愛好和興趣。這種愛好和興趣不僅使他的情緒有所寄托,使他能感到踏實和安定,而且還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幫助他學習和創造的導師。因此,親子間溝通時,尊重和培養孩子的興趣與愛好便顯得舉足輕重。孩子喜歡什么或不喜歡什么都是孩子的權利,父母應順其天性,順其自然,在溝通中善于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并對孩子的興趣進行正確的保護和培養,讓興趣成為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導師。
3、注意聆聽,鼓勵孩子多談關于他自己的事。
家長關心孩子,不僅要用眼睛“看”,而且要用耳朵“聽”。這個“聽”,就是要鼓勵孩子多談談自己的事情。比如,孩子在學校里的`交友問題,你可以通過老師進行了解,同時也要注意聽聽孩子自己是怎么說的。這樣直接溝通的方式,不同于家長單方面的說教和灌輸,而是由孩子引導,在這種直接的溝通中,你可以了解到只用“看”了解不到的情況,從而針對不同情形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4、尊重孩子的發言權,讓他覺得自己很重要。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知道這樣的一條原則:尊重他人發言權。但在親子交流中,家長們卻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很多家長習慣以自己的意識領導孩子的行為,當孩子發表言論的時候,或者駁斥說“不懂就不要亂說”,或者毫不在乎地敷衍。這樣做會減低孩子的存在感,讓孩子產生“我的觀點一點也不重要”、“我不值得尊重”的想法。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會下意識的忽略自己,輕視自己。
育兒心得經驗 篇8
近來,國外的育兒專家對傳統育兒觀念與做法提出了許多革命性的挑戰。這些新的育兒觀念正在越來越為年輕的父母所接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讓我們都反思自認為正確的教育方法,給孩子更多的成長空間。
韓國流行“自然育兒法”
最近,在韓國的父母中間,“Nature(自然)育兒法”開始受到重視,而且漸漸流行起來。“自然育兒法”的核心就是將孩子的生活、教育、游戲等都盡可能回歸自然,最大限度地使孩子在自然的狀態下成長。
讓孩子從小單獨睡覺
不管是嬰兒還是幼兒,韓國人開始流行讓孩子單獨睡覺。因為讓孩子單獨睡,不僅能夠增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近感,有利于健康,還能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漢城婦幼保健醫院的樸醫師說:“以往從嬰兒開始,我們就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身邊睡覺。這樣做,有的是圖喂奶方便;有的是不放心嬰兒自己睡覺,怕出什么事;有的是怕孩子睡覺時因蹬被子著涼而生病;還有的是怕分床睡覺,和孩子少了那份親情。其實,從衛生角度來說,讓孩子單獨睡更為科學,因為父母和孩子同睡一床,父母呼出的濁氣,易被孩子吸入,這對孩子健康不利。”
玩泥巴沙子又何妨
在漢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一共有5萬名兒童參加了“玩土活動”。玩土不但兒童喜歡,父母也很喜歡。以前孩子們怕媽媽怪罪弄臟了衣服,不敢玩土,但是現在父母們認為,不管是玩泥土、沙子或者玩水,只要是孩子玩得愉快,弄臟了衣服也不要緊。醫生們也主張,比起過分地干凈、一味地講究衛生,適當地臟一點,不但對情緒有好處,而且對提高孩子們的抵抗力也有好處。這樣有利于他們與細菌和病毒作斗爭,有利于預防各種疾病。
母乳喂養和用布制尿布
在吃的問題上,漢城的媽媽們親自當模特登場做廣告,強烈呼吁“為了孩子要堅持母乳喂養”。喂母乳已經成為非常自然和光榮的事情。有一些媽媽在地鐵里做喂母乳的表演,爸爸們也在一旁加油鼓勁。
原先父母們都愛用一次性的尿布,但是現在,為了孩子的健康,用布制作尿布的父母日益增多。給兩個孩子都使用布制尿布的33歲的李媽媽說:“雖然用布制尿布和喂母乳麻煩一點,但是,聽說這樣做對孩子有好處,我準備繼續做下去。”在她的周圍,有不少媽媽都和她一樣。不給孩子吃藥
在漢城,有一家以不用藥而出名的小兒科。該科的高醫生強調說:“孩子們的疾病,90%以上是病毒引起的,即使不吃藥,過了一定的時間也會自然康復。”
開始的時候,有些父母要求快點使自己的孩子好起來,但是現在這些父母認為,“孩子疼過,才能產生在疼痛的時候戰勝疼痛的力量。在醫學發達的今天,到了非要用藥的時候再吃藥也不遲。”他們非常贊同高醫生的做法,認為這樣可以用較少的藥物達到有效的治療效果,防止由于藥物所引起的其他不良反應。
還有很多父母因為孩子不吃東西而苦惱,專家們認為,孩子所吃的量是一定的,所以不要只是追求量,而要關心一下質的問題。即使吃得少一點,也要讓孩子吃各種營養價值高的飲食,這樣才能存儲能量,在生病的時候可以和疾病作斗爭。
讓孩子緩慢成長
在漢城延世大學醫學院,小兒精神科的申教授寫了一本《明智的父母使孩子慢慢成長》的書,主要內容是反對早期教育,因為他每天看到數十名由于過度早期教育而患病的孩子前來就診,因而認識到危害所在。申教授主張,要等到孩子想學的時候才讓他開始學習,先旁觀孩子所做的一切,發現孩子對某些事情感到好奇的時候,在他后面輕輕地推一把,這樣才能使孩子更快地獨立成長。
申教授說,拔苗助長一點好處也沒有,應該順其自然,讓孩子慢慢地成長。
鼓勵孩子參加冒險活動
鼓勵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冒險活動,如登山、攀巖等。韓國父母正流行以此來培養與鍛煉孩子的堅強意志和勇敢精神。
漢城教育專家金善意說:“以前,我們大多數父母不但不鼓勵孩子去冒險,而且一聽說孩子要去攀巖就會制止,主要是擔心孩子出事。但這樣做,對培養與鍛煉孩子的勇敢精神和堅強意志極為不利,孩子還是在大風大浪里成長比較好。現在有許多家庭只生一個孩子,很多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成長,因此更應該讓孩子參加一些在大自然中的有趣的冒險活動。”
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
“媽媽,我不想回家,回家不能跑,不能喊,只能玩玩具,沒意思透了!”以往,韓國的媽媽們總喜歡把孩子關在屋子里,讓孩子學習識字、數數、講故事、看圖片,認為這才是智力培養。現在,韓國的父母認為,美麗無比的大自然才是教育孩子最豐富、最全面的教科書。大自然的山川河流、鳥語花香,使孩子感到親切和美好,自然界中可愛的小動物,聳立云天的大樹,綠意蔥蔥的小草,開闊了孩子的視野,豐富了孩子的知識。在大自然中,孩子們學會了分析、比較各種事物,找出事物之間的關系,從而使他們的智慧得到啟迪和發展。
