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揭秘破壞營養的烹飪方法
揭秘破壞營養的烹飪方法
揭秘破壞營養的烹飪方法
切得太細碎。
俗話說,“食不厭精”,但從營養的角度來說,菜并不是切得越細碎越好。因為切得塊越小,其表面積越大,接觸空氣和熱鍋的可能性越大,那么營養素損失得也越厲害。還會有一些營養物質隨著蔬菜汁液而流失。而且,有人習慣提前切好備菜,但這樣會造成一些容易氧化的維生素,比如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B族維生素丟失。因此,菜最好是現切現炒,現炒現吃。
焯菜時間久。
有的蔬菜切好了還需要用沸水焯燙一下,這樣可以去除草酸甚至殘留農藥,使所有的食材同步成熟。但如果鍋里的水太少、火太小,焯菜時間就會增加,造成蔬菜中很多的營養素流失。應對方法是,在焯菜時,應該盡量多放點水,將火力調到最大,縮短焯菜時間。一般情況下,蔬菜顏色稍有變化便可以將其撈出來了。還可以在水里加幾滴油,“封住”菜的斷面,阻止其氧化損失。
果蔬全削皮。
很多人怕蔬菜表皮有農藥殘留,一般會削皮后再烹調,比如茄子皮、西葫蘆皮、蘿卜皮等。事實上,蔬菜表皮中含有膳食纖維、維生素、葉綠素、礦物質和抗氧化物等多種營養物質,削皮后再吃其實丟掉了很多營養素。為減少農藥殘留,最好先在水龍頭下用力搓洗果蔬,外表“結實”的瓜果還可用小刷子刷洗,覺得洗干凈了,再用水沖洗15~20秒就可以放心吃了。用自來水浸泡也可以去掉部分農殘,但不要泡太久,以10分鐘左右為宜。
腌肉亂用堿。
不少人喜歡用小蘇打、嫩肉粉等堿性物質來腌制肉類,讓其更加滑嫩,但這些堿類物質會使蛋白質發生變性,不易被人體吸收;脂肪遇堿后會發生皂化反應,不但失去價值,還會產生異味;而且,肉中大量的B族維生素也會損失殆荊平時腌制肉類的時候,可以用鹽、胡椒粉、紹酒、蛋清和淀粉將肉片抓勻,然后用適當的油溫滑熟,這樣可以很好地保住營養,并且口感也不錯。
菜先切后洗。
不少人圖方便,會先把菜切好再一起洗,但這樣做,菜里所含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和部分礦物質會溶到水里,造成損失。比如,很多人切完土豆絲、茄子絲后直接就浸泡在水中,這樣做雖能避免變色,但大量的營養素也悄悄流失了。而且,蔬菜切好后再沖洗,表面的農藥殘留和泥土很容易進入斷面。因此,正確的做法是先仔細清洗蔬菜,并盡量將水分控干后再切。另外,蒸飯前淘米,也不要反復搓洗,不然其中的B族維生素也會大量損失。
炒菜先過油。
做地三鮮、干煸豆角等菜肴時,很多人喜歡先將食材在油里過一下,撈出來再炒,這樣會讓菜色澤明亮、氣味香濃。但這種烹調方法不僅破壞了菜中本身的營養,損失了原本豐富的維生素,過了油的肉也不容易消化,還會導致攝入的油脂超標。因此,自己在家做菜的時候,最好省略這個步驟,多選白灼、清炒、涼拌和清蒸等烹飪方式。
炒菜油溫高。
很多人炒菜的時候都會先熗鍋,尤其喜歡把油燒冒煙了再放入蔥姜,熗出香味了再炒菜。但那時油溫往往已經超過200℃,油中的維生素E、磷脂、不飽和脂肪酸等在高溫后很容易被氧化,蔬菜中的其他營養素也被破壞了。另外,炒菜時,如果火力太孝炒菜時間過長,食材中大量的營養素,如維生素C、花青素、葉綠素等就會隨汁液流走。因此,建議在油冒煙前菜就下鍋,而且可以用急火快炒的方式,縮短加熱時間。
綠葉菜也加醋。
很多人喜歡炒菜的時候放點醋提味,但如果炒綠色蔬菜時加了太多醋,菜色就會變得褐黃,而炒土豆絲、藕片等黃、白色菜肴時加醋卻沒有反應。這是因為,綠色蔬菜中含大量的葉綠素和鎂,加醋后,醋酸中的氫就會馬上替換掉葉綠素中的鎂,這種重要的營養素就被“偷”走了。因此,烹制綠葉蔬菜時,不要放太多醋,最好不放醋。
菜湯全倒掉。
炒完菜后,很多人都會把鍋里的菜湯倒掉。但菜湯中其實含有很多溶出來的營養素,包括水解蛋白質、氨基酸、各種維生素和部分礦物質、抗氧化物等。這時可以用適量的水淀粉勾一下芡,不但可以讓這些營養物質重新附著在食物的表面,還能在食物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起到保溫和抗氧化的作用。
鹽放得太早。
不少人炒菜時有多放鹽或早放鹽的習慣,這樣會使蔬菜中的汁液流出過多,不僅造成營養素損失,而且還會讓菜肴塌蔫,影響口感。肉類放鹽太早,則會讓蛋白質過早凝固,不僅難消化,腥味還揮發不了,湯汁的鮮味也滲不進去。建議將菜做到七八成熟時再放鹽,或者出鍋前再放。
【揭秘破壞營養的烹飪方法】相關文章:
這些烹飪方法會破壞食物營養07-19
烹飪營養與食療的方法10-23
留住西蘭花營養的烹飪方法09-24
烹飪方法科學營養損失減少10-05
豆腐的營養烹飪食譜08-01
牛排烹飪方法08-02
烹飪牛排的方法10-07
哪些做菜習慣破壞食物營養08-28
面包營養揭秘 健康吃面包須知!08-27
揭秘有效擺脫消極心理的方法11-11