把餐桌當作課堂
英國家庭素有“把餐桌當成課堂”的傳統———從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
孩子長到一周歲至一周歲半時,開始喜歡自己用湯匙喝湯吃。絕大多數英國父母認為,孩子想自己進食,標志著一種對“人格獨立”的向往,完全應給予積極鼓勵,讓孩子自己進餐。并且英國人普遍認為,一個人偏食、挑食的壞習慣多是幼兒時期父母遷就造成的,因而他們特別重視幼兒的偏食、挑食,如幼兒一個勁地兒吃某種菜而對其他菜不屑一顧時,父母往往會把此菜收起來。他們還認定,餐桌上對孩子的遷就,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而且會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難以自控等人見人厭的性格。
英國孩子一般兩歲時就開始系統學習用餐禮儀,四歲就學到用餐的所有禮儀了。稍大一些(五歲左右)的孩子,父母會要求他們做一些在餐前擺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雜事。這一方面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另一方面也讓孩子有一種參與感。
此外,五六歲的孩子在父母的指導教育下,知道哪些是經再生制造的“環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為污染環境的“永久垃圾”。外出旅游前,他們會在父母指導下自制飲料,盡量少買易罐等現成食品,并注意節約用水、用電,因為他們從大人那里受到的`教育是“濫用資源即意味著對環境的侵害。”
向法國父母學育兒
我的孩子出生在法國。當孩子剛出生時,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慣,我總是把孩子抱在手里。后來有位做媽媽的法國朋友問我:你為什么總抱著他?她告訴我,法國人沒有經常抱寶寶的習慣,
嬰兒幾個月大就會被安置在一塊安全的圍起來的嬰兒區,讓他們在里面滾、爬、玩耍,再大一些就讓寶寶在地毯上來回爬。這樣長大的孩子肌肉更靈活,個性也更獨立。
于是我開始關注起法國人養育孩子的特點,讓我受益匪淺。法國父母對待孩子最大的特色是平等。即便是小寶寶吵鬧,他的父母也只是用平等的口氣說,你要安靜一點。我們經常會看見法國父母蹲下來,用平和的語氣跟孩子聊天,認真地回答孩子充滿童真的問題。例如,在面包房里,一個售貨員會對一個挑選蛋糕的孩子說:“小朋友,您挑選好了嗎?”孩子在從小就被人尊重的同時也學會了尊重別人。
此外,只要不是特別正式嚴肅的場合,法國父母一般都會帶著孩子一起參加。有一次,我們準備開車去幾百公里外的朋友家度假,想到路途遙遠,我有些猶豫。朋友卻說,當然要帶孩子去。那幾天,每個時間段,都會有不同的人陪孩子玩不同的游戲。晚上我們在壁爐前跳舞,每個大人都會陪孩子跳上一段,或者和他玩耍一會兒。
我的寶寶在他5歲時收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邀請函,那是來自同伴小朋友生日會的邀請。那天他帶上禮物,穿著得體準時按響了朋友家的門鈴。父母僅僅負責接送孩子,因為那是孩子自己的社交圈。
國外兒童教育的四個典范
從小培養責任感
教育典范:19xx年,有一位11歲的美國男孩在踢足球時不小心踢碎了鄰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賠12。50美元。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認錯后,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他為難地說:“我沒錢賠人家。”父親說:“我先借給你,一年后還我。”從此,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終于掙足了12。50美元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后來成為美國總統的里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責任。”點評:父母要教育孩子從小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替孩子承擔一切,否則會淡化孩子的責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恰當應用期望效應
教育典范:愛迪生小的時候曾經被他的班主任老師看成是最“笨”的學生。但是他的母親卻認為,老師當面罵學生“笨”,恰恰說明了老師自己的無能。她把愛迪生接回家,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并千方百計鼓勵愛迪生做各種各樣的實驗。愛迪生后來之所以能成為世界聞名的大發明家,與母親的教育和恰當地應用期望效應是分不開的。
點評:父母的期望應當與子女的實際情況相適應,并且要結合孩子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父母的期望是家庭教育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捕捉成才的敏感區
教育典范:19世紀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很小的時候,有一次父親叫他畫靜物寫生,對象是插滿秋菊的花瓶。在麥克斯韋的筆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圓圈,葉子則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細心的父親立即發現小麥克斯韋對數學特別敏感,就開始教他幾何學和代數,培養他的數學才能。
點評:發育正常的孩子在五六歲時會對某一方面表現出極特殊的敏感和強烈的好奇心。父母要及時捕捉孩子的“敏感區”,順勢予以引導,為孩子的成才打開通道。
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教育典范:在德國,6~10歲的孩子要幫助父母洗碗、掃地和買東西;10~14歲的孩子要參加修剪草坪之類的勞動。在美國,1歲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飯,幾乎看不到父母端著飯碗
追著孩子喂飯的情景。
點評: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已經成為國內一個不容忽視的教育弊端。事實證明,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品質與健全人格的欠缺,已經是我們目前教育再也不能忽視的重大問題。
育兒心得經驗 篇9
一、怎樣愛上閱讀、養成習慣?
這是話題的關鍵,我身邊的同學、朋友也經常會交流孩子閱讀的事兒,也會有吐槽孩子不愛讀書。我認為沒有孩子天生愛讀書的,當有了比讀書更快捷更直觀的獲取愉悅和信息的渠道或方式時,書就成為了備選項。
1、引導
首先我們做家長的要引導,這是很關鍵的一步,萬事開頭難。先選適合孩子年齡的書,從試探開始,大人給讀,開始主要是大人讀,找出孩子的興趣點。
對于目前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引導的時候就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合適的書籍來引導了,看他喜歡什么類別,投其所好,先從喜歡的下手。另外也可以從聽故事開始,很多孩子有在聽凱叔講故事(喜馬拉雅APP)等等,還有配套的書。而這個聽故事不光是讓孩子自己聽,大人要盡量參與,這樣才便于后面交流,久而久之才能保持新鮮感,繼續閱讀之路。
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商量一人讀一章或今天你讀明天我讀這樣的方式,讀完后互相交流,暢所欲言,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讀過了給表述下里面講了什么,這樣就像做任務一樣,時間久了會抵觸。哪怕一開始他不愿說一句,也無所謂。大人可以把讀書的感受表述出來,講給他聽,只要他在聽,他就會get一些新的體會,也會跟他心中的感受去比對,也會有新的認識,不要急,家長一定不要有太強的功利心。總有一天他會輸出的,也許不是通過嘴巴說出來,有可能通過書寫的方式體現。
2、堅持
一般好的習慣養成,要21天。但是對于閱讀的養成,我覺得21天是遠遠不夠的,父母的堅持是孩子形成習慣的堅強后盾。要想孩子能堅持下來,我覺得最考驗的是家長的毅力。家里一定要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可以弄一個讀書角,或者舒適的小沙發都可以,或許在孩子睡前和他聊上幾句,讀讀書,共同參與。堅持是閱讀之路的重要一步。作為家長要以身作則,千萬不要半途而廢。
3、持續改善、更新
有了一定習慣基礎,孩子就會發現書里原來也有很多有趣的事兒,而后就會發展為自主閱讀。自主閱讀就是隨時隨地地找著書讀。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也是要不斷地更新方法、策略,用未雨綢繆的心態來鞏固他的自主性,適當地用點小心機。找個合適契機說要更新書單咯,讓他持續保持閱讀愛好。可以把買新書作為獎勵。譬如,這一階段每天自己按時起床了,幫忙做家務了等等,表現好可以買新書,好看的書。我們是這樣的,我會和他爸爸配合,他爸爸有時要網上選書了,就邀請小朋友一起看,選自己喜歡的,我就邊上渲染下:“哇,這么多好看的書啊,我能提前跟你預約下嗎,你看完一本給我看好不好,我都眼饞了呢,讓我付費也可以,一元一本,怎么樣?”讓他心里覺得這書確實好,媽媽都愿意爭著看還付我錢,覺得這生意可做。其實是想引他“入套“,讀我們想給他讀的書。
二、如何讀,讀什么樣的書?
1、反復讀
在幼兒階段,孩子很喜歡讓大人給反復的讀一本書,可能在一個月里甚至更長的時間里,孩子就喜歡那一本或者幾本。不要擔心孩子怎么就讀那幾本,其他都不愛啊。沒關系,反復讀是有好處的,記憶地更加牢固,對書中的內容認知會更具體,對于小小孩來說,反復讀,當讀到一定的量的時候,孩子會自己認識字,不用你發愁的'去刻意教,他都會自己拿著書,結合書中圖畫看起來,還會加入自己的想象。到那個時候,孩子就會把書當作一種娛樂,真的比看電視更有意思,還會時不時的cosplay。王銘軒小的時候《卡梅拉》那套書僅僅是第一季,反復讀了近大半年。上小學了還時不時階段性拿過來自己看。譬如聽《三國演義》《封神榜》《水滸傳》,從大班開始到現在反復聽了幾遍。家里可以適當的珍藏一些好書,給孩子提供反復閱讀的條件。譬如《草房子》,17年我自己看了一遍,今年暑假我和爸爸輪流每天晚上睡前給他讀一章。(因為暑假天熱不好戶外運動,大部分時間呆在家里,他就容易自己看書,為了減少他用眼時間,我們主動提出給他讀),他要求讀兩遍。我自己也覺得,再讀此書時,就是跟幾年前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一百本書,不如一本讀一百遍。
2、書目種類多樣化
現在小學階段時間比較充足,可以大量得閱讀,不要片面的認為讀雜書,是浪費時間。在小學階段除了文學類,可以適當引導孩子讀一些理科類、自然科學、史學類等書籍。像《史記》,從小學到中學,語文教材里都有出現一些篇章。綜合類閱讀能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開拓視野,為以后成年后的人生格局打下基礎。
作為家長根據孩子情況,做適當引導,拓寬讀書面。其實我們現在也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面臨選何書的問題,很多好看的書,不一定是他喜歡的,太深太淺都不行,得要有能吸引他又好看的書給到他。大家如果有什么好書,可以相互推薦,好的想法也可以相互交流。
閱讀是在成長過程中的事情,需要在孩子成長中按照各個階段實施,簡單說來就是閱讀要與孩子的年齡相匹配,給選的書要和孩子的理解能力一致,讓孩子能一直保持閱讀好習慣。小學階段,除了平時學習任務,我個人覺得其它的就是閱讀、體育鍛煉、游戲(孩子之間的,家人之間的互動游戲),閱讀真的很重要哦。
育兒心得經驗 篇10
俗語說:孩子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家寶寶已經三歲半多了,現在在我看來是問題比較多,所以我確實擔心,現在幫助孩子改掉一些壞毛病,培養好習慣和好心態是否來得及?如何才能快速有效調整?我把我一直以來的育兒困惑和難題求助老師,希望能夠幫我制定詳盡的解決方案,我也會調動家里一切力量全力、逐步落實,并跟老師及時反饋進度及效果。
案例:
舒涵媽媽困惑一:為什么我感覺我家寶寶在家里很強勢,在外面不夠自信,即使是在幼兒園比較熟悉的環境中依然會羞于表現自己,跟在家里截然不同?
我跟我先生的性格都是屬于沉靜、內斂的,我家寶寶在家里的表現會非常活躍、自由度很高,即使家里來了外人,稍微熟悉后也會很友好,會主動表演節目、并帶領客人一起模仿幼兒園的一些行為,角色扮演等游戲,很放松很自然;但是我發現到了外面,她就會變得拘謹和警覺,會一直跟著我,似乎讓媽媽領著更有安全感,尤其是見到陌生的男人,她就會低下頭(一直對青壯男比較害怕,對女性沒問題)很害怕的樣子。
在幼兒園的表現也不如在家里放松,一是早上上學跟老師打招呼有些拘謹;二是當眾表演會有問題,扭捏,而在家里特別大方;三是當老師制止她做什么事,她就會低下頭很委屈不說話了,但是在家,當我說她做什么不對時,她就皺著眉頭、有點暴躁跟我對著說,一會說扣我小粘貼,一會又說不跟媽媽好了,強烈表現出她的不滿意;四是我希望孩子在幼兒園跟老師有很好的互動,積極主動地完成任務,但我感覺她在幼兒園表現不夠積極,不愿意主動接近老師,是不是因為有老師的管理和秩序的要求,不如在家隨心所欲,讓她很局促呢?如何提高寶寶的自信,不受環境改變的限制,讓寶寶內心放松、不焦慮是我很大的問題,也希望老師幫助我們分析,也懇請老師在幼兒園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和鼓勵。
分析一:舒涵媽媽觀察非常仔細。舒涵有時候確實是這樣的。隨著孩子的認知和交往能力的擴展,這種情況會慢慢好轉。重要是家長要及時鼓勵孩子所能做到的。淡化她的弱點。強化他的優點。在幼兒園的時候,如果來了客人老師他也會很安靜,男老師,就會緊張的哭泣。但是可以很隨和的進行活動。我想舒涵需要更多的成功體驗。舒涵自我保護意識很強。
困惑二:寶寶的脾氣比較大,性格比較急躁,有時會無理取鬧,一直哭鬧。
這個問題不得不承認,我們做家長的有很大責任,我本人脾氣確實有些急,孩子犯錯時難免對孩子會有不好的態度,把自己的壞情緒傳遞給了孩子,有時也訓斥孩子,事情過后自己非常后悔,但是孩子現在確實有了這樣不好的情況。我自己一直在有意識地改毛病,想給孩子重新樹立正確的榜樣,但是確實非常擔心,現在這樣還來不來得及,如果來得及,怎么做才能幫助孩子快速調整呢?
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我不想妥協,但是以前的某次,曾經跟孩子妥協過,孩子有了先入為主的意識"媽媽曾經順從過我",這時候如何才能安撫住孩子,并讓她記住呢?我試過嚴厲地說孩子,但是不管用,也試過溫柔地跟她講道理,也不管用,很糾結。
比如:早起喝牛奶,非得說牛奶沒味,但是其實每天都是一樣的,就開始在床上打滾,反復說沒味沒味,讓她自己去沖也不去,不讓她喝了他就更厲害地打滾來抗議,后來冒出一句"讓爺爺沖",然后抱她出去不久也就好了。
分析二:我分析是因為舒涵的`某些情緒沒有被關注到,所以會以另一種報復行為發泄。應該和孩子好好溝通一下。在她愉快的時候。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是家長的缺憾。應該注意。不是孩子的錯。家長要及時反思自己情緒如何表達。現在孩子小,情緒表達幾乎不會,只有哭才能引起你的注意,而你并沒有關注到實際問題,只看到表面問題,所以孩子才會報復。其實是在引起注意和爭取權利。
困惑三:因為我曾經對她錯誤的行為作了嚴厲的批評,可能態度不太好,導致現在她一犯錯,我的眼神一變,一叫她的名字,她就意識到我要說他,她反而先發制人,先用嚴厲的態度說我,很大聲地說"媽媽—",意思是"提醒我,你應該好好跟我說話"。但是有時候,我的態度已經很好了,根本沒嚴厲地說她,他還是在那不依不饒的說"媽媽你好好說話",我感覺對待批評不能平靜的接受,聽不得別人的批評,反面的話會很大程度影響她,可是跟年齡這么小的孩子又無法說通,這個時候我就很無奈,左右為難。
分析三:是的,這很為難。我可以感覺得到。我已經關注到舒涵媽媽與逐漸長大的舒涵有些沒辦法了。孩子每天都在長大,近乎每天都會發生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問題和事情。靜下心來。從走進孩子的心靈開始。這是一個必修課。舒涵需要媽媽爸爸的幫助和關懷,不是批評和指責。孩子就是這樣,你怎樣對付她,他就會加倍還給你。孩子的所有與你相處的格式和態度來自于你如何與他相處和對她的理解。這也是中國父母很需要提高的地方。
困惑四:遇到挫折容易放棄,不能堅持,甚至氣急敗壞地摔東西,一走了之。
有時寶寶玩玩具拼東西,費了半天勁沒弄好,就扔在一邊,嘴里還振振有詞:"一點也不好玩,再也不玩了",就走開了,有時甚至氣急敗壞地摔東西。如何培養孩子的堅持力和意志力呢?
困惑五:如何能克服寶寶把東西隨意放嘴里、摳鼻子等生活小毛病呢?還有堅持刷牙的問題?
看似小毛病,但是確實是非常不好的習慣,東西放嘴里難道是口腔敏感期沒有過渡好導致的嗎,那我現在是讓她放嘴里還是不讓放呢,有的說法是如果現在仍然阻止,上小學后就會咬鉛筆;摳鼻子有時是鼻子不舒服,但是孩子本能的反應就要去摳,如何制止并讓她知道是不好的行為呢;刷牙的問題,每天是我家的一個大工程,一提起讓她刷牙,她就抗拒,找出各種理由不刷,以前曾經因為她不愿意配合刷牙,我也說過她,不知道是不是有了陰影,怎么才能讓孩子快樂刷牙呢?
分析四、五:傾聽法、鼓勵法、表達法即可解決。
教師寄語和教育反思:舒涵的父母是非常溫和而有愛心的家長。這在舒涵身上一一體現。舒涵確實有些小脾氣、小個性。但是這并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是否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學會和孩子說話。不反向教育。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做最好的自己,快樂的自己。舒涵在幼兒園多數情況下是非常溫和和禮貌的。偶爾會因為自己的要求沒有被及時理解而小小憂傷。如果老師能夠理解他,她也能接受,會很開心。我覺察到舒涵的爸爸媽媽用盡了力氣和心思,可有的時候卻不能被女兒接受,一定是傾聽法和溝通法還有表達法出現了問題。我建議如果有時間的時候,可以進入課程來體驗和改善。
教育孩子確實需要學習,我們都是第一次當母親和父親。這很不容易。但是我們和孩子的良好關系必須要及早建立起來。這讓家長才能真正起到陪伴和促進的作用。反之,作用相反。
育兒心得經驗 篇11
【讓孩子去嘗試】
這世上最難了解的是愛、給人壓力最大的是愛、造成最多問題的是愛、影響最深的是愛。凡是愛得過多,多到可以把孩子溺死的,都是「溺愛」。其實每種動物都會愛,甚至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會溺愛。
人生百忌,忌溺愛!當孩子成長的時候,作父母的也得成長。不能成長的父母,千萬別認為孩子離不開你們,要知道是你們離不開孩子。拖孩子走半輩子的父母,很可能被孩子拖累一輩子,而且誤了彼此的一生。
—————摘自劉墉《別用愛把孩子淹死》
喜歡劉墉的文章,他將我帶入細膩的人生,享受母愛的偉大和愛我偉大的母親,教會我如何做一個睿智的母親,而不是孩子的累贅。
(一)母親的驕傲
做為女性,最光榮的事情就是當媽媽,我亦相同。寶貝快出生了,隨著疼痛愈加劇烈,我能感受到生命的渴望,我對她的渴望,她對世界的渴望。我對我媽說:“媽,我很疼,我想快點生,或者你去問問醫生,可不可以選擇剖腹產??”媽媽的回答:“不行,都是這樣過來的,你害怕什么呢?你認為剖腹產是自然的定律嗎?你選擇不嘗試就逃避痛苦嗎?那你以后一輩子都會帶著傷疤,疼痛一輩子。”“可是我真的很疼,我感覺我整個身體都快裂了,不停地撕扯著,我為什么反應就比別人還厲害一些啊?”我媽告訴我:“我不能幫你承受疼痛,任何也幫不了你,你必須自己去面對,你要自己克服,你也換位思考,其實小孩也很辛苦地,也是一個人在承受著65根肋骨斷裂的力量。”對啊,她也一樣啊,我的身體不停地收和縮,給她的痛苦也是一樣的啊,況且她還是那么弱小的身體,她還很孤單,沒有人跟她分享痛苦,沒有人聽她傾訴。我怎么能比我的寶貝還懦弱呢?還膽小呢?
進入了產房,疼痛的頻次由之前的一小時十幾次,增加到1分鐘兩三次而且每次持續疼痛15秒左右,我無法想象地我的疼痛聲音比隔壁剛出生的小孩都大。分娩護士問我說:“你是不是還沒有準備好當媽媽?”我說:“我準備好了。”隨即她開始提高音調地說:“那你準備好了,你的聲音還蓋過嬰兒,告訴你,嬰兒出生比你更痛,只是她無法表達。你有資格嗎?連這點疼痛都受不了,怎么做一個合格的母親?”對啊,她和我媽說的話一樣,我怎么連疼痛都忍受不了,我怎么連小孩都不如,如何做一個稱職的母親?在懷胎十月過程中,我是多么信誓旦旦地對自己說,要如何如何做一個好媽媽,如何給她樹立一個榜樣?
有人做過這個一個數據調查,如果你能順產,你的疼痛相當于65根肋骨同時斷裂。經歷過后,你的小孩能承受住85根肋骨完全斷裂。我后面給寶貝寫了一封信,我想讓她知道,我之所以最后選擇這樣,我想讓她經歷比別人更早的痛苦,也就知道現在的不易。
勇敢去面對,才能體會到母愛的偉大,這是母親帶給我力量,也是我覺得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
每一個階段都是她必經的階段,沒有一個人能代替她走完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如果連面對的勇氣都沒有,那么人生中有多少事情,她可以獨立完成。
(二)母愛的艱辛
小孩發高燒了,帶到醫院醫生說沒事,不用打點滴,只用吃藥。心想怎么可能呢?看小孩多難受。我就一直想著打點滴,讓她趕緊好,此時我媽也是在我身邊跟我講:“小孩子和大人一樣,都需要經歷這個過程,不能總是急功近利,你這么做,讓以后她老了,沒有任何抗生素藥品可以用,怎么解決年老后面對的更多疾病呢?為什么不讓她自己與病魔多斗爭,由物理治療來代替化學治療呢?”想想我媽的話,很在理,我試著和她一起經歷了第一次小孩的高燒不退,反復發燒的過程中。我們24小時交替給小孩喂水,用熱毛巾敷,終于在26小時后,高燒再不再回來,開始出汗了,手腳也開始涼快了,小孩也有力氣了,此時終于可以長長地吸一口氣了。下來總結自己,不愿意看小孩受苦,心軟。可是心軟的同時又不會醫學常識,更像小孩以后一輩子受苦。此后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查看相應書籍,再匯總我媽給的經驗,發現很多小孩疾病都可以用物理治療,只要追根溯源,便能解決辦法。
小孩常見就是扁桃體發炎、小孩積食引起高燒,只要針對炎癥吃上點消炎藥就行,下來就是多喝水,一定不要長時間給小孩喝退燒藥,容易增加白血病概率;小孩咳嗽,長時間不按時按量吃飯,大人總喜歡吃上火的零食;換水土,過敏性咳嗽,睡覺的時候一定不能長時間讓小孩枕在你的手臂上,一定要將小孩放在平緩的床上,讓她呼吸暢通,多吃清咽利肺的水果和蔬菜。咳嗽如果是持續時間過長,在2-3周,必須去醫院,排除支氣管炎的可能性。小孩不能總是讓她在溫室里成長,要讓她經歷風吹雨打,她才能真正地健康成長,總是害怕風吹著了,受涼了,反而更容易受涼。小孩不怕涼,害怕熱,小孩由于好動,容易出汗,故容易上火,如果再多穿衣服,就更容易讓肺上火。
做一個合格的母親,不僅要有足夠的勇氣,還需要要更多的膽識,不要將每一次的生病作為懲罰,而是要作為成長的動力。
看著母親的白發,突然發現舍不得離開她,恨自己無法照顧她。看到她的雙鬢花白,覺得自己很慚愧,她沒有享受我帶給她的幸福生活,而總是在帶給我幸福生活,讓我工作的無后顧之憂。問她累不累,總是說自己沒事,你好好上班就是了。她喜歡直言不諱地罵誰,害怕因為我們的阻礙而阻礙了小孩的成長,不愿意小孩成為溫室的花朵,更愿意接收風雨的拍打。
母親的愛,讓我感受到驕傲,我驕傲我有這么一位母親,讓我體驗了人生百態,自己經歷人生坎坷,去活出屬于自己的人生滋味。
【讓孩子的心靈健康成長】
——聽“知心姐姐”心理健康教育報告有感
9月9日下午,我在測繪大隊禮堂聽取了“知心姐姐”心理健康教育的報告,深有感觸。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所托、夢想所寄,一直以來我是這樣認為的。孩子決定著家庭的氣氛!孩子爭氣,父母就沒有什么大煩惱,就算自己在工作中有些不愉快,也會在家里得到慰藉;如果孩子不爭氣,家長就不會有好日子,總有陰影掠過的感覺。父母將孩子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事業成功的父母希望子承父業,事業不成功的父母則將孩子視為自己的圓夢人。所以,我們就在生活上給他們不斷加營養,學習中嘮叨著他們考百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老師、父母的話,身體棒、學習好,有特長。
但是,聽了“知心姐姐”的報告,我覺得,我們的想法有誤區——孩子也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在關心他們身體的時候,卻往往忽視了孩子心靈的健康成長。我們好多做父母的,在廚房里、在孩子身體營養問題上研究得很深,但是在怎樣加強他們心靈成長所需的營養問題上,可能有很多不及格的。
“知心姐姐”說,孩子的心靈成長需要五大營養:肯定、自由、情感、寬容和夢想。
孩子渴望肯定。父母的'評價永遠是孩子最在乎的,沒有一個孩子不愿意得到表揚!那么,我們就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進步,哪怕是一頂點兒!要慷慨地伸出我們的大拇指,給他們以鼓勵,賦予他們成長的信心。
孩子需要自由。要讓他們有機會自己做主!要給他一定的時間和零花錢讓他學會管理、合理支配;給他讀書的自由,讓他養成愛讀書的習慣;給他發展個人興趣的自由,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和潛能。
孩子需要情感,要培養孩子與自然、與社會相容的能力,讓他們學會付出和感受愛心。我們都懂得怎樣去愛孩子,但我們現在要學會教孩子付出愛心,讓孩子們的心靈世界也充滿愛。
孩子渴求寬容,寬容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胸懷和膽識。在急功近利的情況下,我們往往只看到他們的缺點而忽略了其存在的優點,輕則呵斥,重則打罵。其實我們大人也有做錯的時候,何況小孩子呢?如果我們試著把自己放到孩子的位置去和他們交流,也許會發現我們與孩子的溝通會更容易,寬容孩子的錯誤和缺點往往比打罵更容易獲得孩子的理解。
孩子們都有自己的夢想,我們做父母的就要給他們插上夢想的翅膀。孩子的想象力是豐富的,受思維定勢的禁錮,我們常常對他們的想法或者嗤之以鼻,或者斥為“異想天開”,從來不加引導,不去理會。但是我們恰恰忘了:沒有鷹擊長空的夢想,哪有萊特兄弟的飛機?沒有魚翔淺底的夢想,哪有海洋里遨游的輪船?沒有夢想,我們可能還生活在茹毛飲血的時代,沒有夢想就不可能有未來!有了夢想才能超越,才能擺脫平庸。我們都從孩童時代走過,想一想,那時我們的夢想現在已經實現了許多……所以,我們應該保護孩子們的夢想,鼓勵他們去想象、去創造。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知心姐姐”的話如黃鐘大呂,深遠凝重,發人深省。通過“知心姐姐”的專題講座,不少家長深深體會到:忽視孩子心靈的成長是我們教育中的盲區,心靈的成長和身體的成長一樣需要均衡的營養。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寄托著我們的希望,關愛孩子,關注孩子的心靈成長是我們所有人的責任。賦予孩子健康美好的心靈是父母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
育兒心得經驗 篇12
日本根據血型教育寶寶
血型對人的氣質、性格有影響,這是大家都接受的事實。血型的性格在幼兒期、少年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各有不同。一個人走向社會,從參加工作后,由新手成為骨干,由下級成為上級,由工作直到退休,這期間其性格也都在不斷地變化。在這種變化中,可以看到不同血型的許多特征。針對不同血型的寶寶,父母也應該有不同的對待方式。后天的培養可人為地使不同血型的人社會交往能力在原有基礎上得以提高或完善。兒童正處于可塑性極強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對其人格進行塑造最為有效。
4天前
A型孩子——促使他早點獨立
A型孩子比較膽怯,喜歡獨處,不愿意和陌生人交往。但是A型人直覺很靈敏,善于自我調整,不斷地鍛煉自己去適應環境。
在家里,讓A型孩子獨立完成某些事情,不過多干涉。父母還應為他創造一個良好的.社交環境,可帶著孩子參加各種聚會活動。如果和一個小朋友約好了一塊出去玩,另一個小朋友又來找他,父母不妨給予適當暗示,“大家一塊玩不是更好嗎?”孩子從父母身上學到這些社交經驗,以后再遇到類似問題,就不會束手無策了。
A型孩子最大的優勢是慎重、細心,規矩,他在理工方面能學有所長,此外他還適合做些事務性較強的工作,教師、學者、工程師等。
B型孩子——讓他廣交朋友
B型孩子樂觀開朗、無拘無束的性格一般在習慣的環境和熟悉的朋友中才會顯示出來。B型孩子天生對人有一種疏離感,他們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這會讓他感到難以與他人相處。
父母要以家庭為中心,逐漸擴展交往的范圍,廣泛地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可讓他和小朋友一起上幼兒園,一道回家,一塊玩耍。逐步培養起積極參與團體活動的精神,從而獲得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
作為B型孩子的父母,自身也要與各種人交往,給孩子帶來更多與他人接觸的機會。
育兒心得經驗 篇13
參加早教活動的孩子由于家長的陪伴,情緒大多數都是積極、愉快的,但是也不乏經常出現幾個“愛哭”的孩子。年齡小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哭鬧也就成了最普遍、最典型的情緒反應和行為表現。有的家長總會因孩子的哭聲而手足無措,有的則影響了自己的情緒,變得焦慮不耐,甚至有時候會用暴力和恐嚇來讓孩子止哭,這對寶寶的心理健康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善于觀察,用心聆聽孩子的需求。
案例一:源源是一個瘦瘦弱弱的小男孩,聰明,學習能力強,但他的性格也像他的人一樣,非常內向,每次來上早教總是哭哭啼啼的。在早教活動中也總是粘著家長,不肯獨自參與區角游戲,需要家長陪伴游戲。第一次哭,是爺爺陪伴第一次參加早教活動,本來孩子的情緒正常,但是在一個比較調皮的孩子搶了他的玩具,并推了源源一下后,他哇哇大哭不止,在爺爺擁抱安慰后止泣。第二次哭,發生在班早教班門口,源源和奶奶來園,老師熱情的對源源打招呼,他卻像做錯事情一樣,神情緊張,過了一會哇哇大哭,并躲進奶奶懷里,尋求安慰。第三次哭,是源源總是看著別人玩,卻不敢和大家一起玩,老師上前想對其進行交流溝通,源源馬上就哭起來,直到奶奶抱著才止哭。
分析:案例中的源源,第一次哭是因為別人欺負了他;第二次和第三次哭都是因為老師的接近,他對老師和同伴都存有一種“戒備”。可以看出源源是一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他內向敏感,受挫能力差,他通過哭來回避與老師和同伴之間的交流,并極度渴望得到親人的安慰和關愛,以填補心中的不安全感。
之后,我特別對源源的關注,時刻以溫柔的笑容、抱一抱摸一摸他的小腦袋等肢體語言或者表情來回應他的緊張,并鼓勵家長不管孩子是否哭泣都盡量多親親抱抱孩子。我第一次這樣做的時候,源源的'反應是“戒備”的,而當我第二次第三次對其傳達我的友好時,他開始會用微笑來回應了。
案例二:君君小朋友是個比較好動的小男孩,每次來早教都是精力充沛,可他也是個“愛哭鬼”。陪同的奶奶不關注寶寶與材料互動指導,而君君平時非常容易和小朋友之間發生沖突,今天搶了別人的玩具,明天又和哪個小朋友打架了。只要未遂其意,他必定要用“拳頭”來取得“勝利”,若老師和家長指出其錯誤制止他,他常常哇哇大哭不止,這就使得奶奶每次都心煩氣躁的大聲斥責君君,有時甚至態度粗暴,可是君君依舊不改“陋習”,其他家長和小朋友看著總是遠遠避開他,久而久之,君君成了班里的“愛哭小霸王”。
分析:案例中的君君的哭是屬于哭鬧的情緒,他的表現是比較固執和偏激的,一不順心就通過哭鬧和暴力來發泄自己的情緒,這也說明了君君是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由于家長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對任何事物都產生戒備、抵觸的心理,從而將這種心理也反應到了行動上。往往其外表的強悍反而更加證明了君君內心的敏感與脆弱,造成了孩子“憤世嫉俗”的外部表象。
對于君君的行為,我剛開始也非常煩惱,在與家長溝通之后,建議家長能夠和孩子進行更多的互動和交流,不要冷眼旁觀,更不要輕易對孩子隨便打罵,家庭中要營造和諧的氛圍,引導孩子養成平和友善的性格與交往習慣。同時,我每次都用熱情的擁抱和親吻來迎接君君的到來,發現問題及時指出后,耐心的抱著他鼓勵他“君君真棒”“君君進步真大”。經過一個多月,君君已經不哭鬧了,再也不是當初那個“愛哭小霸王”了,看到老師都會高興的撲過來問好。
反思:“哭”往往能反映出孩子最真實的人格和最原始的需求,我們能夠通過孩子的哭聲解讀到孩子的心理,相對于源源和君君,他們本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個體,擁有完全不同的個性,但從他們的哭泣中都表現出了他們的安全感缺乏,這種安全感缺乏也導致了他們敏感、不愛交往等一系列心理問題。所以我們要重視孩子的哭泣,及早發現孩子哭泣的根源,通過教師和家長雙方的努力采取正確的措施來滿足孩子的需要,幫助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育兒心得經驗 篇14
在教育孩子的這條路上,我覺得大家都會有感到說不完的艱辛,尤其是現在的小孩都需要我們來斗智斗勇,絲毫不能松懈。因為我們不在意的放松一點點,他們就有可能放任了自己。
對一個孩子來說,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我們的心愿,也是他們的心愿。愛玩是他們的天性,哪個孩子不喜歡玩?有時我們自己也想玩。可我們大人的心里,會再多想一件事,那就是學習。
都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無論做什么,只要有了興趣才會有動力去做好它,帶著興趣的學習和被動的學習,效果是不一樣的。至少自己愿意做的事不會很痛苦,換個角度說,誰都不愿意被動的去做什么。所以,我是沒給她太多的壓力。沒有報過什么提高班、輔導班之類。我怕的是她學的太多太快身心都累了,到最后厭煩,那就徹底沒辦法了。
在發現和培養她興趣的過程中,我也不小心失敗過。楊亦凡從小就喜歡跑來跑去玩,大部分孩子都喜歡,所以一開始我們就以為她也會很喜歡體育運動,為了讓她鍛煉,特地帶她爬山、跑步,可是發現每次一段時間新鮮感過去之后她就沒有堅持下去的動力,結果也就半途而廢,其實就是她沒有建立起對這些運動真正的興趣。為了讓她能夠堅持做一件事,我們覺得發掘和培養她真正的興趣很重要。
首先不做任何干預,平時注意觀察她對什么會感興趣,當她表現出興趣后不要一下就全部滿足她,逐步的讓她去參與,在過程中再慢慢鞏固她的興趣,也就是先“吊吊她的胃口”。幼兒園的時候她說喜歡輪滑,想學,那就學吧。開始幾節課還挺積極,可慢慢的就不那么積極了,還經常喊累,一個課程下來也就沒有繼續。但有一次帶她去青島玩,在一個冰場看到有十來歲的女孩在練花樣滑冰,她一個人就站在那看了一個多小時都沒走,表現出從沒有過的濃厚興趣。后來蘇州幾個大的商場也都有了冰場,她還是很喜歡去看,也說要去滑冰,我們怕她像輪滑一樣,一開始就結束,就先借她生日的機會讓她去滑了,她很有興趣,我們都累了她還不累不肯走。后來做為學習或是其他事情的獎勵,隔斷時間帶她去一次,每次興致都挺高。后來就決定周期性的帶她去,既保證她鍛煉的機會也能保持她的興趣。雖然中間因為疫情周期性的節奏被打斷了,但這份興趣的濃度她似乎從沒減少。
其次讓她參與到家長的興趣中,因為和家長有了同樣的興趣后,陪伴的'有互動的機會就會變多,更有利于興趣的養成和保持。在家里,楊亦凡爸爸很喜歡足球,是個球迷,在她讀幼兒園還很小的時候,美其名曰帶她去看球,其實就是滿足自己看球的欲望,經常周末帶著她去南京奧體看江蘇隊的中超比賽。一開始她剛看到這么一個好幾萬人的體育場有點傻呆呆的停住了,在大家齊聲吶喊、唱歌助威的時候還是有點小怕,后來有一次她爸爸發現她已經能哼唱球隊的助威歌曲,再后來她就主動提出想去看,到了現場還能跟著節奏助威。發現了她這個興趣后嘗試著帶她去踢踢球,她也很樂意,于是就意外的發展了她這項有興趣的活動。為了讓她保持興趣,還在有機會的時候給她創造些不同的體驗,比如讓她在蘇州隊比賽的時候作為球童和球員一起參加入場儀式,給她買幾件球隊的衣服穿著去看比賽等等。二年級的時候學校有足球課后班,她就主動要參加,這學期仍然主動要參加足球社團,到現在還是保持了極大的興趣。
最后還想說一下在維持某一件事的期許或者說是目標吧。我覺得這個目標不能太高太嚴,太高的目標無形中就會給孩子帶來壓力,會使興趣逐漸消失。楊亦凡一開始學的輪滑可能就是無形中我們大人給的目標太激進,沒上幾次課就要她滑的遠滑的快,她很難馬上辦到,于是就逐漸失去了興趣。而她的英語學習能夠堅持下來,可能也是因為我們沒有給她定太高太嚴的目標。所以目前她在堅持的無論是滑冰還是足球,我們都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讓她運動起來,沒有任何要她滑到什么程度或者踢到什么程度的要求,在有空的時候陪著她一起玩一玩,讓她能更健康更開心。她在運動中也能收獲什么叫團隊協作精神,也能嘗到成功和失敗的滋味,這些親身體驗對她來講,無形中也會滲透到學習中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著密不可分的狀態。我感覺我做這些還是在為了讓她能好好學習做鋪墊,我們大人的終極目標始終放不下的還是學習。那就把這份壓力放在我們大人的心里,讓孩子們輕松愉快的玩耍和學習。
【育兒心得經驗】相關文章:
育兒心得經驗06-11
家長育兒經驗心得02-25
(薦)育兒心得經驗07-21
(熱)育兒心得經驗07-30
育兒經驗和心得11-07
育兒心得經驗優秀09-21
育兒心得經驗(實用)08-02
(精)育兒心得經驗11-08
[合集]育兒心得經驗11-08
育兒心得經驗(精選20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